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48
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六一九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 生活宗教雜誌 ˙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東南佛國 浙江靈隱寺 秋冬防燥 枇杷潤肺飲 覺光長老說故事:天降甘露 佛教如何看器官捐贈?

Transcript of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Page 1: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香港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淨 化 心 靈 的 生 活 宗 教 雜 誌

自 然 ˙ 自 在

周 景 勳 神 父 談 佛 說 道

東 南 佛 國 ─ 浙 江 靈 隱 寺

秋 冬 防 燥 ─ 枇 杷 潤 肺 飲

覺 光 長 老 說 故 事 : 天 降 甘 露

佛 教 如 何 看 器 官 捐 贈 ? 

Page 2: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新 界 大 嶼 山 東 涌 翔 東 路 2 2 號 ( 鄰 近 富 東 邨 )電 話 : 2 5 7 4 9 3 7 1     傳 真 : 2 8 3 6 5 9 3 3網 址 : h t t p : / / w w w . h k b u d d h i s t . o r g / t c c /電 郵 : t c c @ h k b u d d h i s t . o r g

香港佛教聯合會

東涌活動中心

中 心 簡 介東 涌 活 動 中 心 前 身 為 佛 教 青 年

康 樂 營 , 成 立 於 一 九 七 九 年 。

其 後 , 隨 著 東 涌 社 區 發 展 情 況 及

社 會 需 要 。 香 港 佛 教 聯 合 會 於 二

零 一 一 年 斥 資 翻 新 及 轉 型 為 活 動

中 心 以 自 負 盈 虧 方 式 營 辦 。 中

心 鄰 近 富 東 邨 , 由 港 鐵 東 涌 站 D

出 口 或 東 涌 消 防 局 巴 士 站 步 行 前

往 , 只 需 十 分 鐘 , 交 通 方 便 ; 歡

迎 各 社 會 福 利 機 構 、 道 場 、 學 校

及 私 人 團 體 租 用 作 康 樂 活 動 、 會

議 、 訓 練 、 禪 修 、 講 座 、 聚 會 、

營 火 會 、 燒 烤 、 露 營 等 用 途 。

服 務 內 容– 租 用 場 地 及 設 施

. 場 地 : 多 用 途 活 動 室 、 禪 修 室 、 康 樂 室 、

閱 覽 室 、 廚 房 、 露 天 操 場 、 草 地 場

. 歷 奇 物 資

. 露 營 用 品

. 煮 食 爐 具

. 其 他 : 會 議 投 影 器 、 音 響 器 材 、 禪 修 坐 墊 、

康 樂 用 品 、 燒 烤 爐 、 工 作 檯 、 座 椅

– 日 營 , 黃 昏 營 及 露 營

. 中 心 提 供 日 營 , 黃 昏 營 及 露 營

. 供 各 社 會 福 利 機 構 、 道 場 、 學 校 及 私 人 團 體 申 請

– 套 餐 活 動 ( 包 團 活 動 )

. 宗 教 啟 迪 之 旅

. 多 元 歷 奇 訓 練 活 動

. 升 中 適 應 訓 練 營

Page 3: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04 每 月 開 示 修 習 善 語 覺 光 法 師

05 觀 照 城 市 自 然 ˙ 自 在 心 月

11 一 休 之 樂 念 念 譚 卓 文  

12 眾 生 相 周 景 勳 神 父 談 佛 說 道 心 月

18 佛 教 寶 地 浙 江 靈 隱 寺 凌 凡

22 佛 光 照 耀 十 供 養 之 六 ─茶 寂 靜

24 常 霖 心 照 愈 簡 單 愈 好 常 霖 法 師

26 養 生 食 療 枇 杷 潤 肺 飲 吳 靖 醫 師

28 道 場 素 食 菩 提 道 糧 禪 悅 、 果 德 法 師

30 職 場 禪 話 慶 祝 建 國 六 十 二 周 年 楊 釗

32 家 有 佛 法 以 家 作 環 保 道 場 王 秉 豪 博 士

33 生 死 相 安 失 落 黃 志 安 . 贐 明 會

34 法 師 有 道 中 國 民 間 宗 教 及 宗 教 的 民 間 性 略 說 宏 明 法 師

36 佛 林 經 典 「 福 德 」 與 「 功 德 」 淨 因 法 師

38 名 人 千 秋 佛 寺 名 人 笮 融 岑 逸 飛

39 聽 長 老 說 故 事 眾 志 成 城 天 降 甘 露 覺 光 長 老

40 答 客 問 佛 教 如 何 看 器 官 捐 贈 宏 明 法 師

42 十 方 世 界 編 輯 部

44 活 動 消 息 編 輯 部

香港佛教

B u d d h i s t i n H o n g K o n g

佛 曆 二 五 ○ 四 年 六 月 一 日 ( 1 9 6 0 年 6 月 1 日 ) 創 刊

第 六 一 九 期 . 二 零 一 一 年 十 二 月 號 ( 每 月 五 號 出 版 )

目 錄

創辦人 覺光長老松泉長老元果長老

出版 香港佛教聯合會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社址 香港駱克道三三八號1字樓

1/F, 338 Lockhart Road, Hong Kong

網址 http://www.hkbuddhist.org

電郵地址 [email protected]

電話 (852) 2574 9371

傳真 (852) 2834 0789

會長 覺光長老

首席副會長 永惺長老

副會長 智慧長老、黎時煖居士、

林漢強居士

《香港佛教》顧問

秦孟瀟居士

編輯委員會 道平法師、寬運法師、

宏明法師、果德法師、

演慈法師、溫綺玲居士

編輯 張華

助理編輯 譚月兒

廣告聯絡 李怡慧、張美瑜

國內廣告代理

廣州淨蓮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廣州市番禺區麗江花園華林居

華桂路13號別墅

郵編:511431

電話:86-20-34526354

傳真:86-20-84596937

郵箱:[email protected]

製作 4E Media Ltd

印刷 Suncolor Printing Co., Ltd

發行 青揚發展有限公司

發行網 香港、中國內地、

東南亞、歐美加

法律顧問 林漢環大律師、林志達律師、

李家祥律師©2011 香港佛教聯合會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Page 4: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04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December 2011

每月.開示

三國時期康僧鎧翻譯的

《佛說無量壽經》,又稱《大

阿彌陀經》共二卷,內有一句

經文說:「遠離粗言,自害害

彼,彼此俱害;修習善語,自

利利人,人我兼利。」講到言

語的重要性。佛教把身三、口

四、意三稱作十業道,從原始

佛教、部派佛教乃至大乘佛教

都是以此三方面來談有關十業

的問題。業可分為黑、白二

種,黑業即是惡業,白業即是

善業。以口業來說,惡語屬於

黑業,善語屬於白業。

身、口、意三業,其中

口業較其他二業易發易造,佛

經說︰「諦觀一切擾擾紜紜。

但諍咽喉不急之事。禍從口

出。千殃萬罪。還自纏繞。」

民間也有「口是禍之門,舌是

斬身刀」之說,所以就有了

「沉默是金,少說為銀」、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

好」的人生箴言。口四惡業其

一妄語,指以欺騙人為目的虛

妄言語,含有欺誑的不良動

機。所謂不見言見,見言不

見;不聞言聞,聞言不聞;不

覺言覺,覺言不覺;不知言

知,知言不知。其二、兩舌,

又稱離間語。即於兩者間搬弄

是非,挑撥離間,破壞彼此的

和合為目的。其三、惡口,言

辭粗獷,惡從口出,罵詈誹謗

等行為,令他人心生惱怒為目

的。其四、綺語,指雜穢語,

無義語,指一切口是心非,淫

意不正,使人心生雜染的語

言。

我們可以從《金剛經》

中得知佛陀就是一位「真語

者、實語者、不異語者、不妄

語者」的表率。佛陀告誡我們

要認真正視口業的禍害,多行

善語,修習善語可獲得柔軟

語、捷利語、合理語、美潤

語、言必得中、直語、無畏

語、不敢輕凌語、法語清辯、

身壞命終得生善道等十種功

德。

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

表達情感,傳遞信息的媒介,

是一種重要的思維工具和交際

工具。現實生活中,言語也可

以說是一門藝術。如果我們能

時時做到稟持因果,心懷慈

悲,智慧判斷,多說善良的

話,讚歎的話,鼓勵的話,恭

敬的話,有內涵的話,有意義

的話,有建設性的話,一定

能做到如經中所說「人我兼

利」。

修習善語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釋覺光

Page 5: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環境污染、氣候暖化、風暴、海嘯、地震、乾旱、水患等等災禍頻生,

是大自然對人類浪費和破壞資源的種種行為,提出強烈的控訴嗎?

環保人士作出反思,提倡綠色生活,關懷大自然,呼籲每個人從心出發,

從自己的生活習慣作出調整,通過教育改善行為上的偏差,減少浪費,

積聚眾人的努力,改變環境,達到天人合一的和諧境界。

同樣,佛教亦重視環保。《增一阿含經》說:

「園果施清涼,橋樑渡人民,近道作圊廁,人民得休息。」

清楚地描述種樹遮蔭,水潤萬物,人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互利關係。

近年佛教界大力推展心靈環保,透過坐禪誦經,消減內心欲念,

鼓勵大眾從環保生活中修行,知恩感恩,淨化心靈。

觀照.城市

文、圖:心月

部分為資料圖片

Page 6: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06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December 2011

一個題為「人、水、和」的講座

裏,講者劉家強博士提出發人

深省的問題:「你們每天用的水從

哪裏來?」

他自答:「是犧牲了中國國內

某些村民的食用水而來的。」

劉家強博士是一位水質和微生

物研究專家,十多年來於國內進行

水資源、微生物技術及綠色能源等

環保研究工作,是積極的綠色生活

倡導者。

有一次,他在國內工作時,

看到一群孩子,多達二、三百人,

在一個堆得如山高的垃圾場裏討生

活,環境很髒,臭氣熏天,污水自

山上流下,有些小孩被污水污物的

細菌感染了,滿身皮膚呈現腐爛的

毒瘡。

他感慨地說:「涉及人命的

話,垃圾廠往往會用金錢賠償來了

事。」

他質疑有關方面,為甚麼不

採用先進科技,來預防問題的發生

呢?

從對水質的關愛,啟發劉博士

衍生出對人類的慈悲心。

愛惜水源 愛惜自己

劉博士強調人與水的和諧十

分重要,並展列一系列科學數據:

人體內有百分之八十是水分,包括

血、氧、食物,人缺乏水,便無法

生存,這鐵證了人與水密不可分的

關係。

他也舉出水與中國人傳統宗

教信仰息息相關的例子,如潑水節

是傣族的新年,族人在身上互相潑

水,寓意潔淨污邪,分享祝福;又

如浴佛節,佛教徒藉著向佛像灌水

的儀式,洗滌心靈,這些都反映了

自古以來,水有一種為人類帶來心

靈慰藉的傳承文化。

他說:「水很謙卑,存在於

土地的基層,無色無味,它又有包

容、淨化萬物的特性,孕育眾生。

做人也一樣,以水為榜樣,抱著寬

廣的襟懷待人接物。」

劉博士從水的特質,領悟到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的道

理。

06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December 2011

劉家強博士從水體悟

「上善若水」的做人

道理,對水的研究充

滿熱情,隨時拿起相

機拍攝樣本。

Page 7: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香港佛教 . 二○一一年十二月 // 07

海南行環保 一家享天籟

他慨嘆香港人住在高樓大廈

裏,只能聽到呆板的空調系統聲,

失去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

劉博士在海南島建造了一座

自家環保房屋,身體力行實踐環

保,屋的設計特色是四面窗戶互

通,全無空調裝置,主要以太陽能

和風力發電。除了構思廚餘發電

外,劉博士還計畫在屋底開採沼氣

發電呢!

他描述大自然的樂趣:「我

每天下午4時便不其然放下工作,

好好與家人在天台上閒坐,放鬆心

靈,安靜地欣賞美景。另外,天台

空間較大,我設置了種植棚,可邀

請鄰居作客,既能分享自己種植的

成果,又可增進人際間的感情。」

環保屋同時貫徹了劉博士

對「永續文化」(Pe r m a n e n t

Culture)的追求。「永續文化」的

目標,是強調人要悉心照顧環境,

善用資源,滿足人類世世代代的需

要。

他套用佛教的因果、輪迴理

論說:「我們今生的自然資源,是

向下一代子孫借來的,如果我們沒

有好好地愛護和珍惜大自然,是一

種作業,必禍害子孫,將惡業留給

下一代承受。」

劉博士節約與研發天然資源

的背後,是希望延續人類間的關懷

和慈愛。

「虛擬水」,是指該物品本身連同

生產、包裝、運輸及銷售該物品的

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所有水分。

節約用水,包括「虛擬水」,是綠

色生活的首要任務,以下試舉方法

一二:

1以橡膠圈限制用

水量:我們隨意

開關水喉,會難

以控制水量,若

套用橡膠圈在水喉

開關掣上,作適當用

水的指示,有助節約用水。

2調節洗衣機用水:洗

衣時,可將質料不

同的衣物分類,

按照洗衣機不同

用水量的使用指

示,也可減少用

水。

3減少「虛擬水」:自搾果汁,

或購買鮮搾果汁,取

代加工果汁飲料製

品,減用「虛擬

水」。

環保通識

香港佛教 . 二○一一年十二月 // 07

在環保講座中,劉博士

教育參加者在日常生活

裏如何節約用水。

劉博士指出,我們不能

好好照顧大自然資源,

留給生生世世的子孫們

享用,便是作了惡業。

Page 8: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08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December 2011 08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December 2011

從教書、全職媽媽、服務社福

界,到銷售環保食品,楊寶熙

20年來擔任過不同性質的工作,始

終對推廣環保生活不離不棄,愈發

從有機耕種的泥土裏,挖出天地人

之間互存的一種原始關懷--人情

味。

楊寶熙展開環保行動,應從

2007年開始說起,她先與本地豆品

廠合作,生產有機豆腐;其後,成

立非牟利機構,銷售天然或有機的

糧油食品及環保用品,推廣共同購

買的理念。

她憶述:「當時我們主張不使

用膠袋,要求消費者自備環保盒盛

載有機豆腐,從而建立一種環保關

懷的理念。」

雖然有機豆腐的生意未如理

想,現已停產,但她沒有氣餒,反

而找到環保教育的新路向。

耕種失敗 悟出無常

楊寶熙愛坐禪、看佛書,對有

機種植產生興趣。自2006年起,她

在粉嶺租地耕種,展開綠色心靈生

活。

談到種植中悟到的佛理,她

說:「我剛剛耕種時,以平常心撒

下種豆種子,甚麼也沒做過,一週

後,豆子竟然生長得很長,我很開

心,便嘗試種植其他東西,除草施

肥,樣樣做足,滿有期望地等待收

成,豈料成果不是被蟲蛀了,就是

被颱風破壞了,十分無奈!」

現實與期望出現差距,令楊寶

熙深深地體驗佛教所說人生無常的

道理,從中學習接受現實,調整自

己的心,學懂放下。

她反觀城市人硬要把所有事情

都控制在自己手中的想法,是不切

實際。她有感而發地說:「如商農

使用殺蟲劑滅蟲,以化學肥料控制

生產質量,又以基因改造,操控生

產物的大小肥瘦等形狀;事實上,

人類這些逆天而行的做法,正在傷

害大自然,傷害自己。」

科技愈進步,人就變得愈狂

妄,妄想要戰勝一切,包括戰勝大

自然;楊寶熙寧願選擇回歸自然,

享受天人和諧的生活。

楊寶熙體驗過親身種

植的艱辛,感受到每

種農產品得來不易,

故享用時更加感恩。

楊寶熙於2006年開始租地耕種,

並與負責農地管理的高級農藝師

Kevin(左)交換耕種心得。

Page 9: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香港佛教 . 二○一一年十二月 // 09 香港佛教 . 二○一一年十二月 // 09

貪欲生滅 一剎放下

從生起經營天然環保食用品生

意這個念頭的一刻,楊寶熙坦言,

自己內心早已升起一份覺知,深明

由貪念引起的購買衝動,會造成浪

費。

她說:「以前看到自己想擁有

的東西,會立即購買,但現在會平

靜下來,思考一下:『自己真的需

要嗎?』」

她認知到生活可以很簡單,看

到自己的欲念從生到滅,她承認綠

色生活提升了自己的心靈質素,不

再糾纏於物慾裏。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環保

食用品的價格都偏向昂貴,楊寶熙

不同意,並指出,現代人胡亂購物

的消費模式,反而造成更高昂的消

費。

她建議大家要改變生活習慣,

減少購買欲,物品循環再用,這才

是善用金錢和資源的正確方法。

把觸自然 灌溉關懷

因工作上的需要,楊寶熙經

常與農夫直接洽談天然糧食的生產

問題,加上曾體驗種植的風險和艱

辛,一種感恩心不知不覺地在她的

心裏孕育起來。

她說:「我未經營天然糧油

生意之前,只知道沒有米,便到超

級市場購買;現在每逢風雨的日

子,我的腦中自然閃現這包米從哪

個農場生產,哪位農夫辛苦耕種或

失收的情景,一份關懷之心油然而

生。」

楊寶熙從親近大自然,深刻感

受到每種農產品得以成功生產,是

積聚了無數人的努力而成。

她說:「作為一位經營者,與

生產者建立一份感情,不其然對所

有種植者都生起一份感激。如果人

與大自然能直接把觸,我相信彼此

間可以建立起一份關懷。」

楊寶熙笑說:「每次吃飯時,

我都嗅到每粒米滲出的人情味,吃

得很開心。」

誦經、坐禪 佛教支持環保,「少欲知足」,是佛教信仰者修行的第

一步,與環保「節約」的信念相近。佛教信仰者透過誦

經、坐禪,修習「戒、定、慧」,有助減欲知足,除貪

去欲,從中生起智慧,隨心變境,稱「三無漏學」。

茹素佛教主張不殺生,環保人士主張愛護動物,茹素可培養慈

悲心、救心,愛惜萬物,救助眾生。香港佛教聯合會每年

主辦「6.15素食日」,既貫徹「不殺生」的佛教教義,亦

符合環保精神。

綠色耕種寺院闢地,僧侶耕種,自給自足,戒用化學農藥,與環

保人士租地種植,提倡有機綠色生活,不謀而合,從

綠色耕種中消除煩惱,恢復天人共融的親密關係。

佛教心靈環保工作坊

凌凡攝

Page 10: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10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December 2011 10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December 2011

香港是一個快速城市,曾幾何

時,余振緯跟大多數人一樣,

過著典型的城市人生活,超時工

作,身兼數職,希望在有限時間內

做更多的事情。

他說:「最厲害的時候,我日

間從事廣告工作,晚上又在廚房幫

忙,幾年間所累積的疲勞,令自己

身心傷透。」

余振緯是一位資深廣告創意

人,過往專注研究都市生活、設計

與自然關係等問題,目前致力推

動環保教育。他曾成立非牟利組

織,透過廣告製作,將青年濫藥、

古蹟保育,以及青少年痴肥等非主

流社會訊息,傳給大眾,呼籲社會

關注。同時,他也開設飲食文化中

心,推廣「慢活」,在細嚼慢嚥的

飲食態度中,品嚐生命的價值。

他解釋:「慢是一種生活態

度,不是速度,放慢步伐,不急於

求成。」

大而多 傷身心

余振緯批評,城市人急功近

利的心態,只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過去的經歷,叫他不斷調校自己的

生活方式和態度,他形容現在可以

「拿得起,放得下」。舉例說,他

會趕上(catchup)巴士,但不會拚

命追趕巴士。

他說:「香港人終日營營役

役,存有一種『大而多』的概念,

盲目追求賺不完的金錢,或愈來愈

大的豪宅,不惜通宵達旦地工作,

勞損身體,導致身心疲憊。」

人的健康和心靈被無止境的

欲望不斷蠶食,大自然資源被人類

過度開採和濫用,都是這種「大而

多」的貪婪生活態度造成的惡果。

余振緯認同上一代「安份守己」的

謙和生活態度,說:「Enough is

enough(夠用便足夠了)」

他個人學懂放下,推崇「小而

美」的價值觀,如社區扶持小企業

的溫情、善用金錢的快樂等。當中

他自資舉辦環保教育講座,義務擔

任策劃工作,推動綠色生活,灌輸

節省自然資源等環保概念,從中尋

回人與人之間的關懷,提升自己內

心的品質,使心靈獲得自在圓滿。

人與自然 不可分割

在推動環保教育的過程中,余

振緯發覺,大多數香港人對大自然

都有一種既錯誤又狹隘的觀念,將

人與大自然分開,視大自然為一件

只供人享樂賞玩的東西,如遇著心

情低落的時候,香港人才想到大自

然享受一下,洗滌心靈。

他指出,大自然不是一項服

務。所謂「大自然」,除了是公園

內的花草樹木外,還應包括所有昆

蟲的動物世界在內,但都市人恐懼

蛇蟲鼠蟻,把大自然潔癖化,使用

殺蟲水,將其杜絕,破壞大自然,

不能真正地體現綠色生活。

余振緯說:「人的身體源於

大自然,兩者不可分割,城市人未

見生命的循環起緣,自然物質上

的共性;也未覺知破壞大自然,等

於破壞人類自己的身體和心靈的自

在。」

面對都市人的無明,正正凸顯

環保教育的重要和迫切性。余振緯

擅長廣告,希望以最少資源,發放

最清楚的環保訊息,呼籲人節制貪

欲,減少浪費,提高人與自然和諧

的意識,重過豐盛心靈生活。

《華嚴經》說:「情與無情,

同圓種智。」佛陀慈悲,早已證悟

眾生平等,有情無情皆可成就圓滿

的智慧,同登佛境的道理,把人與

大自然融和一體、互相依存的真貌

揭示出來。不過,人的無明,貪瞋

癡的障礙,不但造成人類自身存在

環境的生態失衡,而且令心靈陷於

虛妄的痛苦裏。人是大自然的一部

分,人與大自然不和諧,等於與自

己不和諧,人令大自然不自在,同

樣令自己不自在。

「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

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因

此,要恢復人與自然的融和關係,

人必須消減貪欲,心淨,則大自然

淨。

余振緯認為城市人存有

「大而多」的概念,最後

只會導致自己身心疲憊。

Page 11: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香港佛教 . 二○一一年十二月 // 11

譚卓文

香港藝術家,作品曾於中、

港、日、台及澳洲展出。

更獲第一屆中華區插畫獎

之「最佳創作」及「最佳品

牌」優秀獎。簡樸清新之

「心淨系列」道出豁然舒

泰,自得其樂的大道理。

念念一休作品名稱:念念

作品年份:二零一一

C

M

Y

CM

MY

CY

CMY

K

577447.pdf 1 11�11�7� ��5:33

Page 12: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12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December 2011

眾生.相

周神父喜歡佛教「參透」這兩個字,往往令人覺醒。

Page 13: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香港佛教 . 二○一一年十二月 // 13

如果大家曾在佛教講座中,目睹一位天主教神父擔任嘉賓講者,或在佛教雜誌裏,讀到一篇天主教神父大談佛學的專訪報導,請不要驚訝,您沒有看錯,這位天主教人物就是周景勳神父。作為天主教神職人員,公開談論佛學,會惹來天主教內外的非議嗎?周景勳神父一笑置之地說:「從七、八十年代開始,我已面對這些非議。當時在《公教報》上,我先後撰寫有關大乘和小乘佛教、祭祖,以及悼念法師的文章,引起某些人士的反對,接過不少斥責怒罵的電話。」面對世間的非議,周神父自言心知方向,胸懷坦蕩,惟有罵人者被狹隘的宗教觀所困惑。

有情下種 宗教融和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文:心月 圖:羅志恒 (部分為資料圖片)

近數年,因發表大膽言論而引

起社會嘩然的天主教人物,

包括羅國輝神父的「魔鬼論」、曾

發表「好教徒未必是好特首」政論

的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

樞機等,均非常「惹火」。當今宗

教界風流人物周景勳神父,言行同

樣「出位」,對於被界定為「新派

神父」,他謙說不敢當。

只談真理 不談政治

他自我描繪地說:「我不反

叛,倒是個很服從的人,內心溫

柔。看待事情,從不採取激動的態

度,如遊行,我會參與,但會是站

在後面的一群,絕不是最前綫喊口

號的一位。」

周神父強調自己僅在文化上

作出思想性突破而已,寧願用筆撰

寫自己的見解,與人分享;迄今他

出版了多部著作,發表文章近50

篇,內容多以探討神學和中國哲學

思想為主。

他現正籌備一部書《辛亥百

年》,講述中國人活在自己中國人

的地方,如何遭到不公平的對待,

活得像頭狗,沒有尊嚴。

對於中國人的人權和尊嚴慘

被自己中國人剝削和漠視,周神父

感到不吐不快。

他引用1999年香港發生內地

新移民爭取居港權事件,剖析說:

「假若一位香港永久居民與菲律賓

傭工結婚,這位菲傭馬上可以定居

香港,其子女也獲得香港永久居民

的身份;不論印傭或澳門人士,同

樣享有此項權利,為何單單是中國

內地新移民不能享有這權利,而且

宣佈立即被遺返?當時教會視港府

的遺返政策為不公義。」

教會人物談社會問題,往往

被人扯上與政治有關,甚至被扭

曲為針對政府,周神父澄清說:

「我們不談政治,只談公義,談真

理。」

他反問最低工資、普選等社

會議題,是政治,還是人權問題

呢?

Page 14: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14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December 2011

台灣學佛 深受感染

若說周神父搞政治,倒不如說

他是一位文化哲儒。他對佛學興趣濃

厚,對中國文化情有獨鍾,文化修為

甚深。

他說:「在我的觀念中,佛學

屬於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中學時,修

讀文學,涉及歷史,知道自東漢起,

佛教傳入中國,與中國文化密不可

分,這個概念自此潛移默化地緊繫於

我的思想裏。」

及至周神父於台灣輔仁大學修

讀哲學時,深受佛學精湛的周紹賢和

方東美兩位老師影響,《六祖壇經》

是他的佛學入門。

他回憶說:「《華嚴經》一冊

百多本,方東美老師給每位學生贈送

一冊,每冊用繩繫成一棟,80位學

生,共80棟,我逐一運送,頗為費

力。」

台灣社會及學術界對佛學的熱

忱,至今令周神父忘不了。

靈修靜坐 兩教共通

回港後,自小念教會學校的周

神父仍牢記自己小時曾答應過神父

要入修院的承諾,加上父親在教堂工

作,他便決志當修士。他觀察到佛學

與天主教有共通之處,尤其是在靈修

和修養兩方面異曲同工,可以互相補

足。

他常修靜坐,有所體悟的說:

「靜坐,即默思,可以調整自心,無

思無念,學習放下,棄絕一切。達此

境界,你的內心便可平靜下來,與主

溝通,或證得佛教之覺境。」

有人認為佛學很玄,很艱深,

周神父也指出,佛學的基本知識,已

涵蓋生命各種課題。

他續說:「佛學的根本思想,

是教導大家如何超脫生老病死,在苦

集滅道中解除束縛,進入泰然自在之

境。」

周神父對佛家常說的「參透」

這兩個字蠻有感悟,他說:「在參透

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最可憐的人,不

是別人,而是自己;追求解脫,正正

為了改善自己的生命,讓生命變得更

美好。」

六宗教領袖座談會的成立,是本港宗教關係破天荒的改變。

圖中周景勳神父坐於第三排右一位置。

Page 15: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香港佛教 . 二○一一年十二月 // 15

試上高峰窺皓月,

偶開天眼覷紅塵,

可憐身是眼中人。

─ 清.王國維.《浣溪沙》

清末民初著名學人王國維這首

作品,正是哲理和佛性兼備,意境深

遠。周神父憑詞寄意,顯現他對深受

紅塵種種煩惱困擾的有情眾生,寄予

無限同情。

宗教對話 開闊心靈

談佛學,發表佛學文章,有人

扣他「離經叛道」的帽子,但周景勳

神父一直致力推動宗教對話,堅守梵

蒂岡的意旨,秉持宗教融和的精神,

這是不爭的事實。

他一邊訴說歷史:「六十年代

舉行的『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

當中出現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就是

討論其他宗教,即非基督教徒思想討

論。這意味著天主教開始接納其他教

派的存在。」

他又一邊展示隨身攜帶的一本

教宗本篤十六世的最新著作《上主

的話,宗教勸諭》,指著內文說:

「這項按照(梵二)《教會對非基

督徒宗教態度宣言》很重要,是教

宗強調宗教對話的價值,呼籲大家

發揚四海一家,普世博愛的宗教精

神。」

「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是

宗教關係一次破天荒的轉變,當時負

責中國及香港區的徐誠斌主教旋即組

成訪問團,探訪其他教派,展開宗

教對話和交流,而佛教的覺光法師、

道教的湯國華先生等宗教代表,反應

積極,籌辦「六宗教思想交談會」,

可說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的前

身;直至1978年,「六宗教領袖座

談會」正式成立,落實宗教融和的宗

旨,真正推行宗教團結政策,運作至

今。

周神父見證和參與這件香港宗

教界的盛事,總括地說:「宗教對

話,乃大勢所趨,透過宗教交談,開

闊大家的心靈。」

周神父強調倫理互愛

的精神,可修補宗教

思想上的分歧。

周景勳神父,現任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宗教學部主任,並擔任天主教教區

宗教聯絡委員會主席。

1972年,周神父赴台灣輔仁大學修讀哲學學士;完成學士課程後,前往

意大利羅馬傳信大學修讀神學學士。1985至1990年間,周神父重返台灣輔

仁大學進修,先後取得哲學文學碩士和哲學博士。1991年開始出版《讓自己

成為自己》、《刻劃生命的跳躍》等多部靈修著作,發表文章近50篇,包括

《宗教交談──建樹和諧社會的模式》、《為香港宗教歷史注下結誼與交談

的光輝史實:六宗教的脈膊互動》等等,多年來致力宣揚宗教融和的理念。

周景勳神父小檔

Page 16: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16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December 2011

31

2

宗教共融 倫理關懷

天主教和基督教主張一神論,

而佛教主張無造物者,並視佛為覺

者,且每個人都能成佛,兩者明顯矛

盾對立,眾教徒如何信服宗教融和的

理念呢?

周神父這樣拆解思辨說:「基

督教所說的唯一神論呢,無可否認,

『神』這個概念很難解釋,與佛法

一樣,不可言,不可說,又如道教所

言:『道可道,非常道。』」

他闡釋:「天主教說,神在你

中間,與你一起;佛者,覺也,覺

悟人生大道,進入終極點。終極點是

甚麼?天主教稱這是『神』。所有教

派的終極點會是同一位的『神』(道)

嗎?」

隨著天主教逐漸開放,周神父

相信,有較多的教徒接納神創造宇

宙萬物、宗教間應彼此扶持的理念;

再者,撇開宗教而論,佛祖是一位賢

者,與中國其他賢者如孔孟一樣,廣

泛地受到世人的尊敬。

談宗教共融,實踐卻不易。目

前教派間仍充斥著種種思想枷鎖,如

天主教徒和基督徒不吃民間祭神用的

食物,或不接受中國祭祖等儀式。周

神父則提出,人與人之間互相扶助的

倫理關係,就是破除宗教思想限制的

最好方法。

他憶述兒時居於徙置區,雖然

鄰里間信仰各異,但關係親密,拜神

或不拜神的,都經常互送食物;周神

父的父親當時在教堂工作,為拆除宗

教思想上的藩籬,父親特意在聖誕節

時,將食物包成禮物,與左鄰右里共

同分享,人人吃得心寬。

有情來下種,

因地果還生,

無情亦無種,

無性亦無生。

─ 《六祖法寶壇經》

只要有心推動宗教融和,哪怕

頑固守舊的宗教思想呢!

「開心」藥方 救治人心

反觀現代人為了追求科技進

步,物質富裕的生活,導致心靈迷

失,在宗教上無所落腳,周神父給現

代人開了一劑「開心」藥方。

他說:「『開心』,有兩層意

思。第一,先開別人的心,使人開

心,才可溝通;第二,自己開心,給

人方便心,讓自己的慈悲願心,影響

他人放下貪瞋癡,甘願慈悲喜捨,建

立人際融和。」

縱然社會上舉目眾多紛爭歧

見,周神父誓言,對實現宗教融和的

理想決不灰心,並相信只要仍有一人

願聽願做的話,機會尚存。

戲真戲假,真真假假,

人間風雲原是幻;

臺前臺後,前前後後,

世事煙波一場空。

周神父暢咏詞句,分享他生命

上另一次的「參透」。

1.除了精於神學、佛學和中國哲學思想外,周神父也寫得一手好書法。圖中他手持的是他送給香港

佛教聯合會作宗教交流之紀念作品。

2.周神父於今年六宗教慶祝中國國慶活動上與覺光長老(中)及宏明法師互相慰問。

3.看著自己的作品,成為宗教交流的橋樑,周神父為宗教融和的理想有情下種,為眾生種下善因。

Page 17: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香港佛教 . 二○一一年十二月 // 17

Page 18: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18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December 2011

佛教.寶地

東南佛國浙江靈隱寺文、圖:凌凡 北京決策視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出版《北京佛寺》

靈隱寺位於浙江省杭州西湖以西。東晉咸和元年(西元326年),印度僧人慧理雲遊至此,見有一峰,道:「此乃天竺國靈鷲山一小嶺,不知何時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遂於飛來峰前建寺。

《靈隱寺志》載,慧理連建五剎,

但靈鷲、靈山、靈峰、靈順等均或廢或

更,而靈隱獨存。進入靈隱寺景區大門

不遠的理公塔為後人紀念慧理祖師而

立。

南天竺 北靈隱

梁天監三年(西元504年),梁武

帝蕭衍賜田擴建靈隱寺,且奉佛教為國

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

雨中」。數十年後,周武帝廢佛,靈

隱寺一時荒廢。隋仁壽二年(西元602

年),隋文帝請慧誕法師來杭弘法,靈

隱寺逐漸恢復重建。進入唐代,再次擴

建。曾寓居靈隱的唐代茶聖陸羽在《二

寺記》中記載:「南天竺,北靈隱,有

百尺彌勒閣、蓮峰堂、白雲庵、千佛

殿、巢雲亭、廷賓水閣、望海閣。」可

見靈隱寺之大。

唐長慶二年(西元822年),華嚴

宗高僧道峰和尚常在靈隱寺本山和杭州

各寺之間講經說法。華嚴宗以《大方廣

佛華嚴經》為主要經典,認為佛教分小

乘、始教、終教、頓教、圓教五個層

次,以「圓融無礙」為最高境界。當時

靈隱、天竺諸寺皆奉華嚴,信徒甚眾。

西元845年,唐武宗禁佛,靈隱寺

難逃噩運。吳越時期,吳越王「以有土

有民為主,不忍興兵殺戮」,信佛順

天,休兵樂業。西元901至903年,以

詩畫僧聞名的貫休住在靈隱寺。貫休筆

下的佛像大多龐眉大目,人稱梵相。他

的詩亦頗負盛名,吳越王錢氏非常喜歡

他的詩:「貴逼身來不自由,幾年辛苦

踏山丘。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

十四州。萊子衣裳宮錦窄,謝公篇詠綺

霞羞。他年名上凌雲閣,豈羨當時萬戶

侯。」特別是「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

霜寒十四州」兩句深得錢氏歡心。由於

吳越國面積很小,詩以言志,錢氏召見

貫休,將「十四州」改為「四十州」作

為換取功名的條件。貫休說:「州亦難

添,詩亦難改,閑雲孤鶴,何天不可飛

耶?」

Page 19: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香港佛教 . 二○一一年十二月 // 19

佛教東傳中國,悠悠千年;古寺名塔,珍跡處處。本欄將帶領讀者翻開中國佛教歷史的一頁,追尋佛寺勝地的珍貴價值和佛教歷史發展的軌跡。

大雄寶殿是三層重檐構造,高達33.6米,雄偉莊嚴。

Page 20: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20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December 2011

契嵩為法不為名

北宋建隆元年(西元960年),

吳越國忠懿王錢俶請延壽大師主持重

修靈隱寺,建殿堂1,300餘間,靈隱

寺因此中興。永明延壽大師是淨土宗

第六代祖師,禪宗法眼宗第三代祖

師,浙江余杭人,自幼信佛,30歲

出家。唐末以來,禪宗頗多流弊,大

師撰集《宗鏡錄》,書名取意在「舉

一心為宗」、「照萬法如鏡」,全書

100卷,80餘萬字。

宋真宗景德四年(西元1007

年),改靈隱寺為靈隱山景德寺。

天禧五年(西元1021年),真宗賜

名景德靈隱禪寺。仁宗年間,契嵩

禪師住靈隱寺閉門著書,著有《嘉

佑集》、《輔教編》、《非韓》等,

在傳法正宗和儒、釋、道三家思想的

調和方面貢獻最大。契嵩在《上皇帝

書》中,對儒佛相容的陳述如下:

「某嘗以古今文興,儒者以文排佛,

而佛道侵衰,天下其為善者甚惑。然

此以關陛下政化,不力救,則其道與

教化失。故山中嘗竊書以喻世。雖

然,亦翼傳奏陛下之丹墀。而微誠不

能上感,嘗恐老死岩壑,與其志背。

今不避死亡之誅,複抱其書,趨之轂

下,誠欲幸陛下察其謀道不謀身,

為法不為名,發其書而稍視,雖伏

斧鑷,無所悔也。」仁宗皇帝讀到

「謀道不謀身,為法不為名」的時

候,頗為讚歎,對近身內侍說:「契

嵩為佛道真僧人也!」遂下詔將《傳

法正宗記》、《禪宗定祖圖》、《傳

法正宗論》、《輔教編》編入大藏

經,把契嵩認定的佛教禪宗三十三代

祖收入大藏內,作為禪門法理,賜紫

方袍,命契嵩為明教大師。契嵩兩次

上書請辭明教大師稱號,婉拒京都寺

院住持職位,悄然回到靈隱寺,真正

做到了為法不為名。

當時歐陽修為天下學者之師

表,為了維護儒學而反對佛教。他問

契嵩:「孝為儒家的根本,百姓做

了出家人還能盡孝嗎?」契嵩說:

「能!」問:「離開父母還能盡孝

嗎?」答:「可以。儒家以孝而成

人,佛家以孝而成佛。所以佛之孝,

至且大!」此後,歐陽修不再寫反佛

的文章,晚年自號六一居士,誦持

3

2

1

2

1.大雄寶殿內的釋迦牟尼蓮花坐像,造於1956年,高達19.6米,連座高24.8米,用香樟木仿唐代佛像雕刻

而成,佛像外敷金箔,是中國國內最大的木雕佛像。

2.與靈隱寺間隔一條小溪的飛來峰,又名靈鷲峰,是一座石灰岩山峰。飛來峰岩壁上保存有五代至元代

500多年中陸續完成的石雕佛像,共有345尊。現已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理公塔」是埋葬靈隱寺開山始祖慧理和尚骨灰的地方,塔高約8米,八角七層,位於飛來峰的岩洞旁。

Page 21: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香港佛教 . 二○一一年十二月 // 21

《華嚴經》以迄至終。

契嵩一生為儒、釋、道共同輔

教而努力。北宋後期,儒佛之間不

僅矛盾大為緩和,而且融合產生了

南宋理學。宋神宗熙寧五年(西元

1072年)六月初四日,契嵩大師召

集眾僧,吟誦一偈:「後夜月初明,

吾今獨自行;不以大梅老,貧隨鼷

鼠聲。」言畢,安然示寂,世壽66

歲。

濟公濟民間疾苦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

裟破。」、「無煩無惱無憂愁,世態

炎涼全看破。」一部電視劇讓濟公的

形象家喻戶曉,也使靈隱寺名揚天

下。濟公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生於

南宋紹興十八年(西元1148年),

在靈隱寺剃度出家,他的師父是著名

的瞎堂慧遠禪師。濟公佛學造詣頗

高,喜好雲遊,常衣衫不整,寢食不

定。濟公和尚廣濟民間疾苦,為人解

憂解難,其德行為世間所傳頌。

明清兩代,靈隱寺火災頻發,

屢毀屢建。清順治六年(西元1649

年),具德和尚歷盡千辛萬苦,用

時十八年,耗銀百萬兩,建成「七

殿」、「十二堂」、「四閣」、「三

樓」、「三軒」等。靈隱寺大雄寶殿

上樑之日,十多萬人前來觀看。《靈

隱寺志》載:「自建造以來未見若

斯盛者也!」嘉慶二十一年(西元

1816年),靈隱寺毀於火,道光三

年(西元1823年)修建。咸豐十年

(西元1860年),太平軍入杭州,

靈隱寺大部分被毀,僅存天王殿與羅

漢堂。清朝末期至民國年間,雖經多

次修建,在日軍進入杭州期間,又發

生火災。1952年以後陸續重建。

目前,靈隱寺以天王殿、大雄

寶殿、藥師殿、直指堂(法堂)、華

嚴殿為中軸線,兩邊有五百羅漢堂、

濟公殿、大悲樓、方丈室等。大雄寶

殿內有一尊釋迦牟尼佛像,是以唐代

佛像為藍本,用24塊樟木雕刻鑲接

而成,妙相莊嚴,氣韻生動。靈隱寺

現已成為人們遊覽、祈福的佛教勝

地。

6 7

4 5

4.藥師殿位於大雄寶殿後的中軸線上,是古雅的木構建築。

5.靈隱寺是濟公出家的地方,圖為濟公殿。

6.虛晃世界,真實佛法──華嚴殿。

7.華嚴殿牆上的細緻雕刻

Page 22: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22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December 2011

佛光.照耀

龔義仁攝

Page 23: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香港佛教 . 二○一一年十二月 // 23

文:寂靜 八十後佛教徒,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碩士,願以文字與大家結緣。

覺性明理 口吐青蓮十供養之六──茶

茶在世界歷史文化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茶

文化,禪文化,融合成茶禪文化。釋迦牟

尼佛昔日拈花示眾,迦葉微笑,遂有以心傳心

之教外別傳,南北朝時由達摩傳來中國。傳說

達摩少林面壁,有一回竟在冥想中睡着了,後

來痛下決心避免重蹈覆轍,便用刀將自己的眼

皮割下擲於地上。沒想到眼皮落地之處竟生出

了茶樹,取其樹葉融水烹煮飲用,頓時睡意全

消,使達摩祖師得以履行九年禪修而不輟,此

乃佛門禪宗以飲茶助道之原始傳說。其所寓意

的是禪茶不離生活之旨。嗣後馬祖創叢林,百

丈立清規,出家人晨鐘暮鼓,日中不免昏沉,

茶有提神的作用,禪僧遂以茶當飯,資養清

修,更以茶招待香客,廣結善緣。漸修頓悟,

明心見性。

禪的本意是「靜慮」,茶的功能是「清

心」,禪與茶之間有很多相通之處。坐禪需要

靜慮專注,茶本身具有「降火、提神、消食、

解毒、不發」等等藥性藥效,其功用正好有助

於攝心入定,所以茶與禪修結合,是自然而必

然之事。茶能退睡魔王,人若昏昏欲睡,一杯

好茶在手,精神百倍,十供養中以茶供佛,希

望指示學佛者,日常生活昏沉不得,須時時省

察自己,檢討自己,每日舉心動念,所做所為

是否正確?

茶香入口,亦使我們口齒芳香,解除消

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免因名利色相的影

響,而在言辭中作出種種「口業」,既然茶能

消除飢渴的欲望,即代表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

清心明理,遠離五欲,「存好心,說好話,做

好事」,口吐青蓮華,自然煩惱消除,安樂少

病,自在清涼。

Page 24: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24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December 2011

常霖.心照

24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December 2011

Page 25: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香港佛教 . 二○一一年十二月 // 25

愈簡單愈好

對虛榮物質的追逐,就如水月鏡花,想清楚其實並不實在。大部

份的不開心都來自人對生活貪得無厭的要求,大家要弄清楚「想

要」和「需要」的分別,「想要」是永無止境的,「需要」的卻

可以很簡單。

我到國內貧困山區做扶貧助學活動,經常見到山區裏生活窮困的

婆婆,抱著小孫子笑不攏嘴,比很多城市人更容易開心,可見物

質無法代替親情,也無法買得親情。

人的痛苦來自太多的追求與慾望,事實上,在我們的周圍,已經

有很多美好的事物,例如大自然的景致,只是我們沒有留意。

修行跟生活一樣,愈簡單直接愈好,愈是刻意去修,反而愈難有

所成就。

文、圖:常霖法師

常霖法師

常霖法師原名葉青霖,香港

著名攝影師。2010年因緣成

熟,於台灣果如法師座下剃

度出家。

香港佛教 . 二○一一年十二月 // 25

Page 26: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26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December 2011

材料:枇杷葉15克,太子參15克 ,杏仁9克,蜂蜜適量

製作方法:洗淨藥材,加入500毫升水煮30分鐘

用法:加入適量蜂蜜,代茶飲用,每週2次

主要功效:潤肺止咳

注意:杏仁有甜、苦之分。苦杏仁療效較好,但有小毒,長期服用時宜甜杏仁與苦杏仁交替使用。

此食療方糖尿病患者慎用。

藥材療效:

枇杷葉: 味苦,性微寒,具有清肺止咳之功。本品含維他命B、C,熊果酸、齊墩果酸等。經動物實驗,有止

咳、平喘作用。

太子參: 味甘、微苦,性平,能補氣生津。根據《本草再新》記載:「治氣虛肺燥,補脾土,消水腫,化

痰,止渴。」

杏仁: 味甘,性平,具潤肺止咳之效。

蜂蜜: 味甘,性平,能補中潤燥。根據《本草綱目》記載:「……柔而濡澤,故能潤燥……。」現代藥理

研究指蜂蜜能增強體液免疫功能,對多種細菌有抑殺作用。

秋冬防燥

枇杷潤肺飲

養生.食療

聞「咳」色變

2003年,香港經歷了一場「浩劫」,

當時非典型肺炎(SARS)肆虐本港,造成

299人死亡,其中6名公立醫院醫護人員殉

職;各級學校停課;香港市面陷入蕭條,

經濟損失難以估計。

記得當時人人自危,個個都戴上口罩

出街,以免被傳染病毒。SARS的外在症

狀是——咳嗽,在地鐵車廂內只要有人咳

嗽,其餘乘客都會馬上避開,甚至惶恐得

落車改乘下一班列車。雖然SARS發生至今

已經8年,但相信大多數港人仍未忘記當年

的情景,仍然聞「咳」色變。

燥邪傷肺

時值秋冬之際,氣候轉變時,很多

人會患上咳嗽。從中醫角度分析,肺其中

的一個功能:主氣、司呼吸,人體在新陳

代謝過程中需要不斷從外界攝取清氣,排

出體內濁氣,而這一呼吸的過程由肺去運

作,肺乃是人內外氣體交換的場所。如遇

外界邪氣或某些致病因素侵襲肺臟,導致

氣體交換不暢,出現肺氣上逆便會引起咳

嗽。

秋冬之際,氣候較為乾燥,空氣中水

分減少,燥邪應運而生。燥邪的特點是易

傷肺臟,故此可以解釋為甚麼進入秋冬之

際,很多人會患上咳嗽。燥邪的另一特點

是易傷津液,燥邪侵犯人體時,最容易損

傷人體的津液,出現各種乾燥症狀,如口

乾唇燥、鼻咽乾燥、大便乾結等。因此秋

冬之際的咳嗽多由燥邪引起,並且有咽癢

乾咳、無痰或痰少不易咯出、咽喉乾痛、

唇鼻乾燥等症狀。在此推薦一條防治燥邪

傷肺的食療方給大家——枇杷潤肺飲。

龔義仁攝

Page 27: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香港佛教 . 二○一一年十二月 // 27

香港佛教聯合會-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

文:註冊中醫吳靖博士、中醫服務主任

龔義仁攝

Page 28: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28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December 2011

道場.素食

兩個不如意的年輕人,一起去拜望師父:

「師父,我們在辦公室被欺負,太痛苦

了,求你開示,我們是不是該辭掉工作?」

兩個人一起問師父。師父閉著眼睛,隔了半

天,吐出五個字:「不過一碗飯。」就揮揮

手,示意年輕人退下了。後來,他們回到

公司,一個人就遞上辭呈回家種田,另一個

卻依然原本工作。日子過得真快,轉眼十年

過去了。回家種田的年輕人,以現代方法經

營,加上品種改良,居然成了農業專家。另

一個留在公司的,他忍著氣,努力學,漸漸

受到器重,成了經理。

有一天兩人遇到了,並談起當年事,

農業專家說:「奇怪,師父給我們同樣

『不過一碗飯』這五個字,我一聽就懂

了,不過一碗飯嘛,日子有甚麼難過,何

必留在公司?所以辭職。」農業專家問

另一個人:「你當時為何沒聽師父的話

呢?」「我聽了啊」,那經理笑道:「師

父說『不過一碗飯』,多受氣、多受累,

我只要想『不過為了混碗飯吃,老闆說甚

麼是甚麼,少賭氣、少計較就成了,師父

不是這個意思嗎?」

兩個人又去拜望師父,師父已經很老

了,仍然閉著眼睛。隔半天,答了五個字

『不過一念間』,然後揮揮手。

人生、際遇,都在一念之間,眼看到

耳聞到同一件事,天時地利不同,心念不

同,結果都不同。生活、工作為的是一碗

飯以滋養身體,修行以心念作為成佛作祖

的資糧,外在環境很難改變,改變不了就

要心變轉念,心念清明,轉惡念為正念,

發放正能量,那麼光明自在的人生,自然

常隨我身,真正六時吉祥。

材料:糯米、花菇、鮮腐竹

調料:糖、鹽適量

製法:1. 糯米先浸泡2-4小時;

2. 花菇切粒,以薑蓉起鑊爆炒,加糖、鹽、水,略炆至入味後盛起;

3. 糯米浸泡後,薑蓉起鑊爆炒,邊炒可邊加水,炒至糯米軟熟;

4. 加入冬菇粒,與糯米拌勻後,盛起鋪平壓實;

5. 糯米待涼後已成形,倒出切條,以腐竹捲起;

6. 落油鑊炸至金黃後,盛起切件,即可食用。

註:吃時可蘸以日本芥辣汁或奇妙醬;或可在炸前以保鮮紙捲好放雪櫃保存備用。

文:禪悅 從事佛教義務工作,雖未能以禪悅為食,冀從食物中體解大道。食譜由果德法師(觀宗寺監院)提供

不過一碗飯

不過一念間

菩提道糧

龔義仁攝

Page 29: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付 款 方 法

○ 電 匯 銀 行 資 料 — Hang Seng Bank Ltd. , 83 Des Voeux Road, Central , Hong Kong

Account no. 289-017766-001 Account name: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請 將 電 匯 收 據 正 本 連 同 訂 閱 表 格 , 郵 寄 或 電 郵 至 下 址 。

○ 支 票 付 款 請 以 劃 線 支 票 付 予 『 香 港 佛 教 聯 合 會 』 (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連 同 訂 閱 表 格 寄 回 下 址 。

○ 銀 行 入 帳 請 將 款 項 存 入 以 下 銀 行 戶 口 : 恒 生 銀 行 帳 號 289-017766-001,

並 將 入 帳 收 據 連 同 訂 閱 表 格 寄 回 下 址 。

地 址 : 香 港 灣 仔 駱 克 道 三 三 八 號 1 字 樓 (1/F, 338 Lockhart Road, Wanchai , HONG KONG)

電 話 : (852)2574 9371  電 郵 : magazine@hkbuddhist .org

地區 香港 澳門 中國內地 台灣 東南亞 歐、美、加

訂閱價 HK$170 HK$210 HK$210 HK$210 HK$250 HK$260

(連平郵費) RMB$200 US$28 US$33 US$34

全年12期

訂閱《香港佛教》尊 敬 的 《 香 港 佛 教 》 月 刊 讀 者 :

首 先 感 謝 您 們 一 直 以 來 對 本 會 的 支 持 和 愛 護 。

《 香 港 佛 教 》 雜 誌 自 1 9 6 0 年 創 刊 , 在 過 去 5 1 年 , 一 直 通 過 郵 遞 訂 閱 的 方 式 向 香 港 及 海 外 道 場 、 信 眾 發

行 , 肩 負 著 「 弘 揚 佛 法 」 的 使 命 。

為 了 契 應 時 代 的 變 遷 , 同 時 進 一 步 擴 大 弘 法 的 平 台 , 接 觸 更 多 的 讀 者 , 並 增 加 資 訊 的 內 容 , 《 香 港 佛 教 》

今 年 七 月 號 推 出 了 革 新 版 , 以 全 新 的 內 容 、 現 代 化 的 角 度 、 更 強 的 作 者 陣 容 與 大 家 會 面 ; 讓 佛 法 融 入 社

會 , 洗 滌 人 心 , 以 應 合 佛 陀 導 迷 啟 悟 的 精 神 。

謹 此 具 函 , 歡 迎 各 位 佛 教 同 道 能 本 著 弘 揚 佛 法 , 利 益 眾 生 的 使 命 , 訂 閱 《 香 港 佛 教 》 月 刊 , 讓 佛 法 遍 灑 人

間 , 達 致 惠 濟 群 黎 , 慈 淨 世 風 。 阿 彌 陀 佛 !

香 港 佛 教 聯 合 會 謹 啟

《 香 港 佛 教 》 月 刊 訂 閱 表 格 訂 閱 1 2 期 奉 贈 吉 祥 燈

收 件 人 / 單 位 名 稱 : 聯 絡 電 話 :

續 訂 戶 ○ 新 訂 戶 ○

社 團 / 學 校 :

郵 寄 地 址 :

是 否 需 要 收 據 ? ○ 是 ○ 否

凡 於 每 月 1 5 日 後 收 到 之 訂 刊 表 格 , 訂 戶 將 於 隔 月 開 始 收 到 本 刊 。( 例 如 : 8 月 1 5 日 後 收 到 之 訂 閱 表 格 , 訂 戶 將 於 1 0 月 起 收 到 本 刊 )

收 據 姓 名 / 名 稱 : 聯 絡 電 話 :

地 址 :

閣 下 之 個 人 資 料 只 作 寄 發 收 據 及 本 會 資 訊 用 途 , 如 不 欲 接 收 本 會 資 訊 請 在 此 加 剔 ○~ 吉 祥 燈 ~

Page 30: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30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December 2011

職場禪話

慶祝建國六十二周年

文:楊釗

旭日集團董事長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

立六十二周年,其中

的巨大成就是值得慶祝的。胡錦

濤總書記在紀念中國共產黨九十

周年七月一日的講話中提到,其

中:「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

進」,「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

黨的優良傳統,每次遇到挫折,

遇到困難,都是靠「實事求是」

走出低谷,解決危機,沒有推卸

責任,沒有找代罪羔羊,沒有令

危機和問題進一步惡化,乃至不

可收拾。講話上說:「在歷史上

的一些時期,我們曾經犯過錯誤

甚至遇到嚴重挫折,根本原因就

在於當時的指導思想脫離了中國

實際,我們黨能夠依靠自己和人

民的力量糾正錯誤,在挫折中奮

起,繼續勝利前進,根本原因就

在於重新恢復和堅持貫徹了實事

求是,這方面的經驗教訓……我

們必須牢牢記取」。

其次是實踐的重要性。講

話中說:「理論源泉是實踐,發

展依據是實踐,檢驗標準也是實

踐」。「任何固守本份,漠視實

踐,超越或落後於實際生活的做

法都不會得到成功。實踐發展永

無止境,認識真理永無止境,理

論創新永無止境」,也就是說,

有效的理論來自實踐。要成功,

任何規劃不能離開實踐;太慢不

行,太快也不可以,務必要恰到

好處。而它的衡量標準是效益,

也就是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

鼠就是好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

標準,而且是唯一的標準。任何

形式主義,任何銜頭,任何品牌

都必須到實踐中去檢驗。許多人

特別是所謂專家、權威,往往會

用銜頭,用著作去吓唬人,結果

只會耽誤時間,帶不到太多的好

處,所以說:「空談誤國,實幹

興邦」,鄧小平先生「不搞爭

論,是我的一個發明」,近來內

地流行的經驗是「先行先試,錯

了便改,在實踐中交學費,要比

甚麼都不動所得的好處更大」。

Page 31: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香港佛教 . 二○一一年十二月 // 31

第三點是終身學習。講話

中說:「我們必須按照馬克思主

義建立學習型政黨的要求,全體

黨員、幹部都要把學習作為一種

精神追求,深入學習,真正做到

學以立德、學以增智、學以創

業」,也就是說通過學習,令自

己能夠建立道德,通過學習,令

自己能夠增加智慧,通過學習,

令自己能夠開創事業。對於學

習,必須做到「咬定青山不放

鬆,真正做到堅定不移,矢志不

渝」。

第四、是以人為本。「九十

年來黨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政

治路綫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

因素」。因此,「必須堅持五

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德才兼

備,以德為先用人標準」。

「我們黨除了人民利益,沒

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國特色社

會主義道路能不能愈走寬廣,中

華民族能不能實現偉大復興,要

看能不能不斷培養造就大批優秀

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讓各方面優

秀人才脫穎而出,施展才華」。

「我們要以更寬的視野,

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氣魄,廣開

進賢之路,把各方面優秀幹部及

時發現出來,合理使用起來……

選拔任用那些有真才實學、實績

突出、群眾公認的幹部,要堅持

憑實績使用幹部,讓能幹事者有

機會,幹實事者有舞台,不讓老

實人吃虧,不讓投機鑽營者得

利」。

「源源不斷培養造就大批

優秀年輕幹部,是關係黨和人民

事業繼往開來,薪火相傳的根本

大計,年輕幹部要承擔起事業重

任,必須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

觀、權力觀、事業觀」。「人才

是第一資源……牢固樹立人人皆

可成才的觀念。敢為事業用人

才,讓各類人才都擁有廣闊的創

業平台,發展空間……形成人才

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生

動局面」。

一句話,中國共產黨九十年

的成功經驗,其中包括:

一、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二、理論聯繫實踐

三、終身學習

四、以人為本

以上四點,都是值得任何企

業領袖和主管認真學習的。

Page 32: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32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December 2011

《佛說菩薩睒子經》記載,睒子菩薩「蹈地常

恐地痛」,走路時步履輕移,生怕把大地

踩痛,體現了愛惜環境的慈悲意識。那麼睒子菩薩會

怎樣看待我們現今的生活?

「碳足印」和「生態足印」的概念,可以幫助

我們回答這個問題。「碳足印」是以二氧化碳為量度

單位的一個指標,衡量人類活動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足印」的形象比喻,旨在說

明任何活動,都給環境留下或

大或小的烙印。一個人的碳足

印愈大,表示他的「碳耗用

量」愈高,經由他的活動排放

到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愈多,對

大自然和可持續發展的傷害便

愈大。傷害至少有三方面。首

先是耗用石油、煤炭、木材等

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資源,尤

其是前兩者都非可再生能源。

其次是產生熱能。最後是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妨礙

地球散熱,令地球暖化加劇。2009年一份碳足印國際

比較報告發現,香港平均每人一年的碳足印達29噸,

高居世界第二。研究人員把這歸咎於香港人的高消費

模式。

「生態足印」是一個比「碳足印」更全面反映自

然資源耗用量的指標,以「地球資源公頃」為單位,

由全球生態資源總和除以全球面積公頃數目計算出

來。2005年全球可用的水陸生態資源共134億公頃,

人口65億,所以平均每人佔2.1地球資源公頃。如果

要地球生態資源的再生能力足以抵消人類對資源的消

耗,不致「入不敷支」造成「赤字」,那麼每人平均

只可以耗用1.8地球資源公頃。本年初世界自然基金會

香港分會發表《香港生態足印報告2010》,指出香港

人的生態足印為每人4地球資源公頃,較地球的實際生

物承載力每人1.8地球資源公頃,超出一倍以上!換句

話說,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效法港人的生活模式,將

需要2.2個地球的資源才可以支撐。我們肯定已把地球

踩得很痛很傷。

這是「吃地球老本」的生存方式,不但對不起世

界上資源匱乏地區的人民,也對不起千百萬年來獻身

成就地球美妙生態系統的眾生,

更對不起被我們不顧後果的貪

欲剝奪生存資源的後代。早於

2005年,由多國科學家合作的

一份報告指出,人類活動已令地

球三分二的資源枯竭。以化石能

源為例,它們原為遠古生物,透

過陽光的能量吸收碳元素,死後

埋藏於地下千百萬年。現在這些

化石被我們極速從地底深處開採

出來用作能源。歷經千百萬年積

累的古老陽光,頃刻間燃燒消散。有專家估計,全球

接近一半、甚至超過一半的石油資源,已被開採。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這種「吃地球老本」的

生活方式,源於極度倚賴高消費高增長的政經運作模

式及其背後的價值觀念,不能輕視要扭轉它的困難。

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每個人都可以而且必須從日

常家居生活切實做起。在這方面,戒貪戒殺等佛教的

核心價值教導和實踐,提供了強有力的指引。以素食

為例。吃素不但合乎戒殺生之旨,而且大為減輕地球

的負擔。因為禽畜處於食物金字塔的上層,飼養供一

人食用的禽畜所需的資源,若用於種植蔬果米糧,已

可養活多人。吃素的生態足印比吃葷小得多。

讓我們常懷睒子菩薩「蹈地常恐地痛」的愛心,

從家居生活做起,盡保護環境的責任。

家有佛法

以家作環保道場

文:王秉豪博士  香港教育學院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總監

*編按:由2012年1月起,「家有佛法」將邀得臨床心理學家、英國劍橋大學馬淑華博士執筆,與王秉豪博士隔月撰文,敬請留意。

Page 33: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香港佛教 . 二○一一年十二月 // 33

生死相安

文:黃志安 贐明會中心主任

甚麼是失落(Loss)?

失落意指人失去了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可以是

一部手提電話,也可以是一份工作、一段關係、失

戀、失學,甚或失去一個摯愛親友的性命。失落,在

我們不同的人生階段總會出現,只視乎是大是小。

每次失落,總叫我們的心不好過。愈是深愛的東

西,我們便愈難受,這是失落的運作道理,也是它最

吊詭的地方。

有些人說,在眾多失落的事件中,令人最難受、

最大震撼的,莫過於摯愛逝世離開了我們。

摯愛逝世帶來的衝擊,是難受的,也是複雜的。

四十多歲的陳太,丈夫於去年病逝,由發現患病

到撒手人世,只是短短一個月間的事情。那種震驚,

任何一個人都無法即時接受得來。有些人的震驚情況

來得更加突然,中午還一起到茶樓「飲茶」,下午回

到家便忽然暈倒客廳中,就此逝去,這樣的突發,哪

有人能接受?

「為甚麼會遇到這種不幸的事?」、「是我做錯

了甚麼,造成今日的結果嗎?」等等的問題常佔據了

陳太的腦袋,她開始質疑世界為何如此不公平,上天

是如此殘酷,令只有四十來歲的丈夫不辭而別。有些

人會進一步懷疑過往「做好人」的人生價值,並同時

覺得餘下的人生不會再有歡樂,找不到活着的意義。

失落很多時會引起人的內疚感,當我們實實在在

看見不理想的結果時,總會自然地回想過去自己做得

不好的地方。「如果當時我不這樣選擇,就不會有今

天的結果!」,這是筆者眼見普遍個案的思考模式,

也是陳太的想法。自丈夫去世,陳太便開始怪責自

己,後悔過去替丈夫決定入住某間醫院,也後悔決定

沒有接受某種治療,更自責過去沒有好好抽時間陪伴

丈夫,但今天丈夫已經不在,陳太已無法回到過去修

補過去她認為的錯。

根據澳洲哀傷輔導專家麥氏(Mckissock)夫婦二

人提出有關失落的原則,摯愛逝世可為喪親者帶來一

堆堆複雜的感受和反應,包括震驚、否認、內疚、忿

怒、混亂、徬徨無助、抑鬱、退縮、孤單、失去自信

等等。雖然感受複雜,但麥氏夫婦卻認為,喪親後出

現這些感受和反應,是正常(normal)和健康(healthy)

的。這些反應的流露,更具有治療功效(healing),並

需要用時間觀察狀況是否好轉。相反,人們經歷喪

親,卻毫無反應,冷靜得過分,麥氏夫婦認為這樣並

不妥當,才應該找專業人士幫助。

大自然是偉大的,生死是常有的。人是大自然的

一部分,失去摯親摯愛而出現不同的感受和反應,也

絕對是自然不過。只不過這段哀傷路不容易走過,需

要身旁的人的關懷和耐性,扶助他們一步一步走過難

行的道路。

失落

Page 34: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34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December 2011

法師有道

中國民間宗教及宗教的民間性略說文:釋宏明 香港觀宗寺住持

早前曾閱讀一篇〈詞彙的問

題──我們應如何討論中國

宗教?〉的文章,該文是法國巴

黎高等實驗學校人類學系教授勞

格文(JohnLagerwey)博士所寫(譚

偉倫譯,英文原載︰黎志添編︰

《道教與民間宗教研究論集》,

崇基學院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

心叢書1,香港︰學峰文化事業

公司,1999,第165-181頁)。勞

氏是一個道教研究者,曾經有十

幾年的時間在客家地區進行田野

考察,並發表了一系列有關客家

地區宗教文化現象的論文。這一

篇文章是作者主要基於對臺灣和

福建,也包括廣東、浙江和江西

等省作實地調查後寫成。文章討

論了兩個問題,一是道教與民間

宗教之關係,二是中國本土儀式

的類別問題與各種儀式專家的分

工之間的關係。以實地事例作論

証,頗有可讀性,有助於對中國

民間宗教及中國宗教的民間性的

理解。

民間宗教有不同的理解,一

些中國學者把白蓮教等秘密宗教等

同為民間宗教。提出中國封建社會

歷史上,民間宗教的發展、演變大

體有四個歷史階段︰第一階段、東

漢末至南北朝時期的民間道教。包

括張角的太平道,張魯的五斗米道

等。第二階段、南北朝至北宋時期

民間佛教異端彌勒教和摩尼教。

第三階段、南宋至明代中葉興起的

白蓮教。第四階段、明代中葉至清

末的民間宗教。其中第四階段是民

間宗教最活躍的歷史時期,新興民

間宗教興盛,教派宗門林立。明

清兩代主要民間教派有羅教(無為

教、羅祖教)、黃天教(皇天教、黃

天道)、西大乘教、東大乘教(聞香

教)、弘陽教(紅陽教、混元門、元

沌教)、龍天教、長生教、三一教

(夏教)、雞足山大乘教(張保太大乘

教)、青蓮教、八卦教(五葷道、收

元教、清水教)、一炷香教(天地門

教)和真空教(空道)等等。將民間宗

教定性為民間秘密宗教,這種說法

也許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值得商

榷。當然,也不能否認其中個別民

間宗教确有邪教的成份。反而西方

學者所說的「popular religion」,

將民間宗教定義為︰彌漫性的或非

專門化的中國宗教。這似乎更讓

人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有利於對

民間宗教的詮釋。宗教學創始人

繆勒(FriedrichMaxMuller,1823-

1900)在《宗教學導論》中所說︰

「我們所謂的(宗教)並不是基督教

的宗教或猶太教人的宗教,而是一

種心理能力和傾向,它與感覺和理

性無關,但它仗人感到有「無限

者」(the infinite)的存在,於是神

有了各種不同的名稱,各種不同的

形象。沒有這種信仰的能力,就不

可能有宗教,連最低級的偶像崇拜

或物神崇拜也不可能有。」我們覺

得,民間宗教的多神信仰就與這許

許多多的不同名稱、不同形象的

「無限者」有關,所以,勞格文在

其文章中給民間宗教定義為是一創

造神明的機器,證明它是一個獨立

的宗教,這與繆勒的理論是相通聯

的。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

教,雖暫時沒有成為具有世界性

的宗教組織,但它與中國人的日

常生活密不可分,其中所含的醫

學、數理、天文、地理、陰陽五

行等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也日益

被西方人所喜好與推崇。有學者

Page 35: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香港佛教 . 二○一一年十二月 // 35

認為道教是通用於整個中國社會

的,是全中國人共有的信仰,不

瞭解道教就不瞭解中國人的生

活。道教之所以,對中國社會產

生如此多方面的影響,也許與它

本身的來源也是多方面的這個原

因有關。德國神學家孔漢思歸納

了西方學者的不同看法,認為道

教有四個不同的層次︰第一層是

保存在道教裏的古代宗教的因

素,其中包括巫覡、祖先崇拜、

占卜、祭祀和其他儀式;第二層

次即神奇的宗教精神性;第三層

次包含兩種形式,其一是神仙故

事裏體現的古老的巫術神秘主

義。其二是基於老子、莊子和注

釋家的道家經典著作中更高級的

有條理的清靜無為的神秘主義;

第四層次,即後期民間宗教的因

素。由此可見道教思想來源的複

雜性和多樣性。韋伯認為道教是

在士人的遁世思想與古老的、入

世的巫師社團相融合下而興盛起

來的。勞格文在文章一開始就對

「民間」一詞進行推敲,他聯繫

到「士」的階層,即社會上層都

有參與各類宗教節慶以及祭祀

神、鬼和祖先的活動,認為民間

宗教應名為「中國宗教」而包含

儒、道、釋、巫、術的組成部分

更為合適。根據孔漢思及韋伯的

觀點,勞氏的判斷是有一定道理

的。勞氏同時提出民間宗教根本

是獨立自主的而且本質上是地方

性的。他非常嚴肅地斷定,神明

附身和血祭是民間宗教兩個基本

特徵,這也是道教與佛教根本區

別之處和佛教對此持否定態度的

地方。

民間宗教的神明附身和血

祭,這同民間宗教是以遠古巫教

形態為基礎,不斷吸收新的宗教

因數,並創造和接納新的神明納

入自己崇拜體系中的信仰形態有

關。或者可以說民間宗教就是比

遠古巫教更加複雜化的巫教。而

從道教的教義和儀式看,道教的

出現是將民間宗教理論化、系統

化和組織化的結果。道教的許多

分支至今仍不斷在民間流傳。所

以,著名道教史家卿希泰認為道

教最初就是作為一個民間宗教而

出現於世的。這即是說,最初形

態的民間宗教就是早期道教,或

稱為早期的民間道教。所以,從

文化發展史的角度看,道教與民

間宗教,甚至巫教,無論如何也

是有淵源關係的,盡管勞氏認為

道教始終反對任何形式的神靈附

體和血祭。

民間宗教是民族文化的重

要組成部分,它根深蒂固地積澱

在廣大民眾意識形態的深層結構

中,既有保守、封閉、穩定的一

面,又有開放、變異、多樣的一

面。民間宗教涉及普羅百姓的民

間信仰和精神追求問題,理應受

到應有的重視。至於民間宗教與

道教的關係,我們覺得是否可以

這樣說︰中國民間宗教是中國化

的民間信仰,道教則是民間化的

中國宗教。

勞格文的文章後半部分談

到的有關中國本土儀式的類別問

題,以及佛道教的部分比較,更

加證明了中國民間宗教信仰的

人間性、地域性、實用性、神秘

性,甚至是娛樂性。篇幅所限,

這裏就不作細論了。

Page 36: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36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December 2011

佛林經典

「福德」與「功德」

《佛說八大人覺經》導讀之六

文:淨因

南京大學生命哲學研究中心主任

第六覺知:

貧苦多怨1,橫結惡緣;

菩薩布施,等念怨親2,

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一天,佛陀和弟子們應供歸來,途

中遇到一極度饑餓之人,十分痛苦。弟

子們把他帶回到寺院,請求佛陀為此人

說法,以減輕他的痛苦,但佛陀並未替

此人說法,反而告誡比丘們,「比丘們

啊!此人現在最需要的是一碗飯,而不

是佛法。請拿一碗飯來吧,這是化解他

當下痛苦的最有效方法。」一個人窮得

買不起房子,可以住山洞;窮得買不起

新衣服,可以穿舊衣服;但窮得連飯都

吃不飽,面臨餓死的危機,輕則怨天怨

地(貧苦多怨),見利忘義,重則攔路

搶劫,甚至揭竿起義,橫結惡緣,給社

會造成極不安定的因素。

陳光標(1968年7月-)的童年過

得很苦,差一點在饑荒的年代被

餓死,從10歲開始就賺錢養家,擺過地

攤兒,賣過糧食,倒過花生……然而,

憑借自己的努力,在短短的10來年中,

他迅速成長為擁有幾十億資產的億萬富

翁。他是一個致富不忘感恩的人,捐款

總額超過13億,獲得「中國首善」的光

榮稱號。然而,他的「高調行善」,引

來不少非議。2011年9月25日,陳光標

在貴州畢節政府廣場舉辦了主題為「一

路慈善一路歌」的慈善演唱會,並給當

地贈送豬、羊等牲畜和農機具,因累死

了二十多頭豬、羊而引發公眾議論。為

甚麼陳光標的善舉卻給自己招來如此多

的麻煩?《佛說八大人覺經》也許能告

訴我們答案。

Page 37: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香港佛教 . 二○一一年十二月 // 37

當然,「無相布施」的要求太高

了,大多數人如同梁武帝一樣,喜歡讓

人知道自己捐了錢,順便為企業做點宣

傳,確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殊榮,這是他

行善應得的「福德」,本無可厚非。然

而,這種有相布施因期待回報,重點還

是為了自己謀求更多利益,其結果往往

會使人在不知不覺中產生自大心態,遲

早都會給自己帶來麻煩。陳光標因行善

而招惹麻煩,其中道理便不難理解。

目前中國仍有很多人處在貧窮線

下,溫飽問題尚未解決,急需有更多的

陳光標慷慨解囊,幫助貧困的人解決生

存危機,維持社會穩定,這是布施的初

衷。通過布施,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學

會去除自己的執着心,最終達到慈善的

最高境界──「無相布施」:對布施的

人、被布施的人和布施出去的財物,都

不執着。換而言之,布施時幫助別人,

是因為對方需要幫助,不執着於「我」

在幫助別人,不執着於幫了「誰」,

也不執着於布施的數字,這才是菩薩布

施時應有的境界:「等念怨親,不念舊

惡,不憎惡人。」這種以「三輪體空」

行布施,布施出去的是財物,也是執

着,得到的是歡喜和自在,功德自然生

起。

註釋1. 貧苦多怨:貧困使人身苦,怨恨使人心苦。2. 等念怨親:依據《梵網經》,現在的冤家可能是我們前生的父母,理應等念

怨親,平等對待。

Page 38: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38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December 2011

名人千秋

佛寺名人笮融

看過《三國演義》或《三國

志》的,大概會聽過笮融

其人。他是東漢末年丹陽(位今

安徽宣城)人,以樂善好施聞名

鄉里,黃巾賊亂起時,他聚集

數百名壯丁投奔任徐州刺史的

同郡人陶謙,陶謙因其名氣派

他出任下邳(今江蘇睢寧)相(相

當於郡太守),並負責運送廣陵

(今江蘇江都)、下邳和彭城(今江蘇銅山)三郡的

糧食。

篤信佛教的笮融,對佛教界的貢獻,不是譯

經或闡釋教義,而是利用職權,挪用公款,興建

佛寺。原來當他得到上述三郡的糧食物資後,不

但不去運送,且還佔為己用,挪用去修造極盡奢

華的佛寺佛塔,此舉令笮融在中國佛教史上成為

佛寺名人。

笮融斥巨資所建佛寺名浮屠寺,位於下邳

城西南二里處的羊山上,規模很大,有樓閣建築

和回廊,寺中有塔,是「上累金盤,下為重樓」

的結構。塔為九層八角,以磚石建造,每層皆有

飛簷翹角,每面鑲有銅鏡,塔頂也有一面銅鏡朝

天。塔有148級臺階,盤旋而上至塔頂,塔身內

外有佛雕480尊,以黃金塗身,衣以錦彩,是中

國文獻上有關佛像鑄造的最早記載。此塔稱為

「九鏡塔」,為中國最早寶塔,而浮屠寺且更名

為「九鏡禪寺」。

又據說,該佛寺的堂閣

周圍可容三千多人,在其內課

讀佛經。每到浴佛節時,會在

路旁設席長數十里,置酒飯任

人飲食,拜佛的百姓達萬人之

多,其鋪排的奢華、場面的宏

廣、氣勢的雄偉,可謂史無前

例,對宣揚佛教起了積極作

用。

笮融在下邳所做的各項佛事,無意中成了中

國佛教史上的彪炳功業。他並且免除佛教信徒在

其管治境內的徭役賦稅,成為以後歷代官方支援

佛教的舉措之一。在今日江蘇睢寧(即昔日下邳)

的天元廣場東側,便矗立了一排十六根高大的浮

雕歷史名人柱,其中與佛教有關的名人便有兩

位,一位是嚴佛調,另一位就是笮融。

史載曹操攻下邳時笮融領數萬人出逃廣陵,

廣陵太守趙昱待為上賓,但笮融因貪圖廣陵物資

殺了趙昱,接著過江殺了彭城相薛禮,繼而投靠

揚州刺史劉繇。劉繇先命他抵抗孫吳的孫策,再

派他到豫章助太守朱皓力抗袁術手下的諸葛玄,

結果笮融又重施故技殺了朱皓,最後是劉繇討伐

笮融,笮融敗走逃入深山,為老百姓所殺害,距

他興建佛寺僅兩年而已。

文:岑逸飛 哲學研究者及多媒體工作者, 多年來出入儒釋道哲學及 中西文化的會通,專研易學, 近年亦醉心佛學,現為大學兼任 教授及專欄作者。

羊山宗善禪寺的前身,便是九鏡禪寺。

 

 

Page 39: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香港佛教 . 二○一一年十二月 // 39

口述:覺光長老 筆錄:智禮

眾志成城 天降甘露

近期泰國發生水災、土耳其地震,天災人禍經

常發生,佛陀曾說:「三界無安,猶如火

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每當我們面對國土的

危脆,生命的無常,我們又該

如何處理呢?香港真的是一片

福地,我住在香港七十多年,

經歷了香港許多的風雨,香港

人最後仍然能安然渡過,表現

出香港人的積極變通。每當世

界各地發生各種災難,香港人

永遠第一時間伸出援手,凝

聚善念、善業,使香港成為福

地。

泰國發生水災,食水出現

衛生問題,全民搶購食水,香

港也曾經歷缺水的情況,其中

以60年代最為嚴重。1963年香

港出現了最嚴重的水荒,全港

水塘存水僅夠43天食用。當年

政府規定每天供水4小時,其後更改為每4天供水

一次,每次4小時。每次制水,洗澡、洗衣、煮食

等皆成問題,居民苦不堪言。一家大小提著水桶,

於街上輪流排隊取水乃成了一般市民生活的重要環

節。有時因輪候爭水,街坊反目,甚至鬧上法庭的

事情亦多次發生。當時正覺蓮社位於跑馬地唐樓,

水壓通常不足,如果下層的住戶在供水時把水龍頭

大開,水就不能到達上層的住戶。當上層發現下層

有人大開水龍頭時,我們的老工人就會大叫「樓下

關水喉!」

當時香港佛教聯合會為求香港旱災早日停止,

天降甘露,解除香港民眾受制水之苦,特別於5月

26日,在跑馬地賽馬會公眾棚舉

行「香港佛教同人祈雨法會」。祈

雨法會委員會由我本人、永惺法

師、大光法師、智開法師、源慧法

師、張玉麟居士、黃允畋居士、崔

常祥居士、嚴寬祜居士、崔常寶居

士組成,聯合香港佛教百多個道

場,共五百多位法師參加。我們當

時以最快速的時間,組職義工團在

5月25日連夜通宵佈置壇場。

祈雨法會於5月26日上午十一

時啟壇,恭請茂峰老法師、明觀老

法師、明常老法師主法,周錫年爵

士主禮,法師帶領參加的三千名信

眾在馬場繞場眾諷誦大悲神咒。

正當法會開始不久,持續乾旱,久久未雨的烈日長空,

分別在九龍城、紅磡、旺角、北角和中環都應時降下甘

露,市民歡喜若狂,但很奇怪的是,在跑馬地求雨的地

方卻沒有下雨,翌日香港各大報章無不報導。

佛力不思議,願力不可量,這次祈會載滿當時四百

萬香港人祈雨以解水荒的願望,形成一股強大的願力,

感應十方諸佛,成就眾生清淨願,遂獲甘露。水能載

舟,亦能覆舟,當今世界的天災人禍,是眾生的共業,

既然眾生的三毒能招感災難,即代表眾生能以清淨心以

啟建和諧社會,所謂「一切唯心造」,我們要持戒、戒

殺、放生、懺悔,以清淨光明心光、願力影響社會,影

響世界,使一切困難和災難能安然、度過。

1963年在跑馬地舉行的「香港佛教同人祈雨法會」

聽長老說故事

Page 40: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40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December 2011

答客問

問:佛教如何看器官捐贈?

答:器官捐贈是器官移植的前提,就其來源分活體

捐贈和屍體捐贈。佛陀在本生經典中記載如捨

身飼虎,割肉喂鷹等故事。佛經中也有捐贈身

髓、眼睛,身血的記載。就佛教而言,選擇

器官捐贈是一種捨身佈施、自他一體、放下小

我、大捨大愛的菩薩行。如2010年11月,香

港虔誠佛教徒、海關機場科貨運課督察許細文

無條件捐獻2/3肝臟給正處在生命危急關頭未

曾謀面的同僚,並且成功移植,締造了生命奇

蹟,其見義勇為卻又低調行善之大愛精神至今

感動全城,堪稱英雄菩薩。所以,站在踐行大

乘菩薩道的角度看,捐贈器官是可行和值得讚

嘆的,但,一切要建基於個人意願基礎之上,

尤其是對於活體捐贈生命重要器官更要持審慎

態度,並且堅決反對器官的商品化。

  對於身故後捐贈器官,佛教淨土信仰者中有一

種傳統就是在確定人死亡後至少八小時內不能

觸動,以免亡者心起貪瞋,失去正念及影響往

生淨土,這是佛教臨終關懷的一個重要部份,

包括藏傳佛教的中陰救度等也有類似的傳統。

如此,對於大部份器官要在人死亡後最多十小

時內必須完成移植的前提下,就有兩難情況的

出現,哪怕信仰者願意在死亡八小時之後捐贈

器官,但在有限時間或醫學技術設備等各種條

件限制下亦未必能真正起到移植器官的成效。

我們必須明白,因宗教原因不論選擇捐或不

捐,都不存在對與不對的問題。願意捐當然值

得贊賞,不想捐或未能捐也未必就是不肯助人

的自私行為,千萬不要標簽,不然,對器官捐

贈的推動會造成不利。站在人道主義和以人為

本的立場上看,無論如何,我們最終都要尊重

個人信仰及符合人性尊嚴。

就目前器官捐贈的現實情況來看,其實因宗教

原因對器官捐贈的選擇的影響遠遠沒有因傳統

思想、民間習俗、家族親人、器官捐贈制度、

社會關懷風氣等方面的影響大﹗同時,對於器

官捐贈的政策,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法律的健全

及全人生命教育的普及等都有待於進一步的深

化。我們期待在各種內外因緣具備到一定程度

時,相信會有更多善心菩薩加入器官捐贈的隊

伍中來,造福人群,彰顯人性光輝。

宏明法師

香港觀宗寺住持

解答

佛教如何

看器官捐贈?

Page 41: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捐 助 項 目 助 印 《 香 港 佛 教 》

帳 戶 號 碼 恒 生 銀 行 2 8 9 - 0 1 7 7 6 6 - 0 0 1 ( 捐 款 $ 1 0 0 或 以 上 可 憑 收 據 在 香 港 申 請 扣 稅 )

捐 款 金 額 :

○ 現 金 ( 請 親 臨 本 會 捐 遞 , 切 密 郵 寄 , 以 免 遺 失 )

○ 銀 行 入 數 ( 請 將 入 數 紙 「 正 本 」 寄 回 本 會 )

○ 支 票 ( 抬 頭 請 寫 「 香 港 佛 教 聯 合 會 」 , 支 票 背 後 請 寫 聯 絡 電 話 及 回 郵 地 址 )

捐 助 人 芳 名 :

本 會 將 於 收 款 後 下 一 期 《 香 港 佛 教 》 刊 登 捐 款 者 芳 名 以 作 鳴 謝

如 欲 以 其 他 名 字 刊 登 , 請 填 寫

是 否 需 要 收 據 ? ○ 是 ○ 否

收 據 姓 名 : 聯 絡 電 話 :

地 址 :

請 將 填 妥 之 表 格 , 連 同 劃 線 支 票 或 銀 行 入 數 紙 正 本 , 寄 回 香 港 灣 仔 駱 克 道 3 3 8 號 1 樓 香 港 佛 教 聯 合 會

( 閣 下 之 個 人 資 料 只 作 寄 發 收 據 及 本 會 資 訊 用 途 , 如 不 欲 接 收 本 會 資 訊 請 在 此 加 剔 ○ )

助印《香港佛教》

Page 42: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42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December 2011

十方世界

由馬來西亞世界佛教青年友誼會(世佛青)發起的「二○一一年東南亞佛教青年

交流計畫」,原定於12月9至17日在泰國舉行,由於曼谷水災,延至明年3月

舉行。世佛青表示,這項活動的目的在於提升佛教青年的領袖素質、促進東南亞佛

教青年之間的法情,及促進各國佛教青年的思想和文化交流。

3.世佛青交流

因曼谷水災延期人間福報˙11月3日

應緬甸聯邦共和國的邀請,中國佛牙舍利於11月6日至12月24日在緬甸內比

都、仰光、曼德勒等三個城市供奉巡禮。北京西山靈光寺佛牙舍利塔中供

奉的釋迦牟尼佛真身牙舍利昨日抵達緬甸,開始為期48天的緬甸供奉巡禮。隨

佛牙舍利專機抵達緬甸的還有以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王作安為團長的中國佛教

代表團和佛牙舍利護法團。緬甸舉行了隆重的恭迎儀式,緬甸副總統賽茂康等

高級官員、佛教界人士以及信眾代表約2,000人在內比都機場列隊恭迎。隨後,

佛牙舍利在護法團和恭迎人員的護送下,先後乘用花車和象車,抵達內比都歐

巴達丹蒂佛塔供奉地,讓緬甸信眾瞻禮朝拜。緬甸總統吳登盛率領政府高級官

員約6,000人等候在歐巴達丹蒂佛塔供奉地恭迎佛牙舍利。星洲互動.COM˙11月7日

1.緬甸恭迎

中國佛牙舍利

9月16-18日,印尼蘇北棉蘭佛教聖城迎來世界18個國家地區高僧舉行曼陀羅

大佛七佛聖殿聖像安座儀式。印尼宗教部佛教局長出席慶典,主持聖像在佛

台前剪綵並為大會主持儀式,向世界高僧介紹印尼多元種族文化及佛教的地位。

三天的慶典並舉辦「21世紀人間佛教與寺院管理相適應」為主題的研討會,世界

各地高僧發表專題演講。慶典莊嚴隆重,南北藏傳佛教高僧雲集,使世界佛教更

和諧建立六和敬。香港

佛聯會代表寬運大和尚

致詞談到:「一切因緣

生,聖城皆莊嚴。五年

前動土時,代表佛聯會

來參加聖典,現在又來

參加聖像大典。慧雄法

師的願力很偉大,能從

平地建設到如今的莊嚴

殊勝道場,迎來世界高

僧,見證印尼佛教歷史

的輝煌,帶來給社會祥

和,國家富強。」MahaviraWeb˙11月7日

2.印尼舉行

世界佛教慶典

各國高僧雲集棉蘭出席慶典

Page 43: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香港佛教 . 二○一一年十二月 // 43

11月2日,為期一天的第十四次中韓日佛教友好交流會議圓滿結束。該次

中韓日佛教友好交流會議由韓國佛教宗團協議會主辦,韓國江原道洛

山寺承辦,大會主題為「佛教文化的社會價值與影響」。來自中韓日三國的佛

教代表團、隨喜團共五百多人出席會議。是次會議中,中韓日三國佛教交流委

員會就第十四次中韓日佛教友好交流會議的日程、議程、共同宣言的文本,以

及將於明年在日本召開的第十五次中韓日佛教友好交流會議的相關議題進行了

討論,並達成了共識。另外,韓國、中國、日本的高僧大德分別按照各自國家

的宗教儀軌先後誦經,祈禱世界和平;韓國佛教宗團協議會會長慈乘長老、中

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長老、日中韓國際佛教交流協議會會長伊籐唯真長老在會

上分別作了世界和平祈願文;韓國佛教宗團協議會副會長務元長老、中國佛教

協會副會長明生法師、日中韓國際佛教交流協議會常務理事持田日勇長老分別

用韓、中、日語言宣讀了中韓日佛教共同發願文,並祝願三國黃金紐帶關係更

加密切,第十四次中韓日佛教友好交流會議取得圓滿成功。鳳凰網˙11月3日

4.第十四次中韓日

佛教友好交流會議

圓滿結束

南京市佛教協會˙11月3日

11月1日至2日,南京市佛教協會在國際會議大酒店召開了第九次代表大

會,來自全市佛教界的140多位代表歡聚一堂,共商南京佛教事業健康

發展大計。江蘇省宗教局副局長沈祖榮先生、江蘇省佛協副會長松純長老、副市

長陳剛先生、南京市宗教局局長朱淮甯先生等領導出席了會議並作了重要講話。

會議審議並通過了南京市佛教協會第八屆理事會工作報告、南京市佛教協會章程

的修改報告,選舉產生了南京市佛教協會第九屆理事會。通過第九次代表大會,

南京市佛教協會新一屆領導班子根據國家十二五規劃的精神,確定了南京佛教今

後五年的工作,更加完善南京市佛教協會的制度建設,加強規範四眾弟子的行

為,調動廣大佛教徒的積極性,構建南京成一個和睦佛教、和諧社會。

5.中國南京市

佛教協會

召開第九次

代表大會

6.亞洲佛教文化節將於柬埔寨舉行

根據佛教文化的國際化發展需要,由柬埔寨王國政府主辦,廣東四會六祖寺

受邀擔任主要貴賓的亞洲佛教文化節將於12月13日-18日在柬埔寨金邊和

吳哥窟隆重舉行。此次文化節將邀請韓國、泰國等十多個國家的佛教領袖、高僧

大德、藝術家共同參與,並共同祈禱世界和平。在文化節期間,各國藝術家們將

通過表演來演繹佛陀生平和傳播傳統文化,給亞洲各國呈現一場宏大的佛教文化

盛宴。佛教導航˙11月2日

Page 44: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44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December 2011

活動名稱 日期 時間 主持 地點 主辦單位

佛學講座: 12月8日 19:30-21:00 演慈法師 北角英皇道355-361號一樓 佛教愍生講堂淨土法門之九品往生 電話:28082373

談心話禪~話禪宗故事 12月13,20日 19:00-21:00 覺韜法師 筲箕灣東大街159號 慈明佛學園地 東輝大廈3樓 電話:25398301

佛學講座:做個健康快樂人 12月17日 15:00-16:30 法忍法師 九龍樂富杏林街10號 香港佛教醫院 香港佛教醫院地下佛堂 電話:23396111

講座「以空釋凶」 12月26日 15:30-17:30 淨達法師 香港柴灣道238號 慈航淨院 青年廣場 Y綜藝館 電話:92267929

活動名稱 日期 時間 主持 地點 主辦單位

阿彌陀佛懺法會 12月4-13日 09:30-16:30 達常法師 西環域多利道8444地段 道慈佛社 電話:28172022

彌陀佛七 12月5-11日 09:00-15:00 覺光法師 香港跑馬地 香海正覺蓮社 黃泥涌道31號3字樓 電話:25722662

阿彌陀佛聖誕彌陀佛七 12月5-11日 寬運法師 香港銅鑼灣摩頓台 香港菩提學會 灣景樓C座4樓 電話:25772298

彌陀佛一法會 12月5-11日     荃灣芙蓉山 東林念佛堂 東林台29號 電話:24904687

彌陀法會 12月9-11日 09:30-17:30 眾法師 清水灣道大澳門 湛山寺 湛山寺大雄寶殿 電話:27196424

禮地藏寶懺、三昧水懺、 12月17-19日 09:30-16:00 淨雄法師 荃灣芙蓉山新村路10號 佛教三德弘法中心藥師寶懺 電話:24127808

梁皇寶懺法會 12月17-23日 09:00 覺光法師 新界粉嶺 香港觀宗寺 置福圍十二號 電話:26693578

水陸普度大齋勝會 12月23-29日 08:00-16:20 眾法師 九龍鑽石山 志蓮淨苑 志蓮道5號 電話:23541888

八關齋戒 12月25日 一日一夜 衍慈法師 九龍彌敦道242號 香港佛教律儀淨苑 立信大廈E,F座四字樓 電話:23673091

佛教生活營 12月25-27日 東涌石門甲村 佛教愍生講堂 東涌羅漢寺 電話:28082373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12月25-27日 觀塘成業街11號 創古密宗佛教中心八關齋戒閉關及灌頂 華成工商中心9樓912室 電話:27608381

釋迦世尊成道佛七 12月26日至 寬運法師 荃灣三疊潭 西方寺 1月1日 電話:24115111

歲晚酬佛恩供諸天 1月1日 09:30-12:00 智定法師 新界大埔墟 定慧寺 馬窩村53號 電話:26521571

活動消息

講座及佛學班

法會及活動

Page 45: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香港佛教 . 二○一一年十二月 // 45

放生功德芳名(10 月 1 日 -10 月 30 日 )

林偉漢 $3,000.0

洪連壇 施寶珠合家 $2,500.0

TAM HONG SHEK.王玫燊 王泰森.佛弟子

$2,000.0

善慧蓮社眾善友 $1,500.0

林惠儀 黃淑文 $1,200.0

何慧敏.吳啟和 龔慧瑜合家.鄧陶志芳合家

$1,000.0

BEN LEE $700.0

陳淑霞 $600.0

梁玉燕 馮喜華 馮寶康 王謹怡 馮寶健 古志雄 卓

耀明 梁浩然合家 李茂成合家 高肖霞 徐鳳屏 徐

永聰 徐永恒 曾雯麗 梁暖馨 梁信勤 李如璧合家

梁伯誠 陳永珍合家 梁仲翔 林玉燕合家 梁佩瓊

唐建寧合家 梁淑馨 關玉祺 陳寶媛 關建邦(祐明)

關建民 陳寶蓮 李永康 梁金鳳 李慶然 梁瑋詩 李

慶龍 李慶麟 林婉卿合家 方子峰合家 梁偉鴻合

家 梁重軒 陳明寶 梁豐洋 楊秀易 梁麗英 楊震源

何偉生合家 $560.0

FU CHIU FUNG.李婉貞 余子平合家.李燕

雅.許宏略 許嘉賢.許偉武 龔慧慈.許劉惠秋

合家.郭昭顯.陳思敏.龔氏兄弟姊妹.龔宅合

家 $500.0

佛弟子 $450.0

張優強 張子南 劉然娥 羅詠嫣 李宗銳.謝應強

謝欣娜 何順兒 魯文鋒 $400.0

CHOY SIU FAI $350.0

李嘉恩.李嘉敏.李啟平.林映君.林茂松 余阿

玉 鍾育文 林惜珠 鍾善宜.羅淑卿

$300.0

何嘉玲 倪志堅合家 何傳信合家 何嘉慧合家 何浩

文.黃英龍 黃永鏗 曾慧芯.溫婉林

$250.0

黃蘇 $201.0

LEUNG WING NEI.TSANG KUEN.WONG

LOI TAI.江匡夏 黃少珍合家.江新貢 鄧惠萍合

家.余麗君.吳雯麗.李志南 黃麗儀 李鎧潼 譚

永堅 黃麗娟合家 梁惠琼 周芷棋 周子權.李轉

群 梁麗珊.林志澄 葉婉坤 林鎮基.梁鳳仙.梁

鳳仙.莫志鴻合家.許談 .陳堯芳.傅鳳蓮.

溫穗如.葉智賢 鄔鍚明合家.蔡雲開 陳雲玉合

家.蔡震南 江詠彤合家.盧沛如 梁衛珍 黃蘇 盧

天鳳 陳家豪.譚李惠貞 譚麗儀 譚敏林 譚敏強

譚敏華 譚敏國.蘇廣場 張潔儀 蘇柏文.龔彥豪

陳棣瑩 $200.0

李科穎.鄧明麗 江瀚喬 $150.0

吳文鏗 吳青穎 巫文俊 巫文雄.吳文鏗 吳青穎

巫文雄 巫文俊.吳劍青合家 吳庭輝 吳梓瑩 吳鴻

基合家 吳潤榮合家 吳嘉鑅合家 李文泰合家.謝

本良 $120.0

L I T A K S U M & Y I P C H R I S T I N E .

MA YOK FONG.NG KONG.PROFITS

CONSULTANT COMPANY.SUZANNE &

ANDY.TSANG LAI HAR.TSANG SHUK

KUEN.TSANG WAI FAT.TSANG WING

M A N . Y I N C H E U K L A M . Y I N S I E W

KHAY.古順燕.司徒世華.老宅.佛弟子.何

嘉玲.吳小縵.吳卓洪 葉金連.吳慧日.杜嘉

偉.林宅.林榕森.林峯.洪湘怡.唐慧芳.區

永祥合家.張元衛 林玉蘭.梁偉明合家.梁國礎

合家.梁彩燕.梁鳳仙.梁鳳仙.梁鳳仙.梁鳳

仙.梁燦光.梁耀祥.淨平法師.許炫堃 許林世

堃.郭梓怡.陳秀卿 蔡德武.陳垂宗 吳紫韻.

陳國川 江詠儀合家.陳詠揚.陳貴棠.陳榮昌.

黃天芳.黃樹喜 張七妹.溫志剛.溫南陶.廖宅

合家.劉家華.劉紫潔.樊金成.蔡如鑾.鄧琼

梁嘉恩 梁嘉俊.盧雅南 盧煜東 盧鈺銘.鍾月

華.鍾超仁 江翠嫺合家.韓建新 韓紫瑩.鮮志

強.譚宇軒.譚志深合家.譚垂南

$100.0

*餘款將撥入放生護生專戶,此外,因版面因素,迴向

文及捐款HK$100以下之功德主未能於此刊登及鳴謝。

功德芳名

鄭法駒 $2,000.0

JUNE LUNG.西方靜苑 寬德法師.CHAN

WAI SING WILSON.韓錦歡 $1,000.0

廖強.莫啟亮 古貝詩.SHIRLEY CHAN

$500.0

羅林 $330.0

陳霞.鄭應芃合家 $300.0

PROFITS CONSULTANT COMPANY.

溫穗文.宋溢暉.LI TAK SUM & YIP

CHRISTINE.方錦泉 $100.0

香港佛教第六壹九期助刊鳴謝 (10 月 1 日 -10 月 30 日 )

放生的意義是當眾生面臨生命危險的威脅時,施以援手,給他們放出一條生路、一個生機,即使牠們可能會遭遇其他危險,最少也給了牠一次

生存機會,其他事情亦只能看其因緣了。放生的意義,更重要是培養護生、尊重及關愛生命的慈悲精神。所以,放生活動值得提倡,但不應為

求福而放生,應以長養慈悲心來放生、護生。若只為自己求福,不顧及放生的環境、條件等因素,而令放生物受苦則屬罪過矣。

放生的意義

Page 46: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Page 47: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
Page 48: 香港香港 Buddhist佛教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號。Dec 2011。HK$10.00 第六一九期 ISSUE 619 淨化心靈的生活宗教雜誌 自然˙自在 周景勳神父談佛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