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堂課裡,我要學會… - National Defense Medical...

27
中醫藥基礎理論簡介 在這堂課裡,我要學會… 2017/10/5 3 氣血津液(血脈, 經絡,三焦) 膀胱 --- ---‐‐‐‐‐‐ 2017/10/5 4 你為何必須學習中醫/針灸 生活上當歸鴨麵線,藥燉排骨,四物湯,八珍 湯,十全大補湯,四神湯 開刀前後,患者可不可以吃? 自體免疫疾病患可不可以吃? 病人用之西藥,中藥,草藥,健康食品 1. 病人問醫師:我可以吃XX藥或健康食品嗎? 1. 守宮木,木通,防己,馬兜鈴酸,山防風 2. 鯊魚軟骨,甲殼素,藍綠藻,月見草,納豆….

Transcript of 在這堂課裡,我要學會… - National Defense Medical...

  • 中醫藥基礎理論簡介

    在這堂課裡,我要學會…

    2017/10/5 3

    氣血津液(血脈, 經絡,三焦)

    膀胱腎

    心 肺

    肝--- 膽 脾---胃

    ‐‐‐‐‐‐

    2017/10/5 4

    你為何必須學習中醫/針灸

    生活上‐當歸鴨麵線,藥燉排骨,四物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四神湯

    開刀前後,患者可不可以吃?自體免疫疾病患可不可以吃?

    病人用之‐西藥,中藥,草藥,健康食品1. 病人問醫師:我可以吃XX藥或健康食品嗎?

    1. 守宮木,木通,防己,馬兜鈴酸,山防風2. 鯊魚軟骨,甲殼素,藍綠藻,月見草,納豆….

  • 中醫藥基礎理論

    1. 陰陽五行學說2. 臟象

    1. 五臟2. 六腑3. 奇恆之府4. 臟腑之間關係

    3. 氣血津液4. 經絡

    1. 經絡的概念與經絡系統的組成

    2. 十二經脈3. 奇經八脈4. 經別、別絡、經筋、皮部5. 經絡生理與經絡學說的應用

    5. 病因與發病1. 病因2. 發病原理

    6. 病機學說1. 邪正盛衰2. 陰陽失調3. 氣血失調4. 津液代謝失常5. 經絡病機6. 臟腑病機

    7. 防治原則(養生與導引)1. 預防2. 治則

    生理 病理

    病因

    發病

    治療

    生理:臟象氣血津液經絡

    病機

    養生不易受邪

    2017/10/5 7

    你將從這門課中學到什麼?

    1. 臟象,(五臟六腑),氣血津液,經絡 ‐ physiology2. 環境醫學─病因與發病 – etiology 3. 病理學─病機學說‐ pathophysiology 4. 診斷學─望聞問切 – diagnosis (Physical exam)5. 治療學─方劑概論,中藥概論‐ pharmacy 6. 預防醫學─體質學(gene, phenotype),中醫養生7. 治療臨床見習‐ clerk, intern 

    陰? 陽?

  • 2017/10/5 9

    • 以陰陽之相對屬性來認識自然,探求自然的「一種方法」。– 動的,外向,上升,溫熱,明亮的事物屬於陽– 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事物屬於陰

    • 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

    • < 素問‧金匱真言論>陰中有陰,陽中有陽,1. 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 (平旦:清晨,雞鳴:凌晨1 -3 時 )2. 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3. 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4. 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

    2017/10/5 10

    陰陽在醫學中之運用

    • 故人亦應之,夫言人之陰陽,– 則外為陽,內為陰,– 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 言人身之臟腑中陰陽,則臟者為陰,腑者為陽,肝心脾肺腎,五臟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皆為陽…..

    – 故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 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

    – 此皆陰陽,表裡內外,雌雄相輸應也,故以應天之陰陽也。

    2017/10/5 11

    陰陽在醫學中之運用

    1. 人體組織結構

    – 體表為陽,體腔為陰;背為陽,腹為陰,肢體內側為陰,外側為陽(手三陽經,手三陰經,足三陽經,足三陰經)

    2. 生理功能:陰陽是相互為根,互相依存於同一個體,互相為用– 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 陽根於陰,陰根於陽,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

    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故暮而收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反此三時,形乃困薄

    2017/10/5 12

    3. 病理變化– 陰陽偏盛– 陰陽偏衰

    4. 疾病的診斷– 陰陽表裡寒熱虛實

    5. 用於疾病防治1. 養生防病: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

    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精神內守,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2. 疾病的治療:狀水之主以制陽光,益火之源以消陰翳; 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3. 藥物:寒熱溫涼,

  • 五行?

    木火土金水

    藏象學

    形.精.氣.神

  • • 黃帝曰:余聞陰陽之人,何如? 岐伯曰:悉乎哉問也,此先師之秘也,雖伯高猶不能明之也。黃帝避席遵循而卻曰:余聞之,得其人弗教是謂重失,得而洩之,天將厭之,余願得而明之,金匱藏之,不敢揚之。岐伯曰:慎之,慎之,臣請言之。

    • 木形之人….小頭,長面(臉長),大肩,背直,身小,手足好,有才(有才華),勞心,少力多憂,勞于事(為事情勞累)。

    • 火形之人….小頭,好肩背(肩背看起來很好),髀(髖骨)腹小,行搖肩背(走路搖搖晃晃),肉滿(肉多),有氣,輕財(不愛錢財),少信(少信用),多慮(多思慮),好顏(愛面子),急心,不壽暴死。

    • 土形之人….圓面(臉圓圓的),大頭,美肩背,大腹(肚子大大的),美股脛(大小腿美麗),小手足(手腳小小的),多肉(肉很多),上下相稱,行安地(走路很安穩),安心(很安定的心),好利人(喜歡利益他人),不喜權勢(不重權勢)

    • 金形之人…..方面(臉方方的),白色,小頭,小肩背,小腹,小手足,骨輕,身清廉,急心,善為吏

    • 水形之人….大頭,小肩,大腹,動手(手不停動來動去),行搖,長背(背很長),不敬畏(天不怕地不怕),善欺(易欺騙),戮死(會因殺戮而亡)

    • 陰陽和平之人,其狀委委然,隨隨然,顒顒然,愉愉然,旋旋然,豆豆然,眾人皆曰君子,此陰陽和平之人也。

  • https://goo.gl/SU1Asv

    精氣

    • 先天精氣(命門相火)

    • 後天精氣

    – 脾胃陽氣: 飲食水穀精氣

    – 心肺陽氣: 呼吸精氣

    • 生命效能與久暫取決於先天精氣之存量。

    • 形者生之舍,氣者生之充,神者生之制。<淮南子、原道>

    • 天氣為魂,地氣為魄。<淮南子、精神>• 魂氣歸于天,形魄歸于地。<禮記>

    形精氣神,陰陽氣血

    • 形:型態結構

    • 精:維持機能之物質

    • 氣:維持機能之能量

    • 神:控制人體感覺行為

    • 陰‐身體之質量

    • 陽‐身體之能量

    • 氣‐表現之能量

    • 血‐血液

    https://goo.gl/4rf6YW https://goo.gl/0DISTH

  • "藏"象"學?

    2017/10/5 27

    • 藏,是指體內的內臟• 象,是指表現於外的生理、病理徵象• 內部臟腑與外部形象之間的關係• 中醫學對人體生理活動的認識方法• 明. 張景岳

    2017/10/5 28

    藏象學說的基本概念

    • 《素問.六節藏象論》帝曰:藏象何如? 歧伯曰:1. 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

    通於夏氣。

    2. 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

    3.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髮,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適於冬氣。

    4. 肝者,罷極(耐受疲勞)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其味酸,其色蒼,此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

    5. 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

  • 2017/10/5 29

    • 臟、腑和奇恒之腑三類

    1. 五臟,肝、心、脾、肺、腎、(心包)2. 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 《素問.五臟別論》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

    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

    • 《靈樞.本藏》五臟者,所以藏精神氣血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穀而行津液者也

    2017/10/5 30

    3. 奇恒之腑在組織結構屬腑的形態,但在生理功能上,卻具有類似於臟的貯藏精氣作用,故稱奇恒之腑。

    4. 《素問.五臟別論》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於陰而象於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恒之腑。

    藏象學之重點

    五臟之生理功能

    六腑之生理功能

    以五藏為中心

    Why?

  • 臟 腑

    The function of the organ! It means chi!

    能量與質量‐以能量為中心

    肝= liver ?

    肝= liver 

    2017/10/5 36

    = or ≠

    • 肝• 心• 脾• 肺• 腎• 心包, 膽, 胃, 小腸,大

    腸, 膀胱, 三焦

    • Liver • Heart• Spleen• Lung• Kidney

  • 2017/10/5 37

    1. 肝,膽‐ nervous, endocrine, metabolism2. 心‐ CV3. 脾,胃,小腸,大腸,膽‐ digestive4. 肺‐ respiration5. 腎,膀胱,三焦‐ kidney, productive 

    2017/10/5 38

    各臟腑各有陰陽氣血

    • 肝陽,肝陰,肝氣,肝血• 心陽,心陰,心氣,心血• 脾陽,脾陰,脾氣,脾血• 肺氣,肺陰,肺氣,肺血• 腎氣,腎陰,腎氣,腎血• 胃陽,胃陰,胃氣,胃血

    • 肝 = liver• 心 = heart • 脾 = spleen • 肺 = lung• 腎 = kidney• 胃 = stomach

    2017/10/5 39

    年齡

    陰 陽

    稚陰稚陽

    陰陽平和之人

    2017/10/5 40

    陰陽

    胃陰虛胃火

    陰陽

    肝火

    五臟 + 陰(血)陽(氣)

    胃氣虛

  • 2017/10/5 41

    基本特點

    1. 以五藏為中心2. 臟腑相表裡(經絡互相絡屬)

    1. 肝 ‐膽2. 心 –小腸3. 脾 ‐胃4. 肺 –大腸5. 腎 –膀胱

    2017/10/5 42

    陰經屬藏絡,陽經屬府絡藏

    2017/10/5 43

    氣血津液(血脈, 經絡,三焦)

    膀胱腎

    心 肺

    肝--- 膽 脾---胃

    ‐‐‐‐‐‐

    2017/10/5 44

    3. 五臟與形體諸竅結成整體– 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 肺之合皮也, 

    其榮毛也; 肝之合筋也, 其榮爪也; 脾之合肉也, 其榮唇也; 腎之合骨也, 其榮髮也(筋脈肉皮骨) 

    – 心‐脈‐色– 肺‐皮‐毛– 肝‐筋‐爪– 脾‐肉‐唇– 腎‐骨‐髮

  • 2017/10/5 45

    – 五臟常內閱于上七竅也, 故肺氣通于鼻, 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 心氣通于舌, 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 肝氣通于目, 肝和則自能辨五色矣; 脾氣通于口, 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 腎氣通于耳, 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

    – 心‐舌– 肺‐鼻– 脾‐口– 肝‐目– 腎‐耳與二陰

    2017/10/5 46

    五臟與精神情志相關

    • 五臟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者也.• 五臟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

    藏意,腎藏志,是謂五臟所藏– 魂- 肝(隨神往來謂之魂)

    • (魂不守舍,失魂落魄,魂飛魄散,魂不附體)– 神- 心(神魂顛倒,心曠神怡,聚精會神,)– 意- 脾 (一心一意,心猿意馬,心煩意亂,回心轉意)– 魄- 肺(并精出入謂之魄)(驚心動魄)– 志- 腎

    • (有志竟成,志同道合,玩物喪志,眾志成城,鴻鵠之志,狀志凌雲)• 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 因

    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2017/10/5 47

    • 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 怒喜思憂恐– 肝,在志為怒,怒傷肝– 心,在志為喜,喜傷心– 脾,在志為思,思傷脾– 肺,在志為憂,憂傷肺– 腎,在志為恐,恐傷腎

    2017/10/5 48

    以臟腑名詞用於精神名詞

    • 肝膽相照• 脾氣不好• 狼心狗肺• 心驚膽戰 (神驚魂戰?)• 披肝瀝膽(赤誠相待,忠貞不二) • 明目張膽 (張大眼,壯著膽。形容有膽識,無所畏懼。後用「明目張膽」比喻肆無忌憚地公然做壞事)

  • 五臟 六腑

    2017/10/5 50

    • 五臟1. 肝2. 心3. 脾4. 肺5. 腎

    • 六腑1. 膽2. 胃3. 小腸4. 大腸5. 膀胱6. 三焦

    2017/10/5 51

    大腸傳導腎

    尿液 糞便

    胃主受納脾主運化

    肝主疏泄

    心肺

    送出營氣血津液至全身

    口: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

    糟粕

    食氣入胃,散精于肝

    食氣入胃,濁氣歸心飲氣,脾氣散精,上歸於肺

    膀胱

    2017/10/5 52

    氣血津液

  • 2017/10/5 53

    氣的基本概念

    那一個氣強?

    2017/10/5 54

    https://goo.gl/Ufq5kWhttps://goo.gl/Xvy4A0

    2017/10/5 55

    氣維持人體生命活動

    • 《素問.寶命全形論》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 《素問.六節藏象論》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人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2017/10/5 56

    氣的生成

    • 《醫門法律.先哲格言》真氣所在,其義有三:曰上中下也。

    1. 上者所受於天,以通呼吸者也。

    2. 中者生於水穀,以養營衛者也。

    3. 下者氣化於精,藏於命門,以為三焦之根本者也。

    4. 故上有氣海,曰膻中也,其治在肺,

    5. 中有水穀氣血之海,曰中氣也,其治在脾胃

    6. 下有氣海,曰丹田也,其治在腎

    • 人之所賴,惟此氣耳,氣聚則生,氣散則死

  • 2017/10/5 57

    氣的生成

    1. 自然界的清氣1. 肺的呼吸功能。

    2. 水穀之精氣1. 水穀之精氣,來源於飲食物。

    2. 《靈樞.營衛生會》人受氣於穀。穀氣入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

    3. 先天之精氣1. 先天之精氣,來源於父母生殖之精。生命活動的本源。生長發育

    和生殖之本。

    – 黃帝問于岐伯曰:願聞人之始生,何氣築為基,何立而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為基,以父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 岐伯曰: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

    2017/10/5 58

    氣的生理功能

    1. 推動作用:氣行血。

    2. 溫煦作用:《難經.二十二難》氣主煦之

    3. 防禦作用:衛氣者,為言護衛周身,溫分肉,肥腠理,不使外邪侵犯也

    4. 固攝作用

    5. 氣化作用

    2017/10/5 59

    氣的運動和運動形式

    • 氣的各種各樣運動特點,可歸納為升、降、出、入。• 氣依附於血、津液等載體,氣的運動體現於血、津液等

    的運行及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 《素問.六微旨大論》岐伯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

    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故無不出入,無不升降

    1. 呼吸:呼出濁氣,吸入清氣

    2. 肺之宣發,肅降

    3. 胃氣主降,脾氣主升

    4. 《素問.經脈別論》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 營氣• 衛氣• 臟氣• 腑氣• 經絡之氣

  • 2017/10/5 61

    營氣

    • 營氣,是行於脈中之氣。• 營氣行於脈中,常營血並稱。

    2017/10/5 62

    營氣

    1. 組成與分布:1. 《素問,痹論》營者,水穀之精氣也。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

    乃能入於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臟,絡六腑也。

    2. 《靈樞.營衛生會》人受氣於穀,穀入於胃……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周不休。

    3. 黃帝曰:營氣之道,內穀為寶,穀入于胃,乃傳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專者,行于經隧,常營無已,終而復始,是謂天地之紀

    2. 營氣在脈中運行的路線是:營出中焦一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一足陽明胃經一足太陰脾經一手少陰心經一手太陽小腸經一足太陽膀胱經一足少陰腎經一手厥陰心包絡經一手少陽三焦經一足少陽膽經一足厥陰肝經一手太陰肺經,營周不休。

    2017/10/5 63

    營氣

    3. 主要功能:1. 營養全身2. 化生血液

    • 《靈樞.營衛生會》岐伯曰: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于此,故獨得行于經隧,命曰營氣。

    • 何謂血?岐伯曰: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何謂脈?岐伯曰: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

    • 《靈樞.邪客》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為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

    2017/10/5 64

    衛氣

    • 衛氣,是運行於脈外之氣。由於它具有護衛機體,不被外邪侵犯的作用,故名曰衛氣。

    • 組成與分布:1. 《靈樞.五味》穀始人於胃,其精微者,先出於胃之

    兩焦,以溉五臟,別出兩行營衛之道。

    2. 《素問.瘍論》衛者,水穀之悍氣也。其氣慄疾滑利,不能入於脈也。故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薰於肓膜,散於胸腹。

  • 2017/10/5 65

    衛氣

    3. 主要功能: (免疫功能)1. 護衛肌表,防禦外邪入侵

    2. 溫養肌肉、皮毛等:《靈樞.本臟》衛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調柔,腠理致密矣。

    3. 調節控制腠理的開合,汗液的排泄:張介賓說:汗發於陰而出於陽,此其根本則由陰中之營氣,而其啟開則由陽中之衛氣

    • 《靈樞.本臟》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合者也。

    2017/10/5 66

    • 《靈樞,決氣》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

    2017/10/5 67

    血的生成

    • 血,主要由營氣和津液所組成。營氣和津液,都來源於脾胃對飲食物的運化而生成的水穀精微。

    • 《靈樞.營衛生會》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此所受氣者,泌糟柏,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於此,故獨得行於經隧。

    • 黃帝曰:余聞腸胃受穀,上焦出氣,以溫分肉而養骨節,通腠理,中焦出氣如露,上注谿谷而滲孫脈,津液和調,變化而赤為血,血和則孫脈先滿溢,乃注脈絡,皆盈乃注于經脈,陰陽已張,因息乃行,行有經紀,周有道理,與天合同,不得休止

    2017/10/5 68

    血的功能

    • 血,具有營養和滋潤全身的功能。1. 《難經.二十二難》血主濡之

    2. 故人臥,血歸于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

    3. 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

  • 2017/10/5 69

    津液

    • 《靈樞,決氣》黃帝曰:余聞人有精、氣、津、液血、脈,余意以為一氣耳,今乃辨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

    • 岐伯曰: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何謂氣?岐伯曰: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何謂津?岐伯曰:腠理發泄,汗出溱溱,是謂津。 何謂液?岐伯曰:穀入氣滿,淖澤注于骨,骨屬屈伸,泄澤,補益腦髓,皮膚潤澤,是謂液。

    2017/10/5 70

    津液之分別

    • 《靈樞.五癃津液別》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氣,以溫分肉,充皮膚,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為液。

    2017/10/5 71

    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

    1. 津液的生成

    • 《素問.經脈別論》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 津液來源於飲食物。津液的生成,首先靠胃、小腸、大腸吸收飲食水穀中的水份和營養。

    2017/10/5 72

    2. 津液的輸布代謝,主要由脾的散精、肺的宣發和肅降、腎的蒸騰氣化等生理功能的協同作用,以三焦為通過輸布於全身。1. 脾對津液的轉輸作用,又可稱為脾氣散精。脾的散精

    作用,是指將津液上輸於肺。2. 肺通過宣發和肅降來通調水道。

    1. 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即是指通過肺的宣發,將津液向全身而散。

    2. 下輸膀胱者,通過肅降,把津液向下向內輸布腎臟膀胱及下部形體等。

    3. 通過腎中精氣的蒸騰氣化,具有將津液化生成尿液,下注於膀胱而排出體外的功能。1. 《素問.逆調論》腎者水臟,主津液。

  • 2017/10/5 73

    3. 津液輸布於全身的通道,是三焦,

    • 《素問,靈蘭秘典論》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經絡

    經絡

    1. 經脈– 十二經脈– 奇經八脈– 十二經別– 絡脈– 經筋– 皮部

    2. 氣血

    • 經絡概念的起源1. 由點至線

    1. 針石2. 灸治3. 按摩- 按而立已,按而快之

    2. 內照法

  • 經絡系統的組成 十二經脈

    • 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藏府,外絡於支節。

    • 陰陽相隨,內外相貫,如環無端。

    2017/10/5 79

    氣血津液(血脈, 經絡,三焦)

    膀胱腎

    心 肺

    肝--- 膽 脾---胃

    ‐‐‐‐‐‐

    內屬藏府

    1. 五臟(陰):心、肺、脾、肝、腎。2. 六腑(陽):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

    焦。• 手三陰- 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 手三陽-手太陽小腸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 足三陽- 足太陽膀胱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 足三陰- 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

  • 陰經屬藏絡府,陽經屬府絡藏 外絡於支節

    • 支- 四肢• 節- 腧穴• 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所言節者,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 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者,絡脈之滲灌諸節者也。

    • 網絡於肢體各部位氣血運行的通道。

    十二經絡循行部位 十二經脈的命名及分佈四肢的規律

    *(內踝上八寸以下為“厥陰”在前,“太陰”在中,“少陰”在後)

  • 太陰肺

    厥陰心包

    少陰心

    陽明大腸

    少陽三焦

    太陽小腸

    手足

    陽明胃

    少陽膽

    太陽膀胱

    太陰脾

    厥陰肝

    少陰腎

    踝上八寸以下太陰厥陰交換

    軀體?

    陰陽相隨 內外相貫 如環無端

    • 黃帝曰:脈行之逆順 奈何? 岐伯曰:手之三陰,從臟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

    • 順序依循:– 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

  • 奇經八脈

    • 奇:不同於一般。• 奇:不偶之義。• 奇者,奇零之奇,不偶之易,謂此八脈系正經,無表裡配合,別道奇行,故曰奇經也。

    • 比於聖人圖設溝渠,溝渠滿溢,流於深湖,故聖人不能拘通也。而人脈隆盛,入於八脈,而不環周,故十二經亦不能拘之。

  • 十二經別

    • 經別:別行之正經。1. 十二正經分出的支脈2. 主要分佈於胸、腹和頭部,以溝通表裡兩

    經,加強內外及臟腑間的聯係,補充經脈循行的不足。

    • 流注規律:離(別),入,出,合1. 主要循行於體內,補充正經循行分布之不足

    2. 加強藏府表裡相合之關係3. 加強陰陽經脈間表裡之關係

    十五絡脈

    • 絡脈:經脈分出行於淺層之支脈。• 經脈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其常見者,

    足太陰過于外踝之上無所隱故也,諸脈之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

    • 經脈為裡,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 12 + 督之絡+ 任之絡+ 脾之大絡• 手太陰之別,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間,並太陰之經,

    直入掌中,散入于魚際。

    • 任脈之別,名曰尾翳,下鳩尾散于腹,實則腹皮痛,虛則癢搔,取之所別也,督脈之別,名曰長強,挾膂,上項,散頭上,下當肩胛左右,別走太陽, 入貫膂。 實則脊強,虛則頭重高搖之,挾脊之有過者,取之所別也。 脾之大絡,名曰大包,出淵腋下三寸,布胸脅,實則身盡痛,虛則百節盡皆縱。

    • 加強表裡經之連繫。

  • 十二經筋

    • 筋:筋者,肉之力也。• 經筋:能產生力量運動屈伸之肌肉。• 全身之筋肉按十二經循行部位劃分為十二組肌肉群。

    十二皮部

    • 皮部:體表之皮膚。• 岐伯曰:欲知皮部,以經脈為紀者,諸經

    皆然。

    • 皮膚按十二經脈循行分布之部位,劃分為十二個分區• 《素問‧皮部論》說:“皮者,脈之部也。邪客於皮則腠

    理開,開則邪入客於絡脈,絡脈滿則注於經脈,經脈滿則入舍於腑臟也"。這樣,皮--絡--經--腑--臟,成為疾病傳變的層次;反之,當機體內臟有病時,也可通過經脈、絡脈而反應於皮部。

    • 《素問‧皮部論》說: “其色多青則痛,多黑則痺,黃赤則熱,多白則寒"等。就是從外部的觀察以診斷內部的疾病。

    https://goo.gl/zxmA3P https://goo.gl/9tn3lu

  • 經絡的功用

    經絡的功用

    • 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難也。

    • 黃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幹,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皮膚堅而毛髮長,穀入于胃,脈道以通,血氣乃行。

    • 雷公曰:願卒聞經脈之始生? 黃帝曰: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經絡的功用

    1. 網絡周身,聯通整體1. 頭面四肢軀幹2. 藏府之間表裡相合3. 藏與藏4. 藏與五體及五官- 肝開竅於目

    2. 運行氣血,協調陰陽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

    于性命者也,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

    1. 經氣的組成2. 氣血營衛3. 營衛的運行規律

    3. 抗禦病邪,反映病證4. 傳導感應,調整虛實

    1. 故曰氣有餘于上者,導而下之,氣不足于上者,推而休之,其稽留不至者,因而迎之,必明于經隧,乃能持之。

    2. 《千金翼》凡孔穴者,是經絡所行往來處,引氣遠入抽病也。經絡能將針刺的感應傳向遠方以治病。

    3. 《靈樞‧九針十二原》刺之要,氣至而有效。

    4. 《靈樞‧終始》凡刺之道,氣調而止

  • 2017/10/5 106

    氣血津液(血脈, 經絡,三焦)

    膀胱腎

    心 肺

    肝--- 膽 脾---胃

    ‐‐‐‐‐‐

    • 參考資料• 中醫基礎理論.知音出版社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