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 · Web...

30
附件: 批准立项年份 2008 通过验收年份 2011 上轮评估年份 上轮评估结果 教教教教教实验室教教教年教教教教教教 2012 1 ——2016 12 月) 验实实实 光实成像技术与系统教育部实实实验实 验实实实 金伟其 实验实实系人/系实 实高昆 E-mail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单位实 实实 实实 ():北京理工大学 依托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刘实 13910127798 2017 7 月 日 填报

Transcript of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Page 1: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附件:批准立项年份 2008 年通过验收年份 2011 年上轮评估年份 无上轮评估结果 无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五年工作总结报告(2012 年 1 月——2016 年 12 月)

实验室名称: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金伟其实验室联系人/联系电话:高昆 E-mail 地址:[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依托单位名称(盖章):北京理工大学依托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刘占东 13910127798

Page 2: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2017 年 7 月 日 填报

Page 3: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简表填写说明一、总结报告中各项指标只统计 5 年评估期限内的数据(如:2015 年实验室评估材料的起止时间为 2010 年 1 月 1 日至 2014 年 12 月 31 日)。报告中涉及的各项数据统计均需附说明或佐证材料,按要求单独装订。其中,清单列表作为附件一,佐证材料作为附件二。二、“研究水平与贡献”栏中,所有统计数据指评估期内由实验室人员在本实验室完成的重大科研成果,以及通过国内外合作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其中:1.“论文与专著”栏中,成果署名须有实验室。专著指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不包括译著、实验室年报、论文集等。未正式发表的论文、专著不得统计。他引是指论文被除作者及合作者以外其他人的引用。2. “奖励”栏中,取奖项排名最靠前的实验室人员,按照其排名计算系数。系数计算方式为:1/实验室最靠前人员排名。例如:在某奖项的获奖人员中,排名最靠前的实验室人员为第一完成人,则系数为 1;若排名最靠前的为第二完成人,则系数为

1/2=0.5。实验室在评估期内获某项奖励多次的,系数累加计算。部委(省)级奖指部委(省)级对应国家科学技术奖相应系列奖。一个成果若获两级奖励,填报最高级者。未正式批准的奖励不得统计。3.“承担任务研究经费”指评估期内实验室实际到账的研究经费、运行补助费和设备更新费。4.“发明专利与成果转化”栏中,某些行业批准的具有知识产权意义的国家级证书(如:新医药、新农药、新软件证书等)视同发明专利填报。国内外同内容专利不得重复统计。5.“标准与规范”指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地方标准的数量。6.“代表性研究成果”应是根据科学前沿和国家、行业、区域重大需求所开展的、为促进科学发展或解决关键科技问题以及为国家、行业、区域发展决策提供科技支撑等方面所取得的系列进展,而不是一些关联度不高的研究方向的成果汇总。成果形式包括:论文和专著、标准和规范、发明专利、仪器研发方法创新、政策咨询、基础性工作,等等。三、“研究队伍建设”栏中:1.统计的范围包括实验室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固定人员指高等学校聘用的聘期 2年以上的全职人员;流动人员包括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等。2.“40 岁以下”是指截至 2014 年 12 月 31 日,不超过 40 周岁。3.“科技人才”和“国际学术机构任职”栏,只统计固定人员。4.“国际学术机构任职”指在国际学术组织和学术刊物任职情况。四、“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栏中,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和国际联合培养的研究生需培养单位之间签订正式的相关培养协议。五、“开放与运行管理”栏中:1.“承办学术会议”包括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学术会议。其中,国内学术会议是指由主管部门或全国性一级学会批准的学术会议。2.“国际合作项目”包括实验室承担的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外专局等部门主管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参与的国际重大科技合作计划/工程(如:ITER、CERN 等)项目研究,以及双方单位之间正式签订协议书的国际合作项目。

Page 4: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一、简表实验室名称 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

研究方向(据实增删)

研究方向 1 新型极微弱光探测成像理论、技术与系统研究方向 2 宽波段红外、紫外探测成像理论、技术与系统研究方向 3 高分辨光刻成像及性能检测技术研究方向 4 新型光电成像处理技术与系统应用

实验室主任

姓名 金伟其 研究方向 夜视与红外技术、光电图像处理出生日期 19610206 职称 教授 任职时间 2011 年

实验室副主任

(据实增删)

姓名 许廷发 研究方向 光电成像探测与识别出生日期 1968.6 职称 教授 任职时间 2011

姓名 刘 越 研究方向 AR/VR 技术、计算机视觉、数字图像处理出生日期 1968.09.22 职称 教授 任职时间 2005

学术委员会主

任姓名 牛憨笨 研究方向 动态电子光学

出生日期 1940.2 职称 院士 任职时间 1989

研究水平与贡献

论文与专著

发表论文 SCI 237篇 EI 493篇人均论文

(SCI+EI)/实验室人员数 3.54篇/人 篇均他引 0.45 次单篇最高他引次数 24 次

科技专著 国内出版 部 国外出版 部

奖励

国家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 0 项  二等奖 0 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 一等奖 0 项  二等奖 0 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0 项  二等奖 0 项 省、部级科技奖励 一等奖 2 项  二等奖 4 项 

承担任务研究经费

5 年项目到账总经费 33127万元 前 25 项重点任务 16278万元纵向经费 19076万元 横向经费 14051万元 人均经费

(纵向+横向)/实验室人员数 460万元/人发明专利与

成果转化发明专利 申请数 341 项 授权数 223 项成果转化 转化数 35 项 转化总经费 1730万元

标准与规范 国家标准 0 项 行业/地方标准 0 项

代表性研究成果

(不超过 5 项)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第 1 项 交互式显示关键技术及应用 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第 2 项 高分辨极紫外光刻系统光学协同设计及像质检测技术 专项验收/论文/专利第 3 项 激光差动共焦成像/检测技术及仪器 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第 4 项 彩色夜视理论、技术及其应用 部级鉴定/成果应用第 5 项 无人机高稳成像与认知传输系统 军队科技奖/成果应用

Page 5: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研究队伍建设

科技人才

实验室固定人员 72 人  实验室流动人员 30 人 院士 1 人  千人计划 长期 1 人

短期 0 人长江学者 特聘 3 人

讲座 0 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1 人青年长江 0 人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2 人 青年千人计划 0 人 新世纪人才 9 人 

其他国家、省部级人才计划 2 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 0 个 科技部创新团队 0 个 教育部创新团队 1 个

国际学术机构任职(据实增删)

姓名 任职机构或组织 职务王涌天 国际工程光学学会 Fellow

访问学者 国内 4 人 国外 8 人博士后研究人员 进站博士后 7 人 出站博士后 22 人

40 岁以下实验室人员代表性成果(不

超过 3 项,可与代表性成果重复)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类型第 1 项 头戴式显示技术研究及应用 (程德文: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万人计

划)

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一等奖 /论文/专利第 2 项 军用光电成像系统参数测试与校准技术(邱丽荣:国家万人计

划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科技部创新推进计划中青年领军人才)

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论文/专

利第 3 项 高精度离轴非球面先进制造技术(程灏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

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市科学技术二

等奖/论文/专利

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依托学科(据实增删)

学科 1 光学工程 学科 2 仪器科学与技术 学科 3 物理电子学博士研究生 毕业学生数 168 人 在读学生数 150 人硕士研究生 毕业学生数 583 人 在读学生数 337 人

联合培养研究生 校内跨院系 16 人 与企业/科研院所 11 人 国际联合培养 0 人承担本科课程 900 学时 承担研究生课程 960 学时

大专院校教科书 1 部 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1 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0 项 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5门

国家精品课程 1 项 省部级精品课程 1门

开放与运行管理

承办学术会议 国际 8 次 国内(含港澳台) 14 次

国际合作计划 4 项 国际合作经费 719万元实验室面积 3400M2 实验室网址 http://webpub2.info.bit.edu.cn/

pub/gdcx/主管部门五年经费投入 (直属高校不填)万元 依托单位五年经费投入 891.5万元

学术委员会人数 13 人 其中外籍委员 0 人 五年共计召开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议 5 次五年内是否出现学术不端行为: 是□ 否■ 五年内是否按期进行年度考核:是■ 否□

Page 6: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实验室科普工作形式开放日,五年累计向社会开放共计 150 天;科普宣讲,五年累计参与公众 1350 人次;科普文章,五年累计发表科普类文章 16 篇;其他:

Page 7: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二、研究水平与贡献1、科学影响及面向国家需求情况

Page 8: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简述实验室总体定位。结合研究方向,客观评价实验室在国内外相关学科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在国家科技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安全中的作用等。(800字以内)

重点实验室瞄准国家发展/国防重大需求和学术前沿,结合工业信息化和军民融合建设的需要,以促进光电行业建设和发展需求为目标,凝聚学科发展特色,发展新概念光电成像理论、技术与系统,建设国内光电成像技术领域承担国家 /国防重大重点科研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方向一研究新型微光成像探测理论、图像处理、系统评价与性能测试技术等。在国内夜视技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宽束电子光学理论及设计使我国夜视核心器件走向自行设计,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彩色夜视技术、仿生成像方法、激光距离选通成像与水下目标探测技术等研究推动了行业技术发展,具有行业引领作用。

方向二研究宽波段红外/紫外成像探测、光电成像光谱等理论与技术等。作为国内唯一的颜色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色度学、印刷等研究具有国际地位;宽波段成像光谱技术及其在空间深紫外探测/公共/数字农业,热成像技术应用,紫外应急保密通讯及应用等研究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产生了明显的技术推进作用。

方向三研究新型高分辨高精密光学系统设计与加工、系统测试评价等。光学系统设计与检测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军用、航天和民用领域都有国际水平的系统设计。在新型高分辨光学系统、非球面/自由曲面设计/加工与检测,新型成像检测原理与仪器化、微纳光学器件等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

方向四研究新概念光电探测与成像技术、光电成像处理新技术、光电成像系统应用、新型光电显示技术等。VR/AR 技术、真三维显示方法等研究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具有技术引领作用。三维成像激光雷达、电子稳像与跟踪、多源图像信息处理与融合、海量图像存储等研究具有特色并成功应用,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

实验室是国内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学位体系完整,编著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专著和精品教材,拥有国家精品课程“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 教育部视频精品公开课“技术光学”,4 名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毕业生深受行业欢迎,许多成为重要的技术领军和带头人。

2、研究成果与贡献结合研究方向,简要概述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论文和专著、标准

和规范、发明专利、仪器研发方法创新、政策咨询、基础性工作等。总结实验室对

Page 9: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国家战略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产业科技创新的贡献,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和效益。(1000字以内)近年来,实验室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973/863 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学仪器专项,总装重点预研项目/型号/重点预研基金/探索一代,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面上基金、教育部博士点(重点)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学(重点)

基金/科技计划项目,在国家科技和国防装备发展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大批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方向一:彩色夜视技术获得装备应用(代表性成果 4),并开始彩色夜视技术国军标制定;突破激光距离选通成像增强技术,并拓展了其在水下、陆上目标探测应用;研究了新型仿视网膜成像及仿昆虫复眼成像理论,突破了关键技术并实现特种成像;提出了性能模型与模拟方法,为总装高性能微光成像器件专项研究提供了支撑。发表学术论文 篇(其中),获国家/国防发明专利授权 项。

方向二:为航天遥感、公共安全和数字农业等领域应用研制成功多款国际先进水平的宽波段成像光谱仪;热成像自适应图像处理用于红外导引头和观察系统,保证高品质的成像质量;针对社会急需研制了危险气体泄漏热成像检测仪以及显微热成像检测仪,进行了应用推广;针对军用和公共安全条件下的应急通信需求,研究了紫外应急保密通讯技术,实现应用转化。发表学术论文 篇 (其中),获国家/国防发明专利授权 项。

方向三:针对国家重大需求,取得了“高分辨极紫外光刻系统光学协同设计及像质检测技术” (代表性成果 2)和“激光差动共焦成像/检测技术及仪器”(代表性成果 3)等研究成果,研究了“高精度离轴非球面先进制造技术”(青年代表性成果3)和“军用光电成像系统参数测试与校准技术”(青年代表性成果 2),并在新型光学系统设计、微纳光学及其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表学术论文 篇 (其中),获国家/国防发明专利授权 项。

方向四:在交互式显示关键技术及应用(代表性成果 1)和新型真三维显示理论与方法取得国际技术前沿的进展;高稳成像与认知传输系统实现无人机载应用(代表性成果 1),产生明显经济效益;在高分辨力三维成像激光雷达、新型电子稳像与跟踪技术、基于声光可调滤光及液晶可调滤光实时高光谱成像、多源图像信息处理与融合、高帧频及高分辨海量图像存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表学术论文 篇 (其中),获国家/国防发明专利授权 项。综上所述,实验室在针对国家/国防战略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产业科

技创新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产生了明显的社会影响、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代表性研究成果简介(选择不超过 5 项成果,包括非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每

项单独填写。此表格列出的代表性成果须与简表中列出的代表性成果对应)

Page 10: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第一完成单位

实验室参加人员姓名(排名)

成果产生年度

1交互式显示关键技

术及应用2014 年教育

部技术发明一等奖

北京理工大学

王涌天、翁冬冬、刘越、杨健 2014 年

简要介绍代表性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实验室人员在其中的主要创新贡献以及成果的国内外学术影响。(600字以内)

交互式显示通过将多源异构的显示技术与交互技术进行无缝融合,实现针对特定应用的新型人机互动,是人-机-物三元信息系统核心关键技术之一。将显示与交互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研究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项目团队历经近十年深入系统的研究,开展了一系列以构建实际应用系统为目标、以解决国际前沿的共性技术难题为核心的研究工作,发明了基于激光平面照明图像的多用户协同背投交互式显示技术;发明了基于主辅标志点实时跟踪的自然表面投影交互式显示技术;发明了基于多个低成本图像源的可探入式真三维交互式显示技术。该项目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8 项,受理国家发明专利申请 16 项,获得计算

机软件著作权 8 项,发表论文 21篇。教育部组织成果鉴定认为:“整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支持多人协作的背面投影识别交互、激光投影红外标志点生成和实时跟踪注册、新型同步照明和可探入高体像素彩色动态体三维显示、基于多模态图像配准和凸包优化点云匹配的实时融合显示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本项目在技术发明、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与应用示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核心关键技术,成功应用于上海世博会、中国科技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相关军队研究所和相关公司的数十个实际项目中,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有力地推动了光电显示、人机交互、计算机视觉等学科方向的融合、发展和应用。另:每项代表性成果可列出不超过 10 项的成果佐证材料。请将成果佐证材料放在附件中。

1. 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2. 科技查新报告3. 测试报告4. 代表性发明专利证书5. 代表性软件著作权证书6. 代表性应用证明

Page 11: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第一完成单位

实验室参加人员姓名(排名)

成果产生年度

2高分辨极紫外光刻系统光学协同设计及像质检测技术

专项验收证明、论文、

专利北京理工

大学李艳秋、马旭、刘丽辉、刘克 2015 年

简要介绍代表性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实验室人员在其中的主要创新贡献以及成果的国内外学术影响。(600字以内)

面向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承担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大专项课题,获得突出的、国内外领先的多项关键技术成果:

(1)EUVL 系统光学设计方法和技术:建立了 EUVL 物镜“分组设计和渐进性优化”方法,获得多种结构的 EUVL 物镜设计,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建立了照明系统逆向设计和匹配多物镜设计方法,实现了新型四面和三面反射镜离轴照明系统设计,可同时匹配不同 NA(0.25,0.3,0.33 等)共轴物镜系统,实现离轴照明的分辨率增强。提高了 EUV能量利用率,节省不同技术节点物镜所需照明系统研制的成本和周期,并首次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了 EUVL曝光系统光学设计与加工、检测、集成、掩模和工艺协同设计的方法和技术,建立了数据库,具有产品研发及应用支撑的作用。

(2)极紫外光刻物镜像质在线检测技术:设计并研制了 NA0.2反射物镜和一套相移点衍射波像差检测实验装置,创新实施和验证了物镜设计加工与检测及集成的协同设计优化方法;突破了用于极紫外光刻物镜波像差现场测量的相移点衍射干涉仪优化设计、精密对准、误差标定和干涉图像处理等关键技术,研制了可见光波段相移点衍射干涉仪样机,实现了光刻物镜波像差全自动快速测量,绝对测量精度达到 0.009 λ rms,重复测量精度优于 0.0009 λ rms (λ=633nm)。22nm节点极紫外光刻物镜波像差绝对测量精度达到 0.007 λ rms(0.1 nm rms,λ=13.5nm),满足极紫外光刻物镜波像差现场测量的要求。超前为我国实施 22-7nm EUVL样机及可持续发展奠定多项技术基础,突破国际专利壁垒,实现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 EUVL光学系统设计。另:每项代表性成果可列出不超过 10 项的成果佐证材料。请将成果佐证材料放在附件中。

获得国内外 15 项专利(全部授权,包括 2 项国际专利)。代表性论文用户证明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第一完成单位

实验室参加人员姓名(排名)

成果产生年度

Page 12: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3激光差动共焦成像/检测技术及仪器

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论文、专利

第一完成单位 赵维谦 邱丽荣 2013 年

简要介绍代表性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实验室人员在其中的主要创新贡献以及成果的国内外学术影响。(600字以内)

针对科学前沿基础研究和国家重大专项/工程推进中对超分辨、高精度光学测量的需求,实验室赵维谦教授团队在 2 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2 项国家自然基金仪器专项和 1 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等项目的支持下,从原理层面进行创新研究,率先提出了高精度激光差动共焦层析定焦测量新原理、径向偏振光超分辨差动共焦显微成像新原理等,开展了基于这些新原理仪器研制和学科前沿基础应用研究,研制成功多种国际上具有鲜明特色的激光差动共焦成像/检测技术及仪器,为前沿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测量手段,其中研制的激光差动共焦组合超长焦距测量仪器与美国劳伦斯实验室为美国国家点火装置研制的国际上最高精度的超长焦距测试设备相比,重复测量精度提升 4倍,达 50ppm,测长焦距达 50米,解决了多年困惑我国激光核聚变系统超长焦距的测试难题;研制的激光差动共焦大曲率半径测量仪器与国际上最高精度的美国 Zygo公司同功能的仪器相比,在测量精度相当的条件下,曲率半径测量范围由 800mm 提升到 2米,解决了国家 02 重大专项光刻机物镜大曲率半径测量的难题;研制的激光差动共焦球形惯性器件装配测量仪器解决了困惑我国多年的新一代重大战略武器惯性器件球形动压马达装配中曲率半径的测试难题。此外,发明的新原理仪器已在中国计量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航天 13 所等国家和国防重要部门得到应用,推动了我国重大工程的向前发展。

围绕上述研究,授权发明专利 30余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3 项,发表论文 30篇。另:每项代表性成果可列出不超过 10 项的成果佐证材料。请将成果佐证材料放在附件中。

1) 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2) 代表性发明专利证书;3) 代表性软件著作权证书;4) 部分应用证明;5) 代表性论文等。

Page 13: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第一完成单位

实验室参加人员姓名(排名)

成果产生年度

4彩色夜视理论、技

术及其应用部委级鉴定、成果装备应用

北京理工大学

金伟其、李力、王岭雪、王霞、米凤文

2013 年新型装备批量生产、2014 年部

委级成果鉴定简要介绍代表性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实验室人员在其中的主要创新贡献以及

成果的国内外学术影响。(600字以内)上世纪 80 年代末,美军基于人眼彩色视觉特性并结合微光夜视和热成像技术的

发展,提出了彩色夜视技术概念,旨在未来战争中继续保持夜战的优势地位。实验室金伟其教授研究团队上世纪 90 年代初在国内率先开展彩色夜视理论、关

键技术和系统方法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重点预研 /型号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支持下,突破了彩色夜视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实现了微光与热成像双波段自然感彩色图像实时融合成像,并通过与兵器 559厂、205 所等单位的协作创新,2013 年实现了彩色夜视技术在我国陆军 AFT-10反坦克导弹车和陆航高新工程新型重点武器装备 XXX 上的首次批量应用,“较现有微光或非制冷焦平面热成像模式,彩色夜视驾驶仪使轮式装甲车在夜间的平均驾驶速度提高了 60%,有效提高了装甲车、武装直升机等装备的夜间战场机动性,减小了驾驶员的疲劳程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家国防成果鉴定意见)。在学校通过“一级保密资格认证”的基础上,通过了“国防质量体系认证”,获得“武器装备研制资格证”和“武器装备生产许可证”。目前已取得 4000 多万的经济效益,并有 3 项万套以上的彩色融合装备公示竞争招标,多种主战军用和民用彩色夜视装置计划中,开创出新型彩色夜视技术的新局面。为了促进彩色夜视装备的规范化发展,2014 年与兵器标准化所合作制定了《彩色夜视系统性能评价标准体系》,提出了彩色夜视图像质量主 /客观评价体系及多种测试方法,开始制定多项彩色夜视系统性能测试方法的军用标准。另:每项代表性成果可列出不超过 10 项的成果佐证材料。请将成果佐证材料放在附件中。

1) 国家国防成果鉴定证书2) 产品生产合同(年度,消密)3) 《彩色夜视系统性能评价标准体系》研究合同4) 国家/国防发明专利5) SCI 论文6)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四证”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第一完成单位

实验室参加人员姓名(排名)

成果产生年度

Page 14: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5无人机高稳成像与认知传输系统

军队科技进步奖和成果应用

北京理工大学

许廷发、高昆、蓝天、陈小梅 2015 年成果转化

简要介绍代表性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实验室人员在其中的主要创新贡献以及成果的国内外学术影响。(600字以内)

针对无人机的高稳定成像、光纤图像传输和认知通信技术应用,攻克了高精度的电子稳像装备、无线电磁环境主动感知与认知传输、高性能无线 /光纤兼容模式无人机图像信号传输等 3 项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了高稳定无人机图像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和高可靠认知无线信号传输等技术的重大突破。许廷发教授团队在基础研究、技术科学到工程技术三个阶段开展创新研究,突

破了高稳成像、图像传输和通信等多项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电子稳像和复杂动态电磁环境下的认知无线传输的系统,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测试比对表明:(1)高精度电子稳像装备具有多模式、高精度、实时性、抗高频振动及智能化的特点,比国外的电子稳像仪精度高出一倍;(2)无线电磁环境感知精度超过了目前国内外技术的精度;(3)动态传输性能与容量达到了理论值;(4)自主创新研发了多频率、多速率光纤信号处理与传输系统。目前,高稳成像装备、光纤图像传输和认知通信模块已在全国多个无人机生产

厂家推广应用,获得经济效益 12000 多万元;高精度稳像装备及软件系统已经用作海军XXX 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海军预警监视装备能力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高稳成像装置不但为无人机系统提供系统建设标定测试和系统优化设备,也为无人机有效载荷和飞控系统研发提供了理论和测试手段,为无人机行业提供了无人目标定位、高速光纤图像传输标准,对减小无人机系统建设风险、实现无人机低成本高效生产和测试具有重大意义。另:每项代表性成果可列出不超过 10 项的成果佐证材料。请将成果佐证材料放在附件中。

1) 奖励证书2) 产品应用证明3) 国家/国防发明专利4) SCI 论文

Page 15: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3、承担科研任务概述实验室评估期内承担科研任务总体情况。(600字以内)实验室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重大专项计划、国防科技发展的急需以

及重点实验室的定位及优势,依托北京理工大学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光学工程”、部级重点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部分)、国家重点二级学科“物理电子学”(部分)组成。2012 年~2016 年重点实验室在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专业人才的同时,瞄准学科前沿及学科交叉发展方向,刻苦钻研,自主创新,在 4 个研究方向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 承担了国家重大仪器专项 2 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10 项,国家 / 国防“ 973” 计划项目 30 项(牵头 1 项),国家 / 国防“ 863” 计划 26 项(牵头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2 项(重大和重点 8 项、仪器项目 4 项、杰青基金/优青基金 项、面上 31项、青年 16 项、主任项目 1 项、国际交流合作 1 项、纳米制造重大项目 1 项),国家科技(攻关/支撑/重点研发)项目 4 项、国防重大/重点计划项目 55 项(重大/重点10 项、总装重点预研 7 项、国防基础研究 5 项、总装武器装备背景 /型号项目 2 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 5 项,省部重大科技计划 26 项、重大横向合作 165 项等等,共计科研项目 156 项(详见后续 25 项重点任务以及附件),科研经费约 33,358.88万元。

2) 获得省部级奖项 13 项,其中国防科技二、三等奖各 2 项,省部级科技一、二、三等奖各 2 项,军队科技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1 项。

3) 发表学术论文 559 篇,其中 SCI 收录 236 篇、EI 收录 493篇;编著初步专著和精品教材 15 部。

4) 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授权 XX 项、国家/国防发明专利授权***项。

请选择主要的 25 项重点任务填写以下信息:序号 项目/课题名称 编号 负责人 起止时间 经费

(万元)类别

1激光差动共焦成像与检测仪

器研发与应用研究 2011YQ040136 赵维谦 201110-201610 5850国家重大

仪器2 光刻机协同设计关键技术模

拟及实验研究 2009ZX02201-003 李艳秋 200901-201412 1481.28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3极紫外光刻机光学系统与曝

光工艺仿真研究 2012ZX02702001-002 李艳秋 201201-

201512 963.15

4 浸没光刻偏振成像及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2012ZX02701001-

005 李艳秋 201201-201412 421.3

5 曝光系统光学设计与仿真分 2009ZX02204-007 刘丽辉 200901- 396.33

Page 16: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析研究 201412

6 新型高分辨率三维显示器件与系统的基础研究 2013CB328800 王涌天 201301-

201708 3900

国家 973计划

7宽光谱信号无线传输理论与

方法研究 2013CB329200 蓝天 201301-201712 651

8 基于 LCOS 的眼镜型透视融合显示系统 2015AA016301 黄一帆 201501-

201712 921

9全天时动目标识别与精确相对测量机理及敏感器研究*

2013CB733101 李 林 201210-201512 678

10高分辨率可见光相机成像退化机理分析、高精度实时抑

制与补偿*2009CB724006 倪国强 200901-

201308 570

11基于微纳系统集成及测试的典型产品及应用(北理工为牵头单位,赵维谦为首席,北理工课题 325万元)

2012AA040500 赵维谦 201201-201412 2895

国家863(重

大)12 脑血管实时介入移动式手术机器人系统研发 2015AA043203 蒋玉蓉 201501-

201712 560

13 高沉浸度显示技术及装置 2013AA013901 程德文 201301-201601 301

14 超大数值孔径光刻成像与图形保真技术研究 60938003 李艳秋 201001-

201312 3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5高分辨真彩色动态全息三维显示关键技术的研究 61235002 王涌天 201301-

201712 310

16机械形态性能激光分光瞳差动共焦布里渊—拉曼光谱测

量原理与传感系统51535002 赵维谦 201601-

202012 280

17激光差动共焦扫描检测类仪

器 61327010 邱丽荣 201401-201712 300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仪器专

项)18 一体化高光谱计算成像测量

及处理仪器研发 61527802 许廷发 201601-202012 723

19多模式实时电子稳像仪器的

研究 61027002 许廷发 201101-201312 200

20 基于纳米光-光调制器件的高分辨率动态全息三维显示 61420106014 王涌天 201501-

201912 29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

21影像引导肿瘤微创治疗技术

体系研究 2013BAI01B01 翁冬冬 201308-201612 850 国家科技

支撑计划22 博物馆展陈智能化设计平台

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2015BAK01B05 刘越 201507-201712 305

23XXX夜间彩色图像处理系统

(四级配套) 401001 金伟其 2011-2016 580武器装备重点型号

24 光聚合物全息XXXX 51302060110 王涌天 201101-201512 300 武器装备

预研项目25 超薄型XXXX显示系统 7131317 王涌天 201301-

201512 480 武器装备

Page 17: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探索项目注:请依次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973”计划(973)、“863”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和重大、创新研究群体计划、杰出青年基金、重大科研计划)、国家科技(攻关) 、国防重大、国际合作、省部重大科技计划、重大横向合作等为序填写,并在类别栏中注明。只统计项目/课题负责人是实验室人员的任务信息。只填写所牵头负责的项目或课题。若该项目或课题为某项目的子课题或子任务,请在名称后加*号标注。佐证材料放入附件二。

4、发展思路与潜力简要介绍实验室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今后五年的建设目标、发展思路和保障

举措等。(800字以内)从 2012-2016 年承担的科研项目及其完成情况来看,实验室不仅承担了国家重大

专项、973 计划/86 计划重点计划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仪器专项、面上和青年等)等国家战略和科技前沿项目,取得国际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而且承担了大量的国防科技重点项目、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创业科技创新项目,实现了若干高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推动了技术和产业的进步;在国家战略和国防科技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充分展现出重点实验室科研的前沿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以及人才培养的有效性,与实验室的定位相一致。

实验室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青年领军人物的培养和引进存在差距,现有人才的科研积极性调动不足,使得在光电成像技术的一些前沿或交叉方向的开拓和深入不够(也是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提出的问题之一);对国家/国防重大需求的研究策划有欠缺,使得牵头的大项目数量仍然偏少;科研项目及其成果转化不少,但参加评奖积极性不高,造成高水平获奖项目偏少。

今后 5 年重点实验室仍将坚持实验室的定位,瞄准国家国防重大需求和学术前沿,结合工业化与信息化建设需要,研究新型光电成像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发展新型光电成像系统及其应用,建设国内光电成像技术领域承担国家/国防重大重点科研及培养学科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

按照学校的总体规划以及学院学科发展计划,重点实验室将在以国家重点学科“光学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集中相关学科的优势方向,发展壮大实验室的科研能力,调整拓展研究方向【初拟的研究方向:1)新型极微弱、宽波段光电探测成像理论、技术与系统;2)新型高分辨光学系统设计、制造与检测;3)新型计算成像及显示理论、技术与系统;4)新型高性能激光器与激光成像雷达;5)微纳成像光学理论、技术与系统】,并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高水平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充分发挥科研基地和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

Page 18: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三、研究队伍建设1、队伍建设总体情况简述实验室队伍的总体情况,包括总人数,队伍结构,40 岁以下研究骨干比例

及作用。简要介绍评估期内队伍建设、人才引进情况,以及吸引、培养优秀中青年人才的措施及取得的成绩。(800字以内)

重点实验室拥有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立伟教授为首的,各个层次人才梯队健全的科研队伍。目前实验室现有科研人员 72 人,全部拥有博士学位,40 岁以下研究骨干比例占 60%以上。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千人计划特聘教授 1 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3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 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 人,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 2 人,国防科技工业 511 人才工程入选者 1 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 11 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1 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1 人,青年拔尖人才 1 人,长江学者创新团队 1 个;教授 32 人,副教授 27 人,博士生导师 29 人。

重点实验室在 5 年之内研究队伍(除去退休教师外)人数扩增了 9+7 人,自己培养和从国内外引进了多名教学和科研骨干。其中:引进千人计划教授 1 人、新增长江学者 1 人、晋升正高职称 6 人、副高职称 5 人,引进新毕业博士 10 人。实验室的研究队伍中团队里在 5 年里先后产生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 人,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 2 人,国防科技工业 511 人才工程入选者 1

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 8 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1 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1 人,青年拔尖人才 1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 人。

重点实验室注重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在知名大学大学、研究机构、企业和科技公司聘请了一批专家担任兼职博导和教授,其中顾问教授为金国藩、周寿桓、牛憨笨和苏君红院士等,兼职教授 28 名,兼职博导 3 名。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华宏教授被聘为我校“徐特立讲座教授”,顾瑛院士和美国杨振寰教授为兼职教授,近几年一直指导博士研究生和为博士生讲授近代光学进展专题讲座,在医用光学、光电成像等领域的研究方面开展了合作研究,顾院士 2016 年还担任了光学工程学科的双聘院士,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为学科把握了方向,同时也提升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通

Page 19: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过同兼职教师单位的科研合作,利用其实验平台联合进行研究生的培养,增强了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带头人简要列举实验室主任及学术带头人学术简历。(学术带头人为各研究方向带头

人,每个学术简历不超过 200字) 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一带头人:金伟其 工学博士 教授,博导

1982 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兵器工业 211 研究所工作,1990 年北京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并留校任教。历任教育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教指分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光学学会/中国光学学会/北京光学学会理事。从事夜视与红外技术、光电图像处理技术研究,发表学术论文 300余篇,编著规划教材 5 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各 1 次,省部级科技一/二/三等奖各 2 项,国家/国防发明专利授权 项,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防科技 511 人才工程。近 5 年来承担彩色夜视技术、热成像图像处理、水下目标成像探测、气体泄漏热成像检测等总装重点预研/基金/型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优先发展、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项目。

研究方向二带头人:廖宁放 工学博士,教授,博导中国照明学会视觉与颜色专委会、中国光学学会颜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国

颜色标委会委员。从事颜色科学和新型成像光谱技术研究,近 5 年来承担高分辨率紫外/红外傅里叶变换成像光谱、红外无创血糖检测、颜色复现等 863 计划、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论文 100余篇,出版著作 3 部;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二和三等奖各 1 次、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2 次,国家专利 20余项及国际发明专利 1项。

方向三带头人:李艳秋 工学博士,教授,博导,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82 年-2002 年任哈滨工业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期间,获得光学专业硕士

和博士学位,任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和尼康公司 Frontier 项目研究员等),2002 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和室主任。国家自然基金委信息学部评审专家,国家重大科技 02 专项战略专家组、总体组和指挥部专家,国家微机电标委会委员,SPIE (OSA)高级(终生)会员,Adv. Opt.Tech.编委,传感技术学报副主编,近五年承担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发表论文近 170篇,授权专利 80余项。

Page 20: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方向四带头人:许廷发 工学博士,教授,博导,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关村光电产业协会副理事长、品牌创新发展协会副会长,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理事,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从事光电成像探测与识别技术研究,近 5 年来研究高分辨对地观测光学相机像移测量与补偿、多模式实时电子稳像、光学成像末制导、高光谱油气探测等理论和关键技术。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学仪器专项/重点、国家国际合作交流对俄专项等 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120 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8 项,获省部级奖 3项。

3、流动人员情况

Page 21: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简要列举评估期内实验室流动人员概况,包括人数、引进流动人员的政策、流动人员对实验室做出的代表性贡献(限五个以内典型案例)等。(600字以内)依托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及国内外访问学者计划,实验室制定了吸引国内外

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等的政策,通过聘用合同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聘期及在岗工作时间等。在 5 年内接收博士后 20 名、访问学者 4 名、其他人员 20 名,其中 3 人博士后出站留校工作。为实验室做出代表性贡献的典型案例有:

张亮亮,博士后,2013-2015 年在站,研究方向 THz 成像技术。2010 年获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1 年获全国“优秀百篇”博士学位论文。在 Sci.

Rep.、Appl. Phy. Lett.、Opt. Express 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 SCI 论文超过 30篇。 陈冰昆,博士后, 2013-2015 年在站,研究方向为新量子点材料和显示技

术。2014 年度“香江学者”,在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Opt. Express 等SCI 期刊上发表论文 16篇,其中 1篇论文入选 ESI 高引用论文,授权发明专利2 项。

艾丹妮,博士后,2013-2015 年在站,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医学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发表 SCI 收录论文 15篇(IF>2.0 论文 6篇,>3.0 论文 3篇),影响因子累计 27.59。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和博士后基金(一等)各 1 项,科技部重大科研仪器项目 1 项。

冯云鹏,博士后,2013-2015 年在站,研究方向为光学加工技术。改进了纳米精度光学元件柔性抛光囊技术,荣获 2013 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发表SCI 收录论文 9篇,授权发明专利 4 项,主持国家和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各 1

项。 高绍姝,博士,2014 年度访问学者。从事彩色夜视性能评价技术研究,现任职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教授,研究彩色夜视图像质量综合评价参数与方法,为制定军用彩色夜视系统标准体系奠定了基础。发表 SCI 论文 4篇,授权发明专利 3 项。

Page 22: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四、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1、学科发展简述实验室所依托学科的发展情况,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分别介绍

对学校学科建设发挥的支撑作用,以及推动学科交叉与新兴学科建设的情况。(800字以内)

重点实验室主要依托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光学工程”,并联合部分部级重点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和国家重点二级学科“物理电子学”共同组成。在学院十三学科规划中,“光学工程”的所有研究方向以及其它学科的多个研究方向均与重点实验室紧密相关,即“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是光电学院十三五学科规划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在学校“双一流”建设规划项目“复杂系统感知与控制学科群”中,光学工程是其核心学科,光电成像技术是实现对复杂运动体的系统建模、实时感知、精确检测、交互显示、综合控制、优化决策的基础,学科群建设为信息类学科交叉和新兴学科发展提供了舞台。类似的学科群平台还有论证中的“智能飞行器集群系统技术

分布式态势感知与协同探测技术”等。2016 年整合学院各学科优势的“光电成像技术”方向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列为北

京理工大学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光学工程”重点建设的特色研究方向(包含红外与夜视成像技术、激光成像雷达技术、特种成像技术与应用、军用可见光成像技术),是工信部十三五期间重点投资建设的特色方向。近年来学校陆续成立的“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地面武器研究院”、“智

能机器人与系统高精尖创新中心”、“空间载荷技术研究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等平台为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发展交叉和新兴学科提供了舞台。

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卓越工程师、专业实践教学等建设过程以及工程/学术型硕士/博士培养过程的不断完善,打造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与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中航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京东方和大恒光电等研究单位和企业建立的本科生实训基地以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强强结合,优势互补,不仅加强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与实际结合的力度,而且促进青年教师与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联系,增进科研合作。

Page 23: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2、科教融合推动教学发展简要介绍实验室人员承担依托单位教学任务情况,主要包括开设主讲课程、编

写教材、教改项目、教学成果等,以及将本领域前沿研究情况、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情况。(500字以内)

实验室承担了光电学院 2 个本科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和“测控技术及仪器”)和 3 个研究生学科(“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和“物理电子学”)的教学工作,包括 25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16门专业选修课。

围绕提升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积极推动专业和学科建设,在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卓越工程师、专业实践教学、工程硕士 /博士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拥有 4 名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北京市精品课程各 1门。近 5 年承担教学研究项目 6 项(国家级 2 项、省部级 4 项),教学获奖 13 项(国家级 7 项、省部级 6 项),编著出版专著和规划教材13 本(被国内诸多高校选用)。

实验室积极将学科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建设了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平台以及工信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了“大学生光电创新基地”,为大学生提前参与科学技术研究提供了舞台。一些特色专业课程(如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光电技术与实验、三度学等)的配套实验均由实验室结合科研经验设计开发,在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方面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同时也为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3、人才培养(1)人才培养总体情况简述实验室人才培养的代表性举措和效果,包括跨学科、跨院系的人才交流和

培养,与国内、国际科研机构或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等。(800字以内)为了加强实验室人才培养,实验室充分利用国家、学校的相关政策,在光电学

院的直接领导下,积极为实验室人才培养创造条件,具有代表性的举措和效果有:1) 利用国家留学基金,鼓励赴国外知名高校留学和访问,5 年来共有 17 名教师赴

国外高校进行了半年以上的留学访问,拓展了教师的视野,加强了工作能力;2) 通过学校徐特立学术论坛,吸引海外学子到学校进行交流,学院、实验室均重点考察合适人选;学院组织专门的人才招募小组,到美国等著名高校寻求人才;

3) 积极开展与国外知名高校的博士生联合培养,共派出 27 名博士生赴国外联合培

Page 24: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养,促进了校际交流,提高了培养质量。程德文博士通过联合培养,获得教育部优秀博士论文,留校后研究成绩斐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中组部国防领域“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

4) 针对国家/国防重大战略需求,积极鼓励实验室研究团队或团队之间联合积极策划科研课题,为青年教师申报科研项目出谋划策,不仅使得实验室的科学项目的层次不断提高,在学科前沿方向突破了一系列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而且解决了一大批国防科技、地方经济和行业企业面临的瓶颈技术,取得明显的社会、军事和经济效益,同时提升了实验室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

5) 与兵器科学研究院(含下属多家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研究院等 国内科研机构签署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协议,2012-2016 年期间招收博士研究生 20 名,现已毕业 4 名,研究解决了诸多国防科研的基础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6) 通过实验室开放基金促进跨学校、跨院系和跨学科的科研合作,不仅了带动前沿新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近年来跨学校、跨学院、跨学科联合策划和申报科研项目的情况日益普遍),而且也促进了高层次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

7)

(2)研究生代表性成果(列举不超过 5 项)简述研究生在实验室平台的锻炼中,取得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包括高水平论文

发表、国际学术会议大会发言、挑战杯获奖、国际竞赛获奖等。(每段描述 200字以内)

实验室创造的优良的科研平台以及与国外合作交流的条件,指导教师对学科前沿的把握,为研究生进行高水平的科研提供了舞台,许多研究生都取得了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解决了国家/国防重大需求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毕业生受到业界的普遍欢迎,就业率 100%。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生举例如下:

付时尧,2014- 博士研究生,研究具有螺旋相位的新型涡旋光束和矢量光束产生方法、涡旋光束的自适应光学校正等,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 SCI 学术论文十余篇,包括 Optics Letters 和 Optics Express 论文 6篇,Scientific report 和 Photonics Resea

rch 论文 3篇(IF>4),Applied Physics Letters 论文 1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3 项,并荣获王大珩奖学金、徐特立奖学金和周立伟奖学金。

Page 25: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陈振跃,2012-2016.6 博士研究生,公派美国亚历桑那大学联合培养 2 年,主要研究计算成像、偏振成像。研究提出了利用偏振特性增强的层析成像和超分辨成像的概念,以第一作者在 Optics Express、Biomedical Optics Express, Applied Optics 等学术刊物上发表 SCI 论文 5篇、EI 论文 6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 项,在美国国际学术会议上口头报告 2 次,多次获得优秀研究生称号和国家奖学金,并荣获王大珩光学奖。

李 昕,2012.9-20 博士研究生,研究提出了全息波前调控方法,完成了特异超表面全息设计。发表 Optics Express 等 SCI 论文 15篇,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撰写论文被 Nature Communications录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7 项。获国家奖学金等奖励。

董志超,2011.9- 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 SCI 论文 12篇,其中 Optics

Express 1篇,Applied Optics 10篇,授权发明专利 2 项,2014 获得徐特立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2013 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 4)。

董建杰,2010.9- 博士研究生,提出两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光刻方法,完成了表面等离子体干涉光刻及金属超透镜-双曲透镜组合成像光刻系统结构的设计。2013

年获徐特立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已在 Applied Physics Letters、Scientific Reports 等期刊发表 SCI 论文 9篇。

(3)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情况(列举 10 项以内)序号 参加会议

形式参加会议

研究生 参加会议名称及会议主办方 参加会议年度 导师

1 口头报告 郭学佳 2012 Advanced Lithography, 美国圣何塞 2012 李艳秋2 口头报告 郭学佳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ptics-photonics Design & Fabrication,俄罗斯圣

彼彼得堡 2012 李艳秋3 口头报告 陈振跃 Optical Engineering + Applications,SPIE,

San Diego, CA, United States2012 王霞

4 口头报告 宋维涛 SI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2013 王涌天5 特邀报告 吴安安 Photonics Asia/COS&SPIE 中国 2014 谭小地6 口头报告 魏立冬 The 5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

ion, and photon beam technology and nanofabrication,美国华盛顿 2014 李艳秋

7 口头报告 徐维鹏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2015 王涌天

8 口头报告 申子宜SPIE Optics and Photonics 2015 event SPIE

Opt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s and

Photonics. 美国圣地亚哥2015 许廷发

Page 26: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9 口头报告 陈振跃 Imaging and Applied Optics,OSA,Arlington, VA, United States

2015 王霞10 口头报告 夏绍燕 Photonics West/SPIE 美国 2016 谭小地注:请依次以参加会议形式为大会发言、口头报告、发表会议论文、其他为序分别填报。所有

研究生的导师必须是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

Page 27: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五、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1、开放交流

(1)开放课题设置情况简述实验室在评估期内设置开放课题、主任基金概况。(600字以内)贯彻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与

学术氛围,凝聚优秀青年学者,共同研究,联合攻关,实验室一直设立开放基金制度,订立开放基金管理条例,从学校支持的运行费中设立开放基金,提供国内相关高校、跨学院、跨学科和跨实验室的教师自由申报,并特别向青年教师倾斜。开放基金每年在 12 月向国内公开发布课题征集建议,在新学期开始公布支持的课题题目,并建立了完善的课题立项/检查/验收的严格的学术评议、发布、管理制度。

5 年建设期间,实验室共设立批准 32 项,共计经费 160万元,其中有 9 项对外单位优秀人员开放,承研人大多为刚取得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博士后、访问学者等科研人员,充分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评议原则。开放基金运行情况良好,大部分课题都属于学科前沿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发表/录用科技论文 78篇,其中 SCI 收录 35篇,EI 收录 68篇,申请发明专利 3 项,国际会议特邀报告 1 项,国内会议特邀报告 5 项,申请软件著作权 4 项。

获得资助的青年教师已经有 13 人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的资助。开放基金课题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序号 课题名称

经费(万元)

承担人 职称 单 位 课题起止时间

1 双目微光立体视觉方法与技术研究 5 李 力 讲师 北京理工大学 2012.1-

2012.12

2 基于量子点红外光电探测器及关键技术的研究 5 杨盛谊 教授 北京理工大

学 2012.1-2012.12

3 基于场景非均匀性校正快速收敛方法研究 5 张玉珍 讲师 南京理工大

学 2012.1-2012.12

4 人体被动式太赫兹成像与可见光成像的图像融合 5 赵源萌 讲师 首都师范大

学 2012.1-2012.12

5 适用于深紫外光刻照明系统的反转偏振器件研究 5 康果果 助研 北京理工大

学 2012.1-2012.12

6 大视场、局部超分辨率成像系统机理研究与技术研究 5 常 军 副研究

员北京理工大

学 2012.1-2012.12

7 彩色夜视融合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实验与方法研究 5 高绍姝 讲师 中国石油大

学 (华东)2013.1-2013.12

8 分块式微光压缩成像算法研究 5 柯 钧 副教授 北京理工大 2013.1-

Page 28: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学 2013.12

9 双波段红外图像目标识别技术研究 5 何玉青 副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 2013.1-

2013.12

10 基于场景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性校正方法研究 5 于雪莲 讲师 南京理工大

学 2013.1-2013.12

11 多因素相互作用对光刻性能影响的研究 5 刘丽辉 副教授 北京理工大

学 2013.1-2013.12

12 光学表面微纳精度柔性制造机理研究 5 冯云鹏 博士后 北京理工大学 2013.1-

2013.12

13 傅立叶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关键技术研究 5 张旭升 讲师 北京理工大

学 2013.1-2013.12

14 高光谱油气勘探中异常信息与特征光谱间的定量关系 5 陈小梅 副教授 北京理工大

学 2013.1-2013.12

15 彩色夜视融合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实验与方法研究 5 马国利 副教授 滨州学院 2014.1-

2014.12

16 半导体临界尺寸的显微散射测量技术研究 5 陈凌峰 副教授 北京理工大

学 2014.1-2014.12

17 成像式非接触实时心率测量方法研究 5 董立泉 副教授 北京理工大

学 2014.1-2014.12

18 基于自适应技术的主动变焦系统研究 5 张晓芳 副教授 北京理工大

学 2014.1-2014.12

19 基于溶液法氧化锌镁日盲紫外探测器件研究 5 喻志农 副教授 北京理工大

学 2014.1-2014.12

20 高光谱图像混合像元非线性解混技术研究 5 唐晓燕 讲师 南阳理工学

院 2014.1-2014.12

21 扫描成像激光雷达与航空影像的多尺度配准方法 5 郭 磐 讲师 北京理工大

学 2015.1-2015.12

22 高效率超颖表面的复振幅调制及复用 5 黄玲玲 副研究员

北京理工大学 2015.1-

2015.12

23 基于非直观光波参数和光折变晶体干涉的声场多向超分辨成像 5 熊吉川 讲师 南京理工大

学 2015.1-2015.12

24 微光 CMOS探测器视频降噪增强技术研究 5 徐 超 讲师 北京理工大

学 2015.1-2015.12

25 星载光学遥感系统受大气湍流影响成像质量分析 5 蒋丽丽 博士后 北京理工大

学 2015.1-2015.12

26 基于 PbSe 量子点的新型红外探测器的研究 5 杨盛谊 教授 北京理工大

学 2015.1-2015.12

27 高温高湿大气湍流影响下畸变图像校正模型及校正技术研究 5 裘 溯 讲师 北京理工大

学 2016.1-2016.12

28 快速太赫兹图像融合技术及其算法研究 5 张盛博 实验员 首都师范大

学 2016.1-2016.12

29 基于增强现实的脑血管微创手术导航系统研究 5 赵一天 讲师 北京理工大

学 2016.1-2016.12

30 微纳几何尺度散射场显微测量方法及实验装置的研究 5 刘 晨 副教授 合肥工业大

学 2016.1-2016.12

Page 29: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31 基于电控变焦透镜的光强传输相位成像系统机理研究 5 文永富 讲师 北京理工大

学 2016.1-2016.12

32 极紫外光刻光学邻近效应校正算法研究 5 马 旭 教授 北京理工大

学 2016.1-2016.12

Page 30: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2)主办或承办大型学术会议情况序号 会议名称 主办单位名称 会议主席 召开时间 参加人数 类别

1Photonics Asia 2012/ Optical Design and

Testing V 中国光学学会和国际光学工程学会,承办 1 个

专题会场

周炳琨/王涌天 2012.11

800余人国外 140 人 全球性

2Photonics Asia 2014/ Optical Design and

Testing VI

周炳琨/王涌天

2014.10北京 546口头451张贴 全球性

3Photonics Asia 2016/ Optical Design and

Testing VII

郭光灿/王涌天

 2016.10北京 573口头467张贴 全球性

4

Optical Instrument & Technology, OIT2013/ Optical Systems and

Modern Optoelectronic Instruments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和国际光学工程学会,承办

1 个专题会场

金国藩/王涌天

2013.11北京 400余人国外 30 人 全球性

5

Optical Instrument & Technology, OIT2015/ Optical Systems and

Modern Optoelectronic Instruments

金国藩/王涌天

2015.5北京 400余人国外 50 人 全球性

6第五届国际光电子探测与

成像技术学术交流会ISPDI 2013

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承办,实验

室协办金国藩 2013.6北京 1000余人

国外 100 人 全球性

72015 国际应用光学与光子

学技术交流会(AOPC15)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主办,实验室参办 张广军 2015.5

北京1200 人

国外 57 人 全球性

8 第二届光子学与光学工程国际会议(IcPOE 2016)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主办,实验室联办 张广军 2016.10 西安 300余人

国外 40 人 全球性9 IET生物医学图像与信号

处理国际大会 北京理工大学 骆清铭 2015.11 150 全球性10 PROLITH Technical

Simpusuim 2012 北京理工大学 李艳秋 2012.09北京 108余人国外 10 人 全球性

11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Optical 3D Display and Imaging

北京理工大学 王涌天 2013.11北京 140余人国外 18 人 全球性

12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3D Imaging, Metrology, and Data Security

深圳大学等联合主办北京理工大学等协办 谭小地 2015.9

深圳125 人

国外 29 人 全球性

13Optics Frontier —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Optics and Photonics (CIOP 2015),

Program Committee member, Optical Imaging

and Display, Co-chair谭小地 2015.7南京 70 人

国外 10 人 全球性

14亚洲光纤通信与光电国际会议及博览会(ACP/

POEM/PIBM)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光

学学会2016.7武汉

150 人国外 30 人 全球性

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IPTA’14),

Advanced Display Technology

中国宇航学会分专题

金国藩/王涌天 2014 年 5月 13~15

日1000/80

全球性

Page 31: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16 2016 国际光电技术与应用系列创新研讨会(IPTA16)

2016.5 北京 300 人

国外 40 人 全球性17 第八届国际先进光学制造

与检测学术会议中国光学学会、中科院光电所和 SPIE

2016.苏州

125 人国外 9 人 全球性

18Conference on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Acquisition and Display Technology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王涌天 2016.10北京 80 全球性

19 2013 年中国光学大会 中国光学学会, 负责 1个专题,参与 5-6 个专

题周炳琨 2013.9长沙 1000余人 全国性

20 2015 年中国光学学会学术大会 郭光灿 2015.8成都 1000余 全国性

21 2016 年全国光机电技术及系统学术会议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技术与系统集成分会 倪国强 2016.10

桂林 200 全国性22 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

交流会主办中国宇航学会光电

专委会,实验室协办2012.6.北京 600 全国性

23 第三届前沿光学成像技术与应用学术研讨会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等

主办,重点实验室联办

吕跃广 2015.6合肥 200 全国性

24 第四届前沿光学成像技术与应用学术研讨会 金国藩 2016.7长春 200 全国性

25微光、红外和低照度

CCD 技术在夜视条件下的应用研讨会

主办中国宇航学会光电专委会,实验室协办 吕跃广 2013.4

长春 150余 全国性

26 第二届新型探测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等

主办,重点实验室联办

吕跃广 2015.7长春 150 全国性27 第三届新型探测技术及其

应用研讨会 吕跃广 2016.11西安 150 全国性

注:请按全球性、地区性、双边性、全国性等类别排序,并在类别栏中注明。(3)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情况

请列出实验室人员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主要活动,包括与国外研究机构共建实验室、承担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或机构建设、参与国际重大科研计划、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做特邀报告的情况。请按国内合作与国际合作分类填写。( 600字以内)依托挂靠本校光电学院的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仪器仪表学

会光机电技术与系统集成分会等学术机构,与中国工程光学的联办协议以及专家个人形式组织与参与承办了一系列的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情况(具体见上表),主要教授在国际主流学术会议上担任主席或应邀做主题、特邀报告,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罗彻斯特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澳洲国立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研究单位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并建立

Page 32: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了多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 2012 年与国际知名的 EDA公司Mentor Graphics(明导电子)合作建立了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明导电子光电联合实验室

2) 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建立了光机电过程联合研究中心3) 2014 年与日本东京大学合作建立了“信息光学联合实验室”4) 2013 年与西班牙格林纳达大学和德国 Chromasense GMBH公司等联合建立了 “颜色科学与工程联合实验室”;

5) 2014 年与日本高知工科大学(Koch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签订了合作协议,在颜色科学、信息技术等科学研究以及高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

双方应邀在对方做讲座报告,互派学者和学生交流,举办专题学术论坛,聚焦关注前沿的科学问题。

一大批教授在中国科协相关学会担任理事或专委会负责人,主办或参与主办全国性学术会议和专题研讨会。

学 科带头人王涌天教授当选为 国 际 工程光学 学会 (SPIE) 、美国光学 学会(OSA)、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的 Fellow。多名教授担任本领域知名国际期刊副主编、专题编辑、编委。

(4)科学传播简述实验室开展科学传播的举措和效果。(500字以内)

1) 作为中国科协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基地,已形成 2 项常设的科普活动: 光电创新基地参与每年例行的北京市科技开放日活动,年均接待社会群众参观 400 多人次;

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 20~30 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 3~6 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入选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或顺利通过知名高校单独入学考试,进入诸如清华大学“领军人才”班等重点培养计划;

2) 参与了教育部光电信息工程教指分委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的筹划,成为全国高校影响广泛,知名度高的大学生专业创新平台和竞技场。

3) 作为中国光学学会承担的中国大辞典委员会十二五重点规划《光学名词辞典》的副主编单位,在全部 27 个专题中主编 2 个/参编 6 个专题,是参加专题和人

Page 33: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数最多的单位之一。4) 王涌天教授担任教育部、科技部、科学院、基金委《一万个科学难题》光学工程与技术编写组组长单位;

5) 依托光电技术专委会,坚持每年安排一次学术会议在西部地区进行,由此支持西部地区高校科研教学工作、积极推动东西部高校与研究院所合作。

2、运行管理(1)实验室内部管理情况请简要介绍实验室内部规章制度建设、网站建设、日常管理工作、自主研究选

题情况、学术委员会作用,实验室科研氛围和学术风气、有无违反学术道德的事件发生。(600字以内)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2015 年修订)》(教技[2015]3号),实验室制定了《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管理总则》、《开放管理条例》、《科研经费和成果管理条例》、《设备器材丢失损坏赔偿办法》、《实验室人员、职责及和聘任办法》、《实验要求细则》、《学术委员会工作章程》和《仪器设备使用和管理制度》等内部规章制度文件,作为指导和管理实验室正常运行的行为基本准则。

2015 年,在学校科研院的统一安排和支持下,用作对外信息发布、成果交流的窗口,委托开发了实验室网站(http://webpub2.info.bit.edu.cn/pub/gdcx/),近期将进一步的技术升级。

实验室成立了以牛憨笨院士(2015 年后由薛永祺院士代理)为主任,包括 13 名国内优秀专家的高水平学术委员会(其中两院院士 5 名,校外专家 10 名),共举行了 4

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对实验室发展目标和研究方向、开放基金课题以及年度工作等进行审议,并对下一年及今后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实验室科研氛围浓郁,学风严谨扎实。根据学科发展及自身优势,秉承开放合作的发展理念,面对国际发展前沿进行学科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近期与中长期发展目标。加强国家/国防战略重大/重点项目方向的建设,并努力开拓新兴、交叉研究方向,积极推进成果推广应用。

按照实验室运行机制,改善评价机制,解决相应人员结构性问题,保证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同时严格学术道德的管理和教育,5 年中未发现违反学术道德的事件。

Page 34: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2)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支持情况简述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为实验室提供实验室建设和基本运行经费、相对集中

的科研场所和仪器设备等条件保障的情况,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团队建设、研究生培养指标、自主选题研究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的情况。依托单位对实验室进行年度考核的情况。(600字以内)

学校科研院高新部作为实验室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实验室日常事物的管理。学校对重点实验室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团队建设、研究生培养指标、自主选题研究等方面给予优先的支持,累计支持重点实验室经费 891.5万元,其中,重点实验室科研创新基地建设的经费 220万元,网站制作费用 5万元;通过校基金、学术启动、重大项目培育、学生科技创新等形式提供,包括人才引进启动的科研经费 98.6万元,校基金经费 237.9万元,国际合作项目经费 23万元,重大项目培养经费 262万元。

2012-2016 年间,学校从“985 工程”三期建设项目中投入 200万元,其中 23万元作为业务费和设备运行维持费,其余用于实验室平台建设,购置重要的仪器设备。贯彻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与

学术氛围,凝聚优秀青年学者,共同研究,联合攻关,实验室一直设立青年开放基金,订立开放基金管理条例,从学校支持的运行费中设立开放基金,提供国内相关高校教师自由申报。5 年内,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研究经费 160万元,支持了 32 项自选课题。

学校在集中的科研场所和仪器设备等方面给予了有力的条件保障,新增实验室面积 350m2,在 7号教学楼新建了光电成像仿真与遥感应用、特种光电成像探测器、高分辨率拉曼、高分辨率光刻成像检测等 4 个实验平台。依托单位在每年的年底,负责组织实验室的年度考核工作,包括组织年度学术

委员会会议,审核每年工作报告,检查信息发布等工作。5 年以来,每次的年度考核工作均顺利通过。

3、仪器设备简述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开放共享情况,研制新设备和升级改造旧设

备等方面的情况。(500字以内)5 年期间,实验室先后新增了非制冷中波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组件、显微计算成像

Page 35: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的 Nikon Ni-U 科研级显微镜主体、多核高速 DSP机器视觉开发系统、短波红外光谱仪等新仪器设备共计 30 多台(套),目前已经拥有了 SPM60-2SL镜片研磨机、等离子体化学沉积系统(PECVD)、FS50 形貌测量仪、准分子激光器在内的各种仪器设备共计 100 多台(套),总价值 8000 多万元。向全校和社会开放了红外热成像测量系统、短波红外成像光谱仪等“贵、大、精、稀”仪器设备,总使用时数超过了 1000

小时。研制了国内首台高空间分辨激光差动共焦拉曼光谱仪、高精度稳像设备等多种

新型仪器设备,并对传统的成像光谱仪、紫外光谱仪进行了升级改造.

在 7号教学楼新建了光电成像仿真与遥感应用实验平台、特种光电成像探测器实验平台、高分辨率拉曼实验平台、高分辨率光刻成像检测实验平台等。

Page 36: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

六、审核意见实验室承诺所填内容属实,数据准确可靠。

数据审核人:实验室主任:(单位公章)

年 月 日依托单位审核意见

依托单位负责人签字:(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主管部门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年 月 日

评估机构形式审查意见

审核人:

年 月 日

Page 37: 北京理工大学 · Web view全面参与北京市中学生科技“翱翔计划”的指导和评审工作,与北理工附中(地球物理学科基地校)合作,每年接待约20~30人的高中学生参观,每年给予3~6人的科研训练指导,培训学生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取一等奖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