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 有 学士诗文才士笔 - hnrb.voc.com.cnhnrb.voc.com.cn/hnrb_epaper/images/2010-12/31/12/11c31c.pdf · 烟,悬挂在我们头上,照耀着我们,启迪着我们的生存和智

Transcript
Page 1: 有 学士诗文才士笔 - hnrb.voc.com.cnhnrb.voc.com.cn/hnrb_epaper/images/2010-12/31/12/11c31c.pdf · 烟,悬挂在我们头上,照耀着我们,启迪着我们的生存和智

� � � �

一直以来,我一直想寻找到一个答案:什么东西无边无

际,无始无终?有人说:宇宙,浩渺无边的宇宙。有人说:时

间,指针光阴、飞逝无边的时间。答案千种万种,纷纷纭纭。

然而,在人们给出了一个答案后,人们又用人的智慧和力量

推翻了他们,万事万物、世上的一切总有始有终,有生有死、

有边有际,比如宇宙、比如时间,他们都有自己的界与限,他

们也终会远去逝去。然而,于人事来说,我却以为世上有一

样东西却是可以无生无死,无边无际,永放光芒的,那就是

智者的思想。

有人说:再伟大的思想也为因为思想者的陨灭而陨灭。

然而,我们读书、读前人思想,就可以领悟到思想的无际无

涯,千万年后的我们,在《道德经》的开悟中,领会着老子和

他的思想,老子那“无为至无不为”思想不是穿过岁月的风

烟,悬挂在我们头上,照耀着我们,启迪着我们的生存和智

慧。他的思想如太阳亘古一般温暖着我们,从没远离。

惟楚

湘江·艺林

11

文化专刊部主办 邮箱:

[email protected]

2010

12

31

日 星期五

学士诗文

才士笔

李元洛

� � � �

陈小奇的画过去看得少,印象欠完整。今次于北京航空

航天大学艺术馆集中观赏了一批,很是过瘾,像是回到湘中

乡下吃了一顿地道的土菜, 滋味很足。 那天在展厅边看边

说,谈了些观感。因陈小奇是湘乡人,与齐白石同属湘潭,又

曾任湘潭市齐白石纪念馆馆长多年, 故话题中总是牵扯上

齐白石。

陈小奇的画我认为在气质上很亲近齐白石。 看完他的

展览后, 我在留言簿上题了几个字:“文气野气才气匪气雅

气霸气,六气纵横,墨气四射。”

陈小奇的画当然很有文气,只是这种文气是湖湘文气,

是不好用江南才子吟风弄月的才气来比的。 湖湘文气是旷

达的,野逸的,而且是本色的,不卖弄风雅的。所以,文与野,

文气与野气是彼此相涵的,文到极处,野气纵横;野到极致,

文气斐然。其实湖湘山水也是这般气质。与东南山水过于文

秀,西北山水过于野旷相比,湖湘山水文野相涵,就像屈原

笔下那个山鬼,你说她是文还是野?

陈小奇有才气,这从他的人物造型看得出来。我第一次

看到一个画家较为贴切地画出了我心目中的湖南男男女

女。人称湖南男人不好画。男人的精华在中年,而湖南男人

到中年以后会相貌古怪、很丑,但很有内涵。有沧桑但不愁

苦,很刚毅但不木讷,有煞气但又滑稽,很较真却又满不在

乎。这种矛盾的集合体确实很难在视觉形象上表现达意,但

陈小奇居然轻轻松松随随便便画出来了这样的群像。 比如

《打伞不如云遮日》, 那三个雨天赤足出门携伞同行的老倌

子。焦墨枯笔,白描手法,似不经意,随随便便,真的只是寥

寥数笔, 就把湖南男人的精气神全勾出来了, 让人会心一

笑,忍不住想上去拍拍他们的肩膀。

陈小奇的画有匪气,不是贬词。湖南人身上,总是有匪

气的,文化人也不例外。所谓匪气,其实是不怎么守法度,故

意要破坏破坏、搞搞乱,给天戳个窟窿也满不在乎。这种满

不在乎的劲儿,画画时就会浑不论,但常常会出奇制胜,在

构图上产生突破。小奇的画例子很多,兹不枚举。

小奇的雅气我看主要体现在用笔上。笔笔中锋,内力浑

厚。纵横驰骋而无江湖习气,线条有东方美学上乘品位,不

张扬,去装饰,朴实单纯而气韵丰茂。用笔平留圆重,深得文

人画笔墨传统高雅一脉之三昧,这很难得。一般说来,有野

气、匪气、霸气的画家,常常不免有纵横气、江湖气、野狐禅

气。只有济之以文气、雅气,以平留圆重的中锋用笔节制野

气、匪气、霸气,才能修成正果。

听说陈小奇也要效白石老人,打算渡湘江,过洞庭,客

居京。如今的北京,居大不易。不过,拥文气、野气、才气、匪

气、雅气、霸气于一身的画家,则又当别论。假以时日,我们

会不会看到客居京华的陈小奇, 用六气纵横的笔墨为我们

编织属于

21

世纪的乡愁?

� � � �

作为江南名山 , 岳麓山曾因佛道而名, 因

书院而名, 还因人才荟萃而名, 更因诗情画意

而名。

28

年前 , 我第一次来到岳麓山 , 留连爱晚

亭 , 参谒千年学府 , 拜祭黄蔡墓庐 , 访古寺 ,

登云麓, 瞰湘江, 眺古城 , 追溯岳麓书院楹联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的诗源, 感悟蔡锷登

临岳麓 “环顾中原谁是主 , 从容骑马上峰巅 ”

的诗愿 , 寻觅毛泽东独立橘子洲 “指点江山 ,

激扬文字” 的诗情 , 陶醉陈毅山顶眺望 “西南

云气来衡岳, 日夜江声下洞庭 ” 的诗境 , 只觉

得麓山一日, 竟胜似三年苦读 。 及至后来数度

在岳麓山前后求学深造 , 诗意的追花酿蜜 , 便

成了自己的选修课, 每日的必修课 。 也便有了

散文 《岳麓山下 》 的写作灵感和冲动 。 “山自

苍茫水自流, 沧桑岳麓寒林幽 。 染霜一叶泄天

意, 万紫千红好个秋。” 这首七绝 “岳麓秋色”,

可算是当时心况的写照。

今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崀山 , 天

生丽质, 久藏深闺 。

30

年前 , 我来到崀山下游

的回龙寺公社工作, 两年后调到县城 , 先后从

事地名普查、 党史研究和共青团工作, 有幸有

缘先识崀山丹霞夫夷碧水的可餐秀色 , 晨昏守

望, 用心描画, 或登山踏青 , 或浮槎掠影 , 追

慕舜帝遗泽 , 凭吊义军故垒 , 捡拾濂溪故事 。

八角寨的雄奇, 天一巷的险峻, 将军石的伟岸,

骆驼峰的风尘, 石幕山的沧桑 , 无不给人留下

隽永的印象。 激发我 “走读天一巷”, “诗画石

幕山”, 演绎 “莲潭传奇”, 回味 “舜皇乡思泉”,

登临 “白面寨记胜”。

诗意的生活 , 是一种生活态度 , 一个审美

过程, 一类表达方式 , 一方愉悦乐土 , 可以使

自己欣赏美, 让人们感受美, 在审美的畅快中,

将美丽、 快乐和幸福在人群社会升华延伸 。 爱

伦堡说过: “旋律 , 这是散文的基础 , 每个散

文家应该有自己独特的 、 不因袭的音乐的调

子。”

正因为秉持这一认识 , 我在公务之余 , 差

旅途中, 常常把在逻辑思维里高速运转的大脑

转变为舒缓飘逸的形象思维 , 或手不释卷 , 与

先哲名家对话, 汲取诗眼诗心的甘泉 ; 或信马

由缰, 学前人 “三上 ” 功夫 , 涂鸦几篇感悟性

情之作。 把这作为生活学习思维 “调结构 , 转

方式” 的立交桥, 作为丰富学养修身养性的大

氧吧。

严格地说 , 我这些业余写的散文只能算是

习作, 是与古今名家神交师从的习作。 从仰望

诸葛亮 《前后出师表 》 鞠躬尽瘁的情怀 , 到崇

尚范仲淹 《岳阳楼记 》 先忧后乐的精神 ; 从步

入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接受启蒙 , 到

徜徉在朱自清 《荷塘月色 》 畔纳凉 ; 从品味杨

朔 《荔枝蜜》 的甘甜 , 到揣摩余秋雨 《文化苦

旅》 的艰辛; 从跟随刘白羽度过 《长江三日 》,

到伴从王剑冰赞叹 《绝版的周庄》, 古代和现当

代的散文家携来的杨柳风甘霖雨 , 总在有意无

意之间浇灌了我的习作田园, 滋润了我的诗意

生活。 于是, 我行走岭南 , 揭开灵渠的历史烟

雨; 拜祭神农, 阅读炎陵的不朽春秋 ; 寻访苏

堤, 随想东坡的文化遗存 ; 散步掠燕湖 , 探秘

“马列公园” 的三月; 采风武陵山, 讴歌湘西女

儿的神奇; 感受北欧的霜晨, 走过缪莎湖烟波,

缅怀世界级的戏剧大师; 飞越浩瀚的东海 , 翻

看琵琶湖风光, 索引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 。 目

光所至, 行踪所至, 诗心诗思的春光总是唱响

在山山水水, 无论是神州大地, 还是异国他乡。

是为后记。

� � � �

作家刘路一的新作 《山水几多情》 (大众文艺出

版社出版), 是一部关注当下农民和农村生存生活境况

的长篇小说。

作品的主人公山妹, 冲破传统习俗和陈陋的婚姻

观, 顶着很大的家庭压力和世俗偏见, 与一个孤苦伶

仃的叫做春生的青年结成连理。 因故乡地处山区, 鉴

于交通及地理等生存条件的局限, 尽管这对年轻夫妇

极尽努力, 还是致富无门, 不能创造他们所期望的生

活目标。 于是, 为了改变现状、 寻求出路, 春生只得

随大流, 选择外出打工。 但是春生此一去便杳无音信。

这无疑会让山妹陷入深深的担忧和无边的思念中。 是

好是坏、 是死是活, 必须有一个结果! 为此山妹走上

了漫长的寻夫之路。

5

次外出寻夫失败后, 山妹觉得一个人的青春是有

限的, 不能消耗在悲伤和盲目的寻夫过程中, 不能把

一个女人的命运完全寄托在一个男人身上。 她决心以

自己的努力来创造新的生活。 她是山里人, 尽管山不

能尽快让农民看到钱, 水也白白流走了千万年。 但她

想好山好水, 是一定能够给山里人带来幸福的, “靠

山吃山” 可是千年古训, 一定有着她不朽的道理。 于

是她不再指望依靠别人的施舍, 一心盯着故乡的山水,

琢磨生财的窍门。 其实, 她也没有更多的办法, 无非

还是走的承包荒山、 种植良种果木、 在河里搞网箱养

鱼、 把家乡拥有的千年溶洞推向旅游以及充分利用退

耕还林政策等人家都在走的路子。 不同的是她付出得

更多, 思考得更完善, 经营得更科学。 其实, 真正的

效益, 还是在这里。

但山妹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 她也不可能完全

凭她的想象来设计自己的未来。 山妹的引人注目的成

功, 很快便招来种种不可预测的侵袭。 丈夫一走几年

了无音信, 作为一个单身年轻女子, 在无法逃避村支

书阿宝的骚扰情势下, 不得不与同村农民老六假结婚。

但这并不能够摆脱罪恶, 因为这个掌握权力的人可以

左右她的成败, 为了自己以及乡亲们的利益, 最终她

还是没有能躲避威胁和凌辱。

8

年后, 朝思暮想的丈夫春生竟是衣锦还乡。 但这

个在花花世界发了 “横财” 的丈夫, 已经不再是山妹

过去心目中的意中人了。 回乡后春生不曾想过如何厚

待等候了他

8

年的妻子、 支持她发展辛苦创下的事业,

而是猜忌妻子并且在乡间寻花问柳, 以至最终勾结奸

商, 试图将妻子的产业据为己有, 甚至对山妹痛下毒

手……

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这也是社会前进的根本规律。

山妹是属于大山和乡亲们的。 当正直的老六无罪出狱

时, 山妹选择了这个男人作为终身伴侣———终将假婚

演成良缘。

这部作品, 也许谈不上是鸿篇佳构。 但作者那对

于当下农村人文与自然生态的思考, 是有着独到的见

地的; 对于农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把握, 是可信、 生动

而鲜活的; 对于地域风情的描摹, 颇具心得、 富于诗

性。

我们呼唤有更多这样的农村题材作品问世, 给读

者展开更为宽广的视野和快感。

本版责编 迟美桦 组版编辑 余蓉 责任校对 魏跃勇

诗意的生活

———《岳麓山下》后记

石光明

名家

山青水绿, 永恒的生命

彭见明

思想的边界

读书

陈志珍

气概成章

———陈小奇《水墨纵横》展观感

翰墨

王鲁湘

� � � �

提笔为笃文兄的煌煌诗

词集《影珠书屋吟稿 》作序 ,

蓦然回首, 落在纸上的竟然

足有半个多世纪的暖暖烟

云。

影珠山亦名隐居山 ,在

长沙与汨罗交界之地。 山南

为长沙,山北为汨罗。山北的

田园乃笃文兄故里, 山南的

阡陌是我的家乡。 同是影珠

人,却自小不相识。

1956

年盛夏 ,我考入北

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有一天

我经校门口的传达室准备

外出,匆匆赶来报到的一位

新生令我眼前一亮 : 斜皮

带,大盖帽,全副戎装 ,雄姿

英发 。多年以后 ,我才读到

1953

年作于朝鲜的 《大通

河泅渡》之诗:“击水扬波兴

自豪, 任它雨急与涛高 。阿

郎家在江南岸 ,惯弄钱塘百

尺潮 。” 这位来自朝鲜前线

的新同学就是周笃文———我儿时的或许相逢应不识

的同乡。

大学毕业后,笃文任教于北京多所高校,文革中也

和芸芸知识分子一样在劫难逃。但他一本初衷,不改素

志,笃于学而志于文。他本性淳良,敬重前辈,词学巨擘

夏承焘先生沦落于当时, 文史大家张伯驹先生蒙尘于

浩劫,笃文虽自顾不暇,却仍尽力伸以援手,尽心予以

照拂。老前辈感动之余,也视其为关门弟子,尽授平生

学问, 广为推荐时贤。 古文献大家吴则虞先生曾说:

“一生低首服湘人,吾又见斯人矣。”夏承焘先生《赠周

晓川君》(笃文原名周晓川)云: “东风百尺江潭柳,岁

岁华予词几首。雕虫千古亦才难,莫袖屠鲸横海手。”可

见前辈学人对其评价之高,期盼之切。

新时期伊始,他即在上海古籍社出有《宋词》一书,

为文革结束以来此类研究的空谷足音,报春喜讯。此后

《宋百家词》、《宋词珍藏本》即接踵而至。此外还有《中

华史籍精华译丛———金史 》、 《论语今译 》

(

中英对照

)

、《中华爱国思乡诗选》、《中华壮美山河诗选》 以及

《豪放词》、《婉约词》等书相继问世。一批重量级的专论

如:以德国作家马勒的《大地之歌》和以屈原、李白与高

力士为对象的镕古汇今的考证训诂之作,也相继问世。

如同总店之下开设的若干分

店,又好似年终结算额外收获

的“花红”。

学者与诗人双肩挑 ,这

在学界已属少见 。 诗创作与

词创作双管齐下 , 这在诗词

界也系难能 。 在诗词作品中

笃 文 兄 尤 以 词 的 成 就 为 突

出 。 这大约因为他本身是词

学专家 , 于此道用力最勤用

心最专之故 。 他的词有一袭

清蔚之风 ,一股飘逸之气 ,在

学殖深厚典雅华严之中 ,自

有真挚活泼 、 挥洒自如的性

灵 , 因而不同凡响 。“霹雳当

空击 ,卷狂飙 、昏天墨日 ,海

翻山坼 。浩浩乾坤经劫换 ,鬼

火燐燐青碧 。 纵横是豺狼狐

蜮 , 万里长城真自毁 , 向高

天 、百问偏岑寂 。骚楚恸 ,此

何极 。 大江不废流朝夕 。任

儿曹 、泥污秽染 ,清澄如一 。

检遍中华千卷史 , 功略人间

谁及 ,更仁德人间谁比

?

眼底浮沉焉足数 ,定忠奸 ,自

有春秋笔 。千万拜,寄肝膈。”这是作于

1966

年冬的《金

缕曲》。在北京这个风暴眼的中心,在自己身陷牛棚微命

难测的另类恐怖中, 在芸芸众生大都处于迷信麻木状

态时,笃文抒写了他的疑惑与愤激,迷茫与希望。在平反

冤案中笃文也奋其词笔,一申挞伐。如《八声甘州·彭德

怀颂》后片云:“百战奇勋盖世,更驱倭立国,抗美威扬。

为生命请命,折角谏天王。炸庐山,万钧雷霹,齑粉碎忠

良。沉冤雪,看丰碑起,霄壤腾光。” 待到斗转星移,河山

绚彩, 词人笔下便是另外一番景象。“到眼溪山沁骨凉,

莫叹朝阳,且惜斜阳。风吹吟袖动双双。句也生香,水也

流香。玉柱金溪步步量。峰似鹰翔,石似鱼翔。黄花雅韵

斗清霜,景胜三湘,人秀三湘。”这是作于

1985

年的《一剪

梅·张家界金鞭溪》。 字里行间流泻的是轻灵欢快的旋

律,和自然与生命天人合一的喜悦。

三十年前,他的《别元洛四首》其四有云: “黯黯一

挥手,云程又几千

?

思君如此水,演漾小窗前。”往事并未

如烟,

30

多年后的今日, 我在京华他的影珠书屋小窗下

为其诗集作序,心中响起的竟然是他乡异国的歌曲《友

谊地久天长》。

(《影珠书屋吟稿》 由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0

8

月出版)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