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上的官箴 -...

1
全年定价:135.00 元 零售价格:3.00 元 印刷 :中体(北京)彩印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8号 质检电话:010-67155973 wen hua 2017年8月16日 让教师诗意地栖居 16 主编:金锐 电话:010-82296735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人生边上 花倚枝头香在夏 鲁珉 余显斌 吟游 上下求索 待“字”闺中 王旗 我的 画廊 岳阳楼上的官箴 负暄琐话 枉为红颜愁断肠 雷克昌 忆江南 因花醉,风小吻红莲。丝雨柔柔情 切切,悄悄滋润尽嫣然。飞燕越桃园。 溪水跃,两岸绿青山。莺鸟啼鸣寻 伴侣,戏游春柳碧如烟。蝶舞在蓝天。 海棠春 窗前飞过双双鸟。是把这、院中花 恼。绿色似垂帘,绣满庭前巧。 燕语戏随蝴蝶闹。祈盼那、春时不 老。试问海棠园,可有芳菲少。 梅弄影 月明风小。倩影东窗角。穿线针 针绣袄。叶叶多娇,映花双手巧。 静听知了。远远吱吱闹。唱尽相 思飘缈。搅乱芳心,谁言初夏好。 红窗睡 谁把世间情看透,花月下,几人曾 老。时光依是年年去,满园青青草。 燕子斜飞相问好。幽香里,蝴蝶起 舞,黄鹂鸟俏。岸边舟小,碧波烟袅袅。 (吉林省通榆县边昭镇学校 张利红) 多年后,一幅画展开,让后人看了 瞪大眼睛,长声赞叹,一种梦回宋朝的 欲望陡然而生。画中的桥梁、画中的茶 馆、画中闲雅的行人,显得一派幽雅、一 派和谐。古人词中也曾写尽汴京美景: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 宋朝,也因此成为历史的一曲绝唱。 这曲绝唱,是宋人书写的,是宋朝的 一群读书人,以他们的努力、他们的品 行,以及他们的忧时之心,细心呵护的。 就如以水润田、以云护月一般小心。 范仲淹就是其中的一个。 宋朝是一个文化张扬的时代,是一 个翰墨挥洒的时代。竹管丝弦中飞扬 的,是一种风韵;琴声歌吹中飘洒的,是 一种风流。 可是,这些都是小技。范仲淹认 为,砥砺品行,才是大道。 宋承唐绪,取士以文章。范仲淹文 采风流,他的词“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 雁去无留意”,孤军突起,有将军仗剑、 壮士高歌之慷慨,一扫当时词坛绮靡之 风;他的小诗“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 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自然淡 雅里,暗含一种博大的同情心。尤其一 篇《岳阳楼记》,气象开阔,跌宕多变,短 短数百字,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让人读 之,有放舟洞庭,高歌君山,登楼一呼, 心胸一开之感。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四年。是年,他 变法失败;是年,他受到守旧派排挤,匹 马单衫,挥别楼台歌舞、花影重叠的汴 京,一步一步,走上贬谪的路,走向江湖。 江湖之上,一篇雄奇的文章,如白 荷挺立于碧叶,如明月涌出于海面。这 篇文章是对几千年古仁人品行的回顾, 是自己内心的独白,更是对后世读书人 人格回归的呼唤。 《岳阳楼记》注定不朽,注定将成为 文人心中一座不倒的碑。 彼时,行走江湖的范仲淹,用深邃 的目光回顾一生所来径,感慨万千,也 如同洞庭湖荡漾的湖水,难以底止。他 束发读书,凭一支笔考中进士,获得广 德军司理参军的九品官职。这个小小 的官,上任之始,即揪心于海水泛滥,百 姓遭殃。他挺身而出,主动带着百姓修 筑海堤。之后,他掌书院,重文教;做谏 议,反驳权相吕夷简,被赶出朝廷,处身 下僚;当西夏军起时,这个书生扔下笔, 顶盔贯甲,走向烽烟弥漫的西北战场, 写下“燕然未勒归无计”的誓言,带着大 宋健儿,戈矛映日,铁血来去。西夏铁 骑,在这位书生面前,终于停住进军的 马蹄。 庆历四年,年近花甲,他又一次走 出朝廷,走向遥远的江湖。他没有怨 怼,没有不满,他的一颗心始终牵系着 大宋,牵系着这片土地,牵系着这片土 地上的袅袅炊烟、如花歌声。 他挥笔写下自己的感受:“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他呢,写罢此文,掷笔淡淡一笑,一 拂袍袖走入五湖烟雨,走进历史深处。 他的身后,汴京,月白如玉。他的身后, 宋朝,优美如花。 这十四个字,如一级级台阶,攀登 上去,就是一座高峰。这里有陆游,捋 须长叹,“位卑未敢忘忧国”;这里有林 则徐,慷慨而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 因祸福避趋之”。 这里,山高为景,人高为峰。 (作者单位系陕西省山阳县山阳中学) 一阵雨,一簇花,一片阳光,便浸染 了一个夏。 走在夏的路上,是一眼的绿。犹如 翻开一页页生命的书卷,开合的全是郁 郁葱葱的夏花。悄然无声,一朵又一 朵,绽放着花蕊的希望。 沾染夏的花,全都倚在枝头,散发 着夏日特有的幽香。随风摇曳的花,在 葱郁里散开花瓣雨的霓裳,一朵抱枝 头,一朵倚枝丫,便是满园添香。 武则天应该是非常喜欢夏之百花 的。只是一日,她忽然令百花齐放,偏 偏自己喜欢的牡丹不开,于是转而喜欢 媚己的蔷薇。蔷薇也是夏花。 文人多喜梅竹,花则也喜荷。想起 词韵流淌的宋朝,也是在夏季,一池盛 开的荷花,吸引着那个叫周敦颐的人, 痴痴地凝视。 夏初,荷刚刚开花,莲还在襁褓 中。可周敦颐依然看见了莲,他自言自 语地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 易安词人,也许正是在初夏,隔窗 凝望那一院海棠,心绪满怀。尽管饮酒 致醉,一夜浓睡,却依旧情系海棠。词 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 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 忍亲见。只好“试问卷帘人”,幸好“海 棠依旧”。 青石板撑开的老街,一边是潺潺流 水,一边是古韵古香的老屋。沿街一行 垂柳,映衬着青砖黛瓦。下雨的时候, 不会感到寂寞,有雨点在恰似五线谱的 柳叶上弹唱。 雨注定是夏的幔,花也注定是夏的 香。栀子茉莉的馨,蔷薇玫瑰的清,一 院的盛宴,就此弥漫。花如衣裙,风情 万种,摇摆在风里,摇荡入眼里。花似 少女,脉脉含情,瓣瓣留香。绿拥枝头, 花倚枝头,各自绽放在生命的旅途上。 就在这夏,一杯茶,一把蒲扇,端坐 在小院里,听蝉鸣、看燕飞。起身,慢慢 地走在田野山间,遇一溪水,弯下腰,掬 一捧甘甜,沁入心脾。抬头,痴望那夏 之花倚在枝头。鸟鸣,花开,香漫。 将夏翻开,嗅其香味。葱葱絮语, 不早不晚,不急不慢,在恰好的时间,恰 好的地方,盛开在夏的田间。那花,或 盛开荼蘼,或落红朵朵,却都热闹着。 守着窗儿,守着岁月,让这抹花开倚在 枝头,尽情开放。 花倚枝头香,绿拥花之媚。这一拥 便是一生。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 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 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 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 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这首《青玉案》,是他晚年退 职闲居苏州时,怀思美人,抒发自己苦 闷闲愁的名篇。 贺铸出身贵胄,是宋太祖孝惠皇 后的族孙,又娶宗室的女儿为妻,仕途 亨通,生活优裕。然而,此人相貌奇 丑,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他“长身 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贺 铸头上没有几根头发,结起髻来,仅像 梅子般大小。长着这样一副仪表,即 便才高八斗,女人恐怕也很难喜欢他。 此词起句“凌波不过横塘路”,就 坦率地说出自己是难得女人青睐之 人。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代指美 女。贺铸的苏州寓所,门前一片横塘, 本应有仙子凌波而来,无奈纵有凌波 仙子,也永不肯过横塘路,宁愿踏尘而 去。这怎不叫他怅然若失呢? “但目送、芳尘去”,写美人不至, 自己只能以目光追随其芳踪的落寞无 奈。“锦瑟华年谁与度”一句,用李义山 之义,说良辰美景虽好却无美人相伴 左右的凄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这是贺铸想像中的美人住处,可他却 不知道这地方在哪里。于是,无可奈 何,而结以“只有春知处” —不独目 送,且亦心随,真是异常沉重。 下阙“飞云冉冉蘅皋暮”,指近水 的地区。美人远去,连望也望不见了, 诗人还一直痴情地呆站在那里,直到 天色已晚,暮霭渐生。这时,他只能以 他的“彩笔”去“新题断肠句”了。接下 来,诗人反问自己这些闲愁闲恨,能有 几多?他一连串举出了3个比喻:满地 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写 来毫不费力,实在却是功力最到之处。 一生穷愁潦倒、怀才不遇,说出来 易得人怜;要是因为没有女人见爱,说 出来便只有惹人笑话了。贺铸的词, 妙就妙在能说出这种苦闷,不但没有 人笑话他,反而引来一片赞誉之声。 周紫芝在《竹坡诗话》里说:“贺方回尝 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 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黄 山谷亦云:“解道当年肠断句,只今惟 有贺方回。”由此可见,贺铸此词,辞藻 精美,在当世就已膺盛名。 读书看报,不时见到“待字闺中” 这个词。“字”是什么,作用是什么,现 在的人还有吗?这些问题的背后,都 蘊含着我国古代的文化传统。 我们现在所说的“姓名”,由“姓” 和“名”两部分构成。而古人有姓又有 氏,有名还有字,许多人还有号。比如 孔子,姓子,氏孔,名丘,字仲尼;秦始 皇,随母姓嬴,以父亲的封邑赵为氏, 名政,当时的人把他叫赵政,现在的人 则按现在的习惯叫他赢政。同样,西 楚霸王项羽,也不是姓项名羽,而是随 母姓芈,以父辈的分封之地项作为氏, 籍是他的名,羽是他的号。 古人在名以外还要另外取字的情 况,大致在周朝就有了。《礼记·檀弓》 称“幼名,冠字”,意即生下命名,成人 取字。婴儿无论男女,出生3个月后 都要由父亲命名,以便家族长辈使 唤。《礼记·曲礼》中“男子二十,冠而 字,女子十五,笄而字”,是说男子在二 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要取字,女子则 在年满十五岁许嫁并举行笄礼时取 字。懂得了男、女取字的文化传统,我 们便知道,“待字闺中”指女子尚在等 待父母为自己取字,意即未嫁。 一个人有了名,为什么还要取字 呢?《仪礼·士冠礼》说:“冠而字之,敬 其名也。”取字的目的,一是向外人表 示自已成人了,可以谈婚论嫁,二是便 于平辈、晚辈及外人称呼自已。按古 时的习惯,一个人的名一般只有家族 的长辈可以称呼,字才是供平辈、晚 辈、外人称呼的。称一个人的“字”以 示尊重,这是我国历史上传承已久的 惯例,一直延续到几十年前。即使现 在,对别人称名道姓、直呼其名,也还 是不够礼貌的表现。 现在,人的“姓氏”只有“姓”的成 分在, “氏”已失去了意义。同样,人的 “名字”也没有“字”的意义,只与“名” 有关。这是一种文化演变的表现,但 我们还是应该弄清“姓”“氏”“名”“字” 等在古代的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接 近先人、了解先人。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南充广播电 视大学) 《荷韵》 湖南省石门县第五完全小学 蔡清傲

Transcript of 岳阳楼上的官箴 -...

Page 1: 岳阳楼上的官箴 - paper.chinateacher.com.cnpaper.chinateacher.com.cn/zgjsb/images/2017-08/16/... · 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写 来毫不费力,实在却是功力最到之处。

全年定价:135.00元 零售价格:3.00元 印刷:中体(北京)彩印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8号 质检电话:010-67155973

w e n h u a2017年8月16日 让教师诗意地栖居16版

主编:金锐 电话:010-82296735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人生边上

花倚枝头香在夏□鲁 珉

□余显斌

吟游

上下求索

待“字”闺中□王 旗

我的画廊

岳阳楼上的官箴

负暄琐话

枉为红颜愁断肠□雷克昌

忆江南因花醉,风小吻红莲。丝雨柔柔情

切切,悄悄滋润尽嫣然。飞燕越桃园。溪水跃,两岸绿青山。莺鸟啼鸣寻

伴侣,戏游春柳碧如烟。蝶舞在蓝天。

海棠春窗前飞过双双鸟。是把这、院中花

恼。绿色似垂帘,绣满庭前巧。燕语戏随蝴蝶闹。祈盼那、春时不

老。试问海棠园,可有芳菲少。

梅弄影月明风小。倩影东窗角。穿线针

针绣袄。叶叶多娇,映花双手巧。静听知了。远远吱吱闹。唱尽相

思飘缈。搅乱芳心,谁言初夏好。

红窗睡谁把世间情看透,花月下,几人曾

老。时光依是年年去,满园青青草。燕子斜飞相问好。幽香里,蝴蝶起

舞,黄鹂鸟俏。岸边舟小,碧波烟袅袅。

(吉林省通榆县边昭镇学校 张利红)

多年后,一幅画展开,让后人看了瞪大眼睛,长声赞叹,一种梦回宋朝的欲望陡然而生。画中的桥梁、画中的茶馆、画中闲雅的行人,显得一派幽雅、一派和谐。古人词中也曾写尽汴京美景: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宋朝,也因此成为历史的一曲绝唱。这曲绝唱,是宋人书写的,是宋朝的

一群读书人,以他们的努力、他们的品行,以及他们的忧时之心,细心呵护的。就如以水润田、以云护月一般小心。

范仲淹就是其中的一个。宋朝是一个文化张扬的时代,是一

个翰墨挥洒的时代。竹管丝弦中飞扬的,是一种风韵;琴声歌吹中飘洒的,是一种风流。

可是,这些都是小技。范仲淹认为,砥砺品行,才是大道。

宋承唐绪,取士以文章。范仲淹文采风流,他的词“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孤军突起,有将军仗剑、壮士高歌之慷慨,一扫当时词坛绮靡之风;他的小诗“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自然淡雅里,暗含一种博大的同情心。尤其一篇《岳阳楼记》,气象开阔,跌宕多变,短短数百字,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让人读之,有放舟洞庭,高歌君山,登楼一呼,心胸一开之感。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四年。是年,他变法失败;是年,他受到守旧派排挤,匹马单衫,挥别楼台歌舞、花影重叠的汴京,一步一步,走上贬谪的路,走向江湖。

江湖之上,一篇雄奇的文章,如白荷挺立于碧叶,如明月涌出于海面。这篇文章是对几千年古仁人品行的回顾,是自己内心的独白,更是对后世读书人人格回归的呼唤。

《岳阳楼记》注定不朽,注定将成为文人心中一座不倒的碑。

彼时,行走江湖的范仲淹,用深邃的目光回顾一生所来径,感慨万千,也如同洞庭湖荡漾的湖水,难以底止。他束发读书,凭一支笔考中进士,获得广德军司理参军的九品官职。这个小小的官,上任之始,即揪心于海水泛滥,百姓遭殃。他挺身而出,主动带着百姓修筑海堤。之后,他掌书院,重文教;做谏议,反驳权相吕夷简,被赶出朝廷,处身下僚;当西夏军起时,这个书生扔下笔,顶盔贯甲,走向烽烟弥漫的西北战场,写下“燕然未勒归无计”的誓言,带着大宋健儿,戈矛映日,铁血来去。西夏铁

骑,在这位书生面前,终于停住进军的马蹄。

庆历四年,年近花甲,他又一次走出朝廷,走向遥远的江湖。他没有怨怼,没有不满,他的一颗心始终牵系着大宋,牵系着这片土地,牵系着这片土地上的袅袅炊烟、如花歌声。

他挥笔写下自己的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他呢,写罢此文,掷笔淡淡一笑,一拂袍袖走入五湖烟雨,走进历史深处。他的身后,汴京,月白如玉。他的身后,宋朝,优美如花。

这十四个字,如一级级台阶,攀登上去,就是一座高峰。这里有陆游,捋须长叹,“位卑未敢忘忧国”;这里有林则徐,慷慨而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里,山高为景,人高为峰。(作者单位系陕西省山阳县山阳中学)

一阵雨,一簇花,一片阳光,便浸染了一个夏。

走在夏的路上,是一眼的绿。犹如翻开一页页生命的书卷,开合的全是郁郁葱葱的夏花。悄然无声,一朵又一朵,绽放着花蕊的希望。

沾染夏的花,全都倚在枝头,散发着夏日特有的幽香。随风摇曳的花,在葱郁里散开花瓣雨的霓裳,一朵抱枝头,一朵倚枝丫,便是满园添香。

武则天应该是非常喜欢夏之百花的。只是一日,她忽然令百花齐放,偏偏自己喜欢的牡丹不开,于是转而喜欢媚己的蔷薇。蔷薇也是夏花。

文人多喜梅竹,花则也喜荷。想起词韵流淌的宋朝,也是在夏季,一池盛开的荷花,吸引着那个叫周敦颐的人,痴痴地凝视。

夏初,荷刚刚开花,莲还在襁褓中。可周敦颐依然看见了莲,他自言自语地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易安词人,也许正是在初夏,隔窗凝望那一院海棠,心绪满怀。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却依旧情系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只好“试问卷帘人”,幸好“海棠依旧”。

青石板撑开的老街,一边是潺潺流水,一边是古韵古香的老屋。沿街一行垂柳,映衬着青砖黛瓦。下雨的时候,不会感到寂寞,有雨点在恰似五线谱的柳叶上弹唱。

雨注定是夏的幔,花也注定是夏的香。栀子茉莉的馨,蔷薇玫瑰的清,一院的盛宴,就此弥漫。花如衣裙,风情万种,摇摆在风里,摇荡入眼里。花似少女,脉脉含情,瓣瓣留香。绿拥枝头,花倚枝头,各自绽放在生命的旅途上。

就在这夏,一杯茶,一把蒲扇,端坐在小院里,听蝉鸣、看燕飞。起身,慢慢地走在田野山间,遇一溪水,弯下腰,掬一捧甘甜,沁入心脾。抬头,痴望那夏之花倚在枝头。鸟鸣,花开,香漫。

将夏翻开,嗅其香味。葱葱絮语,不早不晚,不急不慢,在恰好的时间,恰好的地方,盛开在夏的田间。那花,或盛开荼蘼,或落红朵朵,却都热闹着。守着窗儿,守着岁月,让这抹花开倚在枝头,尽情开放。

花倚枝头香,绿拥花之媚。这一拥便是一生。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这首《青玉案》,是他晚年退职闲居苏州时,怀思美人,抒发自己苦闷闲愁的名篇。

贺铸出身贵胄,是宋太祖孝惠皇后的族孙,又娶宗室的女儿为妻,仕途亨通,生活优裕。然而,此人相貌奇丑,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他“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贺铸头上没有几根头发,结起髻来,仅像梅子般大小。长着这样一副仪表,即便才高八斗,女人恐怕也很难喜欢他。

此词起句“凌波不过横塘路”,就坦率地说出自己是难得女人青睐之人。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代指美女。贺铸的苏州寓所,门前一片横塘,本应有仙子凌波而来,无奈纵有凌波仙子,也永不肯过横塘路,宁愿踏尘而

去。这怎不叫他怅然若失呢?“但目送、芳尘去”,写美人不至,

自己只能以目光追随其芳踪的落寞无奈。“锦瑟华年谁与度”一句,用李义山之义,说良辰美景虽好却无美人相伴左右的凄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这是贺铸想像中的美人住处,可他却不知道这地方在哪里。于是,无可奈何,而结以“只有春知处”——不独目送,且亦心随,真是异常沉重。

下阙“飞云冉冉蘅皋暮”,指近水的地区。美人远去,连望也望不见了,诗人还一直痴情地呆站在那里,直到天色已晚,暮霭渐生。这时,他只能以他的“彩笔”去“新题断肠句”了。接下

来,诗人反问自己这些闲愁闲恨,能有几多?他一连串举出了3个比喻: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写来毫不费力,实在却是功力最到之处。

一生穷愁潦倒、怀才不遇,说出来易得人怜;要是因为没有女人见爱,说出来便只有惹人笑话了。贺铸的词,妙就妙在能说出这种苦闷,不但没有人笑话他,反而引来一片赞誉之声。周紫芝在《竹坡诗话》里说:“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黄山谷亦云:“解道当年肠断句,只今惟有贺方回。”由此可见,贺铸此词,辞藻精美,在当世就已膺盛名。

读书看报,不时见到“待字闺中”这个词。“字”是什么,作用是什么,现在的人还有吗?这些问题的背后,都蘊含着我国古代的文化传统。

我们现在所说的“姓名”,由“姓”和“名”两部分构成。而古人有姓又有氏,有名还有字,许多人还有号。比如孔子,姓子,氏孔,名丘,字仲尼;秦始皇,随母姓嬴,以父亲的封邑赵为氏,名政,当时的人把他叫赵政,现在的人则按现在的习惯叫他赢政。同样,西楚霸王项羽,也不是姓项名羽,而是随母姓芈,以父辈的分封之地项作为氏,籍是他的名,羽是他的号。

古人在名以外还要另外取字的情况,大致在周朝就有了。《礼记·檀弓》称“幼名,冠字”,意即生下命名,成人取字。婴儿无论男女,出生 3 个月后都要由父亲命名,以便家族长辈使唤。《礼记·曲礼》中“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是说男子在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要取字,女子则在年满十五岁许嫁并举行笄礼时取字。懂得了男、女取字的文化传统,我们便知道,“待字闺中”指女子尚在等待父母为自己取字,意即未嫁。

一个人有了名,为什么还要取字呢?《仪礼·士冠礼》说:“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取字的目的,一是向外人表示自已成人了,可以谈婚论嫁,二是便于平辈、晚辈及外人称呼自已。按古时的习惯,一个人的名一般只有家族的长辈可以称呼,字才是供平辈、晚辈、外人称呼的。称一个人的“字”以示尊重,这是我国历史上传承已久的惯例,一直延续到几十年前。即使现在,对别人称名道姓、直呼其名,也还是不够礼貌的表现。

现在,人的“姓氏”只有“姓”的成分在,“氏”已失去了意义。同样,人的

“名字”也没有“字”的意义,只与“名”有关。这是一种文化演变的表现,但我们还是应该弄清“姓”“氏”“名”“字”等在古代的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接近先人、了解先人。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南充广播电视大学)

《荷韵》 湖南省石门县第五完全小学 蔡清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