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IAL 告士打道一號的演藝故事 我們命該遇上這時代 龍文康 2017 Loong Man...

2
136 SPECIAL Text by 張高翔 Photo by Crystal Lee Venue@ 香港演藝學院 Special thanks to 香港演藝學院校友會 躁動的時代,人的心思該往何處安放? 有人選擇夜夜笙歌,有人選擇沉默不語,有人選擇視而不見。然而,於自由身編劇龍文康來說,YOU CANNOT FIND PEACE BY AVOIDING LIFE,無止盡的逃避,只會換來更深層的恐懼與寂寞。 龍文康寧願面對。幽谷之中,他以文字為北極星,一步一腳印的前進,盡力將沿途觀察收盡筆底。近年幾部作品,如電影《樹 大招風》、舞台劇《維港乾了》和《香港家族》三部曲,為人提供消遣和娛樂之餘,也發揮戲劇替時代把脈的力量,道破了豐足 生活底下城市人掩藏的焦慮與不安。無論作品最終能否改變世界,身為創作者至少克盡本份,也就無憾。 告士打道一號的演藝故事 我們命該遇上這時代 龍文康

Transcript of SPECIAL 告士打道一號的演藝故事 我們命該遇上這時代 龍文康 2017 Loong Man...

Page 1: SPECIAL 告士打道一號的演藝故事 我們命該遇上這時代 龍文康 2017 Loong Man Hong.… · 大招風》、舞台劇《維港乾了》和《香港家族》三部曲,為人提供消遣和娛樂之餘,也發揮戲劇替時代把脈的力量,道破了豐足

136

SPECIAL

Text by 張高翔 Photo by Crystal LeeVenue@香港演藝學院 Special thanks to香港演藝學院校友會

躁動的時代,人的心思該往何處安放?有人選擇夜夜笙歌,有人選擇沉默不語,有人選擇視而不見。然而,於自由身編劇龍文康來說,YOU CANNOT FIND PEACE BY AVOIDING LIFE,無止盡的逃避,只會換來更深層的恐懼與寂寞。龍文康寧願面對。幽谷之中,他以文字為北極星,一步一腳印的前進,盡力將沿途觀察收盡筆底。近年幾部作品,如電影《樹大招風》、舞台劇《維港乾了》和《香港家族》三部曲,為人提供消遣和娛樂之餘,也發揮戲劇替時代把脈的力量,道破了豐足生活底下城市人掩藏的焦慮與不安。無論作品最終能否改變世界,身為創作者至少克盡本份,也就無憾。

告士打道一號的演藝故事

我們命該遇上這時代 龍文康

Page 2: SPECIAL 告士打道一號的演藝故事 我們命該遇上這時代 龍文康 2017 Loong Man Hong.… · 大招風》、舞台劇《維港乾了》和《香港家族》三部曲,為人提供消遣和娛樂之餘,也發揮戲劇替時代把脈的力量,道破了豐足

137

多少人願意直面真實「亂世是應該出好作品的。」龍文康如此理解時

代和文藝的關係。

有別於許多聲音,控訴近 30年來的社會事

變,如 89 民運、97 回歸、03 沙士、08 金

融風暴和 13雨傘運動等,如何擊潰了本地政

治、民生和言論自由,間接拖累文化和藝術的

發展,以為有優渥的條件才能做出絕世佳作,

他倒認為既然時代將我們放到這個刀鋒口,

與其責難,不如面對,因為動盪不全然是壞

事,比起不痛不癢地過日辰,大歷史的風雲

變幻,或可除去人類的麻木,提昇對生命的敏

感度,嚐出另一番悲歡離合的況味,「舉例,

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球隨時毀於一旦的終

極恐慌,西方戲劇界就催生了新流派『荒謬劇

場』(THE THEATRE OF THE ABSURD),去

捕捉當時的社會形態、現實不公。」縱觀不同

時期,遠至戰國湧現的謀臣策士、蘇東坡被流

放後寫出《水調歌頭》,近至勇敢回應時勢的

《亂世備忘》和《十年》,「只要敢於直面現實,

即使一個人無權利選擇身處的時代,卻仍然擁

有於時代裡成就自我的可能。」他笑說,「唯一

問題是:你有幾咬實牙關去做呢?」

龍文康的說法,引出另一個現象:人都有趨利

避害的天性。這非無的放矢,哲學家 ERICH

FROMM早於著作《逃避自由》提出,相較歷

史上很多時期,當下的社會理該開明得多、自

由得多,偏偏現代人卻沒有變快樂,全因現代

的教育,總是傾向教導幼童消除自發性,別去

注意他人的敵意與不誠實,避免表達真實的感

受,久而久之,多數人只顧隱惡揚善,不能接

納自己的好與壞,也怯於承認存在於世界各種

毛病,要不逃避、要不得過且過,成為了惡性

循環。

創作是連場自我拷問「創作考驗的,是對人的理解。如果無法接受

人性全貌,只願意面對所謂善意,拒絕承認所

謂負面,那是很危險的。」龍文康強調。

幸好於演藝學院就讀期間,龍文康早上完這一

課。談起昔日校園生活,多數人首先想到的,

通常離不開「青蔥、陽光、溫暖、多姿多彩」

等字眼,「在戲劇學院主修舞台編劇的 4年,

自問過得充實和開心,沒有演藝,亦肯定沒有

今天的我。不過,比起純然光明的印象,我卻

有更多獨特感受。」他不帶情緒地憶述舊事。

別看今時今日的龍文康,一年橫掃三大劇本獎

(第 25屆香港舞台劇獎、第 53金馬及第 36

屆金像獎 )非常風光,回看少年時,他絕非閃

亮的高材生,「中學讀書麻麻,高不成低不就,

但鍾意睇《號外》睇《AMOEBA》,嗯,都有

文青 POTENTIAL吧? (笑 )於是 17歲就由家

長陪同下,報考 TVB(無線電視 )的全職編劇。

依家不時有人問『喂,當年寫《大時代》點點

點?』,唉,不想叨光,我邊有咁叻?只是有

份參與。當時在 TVB,我長期處於大班前輩圍

傾劇本,自己𡃁仔一個,無貢獻又不適應的狀

態。你愈無嘢講,編審愈不喜歡,好易信心磨

滅。剛好那時見黃秋生、張達明和劉雅麗成班

演藝畢業生幾勁,就慕名去報演藝,增值知識

又好,幻想去下香港版的百老匯都好 (再笑 )。」

雖然口裡說貪有型和好玩,但畢竟由職場回到

校園,龍文康的心態始終不再青澀,加上性格

非進取型,更愛靜默觀察形勢,這讓他留意到

不少同齡者忽略的人情細節,「認識戲劇,唔止

靠入劇場睇林奕華、何應豐、陳炳釗的作品,

在課堂和日常都好多故事。何解?有人的地

方,就有交流,亦有衝突。」他說,當年入讀

的班別奇特,同學之間個性太鮮明,也太有藝

術工作者的主觀性,「嚴格來說不太啱 KEY。」

這造就很多尤如《金枝慾孽》的橋段出現,「例

如有騷,老師出CAST LIST,有人會狂喜、有

人痛哭、有人妒忌,亦有人堅持公平競爭⋯⋯

小小的班房,充滿各種情緒的流動。」最難忘

一次,是他參與某劇演小家丁,綵排時有同學

入後台送上GOOD SHOW禮物做鼓勵,「本

來好 CASUAL,我又不是主角,照理無咩相

干?點知,我轉個頭就見到,有人趁大家唔覺

意時,隨手掉了件禮物入垃圾桶!」他說罷瞪

大眼,彷彿「凶徒」再現眼前。

面對侮辱,換了其他後生仔,或會爭執收場,

但早熟的龍文康不衝動,還冷靜反思「點

解?」,想要探究行為背後的意義。經年過去,

和不同背景、不同圈子的人密集相處,加上

正式投身影視創作的經驗中,他拆解到當中原

委,「當年看到的,就是戲劇裡最常強調的『人

性』。這種恩怨、角力的情緒反應,並不是以

『好 /壞』來區分,都是很自然而然的七情六慾

罷。而且不是演藝、TVB才有,在全球各地、

不同公司、機構,甚至你我他的家庭、感情世

界都找得到。」

穩著自己的舞步這些生活經驗,讓龍文康懂得尊重每個人對世

界各有想法,亦觀照了自身的優缺點,譬如,

明白個人的中庸,可以是一種踏實;但太過被

動,欠缺 FIGHT FOR SOMETHING的力量,

亦會錯過某些人與事等,「對戲劇,對人生,

有了全新的理解。」因此,他往後做創作,放

下許多心理枷鎖,例如為香港藝術節寫《香港

家族》,沒有擔心太多審查或敏感等,避寫各

種源於生活的心聲;《樹大招風》寫的季正雄,

也沒有又要威又要戴頭盔,放盡地把他的心狠

手辣寫得到肉;就連現實生活中,遇上演藝要

出版《一號排練室》也好、反國教要幫忙在校

園黃絲帶也好,他都敢於盡一己所能站出來,

沒有太多瞻前顧後。「總之做真實的自己,沒

有違背良心的事,哪怕去面對?」

千萬別輕看這一點,當世界以各種物質誘惑我

們,周遭的人忘形換上紅舞鞋瘋狂地起舞時,

唯有願意接受本相和現實的人,方能免於被持

續加速的舞步拉倒,「亂世是可以出好作品,

但只盲目地追潮流,亦會落入話題式發洩的陷

阱。香港人太聰明,哪裡有飯香,就會湧去搵

食,譬如政治話題HIT?可能一窩蜂湧出大量

相關創作,當中幾多經過沉澱、省思?自己要

消化。尤其網絡世代,聲音龐雜,更易迷失。」

他就鼓勵年輕人,別花無謂時間去糾纏不值得

的事,無妨花多點時間靜處分析,在洶湧潮流

中,人的行事和言語背後隱藏什麼心態,唯有

理清真正的社會形勢和意識,才能發挖讓人

與人共鳴的價值,「這條路不易走,但你認為

值得,就一定要走下去。即使大家身處不同時

代、不同空間,但好的作品完成了,跟你流過

相同的眼淚和汗水的人,終究會明白當中付

出。」

龍文康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畢業,主修舞台編劇。現為自由身編劇,2009年憑舞台劇劇本《浮沙》奪得第十一屆台北文學獎推薦獎;2014年憑《大龍鳳》獲得第 23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劇本提名。曾擔任電影及電視編劇,電影包括《青苔》、《門徒》、《野·良犬》等,當中聯合編劇的電影《樹大招風》獲得第53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及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和原著劇本。近年電視劇作品包括《老表,你好嘢》、《老表,你好 HEA》和《老表,畢業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