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京都大学跨文化学生交流项目 Delegate 招募手册 ||| PROPOSAL¬¬... ·...

11
北京大学京都大学跨文化学生交流项目 Delegate 招募手册 ||| PROPOSAL 1

Transcript of 北京大学京都大学跨文化学生交流项目 Delegate 招募手册 ||| PROPOSAL¬¬... ·...

  • 北京大学京都大学跨文化学生交流项目 Delegate 招募手册

    ||| PROPOSAL

    1

  • 北京大学京都大学跨文化学生交流项目 Delegate 招募手册

    ||| PROPOSAL

    2

    一、项目介绍

    北京大学 -京都大学跨文化交流项目(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between Peking

    University and Kyoto University,即 PUKU)是一个由北京大学社团评级研究会下设的 PUKU2015

    北京筹备委员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中日学生交流项目,该项目以北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的学生

    为主体,通过学生们的互访和共同吃住进行交流,并围绕所定主题展开讨论,实地考察,解

    决问题,发表成果等活动。

    本项目的目的在于:一、促进中日两国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及友谊的深化;二、通过深

    入交流和讨论,认识两国的历史文化;三、对两城市各自日益突出的问题进行更广泛深入的

    理解和探讨;四、担负起青年人的时代责任,为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贡献力量。

    本项目子课题(即各小组主题)的选择着眼于当前中日双方共同的社会问题,旨在通过

    实地考察等研究手段针对子课题核心问题提出大学生力所能及的解决方法或改善手段,因此

    该项目不仅在中日交流层面上有所贡献,而且各小组的研究结果本身也具有较好的生态效

    度。

    作为北京大学校内品牌交流项目之一,PUKU 从选题、招募、调研方面有着严格的活动

    流程。在交流活动开始半年前,PUKU 北京和京都筹备委员会便开始筹备具体行程、项目议

    题,提前四个月双方在互相沟通的基础上做出各组议题策划并招募代表,在严格的筛选后选

    出最优秀的代表并在京都、北京两地进行调研,联系媒体和赞助代表并发布调研结果,结束

    之后联系总结,力图以实践成果反馈社会,做出两国顶尖大学生应有的贡献。

    会期前

    确定讨论中心及目标

    前期调研考察

    中日代表网上交流

    会期中

    中日代表共同商定行动方案

    讨论、实践议题方案/共同

    活动体验异国文化

    总结、发表

    会期后

    后期展示宣传,会后实践

    联系相关协会、机构,整

    合相关方面的社会资源

    联系媒体发布

  • 北京大学京都大学跨文化学生交流项目 Delegate 招募手册

    ||| PROPOSAL

    3

    二、议题组内容和活动介绍

    在对前五届活动进行反思和改进的基础上,本届 PUKU 项目下分为三个小组,即传统组、

    环境组以及社会组。以下对各小组的研究主题进行简单介绍。

    1.传统组

    【主题】京城茶韵——北京茶馆的历史溯源及现状调查

    【背景及研究方向】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自饮茶之风在民间普及以来,茶已成为一种百姓

    休闲饮品,而茶馆则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是传统和民俗的体现。茶馆既是人们身心休

    息之地,也是民间活动交流的场所。茶馆的发展历经一千多年,几经兴衰,终于形成了现代

    茶馆。现在,作为一种以饮茶为中心的综合性群众消费活动场所,茶馆正在向茶艺馆逐渐过

    渡。在名字上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体现了社会文化经济精神生活上的巨大变化。

    现代茶馆是传承茶道文化的主要途径,是表现茶文化、社会文化和风俗人情的载体。在

    现代茶馆消费的人们可深深地体会到茶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所带来的精神满足,在居民文

    化娱乐消费迅速增长的今天,这将可能成为一种新时尚。然而现代茶馆也存在着在经营内容

    和经营方式上的种种问题,很多茶馆难以找到自身准确的定位。本来在中国有着广泛客群基

    础的“茶馆”、“茶楼”却由于面临着定位老龄化,价格昂贵,经营方式单调僵化等问题,在

    生活方式西化的今天经营举步维艰。

    茶乃中国国饮,历史上无论是清舍雅居还是酒楼茶馆,一杯热茶,无论贵贱,它所创造

    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都不可估量。那么,如何才能让中国茶馆在当代环境下适

    应各式各样的挑战,提高其社会效益,挖掘其文化价值,将是我们本次 PUKU 传统组会议将

    面对的问题。

    在第六届北京大学 PUKU 传统组会议期间,除学习中国饮茶文化、茶馆历史,体验茶道

    技艺,充实代表们的知识背景提高对茶文化的理解以外,体察北京当代茶馆的发展现状将是

    本届议题的重点。我们将通过实地走访北京茶馆茶庄、向业内人士了解情况、与饮茶爱好者

    交流和茶叶市场调查等多种方法深入了解当下北京现代茶馆发展面临的危机与机遇,并在对

  • 北京大学京都大学跨文化学生交流项目 Delegate 招募手册

    ||| PROPOSAL

    4

    京都茶文化产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探讨,为北京茶馆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北京会期活动内容】

    活动初步构想如下:

    1. 资料搜集

    在会期之前,充分收集中国茶馆业发展历史(及茶产业发展史)的相关文献信息,从时

    间和地理两个维度了解“茶馆”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对了解当代社会中茶馆产业的发展

    情况有大致了解。

    2. 专家讲座

    通过参加讲座,茶话会等形式了解中国古代茶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对社会文化、信息

    传递、大众娱乐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讲座环节,我们将邀请历史学或其他专家学者就

    中国古代“饮茶”习惯、传统、及对人民生活的影响等话题进行介绍。

    3. 参观走访

    我们将重点体验知名海内外的传统老北京茶馆“老舍茶馆”,感受老北京的饮茶文化风

    俗;参观张一元(或吴裕泰)等北京百年老店,通过对它们的参观了解近百年来北京地区饮

    茶历史的发展状况及现代社会条件下人民百姓的饮茶爱好及特点。

    我们还将参观一些北京著名的现代茶馆,了解他们的运作方式,经营状况,同时深入北

    京马连道茶叶市场,了解北京茶叶市场的销售状况。

    4. 采访调研

    我们将与业内人士进行交流,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同时对消费者进行有计划的调查访问,

    从不同角度了解北京茶馆行业的消费情况。

    5. 讨论分析

  • 北京大学京都大学跨文化学生交流项目 Delegate 招募手册

    ||| PROPOSAL

    5

    在会期进入后程时,我们将就前期的活动内容和学习感受进行讨论和总结,结合中国茶

    馆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了解“茶馆”在历史上起到的社会意义,并考虑在现实条件下,中国

    “茶馆”的保护与推广的可行方法。同时,对比中日茶文化传播的发展的不同模式,互相借

    鉴。

    【调研手段】

    1. 文献搜集

    2. 参加讲座

    3. 与北京大学茶文化协会同学进行交流

    4. 感受老北京茶庄、“老舍”茶馆,走访几家不同类型的北京现代茶馆

    5. 深入走访北京市马连道茶叶销售市场,参观马连道茶博物馆

    6. 与业内人士就现代茶馆经营方式等问题进入深度了解和探讨

    【流程构想】

    【预期结果】

    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饮茶和茶馆文化,了解“茶馆”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

    历程和在百姓生活、文化传播等方面产生的重要意义;就调查了解到的问题,针对北京茶馆

    的发展提出可行的建议;在对京都茶文化产业发展了解的基础上,比较北京和京都两个城市

    不同的发展特点,增进对两国饮茶文化的理解,寻找可相互借鉴的经验。

    资料搜集

    •综合运用多种途径广泛收集信息,了解中国茶馆文化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涉及历史、文化、社会娱乐等社会生活各方面

    学习探讨

    •专家讲座,深入系统了解中国茶馆文化

    •与北京大学茶文化协会进行深入交流

    走访参观

    •走访“张一元”/“吴裕泰”、“老舍茶馆”等北京老字号品牌,感受北京传统饮茶文化及历史风俗;参访北京知名现代茶馆,了解其经营模式和销售状况

    •深入参访北京马连道茶叶市场、茶博物馆,了解茶叶生产与销售状况

    现实推广

    •撰写调研报告,深入探讨茶馆文化的历史及当代意义

    •举办传统茶文化推介宣讲会、大碗茶等北京传统茶品欢享会等活动进行线下互动

  • 北京大学京都大学跨文化学生交流项目 Delegate 招募手册

    ||| PROPOSAL

    6

    2.环境组

    【主题】节约型园林与城市生态

    【背景及研究方向】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空间范围内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相互作用形

    成的统一体。园林作为一个人工建造、赋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连接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

    纽带,不仅要充分发挥其美化环境和提供休憩场所的作用, 还要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吸

    收温室气体、降低自然灾害、 维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等方面继续发挥更大

    的作用。然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用地短缺、耕地紧张、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

    益突出,园林建设因此必须按照合理的资源配置与循环利用的原则,在规划、设计、施工、

    养护等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 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园林绿化的减排能力,追

    求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资源投入, 来获取最大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因此,

    建设节约型园林势在必行。

    中国的古典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充分反映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宇宙观。

    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中,日本园林深受中国园林的影响,特别是在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唐代,

    两国园林景观在景观构成、意境风格等方面,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北京和京都作为两座兼具

    悠久历史与现代文明的大都市,一方面,都拥有多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典园林作为城市生态

    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传承和保护;另一方面,在快节奏的都市空间中,都需要面对如何

    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以科学合理的投入使园林的多重效益最大化的问题。因此节约

    型园林发展问题在两座城市间产生了共鸣。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每一种生态成分的保护各不相同,也需要政府、产业界、 学界、非

    政府组织、居民等不同团体的参与。本届 PUKU 环境组在北京会期聚焦“节约型园林建设与

    城市生态”这一主题,以城市中公园的园林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政府规划的角度,着

    重探究园林景观如何与周围城市空间相适应,利用有限资源发挥其生态功能,并关注园林规

    划、建设中的节约型(节能、节水、节材等)设计,为探索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中不同团体的

  • 北京大学京都大学跨文化学生交流项目 Delegate 招募手册

    ||| PROPOSAL

    7

    合作模式提供参考,与京都会期的议题相呼应。

    【北京会期活动内容】

    环境组活动初步设想如下:

    具体实施可以分为下几个环节:

    1. 资料收集

    在会期之前,环境组成员充分收集有关北京园林设计与规划的资料,对北京园林系统的

    发展过程、空间布局有整体把握,侧重从生态角度切入的研究与记录,对古典园林中设计的

    生态观念、现代园林建设与城市生态系统向相协调等关键问题形成认识。

    2. 讲座交流

    邀请北京大学城市与景观设计学院的教授就园林规划建设、北京城市生态环境特征等相

    关知识进行讲座。加深代表们对议题的理解和认识,为实地活动做准备。

    3. 实地参访

    参观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请工作人员介绍北京市内各大小园林的分布格局,从林业碳汇

    计量监测网络观察全市园林的碳汇和碳排放情况,了解当前北京园林绿化部分对于整个林业

    碳汇的贡献,特别关注拟调查的奥体公园和玉渊潭公园的绿化和碳汇情况,试用手持碳足迹

    计算器、生态足迹计算器等科普产品。

    参观园博园中不同国家地区、不同风格、不同年代的园林,感受一个博大的园林世界,

    寻找可以应用于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了解其特性、功能、

    适用条件,与接下来实地调研的园林中的节约化设计进行对比分析。此外,园博会园区选址

    在永定河西岸一处建筑垃圾填埋场上,了解其生态修复技术和过程。

    4. 深入调研

    实地调研奥体公园和玉渊潭公园,观察园林中空间布局、景观设置等情况,向公园管理

    认识北京园林整体布局,了解园林绿化碳汇情况,熟悉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的特性

    参观“园林大百科”园博园,寻找节约化设计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走访城市园林,调查其能源消耗、资源利用与回收情况,评价节约化设计、节约型建设情况

    为现代都市节约型园林建设建言献策

  • 北京大学京都大学跨文化学生交流项目 Delegate 招募手册

    ||| PROPOSAL

    8

    者询问园林绿化经营管理所涉及到的耗水、耗能、用材、用工、用地、运输等需求,从园林

    绿化的植物选择、灌溉方式、人工景观建设、资源利用与回收等角度考察其节约化设计情况,

    对规划部门、公园管理者、游客、周边居民进行访谈、问卷调查,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公园的

    能源消耗、资源利用情况,寻找可能存在的不足。

    5. 发展推广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理解节约型园林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具体的实践形式,对所调查园

    林的碳汇能力与资源消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其生态效益实现的效率是否具有节约化的

    特点。对有违节约型园林理念的设施和管理环节提出改进建议,结合各园林的实际情况,寻

    找并推荐应用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为公园制作标语和提示

    牌,鼓励游客、周边居民共同维护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景观和设施,减少因维护公园而消耗

    的资源。

    【调研手段】

    1. 通过前期文献、资料收集,对议题形成初步了解;

    2. 邀请学术机构、政府规划管理部门举办讲座,参观园林博物馆、代表性园林景观等,

    全方位认识园林的规划及建设、生态功能、使用和保护等情况;

    3. 走访奥体公园、玉渊潭公园及其周边环境,对其空间使用、能源消耗等情况进行实地

    调查、检测。

    【流程构想】

    【预期结果】

    通过为期十天左右的活动,我们将了解北京园林规划建设、绿化减排的整体情况,实地

    调查城市园林的资源利用与能源消耗情况,寻找发现可以改进或应用的节约化设计。我们与

    日方同学共同学习、交流、思考、行动,希望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传递出对这项议题的关

    注,探寻在空间和资源受限的情况下让园林的多重效益最大化的节约化建设之路,为解决节

    约型规划设计中的挑战、问题建言献策,并向更多的城市居民传播园林中的节约理念,让普

    通人通过力所能及的改变为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做贡献。

    开题讨论

    •查找文献,听取讲座。搜集有关园林建设、节约型设计与城市生态系统保护的背景资料。

    •对调研方案进行具体化的讨论,确定小组分工

    交流参访

    •学术交流:听取学术机构、规划管理部门专家讲座,让中日代表与专家进行交流

    •实地参访:包括机构参访和园林参访,对北京园林布局、绿化、碳汇等情况有整体认识,感受生态科普产品,参观园林博物馆和颐和园等

    深入调查

    •实地走访记录公园及周边环境情况,了解园林能源消耗、资源利用与回收等情况

    •对游客、公园管理者、居民进行调查采访,调查公园景观保护情况

  • 北京大学京都大学跨文化学生交流项目 Delegate 招募手册

    ||| PROPOSAL

    9

    3.社会组

    【主题】北京旅游景点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

    【背景及研究方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越加成为人们偏爱的活动,而对于残疾人而言,身体上

    的一些缺陷使其在旅游过程中多有不便,这就需要旅游景点相关配套设施能够及时跟进,让

    残疾人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旅行的快乐。

    在残疾人保护和福利方面,日本有较为成体系的政策支持和全面的法律保障,尊重关怀

    残疾人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大众共识。而具体到残疾人旅游设施方面,京都更是一个值

    得借鉴的范本,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京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

    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也较为成熟。

    与京都相比,北京的无障碍设施仍处在起步阶段,存在诸多不足,但是近年来这一问题

    日益受到关注,相关状况也在结合国情及借鉴外国经验中得到改善。

    社会组的调查以北京地区的旅游景点为核心,旨在了解北京旅游景点残疾人无障碍设施

    建设现状,从中寻明缺失,发掘问题。同时,为突出现实导向,社会组将创造条件与残疾人

    游客进行互动,在了解残疾人对无障碍设施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吸取京都的宝贵经验,

    对未来北京市残疾人游客设施建设提出意见与建议。

    【北京会期活动内容】

  • 北京大学京都大学跨文化学生交流项目 Delegate 招募手册

    ||| PROPOSAL

    10

    社会组活动初步策划包括以下环节:

    1. 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可以包括两种方式:

    1) 文献整理。对目前旅游景点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现状、使用现状有一个整体的把

    握,了解政府近年来在相关设施建设方面的努力及不足。同时,通过专业理论书籍、

    文章的阅读,了解残疾人旅游无障碍设施建设中的专业知识。每位组员都需要搜集

    和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有关的各种文献资料,为后期的相关调查奠定理论基础。

    2) 专家讲座。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做讲座的方式,使组员们获得有关中日

    两国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且请专家为小组后期活动的开展提

    出建议。

    2. 实地调查

    小组将选取北京市 3~4 个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进行实地调查,实地调查的景点

    的选择将综合考虑价格、距离、古今风格、人文与自然类型、著名程度、北京特色、基础设

    施建设差异性等因素。通过实际深入当地体验,了解旅游景点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状况和使用

    状况。

    实践旅游景点安排如下:

    景点一:颐和园; 景点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鸟巢、水立方

    景点三:景山公园; 景点四:琉璃厂或大栅栏

    3. 走访调查

    走访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人员:

    1) 旅游景点工作人员。通过访谈工作人员,能够直接了解到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现

    有情况及使用情况;

    2) 残疾人。通过如北京残联、中康残疾人旅游俱乐部等残疾人组织、社区,联系具有

    旅游经验、有一定英语沟通能力且愿意接受访谈的残疾人,通过访谈残疾人可以直

    接了解其旅游感受、需求及建议;

    3) 北京市旅游局相关部门。通过访谈旅游局相关部门能够了解目前北京市残疾人旅游

    相关政策规定、无障碍设施建设整体现状及未来规划。

    4. 实践体验

    前期

    准备

    实地

    调查

    走访

    讨论

    实践

    体验

    总结

    汇报

  • 北京大学京都大学跨文化学生交流项目 Delegate 招募手册

    ||| PROPOSAL

    11

    1) 安排组员们以残疾人旅行的“特别方式”(如,坐在轮椅上进行旅游,比如把在眼睛

    上带上红布进行旅游,比如在旅游的过程中不能使用手等)前往旅游景点并进行旅

    游;

    2) 请手语老师教授导游词,模拟拍摄为聋哑人导游的情景剧;

    3) 联系专门为残疾人提供旅游团服务的旅行社,看是否能够加入某个旅游团协助残疾

    人游客的游览过程。

    通过以上的实践活动,希望能够更好地让小组成员们切实感受残疾人旅游时所存在的困

    难,加深对于旅游区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重要性的了解。

    5. 圆桌会议

    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和调研结果,小组成员将通过圆桌会议的方式,讨论当前北京旅游

    景点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成果和亟需改进的地方,并分析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能够带

    来的社会效益。

    【调研手段】

    1. 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实地走访等方式获得一手、二手资料;

    2. 实地参观走访北京 3~4 处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

    3. 访谈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相关政府官员及工作人员。

    【流程构想】

    【预期结果】

    本次调研力图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讨论北京旅游景点残疾人无

    障碍设施建设的现状、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北京旅游景点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

    的未来发展提出切实可行性的建议与意见。

    前期准备

    •获得有关旅游景点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相关的各项信息,包括政府的相关政策、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中所需要注意的技术性问题等。

    实地调查•实地参访具有北京代表性的旅游景点,深入了解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现状

    采访调查

    •通过对相关政府单位负责人、旅游景点工作人员及残疾游客进行采访调查,全面了解北京旅游景点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现状、未来规划及残疾游客需求。

    民主讨论

    •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和调研结果,开会讨论目前北京旅游景点残疾人设施建设的成果及亟需改进的地方,同时分析残疾人旅游设施建设能够带来的社会效益。

    方案提出

    •根据之前的调查获取的信息综合讨论的结果,从现实、可行的角度提出北京旅游景点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建议与意见,促进残疾人无障碍旅游设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