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56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 生活宗教雜誌 Buddhist in Hong Kong 二○一九年十月號Oct 2019 HK$10.00 I S S U E 7 1 3 《香港佛教》現已在 7-11便利店、 OK便利店、 華潤便利店及各大報攤有售 滿放下怨氣 才有福氣 風暴中四問 何巧嬋 處理遺物 田芳 人生的加與減 陳青楓

Transcript of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Page 1: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Bu

dd

hist in

Ho

ng

Ko

ng

香港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 化 心 靈 的 生 活 宗 教 雜 誌

Bu

dd

hist in

Ho

ng

Ko

ng

二○一九年十月號。Oct 2019。HK$10.00

I S S U E 7 1 3一 九 六 零 年 創 刊

第 七 一 三 期

《香港佛教》現已在 7-11便利店、 OK便利店、 華潤便利店及各大報攤有售

善業隨身,就是圓滿人生

放下怨氣 才有福氣

風暴中四問 何巧嬋

處理遺物 田芳

人生的加與減 陳青楓

紹根長老

Page 2: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日期:2019年10月19日(星期六)      如當天天文台發出惡劣天氣警告,      活動會順延至 1 0月 2 6日時間:10:00 - 16:00地點:陳馬美玉紀念康樂營(大嶼山東涌翔東路22號)      及水口村(自備交通費)集合地點 : 港鐵東涌站D出口對象:8歲或以上、公眾人士費用:$180 (包午膳及工藝班費用)內容:上午在營地制作環保蜂蠟布,       下午於水口泥灘認識香港獨有的生態環境       包括古生物馬蹄蟹 (俗稱鱟 )

環保水口生態遊

報名辦法: 1 .親臨香港灣仔駱克道338號一樓香港佛教聯合會報名。 2.填寫網上報名表格,經確認後有專人    聯絡繳費,款項可以經銀行轉帳或寄    支票到香港佛教聯合會。

活動查詢 : 2988 8411

報名查詢 : 2988 8411/2574 9371查詢電郵 : camp@hkbuddhist .org營地網址 : www.hkbuddhist .org/camp

Page 3: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04 開 示 錄 若 自 暴 自 棄 愈 沉 溺 苦 海 覺 光 長 老

◎ 人 間 ◎

06 觀 照 城 市 放 下 怨 氣 才 有 福 氣 劉 卿 如

13 筆 墨 悠 然 淮 上 秋 山 譚 寶 碩

16 眾 生 相 紹 根 長 老 善 業 隨 身 , 就 是 圓 滿 人 生 本 刊 編 輯 部

◎ 生 活 ◎

24 都 市 回 甘 風 暴 中 四 問 何 巧 嬋

26 職 場 禪 話 人 生 次 第 楊 釗

28 家 有 佛 法 命 運 在 自 己 手 裏 陳 家 寶

29 生 死 相 安 處 理 遺 物 田 芳

30 常 霖 心 照 酒 戒 常 霖 法 師

32 養 生 食 療 滋 腎 補 血 首 烏 桑 椹 湯 溫 熙

34 與 您 傾 素 雪 耳 栗 子 姬 松 茸 南 瓜 湯 朱 丹 鳳

36 清 風 禪 人 生 的 加 與 減 陳 青 楓

38 大 德 行 誼 大 慈 善 家 何 善 衡 博 士 及 何 李 寬 德 居 士 ( 下 ) 俞 如

40 名 人 千 秋 「 聖 積 晚 鐘 」 與 別 傳 禪 師 岑 逸 飛

◎ 佛 法 ◎

42 法 師 有 道 交 流 互 鑒 . 中 道 圓 融 ( 三 ) 寬 運 法 師

46 法 忍 法 施 唐 代 先 進 的 佛 教 慈 善 機 構 ─ 無 盡 藏 院 法 忍 法 師

48 十 方 世 界 本 刊 編 輯 部

50 答 客 問 什 麼 是 「 空 」 ? ─ 「 空 」 的 感 悟 演 慈 法 師

51 活 動 消 息 本 刊 編 輯 部

52 功 德 芳 名

香港佛教

B u d d h i s t i n H o n g K o n g

佛 曆 二 五 ○ 四 年 六 月 一 日 ( 1 9 6 0 年 6 月 1 日 ) 創 刊

第 七 一 三 期 . 二 ○ 一 九 年 十 月 號 ( 每 月 五 號 出 版 )

目 錄

《香港佛教》月刊電子版可於翌月於本會網站www.hkbuddhist.org/magazine瀏覽

©2019 香港佛教聯合會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 免責聲明:本刊文章僅代表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創辦人 覺光長老 松泉長老 元果長老

出版 香港佛教聯合會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地址 香港灣仔駱克道三三八號一樓

Lok Yau Building, 338 Lockhart road, 1st Floor, Hong Kong網址 www.hkbuddhist.org電郵地址 [email protected]電話 (852) 2574 9371傳真 (852) 2834 0789

會長 寬運法師

副會長 紹根長老、黎時煖居士、

林漢強居士

編輯委員會 道平法師、寬運法師、

宏明法師、果德法師、

演慈法師、溫綺玲居士

編輯 冼金璉

廣告聯絡 關曼怡

製作 好風景

印刷 Suncolor Printing Co., Ltd Rm 11, 7th Floor, Fullagar Ind. Bldg, 234 Aberdeen Main Rd, HK發行 青揚書報社

香港九龍海濱道143號

航天科技中心13樓

發行網 香港、中國內地、

東南亞、歐美加

法律顧問 林漢環大律師、林志達律師、

李家祥律師、鄭從展大律師、

林家佑大律師、任其昌律師、

林思源律師

Page 4: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04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October 2019

開示錄

覺光長老卓錫香江七十餘載,數十年來,長老領導佛教四眾興學育人,安老慈幼,以文弘法,為《香港佛

教》創辦人之一。長老的善言法語,值得每一位佛子細味和學習。

摘錄自覺光長老《覺光長老法語彙集》

若怨天尤人,則於事無補;

若自暴自棄,愈沉溺苦海。

Page 5: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十月 // 05

人間大慈大悲,常無懈倦;恒求善事, 利益一切。

Page 6: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放 下 怨 氣 才 有 福 氣 聯

合國「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路」(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公布2019

年《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香港人的幸福感在全球排名76位,低

於台灣、新加坡、南韓和日本,甚至低於排名67位的巴基斯坦和72位的非洲利比亞。

Page 7: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放 下 怨 氣 才 有 福 氣 我們邀請寶蓮禪寺住持、南京大學教授凈因法師、臨床心理學家陳雅文和輔導

心理學家林旭信,以及註冊中醫師徐宇平,從身心靈及生活上和我們分享尋找幸福

的良方。

文:劉卿如

圖:William Fung、本刊攝影師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Page 8: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08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October 2019

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切事物

都是無常,沒有客觀不變的東西,

所以我們要真正了解自我,不要把

自己看得太大,認為自己永遠是對

的,別人是錯的,這是「我相」之

執。「比如每個人看東西,從不同

角度看,就有不同結論。例如一個

杯子,你看到這個地方好,但轉過

來,就看見疤痕,每個人從不同角

度看,就有不同看法。」法師說。

《金剛經》說的般若智慧,就是去

除「我執」、「我見」,簡單來理

解 , 即 去 除 「 我 對 、 你 錯 」 的 觀

念,這是怨氣產生的根源。第二是

正確理解慾望,「你想要什麼沒有

關係,佛教認為要先付出,即是創

造因緣,才會得到「果報」。不願

付出,只求結果,或只付出一點卻

期望大回報,都不切實際,是非份

之想,會求不得,會生怨氣。你的

慾望也不要影響別人,不要把自己

想要的東西強加於別人身上,更不

要以為你的慾望是所有人的慾望,

這也是『我執』,會生出很多煩

惱。」他說道。

難道就永遠不能怪別人「錯」

了嗎?也不然。外在環境引起你生

怨氣,有時是難避免的。凈因法師

認 為 大 家 可 以 透 過 修 心 , 然 後 放

下,福氣就會來了。譬如部分香港

人對政府和政策不滿,引起怨憤,

如何放下?法師認為每個國家的制

度不是十全十美,有改善的空間。

心存嗔恚的人很難得到幸福,

《大智度論》中說:「嗔恚之人,

尚不得世間樂,何況道樂?嗔恚之

人,自不得樂,何能以樂予人。」

所以存怨氣的人,不能體會世間的

幸福,修行樂事更不用提了。不能

自 求 幸 福 的 人 , 也 不 能 給 予 人 幸

福。那麼幸福應該如何求呢?凈因

法師巧妙地舉例說:「大家都會說

『我想要幸福』,有人認為得到幸

福很困難,如果移除『我』和『想

要 』 , 等 於 『 無 我 』 和 戒 除 『 慾

望』,剩下的就是幸福。」

滅怨之去除「我執」、「我見」

如何去除不切實際的慾望?凈

因 法 師 指 出 , 《 金 剛 經 》 有 云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

聯合國幸福評價指標認為,幸

福指數與收入水平有關,但簡單的

收入增長並不會直接帶來幸福指數

的 提 升 , 它 與 社 會 公 平 , 包 括 收

入、健康、教育、自由與正義的公

平性等有着重要的關係。凈因法師

認為,這些外境的因素,個人不容

易把握,需要眾緣去成就,例如由

政 府 去 做 。 但 佛 教 認 為 幸 福 應 該

「向內求」,而非「向外求」。所

謂向內求,就是向自己心裏求。幸

福是一種感覺,蠶食幸福感的其中

一個原因就是自己的「怨氣」。

我 們 所 說 的 怨 氣 , 佛 教 稱 為

「瞋恚」,《成實論》認為是「從

不 適 意 苦 惱 事 生 」 。 凈 因 法 師 指

出,「不適意苦惱事」即是不能如

願以償,求不得的事,求不得就有

苦和怨氣,這是佛教八苦之中的其

中一苦。

凈因法師解釋《金剛經》的般若智慧,怨氣產生

的根源是有了「我對、你錯」的觀念。

怨氣蠶食幸福

Page 9: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十月 // 09

香港就像一個茅棚,是市民遮風擋

雨的地方,但這個茅棚漏雨,解決

的方法不是將茅棚摧毀,反之,是

要 為 茅 棚 加 上 茅 草 , 讓 它 變 得 牢

固,使它成為真正遮風擋雨的避難

所。法師說:「所有地方和人生都

不完美,把不完美的地方和人生變

成完美,這是修行,也是生存在這

個世界的意義。」

滅怨之隨順因緣

怨氣帶來苦不堪言的感覺,放

下 怨 氣 是 有 竅 門 的 。 對 於 求 不 得

苦 , 凈 因 法 師 說 : 「 實 現 心 中 所

求,需要種種條件和因緣,不可能

今天求,馬上就給我。」他反對願

望 實 現 不 了 的 人 去 強 求 , 強 求 不

了,就用各種手段去爭取,結果為

自己和別人製造很多負面情緒。

佛教不主張強求,明知不可為

而為之,是因緣不成熟,強求就是

違反佛教的因果。他說:「佛教提

到的緣起和業力,要通過努力得到

心中所求,正如君子愛財,取之有

道。所以想得到什麼果,就去種什

麼因,只在想,就是空想,不能實

現。」

能成就一件大事,需要行動力

按部就班去做,因緣成熟,願望才

能實現。正如凈因法師提到釋迦牟

尼 求 成 佛 , 經 過 苦 修 和 很 長 的 時

間,最後找對了路,才能成佛,不

是出家就能成佛,需要各種因緣匯

聚。例如玄裝到印度取經,花18

年,一路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最

後一一破解,才成功取經。

以善為福,非以富為福

我們在求福的時候,常常會步

入誤區,這個表現在兩個方面:第

一 , 以 富 為 福 ; 第 二 , 不 以 善 求

福 。 摒 棄 道 德 與 合 法 的 手 段 去 求

福,即使擁有巨富,也不會得到真

正 的 幸 福 。 佛 教 認 為 「 慈 心 為 福

本」,慈心就是大愛心,生活中的

具 體 表 現 為 布 施 ( 奉 獻 ) 、 持 戒

(自我規範)和修行等方面。「幸

福是一種感覺,一般人認為幸福是

「滿足」,滿足慾望,有求必應,

就是幸福。你以為擁有多少財富或

有多少房子,就是幸福?這是錯誤

觀念,這是「我相、人相」,幸福

跟你擁有多少資產並不成正比。」

凈因法師指出。

法師舉了一個例子,說明幸福

是很簡單的事。他指出,弘一大師

的學生豐子愷,探訪弘一大師,發

現大師吃飯的時候,菜的鹽不夠,

弘一大師說淡有淡的味道。吃完飯

連茶也沒有,只能喝水,弘一大師

說喝水有喝水的味道。這就是佛教

說的隨遇而安,你有什麼條件,就

去享受這個條件帶來的生活方式。

一 切 都 是 因 緣 , 你 去 努 力 創 造 條

件,而不是在空想。

Page 10: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10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October 2019

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臨床心理學

家陳雅文認為,心生怨氣源於遇到

不公平的事。有時我們對一件事產

生很多怨氣,甚至因而遮蓋生活其

他範籌,不知不覺把精力和時間都

放在那件事上面。如果事情有辨法

解決還好,若暫時解決不了,除了

影響心情,還會消磨意志。我們可

以提醒自己,那件事只是生活的一

部分,並非全部。我們還有朋友、

家人、工作、學業、嗜好,不要被

怨氣滋擾到失去原本的生活。

陳雅文說,當太多怨恨令人覺

得低落、無助、生活失去平衡時,

我 們 可 以 從 日 常 生 活 中 增 加 幸 福

感。例如重視人際關係的人,可以

約家人去喝茶和拍攝全家福。我們

可以照顧自己的需要,如果疲憊不

堪,讓自己好好休息一下;想吃一

頓好的,就吃自己喜歡的食物;做

喜歡做的事,活出自己的價值觀;

做自己喜歡的工作等,亦能提升幸

福感。

心理學認為,每個情緒都有它

的 功 能 , 讓 我 們 更 了 解 自 己 的 需

要,怨憤也不例外。陳雅文建議可

以 透 過 禪 修 , 觀 照 怨 憤 背 後 的 根

源。是感到自己不被尊重嗎?是害

怕 被 忽 視 嗎 ? 還 是 擔 心 將 來 被 欺

負?明白了之後,有時會發現事情

沒想像中差,怨氣自然減少。另一

方面,知道問題根源,亦可將情緒

化為行動。例如發現自己害怕被忽

視,可以想想如何做才讓別人重視

自己。

如果怨氣來自制度的不公義,

可以做些事情,推動制度變得更公

平,也是利益大眾。曾經有學生在

學校被教授性侵,學校沒有伸張正

義,於是受害者聯絡相似經驗的婦

女 , 把 事 件 寫 成 書 , 希 望 政 府 正

視,並改變制度,最後成功令學校

臨床心理學家陳雅文說可以透過禪修,了解

怨憤背後的根源。

心理學家的提示

Page 11: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十月 // 11

增設保護女性的工作小組,專門處

理類似事件。這是將怨氣變成有建

設性的例子。只要明白因緣和合,

很多事情不是我們可以控制,只要

盡力而為,就不應執着於結果,心

情自然豁達了。

除了個人層面外,陳雅文還認

為 環 境 與 人 的 情 緒 及 行 為 息 息 相

關。例如阿爾巴尼亞的首都地拉那

(Tirana),貧窮問題嚴重,罪案

率高企,街道髒亂。前市長埃迪.

拉馬(Edi Rama)是藝術家,他曾

經說:「take back your city with

paint(用顏色拿回城市)」,於是

把大廈的牆壁漆成色彩繽紛,之後

發現市民的個性出現翻天覆地的變

化。由於城市外觀變美了,人們對

自己的城市感到自豪,願意拉開窗

簾,不再隨便拋垃圾。市民願意交

稅,經濟改善了,逛街覺得有安全

感,這是環境影響心理及行為的例

子。陳雅文透露,外國有心理學家

專門研究環境及公共政策,跟人民

心理健康的關係。她呼籲從政者在

推動及落實政策時,多考慮該政策

如何影響市民的心理健康。

有人生目標才有幸福

沒有人生目標,就像大海中失

去方向的船,輔導心理學家林旭信

認 為 有 明 確 的 人 生 目 標 和 人 生 意

義 , 容 易 觸 到 幸 福 。 人 生 意 義 方

面,建立每周日程,安排時間實現

目標,令自己創造人生幸福感的過

程。其次,看生命成長相關的書或

電影,探討自己的局限,讓思維有

所 突 破 , 令 自 己 的 個 人 成 長 有 進

步,獲得新的經驗,打開生命新一

頁,令人有幸福感。

哈佛大學從1938年開始,花了

80多年時間研究幸福,發現良好的

人際關係令人感到幸福,孤獨的壞

處像吸煙、飲酒,影響健康。林旭

信認同和別人的關係正面,會帶來

幸福,例如彼此建立同理心、親密

感或愛慕等。如何和人建立良好的

關係?例如每星期抽空和人相處,

了解對方,欣賞對方。

輔導心理學家林旭信認為享樂式的幸福不能

長久,精神上的幸福才能長久。

Page 12: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12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October 2019

社會不同的事情,可能影響一

個人的情緒。林旭信認為一個人如

果能調息這些壓力,令自己有自主

的感覺,也容易獲得幸福。此外,

在資訊發達的年代,社交媒體可能

潛移默化把想法輸入我們的大腦,

他建議每星期抽時間檢驗大腦收到

的訊息是否屬於自己,還是屬於別

人,有助避免人生偏離原屬於自己

的方向,最終失去了幸福感。

結語

佛經中對怨氣,即瞋恚的禍害

有這樣的描述:「瞋恚之害,能破

諸善法,壞好名聞,今世、後世人

不喜見。當知瞋心甚於猛火,常當

防 護 無 令 得 入 , 竊 功 德 賊 無 過 瞋

恚。」其意思容易理解,佛經認為

怨氣或怨怒能破壞一切善事,能壞

自己的名聲,所有人都不願與多怨

氣的人為朋為友,所以我們要知道

怨怒心比猛火還要厲害,要時時防

護,不要令自己成為常常埋怨的一

份子,當知道,有損功德者,沒有

什麼比怨氣更厲害了。

希望來自法師、心理學家和中

醫師的建議能為你帶來一個全新的

開始,放下怨氣,迎來福氣。

香港佛教聯合會紹根法師綜合中醫服務中心的中醫師徐宇平指出,怨

氣是一種心境、一種情緒問題,心境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不少人整天都周

身酸痛,若胃、脅、腹等以脹痛為主,或腫脹甚於疼痛,往往與情緒有密切

關係,隨情緒變化而增減。所以過於喜、怒、憂、思、悲、恐、驚,容易患

病。

百病生於氣 氣和志達

徐醫師指出,肝主管疏泄情緒,與調理體內氣的運行有關。喜歡抱怨,

長期情緒不好,容易低落或易怒,會導致肝鬱,氣血不和,出現皮膚變差,

周身疼痛,易於衰老等問題。例如面色萎黃、長色斑;胃口突然轉差或暴飲

暴食;眼乾、視力模糊;指甲色澤不佳,脆弱易斷;手腳麻痹或腰酸背痛;

乳房及子宮多病。

解悶鬱食之良方

徐醫師指出,排解怨氣,舒暢情緒的方法多種多樣,例如聽歌、唱歌、

彈琴、畫畫、下棋、養花、行山、觀海等戶外運動。保持樂觀情緒,能安神

定氣、使氣血流暢,促進健康。日常飲食可以排解這些問題,她說如果失眠

多夢、容易煩躁、鬱鬱不歡、乳房脹痛、神疲乏力。可以選擇百合、佛手、

蓮子、圓肉、玫瑰花,煲水飲用,可疏肝解鬱,調暢情志,安神助眠。如

果頭暈頭痛,面紅目赤,急躁易怒等,可以選擇草決明、白芍、海帶、珍珠

母,煲水飲用,可疏肝降火。一杯花茶也能舒鬱減壓,例如用玫瑰花、洋甘

菊、薰衣草、杭菊花等泡茶,一杯水用3-6克花。

徐宇平中醫師

Page 13: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十月 // 13

【筆墨 悠然】

譚寶碩

跨媒介藝術工作者,活躍於音樂、攝影及書畫界。

譚氏書風活潑,字體秀麗,畫作簡潔。以禪心入道,

融和於音樂、書畫,趣味盎然之餘,寓意深長。

作品名稱:淮上秋山

Page 14: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14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October 2019

Page 15: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十月 // 15

啟迪心靈 感覺禪意

《禪院的一天》心靈書冊及影音全集 2018年佛誕,香港佛教聯合會啟建慈善音樂法會「禪院的一天」

以鐘聲、唱誦、音樂、法師開示及多媒體效果,引領大眾進入禪院境地。 希望大家可重溫法會的莊嚴,在日常生活中學習放下、感恩和實踐慈悲,活出智慧人生。

開示法師:寬運法師、宏明法師、衍空法師、演慈法師、洞鈜法師、 果毅法師及法忍法師 梵唄演唱:僧徹法師與僧眾 佛曲演唱:年青音樂團體「如音樂子」 表演曲目:《叩鐘偈》、《慈悲頌》、《自性頌》、《供養咒》、 《禪歌》、《感恩歌》、《六供養》

「敬老護老愛心券」2019慈善籌款運動

香港佛教聯合會已參加「敬老護老愛心券2019慈善籌款運動」,將於2019年10月26日至12月1日公開義賣

愛心券,每張愛心券港幣$10(每券均附有多張優惠券)。籌募所得之收益將用於本會主辦與長者有關之服

務,造福耄耋。愛心券善款來源,端賴各方善長慷慨認購,我們熱切期待各位善長以行動支持是次愛心券籌

款活動,祈願各位共同發心,廣種福田。

○ 本人樂意認購愛心券__________張,金額$__________。 ○ 本人樂意捐助善款(不需要愛心券),金額$__________。

(每本10張,每張港幣$10,本會將郵寄認購的愛心券,不發收據。) ( ○ 需寄回收據 / ○ 無需寄回收據,以助節省行政開支。)

認購或捐款可親臨本會或連同支票/入數紙正本,郵寄香港灣仔駱克道338號1字樓 香港佛教聯合會收。

○ 劃線支票(抬頭:香港佛教聯合會) 銀行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支票號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銀行入數紙(正本) 恒生銀行 289-017766-006 ○ 現金/EPS(只接受親身遞交)

善長芳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聯絡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香港佛教聯合會將盡力遵守《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中所列載的規定,確保儲存的個人資料準確無

誤,及有妥善的儲存方法。本會可能使用您的個人資料(包括您的姓名、電話、傳真、電郵及郵寄地

址),以作日後與您通訊、籌款、介紹活動/法物、邀請或收集意見的推廣用途,您亦可以隨時要求

本會停止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作上述推廣之用途,費用全免。日後查閱或更新資料,請隨時致電2574

9371與本會聯絡。

佛聯會會員編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非會員,請填寫姓名及地址以方便郵寄)

本活動由敬老護老愛心會主辦,本會為受惠機構之一

Page 16: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16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October 2019

【眾生 相】 文:本刊編輯部

圖:Edward Li、本刊攝影師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那是戰亂的年代,一天晚上,有人

向紹根長老家屋簷下借宿一宵,豈

料,翌日早上便去世了。長老當時第一次

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晚上借宿於屋簷下,

半夜就去世了,他當時百思不得其解。這

件事在他幼小的心靈內,留下不能磨滅的

記印。及至後來出家,才了知生命無常,只

在呼吸之間。所以,長老自勉說:「希望我

們在有生之年,盡早修心行道,盡量多做些利益

社會的善業,做些自利利他的工作。所謂未成佛道,

先結人緣。這是出家行者應有的修為。」

紹根長老善業隨身,就是圓滿人生

Page 17: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十月 // 17

尚收徒的期望,長老聽聞後又主動

表示喜歡跟隨老和尚,父母親見長

老主意堅定,一家人商議後,過數

天,長老的父親把長老送往陽春縣

親近老和尚。那天是1945年9月初

一,長老當時才14歲。祺康老和尚

其時在陽春縣一間叫「三廟」的精

舍靜修。本來老和尚想供他讀書,

但村內並無學校,要往鄰村才有學

堂,因此作罷。老和尚說:「就改

由我親自教你讀經吧!讀經也能識

字。」長老記得第一次學讀的經句

是「大慈大悲愍眾生,大喜大捨濟

含識,相好光明以自嚴,弟子至心

皈命禮」這幾句,之後繼續教其他

經文。

若喜歡,我可以送個給你。」當時

哥哥抗拒,認為入寺廟沒有肉食,

日日只食瓜菜,會很清苦;他亦勸

弟 弟 不 要 跟 隨 老 和 尚 去 。 其 時 ,

長老有另一種想法,認為日日食瓜

菜,食到老和尚那樣,童顏鶴髮亦

不錯呀!因此主動要求跟隨老和尚

去,但被媽媽即時拒絕,認為他年

紀尚幼,不識世界艱苦。正是「在

家千日好,出外半朝難。」媽媽一

句:「年紀大些再說吧!」就把討

論劃上句號。老和尚過了一晚,翌

日告別而去。

過了一段時間,紹根長老的父

親在新興縣辦事完畢,親往陽春縣

探訪祺康老和尚。回家時重提老和

幼年離家,伽藍為宿紹根長老在抗日戰爭日本投降

之年,即1945年離家入住寺院,

屈指一算,不經不覺長老出家已有

七十四年。紹根長老出生於廣東省

佛山,族姓龔,父母從事批發生鹽

與雜貨生意。七歲入學不久,便逃

避戰亂,隨父母逃入西樵山之頂。

數月後,聞見大局平靜,長老一家

才敢返回佛山繼續做批發生意,但

當時市面各行業一落千丈。其時,

百物騰貴,糧食短缺,有些人捱飢

抵餓,生活十分困難。

由於批發生意難做,長老父親

又去兼營行商,在廣州、佛山買些

藥物或日用品,深入新興、陽春等

縣市交給店鋪出售。因行商關係,

長老父親經常來往佛山與新興縣等

地。當時各區未有通車,只是乘坐

以人力拖拉的渡船往返,以這種因

緣,父親在船上結識了鼎湖山慶雲

寺退居方丈祺康老和尚,彼此言談

非常投契,因此互相交換住址,相

約互相拜訪,由是結下長老出家的

因緣。

一日,祺康老和尚忽然到長老

家中拜訪,閒談間,老和尚向長老

的父親提出:「龔先生,你有幾位

公子?可否送一位給我回小廟幫手

打掃佛前,他日有緣,我或收他為

徒。」當時長老的父親視作說笑,

說:「好啊,我有幾個小孩子,你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十月 // 17

Page 18: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18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October 2019

清明節有位澳門法師到鼎湖山,老

和尚就拜託他去問澳門普濟禪院的

慧因法師,能否接走愛徒。

同年,慧因法師就把紹根長老

接到澳門。那時正值國共內戰,很

多難民去了澳門避亂,澳門的生活

雖然好一些,但社會不太安定,慧

因法師叫他留在寺院內,不要周圍

去。這樣一住就是十年。

勇猛精進 勤修善法1956年,紹根長老來到香港。

至於來港的因緣,長老說是源於一

個尷尬的場面。有次,一個善信在

法會後問一位出家人:「經文上見

到菩提、須菩提和無上菩提,到底

有 什 麼 分 別 ? 」 那 位 法 師 答 不 上

來,只好說:「我們不懂的,你想

知道,就要去問那些講經說法的法

師吧!」紹根長老當時心想,自己

不也是不懂嗎?自己可以成為講經

說法的和尚嗎?於是,求學的念頭

便萌生了。

紹根長老在出家前斷斷續續讀

了 四 年 書 , 其 中 三 年 在 私 塾 , 讀

《 三 字 經 》 , 還 讀 了 一 年 正 規 學

校,讀四年級。他認為自己有點天

分 , 還 挺 喜 歡 讀 書 。 在 澳 門 的 十

年,紹根長老沒有停止學習。他寫

得一手好書法,能畫水墨畫、文人

畫和宗教畫,都是在澳門學的。長

老說,當時內地有不少書法家和畫

家逃避戰亂,去了澳門,他們在普

濟禪院定期聚會,研習書畫。著名

的嶺南畫派代表關山月和國畫大師

鄧芬都是座上常客。其時,年青的

紹根長老一邊協助他們的聚會,一

邊 自 學 書 畫 。 鄧 芬 見 過 他 畫 的 佛

畫,大讚他有天分,就叫長老跟他

學習。「雖然鄧芬這樣說,但沒有

正式拜師,只在他來寺院時,請他

指點。」長老說。

紹根長老再起求學念頭,坐言

起行,就託香港一位道友了解,知

道香港有一間「華南學佛院」招收

學僧。於是他在1956年底告別普濟

禪院來到香港。他還未入讀華南學

佛院,便遇上困難,一來學佛院自

1954年起已改為研究性質,學僧以

高僧攝引,剃度出家日 子 平 平 淡 淡 地 過 了 一 年 。

1946年的一天,祺康老和尚問他:

「 你 想 不 想 出 家 ? 如 果 接 受 , 我

會 幫 你 剃 度 , 再 送 你 去 鼎 湖 山 受

戒。」或者長老與佛有緣,所以當

時一口答應。

離開三廟,在鼎湖山過起了比

丘的生活。「那時的日子反而不好

過。」紹根長老說。「寺裏當時有

二 十 幾 位 出 家 人 , 每 餐 都 是 一 碗

飯,一些大頭菜,餐餐如是,日日

如此。偶然有人上來做法事,才多

點蔬菜吃。」當時正值發育期的長

老 , 覺 得 每 天 都 在 捱 餓 , 不 到 半

年,他就生起了退心,並將想法跟

老和尚說。

祺康老和尚批評他業障太重,

才會受不了。不過,他還是非常關

心小徒弟,便說:「每逢清明,會

有澳門出家人到鼎湖山拜山禮祖,

我 看 看 澳 門 有 沒 有 寺 院 接 你 , 如

有 , 你 就 過 去 吧 ! 澳 門 生 活 好 一

些,讓你可以吃飽肚子。」果然,

楞嚴精舍住持紹根長老,當年獲是幻法師的邀請,到市區開展弘法工作。

18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October 2019

Page 19: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十月 // 19

長老寫得一手好書法

自修為主。其次,長老不懂國語,

而導師和同學都是說國語,他遲疑

了。這時有道友建議他上大嶼山找

海仁老和尚求學經教。

苦讀楞嚴,學佛證道1957年,紹根長老到寶蓮禪寺

掛單,幾天後,筏可大和尚從美國

夏威夷回港,安排他去見海仁老和

尚。首次見面,海仁老和尚便留住

他。

「海仁老和尚在大嶼山有一個

叫阿彌陀佛的靜室,旁邊是寬榮法

師和寬如法師建立的慧明精舍,當

時兩位法師搬去堅道建立新道場,

精舍一直空置,我就被安排住了進

去。」紹根長老回憶說。海仁老和

尚教他的第一部經是《楞嚴經》,

他每日按老和尚要求,熟讀經文,

次 日 早 上 便 要 覆 經 。 可 能 基 礎 不

好的緣故,法師當時感到非常大壓

力,經常感到頭痛,腸胃也常常不

好。一年多後,覆了一部經後,他

便選擇下山去了。

紹根長老在市區認識在佛教黃

鳳翎中學任教佛學的源慧法師,他

鼓 勵 長 老 不 要 放 棄 學 習 經 典 的 機

會。於是長老重新上山找海仁老和

尚。在海仁老和尚的耐心教導下,

長老深入經藏,孜孜不倦,研習佛

法,如此過去了兩三年。後來,他

被邀請加入寶蓮禪寺董事局,任知

客和尚,負責對外聯繫。

弘法利生,永不言休年青又懂經教和書畫的紹根長

老,受到佛教界很多前輩的欣賞。

其 中 同 樣 來 自 鼎 湖 山 的 是 幻 法 師

在北角英皇道856號建立「楞嚴精

舍」,邀請長老加入董事局,開展

了長老到市區弘法的工作。長老認

為在市區可以接引更多信眾,便欣

然接受;而寶蓮禪寺也挽留他,結

果他便兩處奔波,參與山上和市區

的佛事。

「那時往來市區和大嶼山可沒

有 現 在 容 易 。 」 紹 根 長 老 說 。 後

來,香港佛教聯合會和香港佛教僧

伽聯合會均邀請他加入董事會。他

認為和覺光長老有緣,覺光長老每

次出外或與政府開會都喜歡找他一

起。長老說:「這些都是善緣,讓

我有機會服務社會,建立善業。」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十月 // 19

Page 20: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20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October 2019

「 香 港 佛 教 聯 合 會 紹 根 法 師 綜 合

中 醫 服 務 中 心 」 。 紹 根 長 老 認 為

人 口 老 化 令 醫 療 需 求 大 增 , 很 多

長 者 都 相 信 中 醫 , 中 醫 又 確 能 幫

到 長 者 , 他 希 望 香 港 可 以 有 更 多

系統和設施完善的中醫診所。

說 到 做 善 事 , 紹 根 長 老 最 關

心 的 是 芸 芸 學 子 。 「 我 童 年 時 求

學 不 得 , 我 在 澳 門 時 , 正 值 十 多

二 十 歲 , 深 感 知 識 的 重 要 , 知 道

知 識 可 以 改 變 命 運 , 命 運 不 是 指

金錢方面,而是心靈的富足。」

九 十 年 代 , 紹 根 長 老 應 慈 恩

基 金 會 的 簡 耀 光 居 士 邀 請 , 跟 隨

到 貴 州 山 區 探 訪 學 童 , 他 見 到 開

放 後 的 中 國 仍 有 很 多 山 區 學 童 不

能 上 學 , 心 裏 起 了 很 大 的 起 伏 。

於 是 , 長 老 決 心 要 在 內 地 興 學 辦

校,幫助貧困的山區學童。

回 港 後 , 紹 根 長 老 坐 言 起

行 , 立 即 在 佛 聯 會 的 董 事 會 提

案 , 但 可 能 很 多 董 事 對 希 望 學 校

的 認 識 不 多 , 第 一 次 提 案 得 不 到

太 多 董 事 回 應 。 在 接 下 來 的 第 二

次 董 事 會 , 長 老 又 以 書 面 詳 細 陳

述 內 地 山 區 的 辦 學 需 要 。 這 次 ,

董 事 會 終 於 接 受 方 案 , 批 出 一 百

萬 港 元 開 展 內 地 的 「 希 望 學 校 」

計劃。

紹 根 長 老 回 想 起 貴 州 山 區 的

兒 童 說 : 「 我 個 心 很 難 過 , 他 們

年 紀 很 小 , 因 為 缺 乏 學 校 , 要 翻

山 越 嶺 到 其 他 地 區 上 學 , 一 星 期

才 能 回 家 一 次 , 在 設 施 簡 陋 、 還

有 倒 塌 危 險 的 學 校 留 宿 。 冬 天

天 氣 嚴 寒 , 小 朋 友 衣 服 都 很 單

薄 , 每 天 吃 帶 備 一 周 要 吃 的 鹹

菜 …… 」 雖 然 , 佛 聯 會 撥 款 建

校 , 長 老 仍 不 滿 足 , 利 用 自 己 作

為 寶 蓮 禪 寺 董 事 的 身 份 , 在 寶 蓮

禪 寺 董 事 會 也 提 出 建 希 望 學 校 的

要 求 , 結 果 寶 蓮 禪 寺 也 同 意 支

持 。 那 時 長 老 每 年 回 貴 州 和 廣 西

山 區 二 、 三 次 , 在 交 通 不 便 , 遍

地 泥 濘 的 土 地 上 奔 走 勞 碌 , 為 有

需 要 的 地 區 籌 款 建 校 , 一 做 就 是

十 多 年 。 長 老 亦 以 身 作 則 , 在 貴

州 單 寨 捐 款 設 了 一 間 中 學 , 取 名

「單寨紹根希望中學」。

設立基金,助學扶貧「 中 國 的 發 展 很 快 , 十 多

二 十 年 間 貧 窮 都 消 除 了 。 」 紹 根

紹根長老表示自己喜歡多做些

事,能做多少便盡量做多少。他感

覺 年 青 時 很 忙 , 現 在 也 不 想 停 下

來 。 他 說 : 「 忙 碌 是 我 喜 歡 的 ,

就 是 佛 教 所 說 的 那 種 發 心 , 所 以

我 不 會 覺 得 辛 苦 。 我 希 望 有 生 之

年 多 做 善 事 。 」 長 老 認 為 出 家 不

是 避 世 , 不 能 躲 在 深 山 閉 關 , 他

說 自 己 出 家 的 目 的 有 二 : 第 一

是 上 求 佛 道 自 利 , 也 就 是 修 好 自

己 ; 第 二 是 濟 化 眾 生 , 是 利 他 ,

自 己 講 經 說 法 , 服 務 大 眾 都 是 為

這 個 目 標 。 長 老 認 為 自 利 和 利 他

不 需 要 分 段 進 行 , 服 務 別 人 的 時

候 就 是 修 行 , 一 邊 服 務 一 邊 學

習。

2011年,香港佛教聯合會起

步 發 展 中 醫 服 務 。 年 屆 八 十 的 紹

根 長 老 幫 忙 籌 得 善 款 百 萬 元 , 捐

助 佛 聯 會 發 展 中 醫 善 業 。 為 感 謝

長 老 的 慈 悲 , 佛 聯 會 在 中 環 香 林

大 廈 開 設 第 二 間 中 醫 診 所 , 取 名

本煥老和尚(左)103歲大壽時,請紹根長老寫一個佛字給他作賀禮。

20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October 2019

Page 21: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十月 // 21

長 老 說 。 之 後 減 少 到 內 地 建 立 希

望 學 校 , 但 長 老 並 沒 有 停 下 來 。

2015年,他成立「紹根長老慈善

基 金 」 繼 續 幫 助 貧 困 學 子 。 「 香

港 也 有 不 少 窮 困 學 生 需 要 幫 助 ,

基 金 會 用 助 學 金 支 持 他 們 。 但 我

不 打 算 只 給 他 們 錢 , 他 們 需 要 幫

助 的 其 實 不 止 金 錢 。 」 長 老 的 弟

子 中 有 企 業 家 、 社 工 和 其 他 專 業

人 士 , 他 就 把 弟 子 們 組 織 成 義

工 , 去 探 訪 所 有 學 校 推 薦 的 申 請

人。

「 有 學 校 推 薦 新 移 民 學 生 申

請 助 學 金 , 義 工 團 就 去 家 訪 , 發

覺 申 請 人 家 裏 一 貧 如 洗 , 但 家 人

不 知 道 有 綜 援 可 申 請 ; 也 有 住 在

茶 果 嶺 木 屋 的 學 生 , 家 訪 時 正 巧

發 覺 他 的 屋 被 颱 風 摧 毀 了 , 義 工

隊 就 先 幫 他 重 建 家 園 。 」 長 老 隨

意 介 紹 了 幾 個 申 請 個 案 。 他 感 謝

義 工 團 隊 的 努 力 , 也 感 謝 很 多 學

校 對 基 金 會 愈 來 愈 信 任 。 「 學 校

對 我 們 愈 來 愈 信 任 , 認 同 我 們 真

正 幫 到 學 生 。 這 四 年 來 , 學 校 推

薦的成功申請個案由首年10個,

至次年33個,第三年48個,去年

有68個。」長老對申請數字瞭如

指掌。

紹 根 長 老 認 為 年 輕 人 需 要 多

些 幫 助 , 但 他 不 認 為 時 下 的 年 輕

人 處 境 特 別 困 難 。 「 現 今 年 輕 人

的 路 不 易 行 , 上 幾 代 人 的 路 更 難

行 。 起 碼 現 在 不 用 擔 心 無 錢 讀

書 , 以 前 窮 困 人 想 讀 書 , 要 父 母

四 處 籌 借 學 費 。 」 長 老 說 。 他 建

議 大 家 認 識 一 下 中 國 歷 史 , 就 不

難 發 現 現 在 是 中 國 歷 來 最 好 的 年

代 。 他 寄 語 年 輕 人 不 要 被 怨 氣 牽

住 走 , 要 多 思 考 , 凡 事 不 要 只 看

表面。

「 好 多 麻 煩 都 是 與 人 比 較 時

生 起 , 例 如 不 要 只 看 到 人 家 買

樓 , 要 看 人 家 買 樓 後 面 的 努 力 ,

別 人 是 儲 了 好 多 年 的 錢 才 能 買

樓 。 你 說 有 人 靠 父 蔭 , 只 能 說 人

家 的 父 輩 已 開 始 努 力 , 開 始 儲

錢 , 比 你 準 備 得 早 , 這 就 是 表 面

以外的事實。」紹老長老說。

紹 根 長 老 回 憶 , 童 年 時 老 師

跟 同 學 們 說 : 「 你 們 要 光 復 中

華 , 趕 走 日 本 人 。 」 那 種 聲 音 如

雷 貫 耳 , 令 大 家 鬥 志 激 昂 , 覺 得

人 人 都 有 責 任 趕 走 日 本 軍 。 事 隔

七 十 多 年 , 現 在 在 電 視 畫 面 中 看

到 有 人 持 英 國 和 美 國 旗 幟 , 搖 旗

吶 喊 : 「 光 復 香 港 」 , 紹 根 長 老

覺 得 很 心 痛 , 問 他 們 究 竟 為 哪 個

國 家 光 復 香 港 ? 他 認 為 有 人 被 怨

氣 弄 糊 塗 了 。 他 認 為 港 人 正 在 享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十月 // 21

2005年,長老率領「香港佛教聯合會

南亞地震海嘯災區慰問團」到印尼為災

民送上關愛。

長老探訪希望工程受助兒童

2009年,長老率領佛聯會到四川進行

地震災後考察。

Page 22: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22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October 2019

政 府 不 承 認 , 所 以 畢 業 生 在 香 港

謀 生 不 易 。 後 來 隨 着 香 港 出 生 率

減 少 , 學 校 急 增 , 香 港 能 仁 書 院

學生也急劇下降。

不 過 , 香 港 能 仁 書 院 卻 在

2014年獲香港教育局認可資格,

成 為 香 港 第 十 八 間 可 頒 授 政 府 認

可 四 年 全 日 制 學 士 學 位 課 程 的 專

上 學 院 , 成 為 「 香 港 能 仁 專 上 學

院 」 。 佛 教 界 均 認 為 紹 根 長 老 居

功不少。

長 老 回 應 : 「 不 論 做 什 麼

事 , 尤 其 辦 教 育 事 業 , 只 有 付

出 , 沒 有 進 賬 。 不 求 有 功 , 但 求

之無過就安心了。」

長 老 回 憶 : 「 當 年 在 董 事 會

上 , 沒 有 一 位 董 事 願 意 擔 任 校 監

一 職 , 但 亦 沒 有 董 事 提 出 把 校 舍

結 束 。 」 因 此 長 老 認 為 既 不 想 把

前 輩 的 心 願 畫 上 句 號 , 就 要 把 前

輩 的 大 願 發 揚 , 期 望 有 朝 一 日 把

佛 教 精 神 發 揚 光 大 。 長 老 自 己 擔

任 校 監 一 職 , 邀 請 教 育 界 前 輩 幫

助,把學院升格為專上學院。

近 年 私 立 專 上 學 院 競 爭 激

烈。年屆88歲的長老,希望把佛

教 僧 伽 聯 合 會 的 教 育 事 業 交 給 下

一 代 的 有 心 行 者 , 繼 往 開 來 , 把

利樂人群的善業發揚光大。

「 天 福 」 。 「 即 使 香 港 人 不 怎 麼

勤 力 , 也 過 得 比 很 多 地 方 的 人

好 。 」 長 老 說 , 那 就 是 天 福 , 是

諸 多 條 件 創 造 了 香 港 人 今 日 的 福

氣 。 不 過 , 他 認 為 天 福 要 一 代 一

代 人 努 力 去 「 積 」 , 如 果 只 懂 享

福 , 不 知 積 福 , 福 分 會 用 完 的 。

長 老 認 為 社 會 發 展 , 要 靠 眾 緣 ,

最 重 要 是 人 緣 和 國 緣 。 人 能 成

事 , 也 能 敗 事 , 看 社 會 有 什 麼 人

多 。 國 緣 對 香 港 發 展 極 為 重 要 ,

只有國家好,香港才會好。

寄望能仁,發揚光大上 世 紀 六 十 年 代 起 , 當 時 學

校 少 , 求 學 者 多 , 香 港 佛 教 僧 伽

聯 合 會 會 長 洗 塵 法 師 創 立 了 「 香

港 能 仁 書 院 」 , 依 台 灣 學 制 成

立 , 頒 發 獲 台 灣 承 認 的 學 士 、 碩

士 和 博 士 學 位 文 憑 。 這 些 文 憑 獲

全 球 國 家 承 認 , 唯 獨 英 國 及 香 港

紹根長老 簡介

1931年出生

1945年離家跟隨祺康老和尚學習經典

1946年於鼎湖山慶雲寺剃度及受戒,

同年於澳門普濟禪院掛單

1957年於香港寶蓮禪寺掛單

1970年起任楞嚴精舍住持

2015年成立「紹根長老慈善基金」

現任:世界佛教僧伽會副會長、香港

佛教僧伽聯合會會長、香港佛教聯合

會副會長、香港能仁專上學院校董會

主席等職。

22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October 2019

紹根長老出席新加坡佛教研究員座談會時,

與覺光長老(右)抽空前往拜訪新加坡總統

納丹。

2012年,紹根長老出席斯里蘭卡世界佛教僧伽會,

拉賈派克薩總統贈送佛像予長老。

Page 23: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十月 // 23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六月 // 23 香港佛教 . 二○一五年九月 // 23 香港佛教 . 二○一四年十一月 // 23

生活心清淨,則生實相。

Page 24: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24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October 2019

在朋友的討論之中。 可是,「造

謠動動嘴,闢謠跑斷腿。」我們

不在現場,海量的傳媒報道,如

何 分 辨 真 假 , 下 判 斷 , 定 對 錯

呢?

二、集體炒作, 系統說謊

以 前 我 們 總 是 相 信 : 有 圖

有真相、有聲音有證據;可是科

技已經完全打破這些傳統認知。

各類真真假假的文字、圖片、錄

音……有些還是明明不合基本邏

輯的,依然可以在網絡上、在手

機群組中不斷轉發、再轉發……

對於集體炒作,系統說謊,

傑 出 作 家 、 諾 貝 爾 文 學 獎 得 主

索贊尼辛(Александр

Исаевич Солженицын)

曾經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說話:

「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

山倒海,眼睛極受苦了!

執筆此刻,社會風暴仍在繼

續,我最近經常反問自己,在香

港這場史無前例的大衝擊中,學

習了什麼? 以下四條問題,沒有

答案,願與各位讀者分享,互相

啟迪,尋求智慧:

一、信息雖多,假的不少

以 前 我 們 對 傳 媒 的 的 公 信

力比較有信心。可是近年,不少

傳媒都靠邊站了。不同的傳媒報

導,同一件事情,觀點和角度卻

可以完全相反。「暴徒」與「義

士」兩個完全相反的名詞,但卻

指的是同一班人;「維護法紀」

與 「執行私刑」兩個不同的意

思, 描繪的卻是警察在同一個行

動中的表現。

「fact check未?」經常出現

本專欄名為「都市回甘」,要

說的是香港的大小故事。這

文寫在 9 月初,在過去三個月,

社會風暴愈演愈烈,苦辣翻騰,

對於每一個香港人來說,都是百

般滋味在心頭。

8月有一天早上起來,我的眼

睛突然像掛上兩張紗簾一樣,一

片朦朧。於是趕緊找相熟的眼科

醫生去,一番檢查之後,醫生說

並非什麼急性的眼疾,搖搖頭輕

歎一聲,說:

「只是眼睛極度疲勞罷了,

最近每天幾乎都有因此而求診的

病人 。」

原來不少人和我一樣,幾乎

是24小時,沒日沒夜地盯着新聞

直播報導,還有手機叮叮噹噹地

接收訊息提示,來自四面八方的

資訊、照片、錄影和評論等,排

都市回甘

風暴中四問文:何巧嬋 著名作家、資深教育顧問

Page 25: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十月 // 25

頭衝擊場景,無論是示威者或警

察,口罩或防毒面具都難遮蓋一

團團憤怒的烈火。朋友發給我一

個發人心醒的小故事:一條蛇進

入了一家木工店,牠爬到角落穿

過一把鐵鋸,被鋸傷了一點。牠

本能地轉過身咬住鋸子,又把嘴

弄傷了。蛇以為受到鋸子攻擊,

牠決定要回擊鋸子,用整個身體

使鋸子窒息。於是,蛇用盡所有

氣力,把鋸子緊緊纏住,愈纏愈

緊,直至自己死亡為止。

「以愛之義,止息怒憤」是

李嘉誠先生2019年8月16日於報

章上刊登的廣告聲明。慈愛不是

消極妥協,慈愛能消弭憤怒,是

溫柔的堅決。明白這個道理,誰

還願意做纏着鋸子的蛇呢?

這篇文章刊出的時候酷暑已

過,願風暴止息;金秋十月,香

港安好,大家安好!

和自己對立的人。讓仇恨的語言

廣泛散播,是危害整個社會的心

靈污染。

歷 史 上 納 粹 政 府 及 非 洲 胡

圖族人就曾經以「老鼠」或「曱

甴」等稱呼猶太人及圖西族人,

造成後來超過幾十萬人被屠殺及

種族清洗的人類慘劇。當人不被

當作人來看待,人類的道德仁義

就不再適用了,什麼惡行都可以

出現,非常危險!

《 正 法 念 處 經 》 : 「 口 中

毒是毒。蛇上毒非毒。口毒壞眾

生。命終墮地獄。」

政見可以不同,但請小心惡

語污染心靈。阻止不了別人,但

最少也可以勒住自己的舌頭吧?

四、以愛之義,止息怒憤

在電視直播上每每看到的街

他們也知道自己是說謊,

他們也知道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

我們也知道他們知道我們知道他們

說謊,

但是,他們依然在說謊。」

作為平民百姓,在這個謊言

的海洋裏,如何自救、自處呢?

三、小心惡語,污染心靈

政 治 風 暴 的 形 成 背 後 總 有

其複雜的原因,肯作深入探討的

人不多,大部分人卻喜歡做花生

友,月旦批評。議論紛紛下社會

極 速 分 化 , 先 是 以 顏 色 作 為 劃

分:黃、藍、黑、白、紫……各

有所指;逐步加入咒罵,由「黃

絲」升級為「黃屍」、「藍絲」

升級為「藍屍」,加倍苦毒,最

近有人開始用「狗」、「曱甴」

等帶有辱性、非人化的語言稱呼

Page 26: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26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October 2019

人生次第文:楊釗 旭日集團董事長

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

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

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

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

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

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裏嚼

着,直辣得額頭冒汗。他用

這種辦法驅寒苦讀,後來終

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所 以 說 , 立 志 是 成 功 的 基

石,一個人只有確立了自己

的志向,並作奮鬥,才可能

取得成功。

二. 要 學 習 。 「 人 不 學 、 不 知

義 」 ; 「 幼 不 學 、 老 何

為」?學習是令人進步的重

要環節。孔子說︰「發憤忘

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

至。」其中「發憤」,是指

孔子自己「發憤學習」,是

一種「活到老,學到老」的

終身學習精神。「學習」並

非僅限於書本的知識,而是

在生活中、工作中時時刻刻

子曰:「 吾 十 有 五 而 志 於

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意譯為孔子說:「我十五歲

就立志學習,三十歲就能自立,

四十歲遇到事情不會感到困惑,

五十歲就知道有命運這回事,

六十歲時能聽得進各種不同的意

見,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但又

不超出規矩。」

人生的成功,有如下幾個階

段和步驟:

一. 要 立 志 。 常 言 道 : 「 有 志

者,事竟成」,立志對一個

人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只有

立下志向,才能讓人產生足

夠的動力去追求成功。蘇軾

《晁錯論》有云:「古之立

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舉

個例子:魯迅先生從小立志

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

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

都可以學習,所謂︰「在工

作中學會工作,在生活中學

會生活」。看到別人的優點

可以模仿,看到別人的缺點

可以作為警惕,從而不斷學

習和練習,理論聯繫實踐,

日子有功,就會有成績。

三. 要自立。人生必須學會「自

立」,不能長期依賴父母、

依賴別人。成大事者,無不

自 強 自 立 , 從 小 在 磨 礪 中

成長,在鍛煉中成才。自立

首要條件是做事要勤奮和主

動,古語云:「一勤天下無

難 事 」 、 「 勤 有 功 、 戲 無

益」,故此,古今中外,不

少人的輝煌成就都是來自辛

勤 的 耕 耘 和 持 之 以 恆 的 奮

鬥 。 即 使 先 天 條 件 不 及 別

人,只要面對現實,自己靠

自己,學會謀生的本領,艱

苦地學習和實踐,也可取得

滿意的成績。

四. 不惑。人生怎樣可以有自信

Page 27: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十月 // 27

肯吃虧、肯吃苦、肯學

習,相信我們一定可做到

「天生我材必有用」。

五. 天命。人漸漸長大,就會明

白 到 「 謀 事 在 人 、 成 事 在

天」。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解

釋「小富由勤、大富由命」

的道理,靠自己的勞力,從

小生意做起,一點點積蓄起

來,這是謀生發財的正道,

而 大 富 就 要 看 命 運 及 機 遇

了 。 要 想 成 功 , 除 了 「 知

識」和「打拼」以外,還需

要「運氣」。運氣的由來,

在於你過去的日子裏所積累

的財富,包括物質財富和精

神財富。到底每個人有多少

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呢?這

又 是 一 門 學 問 , 俗 語 稱 為

「天命」。

六. 耳順。步入花甲之年,人生

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慢

慢學會有包容的心,容易明

白別人的心意,能聽得進並

去應對生活中的困難呢?那

就需要具備以下的本領:

1. 要學會勤儉持家。所謂︰

「勤為無價寶,儉乃護身

符」,勤儉乃是護持我們

終生的「無價寶」、「護

身符」。如果能夠勤儉持

家,並能隨遇而安,知足

常樂,可以說已經達到

「不惑」的水平。

2. 要懂得量入為出、積榖防

飢。《朱子家訓》有一名

句:「宜未雨而綢繆,毋

臨渴而掘井」,我們要知

道儲蓄的重要,為未來的

生活作好充足的準備。

3. 要懂得處事待人。年輕人

走進社會,學習的目標主

要是「處事待人」。俗語

說:「未學做事,先學做

人;與人相處,先學吃

虧」。在人生中,如果

我們能夠學習「一心三

肯」,也就是:責任心、

接納各種不同的意見,懂得

順大眾的意願而行,知止而

止,應行則行。應用於企業

方面,團隊精神很重要,管

理人員必須學習聽取意見,

特別是聽取與自己想法不一

樣的人意見,共同制訂對企

業 發 展 最 為 有 利 的 發 展 策

略。古訓曰:「兼聽則明,

偏 信 則 暗 」 , 道 理 就 是 這

樣。

七. 從心所欲,不踰矩。這是經

過幾十年的磨煉,最終發現

人生最重要的是「心態」。

既 然 明 白 「 謀 事 在 人 , 成

事在天」,一切就不會太執

着,太計較。在晚年時,最

適宜是「一切隨緣」。在日

常生活中,能做到「但知做

好事,莫要問前程」,「只

問耕耘,不問收穫」,「盡

力 而 為 , 問 心 無 愧 」 , 這

樣,我們的生活就會幸福和

快樂。

Page 28: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28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October 2019

文:陳家寶醫生

婦產科醫生、香港大學哲學博士、香港普明佛學會會長(本欄由王秉豪博士及陳家寶醫生隔期撰文)

古時 候 , 有 一 位 將 軍 率 兵 打

仗 , 敵 人 實 力 比 他 們 強 ,

士 兵 們 都 知 道 這 場 戰 爭 勝 利 的

機會很少,但為了保衞家園及不

能抗旨,唯有硬着頭皮上戰場。

他們心裏自怨自艾,將軍看見軍

心散漫,心裏十分擔心。在前進

的途中,他們路經一間小廟,將

軍就下馬向小廟的神像祈福,之

後他對眾士兵說:「現在我投錢

問卜,如果正面朝上,就表示我

們會勝利,朝下就表示我們會失

敗。」「我已經向神靈祈福,就

讓我們的命運操縱在神靈的手裏

吧!」將軍把一枚錢幣拋高,士

兵們都緊張地注視着。錢幣跌在

地上發出「鏘」的聲響,接着士

兵們發出興奮的歡呼聲,因為錢

幣的正面朝向上。在戰場上,士

兵們都充滿着信心,以一敵百,

完全不擔心自己的安危,因為他

們知道命運之神會眷顧他們。決

戰的結果就是他們把強大的敵軍

打敗。在回程的途中,經過小廟

時 , 士 兵 們 都 向 廟 內 的 神 像 叩

謝,其中一個士兵說:「神靈的

決 定 , 誰 也 不 能 改 變 。 」 這 時

候,將軍就拿出先前問卜的錢幣

給 他 們 看 , 原 來 兩 面 都 是 正 面

的!

這是一個十分發人深省的故

事,令人們明白到命運是操縱在

自己的手裏。人在面對困境時,

很多時都會逃避,放棄抉擇,任

由「命運」安排。其實只要我們

三思,就會知道所謂「命運」,

只是自己行為的果報,由自己承

擔;明白行為的力量,就知道日

常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都有

跡可尋。社會上的一切,都受我

們每一個人的影響,並不是有不

知名的力量來操縱。這個將軍的

聰明,就是他明白羊群心理。這

個例子亦令我們明白到一個人的

決定不只影響自己,甚至是影響

他人。

中國人喜歡說命運,說「認

命吧」!甚至把算命、術數算到

佛 教 上 , 其 實 若 果 明 白 佛 教 說

「 緣 起 」 、 「 因 緣 果 報 」 , 明

白「業力論」,就知道佛教反對

定命,不信有宿命,而控制我們

命 運 的 最 大 力 量 是 業 力 。 所 謂

「業」,是我們行為的結果,包

括口中所說、心裏所想、身體所

做的種種造作,通稱為身口意三

業。業可分為善業、惡業,影響

個人的稱為別業,而影響眾人的

稱為共業。我們自己造了善業或

惡業,時機成熟了,一定會隨着

這些業力去受報。雖然業力能夠

影響我們的命運,但是控制業力

的卻在於我們自己。如果能夠改

善自己的心念,善待自己和善待

他人,不造惡業,廣種善根,我

們的命運必定是光明平坦的。佛

說 眾 生 皆 有 佛 性 , 人 人 皆 可 成

佛,就是因為佛陀知道我們有改

變自己的能力,有改變就不是定

命 ; 能 改 變 自 己 , 人 生 就 有 希

望,生活就有動力,才會感到人

生有意義。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

個世界出生,八相成道,就是最

好的證明。佛教徒應明白到成佛

要靠自己的奮鬥,路是要自己走

的,雖然路上有佛菩薩幫助,但

絕 不 是 點 石 成 金 。 朋 友 , 努 力

吧!

家有佛法

命運在自己手裏

Page 29: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十月 // 29

分。家屬可以將這些物品存放在一

個大紙箱或膠箱內,在封口貼上一

年後的日期,然後將箱子放置在家

中一處不顯眼的位置。一年後重開

箱子,再決定物件的去留。若發現

在這期間,當中有些物件是家屬經

常取出來翻看或懷念的,或許這就

是一些值得保留的物品;否則,家

屬就可以考慮扔掉或轉贈。有需要

時,家屬也可以選擇將物品再放置

一年,再作決定。

小美(化名)的未婚夫於婚

禮前因意外突然死亡。記得第一次

和她見面時,她攤開左手,指着無

名指上的戒指,悲慟地告訴我,她

雖然未及成婚,但已視未婚夫為自

文:田芳

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名譽講師(本欄由田芳女士及黃志安先生隔期撰文)

潮流興「斷捨離」。的確,家

居環境是心靈空間的寫照,

在真實世界中我們對「物件」的態

度,往往反映心理上我們對一些人

和事的想法。看過一些收納專家的

分享,都認為遺物是其中最難處理

的項目。我不太懂得收納的學問,

但卻想從哀傷輔導的角度,分享一

下對遺物處理的一些觀察。

首先,處理遺物沒有既定的

時間表,除非有特別原因,喪親家

屬可以按自己的步伐來安排。有些

人因為強烈的情緒牽動,不敢即時

接觸遺物,而選擇待情緒較為平復

後才開始處理,都可以是合適的做

法。處理遺物的第一個步驟,是先

處理較容易決定去留的物品,家屬

可以先丟掉不再合用或必然不會保

留的物件,例如已破爛的物品、親

人生前用的醫療器具等。其次,是

一些較大型的家具或電器,亦是較

容易安排扔棄、轉贈或留用。下一

步,是一些必然保留的物件,例如

具紀念價值的首飾、相簿等。最

後,就是處理那些「去與留之間」

的物件,也是最容易讓人懊惱的部

己的丈夫。哀傷輔導的初期,訂婚

戒指一直牢牢地套在小美的無名

指上,伴隨着她細訴對未婚夫的思

念。到後期,她開始思考自己未來

的人生:「我知道未來的路仍然很

長,我也知道自己要獨自繼續走下

去。我心裏清楚明瞭,沒有人能取

代我的未婚夫,但同時我也明白,

我應該開放接受生命中不同的可能

性。這隻戒指……我是否要繼續戴

在手指上呢?」

到下一次會面時,我察覺到戒

指沒有再出現在小美的無名指上,

而是換了一個地方,掛在她的頸鏈

上。直至有一天,我再看不見戒指

的蹤影。小美說:「與未婚夫的這

段關係是我生命裏最寶貴和重要的

經歷,無人可以改變我們對彼此的

愛。我知道,我再不需要什麼去證

明我們的感情,他已經成為我的一

部分,陪我走以後的路。」

當我們找到遺物背後的象徵意

義,甚至將它內化,成為自己的一

部分,我們會發現,思念不再需要

形式化的物件,因為親人就住在我

們的心裏。

生死相安

處理遺物

Page 30: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30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October 2019

常霖心照

30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October 2019

Page 31: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十月 // 31

常霖法師

常霖法師俗名葉青霖,香港

著名攝影師。2010年因緣成

熟,於台灣果如法師座下剃

度出家。

酒戒

學佛的人都知道,受持「五戒」指的是「戒殺、戒盜、戒淫、戒

妄、戒酒」,不少人聽過之後,都會問「酒本身是素的,因為釀酒

過程不用殺生,為什麼要戒呢?」

酒本身本來是沒有問題的,但因為喝酒之後會亂性,影響我們的心

智,甚至有很大機會引致我們去破前面四戒,所以就不能喝了。

「酒戒」在現代的社會,也可以詮釋為「不要吸收對身心有害的物

質」。除了口嚐之外,眼看和耳聽不良的東西,都會毒害我們的心

靈,有損我們的修行,尤其是現今智能手機和互聯網這麼方便的年

代,就更加要小心了。

文、圖:常霖法師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十月 // 31

Page 32: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32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October 2019

1 人份材料:何首烏6克、桑椹9克、甘草3克。

方法:沖洗所有材料,再放入水中煮60分鐘。

功效:滋腎補血,潤腸生津。

梁羽生武俠小說《白髮魔女

傳》中的女主角練霓裳是

一個敢愛敢恨的俠女,卻為情所

困,被最愛的男人傷透了心,一

夜 間 長 了 白 髮 , 變 成 了 白 髮 魔

女 。 雖 然 一 夜 白 髮 是 小 說 的 橋

段,但現實中我們也能見到很多

年輕人突然長出很多白頭髮,為

什麼會出現「少年白」呢?

醫學上,頭髮由黑變白是毛

髮的色素細胞功能衰退所致,當

衰退不能產生色素顆粒時,頭髮

就 會 逐 漸 變 白 。 一 般 人 從 3 5 歲

開始,毛髮色素細胞就會開始衰

退,但有些年輕人會因精神壓力

大、攝入過多甜食、缺乏某種營

養元素、甚至患有慢性疾病而出

現白髮,所以如果「少年白」愈

見嚴重,應該及早就醫。

中醫認為「腎其華在髮」,

腎氣充足的人會有烏黑、潤澤的

頭髮;如果先天腎氣不足,或後

天 因 不 良 生 活 習 慣 而 使 精 氣 虧

損,就會出現腎精不足,不能化

生陰血,導致頭髮失去滋養,過

早變白。一般從數根頭髮開始而

逐漸增多,甚則全部變白,常伴

有頭髮稀疏脫落。這類腎陰虧損

的患者多伴有頭暈眼花、失眠多

夢、耳鳴耳聾、腰膝痠軟、精神

倦怠等症狀,可以用今期介紹的

湯水作平日調理。

中醫曰:「髮為血之餘」。

想擁有一頭健康美麗的頭髮,就

要有充足的血,所以大家平日應

注意休息。特別是年輕人,盡量

不要夜睡,保持心境愉快,平時

也應多吃一些含優質蛋白、微量

元素和維生素的食物,自然能告

別「少年白」!

滋腎補血 首烏桑椹湯

養生食療

桑椹

甘、寒,歸心、肝、腎經,有

滋腎補血,潤腸生津的功效。

甘草

甘、平,歸脾、胃、肺、心經,

有補脾益氣,調和諸藥的功效。

何首烏

苦、澀、甘,歸肝、腎經,有

補益精血,潤腸通便的功效。

Page 33: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十月 // 33

香港佛教聯合會-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

文:註冊中醫溫熙 指導:註冊中醫吳靖博士、中醫服務主任

圖:William Fung

Page 34: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34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October 2019

做法:

1. 把姬松茸洗淨,放入溫水,浸過菇面,泡發半小時備用。

2. 浸泡雪耳,洗淨,撕成細朵。

3. 將老南瓜、紅蘿蔔、粟米、栗子洗淨;除栗子外,其他切塊

備用。

4. 下少許油於鑊,將所有材料略炒備用。

5. 注入約2公升水於鍋中,放入全部材料武火煲至水滾;再改

為文火煲約50分鐘;最後加入少許鹽調味即可。

(4 人份)材料: 調味料:

姬松茸 80克 油 適量

雪耳 2朵 鹽 適量

老南瓜 1個

紅蘿蔔 2根

粟米 2根

栗子 300克

椰棗 6顆

雪耳栗子姬松茸南瓜湯

與您傾素

這個湯滋潤清熱,時令養生。南瓜、栗子飄香,清甜好味。姬松茸浸泡前先洗淨,那浸泡的水就可以用來

煲湯,不會浪費姬松茸的精華。

Page 35: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十月 // 35

鳴謝:家素素食私房菜

作者簡介:

朱丹鳳,「家素素食私房菜」主理人,醉心廚藝,喜歡鑽研多國美食。在國內及本

港開設素食私房菜,並開班教煮素菜,務求把綠色健康、養生的飲食方法和大眾分

享,讓更多人愛上素食。

Page 36: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36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October 2019

文、圖:陳青楓 作家、畫家、現職妙法寺文教發展總監

人 生 的 加 與 減

數學 上 有「 加 減 乘 除 」。 把 這

四項全放在人生上也許太繁

複,倒不如好好地看看「人生加

與減」。

如果我們把一生的歲月定為

70年,那麼,「前半生」從1歲

到35歲,可以視之為「加」。呱

呱墮地來到人間世,什麼也沒有

的,像一張白紙,一天一天地成

長,從嬰兒到少年,每個月都有

不同的感覺,即是每天、每月、

每年從身體的發育,成長到知識

的吸收,都在變化。20歲後,這

個「吸收」(加),集中在思想

上,思想會愈來愈成熟。到了30

歲 是 一 個 高 峯 期 。 從 3 0 歲 到 3 5

歲,是在這個制高點上盤旋。

35歲後,下半生開始。

最成熟的光輝燦爛的歲月,

是35歲到45歲這十年。無論是事

業還是成家立室,都在這十年裏

「有所决定」(男女皆然)。當

然我說的是一個大體,還是有不

少個別例外的。

4 5 歲 後 , 我 們 對 人 生 的 想

法、對生活的態度都開始「減」

了─那是從絢爛歸於平淡。

把 繁 雜 的 減 下 來 , 不 斷 地

減,愈是生活下去,愈是把生活

減起來。這個「減」字,實際上

就是「簡」,簡約地面對生活。

我 們 幾 十 年 的 生 活 , 在 家

居方面當然有不少累積。我面對

家裏的書堆,也有這個感覺。長

年累月的買書,看了,捨不得棄

掉。

這種只有「加」沒有「減」

的 積 聚 , 最 後 會 變 得 像 人 體 的

「中央肥胖」。

「加」

人生,在3

5

歲前,像在拓展一個花圃,繁花盛草,給人充實的感

覺;就像寫畫,筆墨滿滿,是盛放之貌。

Page 37: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十月 // 37

我 這 裏 只 是 以 購 書 、 藏 書

作個例子,實際上其他很多方面

都必須好好地正視,包括生活態

度。佛教裏經常說一句─ 「有

捨才有得!」但為何總是不捨?

「捨」與「得」不是「減」

與「加」。讓我們從心理上去看

這問題。因為有捨─ 捨掉了一

些 沒 必 要 的 包 袱 , 包 括 我 們 的

「煩惱」,於是變得輕安自在,

身心愉快!這是「得」,精神上

得到快慰。捨去一些「無謂」,

便心無「雜物」,然後才容得下

其 他 的 新 東 西─ 「 有 捨 才 有

得」,大可以作這樣理解。

說了以上一堆話,可又讓我

聯繫到書畫創作去。當我們在藝

術上浸淫上一段日子,在繁花盛

放園林裏遨遊,或者,在「大地

在我腳下」的豪氣「舉杯暢飲」

之後,自然地,我們會想到一個

問題─ 還需要這樣嗎?這樣就

是我們需要的嗎?

如果你是寫畫的,這時候大

抵開始「減」了,減掉一些繁瑣

筆墨,希望在畫面結構上來得簡

約、清爽,從輕逸中透出淡淡的

韻味。

這時候,你會感悟到,原來

過去某些密集式地書寫,不過是

把畫面堆砌起來,有很多地方實

在沒有必要出現的,或者不這樣

反而會更好!這有一個說法,叫

做成熟,也不妨說,這叫做「醒

悟 」 。 成 熟 之 後 才 會 出 現 的 醒

悟。有循序漸進式地「漸悟」,

也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

闌珊處」的頓悟。

我 是 在 談 「 寫 畫 之 道 」 ,

也 同 時 在 訴 說 「 生 活 之 道 」 。

生活不就是這樣嗎?在人生的下

半場裏,愈是接近「無限好」的

日子,愈會希望過一些淡淡的生

活。我們學習佛法,就是學習一

種生活態度。所謂「放下」,是

拋掉那些不必要的而自己又一直

以為有必要的東西。

人 生 上 半 場 是 「 加 」 , 下

半場是「減」。這是一個看法。

如果深入一點去想,則可以感受

到─ 下半場的「減」實際上是

「 加 」 , 加 強 了 我 們 的 身 心 愉

快,充實了我們的生活,這不就

是「有捨才有得」麼!

「減」

筆墨與畫面結構,簡約(減),是輕逸淡雅的簡。「簡」的內部

實際上是蘊含着無限豐盛。這幅圖「雖然往昔的豪情像隨流水般

遠去,但明亮的月依然似中秋時節的彩燈那樣高高豎起!」這不

就是人生的下半場麼!

Page 38: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38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October 2019

大 慈 善 家 何 善 衡 博 士及 何 李 寬 德 居 士 ( 下 )

李寬德居士,原名李怡顏,宿

植佛緣,早年皈依虛雲老和

尚,法名寬德;其後參師於覺光法

師門下,受優婆夷戒,法名果賢。

李居士慈悲喜捨,秉持菩薩行願,

熱心護持佛教各項善舉。1945年

覺光法師創立「香海正覺蓮社」,

李居士即為創社董事之一,財力兼

施,翊贊香海正覺蓮社開展廣大之

弘法與濟助善業;諸如1966年興

辦佛教寶靜安老院、1978年捐辦

佛教寶靜護理安老院,乃至1980

年落成的觀宗寺等,何氏伉儷均予

大力支持。

慨捐樓產 重視教育

1970年,為響應香港佛教聯

合會開辦佛教醫院善業,李居士特

意捐出石澳怡廬洋房一幢,作為佛

教醫院基金嘗產。何博士由於早年

失學,深明教育對社會的重要,因

此尤其重視興學育才,扶掖後進,

受夫人影響,對於佛教辦學善業亦

愛護有加。1962年,何博士和夫

人捐辦佛教正覺中學,以及現已停

辦的佛教何礪峰紀念學校。1983

年香海正覺蓮社設「佛教何李寬德

慈善基金會」,主要作為推動教

育、發放獎學金、印送佛經、推展

老人福利、救濟孤苦,以及施濟受

災中的苦難人士。

常懷善念 多行善舉

何氏伉儷宅心仁厚,對佛聯會

各項善業護持有加,平素常懷助人

之心,經常乘節慶之便多行善舉。

何博士和夫人金婚紀念的一年,兩

人捐資佛聯會在葵涌填海區興建中

學;1973年落成的佛教善德英文

中學,校名即取自何善衡之「善」

字及夫人李寬德之「德」字合併而

成。除捐建學校外,每年李居士生

日,擁有不同宗教信仰的家人,這

大德行誼

李寬德居士

文︰俞如

圖︰香港佛教聯合會、何善衡後人

何善衡博士是傑出的銀行家,以及熱心公益的慈善家,善業美名遍及中外,其夫人李寬

德居士對匡助本地佛教,更是不遺餘力,慨捐私人產業護持佛教醫院之籌建,並設立

「佛教何李寬德慈善基金會」,持續造福社群。

Page 39: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十月 // 39

1967年3月21日,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舉行《觀

世音》電影慈善首映,為佛教醫院籌措經費。前排左一

為何善衡博士,後排左二為何夫人李寬德居士,左三為

飾演觀世音的李麗華小姐。

1973年12月3日,何氏伉儷出席佛教善德英文中學落成

開幕典禮。

一天必定一同茹素,並廣設素宴宴

請親朋及佛教友好,與眾結茹素之

善緣;李居士亦會私下捐出夫婿送

贈的慶生利是,用作香海正覺蓮社

印製經書及其他慈善用途。

何博士雖非佛教徒,其善德、

善行卻無異於菩薩精神,每當有需

要,無不傾囊相助。長年貼身照顧

何氏伉儷的吳姑娘,對此憶起一段

日常小事。一天晚上,李居士提及

覺光法師出家以後從未返鄉,正打

算回家鄉湖南一趟,何博士聽後,

因為知道出家人沒錢,擔心法師路

費不足,於是連夜把家中各人手上

的現金即時集合起來,請司機送到

法師手中,「當晚掛着八號風球,

何老先生擔心風球一除下,法師便

會啟程,所以連夜派人送去,覺光

法師非常感動。何老先生就是這

樣,時刻將別人的事放在心頭。」

信佛至誠 作風隨和

李居士信解行持,向佛至誠,

不時前往大嶼山寶蓮禪寺小住月

餘,在寺中清修。平日修持佛堂早

課,每天風雨不改,即使身體違和

仍堅持在床上讀經;晚年發願讀誦

全本《金剛經》及《地藏經》,期

間健康狀況欠佳仍無間斷,終以數

月如願達成。吳姑娘日常陪伴李居

士出入佛堂聽經拜佛,最敬佩她誠

信待人、堅毅自強,「何老先生、

何老太太兩人生活相當低調隨和,

對食物從不要求,很有衣食。何老

夫人從來不肯接受任何特殊照顧或

特別待遇。」待人以誠的李居士,

賢聲備受佛教內外稱頌。何老夫人

經常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對死亡表現得無所畏懼。

1991年,李居士身體略感不

適,似預知時至,親書囑示家人

遵其意願,依照佛教規儀安排身後

事,並託覺光法師代為啟辦及主持

七七四十九天的功德法事。此舉其

實另有用意,李居士的出發點並非

為了自己,她希望啟辦法事的錢可

以用來為佛教做善事。同年6月7

日,李居士捨報往生。

1989年12月1日,佛教寶靜安老院落成典禮。

1973年2月27日,佛教善德英文中學奠基禮,左起:主

禮嘉賓新界民政署署長黎敦義、覺光法師、何氏伉儷。

Page 40: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40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October 2019

「聖積晚鐘」與別傳禪師

文:岑逸飛 哲學研究者及多媒體工作者,

多年來出入儒釋道哲學及

中西文化的會通,專研易學,

近年亦醉心佛學,現為大學兼任教授

及專欄作者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峨

眉 山 , 山 勢 雄 偉 , 景 色

秀麗。傳統上有所謂「峨眉十

景」,源出清光緒十年,四川總

督丁寶楨接到皇帝御批─將蜀

山峨眉列入朝祀,於是遴選了一

位既精於國學又通西學的譚鐘岳

負責繪圖。譚鐘岳能詩且善書

法,並長於繪畫,精通輿地測

繪。他以三年時間,繪圖五十四

幅,並撮其景色佳者為十景:金

頂祥光、象池夜月、九老仙府、

洪椿曉雨、白水秋風、雙橋清

音、大坪霽雪、靈岩疊翠、羅峰

晴雲、聖積晚鐘,各景配詩一

首。

這「峨眉十景」,最有佛味

的應是「聖積晚鐘」。佛教為眾

生敲鐘是慈悲,通常鐘的上面會

刻有破地獄真言及很多咒語,都

是利益眾生。「聖積晚鐘」的銅

鐘,原懸掛於峨眉山入山第一大

寺聖積寺內的老寶樓上。該鐘鑄

於明朝嘉靖年間,銅質堅固,重

達二萬五千斤。

聖 積 寺 , 古 名 慈 福 院 , 位

於峨眉城南2.5公里處,環境幽

古。寺內文物眾多,其中的「聖

積晚鐘」,鐘底邊緣如十二葉蓮

瓣,每瓣分別鑄有「子丑寅卯辰

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象

徵時空的周而復始,故又名「蓮

花鐘」、「八卦鐘」。據趙循伯

編撰,1935年出版的《峨眉山》

記載:「其鐘每於廢曆(即夏

曆)晦望二日之夕敲擊……每一

擊,聲可歷一分零五十秒。近聞

之,聲洪壯;遠聞之,聲韻澈;

相傳靜夜時可聲聞金頂。」

談 起 「 聖 積 晚 鐘 」 , 便 不

能不提別傳禪師。別傳禪師名慧

宗,六祖惠能弟子南嶽懷讓所傳

的第二十八世,光澤慧禪師法

嗣,屬臨濟宗門人。他是湖北雲

夢人,俗姓汪,幼具慧根,7歲

投白鶴寺僧通徹剃度。明武宗時

到四川綦江縣永壽寺,從師宗實

受具足戒。明嘉靖年間來峨眉

山,見鐵瓦殿年久失修,於是發

願心,募化集資整修鐵瓦殿,鑄

普賢銅像一尊,銅佛六十五尊,

供奉於金頂;又在白水寺建伽藍

殿,鑄銅佛像三尊;亦先後鑄銅

鐘三口,一置白水寺,一置永延

寺,一置聖積寺老寶樓,即如今

所述的「聖積晚鐘」。

1959年,聖積寺被毀,銅

鐘被擱置於道旁;1978年,銅鐘

被遷到報國寺對面的鳳凰堡,並

建亭覆蓋維護。鳳凰堡上參天的

蒼杉翠柏、莊重的八角攢尖鐘亭

和環繞鐘亭的古碑林,與古拙凝

重的巨鐘融為一體。

佛法

名人千秋

Page 41: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十月 // 41

佛法 愛憎生於心,

諂曲存諸念。是故多迷悶,不能入覺城。

Page 42: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42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October 2019

法師有道

交流互鑒.中道圓融(三)

文:

寬運法師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宗教和諧:

中國積極努力之方向

我 們 可 以 看 到 , 目 前 中 國

社會的和諧理念,不斷地深入

人心,各方均積極投身和諧社

會的建設,宗教界自然是積極

回應;近年中國五大宗教:佛

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

伊斯蘭教領袖共同發起了「共

建和諧中國宗教」的倡議;中

國各宗教正在以各種形式追求

着宗教和諧的目標、實踐着宗

教和諧的理念。第三屆、第四

屆世界佛教論壇,分別以「和

諧世界,同願同行」、「同願

同行,交流互鑒」為主題;首

屆國際道德經論壇亦提出「和

諧世界,以道相通」為主題。

「 香 港 六 宗 教 領 袖 座 談

會 」 , 由 天 主 教 、 孔 教 、 回

教、基督教、道教、佛教聯合

組成,成立於1978年6月,可

說是香港宗教界有史以來的首

創。自此以後,每年定期舉辦

思想交流會,就特定主題從不

同的宗教角度、觀點,彼此交

換意見,以促進各宗教間和而

不同、摒除隔膜、抱持共同而

唯一的志願︰淨化人心,福利

社會。六宗教領袖座談會成立

四十年來,六宗教同仁相互尊

重、互相欣賞;教派雖異,義

理則一,均屬以利世益人為目

的。各教均表現出跨越宗派界

限,一切皆以保持香港市民心

靈健康為依歸,不分你我之團

結性;彼此和諧合作無間,建

立了長久的友誼。

由 此 可 見 , 共 建 和 諧 宗

教,是中國宗教界努力發揮宗

教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積極

作用的嘗試;而中國政府亦正

在堅持全面貫徹宗教工作基本

方針,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氛

圍,為構建和諧宗教關係、充

分發揮宗教積極作用,提供強

而 有 力 的 政 策 法 律 環 境 和 保

障。

希 望 中 國 的 這 種 努 力 能 夠

在 國 際 上 得 到 積 極 回 應 , 期

待國際上研究當代宗教問題的

專家學者,多關注宗教關係研

究。從宗教理論、各國的實踐

與經驗等方面,共同研究、合

作交流、共同推動,以實踐宗

教和諧的理念,實現多元宗教

的和諧相處,從而確立新的宗

教關係;以宗教內部關係、宗

教與宗教之間關係,以及宗教

與 社 會 關 係 的 和 諧 , 化 解 衝

突,消除紛爭,和睦相處,和

合共生,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

與世界和諧。

Page 43: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十月 // 43

輩懷抱着對美好生活的期望,

遷移到香港落地生根,努力開

創自己和下一代的命運。就算

是原居民,祖宗的根源也絕大

部分在內地,甚至是中原。

上世紀內地動盪的時期,

香港曾經是中國文人、藝術家

聚集的地方。後來又有內地大

批企業家來港。源自內地的文

化藝術、風俗習慣,與香港土

壤結合,長出了令人驚艷的奇

葩。

香港市民主要是中國人,

但又有其他許多國籍、族裔人

士。香港是亞洲種族最多元化

的地方,在香港設置領事館及

官方認可機構有125個,所代

表的人民、經濟利益和關係網

絡,不斷為香港帶來新訊息、

新 意 念 , 使 香 港 緊 貼 世 界 脈

為中國與外國抗衡的地方,自

2 0 1 2 年 開 始 , 香 港 已 扮 演 着

一個國防外交的角色:香港有

獨 立 的 經 濟 、 法 律 及 社 會 制

度,加上香港位處有利的地理

位置,面向國際市場,具備高

效透明的規管機制,擁有優良

的法治傳統,以及與國際標準

高度接軌的營商環境。與此同

時,香港有一流的大學,基礎

研究實力不弱;有五間大學位

列全球百強;在一些領域,如

醫療、生物科學等都有國際水

平的基礎。

香港多元文化的現象,並

不是我們的先輩可以預期或計

劃好的,而是特殊的歷史和地

緣因素的產物。香港人若向先

輩追源溯流,絕大多數會發覺

自己是移民的後裔。我們的先

香港展現的

城市多元文化特質

香港是個獨特的都市,薈

萃東、西方文化,一向被譽為

「充滿動感和融匯多元文化的

國際大都會」。今年為香港回

歸22週年,22年來,香港實踐

「一國兩制」,在文化領域而

言,其中最顯著的特色,相信

就是香港人對多元文化的發展

方向,更為自覺與自信。「一

國兩制」無疑包含矛盾,以及

矛盾下的統一,然而更多是帶

來 機 遇 、 激 發 活 力 和 推 動 進

步。

在「一國兩制」下,香港

作 為 國 際 化 的 城 市 , 不 但 有

「一國之利」,亦有「兩制之

便」─ 香港擁有獨特的雙重

優勢。「一國兩制」令香港成

Page 44: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44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October 2019

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個國

家 和 地 區 , 2 5 0 0 多 個 民 族 和

多種宗教,孕育出各自獨特的

文化與文明。不同的文化與文

明是不同民族智慧的結晶,它

們之間只有特色、地域之別,

沒有高低、優劣之分;每種文

明雖各有千秋,但在價值上都

是平等的。只有在平等的基礎

上互鑒、對話,才能讓人類文

明更為豐富多彩,充滿發展的

活力;只有秉持平等包容的態

度、和而不同的精神,堅持相

互 尊 重 、 互 學 互 鑒 、 兼 收 並

蓄;如是,不同文明完全可以

和諧共生、相得益彰,共同為

人類發展提供精神力量。

因此,真正自信的文明必

然有廣闊的胸襟,以吸納其他

不 同 文 明 的 優 點 , 從 中 尋 求

智慧、吸取養分,豐富完善自

我;從而成為推動人類社會進

步的動力,以及維護世界和平

的紐帶。是故,作為一個文明

古國、文化大國,面對當前人

類社會的各種危機與挑戰,中

國不僅要繼承優秀的傳統中華

文化、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文化,還將在維護世界和平、

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方面作出更

大貢獻,發放更多的光芒與異

彩。(全文完)

觀音文化論壇」,倡導每年農

曆九月十九「觀音菩薩出家紀

念日」為「慈悲日」,藉以弘

揚三教均認同之平等、清淨、

和諧、仁愛、知止、喜悅等信

念。期望日後香港儒、釋、道

三教共同攜手舉辦之活動,都

能得到國家及社會大眾的認可

與支持,一起努力將觀音菩薩

慈悲濟世的精神宣揚開去,以

導正社會、淨化人心,祝願世

界 和 平 、 人 民 生 活 安 樂 、 幸

福。

結語

「 和 羹 之 美 , 在 於 合

異」,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

的 基 本 特 徵 , 也 是 人 類 進 步

搏。這些五洲四海不同種族的

人士,都會以香港為家,都對

香港多元文化的融合與共生作

出貢獻。

城市文化的多元化發展,

正成為世界各地城市發展一個

受到關注和重視的方向。多元

文化,正好是香港的一個鮮明

特色。文化多元化豐富了我們

的生活,也構成了我們的身份

特 色─ 建 基 於 中 國 文 化 傳

統,糅合地方文化,吸收西方

文化精粹,具備世界視野。

目前香港佛教界舉辦的各

種活動,有不少都是具有世界

性 、 國 際 性 觀 瞻 的 。 例 如 得

到儒、釋、道三教共同支持的

「觀音文化日祈福吉祥大會暨

法師有道

Page 45: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十月 // 45

Page 46: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46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October 2019

法忍法施

卻 功 德 少 , 但 如 通 過 無 盡 藏

匯 聚 力 量 , 無 論 布 施 的 是 多

麼微少,都可不問貧富貴賤、

僧俗,互相融通,而成為法界

無盡藏行。雖修一行,而成為

周遍無盡的布施,所以其功德

也最大。故信行要求加入無盡

藏的信徒,每天至少要「捨一

分錢或一合粟」。無盡藏設有

十六種無盡藏施,它把各位信

徒的少量供物合在一起,其價

值和宗教功效得以倍增。它充

當了一種把收入的財產分別用

於法事和慈善事業的分配人的

角色,而且發揮了類似現代銀

行的功能。

宋朝兩浙地區的僧尼、居士

乃至庶民大眾,在各地組成念

佛團,集體修持。如杭州延慶

院的念佛結社就是一個經常結

眾一萬人、終身修持念佛、願

生西方的淨業團體。若遇社友

之中有人死亡,其社友即為之

念佛追薦。因社友死亡所遺的

缺額,則以最快的方法,招募

補足。

清初蘇州彭際清﹙1740—

1 7 9 6 ﹚ , 置 潤 族 田 ( 即 一 般

人所說的義莊)以救濟族人﹔

開設近取堂,以從事社會福利

事業,尤以後者對社會影響更

大。近取堂經營的有施棺局、

放生會、恤嫠會等。其中恤嫠

會所影響的地域極廣。「予開

歷代無盡藏院之發展

隋唐時的「無盡藏院」,

是純粹由寺院獨立設置,以寺

院的農業、商業等收入作為經

濟基礎的慈善機構;是佛教特

有的積聚財物方式。據《太平

廣記》卷四九三載:「其無盡

藏財分為三份:一份供養天下

伽藍增修之備,一份以施天下

饑餒悲田之苦,一份以充供養

無礙﹙齋僧﹚。」其中的「悲

田」、「無礙」兩部分,具有

明顯的救濟性質。創立者信行

強調,布施不應該是個人的獨

自活動,而需要成為集體的事

業。單獨所行的布施其量雖多

唐代先進的佛教慈善機構—無盡藏院 文:法忍法師 法性講堂住持

中國佛教寺院將信徒奉獻之財物或剩餘之財物貸與他人,以所得之利息充作伽藍之修繕、維持寺院等

費用。此風源自印度,據《有部毘奈耶》卷二十二之記載,比丘為修補伽藍而接受無盡施物,然因佛

陀曾禁止比丘轉售施物,遂將受施之物置於房庫中;後施主發現寺院未作修繕,即有所責難,比丘將

此事稟告佛陀。佛陀遂指示,若為修補伽藍,可將無盡施物輾轉生利,故古時的無盡藏院等同現代的

慈善基金。

Page 47: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十月 // 47

近取堂,其規制大約與東林同

善會等,亦間有殊焉者。彼則

事止於方內,此則兼通乎方外

也;彼則誼篤於同倫,此則旁

該乎異類也。」

近代佛教慈善事業的開展,

成 為 近 代 中 國 佛 教 復 興 運 動

的一個重要部分。僅以上海為

例,佛教界成立了眾多的慈善

團體,如上海佛教慈幼院、佛

教公墓、佛化醫院、慈聯救濟

戰區難民委員會、佛教醫院、

佛教火化場、佛光療養院、上

海佛教同仁會等。1919年長江

中下游水災之後,由上海狄葆

賢、王一亭和江蘇高鶴年、江

味農等居士組織的佛教慈悲義

賑會,在各地建、勸、辦義賑

分會。

各類慈善團體與機構的建

立 , 使 慈 善 活 動 能 夠 有 組 織

地、恆常地舉行,越出了單靠

寺院賑濟的範圍而走向社會,

與社會大眾發生更為緊密的聯

繫。

歷代無盡藏院的慈善事業1. 齋會:

可稱為純粹的社會貧民救

濟 事 業 。 梁 武 帝 屢 次 開

設無遮大會,曾在同泰寺

開設道俗五萬人的四部無

遮大齋會。到唐朝中期以

後,從帝室、地方官到民

間,開設大齋更為普遍,

有 幾 十 次 者 乃 至 上 百 次

者。

2. 設醫院、護老院:

南北朝時代,佛教徒已開

始設立醫療救護機構。齊

文惠太子與其弟竟陵王子

良,「設大疾館,以養窮

民」。梁武帝對單老孤稚

者設孤獨園收養。

唐 朝 亦 有 設 立 悲 田 養 病

坊 , 那 是 由 國 家 設 置 在 寺 院

之內的社會慈善機構。悲田養

病坊把貧窮患病無力求醫瀕死

者、為老而無養所惱者、貧窮

流落街頭者、幼失所親而孤苦

者集中起來,施以安養。武則

天於長安年間,命令在全國設

立「悲田院」以收容孤兒及孤

老,設立「養病院」對疾病者

施予醫藥的治療。

結語佛陀於過去生中曾捨身飼

虎 、 割 肉 餵 鷹 ; 阿 彌 陀 佛 以

四十八願度眾生往淨土;藥師

佛為眾生除眾病患;觀音菩薩

尋聲救苦;地藏菩薩願度盡眾

生、教化地獄等等。諸佛菩薩

的慈悲願力,一直都深深影響

佛教的慈善事業;千百年來,

在世間慈善方面,佛教團體或

默默普施眾生,或積極救世濟

苦。在佛法教育方面,則以佛

法義理救度眾生苦痛的心靈,

普令一切離苦得樂!

Page 48: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48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October 2019

十方世界

《中國佛性論》翻譯暨在海外出版學術研討會於8月10日至12日假南

京大學舉行。來自美國哈佛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和台灣天主教輔

仁大學、香港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70餘位知名學者齊

聚,研討中國佛學翻譯出版和海外傳播。

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教授、寶蓮禪寺方丈凈因大和尚認為,這次活動希望

將優秀的中華文化向外傳播,以集結與融合人才,磨練和成就人才,更期望往

後能將更多的中國學術經典推向國際學術舞台。

4.中外學者研討中國佛學翻譯出版與海外傳播南京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

香港因修例風波,引發連串紛爭,

民生受困,人心受苦。香港佛教

聯合會於9月1日在旺角麥花臣場館舉辦

「萬眾同心祝福香港祈福法會」,過百

位來自漢傳、藏傳、南傳的法師,以及

1500位佛教徒參加,一同誦《金剛般

若波羅蜜經》,為香港祈福。佛聯會會

長寬運法師在佛前祈願,希望市民能有「四種心」,包括「和平心」、「智

慧心」、「善良心」和「慈愛心」。

1.萬眾同心祝福香港祈福法會

香港佛教聯合會

寶蓮禪寺

寶蓮禪寺原董事會主席、第七任方

丈智慧長老,七七四十九日佛事

已於8月27日圓滿舉行。寶蓮禪寺四眾

弟子雲集祖師塔,出席長老靈骨舍利安

奉儀式。寶蓮禪寺現任方丈凈因大和尚

拈香主法,眾法師和皈依弟子依次拈香

頂禮,追思智慧長老生前功績,祈願他

極樂暫住,乘願再來。午時,智慧長老骨舍利安奉入塔,安奉儀式圓滿後,

智慧長老的牌位移至寶蓮禪寺的祖堂內供奉。

2.智慧長老靈骨舍利 入塔安奉

亞洲應用佛學院

亞洲應用佛學院於8月4日至31日在

蓮池寺舉辦正念日及禪修營等活

動,希望為信眾帶來平安和諧,同時感

受現有的幸福。參加者踴躍,8月4日及

11日的正念日禪修,超過百多人次參

與;而8月14日至18日的禪修營,常住

及參加者約有75人,參加者藉此活動學

習專注聆聽。8月25日是玫瑰節,即越南傳統慶祝母親節的日子,百多位參

加者在寺內聆聽樂曲、讚頌母親。8月31日,四眾僧團及參加者一起參與結

夏安居自咨儀式(即結夏安居結束),享受平安寧靜的一天。

3.蓮池寺正念日及禪修營

Page 49: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十月 // 49

台灣中華文物交流協會、財團

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由即

日起至11月24日於佛光山佛陀紀念

館舉辦「河南佛教藝術展」。這次

展覽從河南博物院、洛陽龍門石窟

研究院等單位收藏的佛教造像中,

精心挑選67件河南歎為觀止的佛教

文物,讓參觀者領悟佛教文化、淨化心靈,以及欣賞佛教藝術的美。

河南是古代絲綢之路的東端起點,北魏遷都洛陽後,佛教藝術在這裏與

中華傳統文化相互交融,形成獨特的「中原風格」,龍門石窟就是這個

時期的代表。

5.河南佛教藝術展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加拿大上議院向加拿大佛教會湛山精舍開山宗長性空長老頒發加

拿大建國150週年榮譽勛章。加拿大國會上議院議長喬治‧富里

(George Furey)向性空長老發信祝賀,充分彰顯無上殊榮。性空長老

是加拿大佛教界唯一一位獲得建國150週年榮譽勛章的高僧。在10月

5日,加拿大五台山大雄寶殿落成暨開光大典之際,加拿大參議院特派

參議員胡子修,代表加拿大國會向性空長老頒發這枚榮譽勳章。

性空長老於1924年出生,俗家姓趙,河北省趙州人,天台宗第四十五

代傳人。性空長老在1967年將漢傳佛教帶到了加拿大,用畢生傳播佛

法,廣建道場、建寺安僧,發大願籌建加拿大四大名山。鳳凰網

7.性空長老榮獲加拿大建國 150 週年榮譽勛章

法鼓山

台灣法鼓山佛教基金會及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於10月26日至27日假台

北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合辦「對應氣候變遷──心靈環保

農業創生研討會」。主辦機構藉此研討會讓大眾關注食品安全、生態

系統崩解和地球暖化等各種困境。研討會的主軸緊扣法鼓山創辦人聖

嚴法師的理念:「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以及「以心靈環

保為核心主軸,實踐自然環保」,並彰顯佛法「萬法緣起,一切環環

相扣、密不可分」。

6.對應氣候變遷──心靈環保農業創生研討會

泰國中部今年夏季乾旱,導致水壩蓄水池的水位創新低,原本被淹

沒的佛寺農博艾寺(Wat Nong Bua Yai)遺址,終於重見天日,

吸引數千名泰國民眾湧往朝聖。一些僧侶徒步穿梭於殘破佛寺遺跡間,

朝4公尺高的一尊無頭佛像膜拜。

20年前興建水壩時,這間佛寺被水淹沒,旁邊有700戶民宅的村莊也被

淹沒。佛寺未被淹沒前,經常舉辦各種儀式、慶典和教育活動。佛寺遺

跡上一次是在2015年乾旱後重見天日。 路透社

8.被淹沒的泰國農博艾寺重見天日

Page 50: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50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October 2019

問: 法師,請問「空」是否矛盾的?「空」的定義是現象本身沒有固有的本質,但「空」則

是事物的本質。在我看來,它是矛盾的,我應該如何理解「空」呢?

答: 佛教的「空」義,不是沒有,不是否定事物的存在。要了解什麼是空?先要認識「緣

起」,所謂:緣生性空。

  緣起就是說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種種因、緣構成的。以一棵樹作為例子,生成這

棵樹的種子就是「因」,使這棵樹生長的土壤、空氣、陽光、水分等等輔助條件就是

「緣」。說明現象沒有固定本質,是因為現象會隨因緣改變,所以是「空」。又譬如人

的身體是由皮肉、筋骨、血液等和合而成;如果把各種組織分開,人的自體無從可得。

因此,從和合之中,可以了解因緣和合而生,緣起故空。

  《中論》云:「眾因緣說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未曾有一法,不從

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因此,佛教說的「空」,並非說現像「沒有」存

在,而是非實有,即無一永恆獨立的實性,也就是「空」的。

在 一 般 人 的 觀 念 裏 , 「 空 」 和 「 有 」 是 截 然 不 同 的 兩 種 觀 念 , 「 有 」 的 絕 對 不 是

「空」,「空」的絕對不是「有」。但是,佛教認為「空」和「有」是一體的兩面,是

圓融的。諸法所以是空,是由於無自性可得;諸法所以是有,是由因緣而產生其形相、

功用和名稱,是有的現象,都是緣生緣滅的。故「空」、「有」二者沒有矛盾的。

當我們認識了空,就是透徹了知世間事物、人我的真實現象。一切都是因緣生,隨因緣

而變化。當我們認識了空,就能捨棄過去舊有的執着,放下既有的成見,以嶄新的角度

來觀看世間的人和事,從頭開始反省自己的人生。如果我們有了空的體驗,就能與萬物

共融,「空」,是我們生活的智慧。

答客問

什麼是「空」?─ 「空」的感悟

演慈法師 解答

Page 51: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十月 // 51

講座 及 佛學班

活動名稱 日期 時間 講者 地點 主辦單位

禪修入門班(報名) 10月8日至 19:00-21:00 李嘉偉老師 新界元朗擊壤路17號 淨薈

11月26日 順發樓3樓F-G座 電話:2476 7730

(逢星期二)

遇見提婆達多— 10月9日 19:30-21:30 常寬法師 九龍荔枝角永康街23-27號 法鼓山香港道場

轉惡因緣成善知識 安泰工業大廈B座2樓 電話:2865 3110

(報名)

禪宗「牧牛圖頌」的 10月10日 19:30-21:30 蕭麗華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利黃瑤璧樓G/F LT2 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修行理念(報名)  電話:3943 5938

教育與教養— 10月11日 19:30-21:30 慧寬法師 香港灣仔愛群道18號 香港佛光道場

談親子溝通與家庭 香港伊利沙伯體育館 電話:3110 9000

(報名)

十日內觀靜坐入門課程 10月23日至 新界大嶼山石壁東灣 香港內觀靜坐中心

(報名) 11月3日 電話:2671 7031

禪與現代人生活 10月13日 10:30-12:30 依空法師 香港灣仔愛群道18號 香港佛光道場

(報名) 香港伊利沙伯體育館 電話:3110 9000

「活水源頭—漢傳 10月15日 19:30-21:30 繼程法師 香港灣仔愛群道18號 法鼓山香港道場

禪法思想」講座 10月16日 伊利沙伯體育館 電話:2865 3110

第一、二講(報名)

Buddhist Psychotherapy 11月9日 15:00-17:00 Prof. Wasantha 香港德輔道西410號 香港佛法中心

for Ministering to the sick Priyadarshana 太平洋廣場28樓 電話:2673 0001

and the Terminally Ill

為侍奉病者與身患

絕症人士之佛教心理治療

(英語,附粵語翻譯)(報名)

活動消息

法會 及 活動 活動名稱 日期 時間 主持 地點 主辦單位

觀音佛七 10月11日 香港跑馬地黃泥涌道 香港正覺蓮社

至17日 31號3字樓 電話:2572 2662

觀音誕重陽大悲法會 10月11日至17日 新界大嶼山昂坪 寶蓮禪寺

電話:2985 5248

為香港祈福— 10月12日 15:00-16:30 香港灣仔愛群道18號 香港佛光道場

千人禪淨共修法會 伊利沙伯體育館 電話:3110 9000

普佛:觀音菩薩出家日 10月16日 18:00-19:30 九龍鑽石山志蓮道5號 志蓮淨苑

電話:2354 1888

觀音菩薩出家日 10月17日 09:30-16:00 志振法師 新界荃灣老圍村91號 宏法寺

頂禮《大悲寶懺》 電話:2490 6791

佛陀降凡日十六羅漢法會 10月20日 16:00-18:00 香港灣仔活道42號華都樓3樓 噶瑪迦珠(香港)佛學會

電話:2836 0212

藥師佛七 10月21日至27日 09:30-15:30 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東蓮覺苑

電話:2572 2437

藥師如來聖誕 10月27日 09:00-16:00 新界荃灣老圍村三疊潭 西方寺

電話:2411 5111

阿彌陀佛七法會 10月28日 新界屯門藍地青山公路18號 妙法寺

至11月3日 電話:2461 8567

* 因版面有限,欲知更多活動訊息,可瀏覽香港佛教聯合會網頁www.hkbuddhist.org/activity

Page 52: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52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October 2019

功德芳名

放生功德芳名 (8 月 1 日 - 8 月 31 日 )

關中珵.關中麟 $2,500

HAO JUN $1,935

無名氏 $1,000

曾廣中(已故) $900

余惠芳 余麗嫦 余麗華 余健國 郭志強 蔡源

$600

林鄧玲(已故) 鄧劉芳(已故) 林中文(已故)

林錦文合家 林智健合家. 陳澤明. 曾昭政

(已故).蔡金鍊.鄭華玉 $500

LO TZE KAI $350

妙聞 妙明 妙迦 $300

小林家. 李金勝合家 洪雄飛合家 張淑美合

家.馬瑞青.楊錢英.鄒貴榮(已故) $200

潘漢堅(已故) 彭葉桃(已故) $150

CHIU CHIU . LO SUNG KAI . MAK

WAI FONG YVONNE. MUI MUI .

PROFITS CONSULTANT COMPANY.小

B仔. 吳明曉合家. 李坤玲合家. 李修慧.

侯俊傑(已故). 眾無名氏. 莫春儀. 劉永

祥.盧俊榮合家.鬍鬚仔 $100

《香港佛教》第七一三期助刊鳴謝 (8 月 1 日 - 8 月 31 日 )

張惠珍.黎國倫 $20,000

CHEUNG WAI CHUN $10,000

李登峰 $5,000

無名氏 $4,000

袁廷光 袁詩惠 袁芊彤 $3,100

關中珵.關中麟 $2,500

NG HOI LEUNG LEO.TAM HONG

SHEK.無名氏.潘柏軒 陳穎怡.薛美蘭

$2,000

LO TZE KAI $1,600

王立信 $1,500

友.吳啟和 龔慧瑜合家.妍.李黃容惠.

李漢杰(已故).李劍雄(已故).李馥嘉 李

許藹茵.林文 許茵茵 林恩慧 林恩深 林恩

行.律(已故).茹子英.眾無名氏.許國樑

何淑嫻.陳天賜.程燕蘭.衛建安.鄧俊業

媽媽 $1,000

羅嘉敏 $900

曾廣中(已故).黃耀光.甄鄭順適(已故)

$800

劉炳發(已故) 邱大妹(已故) 陳國榆 陳健輝

劉玉明 陳迪熙 陳曉瑩 $700

楊燕華 $620

梁錦源 李敏婷.眾無名氏 $600

梁玉燕 馮喜華 馮寶康 王謹怡 馮寶健 古志

雄 卓耀明 梁浩然合家 李茂成合家 許美美

古耀隆 高肖霞 徐鳳屏 徐永聰 徐永恒 曾雯

麗 徐豐杰 徐豐葦 關玉祺 陳寶媛 關建民 陳

寶蓮 李永康 梁金鳳 李慶然 梁瑋詩 李慶龍

李詠琪 李慶麟 李梓鍵 李浚廷 楊秀易 梁麗

英 楊震源 梁玲玲 吳暨南 吳以然 何偉生合

家 何展財合家 何展鵬合家.黎民 $510

CHOY SIU FAI.伍笑蘭 章滬生.余林賢

英(已故).吳詠淇 楊錦堂.李業娜(已故).

周麗.林茂松 余阿玉 鍾育文 鍾善宜 林惜

珠.林鄧玲(已故) 鄧劉芳(已故) 林中文(已

故) 林錦文合家 林智健合家.殷人珍(已

故).馬鎮江.曹普岸(已故) 曹少玉(已故).

許漢文 劉惠秋合家.陳旭麟 陳旭麒.陳溢

鋒 吳紫韻 陳楨淳 陳一鴻 蔡雪萍 吳巍綬.

陳德標.陳燕華 李傲潛.黃建方.雷振春

合家.衛宛司.衛俊僑.謝寶譽.龔氏兄弟

Page 53: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十月 // 53

功德芳名

放生功德芳名 (8 月 1 日 - 8 月 31 日 ) 續

姊妹.龔宅合家.龔蘊豪 龔匯添合家 $500

呂豆芙.呂慧心.林玉琼.張子南(已故)

劉然娥 羅詠嫣 李宗銳.鄭少寬 $400

尹國華合家.林鳳宜.區細歡.莫志鴻合

家.許詩俊合家.無名氏.劉永祥.霍錦充

鄧惠容 霍靜瑤 $300

何嘉玲 倪志堅合家 何傳信合家 何嘉慧合家

何浩文.陳碧鳳 陳珏 陳心.福名氏 $250

盧沛如 梁衛珍 盧天鳳 陳家豪 $220

HARRIS LAU $216

佘日峯 $210

CHIU 'S FAMILY.MAK WAI FONG

YVONNE.何玉勤.何嘉敏.佘綺雯.呂

田田.呂康健.李文亮.李念慈.李金勝合

家 洪雄飛合家 張淑美合家.李嘉美.林月

娥 林水語.胡蔡潤微.馬瑞青.張吉和(已

故) 謝鸞英(已故).陳浩銘.無名氏.鄔錫

明合家 葉智賢合家.劉穎琴 梁志豪.戴玉

芬.羅一洲 吉澤玲奈 羅雅樹 羅正誠.蘇廣

場合家 $200

呂國基 沈曉誼 呂芓樂 $160

李志南 黃麗儀 李鎧潼 譚永堅 黃麗娟合

家.傅思博.無名氏.羅運開 楊美好 $150

Ma Yok Fong $125

吳劍青合家 吳庭輝合家 吳梓瑩 吳鴻基合家

吳潤榮合家 吳嘉鑅合家 李文泰合家 $120

徐茹 $110

劉鎮鳴 $108

AU YIM FONG .CHOY SIU KUI.HUI

YUE YATMICHAEL.NASEER AHMAD

B H A T . P R O F I T S C O N S U L T A N T

COMPANY.WONG YUET MING.

YEUNG KING KONG .古順燕.余慧

娜.吳卓洪.李秀堅.李俊霖.李修慧.

李祥泰(已故) 關順意(已故).李樹偉(已故)

李樹賢合家.李樹強合家 李樹輝合家.谷

錫遷 張瑾.林以晴.林志榮 張燕紅.林聖

元.林廣揚.姚念康 羅婷婷.韋金妹(已

故).倪漢松.馬小紅.張見.張阿瑜.梁

妹.梁偉志.梁德權 李燕萍.眾無名氏.

莫一柱闔家.許立群.許光 .許炫堃 林

世堃.許談 .郭佩玲.陳少強.陳少華.

陳金星合家.陳建新.陳梁美蓮合家.陳

華.陳鄧映珍合家.湯宅鸚鵡寶寶.湯雲

長.湯嘉偉合家.湯嘉諾合家.湯嘉寶.

黃偉民.黃啟浩(已故).黃惠群合家.黃翠

萍.黃澄鎂.劉如燕(已故).劉俊聰合家.

劉紫潔.劉澤奇 邱曦樂.歐陽芬合家.蔡

如鑾.蔡映周.蔡細潔.蔡曉珊.盧永青.

盧汀.盧志偉.衞門祖先.衞姿澄.鍾天養

合家.鍾何果慈(已故).鍾治平合家.鍾彥

章.譚宇軒.譚垂南 $100

本月放生的餘款將撥入放生護生專戶。

因版面有限,迴向文及捐款HK$100以下之

功德主未能於此刊登及鳴謝。

放生的意義是當眾生面臨生命危險的威脅時,施以援手,給牠們一條生路、一個生機,即使牠們可能會遭遇其他危險,最少

也給了牠們一次生存機會,之後的遭遇亦只能看其因緣了。放生的意義,更重要是培養護生、尊重及關愛生命的慈悲精神。

所以,放生活動不應為求福而放生,應以長養慈悲心來放生、護生。若只為自己求福,不顧及放生的環境、條件等因素,而

令放生物受苦則屬罪過矣。

放生的意義

Page 54: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54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October 2019

訂閱者:

電郵地址: 聯絡電話:

郵寄地址:

選擇禮品 1年訂閱禮品: ○ 香港佛教聯合會特製心經絹扇連織錦套 或 ○ 香港佛教聯合會出版精美素菜食譜《道場素食》

* 海外訂閱不設禮品。禮品數量有限,送完即止。若所選之禮品送罄,將安排其他禮品替代,恕不另行通知,本會保留最終決定權。

訂閱及助印《香港佛教》

付款方法 ○ 現金 請親臨本會遞交。 ○ 支票 港元劃線支票抬頭「香港佛教聯合會」或「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 銀行入帳 存入交通銀行帳號382-553-02033800,並將入數紙「正本」寄交回本會。

○ 海外匯款 美元或人民幣匯款,請將付款單據寄回本會。 收款人 Beneficiary: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收款銀行 Beneficiary Bank:Bank Of Communications (Hong Kong) Limited 收款銀行地址 Beneficiary Bank Address: Hennessy Road Branch G/F., 368 Hennessy Road, Wan Chai, Hong Kong 帳戶號碼 Account No.:382-553-02033800 Swift Code:COMMHKHK

地址:香港灣仔駱克道三三八號一樓(1/F, 338 Lockhart Road, Wanchai, HONG KONG)

電話:(852) 2574 9371 傳真:(852) 2834 0789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頁:www.hkbuddhist.org

訂閱價(連平郵費) 香港 澳門 中國內地 台灣 東南亞 歐、美、加、澳、紐

1年12期 HK$180 HK$230 HK$230 或 HK$230 或 HK$280 或 HK$280 或 RMB$180 US$30 US$37 US$37

2年24期 HK$360 HK$460 HK$460 或 HK$460 或 HK$560 或 HK$560 或 RMB$360 US$60 US$73 US$73

收據抬頭: 聯絡電話:

地址:

《香港佛教》月刊 訂閱表格

香港佛教聯合會將盡力遵守《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中所列載的規定,確保儲存的個人資料準確無誤,及有妥善的儲存方法。您提供之個人資料,將用作寄發收據以及與此項活動之相關資料。但香港佛教聯合會可能使用您的個人資料(包括您的姓名、電話、傳真、電郵及郵寄地址),以作日後與您通訊、籌款、介紹活動/法物、邀請或收集意見的推廣用途,您亦可以隨時要求本會停止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作上述推廣之用途,費用全免。日後查閱或更新資料,請隨時致電2574 9371。

□ 本人不同意上述有關使用個人資料的安排。 簽署: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

捐 助 項 目 助 印 《 香 港 佛 教 》帳 戶 號 碼 交 通 銀 行 3 8 2 - 5 5 3 - 0 2 0 3 3 8 0 0 ( 捐 款 H K $ 1 0 0 或 以 上 可 憑 收 據 在 香 港 申 請 扣 稅 )

捐 款 金 額 :○ 現 金 ( 請 親 臨 本 會 捐 款 ) ○ 銀 行 入 數 ( 請 將 入 數 紙 「 正 本 」 寄 回 本 會 )○ 劃 線 支 票 ( 抬 頭 請 寫 「 香 港 佛 教 聯 合 會 」 , 支 票 背 後 請 寫 聯 絡 電 話 及 回 郵 地 址 )

捐 款 H K $ 1 0 0 或 以 上 , 本 會 將 於 收 款 後 下 一 期 《 香 港 佛 教 》 刊 登 捐 款 者 芳 名 以 作 鳴 謝 :

刊 登 芳 名 :

是 否 需 要 收 據 : ○ 是 ○ 否 收 據 姓 名 :

聯 絡 電 話 :

地 址 :請將填妥之表格,連同劃線支票或銀行入數紙正本,寄回本會。

2年訂閱禮品:○ 心語誌記事本 + 吉祥手繩 或○ 「心書.禪」明信片集 + 吉祥手珠

地址:香港灣仔駱克道三三八號一樓(1/F, 338 Lockhart Road, Wanchai, Hong Kong)

電話:(852) 2574 9371 傳真:(852) 2834 0789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頁:www.hkbuddhist.org

Page 55: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香港佛教 . 二○一九年十月 // 55

2019 11 24 ( )                  ,                  12 1

10:00 – 16:00

: 516$320 ( )

                ( )              ( $200)             

查詢電郵:[email protected]

報名辦法:

親臨香港灣仔駱克道338號一樓香港佛教聯合會報名。

填寫網上報名表格,經確認後有專人聯絡繳費,款項可以經銀行轉帳或寄支票到香港佛教聯合會。

1.

2.

報名查詢:2988 8411/2574 9371 活動查詢:2988 8411 營地網址:www.hkbuddhist.org/camp

Page 56: 香港 佛教 香港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第七一三期。二 一九年十月號 二 一九年十月號

Bu

dd

hist in

Ho

ng

Ko

ng

Bu

dd

hist in

Ho

ng

Ko

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