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网:...

Post on 30-Aug-2019

1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兵团网:...

多一些“魔性解读古诗”的创新教学

“能耐”一词,从字面上看,“能”是指技能、本领,“耐”是指受得住、有韧劲。在现实中,我们干事创业的“能”,往往就是从

“耐”中来。小 麦 育 种 专 家 王 辉 40 余 年 与 土 地 为

伴,为了看到麦子的“神”,在田野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南仁东用 22 年的时间造就领先世界 20 年的中国“天眼”;屠呦呦靠着滴水穿石的韧劲,历经 190 多次失败,最终提取出挽救无数生命的青蒿素……事实证明,正因为他们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才走通了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攀登上一座又一座高峰。由此可见,能“耐”很重要。

“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在现实中有的人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岗位换了一个又一个,却什么事情也干不好;有的人“猴子屁股坐不住”,缺乏“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耐心和毅力,在一个岗位上待的时间稍长一点,就热情减退、意志消沉;还有的人经不起一点怠慢和挫折,绕不得一点弯路和曲折,不愿也不舍得花更多时间做那些默默

无闻、精雕细琢的事,恨不得一蹴而就。事实证明,往往是这些“坐不住”的人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很多时候,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更在于你能否坚持到底。结合到兵团来说,无论是全面推进深化改革,还是发挥好兵团维稳戍边特殊作用 ,都 不 是 一 朝 一 夕 的 事 ,更 不 能 急 功 近利。干事创业,没有“速成”的“终南捷径”,历史也一再提醒和告诫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是千秋万代的事业,需要长期延续,要有耐心耐力、持久发力。作为兵团各项事业的带头人,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克服急于求成的急躁心理,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更要练就跑“马拉松”的耐力,始终怀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态度,“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和“朝受命、夕饮冰”的事业心,持续奋斗、长期作战,一抓到底,久久为功,将一项项工作认认真真做实做细,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

钱 穆 先 生 说 ,做 好 学 问 ,要“ 潜 心 十年”;南京大学的韩儒林教授说“板凳需坐十年冷”。所谓“耐心”出“匠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 成 针 也 罢 ,愚 公 移 山 也 好 、精 卫 填 海 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不管是科学攻关,还是干事创业,都遵从“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只有不惧困难、勇毅笃行,保持足够的专注、足够的执着、足够的坚韧,才能突破临界点,迈向新起点。正如当前兵团深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非 险 即 难 ,想 赢 得 最 终 胜 利 ,非 得 孜 孜 以求 、久 久 为 功 不 可 ,偷 不 得 懒 ,更 取 不 得巧。越是等不起,越要坐得住;越是慢不得,越要沉住气,宁肯慢一些也要好一些,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实验论证、潜心研究,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和客观规律的政策措施,在难点瓶颈处实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效果,妥善处理好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千锤百炼出好钢。在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

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一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经受不住一点挫折,我们称这样的干 部 为“ 温 室 干 部 ”。 法 国 作 家 巴 尔 扎 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每次一挫折都是一次成长、一次历练,只有在挫折中耐心学习、总结、再实践,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战胜挫折,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人的成长如此,事业的发展亦是如此,在我们经历暂时的失败、挫折、困顿时,只有拥有承受失败和压力的勇气,敢于直视和面对挫折,才能在困境中找到新的方向和出路。

习武者讲究“入门先站三年桩”,农民种庄稼讲究“选好苗,深蹲苗”,强调的都是打基础的功夫,也是磨砺心性的功夫。“金石可镂”源于“锲而不舍”,一个人倘若没有耐性,即便给他现成的“热板凳”,他也会坐不稳。“能”者常从“耐”中来,学贵有恒,人贵有专,凭借不懈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就能取得非凡的成绩。

首届中国新闻名专栏

3版客户端西部时评

投稿邮箱:btrbpl@163.com2018年11月7日 星期三

本版主编:郝遥 责任编辑:李志军 版式设计:张乐

电话:0991-5509381兵团网:www.bingtuannet.com

在互联网浪潮下,很多生活“痛点”被治愈,家政却还是个攻不破的“堡垒”。一边是大量资本涌入,在线家政企业增加,一边则是信息不对称、技能不齐整等问题仍然存在。近年来,尽管我国家政市场取得长足发展,但“介绍的阿姨难靠谱、好的阿姨留不住”现象仍一定程度存在。

去年我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近3000万人,市场规模约 1.6万亿元。庞大的家政市场却难寻“放心阿姨”,可见家政市场存在普遍的“量

高低质”现象。阿姨不难找,好阿姨却难求的现象较为普遍。正因家政市场体量庞大,家政行业必须予以规范。

要破除家政“困局”,需要从技术到制度的变革,如要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建立健全家政从业人员征信体系和关键信息数据库,家政从业人员的相关信息要公开透明,方便客户查看,这样也才能对家政从业人员进行约束,像频频出现的“毒保姆”“黑心保姆”也将再难有生存空间。同时,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家政行业,

这就需要对劳动者各项权益进行保障,让劳动者得到尊重与认同,增加行业吸引力。

规范家政市场,破除互联网时代家政“困局”,让体量庞大的家政行业走向正轨,让“放心阿姨”成为家政行业的标配,这既能保护好广大客户的权益,让家政行业能够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而不至于让消费者再引狼入室,受到“黑心保姆”的欺骗甚至伤害,也能让家政从业人员收获应有的尊严,能够体现劳动价值。

“转发这条锦鲤,本月必有好事发生!”一句富有诱惑力的“预言”,再加一幅漂亮的锦鲤配图,成为时下许多年轻人流行的“祈福仪式”。动辄数万条的转发评论把形形色色的心愿变得形象可感:小到抽中零食礼包、抢到演唱会门票,大到升职加薪、一夜暴富……国庆期间,某平台年度抽奖活动更是将“锦鲤”的热度推向空前,获得估价超过300 万人民币全球免单大礼包的“锦鲤女孩”一时间引爆关注,不少网友纷纷点赞,直呼其为“宇宙宠儿”。

“ 转 发 锦 鲤 ”走 红 的 背 后 ,有 着 其 存 在的合理性。锦鲤自古被视为富贵吉祥的象

征,不少人“转发锦鲤”是求得一种增添运气的心理暗示。无论是出于无聊消遣的随手转发,还是一种自我娱乐性质的参与互动 ,都 是 网 友 个 人 意 愿 的 体 现 ,这 无 可 厚非。但当一些人被“转发锦鲤”支配时,则需要我们更加理性地审视锦鲤背后的“怪异力量”。

有 些 人 热 衷 于“ 转 发 锦 鲤 ”,并 不 是 出于某种目的,只是带着几分盲从的“惯性”使然,久而久之便将“转发锦鲤”当成了一种日常打卡,似乎每天只要转发求愿才能过得心安;有些人则是心存侥幸,对于“中奖”“暴富”等诱惑性字眼难以抵抗,有时甚至明知是商家博取眼球的噱头,也还是心甘情愿地转发。实际上,这种看似不计成本的转发点赞,正在无形中消耗着大量碎片化的时间,损耗着一些年轻人的思考能

力与务实精神。我们可以对那些“转发锦鲤”的祈愿行

为存一分理解与包容,毕竟很多人是借助锦鲤的祥瑞寓意,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但对于年轻人而言,更应深刻地意识到,生活本在“锦鲤”之外,我们脚下的路并不会因为转发量的增多而变得平坦,我们奋斗所得的精彩也绝非源于一条鱼或是一句话。万里挑一的幸运儿确实有令人羡慕的好运,但我们绝大多数人还是要用实干换得丰收、用奋斗博得精彩。

生活本在“锦鲤”之外,真正能够带人走向成功的力量,必定是源于个人的进取和行动。对于我们年轻干部而言,就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唯有如此,才能让我们的人生不为运气所累。

生活本在“锦鲤”之外□陈杏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入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动,组织百万干部下基层“四同四送”,做好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努力将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层,实现“小事不出户、中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用实际行动走出一条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新路子。据统计,“访惠聚”驻村工作开展 4 年来,全区 5.6 万个驻村工作队走访群众3.8亿多人次,排查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137万余个,投入资金74.8亿多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 200余万件,帮助203.6万多名群众实现就业。

新疆开展的“访惠聚”驻村工作,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也是彰显新时代驻村干部满腔热忱的为民情怀和朴实无华的担当精神,值得倡导和弘扬。

干部“驻村”重在“驻心”,不仅要“身入”更要“心至”,这样才能把

“驻村”变成实实在在的“助村”。从全国各地来看,有一大批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他们以忘我的工作精神和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积极投入到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来,与群众同甘共苦,把党的一系列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把党的温暖及时送到群众的心坎里,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高度关切和亲切关怀,坚定了各族群众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脱贫攻坚重在精准、成败也在精准。只要坚持因地制宜,坚持问题导向,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除掉“穷根”。这就需要“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在工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改进作风,深入千家万户摸情况、查实情,真正把握社情民意和群众需求。防止脱离实际的经验主义、形式主义,要尊重群众的意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取得群众支持,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各族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致富的关键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产业兴则农村兴。“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要在帮助群众发展农业产业上献计献策,拓宽致富渠道和就业门路。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依靠科技和人才的强力支撑。要在引进人才智力的同时,根据现实需要,多培养和发掘一些本地

“乡土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做好新型职业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

“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要安心“驻村”,坚守岗位,要以忧民、爱民、为民的实际行动,影响群众、感召群众,与当地群众一起团结奋斗,让民族团结更加深入人心,把边疆社会稳定的基石越打越牢。

“你以为陶渊明种豆蛮好,实际上草盛豆苗稀,要是我种这个水平,绝不写诗。”最近,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火了。有人说,他普通话不标准,是大学课堂里的一股“泥石流”,但是,他用自己的“魔性”授课获得学生的欢迎。

笔者和戴建业老师在同一个学院工作,对他的“走红”一点都不感到意外。作为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戴建业老师在校内校外的知名度都很高,属于那种只要你上课去晚了一点儿,就肯定没有座位的名师。上过戴老师课程的学生们提起戴老师,无不赞不绝口。

解读古诗这件事,不少老师都做过,为何戴老师能够在注意力的争夺战中脱颖而出?原因是戴老师解读诗歌“接地气”,没有在陈词滥调里“打转”,而是满满的“干货”,并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对于“90后”“00后”大学生而言,千篇一律的说辞、照本宣科的讲解,很难得到他们的理解与认同。毕竟,对于作为“数字原生代”的年轻人而言,传统的说教很难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与心理共振,很难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

在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魔性解读古诗”就是一种有益尝试。这种讲课方式跳出了人们对古诗词的固有认识,不再纠结于刻板的格律和隐晦的含义,更加注重运用生活化的语言和场景,对古诗词进行生活化、场景化地解读,最大限度地拉近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传统文化充满了时代气息。

提到古诗词解读,一些人总是热衷贬低年轻人的接受能力与鉴赏力,总是先入为主地认为古诗词就应该“曲高和寡”。而“魔性古诗解读”犹如一面镜子,告诉教育从业者——只要你足够好,年轻人不仅可以接收得到,还可以接受得了。弘扬传统文化,不仅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参与,也需要更多能够走进年轻人心灵深处的好老师,激活年轻人的参与热情。

在“重科研轻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的裹挟下,一些老师对课堂教学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仅仅将其当成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没有投入足够的心思与精力在教书育人上。“魔性解读古诗”走红的背后,是以戴老师为代表的一批好老师对三尺讲台的价值坚守。作为老师,应重视课堂教学,创新授课方式,让传统文化“点燃”年轻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靠人才,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近年来,各地相继打出补齐乡村人才短板的

“组合拳”,掀起“上山下乡”的新热潮。然而通过实践来看,有些地方在引才留才用才上出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以人才

“引不来、留不下、用不好”最为突出。

乡村人才资源缺乏一直以来都是乡村工作的一块短板,更是乡村发展的痼疾。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妄想通过暂时性的政策吸引就“一口吃成个胖子”。毕竟,通过“票子、房子、位子”得来的引才效果只能是暂时的,很多人才看中的不是这些外在的东西,而是发展的空间、平台、环境等内在因素。因此,乡村人才振兴就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采用差异化、针对性引才留才育才措施。

多元化引才。各地在吸引人才过程中,要注意把眼光放得长远些、措施定得实在些,通过扎扎实实的举措真正吸引人才集聚。要用好用活激励机制,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在金融、服务等方面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要持续探索柔性化引才,拓宽“候鸟型”人才引进渠道,继续推行大学生志愿者计划、科技人才下乡、深化人才交流合作,最大限度引进利用人才;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本土优秀企业家回乡创业,将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成本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全面化留才。乡村人才振兴是个系统性的综合工程,人才引进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在“留得住”上下功夫。一些乡村留不住人才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乡村创新创业平台不规范、不健全,产业发展潜力较小,人才空有一身技能却无处施展;另一方面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严重不均衡,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差异悬殊,导致人才从乡村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单向流动。由此,让乡村的环境留住人、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才是留住人才的关键。各地在下大力气引进人才的同时,还要“扶上马再送一程”,在人才如何更好发挥作用上想办法、出实招。要结合不同类型人才需求,搭建多种多样的发展平台,强化产业链建设,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支撑;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差异,引导人才在城乡之间互相流动。

系统化育才。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所以,只有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培养新时代现代化新型职业农民,调动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才能让农民群众踊跃加入到乡村振兴中来。要坚持眼光向下,不能紧盯“外来和尚”放跑“自家女婿”,造成本土人才外流,通过实施乡村技能培训计划,分类型、分层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让一批“田秀才”“土专家”脱颖而出,成为当地发展农业经济的

“领头雁”。

““能能””者常从者常从““耐耐””中来中来□冯远 安

心﹃驻村﹄用心﹃助村﹄

□许贵元

“定量”商品岂能缺斤短两

让“放心阿姨”不难找□戴先任

□杨朝清

打好引才留才育才﹃组合拳﹄

□王莹莹

“标注35克的化妆品实际上只有30克,这不明摆着坑人吗?”在湖北武汉工作的佟海莉是个美妆达人,近期她发现新购入的几款化妆品实际称重达不到标注重量。在生活中,不少消费者在购买定量包装商品时,也遭遇过像佟女士那样的问题:标注300根的牙签少了几十根、声称200抽的面巾纸只有150抽、同样的两瓶酒倒出来的量却相差不少、10斤的饺子粉少了6两多…… (据《人民日报》)

点评:“定量”商品不定量,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也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交易秩序。遏制这一乱象,有关部门应及早补上法律法规短板,加大惩罚力度,加强专项执法检查,明确生产或销售企业的责任与义务,监督企业完善相关技术方法,让消费者对商品的净含量一目了然。

初中同学群、高中同学群、大学同学群……通过社交媒体,不少人加入了各类同学群,有的甚至连幼儿园、小学同学都建了群。但不少同学群在刚建群时热热闹闹,不久就冷冷清清,只有少数几个人唱“独角戏”,大多数人都成了“潜水员”;有的群还逐渐异化成“拉票群”“广告群”“助力群”,虽然反感,但是碍于情面,也不好意思贸然退群。有些人难免会感到失落,认为这是同学感情淡薄、不复从前的体现。

其实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不妨以宽容、平淡的心态来看待。很多同学都很久没有见过面,是网络的虚拟空间让大家重新聚在了一起,但是大家都有了新的生活环境、社交圈子,在同学群里聊完近况、聊完工作、聊完孩子,就慢慢有一种无话可说的感觉,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必强求。

但这并不代表建立同学群没有意义。在同一个群组中,大家可以在回忆过去的点滴中重新建立感情纽带、密切同学关系。尤其是小学、初中同学,大多生活在同一个地方,这种同学之间的联系势必会从线上转移到线下,那么大家除了在节假日期间聚会,还可以相约看望曾经的代课老师,这都是人生中弥足珍贵的情感和回忆,值得珍惜。

和大多数同学群的冷清相比,真正值得反思的是一些同学群在功能上的异化。不少同学群在建立以后相继“沦陷”,成了“拉票群”

“广告群”“助力群”,让人不堪其扰。孩子参加比赛、单位搞评比,总有人在同学群里拉票;一些从事微商的人,更是把同学群变成了发布广告的宣传阵地,一天发十几条广告很常见;还有一些人,购物求同学帮忙砍价……对于同学群来说,这些信息既是没有营养的,也容易造成大家的困扰。

有人说过,同学关系之所以能够维持得长久,就是因为这是一种更侧重于感情,而少了利益纠葛的关系。所以对于同学群来说,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少点利益诉求,多点同学情谊,才是一种最好的状态。

同学群平平淡淡才是真□苑广阔

石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