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igation on Teacher Training under Project-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7
Jiao Yu Yan Jiu Qian Yan Education Research Frontier ERF Jun. 2012 Vol.2 No.2 PP.57-63 www.erfrontier.org © 2011 American V-King Scientific Publishing, LTD | 57 项目学习环境下的教师培训的调查研究 高莹莹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要: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来检查 201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华南师范大学和广东省电化教育馆承办的 UNESCO PBL 教师培训 的效果如何,以及此次培训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后的相关培训应该如何改进等。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培训效果良好,证明此次 培训确实有效。通过对参与学员进行访谈也辅助说明此次基于项目学习环境下的教师培训模式能够促进高效的教师培训。在讨论 部分提出此次培训的一些成功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之后类似的教师培训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字:项目学习;学习环境;教师培训 Investigation on Teacher Training under Project-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Yingying Gao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China, 510631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d the effect of UNESCO PBL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 and investigated what problem still exist in the training, and how to improve the following related training. Through data analysis, we found that the training effect is good and proves to be effective. After interviewing with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d, we also found that this training is effective. So under the project 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teacher training pattern can promote high effective teacher training. In the end of this paper, we discussed some successful factor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later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 Key words: Project Learning; Learning Environment; Teacher Training 引言 新的世纪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许多国家都非常关注以基础课程为核心的教 育改革,我国的新课程也特别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 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项目的 学习正是一种适应基于教育改革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科的综合,强调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主张让学生在真实 的情景中主动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目前,基于项目的 学习在欧美国家已经盛行,而在国内尽管是刚刚起步,但是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发现学习理论、 体验式学习等新兴学习理论的发展,也逐渐受到广大教育者、学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著名教育家克伯屈在 1918 9 月在哥伦比亚大学《示范学院学报》第 19 期上发表的《项目 (设计)教学法: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活动的应用》一文中首先提出的,并且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和兴趣 [1] 。基于 项目的学习是一种关注开发产品或创造作品的学习方式,这个项目可能是基于问题或基于探究的,也可能不是。基 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下应用技术开展问题解决的有意义学习 [2] 。基于项目的学习流程一般包 括: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研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 [3] 。基于项目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高 阶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劣构问题的能力 [4] ,所以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者所关注。在当今社会,学 科之间的界限不再那么严格,出现了向更高层次整合的趋势,因此开展跨学科的、研究性的基于项目的学习是有必 要的。在信息化社会,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资源的极大丰富和信息获取的方便、快捷,也为基于项目的学习

description

This paper examined the effect of UNESCO PBL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 and investigated what problem still exist in the training, and how to improve the following related training. Through data analysis, we found that the training effect is good and proves to be effective. After interviewing with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d, we also found that this training is effective. So under the project 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teacher training pattern can promote high effective teacher training. In the end of this paper, we discussed some successful factor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later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

Transcript of Investigation on Teacher Training under Project-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Jiao Yu Yan Jiu Qian Yan Education Research Frontier

ERF Jun. 2012 Vol.2 No.2 PP.57-63 www.erfrontier.org © 2011 American V-King Scientific Publishing, LTD | 57

项目学习环境下的教师培训的调查研究

高莹莹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摘 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来检查 201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华南师范大学和广东省电化教育馆承办的 UNESCO PBL 教师培训

的效果如何,以及此次培训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后的相关培训应该如何改进等。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培训效果良好,证明此次

培训确实有效。通过对参与学员进行访谈也辅助说明此次基于项目学习环境下的教师培训模式能够促进高效的教师培训。在讨论

部分提出此次培训的一些成功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之后类似的教师培训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字:项目学习;学习环境;教师培训

Investigation on Teacher Training

under Project-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Yingying Gao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China, 510631

Email: [email protected]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d the effect of UNESCO PBL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 and investigated what problem still exist in the

training, and how to improve the following related training. Through data analysis, we found that the training effect is good and proves to

be effective. After interviewing with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d, we also found that this training is effective. So under the project 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teacher training pattern can promote high effective teacher training. In the end of this paper, we discussed some

successful factor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later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

Key words: Project Learning; Learning Environment; Teacher Training

引言

新的世纪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许多国家都非常关注以基础课程为核心的教

育改革,我国的新课程也特别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

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项目的

学习正是一种适应基于教育改革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科的综合,强调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主张让学生在真实

的情景中主动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目前,基于项目的

学习在欧美国家已经盛行,而在国内尽管是刚刚起步,但是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发现学习理论、

体验式学习等新兴学习理论的发展,也逐渐受到广大教育者、学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著名教育家克伯屈在 1918 年 9 月在哥伦比亚大学《示范学院学报》第 19 期上发表的《项目

(设计)教学法: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活动的应用》一文中首先提出的,并且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和兴趣[1]。基于

项目的学习是一种关注开发产品或创造作品的学习方式,这个项目可能是基于问题或基于探究的,也可能不是。基

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下应用技术开展问题解决的有意义学习[2]。基于项目的学习流程一般包

括: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研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3]。基于项目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高

阶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劣构问题的能力[4],所以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者所关注。在当今社会,学

科之间的界限不再那么严格,出现了向更高层次整合的趋势,因此开展跨学科的、研究性的基于项目的学习是有必

要的。在信息化社会,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资源的极大丰富和信息获取的方便、快捷,也为基于项目的学习

Education Research Frontier Jiao Yu Yan Jiu Qian Yan

58 | ERF Jun. 2012 Vol.2 No.2 PP.57-63 www.erfrontier.org © 2011 American V-King Scientific Publishing, LTD

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技术支持平台。但是,目前国内在教师培训中基于项目的学习的应用还不是很成熟,没有统一的

基于项目学习环境下的教师培训模式可以借鉴。因此本研究基于 UNESCO 于 2010 年七月底在广州举办的远程协作

项目学习“促进信息技术有效整合”项目培训中,来探讨基于项目学习环境下的教师培训的模式和效果。

本研究的目的是解决以下问题:此次基于项目学习环境下的教师培训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培训中还

存在什么问题?对今后类似的教师培训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 研究目标与内容

1.1 UNESCO PBL 教师培训简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远程协作项目学习“促进信息技术有效整合”项目培训研讨会于 2010 年 7 月 27 日在位

于广州的广东省电化教育馆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赵建华、焦建利等 9 位教育技术界专家教

授以及 7 名研究生,广东省电教馆的馆长、科室主任等十几位人员,广州周边的 14 所学校的 55 名教师(包括学

校行政主管、任课教师等)参加了本次培训研讨会。研讨会为期 4 天,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于项目的培训负责

人苗逢春博士主持。研讨会的目的是让教师明白什么是项目学习,如何通过协作的方式选择一个合适的项目并在

学校开展项目学习。14 所学校通过自由组合结成对子,共分为 5 个项目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 1-2 名学科专家(由

华师教授或者省电教馆专家组成)和 1-2 名助学(由华师研究生组成)全程参与。通过 4 天的培训,学员基本掌

握了什么是项目学习,并知道如何在教学中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并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及与专家商议,然后制

定了项目学习小组的项目计划书。

本次培训一共进行了四轮。在四轮培训开始之前,培训专家先向大家说明了本次培训的大概流程和每一天的

目标和需要完成的任务。在明确了本次培训的安排之后,便开始了四轮的培训。第一轮是发现/提出问题;第二轮

是信息/观点共享/处理;第三轮是制定解决方案;第四轮是作品创作。如图 1 所示。

图 1 培训流程图 图 2 每一轮的基本环节

每一轮都有图 2 的几个环节,循环进行完成四轮的培训。在每一轮的学习过程中,都有专家的指导和助学的技

术支持。四轮的学习过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前一轮是下一轮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前一轮没有完成,下一轮就不

会有很好的开展。

1.2 研究目标

本次研究的研究目标有二个:

(1) 调查此次基于项目学习环境下的教师培训的效果。

(2) 此次基于项目学习环境下的教师培训模式的有效性。

1.3 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的研究内容有以下两个:

(1) 通过对参与培训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查看此次基于项目学习环境下的教师培训的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

第一轮:提出/发现问题

第二轮:信息/观点共享/处理

第三轮:制定解决方案

第四轮:作品创作

小组讨论

专家指导

技术支持

知识储备 作品呈现 创设情境

/明确任务

Jiao Yu Yan Jiu Qian Yan Education Research Frontier

ERF Jun. 2012 Vol.2 No.2 PP.57-63 www.erfrontier.org © 2011 American V-King Scientific Publishing, LTD | 59

期目标、此次培训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教师对此次培训的满意度如何。

(2) 通过对参与培训的教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查看此次基于项目学习环境下的教师培训模式是否有效、是否

可以推广使用。

2 研究方法与对象

2.1 问卷调查法

问卷就是根据研究课题而编制成的问题表格,由调查对象自填的一种收集资料的工具,同时又可以作为测量个

人行为和态度倾向的测量手段。问卷调查法就是对研究对象通过邮寄、网络或者现场等方式发放提前编制好的问卷,

并要求调查对象按要求作答,然后回收问卷、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以此作为研究的数据和资料的一种收集资料的

方法。

2.2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是对基于项目学习环境下的教师培训的效果和该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所以本次调查的对象

是全体参与此次基于项目学习环境下的教师培训的学员,他们分别来自于广州市及其周边市区的 14 所中小学,共

计 55 名教师。

2.3 调查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针对参与基于项目学习环境下的教师培训的学员对这次培训的评价情况、满意情况

和提出的建议。因此,本次调查的问卷设计的主要问题是以下五个:

(1) 参加这个进修班对您有帮助么?

没有

您认为哪部分的培训对您来说比较有效?(多选)

第一部分——教育信息通讯技术概述

第二部分——基于项目的学习

第三部分——远程协作

第四部分——行动方案

说出您的理由:

(2) 通过这次培训班您获得了那些观点、知识或理念?

您将如何将它们应用到您的工作中?

(3) 培训是否达到了您的预期效果?

达到了

没有达到

请说明您的理由:

(4) 简要说一下您参加这次培训的体会。

(5) 您对这次培训有什么建议?您认为在今后其他国家的培训中我们需要做哪些改进?(请具体阐述)

这五个题目主要是针对基于项目学习环境下的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和对此次培训提出的建议两个方面。可以充分

的得出参与培训的教师对本次基于项目学习环境下的教师培训的效果的满意度如何。除了这五个题目外,还有 8 个

小的评价指标,这 8 个小的评价指标是调查参与培训的教师对此次培训的具体评价情况如何,可以充分得出想要的

数据。

Education Research Frontier Jiao Yu Yan Jiu Qian Yan

60 | ERF Jun. 2012 Vol.2 No.2 PP.57-63 www.erfrontier.org © 2011 American V-King Scientific Publishing, LTD

3 数据资料的获取

针对本次参与基于项目学习环境下的教师培训的学员,本次调查研究采用在培训现场发放和回收的方式,也就

是集中填答式。研究者向参与培训的教师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和填答问卷的方法,参与此次培训的教师即时填答,

然后把问卷收集起来。该种方式问卷的回收率高达 100%,效率也较高。

把问卷回收之后,对回收的问卷进行认真的审查,把一些回答不完整、不按要求回答和回答不正确的问卷作为

无效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55 份,有效问卷 46 份,无效问卷 9 份,有效率 83.60%。在后期数据录入和数据

处理与分析时,为了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准确性和问卷调查结论的科学性,需要把无效问卷剔除,只针对 46 份有

效调查问卷进行后期处理和数据分析。

4 数据资料的分析

问卷的数据分析主要从下面五个问题进行分析,数据如下:

4.1 本次培训对您是否有帮助?

图 3 培训是否对教师有帮助 图 4 培训的哪个环节有用

由图 3、4 我们可以看出,41%的学员认为本次培训对教师非常有帮助,59%的学员认为本次培训对教师有帮

助。其中 12%的学员认为第一个环节“教育信息通讯技术概述”对自己有用;32%的学员认为第二个环节“基于

项目的学习”对自己有用;19%的学员认为第三个环节“远程协作学习”对自己有用;37%的学员认为第四个环

节“行动方案”对自己有用。100%的学员对本次培训给予很高的评价,这个评价在国内举办的诸多培训中是很少

出现的。学员对本次培训做出了很高的肯定,所以笔者希望可以探索本次培训的效果,以便为以后的培训起到借

鉴的作用。

4.2 通过本次培训您获得了哪些观点,如何运用于实践?

图 5 培训的收获 图 6 收获如何应用于实践

Jiao Yu Yan Jiu Qian Yan Education Research Frontier

ERF Jun. 2012 Vol.2 No.2 PP.57-63 www.erfrontier.org © 2011 American V-King Scientific Publishing, LTD | 61

通过图 5、6 我们发现,43%的学员主要学到了项目与主题、PBL&探究学习等的内涵、区别和联系;18%的学

员学到了项目学习的规划与实施;15%的学员学到了远程协作的应用和操作;8%的学员学到了团队合作、协作的价

值;5%的学员分别学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概念、意义、博客和论坛的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可以

将其应用于工作、学科教学、小组学习、课题研究、教学中等。学员在学习中了解了培训的组织和实施,认为本次

培训求真务实。

4.3 本次培训是否与预期期望相符?并说明理由。

图 7 培训是否与预期相符 图 8 与预期相符的理由

由图 7、8 可以看出,有 85%的学员表示本次培训与其期望相符合,通过本次培训体验了项目学习的设计实施,

真正学到了知识,并能指导教学实践或现有课题。由此可以看出学员通过本次培训真正的学到了知识,并且能够用

于实践。

4.4 您参加本次培训后的体会是什么?

由图 9 我们可以知道,28%学员认为参加

过本次培训后,最大的收获是掌握了新知识、

新方法;24%的学员认为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

要性;11%的学员认为通过本次培训体验了新

的培训模式;11%的学员认为此次培训是真实

有效的。学员通过本次培训最大的感触是,通

过体验新的培训模式,比过往参加的培训掌握

了更多的知识技能,并懂得了如何开展基于项

目的学习。 图 9 学员参与培训后的体会

4.5 您对这次培训有什么建议?您认为在今后其他国家的培训中我们需要做哪些改进?

由图 10、11 可知,31%学员在培训内容上提出了建议;26%的学员认为适当调节培训进展,比如延长小组讨论

时间、延长培训时间、合理安排培训流程等;12%的学员认为培训应该本土化、拓展培训的范围,并且因材施教;

在指导方面,12%学员认为,应该注重后期的跟进并且给予有力的支持,要更好的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等等。这

些是我们在以后的培训中应该注意改善的方面。

其中,在培训内容方面,有 33%的学员认为应该设有培训包、具体案例;22%的学员认为培训需要明确目标;

17%的学员认为培训时需要更清晰的讲解学习内容;剩余的学员分别认为培训需要优化培训模板、关注时代问题、

理论与操作要密切结合、活动组织形式要活跃、教师要进行经验交流等。这些方面的改进是以后我们进行相关培训

时需要着重注意的地方。

Education Research Frontier Jiao Yu Yan Jiu Qian Yan

62 | ERF Jun. 2012 Vol.2 No.2 PP.57-63 www.erfrontier.org © 2011 American V-King Scientific Publishing, LTD

图 10 对培训的建议 图 11 对培训内容的建议以及今后如何改进

5 研究结论和讨论

5.1 总结

由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在培训时,最关注的是能否通过本次培训掌握新的知识,或是对已有的知识形

成深层次的理解,培训的内容是否能够直接应用于以后的教学实践。因此我们在举办教师培训时,更应该注意培训

内容对教师的实用性,力图使得教师在经过培训后,能形成思想上、知识上的新体会、新认识,为教师以后的工作

提供指导。

通过后续与参与培训的教师接触和沟通我们得知,教师现在能将本次的学习内容运用于教学实践。运用本次的

学习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也是对本次培训的一个积极的肯定。所以

我们在以后进行培训的时候,应该秉承实用性的原则,不仅要有理论知识的讲解,而且要有明确的目标,并能够结

合具体案例,让参与培训的人员进行实际体验,采用活跃的活动组织形式,从而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丰富培训

效果。

5.2 讨论

此外,能够促使此次培训成功的因素还有以下几点:

5.2.1 重视教室布局

在此次培训中,培训教室并不是按照学校普通课堂中一排一排排列的,而是圆桌式的,即几张独立的半圆桌拼

在一起,组成一张圆形的桌子。这种圆桌式的安排,不仅有利于学员之间通过语言进行问题探讨,更有利于学员在

探讨问题时运用身体语言,从而促使问题得到完整表达和解决。

5.2.2 重视小组讨论

在整个项目培训中,小组讨论是培训能够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一环。但是,小组讨论并不是单纯的成员之间的

讨论和交流,同时需要重视培训专家、学科专家和助学的作用。培训专家在小组讨论中,起到引领的作用,使小组

在讨论之前明确讨论目的,在讨论过程中集体解答小组在讨论时遇到的个性或普遍问题,并在讨论结束后要求每个

小组进行汇报和交流。学科专家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把握和引领小组讨论的方向,使得讨论不偏离

讨论目标;在小组讨论时遇到理论困难时,给予小组理论指导;当小组讨论进入“泥潭”现象时,从相关的理论的

角度指导学员进行思考;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学科专家起到小组和培训专家之间的沟通桥梁的作用,使得培训专家

能及时、准确了解在培训中出现的问题,以便更好的解决。助学在小组讨论中,起到的作用是记录小组讨论的标志

性成果和暂时出现的问题和分歧,以促使小组能更快的达到目标。

Jiao Yu Yan Jiu Qian Yan Education Research Frontier

ERF Jun. 2012 Vol.2 No.2 PP.57-63 www.erfrontier.org © 2011 American V-King Scientific Publishing, LTD | 63

5.2.3 重视体验式学习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培训专家注重让学员在体验中进行学习,即学员参加培训的过程,也是体验基于项目的学

习的过程。这种做中学、体验式的培训,使得学员能很快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将之熟练运用。

5.2.4 重视任务的阶梯性

在此次培训的整个过程中,培训专家将此次培训目标分解成几个联系紧密的子目标。在每一轮的培训中,需完

成相应的子目标。这样,在最后一轮培训完毕后,就完成了培训的总目标。将总目标分解成几个子目标,可以缩短

学员在培训初所具备的能力和总目标要求具备的能力之间的差距,减少了学员对新事物的陌生感,利于培训的顺利

进行。

5.2.5 重视培训的进度安排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学员普遍反映时间紧、压力大,即每一轮的培训都非常紧张,每一轮都有新的任务去完成。

由于时间的紧迫性,不免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有些观点陈述不完全,造成了一部分信息不完整。所以在以后的培训中,

应该注重时间的安排和把握,既能使得学员充分讨论,又不浪费时间。这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但是培训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学员认为培训应该拓展培训的范围,并且因材施教;适当调节培训进展,例如

延长小组讨论时间和汇报时间、合理安排培训流程、缩短理论环节用时等;专家指导应注重后期跟进和提供支持;

技术支持方面应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资料共享、记录、呈现和评价。这些均是以后的相关培训中应注意改善的地

方。

参考文献

[1] 李仙蕊. 中小学机器人教育模式之构建——基于项目学习的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2] 郑大伟. 项目学习环境下远程协作学习的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10, 6.

[3] 颜端武, 岑咏华, 黄婧, 许应楠. 基于项目的学习——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J]. 网络科技时代, 2008, 8.

[4] Kuo-Hung Tseng, Feng Kuang Chiang, Wen-Hua Hsu. Interactive Processes and Learning Attitudes in A Web-based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Platform[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8, (24): 940-955.

[5] 魏国栋, 吕达, 黄甫全. 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6] 徐晓雄.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式试探[EB/OL].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8/203359/archives/2008/1064511.shtml.

[7] 程庭喜, 邓静红, 莫佰琳. 教育技术网络培训模式的探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09,(274):27-32.

[8] Alshara O. A Project Based Learning Initiative to Integrate ADWC with the Local Community [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Sciences of

Electronic, Technologies of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s. 2005, 03, 01.

[9] Blumenfeld,P.C, Soloway,E, Marx,R.W, Krajcik,J.S, Guzdial,M, Palincsar,A. Motivat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Sustaining the Doing,

Supporting the Learning [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1991, 26 (3,4) :369-398 .

[10] Susun M.land & Barbarra A.Gerene(2000). Project-Based learning with the World Wide Web: A Qualitative Study of Resource Integration

[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999,48(1)45-67.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高莹莹(1987- ),女,汉族,硕士研究

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科学与技术,现

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

学院,本科就读于洛阳师范学院教育

技术系。Email: [email protected]

赵建华,男,汉族,教授,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

技术学院副院长、学习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方

向包括技术支持的教与学、学习科学与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