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为世界旅游市场增添活力paper.people.com.cn/rmrb/page/2019-10/15/17/rmrb... ·...

1
17 17 国际 国际 2019 10 15 日 星期二 核心阅读 中国人的出境游为世 界带来更多分享中国发展 的机遇。统计数据显示, 2009 年至 2018 年,内地居 民 出 境 10.5 亿 人 次 ,仅 2018 年 就 突 破 1.6 亿 人 次。今年国庆期间,中国出 境 游 客 突 破 700 万 人 次 。 庞大的旅游人群为世界各 国带来巨大商机。许多国 家纷纷采取便利签证、定制 个性化产品等诸多措施,吸 引更多中国游客。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发布报告称,今 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中国出境游客突破 700 万人次,国外民众对中国出境游客文明素质 的评价越来越高,中国游客在境外受欢迎程 度也不断上升。近年来,中国出境游人数不 断增加,整体消费继续升级,有力地带动了 海外交通、餐饮等行业发展,为境外旅游目 的地国带来了新活力。 假期出境游持续升温 根据文旅部的报告,今年假期出游用户 更为理性,覆盖的海外旅游目的地也日趋分 散。中国周边地区仍是中国游客出境游最 活跃的市场。欧洲旅游则持续升温,法国、 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大受欢迎。 “最多的时候,一天有 200 多个中国旅游 团到达莫斯科,这在 15 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天 文数字。”俄罗斯“世界无国界”旅游协会委 员会主席伊戈尔 · 库兹明日前如此感慨。 从去年开始,通过团体免签方式赴俄旅 游的中国游客数量就已突破 100 万人次,今 年的数量预计将大大超过之前。俄罗斯国 立埃尔米塔什博物馆旅游及特别项目部部 长奥尔希波娃坦言,现在每天去博物馆上 班,如果见不到中国游客,都会感到有些不 适应。 黄金周期间,到访土耳其的中国游客大 幅提升,带旺了土耳其旅游市场。土耳其道 拉克旅行社联合创始人伊比什表示,中国游 客群体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 选择到土耳其度假。 与此同时,芬兰赫尔辛基机场累计接待 中国游客数再创新高。“我们非常高兴看到 中国人越来越多地选择芬兰作为旅游目的 地。”芬兰机场集团机场网络主管约克纳说。 西班牙一家旅行社社长哈维尔告诉记 者,最近几个月来,选择西班牙作为旅游目 的地的中国游客数量显著增加,能明显感受 到中国游客对西班牙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广场上,执勤警察莉 莲说,大量中国游客的到来,很多警察也学 会了用汉语打招呼。“中国游客对比利时的 旅游市场越来越重要”。 韩国首尔市观光体育局局长朱容台表 示,首尔市热烈欢迎中国游客的来访。目 前,首尔市与中国的马蜂窝旅游网、腾讯、携 程等大量优质平台签订了合作协议。 展现出更高的文明素质 如今,很多中国游客不再注重“打卡”式 旅游,而是更多地深入体验异国风光和文 化。同时,中国游客在海外的消费趋于理 性。出境游的中国游客日益展现出更高的 文明素质,在境外受欢迎程度不断上升。 意大利博洛尼亚一家旅行社负责人比 安卡表示,现在中国游客更加注重旅游品 质,选择“跟团游”的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喜 欢与三五个好友一道自由行,获得独一无二 的旅行体验。“中国游客文明素养不断提升, 不文明现象日益减少,反映出整体国民素质 不断提高,这其中与中国政府加强文明旅游 教育密不可分。” “中国游客都非常友好。”已经工作 5 多的肯尼亚北极星旅行社中文导游莎朗 · 托尼表示,中国游客非常愿意了解非洲文 化,喜欢参观一些民俗村落和国家公园,有 时甚至不怕冒险。“一些冒险性的活动要特 别注意安全,有些人的性子还是有点急,但 观看野生动物是非常需要耐心的。” “我们对中国游客的整体印象非常好。” 比利时《德尚》杂志执行主编马克西姆 · 德尚 说,前几年曾有过一些抱怨,但近年来批评 声音几乎不见了。一方面,中国游客文明素 质确实有了很大提升,更加“入乡随俗”,尊 重、了解当地文化。另一方面,比利时和欧 洲民众对中国文化习俗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知道有些摩擦是文化差异造成的误会。 德尚说,近年来,中国游客到欧洲团队 旅行的比例显著减少,自由行越来越多,这 说明中国出境游消费进入新阶段。很多中 国游客第一次到欧洲旅行选择旅行团,之后 再到欧洲旅行,情况熟悉了,目标也更加个 性化,选择自由行的人数大大增加。“现在, 中国游客英语越来越好,出境游次数增加, 在国外旅行显得更加自信了。” 为世界各国带来巨大商机 中国人的出境游人群庞大,为世界各国 带来巨大商机。许多国家采取便利签证等 诸多措施,努力挖掘中国市场潜力,希望通 过提振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 在意大利,中国游客是各大区争抢的对 象。意大利媒体称,中国是世界旅游大国, 在外国游客购买免税商品的消费能力上,中 国人的贡献占比达 29% ,位居首位。中国游 客已经成为意大利旅游业发展的一大助力, 日益高涨的消费需求对当地市场产生巨大 拉动作用。 南非旅游部发言人马那莱表示, 2018 年,访问南非的中国游客近 10 万人次,还有 巨大增长空间。南非计划 2030 年实现接待 2100 万人次外国游客的目标,中国是关键的 客源国。南非正在着力加强中文导游的培 训,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中国游客的需要。 位于埃及西奈半岛最南端的沙姆沙伊 赫安静整洁,为了发掘这座海滨小城的潜 力,埃及方面不断完善景点的中文介绍材 料。一些纪念品商店,在国庆期间挂上了 五星红旗。鉴于中国人对饮食比较讲究, 沙姆沙伊赫旅游局鼓励当地开中餐馆,目 前仅“温柔湾”海滨小道上就开设了 3 家中 餐馆。“如何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对我们至 关重要。”埃及旅游局负责亚洲和中国市场 的官员胡萨姆说。 巴西伊瓜苏市旅游局长吉尔马 · 皮奥拉 透露,他们希望早日推动对中国游客实行电 子签证。 如今,西班牙的一些著名景点也有了中 文导览,马德里和巴塞罗那机场有了 24 小时 热水和方便面供应。哈维尔表示,西班牙还 需要在旅游营销方面转换思路,西班牙政府 应该为中国游客设计特别的旅游方案。目 前,西班牙方面已决定,近期将在成都新开 设领事馆,以进一步为中国游客申请签证提 供便利。 本报莫斯科、斯德哥尔摩、马德里、布鲁 塞尔、首尔、罗马、约翰内斯堡、开罗、里约热 内卢 10 14 日电 记者屈佩、黄云迪、姜波、 张朋辉、马菲、韩硕、万宇、黄培昭、朱东君“十一”黄金周期间,中国出境游客突破700万人次 中国游客为世界旅游市场增添活力 今年第 19 号台风“海贝思” 10 12 日傍晚在日本静冈县的伊豆半岛登陆。 目前,“海贝思”已在日本造成 58 人死亡、 14 人失踪、 211 人受伤。日本全国至少有 7000 栋房屋被淹, 800 栋房屋出现不同程 度的损坏。日本政府正在组织力量全力 开展失踪人口搜救工作,尽快恢复生产 生活。 “海贝思”带来的强降雨导致地质灾 害接连出现。长野县千曲川等 37 条河流 51 处河段决堤,河水淹没民宅、农田 等。多地发生了大规模洪水灾害,很多 地区陷入与外界陆路交通断绝的孤立状 态,警察、消防人员和自卫队实施了搜 救。长野、福岛、茨城等县多条河上架设 的铁路桥被冲垮,东北高速公路和东名 高速公路等 17 条线路 19 个路段塌陷。 东日本铁路公司车辆中心内,北陆新干 线 10 列编组列车被洪水浸泡。目前,日 本多地依然处于停电断水状态。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14 日在“海贝思” 紧急灾害对策本部会议上介绍称,截至 目前,日本政府已经出动了包括警察、消 防、自卫队、海上保安厅在内的 11 万人和 100 架直升机,不分昼夜全力开展搜救和 救援工作,已经救出约 3000 人。为了更 好了解灾民需求,政府目前已经派出约 370 名政府职员进行调查。日本政府今 后将不断为灾区提供食品、饮用水、临时 纸板床等物资,将全力支持地方政府进 行应急和恢复重建工作。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 10 日在官网和微 信公众号上发布“紧急提醒!今年最强 台风将直击日本!”的通知,呼吁赴日游 客及计划出行的中国公民要及时关注天 气状况,提前调整行程,远离河道、海边 及山区以免遭遇洪水或山体滑坡等自然 灾害,确保出行安全。 (本 报 东 京 10 14 日 电) 日本多地遭强台风“海贝思”重创 本报驻日本记者 刘军国 近日,联合国埃博拉疫情紧 急应对协调员办公室、世界卫生 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 儿童基金会等机构共同发布报 告称,有 1000 人在刚果(金)埃博 拉疫情中被治愈,并已回到社 区。报告认为,这个消息十分具 有积极意义,是致力于应对埃博 拉疫情的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本 轮 刚 果(金)埃 博 拉 疫 情 于去年 8 月暴发,此后不断扩 散。世卫组织今年 7 17 日宣 布该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这是继 2014 8 月以来,埃博拉第二次被世卫组 织列为这一级别的紧急状况。 截至本月 10 日,疫区共有 2144 例死亡病例。 自疫情暴发以来,刚果(金) 复杂的环境给疾病防治工作带 来极大挑战。当地卫生基础设 施较差,政治不稳定,数十个武 装团体给医疗人员带来安全威 胁,同时在民众中一度出现对抗 击疫情工作人员的不信任情绪, 甚至进行抵制。国际机构自今 5 月以来加强了综合应对的力 度,以支持刚果(金)政府领导的 防治行动,在疫区加强了援助、 政治参与、安全和财务管理等方 面的支持。 目前疫区有 7 个埃博拉病毒 治疗中心和多个转诊中心。在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领导下,各个 社区和大众媒体开展了大量宣 传工作,向民众介绍有关埃博拉 症状、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关键知 识,这对疫情防治起到了十分重 要的作用。作为紧急应对行动 的一部分,世界粮食计划署向埃博拉治愈者和可能 携带该病毒的人们提供食物,这样他们就不必离家 购买食物,在出现症状时容易受到监控。 此外,一种有效率达 97.5%的疫苗已为当地 22 多人提供了保护。世卫组织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新 的治疗方法可以挽救 90%以上的早期感染者,并提高 感染埃博拉病毒者的存活率。刚果(金)卫生官员 10 13 日说,下月起将在该国东部埃博拉疫情严重省 份为民众接种第二种疫苗。目前首批 50 万剂疫苗已 抵达疫区,将于下月初在当地开始接种工作。 虽然疫情防治出现好转信号,但仍面临不少不 稳定因素。最近发现的感染病例中, 55% 来自城市 以外的乡镇,标志着疫情正从人口密度高的城市地 区向社区分散的农村地区转移,加上雨季即将到来, 对病例传播的跟踪和医疗后勤的保障带来一定难 度。另外,一些热点地区正在遭受武装冲突,工作人 员难以进入这些地区调查。世卫组织补充道,某些 地区的疫情应对已停滞两个星期,后续信息掌握失 去了联系,新的病例和死亡人数可能被低估。 根据疫情发展和非方需求,中国政府决定向刚 果(金)及其周边乌干达、布隆迪、卢旺达、南苏丹等 疫情输入风险较高国家紧急提供检测、防护、救治物 资援助,并派遣公共卫生专家组赴非开展工作,目前 多批紧急援助物资已抵达刚果(金)。 (本报约翰内斯堡 10 14 日 电) 韩日两国近日在日内瓦举行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的局 长级磋商,双方未达成任何协议。韩方首席代表、产业通商资源 部新通商秩序合作官丁海官表示,双方同意有必要进行进一步 磋商,并将通过外交渠道敲定下次磋商日程。若在充分磋商后 仍无法达成一致,韩方将要求世贸组织设立专家组就此展开 调查。 韩日经贸摩擦长期化使得两国关系持续恶化,由此引发的 民间抵制情绪不断升级。在韩国国内,民众掀起声势浩大的 “抵制日本”运动,对日本商品销量、赴日旅游人数等都造成明 显影响。 韩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称,今年 8 月,韩国赴日本游客同比 减少近一半; 1 8 月累计赴日游客同比减少 9.3%。因赴日游客 不断减少,日本对马岛经济因此受到沉重打击,在对马岛从事旅 游餐饮业的日本人及韩侨均陷入困境,对马市政府已向日本政 府申请了紧急财政援助。 受韩国民间“抵制日货”活动的影响,日本产汽车、啤酒、服 装、化妆品等都受到巨大冲击。韩国进口汽车协会公布的数据 显示,日本汽车在韩国市场销售量持续减少。从 7 月开始,韩国 新登记的日本汽车数量开始持续大幅下降。7 月和 8 月新登记 日本汽车数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 17.2% 56.9% 9 月则比去 年同期减少 59.8%,降幅持续扩大。在此背景下,日产韩国宣布 调整韩国销售网络和业务运营结构。日产韩国方面称,日产韩 国在韩国市场确实面临艰难局面,需要推动业务运营最佳化。 对于因日本限制出口措施而遭受损失的韩国企业,韩国政 府也正从多方面提供援助措施,目前已向遭受损失的韩国企业 提供超过 8000 亿韩元(1 美元约合 1215 韩元)的金融支援。韩 国总统文在寅表示,政府、企业及民间部门共同努力,有效应对 日本限贸措施,在进口来源多元化、技术国产化、大企业和中小 企业合作等方面取得不少成果。有关部门需要认真听取企业意 见,积极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 在经贸摩擦呈现长期化趋势的背景下,历史问题依然横亘 于两国之间,持续撕扯着两国关系。9 27 日,日本政府通过了 2019 年版《防卫白皮书》,自 2005 年以来连续 15 年主张“竹岛” (韩国称独岛)的主权。韩国政府对此提出严正抗议,并表示将 坚决应对日方任何挑衅独岛主权的行为,敦促日方立即撤回该 主张。 韩国驻日本大使南官杓表示,韩日关系正面临严峻考验,韩 国政府将坚持区别对待历史遗留问题和双边合作的方针,在此 基础上与日本政府保持各级别的对话和协商,力争妥善解决历 史遗留问题和经贸摩擦问题。 《韩民族日报》评论称,韩日关系按当前的趋势走下去很不 可取。两国关系恶化对于双方都是一个损失。两国政府应当抓 住一切机遇进行谈判,妥善解决当前纷争。 (本 报 首 尔 10 14 日 电) 韩日争端不断加剧 本报驻韩国记者 本版责编: 邹志鹏 谢亚宏 10 14 日,在日本长野市,当地救援人员展开搜救工作。 新华社记者 据新华社斯德哥尔摩 10 14 日电 (记 者 和苗)瑞典皇家科学院 14 日宣布, 2019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阿比吉 · 班纳吉、埃丝特 · 迪弗洛和迈克尔 · 雷默三名经济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减轻 全球贫困研究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 班纳吉 1961 年生于印度,目前任职 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迪弗洛 1972 年生 于法国,任职于麻省理工学院,是获此殊 荣的最年轻的经济学家,也是迄今获得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第二名女性;克雷默 1964 年出生,任职于美国哈佛大学。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戈兰 ·松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经济学奖三 名得主“以实验性方法致力于减轻全球 贫困”而获奖,他们的研究“大大提高了 我们抗击全球贫困的能力”。 汉松说:“在短短 20 年间,他们基于 实验的新方法改变了发展经济学,如今 这已是一个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 在诺贝尔系列奖项中,经济学奖并 非依照已故瑞典工业家阿尔弗雷德 · 贝尔的遗嘱设立,而是由瑞典国家银 1968 年创立,奖金由瑞典国家银行 支出。 三名经济学家因减贫研究成果获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由外交部主办、外交学院承办 的首期“一带一路”法治合作研修 项目 10 14 日在北京拉开序幕, 来自 22 个国家的 24 名学员将参与 此次为期 12 天的学习。 首期研修项目将重点就“一带 一路”相关合作、和平解决争端、国 际投资法等国际法律的前沿问题, 以及中国司法制度、中国国际法实 践等内容进行授课和交流,增进互 相理解和信任,促进“一带一路”框 架下的互利合作走向深入。研修 项目还邀请学员参观中国城市和 企业,感受中国的社会风俗、传统 文化和丝路精神等。研修项目内 容丰富、切中需求,受到各国学员 的期待。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 6 年多 来,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 “朋友圈”越来越广,务实合作不断 加深,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是因为 “一带一路”坚持以平等互利为原 则,以合作共赢为目标,以开放包 容为宗旨,以对接发展为途径,以 规则法治为基础。规则法治既是 “一带一路”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也 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安全阀。 作为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 合作高峰论坛的成果之一,“一带 一路”法治合作研修项目旨在进一 步推动中外法治合作。外交部副 部长罗照辉在开幕式上表示,中国 积极与相关国家密织条约网络、加 强法律交流、构筑合作平台,努力 将“一带一路”打造为法治之路,希 望各国学员以研修项目为契机,深 入研究“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法律 问题,打造相互兼容的“规则高速 公路”,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相 对稳定的法律框架。 白俄罗斯外交部条法司司长 安德烈·梅捷利察表示,法治合作 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内容。 中国在尊重国家主权、公平贸易、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适应国 际法方面的做法值得学习和思考。本次研修项目将帮助各方 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价值观、文化和风俗,促进双方在法律问题 上的协调,对参与方都将大有裨益。 苏丹外交部阿盟事务司司长奥马尔·法德拉拉对研修项 目充满期待。他告诉记者,通过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苏丹的 港口、道路等基础设施以及农业等取得了较快发展。他认为, 法治合作至关重要。共建“一带一路”涉及国家众多,而各国 法律规范、行业规则、社会风俗等差别很大,中国开办本次研 修项目将增进彼此理解和沟通,为未来深化合作打下基础,真 正体现了互利共赢的理念。 乌兹别克斯坦外交部条法司司长拉什多夫告诉记者,乌 兹别克斯坦政府对共建“一带一路”高度重视。他希望学习到 更多中国的相关政策、法律体系等信息,助力“一带一路”项目 在本国更好落地。

Transcript of 中国游客为世界旅游市场增添活力paper.people.com.cn/rmrb/page/2019-10/15/17/rmrb... ·...

Page 1: 中国游客为世界旅游市场增添活力paper.people.com.cn/rmrb/page/2019-10/15/17/rmrb... · 2019-10-15 · 2019 年10 月15 日 星期二 17 国际 核心阅读 中国人的出境游为世

1717 国际国际2019年 10月 15日 星期二

核心阅读

中国人的出境游为世界带来更多分享中国发展的机遇。统计数据显示,2009 年至 2018 年,内地居民 出 境 10.5 亿 人 次 ,仅2018 年 就 突 破 1.6 亿 人次。今年国庆期间,中国出境 游 客 突 破 700 万 人 次 。庞大的旅游人群为世界各国带来巨大商机。许多国家纷纷采取便利签证、定制个性化产品等诸多措施,吸引更多中国游客。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发布报告称,今

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中国出境游客突破 700万人次,国外民众对中国出境游客文明素质

的评价越来越高,中国游客在境外受欢迎程

度也不断上升。近年来,中国出境游人数不

断增加,整体消费继续升级,有力地带动了

海外交通、餐饮等行业发展,为境外旅游目

的地国带来了新活力。

假期出境游持续升温

根据文旅部的报告,今年假期出游用户

更为理性,覆盖的海外旅游目的地也日趋分

散。中国周边地区仍是中国游客出境游最

活跃的市场。欧洲旅游则持续升温,法国、

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大受欢迎。

“最多的时候,一天有 200 多个中国旅游

团到达莫斯科,这在 15 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天

文数字。”俄罗斯“世界无国界”旅游协会委

员会主席伊戈尔·库兹明日前如此感慨。

从去年开始,通过团体免签方式赴俄旅

游的中国游客数量就已突破 100 万人次,今

年的数量预计将大大超过之前。俄罗斯国

立埃尔米塔什博物馆旅游及特别项目部部

长奥尔希波娃坦言,现在每天去博物馆上

班,如果见不到中国游客,都会感到有些不

适应。

黄金周期间,到访土耳其的中国游客大

幅提升,带旺了土耳其旅游市场。土耳其道

拉克旅行社联合创始人伊比什表示,中国游

客群体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

选择到土耳其度假。

与此同时,芬兰赫尔辛基机场累计接待

中国游客数再创新高。“我们非常高兴看到

中国人越来越多地选择芬兰作为旅游目的

地。”芬兰机场集团机场网络主管约克纳说。

西班牙一家旅行社社长哈维尔告诉记

者,最近几个月来,选择西班牙作为旅游目

的地的中国游客数量显著增加,能明显感受

到中国游客对西班牙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广场上,执勤警察莉

莲说,大量中国游客的到来,很多警察也学

会了用汉语打招呼。“中国游客对比利时的

旅游市场越来越重要”。

韩国首尔市观光体育局局长朱容台表

示,首尔市热烈欢迎中国游客的来访。目

前,首尔市与中国的马蜂窝旅游网、腾讯、携

程等大量优质平台签订了合作协议。

展现出更高的文明素质

如今,很多中国游客不再注重“打卡”式

旅游,而是更多地深入体验异国风光和文

化。同时,中国游客在海外的消费趋于理

性。出境游的中国游客日益展现出更高的

文明素质,在境外受欢迎程度不断上升。

意大利博洛尼亚一家旅行社负责人比

安卡表示,现在中国游客更加注重旅游品

质,选择“跟团游”的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喜

欢与三五个好友一道自由行,获得独一无二

的旅行体验。“中国游客文明素养不断提升,

不文明现象日益减少,反映出整体国民素质

不断提高,这其中与中国政府加强文明旅游

教育密不可分。”

“中国游客都非常友好。”已经工作 5 年

多的肯尼亚北极星旅行社中文导游莎朗·基

托尼表示,中国游客非常愿意了解非洲文

化,喜欢参观一些民俗村落和国家公园,有

时甚至不怕冒险。“一些冒险性的活动要特

别注意安全,有些人的性子还是有点急,但

观看野生动物是非常需要耐心的。”

“我们对中国游客的整体印象非常好。”

比利时《德尚》杂志执行主编马克西姆·德尚

说,前几年曾有过一些抱怨,但近年来批评

声音几乎不见了。一方面,中国游客文明素

质确实有了很大提升,更加“入乡随俗”,尊

重、了解当地文化。另一方面,比利时和欧

洲民众对中国文化习俗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知道有些摩擦是文化差异造成的误会。

德尚说,近年来,中国游客到欧洲团队

旅行的比例显著减少,自由行越来越多,这

说明中国出境游消费进入新阶段。很多中

国游客第一次到欧洲旅行选择旅行团,之后

再到欧洲旅行,情况熟悉了,目标也更加个

性化,选择自由行的人数大大增加。“现在,

中国游客英语越来越好,出境游次数增加,

在国外旅行显得更加自信了。”

为世界各国带来巨大商机

中国人的出境游人群庞大,为世界各国

带来巨大商机。许多国家采取便利签证等

诸多措施,努力挖掘中国市场潜力,希望通

过提振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

在意大利,中国游客是各大区争抢的对

象。意大利媒体称,中国是世界旅游大国,

在外国游客购买免税商品的消费能力上,中

国人的贡献占比达 29%,位居首位。中国游

客已经成为意大利旅游业发展的一大助力,

日益高涨的消费需求对当地市场产生巨大

拉动作用。

南 非 旅 游 部 发 言 人 马 那 莱 表 示 ,2018年,访问南非的中国游客近 10 万人次,还有

巨大增长空间。南非计划 2030 年实现接待

2100 万人次外国游客的目标,中国是关键的

客源国。南非正在着力加强中文导游的培

训,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中国游客的需要。

位于埃及西奈半岛最南端的沙姆沙伊

赫安静整洁,为了发掘这座海滨小城的潜

力,埃及方面不断完善景点的中文介绍材

料。一些纪念品商店,在国庆期间挂上了

五星红旗。鉴于中国人对饮食比较讲究,

沙姆沙伊赫旅游局鼓励当地开中餐馆,目

前仅“温柔湾”海滨小道上就开设了 3 家中

餐馆。“如何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对我们至

关重要。”埃及旅游局负责亚洲和中国市场

的官员胡萨姆说。

巴西伊瓜苏市旅游局长吉尔马·皮奥拉

透露,他们希望早日推动对中国游客实行电

子签证。

如今,西班牙的一些著名景点也有了中

文导览,马德里和巴塞罗那机场有了 24 小时

热水和方便面供应。哈维尔表示,西班牙还

需要在旅游营销方面转换思路,西班牙政府

应该为中国游客设计特别的旅游方案。目

前,西班牙方面已决定,近期将在成都新开

设领事馆,以进一步为中国游客申请签证提

供便利。

(本报莫斯科、斯德哥尔摩、马德里、布鲁

塞尔、首尔、罗马、约翰内斯堡、开罗、里约热

内卢 10月 14日电 记者屈佩、黄云迪、姜波、

张朋辉、马菲、韩硕、万宇、黄培昭、朱东君)

“十一”黄金周期间,中国出境游客突破700万人次

中国游客为世界旅游市场增添活力

今年第 19 号台风“海贝思”10 月 12日傍晚在日本静冈县的伊豆半岛登陆。

目前,“海贝思”已在日本造成 58 人死亡、

14 人失踪、211 人受伤。日本全国至少有

7000 栋房屋被淹,800 栋房屋出现不同程

度的损坏。日本政府正在组织力量全力

开展失踪人口搜救工作,尽快恢复生产

生活。

“海贝思”带来的强降雨导致地质灾

害接连出现。长野县千曲川等 37 条河流

的 51 处河段决堤,河水淹没民宅、农田

等。多地发生了大规模洪水灾害,很多

地区陷入与外界陆路交通断绝的孤立状

态 ,警 察 、消 防 人 员 和 自 卫 队 实 施 了 搜

救。长野、福岛、茨城等县多条河上架设

的铁路桥被冲垮,东北高速公路和东名

高 速 公 路 等 17 条 线 路 19 个 路 段 塌 陷 。

东日本铁路公司车辆中心内,北陆新干

线 10 列编组列车被洪水浸泡。目前,日

本多地依然处于停电断水状态。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14 日在“海贝思”

紧急灾害对策本部会议上介绍称,截至

目前,日本政府已经出动了包括警察、消

防、自卫队、海上保安厅在内的 11 万人和

100 架直升机,不分昼夜全力开展搜救和

救援工作,已经救出约 3000 人。为了更

好了解灾民需求,政府目前已经派出约

370 名政府职员进行调查。日本政府今

后将不断为灾区提供食品、饮用水、临时

纸板床等物资,将全力支持地方政府进

行应急和恢复重建工作。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 10 日在官网和微

信公众号上发布“紧急提醒!今年最强

台风将直击日本!”的通知,呼吁赴日游

客及计划出行的中国公民要及时关注天

气状况,提前调整行程,远离河道、海边

及山区以免遭遇洪水或山体滑坡等自然

灾害,确保出行安全。

(本报东京 10月 14日电)

日本多地遭强台风“海贝思”重创本报驻日本记者 刘军国

近日,联合国埃博拉疫情紧

急应对协调员办公室、世界卫生

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

儿童基金会等机构共同发布报

告称,有 1000 人在刚果(金)埃博

拉 疫 情 中 被 治 愈 ,并 已 回 到 社

区。报告认为,这个消息十分具

有积极意义,是致力于应对埃博

拉疫情的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本轮刚果(金)埃博拉疫情

于 去 年 8 月 暴 发 ,此 后 不 断 扩

散。世卫组织今年 7 月 17 日宣

布该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

共 卫 生 事 件 ”,这 是 继 2014 年 8月以来,埃博拉第二次被世卫组

织 列 为 这 一 级 别 的 紧 急 状 况 。

截 至 本 月 10 日 ,疫 区 共 有 2144例死亡病例。

自疫情暴发以来,刚果(金)

复杂的环境给疾病防治工作带

来极大挑战。当地卫生基础设

施较差,政治不稳定,数十个武

装团体给医疗人员带来安全威

胁,同时在民众中一度出现对抗

击疫情工作人员的不信任情绪,

甚至进行抵制。国际机构自今

年 5 月以来加强了综合应对的力

度,以支持刚果(金)政府领导的

防治行动,在疫区加强了援助、

政治参与、安全和财务管理等方

面的支持。

目前疫区有 7 个埃博拉病毒

治疗中心和多个转诊中心。在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领导下,各个

社区和大众媒体开展了大量宣

传工作,向民众介绍有关埃博拉

症状、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关键知

识,这对疫情防治起到了十分重

要 的 作 用 。 作 为 紧 急 应 对 行 动

的一部分,世界粮食计划署向埃博拉治愈者和可能

携带该病毒的人们提供食物,这样他们就不必离家

购买食物,在出现症状时容易受到监控。

此外,一种有效率达 97.5%的疫苗已为当地 22 万

多人提供了保护。世卫组织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新

的治疗方法可以挽救 90%以上的早期感染者,并提高

感染埃博拉病毒者的存活率。刚果(金)卫生官员 10月 13 日说,下月起将在该国东部埃博拉疫情严重省

份为民众接种第二种疫苗。目前首批 50 万剂疫苗已

抵达疫区,将于下月初在当地开始接种工作。

虽然疫情防治出现好转信号,但仍面临不少不

稳定因素。最近发现的感染病例中,55%来自城市

以外的乡镇,标志着疫情正从人口密度高的城市地

区向社区分散的农村地区转移,加上雨季即将到来,

对病例传播的跟踪和医疗后勤的保障带来一定难

度。另外,一些热点地区正在遭受武装冲突,工作人

员难以进入这些地区调查。世卫组织补充道,某些

地区的疫情应对已停滞两个星期,后续信息掌握失

去了联系,新的病例和死亡人数可能被低估。

根据疫情发展和非方需求,中国政府决定向刚

果(金)及其周边乌干达、布隆迪、卢旺达、南苏丹等

疫情输入风险较高国家紧急提供检测、防护、救治物

资援助,并派遣公共卫生专家组赴非开展工作,目前

多批紧急援助物资已抵达刚果(金)。

(本报约翰内斯堡 10月 14日电)

刚果(金)埃博拉疫情防治取得进展

本报驻南非记者

韩日两国近日在日内瓦举行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的局

长级磋商,双方未达成任何协议。韩方首席代表、产业通商资源

部新通商秩序合作官丁海官表示,双方同意有必要进行进一步

磋商,并将通过外交渠道敲定下次磋商日程。若在充分磋商后

仍无法达成一致,韩方将要求世贸组织设立专家组就此展开

调查。

韩日经贸摩擦长期化使得两国关系持续恶化,由此引发的

民间抵制情绪不断升级。在韩国国内,民众掀起声势浩大的

“抵制日本”运动,对日本商品销量、赴日旅游人数等都造成明

显影响。

韩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称,今年 8 月,韩国赴日本游客同比

减少近一半;1 至 8 月累计赴日游客同比减少 9.3%。因赴日游客

不断减少,日本对马岛经济因此受到沉重打击,在对马岛从事旅

游餐饮业的日本人及韩侨均陷入困境,对马市政府已向日本政

府申请了紧急财政援助。

受韩国民间“抵制日货”活动的影响,日本产汽车、啤酒、服

装、化妆品等都受到巨大冲击。韩国进口汽车协会公布的数据

显示,日本汽车在韩国市场销售量持续减少。从 7 月开始,韩国

新登记的日本汽车数量开始持续大幅下降。7 月和 8 月新登记

日本汽车数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 17.2%和 56.9%,9 月则比去

年同期减少 59.8%,降幅持续扩大。在此背景下,日产韩国宣布

调整韩国销售网络和业务运营结构。日产韩国方面称,日产韩

国在韩国市场确实面临艰难局面,需要推动业务运营最佳化。

对于因日本限制出口措施而遭受损失的韩国企业,韩国政

府也正从多方面提供援助措施,目前已向遭受损失的韩国企业

提供超过 8000 亿韩元(1 美元约合 1215 韩元)的金融支援。韩

国总统文在寅表示,政府、企业及民间部门共同努力,有效应对

日本限贸措施,在进口来源多元化、技术国产化、大企业和中小

企业合作等方面取得不少成果。有关部门需要认真听取企业意

见,积极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

在经贸摩擦呈现长期化趋势的背景下,历史问题依然横亘

于两国之间,持续撕扯着两国关系。9 月 27 日,日本政府通过了

2019 年版《防卫白皮书》,自 2005 年以来连续 15 年主张“竹岛”

(韩国称独岛)的主权。韩国政府对此提出严正抗议,并表示将

坚决应对日方任何挑衅独岛主权的行为,敦促日方立即撤回该

主张。

韩国驻日本大使南官杓表示,韩日关系正面临严峻考验,韩

国政府将坚持区别对待历史遗留问题和双边合作的方针,在此

基础上与日本政府保持各级别的对话和协商,力争妥善解决历

史遗留问题和经贸摩擦问题。

《韩民族日报》评论称,韩日关系按当前的趋势走下去很不

可取。两国关系恶化对于双方都是一个损失。两国政府应当抓

住一切机遇进行谈判,妥善解决当前纷争。

(本报首尔 10月 14日电)

韩日争端不断加剧本报驻韩国记者 马 菲

本版责编:邹志鹏 谢亚宏 邹 松

10 月 14 日,在日本长野市,当地救援人员展开搜救工作。 新华社记者 华 义摄

据新华社斯德哥尔摩 10 月 14 日电

(记者和苗)瑞典皇家科学院 14 日宣布,

将 2019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阿比吉

特·班纳吉、埃丝特·迪弗洛和迈克尔·克

雷默三名经济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减轻

全球贫困研究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

班纳吉 1961 年生于印度,目前任职

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迪弗洛 1972 年生

于法国,任职于麻省理工学院,是获此殊

荣的最年轻的经济学家,也是迄今获得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第二名女性;克雷默

1964 年出生,任职于美国哈佛大学。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戈兰·汉

松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经济学奖三

名得主“以实验性方法致力于减轻全球

贫困”而获奖,他们的研究“大大提高了

我们抗击全球贫困的能力”。

汉松说:“在短短 20 年间,他们基于

实验的新方法改变了发展经济学,如今

这已是一个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

在诺贝尔系列奖项中,经济学奖并

非依照已故瑞典工业家阿尔弗雷德·诺

贝 尔 的 遗 嘱 设 立 ,而 是 由 瑞 典 国 家 银

行 1968 年 创 立 ,奖 金 由 瑞 典 国 家 银 行

支出。

三名经济学家因减贫研究成果获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由外交部主办、外交学院承办

的 首 期“一 带 一 路 ”法 治 合 作 研 修

项 目 10 月 14 日 在 北 京 拉 开 序 幕 ,

来自 22 个国家的 24 名学员将参与

此次为期 12 天的学习。

首期研修项目将重点就“一带

一路”相关合作、和平解决争端、国

际投资法等国际法律的前沿问题,

以及中国司法制度、中国国际法实

践等内容进行授课和交流,增进互

相理解和信任,促进“一带一路”框

架 下 的 互 利 合 作 走 向 深 入 。 研 修

项 目 还 邀 请 学 员 参 观 中 国 城 市 和

企业,感受中国的社会风俗、传统

文 化 和 丝 路 精 神 等 。 研 修 项 目 内

容丰富、切中需求,受到各国学员

的期待。

“ 一 带 一 路 ”倡 议 提 出 6 年 多

来,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

“朋友圈”越来越广,务实合作不断

加深,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是因为

“一带一路”坚持以平等互利为原

则,以合作共赢为目标,以开放包

容为宗旨,以对接发展为途径,以

规 则 法 治 为 基 础 。 规 则 法 治 既 是

“一带一路”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也

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安全阀。

作 为 第 二 届“ 一 带 一 路 ”国 际

合作高峰论坛的成果之一,“一带

一路”法治合作研修项目旨在进一

步推动中外法治合作。外交部副

部长罗照辉在开幕式上表示,中国

积极与相关国家密织条约网络、加

强法律交流、构筑合作平台,努力

将“一带一路”打造为法治之路,希

望各国学员以研修项目为契机,深

入研究“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法律

问题,打造相互兼容的“规则高速

公路”,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相

对稳定的法律框架。

白 俄 罗 斯 外 交 部 条 法 司 司 长

安德烈·梅捷利察表示,法治合作

是 共 建“ 一 带 一 路 ”的 关 键 内 容 。

中国在尊重国家主权、公平贸易、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适应国

际法方面的做法值得学习和思考。本次研修项目将帮助各方

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价值观、文化和风俗,促进双方在法律问题

上的协调,对参与方都将大有裨益。

苏丹外交部阿盟事务司司长奥马尔·法德拉拉对研修项

目充满期待。他告诉记者,通过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苏丹的

港口、道路等基础设施以及农业等取得了较快发展。他认为,

法治合作至关重要。共建“一带一路”涉及国家众多,而各国

法律规范、行业规则、社会风俗等差别很大,中国开办本次研

修项目将增进彼此理解和沟通,为未来深化合作打下基础,真

正体现了互利共赢的理念。

乌兹别克斯坦外交部条法司司长拉什多夫告诉记者,乌

兹别克斯坦政府对共建“一带一路”高度重视。他希望学习到

更多中国的相关政策、法律体系等信息,助力“一带一路”项目

在本国更好落地。

首期一带一路法治合作研修项目在京开幕

打造相互兼容的﹃规则高速公路﹄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