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428
1 《新闻学概论》教学大纲 1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 5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12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16 《英语国家概况》教学大纲 22 《中国文化通览》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 32 《中外新闻史》教学大纲 39 《演讲与口才》教学大纲 44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52 《英美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56 《普通话语音学》教学大纲 62 《英语语音》教学大纲 67 《播音学概论》教学大纲 73 《广播电视常用文体写作》教学大纲 78 《播音创作基础 I》教学大纲 81 《播音创作基础 II》教学大纲 86 《广播播音主持》教学大纲 91 《电视播音与主持》教纲 95 《英语播音与实践》教学大纲 100 《新闻采编》教学大纲 104 《公共关系学(双语)》教学大纲 108 《文化产业管理》教学大纲 118 《文化市场营销学》教学大纲 122 《文化项目策划实务》教学大纲 127 《文化产业概论》教学大纲 131 《双语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大纲 135 《电视节目批评与赏析》教学大纲 140 《主持人节目策划》教学大纲 148 《现场报道与采访》教学大纲 152 《希腊神话与圣经》教学大纲 155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大纲 159 《新闻栏目策划》教学大纲 164 《声乐》教学大纲 167 《社交礼仪》教学大纲 170 《化妆与造型艺术》教学大纲 174 《音乐欣赏》教学大纲 177 《书法艺术》教学大纲 181 《日语》教学大纲 184 《法语》教学大纲 188 《英语影视欣赏》教学大纲 192 《旅游英语》教学大纲 196 《酒店英语》教学大纲 201 《秘书英语》教学大纲 208 1

Transcript of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Page 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

《新闻学概论》教学大纲 1《现代汉语》教学大纲 5《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12《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16《英语国家概况》教学大纲 22《中国文化通览》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 32《中外新闻史》教学大纲 39《演讲与口才》教学大纲 44《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52《英美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56《普通话语音学》教学大纲 62《英语语音》教学大纲 67《播音学概论》教学大纲 73《广播电视常用文体写作》教学大纲 78《播音创作基础 I》教学大纲 81《播音创作基础 II》教学大纲 86《广播播音主持》教学大纲 91《电视播音与主持》教纲 95《英语播音与实践》教学大纲 100《新闻采编》教学大纲 104《公共关系学(双语)》教学大纲 108《文化产业管理》教学大纲 118《文化市场营销学》教学大纲 122《文化项目策划实务》教学大纲 127《文化产业概论》教学大纲 131《双语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大纲 135《电视节目批评与赏析》教学大纲 140《主持人节目策划》教学大纲 148《现场报道与采访》教学大纲 152《希腊神话与圣经》教学大纲 155《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大纲 159《新闻栏目策划》教学大纲 164《声乐》教学大纲 167《社交礼仪》教学大纲 170《化妆与造型艺术》教学大纲 174《音乐欣赏》教学大纲 177《书法艺术》教学大纲 181《日语》教学大纲 184《法语》教学大纲 188《英语影视欣赏》教学大纲 192《旅游英语》教学大纲 196《酒店英语》教学大纲 201《秘书英语》教学大纲 208

1

Page 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

《英语视听说 I》教学大纲 213《英语视听说 II》教学大纲 218《播音发声》教学大纲 224《形体训练》教学大纲 234“ ”新闻播报和节目主持 实训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 ”双语播音主持专业 文艺作品演播 实训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双语播音主持专业主持人思维与语言能力训练实训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非线性编辑(音频、视频)》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毕业实习 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毕业设计(论文)实训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Page 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

《新闻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341021课程中文名称:新闻学概论课程英文名称:Journalism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程总 学 时:48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训0学时)总 学 分:3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该课程是面向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专业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作为新闻实践的理论基础部分,本课程着重总结、阐述人类新闻活动的基本规律及新闻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在专业学习、新闻实践过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该课程从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媒介管理与经营等方面,介绍新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旨在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掌握新闻业务和媒介管理经营、探索新闻理论、研究新闻史打下基础。该课程在帮助学生了解新闻学与传播学相关知识的同时,还从社会学、信息学、语言学等学科出发,拓展新闻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培养学生从更广泛层面、更深维度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提升学生新闻研究能力和新闻应用能力。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新闻理论部分,探析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2、熟悉新闻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主要熟悉《外国新闻事

业史》和《中国新闻事业史》,既作历史教材,又作为实践借鉴。

1

Page 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

3、掌握新闻业务,总结、研究各种新闻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等。

4、熟悉媒介管理与经营,研究国家的新闻法规、新闻政策以及国家对媒体的宏观调控;总结、研究媒介内部的管理机制,研究媒介的受众市场以及媒介的经营方针、策略等。

运用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视频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较强的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本课程是新闻传播学的基础入门课程,开诸课程之先。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新闻

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广播电视新闻学、传播学等。3、从本专业而言,后续课程有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播音创作

基础、广播电视常用文体写作、新闻采编、双语播音与主持艺术、主持人节目策划等。

本课程是新闻类专业或相关交叉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专业性,为后面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体现趣味性,吸引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难点及学时安排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和媒介管理与经营四部分,共分十七章。由于是基础入门课程,面面俱到,只能重介绍,不作深入探究。

1、绪论 4 学时介绍新闻学、新闻工作、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重点分析新闻的社会责

任理论。2

Page 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

2、新闻活动 2 学时介绍新闻活动的历史,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3、新闻 4 学时(重点)本章是重点章节之一,着重介绍新闻的基本特点、定义、要素、性质、新闻价

值、新闻敏感等概念。4、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的关系 4 学时(重点)分清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文学等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5、新闻事业的产生 4 学时本章是新闻史部分,简介国内外新闻事业的发展史,介绍传统媒体如报纸、

广播、电视的诞生。6、互联网与新媒体 2 学时这是本书根据媒介发展需要新增章节,虽简单却十分重要。对学生了解掌握

互联网等新媒介起到引导作用。7、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4 学时(重点、难点)着重介绍新闻事业的内部、外部影响因素,阐述新闻传播的控制。8、新闻媒介的性质 2 学时着重讲解新闻媒介的四重销售。9、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2 学时本章重心为新闻传播的效果论。以传播学为基础,阐述新闻传播的正效应与

负效应。10、大众传媒与社会 2 学时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视角,对大众传媒进行分析。

3

Page 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

11、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2 学时解释新闻自由的内涵,介绍国外相关新闻法规及国内新闻相关管理条例。12、新闻媒介的运行制与管理模式 2 学时(重点)介绍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13、传媒业经营 2 学时介绍传媒业经营的基本原则、基本目标、基本路径。14、新闻媒介的受众 2 学时(重点)从传播模式中,分析受众的作用,重点分析受众的特点、受众的细分、受众

的权利等。突出当前新媒介环境下受众的新变化。15、新闻事业的原则 4 学时着得讲解新闻事业的真实性原则和党性原则。16、新闻选择 2 学时(重点)介绍新闻选择的政治标准和价值标准17、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理念和修养 2 学时强调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性。18、中国的新闻改革 2 学时了解中国新闻改革的历程,分析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专业是应用型专业,新闻学本身也是实践性极

强的学科,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抓好实践性教学环节十分重要。1、组织学生到当地报社、广播台、电视台参观学习,请资深媒体人介绍相关

新闻业务知识。4

Page 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5

2、组织学生假期到媒体实习,参加媒体组织的新闻实践活动。3、组织学生积极向媒体投稿。4、利用校内广播台、报纸、校园网等平台,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新闻采访、新

闻写作、新闻摄影、新闻编辑和新闻播音活动。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是专业入门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得要。因此,运用好教学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理论讲授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作为一门基础课,必要的理论讲授是不可缺少的,是学好后续课程的基础。在理论讲授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新闻史、新闻实践中正面、反面的典型案例,让学生通过具体走入抽象,最后进入理论的自由王国。

言语传播与非言语传播相结合。除了通过口头语言和 PPT 文字语言向学生传达授知识外,还要调动非言语传播手段,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一是利用音像视材料,为学生营造直观形象的学习环境;二是教师要调动全部的非言语传播手段,展示个性风采和魅力,吸引学生认真听课。

学习与研究相结合。本课程与现实结合很紧,指导学生联系生活思考相关问题,并撰写出思考文章,作为期末考核重要内容。对写得好的文章推荐媒体发表七、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目的:检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2、考核形式:在每学期末进行一次笔试,以闭卷的形式进行,时间为 120

分钟。也可在学期末要求学生提交一篇研究性文章。3、主要考核内容:

5

Page 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6

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媒介经营及管理4、考核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写作5、成绩评定: 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

平时成绩占 30%-40%,期末考试成绩 70%-60%。平时考查:考核方式为上课考勤、作业检查、课堂提问及新闻实践。

八、教材与参考书

[1] 刘成付.中国广电传媒体制创新[M].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7

[2] [美]施拉姆, 波特.传播学概论[M].新华出版社.1984

[3] 李苓.传播学理论与实务[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4] 孙发友.新闻报道写作通论[M].人民出版社.2005

[5] 吴廷俊.中国新闻事业史[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执笔人:王定兴 审核人:孙茜 管振彬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341042课程中文名称:现代汉语课程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Chinese Language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程总 学 时:64 学时 (其中理论 64 学时,实训 0 学时)

6

Page 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7

总 学 分:4 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现代汉语”是高等院校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程,是该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它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法规为依据,系统地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

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共同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各项工作、特别是语言文字教学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六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要求如下:

绪论部分讲述现代汉语概况,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和内容,要求学生了解现代汉语方言,明确现代汉语的特点。

语音部分讲述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的语音基础知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拼音方案,掌握分析语音结构规律,具备说好普通话和推广普通话的能力。

文字部分讲述汉字的性质和作用,汉字的构造和形体演变,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正确使用汉字,使学生正确地使用汉字,使学生认识汉字规范化、标准化的必要性,提高使用汉字的水平。词汇部分讲述词汇和词汇单位以及构词法,词义的性质,语境,词汇的组

成,词汇的发展和规范化等,使学生掌握词汇学、语义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辨析和解释词义,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用词能力。

语法部分讲述现代汉语各类词的用法,短语、句子的结构和类型,使学生掌7

Page 1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8

握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具有辨认词性、分析句子、分辨句子正确与错误的能力修辞部分讲述词语和句式的选用,常用的修辞格,使他们对语言的运用逐

步达到准确、鲜明、精练、生动的要求。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1) 本课程先修课程为:因本课程是大一新生最基础的专业课,之前没有先修课程。(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教师口语,朗读学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一)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难点及学时安排A 教学内容一、绪论

1、现代汉语及其地位:现代汉语的含义、现代汉语的地位2、现代汉语共同语: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现代汉语共同语的特点。3、现代汉语方言: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官话方言的分布和内部差异。4、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特点,词汇特点,语法特点。5、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和法规。现代汉语规范化。

二、语音1、语音的性质:物理性质、生理性质、社会性质。2、语音的基本概念:音节和音素,辅音和元音,声母、韵母、声调。3、声母。依发音方法分类及发音部位分类。4、声调。调值和调类。普通话的声调。古今调类比较。声调辨证。5、音节的结构。声母、韵母的配合。拼音。音节的拼写。

8

Page 1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9

6、音变。变调、轻声、儿化、语音词“啊”的音变。7、语音规范化问题。

三、文字1、文字。汉字的产生、特点和作用。2、汉字的形体演变。3、汉字的构造单位:笔画、部件。汉字的构造方式。4、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四、词汇1、词汇。 词汇单位:语素、词、固定短语以及缩略词语。2、语素。确定语素的方法;语素的分类。3、词和词的构成。单纯词和合成词。4、词义的性质。词义的词的内容。词义的构成。5、词义的分解。义素是词义构成的最小的意义单位。义素分析的步骤。6、词义的聚合——语义场。语义场的种类。7、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基本词汇,一般词汇。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行业词语,隐语。基本词汇的特点。

8、熟语:成语,惯用语,歇后语。五、语法

1、语法和语法体系。语法的性质及语法单位。2、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分类的根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3、实词。各类实词的分类及性质。各类实词的运用。4、虚词。各类虚词的分类及性质。各类虚词的运用。

9

Page 1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0

5、短语。短语的含义。短语的结构类型。6、句法成分(1)主语、谓语的构成。主语、谓语的意义类型。宾语的构成。宾语的意义类

型。(2)定语的构成。定语和助词“的”。状语的构成。状语和助词“地”。补语

的构成。补语的类型。(3)独立语:插入语,称呼语、感叹语,拟声语。7、句类和句型。句类及句型;几种动词谓语句;非主谓句。8、变式句。省略句。句式变换。9、句子结构常见错误:句法成分搭配不当,残缺或多余,语序不当,句式

杂糅,歧义。10、复句。(1)单句和复句的区分。复句中各分句间关系的表示法。(2)复句两大类型。联合复句及偏正复句。多重复句。紧缩复句。

六、修辞1、修辞的性质。修辞和语境。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2、词语的锤炼。意义的锤炼及声音的锤炼。3、句式的选择。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4、辞格的运用。各类辞格的定义及特点。B 教学要求1、贯彻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 在各部分的教学中,必须阐明国家的 有关政策,

10

Page 1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1

使学生深刻理解汉语规范化的重要意义,自觉地促进汉语规范化,促进现代汉语健康地发展。2、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在各部分的教学中,必须联系学生运用语言的实际、社会上运用语言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突出教材的重点,使学生学了现代汉语的理论和知识,真正能够用来指导语言实践。3、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要使学生把所学得的知识转化为熟练的技巧,必须加强课内外的练习。C 重点难点主要以语音和语法作为重点和难点教学章节。D 学时安排本课程各部分教时分配比例大约为:绪论、语音 30%,文字、词汇 20%,语法35%,修辞 15%。第一章 绪论现代汉语概述;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4 学时第二章 语音语音概述;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语音规范化

14 学时

第三章 文字

汉字概说;汉字的形体;汉字的结构;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4 学时

第四章 词汇

11

Page 1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2

词汇单位和词的结构;词义的性质和构成;词义的分解;词义的聚合;词义与语境的关系;词汇的组成;熟语

10 学时

第五章 语法语法概说;词类(上);词类(下);短语;句法成分;句子的分类;常见的语法错误;复句;句群

20 学时

第六章 修辞修辞概说;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辞格;辞格的综合运用

12 学时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本课程为理论教学,无实践教学环节。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是基础理论课,主要教学手段是讲授法,以课堂讲授以及讨论等方

法来落实教学内容,为了使教学真正落到实处,理论讲解之余让学生参与讨论,并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养成关注生活语言现象的习惯。七、考核与成绩评定 1. 考核目的

本课题贯彻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原则,要求考生了解并掌握有关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借以提高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语文的教学能力。本课程的考试既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又重视应用能力的考核。按照认知能力,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进行命题。各认知层次的含义如下:

12

Page 1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3

识记:是指学习本课程后,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必须有透彻的了解,并且能够准确地表述。

理解:在识记基础上,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正确的解释。

应用:是指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去分析和说明现代汉语的一般问题,初步掌握分析语言的能力。2. 考核形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两种,一为平时考查:平时成绩包括书面作业、课堂表现(是否积极发言、回答问题情况等)、出勤率等;其二为学期末的考试,以闭卷考试形式进行。3. 考核内容

主要考查与教材教学内容相关的语言知识点,以及与教材相关的汉语言知

识运用能力。以教材内容为主体,以相关内容为辅,强调对教材中所授学习方法

的运用,和重点内容的消化与吸收。4. 考试题型

本课程试卷采用的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分析题、

简答题等。5、成绩评定

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 30%,卷面成绩 70%的方式来评定学期成绩,其中平时成绩主要由课堂讨论、课后练习两部分组成。根据学生水平和接受的程度等具体情况也可采用学年成绩由平时成绩 40%和卷面成绩 60%组成。学年成绩合格,准予结业。另:考试题型也可根据学生实际学习及相关情况进行适当的变化。八、教材及参考书

13

Page 1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4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参考书目:

[2]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 [3]邢福义.现代汉语[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4]张斌.现代汉语[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6]朱德熙.语法讲义[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7]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8]邢福义.汉语语法三百问[M]. 北京:晌午印书馆,2004年[9]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专题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3年[10]冯广艺.变异修辞学[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1992年

执笔人:章国建 审核人:孙茜 管振彬

14

Page 1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5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B10341054 课程中文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总 学 时:48 学时(其中理论 48 学时,实训 0 学时)总 学 分:3 学分

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艺术类专业设置的学科基础必修课。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论和

人文修养,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和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

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潮流、文学运动、文学批评及重要的作家和作品,从而全面

系统地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二、课程基本要求课程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特点;

全面培养学生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人文素

养,为学习文学理论和新闻创作打下必要的人文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5

Page 1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6

(1)本课程先修课程为心理学、教育学、艺术概论等。(2)本课程后续课程有传播学概论等。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绪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历史范畴、现代文学的根

本特点,现当代文学的主要阶段及内容、代表作。重点和难点: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各自的重要特色。

第一章 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和熟悉新文学初期的小说、诗歌、散文、话剧的成就;

作品的艺术特色和精神;各种体裁代表作品的艺术特色;冰心、郁达夫、徐志摩

的创作特色。 重点和难点:认识五四文学革命的思潮,鲁迅等对中国现代文学建设和发

展的贡献;重点作家鲁迅、徐志摩、郭沫若、冰心。

第二章 30年代文学(1928-1937)

16

Page 1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7

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和了解柔石、张天翼、艾芜、萧红等人的创作特色,丰

子恺等散文家的艺术特色;掌握茅盾、老舍、巴金、沈从文等人的创作情况;曹

禺、夏衍、田汉、洪深剧作的风格特色,《雷雨》的解读;现代派诗歌和街头诗的

创作特征和历史价值,戴望舒与法国象征主义。 重点和难点:《子夜》、《家》《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沈从文小

说的独特风格;《雷雨》的戏剧结构和人物形象,重点作家巴金、茅盾、老舍、曹

禺、戴望舒。重点和难点:重点作家鲁迅、徐志摩、郭沫若、冰心。

第三章 40年代文学(1937-1949)

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钱钟书、张爱玲小说的创作特色,陈白尘、穆旦的讽刺

喜剧和诗歌的创作情况;抗战文艺运动和解放区文学运动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赵树理、孙犁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丁玲与周立波的创作成就重点和难点:40年代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围城”的哲学意蕴、穆

旦对现代诗歌的推进,重点作家钱钟书、穆旦、赵树理。

17

Page 2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8

第四章 50至 70年代文学(1949-1977)

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十七年时期诗歌的创作风貌,十七年散文创作情况,

老舍、郭沫若、田汉十七年间的戏剧创作;“文革时期”的文学现象;新中国小

说创作的情况,农民形象,《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的人物形象、茹志娟小说重点和难点:政治抒情诗、《草木篇》的思想意蕴;《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思

想主题和艺术特色;重点作家余光中、刘白羽等。

第五章 新时期文学(1978-2000)学习目的和要求:熟悉张贤亮、冯骥才、莫言等人的文学创作状况、汪增祺、

张承志、阿城等人的创作;新时期诗歌的创作状况;巴金、孙犁的散文艺术价值

和思想意义,张洁散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余秋雨《文化苦旅》的文化意义重点和难点:新时期戏剧的创作特征;莫言、韩少功的艺术特点和追求;当

代先锋小说的探索意义,小说的思想意蕴和审美追求,重点作家王蒙、张贤亮、

贾平凹、余秋雨等

18

Page 2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9

课程总学时: 48 学时。

序号 内容 课时 总课时前言 绪论 2 2

第一章 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 12 14

第二章 30年代文学 14 28

第三章 40年代文学 4 32

第四章 50至 70年代文学 6 38

第五章 新时期文学 10 48

总计 48 48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无。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授课方式: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可适当引导学生对某专题进行

讨论。(二)辅助手段:采用多媒体方式加深学习印象和拓展视野。

七、考核和成绩评定

19

Page 2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0

1、考核目的:通过考核,检验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了解程度。2、考核形式:考试。课程考核的主要原则是,不提倡死记硬背,结合一些基本的概念、事实、观

念,以检测学生的理解、分析和思维能力为主。可以采取论文写作、卷面测试、平时作业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卷

面考试可以开卷。修毕总成绩包括平时作业考评成绩、试卷。其中平时成绩占

40%;试卷成绩占 60%。采用百分制记分。(1)平时考查方法:上课考勤、课堂提问及讨论、平时作业等形式。(2)期末考试方法: 闭卷考试。其内容在讲授范围之内。满分 100 分。3、考核内容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点,内容、形式、种类以及发展过程,现当代文学的理论

分析与评价等4、考核题型填空,选择,判断,简答,分析,论述等。分值分配(试卷总分:100 分):

客观题 60%

20

Page 2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1

简答 20%

论述 20%

5、成绩评定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

40&,期末考试成绩 60%。平时考查:考核方式为上课考勤、作业检查、课堂提

问。

八、教材及参考书[1]丁凡,朱晓进.中国现当代文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中国现代文学史 1917-2000(下)[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经典 1917-2000(三、四)[M].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7年

制定人 : 程良友 审核:孙茜 管振彬

21

Page 2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2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341083课程中文名称:艺术概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rts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总 学 时:48 学时(其中理论 48 学时,实训 0 学时)总 学 分:3 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方向)专业的学科基础平台必修课。通过系统

学习,握艺术学的基本原理,了解不同的艺术门类,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

熔于一炉,力求深入浅出,使学生在艺术的天地里陶冶情趣,提高自身创造美

和欣赏美的能力以及从事艺术研究的能力。本课程通过对艺术本质的探讨,使学

生对艺术的特点,以及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性、地位、艺术作品的内容、形

22

Page 2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3

式、种类以及创作过程等一系列艺术问题的了解,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理论分析能

力,为专业课的开设做好必要的理论准备。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教学工具,运用丰富而详实的参考

资料及实例分析,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相结

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在使用教材的基础上,要多方面地综合相关教材与文献资

料,以丰富教学内容。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中,除完成课堂教学要求外,还需进

行课外阅读、自修和研讨,进行研究性学习。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1)本课程先修课程为心理学、教育学、音乐基础理论等。(2)本课程后续课程有书法欣赏、中外名曲欣赏等。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第一讲 艺术、艺术学与《艺术概论》 (建议学时数:4 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主要论述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通过本单元学

23

Page 2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4

习,应该明确学习艺术概论作为艺术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掌握科学的研究方

法。重点和难点: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学习目的与研究方法第二讲 艺术的本质探讨(建议学时数:6 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本单元是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最重要的基础内容之一,也

是艺术概论这门理论的核心内容。主要介绍的是艺术的本质问题。通过对单元分

学习,应该正确理解艺术的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

渗透的本质内容以及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的地位、特征和意义,从而全面把握艺

术的本质。重点和难点:艺术的社会本质 认识本质 审美本质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三讲 艺术的基本特征(建议学时数:2 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艺术创作活动的成果——艺术作品,

通过对艺术作品构成因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艺术作品是独立存在的艺术实践

产品,是“意象”的物态化,是“有意味的形式”。重点和难点:什么是艺术作品第四讲 艺术的发生机制(建议学时数:4 学时)

24

Page 2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5

学习目的和要求:艺术的种类,自始就不是单一的,而且在它的发展过程

中更是愈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研究艺术的分类问题和各门艺术的特征,不

但有利于对复杂的艺术系统进行深入了解,也有利于把握各门艺术的特点和规

律。重点和难点:艺术的门类的多样性和划分 各门艺术的特征第五讲 艺术的社会功能(建议学时数:2 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在前面介绍了艺术的本质、艺术的门类特征及艺术的内容

与形式,现在便有条件来探讨和研究艺术自身的问题,首先是艺术创作中的规

律问题。如艺术心理定势的奇异功能,艺术直觉、无意识的不同种类、不同性质

和不同作用,艺术灵感的产生及其生理机制、形象思维的逻辑、艺术思维的特规

律等。通过对这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在以后进行独立的艺术创作或分析其他艺

术作品其中的创作过程及内涵。重点和难点: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中的心理和思维活动第六讲 艺术的类型特点(建议学时数:18 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这一单元主要是关于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会自觉或不自觉

25

Page 2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6

地遵循一定的创作原则以及与此相关的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每个历史阶段留下

的众多的艺术作品,表现出了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通过对这单元的学习使学

生能在五彩缤纷、目不暇接的艺术世界中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重点和难点: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第七讲 艺术的媒介材质(建议学时数:4 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艺术继承借鉴与革新创造的过程,艺术创作的主观条件。

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再现论、表现论等创作理论与相应创作类型的关系,了解艺术

继承与借鉴的过程,理解艺术继承与创造的主观条件包括艺术的天赋与敏感、才

能与技巧、勤奋和修养的艺术独创性。重点和难点:艺术继承借鉴与革新创造第八讲 艺术的形式要素(建议学时数:2 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艺术接受是构成艺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是一种感

性和理性互渗的认识活动,艺术批评主要是一种理性的科学的探究活动。这单元

从多角度的研究艺术欣赏中的美感问题,使学生全面把握和理解人类艺术欣赏

活动中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重点和难点: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社会环节;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艺术的

26

Page 2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7

审美教育。第九讲 艺术的品鉴赏析(建议学时数:4 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艺术接受是构成艺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是一种感

性和理性互渗的认识活动,艺术批评主要是一种理性的科学的探究活动。这单元

从多角度的研究艺术欣赏中的美感问题,使学生全面把握和理解人类艺术欣赏

活动中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重点和难点: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社会环节;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艺术的

审美教育。第十讲 美育、艺术教育与当代社会(建议学时数:2 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本单元通过对艺术家是在一定的家庭、一定的社会制度和

社会生活、一定的民族文化以及一定的世界潮流与时代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与熏陶

下成长起来的论述,让学生了解社会环境对艺术家以及艺术家对社会环境的影

响,因为他们对社会也是发扬其优点,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并改变自身的

不足与缺陷,进行艺术创作,具有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巨大作用,有利于

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引导他们树立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国民精神素质

27

Page 3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8

的伟大抱负。重点和难点:艺术家与社会 艺术家的主体性附:课时分配

内容 讲课习 题

课讨论课

实 验

课合计

艺术、艺术学与《艺术概

论》4 4

艺术的本质探讨 6 6

艺术的基本特征 2 2

艺术的发生机制 4 4

艺术的社会功能 2 2

艺术的类型特点 18 18

艺术的媒介材质 4 4

艺术的形式要素 2 2

艺术的品鉴赏析 4 4

美育、艺术教育与当代社 2 2

28

Page 3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9

会合计 48 48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无。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授课方式: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可适当引导学生对某专题进行

讨论。(二)辅助手段:采用多媒体方式加深学习印象和拓展视野。

七、考核和成绩评定1、考核目的:通过考核,检验学生对艺术的特点,以及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性、地位

艺术作品的内容、形式、种类以及创作过程等一系列艺术问题的了解程度。2、考核形式:考试。课程考核的主要原则是,不提倡死记硬背,结合一些基本的概念、事实、观

念,以检测学生的理解、分析和思维能力为主。

29

Page 3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0

可以采取论文写作、卷面测试、平时作业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卷

面考试可以开卷。修毕总成绩包括平时作业考评成绩、试卷。其中平时成绩占

40%;试卷成绩占 60%。采用百分制记分。(1)平时考查方法:上课考勤、课堂提问及讨论、平时作业等形式。(2)期末考试方法: 闭卷考试。其内容在讲授范围之内。满分 100 分。3、考核内容

  艺术的特点,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性、地位、艺术作品的内容、形式、种类

以及创作过程,艺术的理论分析与评价等4、考核题型填空,选择,判断,简答,分析,论述等。分值分配(试卷总分:100 分):

客观题 60%

简答 20%

论述 20%

5、成绩评定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

40&,期末考试成绩 60%。平时考查:考核方式为上课考勤、作业检查、课堂提

30

Page 3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1

问。

八、教材及参考书[1]丁凡,朱晓进.中国现当代文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中国现代文学史 1917-2000(下)[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经典 1917-2000(三、四)[M].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7年

执笔人:程良友 审核人:孙茜 管振彬

《英语国家概况》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B10341104

31

Page 3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2

课程中文名称:英语国家概况 课程英文名称:Survey of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必修课程总学时: 36 学时 (理论 30 学时,实训 6 学时) 总学分: 2 学分适用专业: 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一门集英语国家背景知识和英语

语言知识为一体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共 36 学时,开设一学期(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安排在第四学期开设)。教学对象是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

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六个主要英语国家(英国、爱尔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社会与文化,涵盖地理、历史、经济、教育、和文学等各个方面知识、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文化意识。课程的主要任务为:

1)介绍英语国家的基本概况;及其语言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学会以赏析的目光学习、借鉴异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2)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扩大与文化相关的阅读量,学会以文化比较的视角与接触、用批判性学习方法接受英语文化与知识;

3)在学习该课程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母语文化意识,加强正确的人文教育,丰富文化修养。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政体、宗教、文化与艺术等

32

Page 3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3

方知识、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文化意识;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宗教、风俗等社会文化内容。

要求教师授课时应注意:根据大纲规定的任务和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

对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教学;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各章节内的知识系统性,又要

注意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以符合整体知识结构的要求;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每一章后课堂讨论题用于有意识地

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多角度对比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的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尽可能向学生提供和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

料,指导学生查阅工具书,进行网上阅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教学效果。结合相关的影片资源。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1)本课程先修课程为英语语音、大学英语 I、大学英语 II、大学英语 III 等;(2)本课程后续课程有中国文化通览(英语)、英语播音与实践、公共关系学(双语)等。四、教学内容、重难点1.教学内容:

本课程分为英国、爱尔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六大部分,共18 章。其中,英国、美国为主讲部分,包括地理、历史、政治制度、经济、教育、文

33

Page 3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4

学等。另外四个部分内容主要从地理历史、社会文化方面进行介绍。详见章节目录:

英国概况Chapter 1 Geography, People and LanguageChapter 2 HistoryChapter 3 Government and the CommonwealthChapter 4 EconomyChapter 5 Education, Media and HolidaysChapter 6 Literature

爱尔兰概况 Chapter 7 Society and Culture

美国概况Chapter 8 Geography and PeopleChapter 9 HistoryChapter 10 GovernmentChapter 11 EconomyChapter 12 Education, Media and HolidaysChapter 13 Literature

加拿大概括Chapter 14 Geography and HistoryChapter 15 Government and Society

澳大利亚概括Chapter 16 Geography and HistoryChapter 17 Government and Society

新西兰概括 Chapter 18 Society and Culture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英国概况、美国概括;教学难点是如何使该专业学生对这门课真

正产生兴趣并进行较深入学习。五、学时安排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计划课时 36 学时(理论 30 学时,实践 6 学时)。学

34

Page 3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5

时安排计划如下:英国概况:共 6 章,计划 12 学时(含练习测试 2 学时)爱尔兰概况:共 1 章,计划 2 学时美国概况:共 6 章,计划 12 学时(含练习测试 2 学时)

加拿大概括:共 2 章,计划 4 学时(含练习测试 1 学时)澳大利亚概括:共 2 章,计划 4 学时(含练习测试 1 学时)新西兰概括:共 1 章,计划 2 学时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课堂实践环节中,由学生自由组合或教师制定,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 4-6 人。按照老师限定的主题或课外任务,利用网上及图书馆资源查找、整理相关资料,并制作成 PPT 文档,在课堂上做主题性的 presentation,或进行课堂讨论,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以任务为中心、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重点章节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抽出部分章节让学生课后阅读、参与准备资料,上台模拟教学或是自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并辅以 PPT 课件展示重点教学内容;在部分章节中结合相关的影片欣赏。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的学生成绩评定包括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的成绩。一、平时表现评鉴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占总评成绩的 30%):学生学期考

35

Page 3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6

勤情况、学生完成课外作业情况、学生课堂实践及活动表现。 二、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 70%):考查范围以本学期所授内容为主,

可使用开卷或闭卷考试形式,总分 100 分,时长 90 分钟或以上;题型结构可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八、教材与参考书1、推荐教材:谢福之主编. 英语国家概况[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2、参考书:[1] 朱永涛 王立礼 主编.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上下册)第 3版[M]. 高等

教育出版社,2011.

[2] 来安方主编. 新编英美概况(修订版)[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5.

[3] 王恩铭 编.英语国家概况[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执 笔:邵秀荣 审核: 孙茜 管振彬

《中国文化通览(英语)》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B10341075

课程名称:中国文化通览(英语)

英文名称:Chinese Culture: An Introduction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必修课程总学时:36 学时(其中理论 30 学时,实训 6 学时) 总学分:2 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36

Page 3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7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一)课程性质中国文化通览是双语播音主持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程。这门概论性质的课

程,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勾勒

中国文化的主要内涵和根本精神,从而揭示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和基本特征以

及它在人类文化中的独特价值。对于已学习和将学习其他外国文化具体课程的学

生,本课程有助于其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二)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针对双语播音主持高年级学生一门综合性文化素质课,高级专业必

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开拓学生的东西方文化视野,扩展学生的祖国文

化知识、英语文化知识,增强他们参与国际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的能力;同时,

本课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热爱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增强作

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三)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悠久、丰厚的文化遗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7

Page 4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8

对中国文化的特征有所把握,并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引发思考。在此基

础上,培养学生形成如下的态度。1.准确而深刻地认识中国文化。2.能够将中西文化进行深层次的比较,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和

弘扬传统文化。3.能够在对外交流过程中显示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中国文化通览》(英文)要求听课学生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知识,尤其对

听力、阅读和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具备相当的中国历史和文化知识的积

淀;另外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英文笔记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先修课程为:英语阅读,综合英语和跨文化交际。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共 36 学时,理论 30 学时,实践 6 学时,每周 2 学时。

主要包括以下重点内容:38

Page 4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9

一) 古代中国概况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民族构成及其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农耕经济的

多元结构、早熟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凝重性的关系,宗法制度与传统社会政治

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讲授内容:1.中国历史地理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3.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基本要求:中华民族的多元性与融合性,农耕经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与制

约,宗法制度的形成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难点:宗法制度与社会政治结构的关系。二) 中国历史故事、神话、寓言与民间传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故事,成语典故,从而让学习者更

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中国特色的元素。讲授内容:1.历史故事。

39

Page 4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0

2.神话。3.寓言。4.民间传说。基本要求:了解历史故事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相关的社

会背景知识。以及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中具有中国问题特色的元素,并结合地域

特征了解当地的文化特征。难点:历史故事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三) 中国文化名人了解中国文化名人的基本背景,包括不同朝代的历史名人的简介,其作品

和对后世的影响,按照朝代的顺序将文化名人进行分别介绍,所涉及的包括思

想家,教育家,科学家等。讲授内容:1.中国古代文化名人。2.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基本要求:从原始儒家,道家思想与哲学,以及各个领域中杰出人才的介

绍和对后世的贡献。

40

Page 4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1

难点:名人名家在不同领域中的社会现实意义。四) 中国名著名篇了解中国从古至今的名家所留下的不朽著作,涉及文学,科技,地理,艺

术等。讲授内容:1.中国文化名著2.中国文化名篇。基本要求:对这些名著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基本情况需要有所了解,同时

能够对这些著作的主线和主要内容有所熟知。难点:名篇名著背后的历史。五) 中国古代艺术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各种艺术的风采与成就,认识中国古代艺术的整

体风貌及其美学风格。讲授内容: 1.京剧以及地方戏曲。2.中国书画。

41

Page 4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2

3.民间工艺。4.民间游艺。5. 民间竞技。基本要求:原始彩陶、青铜纹饰、岩画等为代表的远古艺术,中国建筑与环

境的关系,中国书法与绘画艺术的精神与境界。难点:中国古代艺术中所蕴含的的中国人特有的世界观。六) 中国风土人情了解中国不同地域的各式风情,包括饮食文化,节日文化,姓氏文化等学

习,进一步深化认识中国文化中核心内容。讲授内容:1.饮食文化。2.酒文化。3.茶文化。4. 姓氏文化。5. 节日文化基本要求:中国风土人情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并且了解所在地域的风土

42

Page 4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3

人情。难点:对中国酒文化和茶文化的认知。七) 中国地理文化和园林建筑了解中国地理文化和园林建筑的基本特点,对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名山

名川有初步的认识,通过学习园林建筑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背后所蕴含的中

国人朴素的世界观和哲学观点。讲授内容:1.古城古迹。2.著名景点。3.名山名川。4. 传统建筑风格。5. 著名传统建筑。6. 园林及其特色。基本要求:对著名的景点应该能够有个大致的认识,并且对这些景点中的

位置和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同时对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也应该有所熟悉,不同

地域的建筑风格和气候,文化之间的关系亦应该去深入的了解。

43

Page 4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4

难点:名山名川和著名建筑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寓意。

五、实践教学环节(6 学时)

本课程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环节主要是利用节假日让学生深入农村或

者地区博物馆,让学生了解传统习俗和民风,在实践的 6个课时中,将所了解

的习俗民风,用英语进行课堂展示。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针对中国文化通览课程自身特点,课堂教学应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

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讲解中国文化背景知识的同时应辅以大量的课外文化

知识的积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

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指导学生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

知识。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1. 考核目的

本考试的目的旨在要求学生从纵向上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

44

Page 4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5

概况,把握各个朝代文化的特征和成就,同时,又使学生从横向掌握中国

文化的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哲学宗教、传统道德等各

个层次的成就;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宏扬民族精神;培

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2. 考核形式

本课程的考核由平时考查和结业考试组成。1) 平时考查:考核方式为作业检查、上课考勤、课堂提问、讨论、项

目报告等。

1) 结业考试:考核方式可采取闭卷或文化考察报告(或 PPT汇报

展示或录制视频展示的方式)。

另:考试形式可根据学生实际学习及相关情况进行适当的变化。3. 主要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识记、理解、应用、综合。其中,识记

占 5%,理解占 60%,应用占 20%,综合占 15%。具体能力要求为:

45

Page 4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6

1)、识记:要求考生能知道本课程中有关的名词、概念、原理、知识等的含义

并能正确认识、记忆和表述。2)理解: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正确把握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基本

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3)应用: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

方法中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4)综合:要求考生在应用的基础上,能运用学过的本课程规定的多个知识

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问题。4. 考核题型:

总分为 10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试卷题型之一:闭卷考试

1)考试命题覆盖到本课程的全部章节。2)命题的难易程度应该适中,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值比例大致应为:容

易占 20%,较易占 30%,较难占 30%,难占 20%。3)命题题型及各题型参考分值为:选择题(20 分) 简答题(20 分)、论

述题(60 分)。

46

Page 4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7

试卷类型之二: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在本学期末,提交由小组合作完成的

集编导播一体的文化考察报告一份。(或以 PPT 或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另:考试题型可根据学生实际学习及相关情况进行适当的变化。

5. 成绩评定:每学期期末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学期学业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占 30%-

40%)和期末成绩(占 60%-70%)两部分综合组成。

七、教材与参考书1. 建议教材[1]杨敏,王克奇.中国文化通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教学参考书[2]Paul,S.Ropp(ed).Heritage of China[M].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0

[3]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994

[4]罗经国.古文观止选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5]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6] 李宗桂.中国文化导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7]视频材料:舌尖上的中国.中国中央电视台,2014

47

Page 5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8

执笔人: 邓艳梅 审核人:陈铭 管振彬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341096

课程中文名称:传播学概论

48

Page 5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9

课程英文名称:Mass Communications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总 学 时:36学时 (其中理论36学时,实训0学时) 总 学 分:2学分 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 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传播学概论》是湖北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它是本专业应考者在学习了《新闻学概论》、《新闻采编》、《广播电视常用文体写作》等有关基础课后,进行理论升华、提高的一门专业理论课,属于学科基础必修课程。这门课程的理论思辨色彩较浓。

学习这门课,可以拓宽新闻思维视野,活跃思路,改变我们旧有的新闻观念,从而获得一种分析新闻传播现象、问题的新角度、新方法。是了解以及从事和新闻传播相关行业的必修课程,浓缩了新闻传播行业必备的基础知识。

 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

1、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要求既注重传播基础知识的教学,又将结合前沿理论对最新传播现象进行讲解,还将分析本土的、当今时代的传播现象和媒介事件既把科学实证与人文反思相结合,又把工具理性和社会批判相结合,还把微观事件的条分缕析与宏观语境的准确定位相结合。因此本课程的内容力求集知识的基础性与理论的前沿性、内容的多样性与理论的本土化、方法的操作性与知识的时代性于一身。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传播学知识审视新近出现的传播现象,如博客、维客、摩客、手机短信等,洞察它们与传统传播方式、传播手段的不同之处,了解它们的利弊,探讨它们的发展趋势。

49

Page 5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50

2、本课程要求学生从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正确认识人类社会传播发生与发展的历史与规律;系统理解和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系统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学基础理论内容,包括传播的一般原理以及关于大众传播者、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的受众、大众传播的效果、大众传播的内容、大众传播活动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研究和分析大众传播活动的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方法对大众传播活动进行分析研究的初步能力。

3、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力求做到: ①多媒体课件教学。多使用多媒体课件,用 ppt 结合视音频一起教学。 ②案例教学。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维创新能力。 ③ 研讨、互动式教学。对传播现象、媒介事件的案例分析,以学生研讨为主。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1.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文体写作、新闻采编;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英语报刊阅读、公共关系学(双语)等。在本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要认真处理好本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

问题,既要做到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合理分工与和谐配合,防止疏漏、避免内容重复交叉,又要确保本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难点及学时安排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时在掌握大众传播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前提

下,能够灵活地运用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分析一些新闻现象和传播问题,并能从事报刊、广播、电视的受众调查和效果分析。内容及学时安排如下:

50

Page 5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51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2 学时重点掌握信息、传播、社会信息、社会传播、信息社会、传播学等名词概念,

以及社会传播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了解传播学的早期思想源流,了解人类传播的四个历史阶段和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与步骤规划。了解物质生产、物质交往与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2 学时通过对人类传播历史的回顾,揭示人类传播发展的动力是人类对自己传播

能力的不断突破以及新媒介不断产生的过程;同时展现传播时代的发展已经将人类带入信息时代,探索信息时代中传播的重要意义和未来的走向。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2 学时  重点掌握符号的定义和功能、信号与象征符的区别、意义的定义及其分类。掌握一般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概念及其特征。了解理解什么是情境意义、象征行为。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2 学时 重点掌握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过程的特点,“5W”模式、传播过程

的直线模式和循环模式、社会传播的系统模式理论的主要内容。了解相关学科有关传播过程的理论,如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等等。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2 学时

51

Page 5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52

传播类型是研究传播活动系统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传播类型彼此独立有相互交织构成人类传播系统。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是其中的基石。本章从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特点和功能入手,对传播类型的微观部分深入探讨。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2 学时群体传播是在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基础上形成的,而组织传播又是群体

传播中一种特殊的类型,二者构成了传播类型中的中观结构。它们是人类社会性的体现,本章讲对二者的特点、机制和功能作系统地研究,它们也是从传播过程研究向传播系统研究过渡的桥梁。

第七章 大众传播 4 学时(重难点章节)重点掌握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一般掌握拉斯维尔、施拉姆等人关于大众

传播的社会功能的代表性观点。掌握信息环境、拟态环境的定义。正确认识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以及大众传播对社会信息环境、人的行为的突出影响。了解大众传播诞生与发展的基本情况,了解对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不同观点。

第八章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2 学时(重点章节)重点掌握麦克卢汉的相关媒介理论。了解、分析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和现实冲

击。重点掌握大众传播媒介的组织目标和制约因素。

第九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2 学时了解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的关系。了解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对媒介的控制手

段。了解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52

Page 5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53

第十章 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 2 学时(重点章节)重点掌握大众、受众的概念及其主要特点,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基本权

利,受众媒介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的基本类型。认识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与演化大众社会成立的条件。理解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观,以及“受众即市场”的观点。正确认识个人所处的社会条件对媒介接触行为的影响。了解“使用与满足”过程模式及其含义,以及“使用与满足”的不同类型。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 2 学时(重难点章节)重点掌握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和层面,子弹论、“有限效果”论、传播流、

政治既有倾向、选择性接触、意见领袖、两级传播、“补强”论、信源的可信性效果、“休眠”效果、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警钟效果等名词概念。一般掌握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阶段,理解受众自身的属性对传播效果的制约。

第十二章 几种重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4 学时(重点章节) 重点掌握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和层面,子弹论、“有限效果”论、传播流、政治既有倾向、选择性接触、意见领袖、两级传播、“补强”论、信源的可信性效果、“休眠”效果、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警钟效果等名词概念。一般掌握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阶段,理解受众自身的属性对传播效果的制约。 认识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理解“沉默的螺旋”假说,认识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社会心理和舆论三者的关系。掌握“培养分析”的基本观点,以及“知沟”假说及其现实意义。

53

Page 5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54

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2 学时重点掌握国际传播的概念,全球传播的概念及其特点。一般掌握国际新闻选

择中的价值标准,信息主权及其与国家主权的关系。认识文化帝国主义的特点和实质。了解信息全球化的冲击和影响,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状态及其性质“世界信息新秩序”论争,冷战后霸权主义的主要策略。

第十四章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流派 2 学时学习传播学,不仅要把握它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而且应该了解这门学问的

发生、发展历史,这有助于我们对这门学问的系统理解;此外,传播学的研究中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学派,了解这些学派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兼容并收才能推陈出新。在本章里,我们将就这两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2 学时重点掌握几种主要随机抽样方法和问卷设计原则,内容分析的目的、特点、

原则及量化表示方法,控制实验的特点、条件及方法。认识调查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传播学调查研究一般分哪些阶段。了解文化指标与大众传播内容的关系。

总结 2 学时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无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54

Page 5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55

本课程在讲授理论课时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伴随经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精讲理论知识、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并配合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加讲授知识的实践应用性。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从整体上对传播学有一个把握。(一)要求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传播发生与发展的历史与规律;系统理

解和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系统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学基础理论内容。(二)要求学生能重点掌握包括传播的一般原理以及关于大众传播者、大众

传播媒介、大众传播的受众、大众传播的效果、大众传播的内容、大众传播活动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三)要求学生能掌握研究和分析大众传播活动的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方法对大众传播活动进行分析研究的初步能力。

2、考核形式:笔试 (一)笔试考核:期末笔试,以闭卷的形式进行,时间为 90 分钟。 课程考核的主要原则是,不提倡死记硬背,结合一些基本的概念、事实、观念以检测学生的理解、分析和思维能力为主。

3、主要考核内容: 笔试考试内容: 考核内容以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识记、理解、应用、综合。其中,识记占

15%,理解占 50%,应用占 20%,综合占 15%。具体能力要求为:

55

Page 5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56

1、识记:要求考生能知道本课程中有关的名词、概念、原理、知识等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记忆和表述。

2、理解: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正确把握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3、应用: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中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4、综合:要求考生在应用的基础上,能运用学过的本课程规定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问题。

4、考核题型笔试考核题型: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分值分配(试卷总分:100 分):选择题 15%名词解释 15%简答题 30%论述题 40%

5、成绩评定: 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计分办法:课程综合成绩的计算方法为平时成绩占百分之四十,期末考试成绩占百分之六十。平时考查:考核方式为上课考勤、作业检查、课堂提问。

八、教材与参考书[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 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美]宣伟伯著,余也鲁译述.传学概论:传媒·信息与人[M].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5

56

Page 5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57

[3] 居延安.信息·沟通·传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4]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5][美]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6]美]斯坦利·巴兰 丹尼斯·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和未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卢子贵.大众传播论[D].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

[8]王传寿.大众传播与现代文明[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

[9]蔡骐,蔡雯.美国传媒与大众文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10][美]雪丽·贝尔吉著,赵劲松译.大众媒介概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11][加拿大]麦克鲁汉著,何道宽译.人的延伸:媒介通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

[12][美]迈克尔·辛格尔特里.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执笔人: 胡杨娜 审核人:孙茜 管振彬

57

Page 6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58

《中外新闻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441014

课程中文名称:中外新闻史课程英文名称:History of Journalism in the World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程总 学 时:48学时(理论48学时,实训0学时)总 学 分:3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该课程是面向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专业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选修课程。

本课程通过对中国新闻史和外国新闻史的梳理学习,从历史的角度,运用传播

学和信息学知识分析世界新闻传播活动的起源及发展过程,从而把握新闻传播58

Page 6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59

活动的发展趋势,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本课程的学习既是对新闻理论的补充,又是对新闻实践的指导,因此在新

闻学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外新闻传播史相关

知识,掌握新闻传播的起源、新闻传播的出现、新闻事业的形成、新闻事业的发

展、新闻传播的变化与调整等内容,弄清新闻专门史与通史的关系,培养学生从

更广泛层面、更深维度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提升学生新闻研究能力

和新闻应用能力。

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中国通史及世界通史2、掌握新闻史及历史分期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主要熟悉《外

国新闻事业史》和《中国新闻事业史》。3、了解新闻传播的起源,掌握新闻起源时期中国社会的信息传播与外国社

会的信息传播。4、学习新闻传播业的形成,重点掌握西方报刊新闻的成熟及中国近代的新

闻传播。

59

Page 6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60

5、掌握西方国家新闻传播发展的特点及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特征。6、掌握新闻传播的变化与调整,重点掌握信息社会背景下媒介的发展变化。运用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视频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较强的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1、本课程是新闻学三大支柱课程之一,为新闻理论提供史据,为新闻实践

提供理论指导。2、本课程是建立在前期课程新闻学概论的基础上的,对新闻实践课程如新

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传播学等起指导作用。3、本课程对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播音创作基础、广播电视常

用文体写作、双语播音与主持艺术、主持人节目策划等提供史料依据。本课程是新闻类专业或相关交叉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把通史

学习与专门史学习相结合,把历史故事与新闻发展相结合,最大限度激发学生

学习新闻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60

Page 6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61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新闻传播的起源、新闻传播的出现和新闻事业的形成、新

闻传播的发展、新闻传播的变化与调整四大部分,有 16 章节,分重点和非重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熟悉中外新闻史的起源、形成、发展和变化

四大部分,了解外国新闻史和中国新闻史之间的差别及联系,对新闻的发展形

成宏观的认识。1、绪论 2 学时关于新闻史及期历史分期2、新闻起源时期的人类社会发展与信息传播 2 学时介绍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人类信息传播媒介的变革、信息传播与人类社

会发展。3、中国新闻信息传播的起源 6 学时(教学重难点)本章是重点章节之一,着重介绍先秦、秦汉、三国、唐宋与元、明、清的新闻

媒介。4、西方国家新闻信息传播的起源 4 学时 (教学重难点)介绍希腊、罗马时期及中世纪时期的信息传播。5、西方国家新闻传播的出现与发展 4 学时 (教学重难点)

61

Page 6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62

介绍新闻产生的土壤和近代报刊的出现,西方新闻传播体制的形成。6、西方新闻报刊的成熟 2 学时介绍工业革命带来的新闻的变革,从独立报刊到大众报刊。。7、中国近代的新闻传播 4 学时 (教学重难点)着重介绍清朝前中期的新闻传播与信息控制、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8、其他西方国家新闻传播的产生 2 学时着重讲解西方国家中殖民地、半殖民地近代报刊的出现及初步发展。9、媒介变革与传播的时空压缩 2 学时着重介绍广播的发展和广播电台的设立及电视时代的到来。10、主要西方国家新闻的发展 2 学时 (教学重点)

介绍主要西方国家的报刊、广播与电视新闻。11、宣传型新闻传播体制与国际传播 2 学时介绍苏联与东欧宣传型新闻体制,分析国际新闻流动及国际新闻传播。12、中国现代新闻传播的发展 2 学时介绍新中国建立前的新闻传播及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新闻传播。13、主要发展中国家的新闻传播 2 学时介绍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及发展中国家新闻传播的发展状况。

62

Page 6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63

14、媒介发展与传播霸权 2 学时介绍信息化背景下产生的新媒介,国际电视、网络媒体及媒介融合;从传播

国际化到传播全球化。15、主要西方国家新闻传播的变化 4 学时 (教学重点)着重讲解西方国家媒介政策的调整及媒介结构的变化、媒介商业化与产业化16、主要非西方国家新闻传播的调整 2 学时介绍苏联-俄罗斯新闻传播的调整与转型,东欧国家的新闻传播变革与独联

体的“颜色革命”。17、中国新闻传播的改革与发展 2 学时 了解中国新闻改革的背景、历程。分析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18、总结 2 学时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1、组织学生到当地报社、广播台、电视台参观学习,请资深媒体人介绍相关

新闻业务知识。2、组织学生假期到媒体实习,参加媒体组织的新闻实践活动。3、组织学生积极向媒体投稿。

63

Page 6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64

4、利用校内广播台、报纸、校园网等平台,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新闻采访、新

闻写作、新闻摄影、新闻编辑和新闻播音活动。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新闻史理论、事件、人物三者相结合。作为一门基础课,必要的理论讲授是

不可缺少的,是学好后续课程的基础。在理论讲授过程中,要结合新闻事件和新

闻人物,让学生通过具体走入抽象,最后进入理论的自由王国。言语传播与非言语传播相结合。除了通过口头语言和 PPT 文字语言向学生

传达授知识外,还要调动非言语传播手段,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一是利用

音像视材料,为学生营造直观形象的学习环境;二是教师要调动全部的非言语

传播手段,展示个性风采和魅力,吸引学生认真听课。学习与研究相结合。本课程与现实结合很紧,指导学生联系生活思考相关问

题,并撰写出思考文章,作为期末考核重要内容。对写得好的文章推荐媒体发表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

64

Page 6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65

1、考核目的:检查学生对新闻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分析新闻发展趋势的能

力。2、考核形式:在每学期末进行一次笔试,以闭卷的形式进行,时间为 120

分钟。也可在学期末要求学生提交一篇研究性文章。3、主要考核内容: 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当代新闻传播4、考核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写作5、成绩评定: 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

平时成绩占 40%-60%,期末考试成绩 60%-40%。平时考查:考核方式为上课

考勤、作业检查、课堂提问及新闻实践。

八、教材与参考书[1] 刘笑盈. 《中外新闻传播史》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2] 张昆. 《中外新闻传播史》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 李良荣. 《新闻学概论》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4] 刘洁 博弈. 《当代媒介产业与政府关系》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5] 刘成付. 《中国广电传媒体制创新》 广州: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7

[6] [美]施拉姆 波特. 《传播学概论》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84

65

Page 6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66

[7] 张殿元. 《中国报业传媒体制创新》 广州: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7: 126

[8] 钟瑛 刘瑛. 《中国互联网管理与体制创新》 广州: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6

[9] 舒咏平 吴希艳. 《品牌传播策略》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10] 李博. 《生态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1] 罗云峰. 《博弈论教程》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12] 方晓红. 《大众传媒与农村》 北京: 中华书局, 2002

[13] 李苓. 《传播学理论与实务》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14] 孙发友. 《新闻报道写作通论》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5] 陈力丹. 《舆论学》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16] 吴廷俊. 《中国新闻事业史》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制定人: 邹琼 审核人:孙茜 管振彬

《演讲与口才》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441025

课程中文名称:演讲与口才课程英文名称:Speaking and Eloquence

66

Page 6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67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总 学 时:32学时(理论16学时,实训16学时)总 学 分:2 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演讲与口才》是高等院校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选

修课程,也是培养高等院校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专业本科生口语交际能力

和口语表达能力而开设的基础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指导,综合

运用学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美学、语言学、听众学、鉴赏学、社

会学表达学中的一般原理和口语表达实践的需要,研究演讲与口才的特点及其

规律。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大学生了解演讲与口才一般原理的内涵,了解演讲与口才和个人素质

发展的关系,了解演讲者和听众的关系、了解演讲与口才表达的有声语言技巧和

无声语言技巧、了解演讲与口才的准备和实施、了解演讲与口才审美及审美能力

67

Page 7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68

的培养,掌握演讲与口才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能运用演讲与口才的原则、过程、

方法、媒介、评价和手段,组织演讲活动;能够根据演讲学中命题演讲、即席演

讲、论辩演讲的规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能够根据演讲与口才中职业演讲的特

殊要求,搞好社会交际活动,力求语言丰富多彩,形象生动,提高口语交际质

量。

学习过程中,对有关演讲理论的学习,特别要注意结合平时口语交际的实

践,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只有密切结合教学实践,指导口语教学及口语交际实

践,才能学好这门课,学习也才有价值。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本课程先修课程为:现代汉语、播音创作基础。

(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现场采访与报道。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第 1 章 演讲与口才绪论、口语基础(2 学时)

1、教学内容

68

Page 7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69

(1)演讲综合素质。

(2) 演讲的历史沿革。

(3)心理素质训练。

(4)态势语训练。

(5)演讲学的教学要求、学习态度和方法.

2、 教学要求

(1)了解演讲与口才的本质与特征。

(2)了解演讲的历史沿革。

(3)了解大学生与演讲的关系。

(4)掌握演讲学的教学要求、学习态度和方法。

3、教学重难点

本章重点:

心理素质训练和态势语训练。

演讲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本章难点:

69

Page 7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70

心理素质训练和态势语训练

第 2 章 朗诵(2 学时)

1、教学内容

(1)朗诵技巧。

(2) 不同文体的朗诵。

2、教学要求

(1)了解朗诵技巧。

(2) 掌握不同文体的朗诵。

3、 教学重难点:

本章重点和难点:不同文体的朗诵。

第 3 章 演讲口才(8 学时)

1、 教学内容

(1)演讲前的准备。

(2) 演讲稿的写作技巧。

(3) 演讲语言的表达技巧。

70

Page 7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71

2、 教学要求

(1)学会演讲前的准备。

(2) 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技巧。

(3) 掌握演讲语言的表达技巧。

3、 教学重难点

本章重点:掌握演讲语言的表达技巧。

本章难点: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技巧。

第 4 章 辩论口才(6 学时)

1、教学内容

(1) 辩论概述。

(2) 辩论准备。

(3)辩论技巧。

2、教学要求

(1) 了解辩论。

(2) 学会辩论准备。

71

Page 7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72

(3)掌握辩论技巧。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难点:掌握辩论技巧。

第 5 章 主持口才(4 学时)

1、教学内容

(1) 主持人概述。

(2) 主持人语言技巧。

2、 教学要求

(1) 了解主持人的基本要求。

(2) 掌握主持人语言技巧。

3、 教学重难点

本章重难点:掌握主持人语言技巧。

 第 6 章 社交口才 (4 学时)

1、 教学内容

72

Page 7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73

(1)社交口才概述。

(2) 社交语言的基本要求。

(3)社交语言的实用技巧。

2、教学要求

(1)了解社交口才。

(2) 了解社交语言的基本要求。

(3)掌握社交语言的实用技巧。

3、 教学重难点

本章重难点:掌握社交语言的实用技巧。

第 7 章 求职口才(2 学时)

1、教学内容

(1) 求职面试概述。

(2)求职面试语言要求。

(3) 求职面试语言表达的技巧。

2、教学要求

73

Page 7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74

(1) 了解求职面试。

(2)熟悉求职面试语言要求。

(3) 掌握求职面试语言表达的技巧。

3 教学重难点

本章重点:求职面试语言表达的技巧。

本章难点:求职面试语言表达的技巧。

第 8 章 谈判口才(2 学时)

1、教学内容

(1) 谈判策略与口才。

(2) 谈判语言技巧

2、教学要求

(1) 熟悉谈判策略与口才。

(2) 掌握谈判语言技巧。

3 教学重难点

本章重点:掌握谈判语言技巧。

74

Page 7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75

本章难点:掌握谈判语言技巧。

  第 9 章 营销口才(2 学时)

1、教学内容

(1)推销概述。

(2) 推销语言技巧。

2、 教学要求

(1)了解推销。

(2) 掌握推销语言技巧。

3 教学重难点

本章重点:掌握推销语言技巧。

本章难点:掌握推销语言技巧。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是针对演讲与口才的实际对学生进行的课堂训练。

其形式为教师示范,学生个人展示以及撰写演讲稿。

75

Page 7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76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讲授、观摩评价、分析讨论、示范及个人展示相结合。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演讲与口才的基本能力。也为教学改革提供科学的依据。2、考核方法: 本课程考核以考查为主,考查采用书面或口头表达的方式进行;也可在期末制作演讲视频或音频,教师打分。

3、主要考核内容:

一、 演讲与口才的本质与特征。

二、 演讲的历史沿革。

三、 朗诵技巧。

四、 心理素质训练和态势语

五、演讲稿的写作技巧。

六、演讲语言的表达技巧。

七、辩论技巧。

76

Page 7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77

八、主持人语言技巧。

九、社交语言的实用技巧。

十、求职面试语言要求与技巧。

十一、谈判语言技巧。

十二、推销语言技巧。

4、考核题型: 口头考查期末制作演讲视频或音频,教师打分;书面考查由解释题、简答题、

问答题、思考题、论述题、写作题等题型组成。5、成绩评定:

本课程考核期末成绩占百分之六十,平时成绩占百分之四十。

八、教材及参考书

[1]邹秋珍.演讲与口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张岩松.现代演讲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5

[3]李元授.演讲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77

Page 8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78

执笔人: 黄 健 审核人:孙茜 管振彬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441033

课程中文名称:古代汉语课程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程总 学 时:48学时(理论48学时,实训0学时)总 学 分:3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78

Page 8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79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古代汉语是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选修课程。古代汉语是一门语言工具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依据所修专业的需要,

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即通过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以及有重点地学习、阅读古代文献的实践,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律,以便借助于工具书能够直接阅读古代文献,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的结合。学生通过学习文字、词汇、音韵、语法知识,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内容。同时,学生应进行一定数量的古文阅读,具有运用所学古代汉语知识阅读一般古文的能力。

2、教材上编为基础理论,下编为文选,在具体教学中,穿插进行。语言知识的选择,以必要、常用为准则,以词汇、语法为重点,以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导。选文讲授以解释词句为主。在释词通句中,有计划地随文讲解常用词,常用词的累积贯彻于教学过程始终。

3、训练在古代汉语教学占有重要地位,是重要的教学环节。要通过多种形式训练掌握语言规律,形成技能技巧。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必修课程普通话语音学、现代汉语;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必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选修课程书法艺术。教学实施过程中,要认真处理好本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既要做到

与相关课程的合理分工与和谐配合,防止疏漏,避免内容重复,又要确保本课程体系、结构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一)教学内容

79

Page 8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80

本课程大致包括绪论、文字、音韵、词汇、语法和文选等六部分。(二)基本要求

该课程有如下具体要求:1、明确古代汉语的概念、研究对象;明确古代汉语的学习目的;明确古代汉

语课程的性质以及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2、初步了解汉字的形体演变;能够初步运用六书原则分析常用汉字的形体

结构;掌握异体字、通假字与繁简字的概念;了解文字方面常用工具书。3、了解汉语语音史与音韵学史的基本知识,包括中古音的声、韵、调和上古

音的声、韵、调问题;认识语音的发展观念。4、掌握单音词、复合词、联绵词的概念;掌握古今词汇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注意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异,尤其是同中有异的情况;认识古代汉语多义词的特点,把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5、掌握古代汉语在实词、短语与句子方面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点,以便解决由于语法不通而误解句意的问题。掌握古代汉语在虚词方面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点,以便解决由于语法不通而误解句意的问题。

6、本大纲只规定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内容,不列文选讲授的具体篇目,但讲解时应有所侧重,重点讲今人注释的先秦两汉经典文章,古人注疏的文章安排 1-2篇即可。推荐讲解篇目:《诗经·鹿鸣》、《橘颂》、《郑伯克段于鄢》、《老子》《庄子·秋水》、《史记·项羽本纪》等。(三)学时安排

该课程共有 48 学时,且全部为理论学时。五、实践性教学环节无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主要由教师授课,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可开展必要的课堂讨论。因所选教材份量大,教学时数有限,讲授时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讲读与

80

Page 8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81

自学相结合。以必要、常用为准则,基础理论知识部分可选取古代汉语最重要的语言知识讲解,文选部分由教师选取一部分(约占教材文选部分的 30%)讲读,教材其余内容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或由学生独立完成学习。这样,可以在规定的教学学时内基本完成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二是与其他课程互补。古代汉语课的一些内容可以与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学、书法等课程形成互补,使学生在古代汉语课与其他课程两方面都收到成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三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应运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结合相关历史文化知识,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原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理论研讨活动,促进学生思考。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目的:通过考核,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阅读古

代文献的能力,使学生理解古今语言继承、发展关系,提高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2、考核形式:本课程为考查课。期末考查与平时考查相结合。3、主要考核内容: 本课程考核内容由文字、词汇、音韵、语法和文选等部分组成。具体考核内容

与考核目标如下:文字部分基本要求:了解汉字的形体演变;能够初步分析常用汉字的形体

结构;了解分析汉字形体对掌握词义的意义,掌握异体字、通假字与繁简字的特点。词汇部分基本要求: 了解古今词汇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能分辨古今词义的

差异,尤其是同中有异;把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音韵部分基本要求:了解古今语音的不同,掌握汉语的声韵结构和相关概

念,掌握上古音韵、中古音韵的特点及其和现汉语音的不同。语法部分基本要求:(1)虚词部分:了解常用虚词“之、其、者、所、曾、于

以、为、与、而”等的语法特点,掌握它们在相应结构中的主要用法;(2)实词部分:了解古今汉语实词用法的异同;着重掌握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语法特点。

81

Page 8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82

(3)句法部分:了解古今汉语句法结构的差异,重点掌握古代汉语特有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等,并能正确分析一般的句子结构。

文选部分基本要求:掌握一些常用词的基本意义;能阅读中等难度的古代文献,能较好地翻译中等难度的古文作品。

4、考核题型: 包括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部分。客观性试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等,主要考核基本概念、单个知识点与部分交叉知识点;主观性试题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古文阅读与翻译等,主要考核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5、成绩评定: 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采用100 分制。期末考查占总评成绩的 60-70%,平时考查占总评成绩的 30-40%。平时考查考核方式为上课考勤、作业检查、课堂提问等。八、教材与参考书[1]郭锡良等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2]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

[3][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

[4]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5年.

[5]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4年.

[6]李新魁.中古音[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1年.

[7]何九盈.上古音[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1年.

[8]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0年.

[9]杨伯峻、何乐士 .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修订本) [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年.

[10]杨伯峻.古汉语虚词[M].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11]赵克勤.古汉语修辞简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3年.

[12]曹先擢、杨润陆.古代词书讲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

[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 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82

Page 8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83

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执笔人:刘文飞 审核人:孙茜 管振彬

《英美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441045

课程中文名称:英美文学欣赏课程英文名称:Appreciation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训0学时)总学分:2 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英美文学欣赏》是双语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选修课。设置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对英美两国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全貌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通过阅读具有代表性的英美文学作品选段,理解作品中表现的社会生活和人物思想感情,感受英美国家各种不同的文学流派风格,并且在与中国文学作品的比较中,不断提升文学与文化鉴赏力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此外,进一步增强双语表达能力。

83

Page 8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84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的基本要求:主要了解英美文学史上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重点掌握作家的生平介绍,主要代表作品的篇名、内容梗概、主人公形象、作品风格流派及其在英美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本课程先修课程为英语国家概况、艺术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 (2)本课程后续课程有希腊神话与圣经、英语影视欣赏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具 体 内 容 学 时

上篇:英国文学

第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 4

第二章 新古典主义时期 2

第三章 浪漫主义时期 4

第四章 维多利亚时期 4

第五章 现代主义时期 4

下篇:美国文学

第一章 浪漫主义时期 4

第二章 现实主义时期 4

第三章 现代主义时期 4

第四章 后现代主义时期 2

84

Page 8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85

合 计 32

(二) 教学基本要求及重难点上篇:英国文学第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思潮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认识该时期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主张,及其对同时代及后世英国文学乃至文化的影响;了解该时期重要作家的文学生涯、创作思想、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同时结合注释,读懂所选作品,了解其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培养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了解英语诗歌的种类。(二)重难点 1.文艺复兴运动概述 2.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3.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作家 (1)威廉·莎士比亚 (2)弗兰西斯·培根 (3)约翰·弥尔顿第二章 新古典主义时期(一)基本要求

85

Page 8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86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当时席卷欧洲的启蒙运动和新古典主义文学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特征和基本主张,及其对同时代及后世英国文学的影响;了解该时期一些重要作家的创作思想、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同时结合注释,读懂所选作品,了解其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培养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了解相关格律诗中韵律韵脚等相关知识(二)重难点 1.启蒙运动 2.新古典主义 3.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启蒙文学 4.新古典主义时期的主要作家

(1)丹尼尔·笛福 (2)乔纳森·斯威夫特第三章 浪漫主义时期(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认识该时期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基本主张,及其对同时代及后世英国文学乃至文化的影响;了解该时期重要作家的文学生涯、创作思想、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同时结合注释,读懂所选作品,了解其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培养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了解小说的种类。(二)重难点 1.浪漫主义时期概述 2.浪漫主义时期的主要作家

86

Page 8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87

(1)威廉·布莱克 (2)威廉·华兹华斯 (3)乔治·戈登·拜伦 (4)柏·比·雪莱 (5)约翰·济慈 (6)简·奥斯丁第四章 维多利亚时期(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对 19 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背景, 对维多利亚时代的诗歌、散文、小说在创作思想上的进步和创作技巧上的改革,以及对该时代主要作家的生平、观点、创作旨意、艺术特点及其代表作的主题、结构、语言、人物刻画等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通过作品选读加深体会感受,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理解象征、象征意义冲突。(二)重难点 1.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背景 2.维对利亚时期的文学 3.维多利亚时期的主要作家 (1)查尔斯·狄更斯 (2)夏洛特·勃朗特和埃米莉·勃朗特 (3)阿尔弗·雷德丁尼生 (4)罗伯特·布朗宁 (5)托玛斯·哈代

87

Page 9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88

第五章 现代主义时期(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 20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认识该时期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基本主张,及其对现当代英国文学乃至文化的影响;了解该时期重要作家的文学生涯、创作思想、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同时结合注释,读懂所选作品,了解其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培养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理解反语、人物性格和人物刻画等基本知识。(二)重难点 1.现代时期的概述 2.现代时期的主要作家 (1)萧伯纳 (2)威廉·勃特勒·叶芝 (4)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5)詹姆斯·乔伊斯下篇 美国文学第一章 浪漫主义时期(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 19 世纪初期至中叶美国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认识该时期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基本主张,及其对同时代和后期美国文学的影响;了解该时期重要作家的文学生涯、创作思想、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同时结合注释,读懂所选作品,了解

88

Page 9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89

其 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培养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理解讽喻、寓言。(二)重难点 1.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文学概述 (1)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及文化背景 (2)美国浪漫主义在文学上的表现 2.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主要作家 (1)华盛顿·欧文 (2)埃德加·爱伦·坡 (3)纳撒尼尔·霍桑 (4)华尔特·惠特曼 (5) 埃米莉·迪金森第二章 现实主义时期(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美国 19 世纪中期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认识该时期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基本主张,及其对同时代和后期美国文学的影响;及其对同时代和后期美国文学的影响;了解该时期重要作家的文学生涯、创作思想、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同时结合注释,读懂所选作品,了解其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培养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理解故事情节。(二)重难点 1.现实主义时期概述 2.美国现实主义时期的主要作家

89

Page 9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90

(1)马克·吐温 (2)欧·亨利 (3)西奥多·德莱塞第三章 现代主义时期(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 20 世纪初期至二战前美国现代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认识该时期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基本主张,了解该时期重要作家的文学生涯、创作思想、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同时结合注释,读懂所选作品,了解其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培养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理解视角。(二)重难点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文学中的重要作家 (1)埃兹拉·庞德 (2)罗伯特·弗洛斯特 (3)尤金·奥尼尔 (4)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5)欧内斯特·海明威 (6)威廉·福克纳第四章 后现代主义时期(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二战后美国现代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认识该时期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基本主张,了解该时期重要作家的文学生涯、创作思

90

Page 9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91

想、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同时结合注释,读懂所选作品,了解其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培养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理解元小说。(二)重难点 (1)约翰·厄普代克 (2)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3)索尔·贝娄 (4)托尼·莫里森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课程设有 2 学时的课外实训环节,要求学生阅读指定的文学作品,自行准备,组织内容和材料,并完成读书报告的撰写。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1.本课程学时有限,既要简要介绍英美文学的历史,又要分析重点作家的

作品,因此,本课程宜采取课堂重点讲授和布置课外阅读的方法进行。对比较难懂的作品先由教师讲解,然后引导学生就其思想性和艺术手法进行讨论,再由教师小结评述,也可以布置课外阅读,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讲授时宜以文学史为线索,选教各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的一个作品片断。教师亦可根据各自的条件,适当改变选读的作品。学生在阅读课中读到的作品,一般不重复选读。

3.教师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启发式教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1

Page 9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92

4.本课程以双语讲授。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1. 考核形式:开卷考试。2. 课程总评成绩计算方法:期末成绩占 70%;平时成绩占 30%,平时成

绩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成绩。

八、教材与参考书[1] Baldick, Chris. 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M]. Oxford: Oxford UP, 1991. [2] 常耀信. 美国文学简史.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3.

[3] 何木英, 杜平. 美国文学史简史及选读.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

[4] 龙毛忠、颜静兰、王慧. 英美文学精华导读(第二版).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5] 刘炳善. 英国文学简史.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1.

[6] 吴伟仁.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8.

[7] 杨岂深、孙铢. 英国文学选读.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4.

[8] 张伯香. 英美文学选读.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1999.

执笔人:宋来根 审核人:孙茜 管振彬

92

Page 9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93

《普通话语音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341031

课程中文名称:普通话语音学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Language Phonetic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计划学时:48 学时(其中理论 32 学时,实训 16 学时)

93

Page 9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94

总 学 分:3 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普通话语音学》是研究普通话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在马克思

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下,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播音职业技能的必修课。“普通话语音学”课是根据发展教育、强化学生播音职业技能的需要开设的,是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普通话语音学”课程的目的、任务

主要是:1.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认真学习。积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

策,增强 语言规范意识。2. 能够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一般口语交际和开展教育,熟练

掌握普通话知识具备一定的方言辩正能力。3. 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发声技能。4. 掌握播音的吐字归音和一般口语的交际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提高学生的普通话的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学生达到播音语

94

Page 9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95

音的基本要求。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1) 本课程先修课程有:现代汉语(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播音发声基础、朗读学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1、第一章 绪论与摸底测试(4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普通话的定义,现代汉语方言第二节 如何学好普通话第三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普通话语音系统和《汉语拼音方案》摸底测试内容:自我介绍。时间 1-2 分钟。要求:必须使用普通话,使用规律的语法、词汇。目的:考查学生的普通话语音面貌,掌握学生的整体状况,以便于因材施教。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法规、方针、政策、任务,认识推广普通话是我国宪法

规定的语言文字基本政策,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

95

Page 9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96

定的国家通用语言。明确普通话是合格教师必须掌握的职业语言;了解语音的性

质;掌握语音的基本单位;正确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语音内容。教学重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教学难点: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语音内容。2、第二章 语音概念(2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音素及其分类第二节 音节及其构成第三节 汉语拼音方案要求:必须了解音素、音节以及汉语拼音方案。目的:使学生了解普通话语音知识。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语音的性质;掌握语音的基本单位;正确掌握《汉语拼音方

案》和普通话语音内容。3、第三章——第五章 普通话声、韵、调训练(12 学时)教学内容:第三章 声母训练及其辨正 (一)声母基本训练 (二)声母辨正

96

Page 9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97

(三)声母发音检测第四章 韵母训练及其辨正 (一)韵母基本训练 (二)韵母辨正 (三)韵母发音检测第五章 声调训练及其辨正 (一)声调基本训练 (二)声调辨正 (三)声调发音检测 普通话词汇和语法的规范运用 (一)词汇的规范运用 (二)语法的规范运用 (三)方言词汇与方言语法辨正4、第六章 普通话音节(4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音节结构特点 第二节 声韵调的配合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音节结构的特点以及声韵调配合的规律。教学重点:掌握声韵调的配合规律。

97

Page 10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98

教学难点:声韵调的配合规律。5、第七章 语流音变(4 学时)教学内容:语流音变训练 声调音变训练 (二) 轻声的发音训练 儿化的发音训练 (四)“啊”的音变训练 (五)语流音变检测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发音原理;学会发声技巧;练好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和

语流音变;掌握常用汉字的正确读音;了解自己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有效的进行方言辨正。正确

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词汇和语法;用普通话进行口语表达时发音准确、自然、流畅教学重点:练好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和语流音变;正确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词

汇和语法。教学难点:了解自己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有效的进行方言辨正。6、第八章 吐字发声(4 学时)教学内容: 发声原理;吐字发声方法。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发声原理;

98

Page 10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99

掌握正确的吐字发声方法。教学重点:吐字归音。教学难点:吐字归音。7、第九章 综合练习(2 学时)教学内容:语音自测;古今诗词;短文; 新闻。教学基本要求:各种文体的朗读。教学重难点为朗读技巧的熟练运用。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普通话语音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践学时有 16 学时。在介绍理论

的同时就要对学生进行普通话语音训练和口语表达训练。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主要教学手段是练习法,辅之以讲授法,切实提高

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朗读表达能力。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目的:检查学生对普通话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能力。

2、考核形式:

99

Page 10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00

本课程以笔试为主,兼顾平时课堂表现。成绩分布建议如下:

(1)平时成绩( 30% ):出勤情况、课堂活动情况。每人 3-5 分钟的口语考试时间,主要考查学生

普通话语音 的标准程度。 (2)笔试成绩( 70% ):试卷考试。3、主要考核内容:普通话语音的基本概念及实际运用。

八、教材及参考书 1.吴弘毅. 《实用播音教程》.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2.

2.邢福义.《普通话培训测试教程》. 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3.杜青 .《普通话语音学教程》.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执笔人:黄 健 审核人:孙茜 管振彬

100

Page 10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01

《英语语音》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341011课程中文名称:英语语音课程英文名称:English Phonetics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20学时,实训16学时)总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四)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

《英语语音》是双语播音与主持专业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其主旨在于帮

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发音从而实现自由交际的目的。本课程是专业基础知识的

重要组成部分和体现,也是判断语言掌握水平的重要标准,是英语专业基本知

识构建中的一个必备环节,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必备条件。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

握正确的英语语音、语调,提高自己听和说的能力。 英语语音是双语播音与主持

专业的学生与境外人士进行交际,展示自身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的语音、

语调与语言的其他要素,如听力、词汇、语法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101

Page 10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02

该课程使学生系统了解英语语音的基本知识,明确掌握英语语音中每个音

素的标准发音方法及规则,掌握连读、重音、节奏、语调等知识的理论原则并做

到实践达标,提高英语的听辨能力,学会使用得体的英语语音语调表达思想,

养成正确的英语发音习惯,最终使每位学生能操一口流利顺畅,清晰易懂,交

际自如的英语,同时以此为英语其它相关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正确标准的英语发音、节奏规律和语调,学会

使用自然得体的英语语音语调表达思想,以达到交际的目的。同时,本课程将语

音的训练与学生英语听能和口语表达的训练结合起来,以达到能流利地对所听

到的英语语篇进行解码,能流畅地使用进行交际。基本要求:

1.掌握英语 44个音位的发音;

2.了解英语的音节结构,掌握不同音位组合的发音;

3.正确地把握词与词之间的过渡,使同一意群的词连贯和流畅地联接在一起;

102

Page 10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03

4.掌握每个多音节词的重音模式;

5.熟悉并会使用单词的强读式和弱读式;

6.正确地把握句子重音;

7. 掌握正确的话语节奏规律;

8. 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调。

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达到交际的目的。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英语语音课是高等学校双语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

专业技能课。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音和语调的知识,从而能够表

达思想并进行交际。作为双语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英语语音课是所

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主干课程,是提高听、说、译各项技能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教学内容:

103

Page 10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04

课程的教学从介绍英语语音的音节、重音和节奏的基本概念入手,使学生一

开始就对英语语音的音节、重音和节奏有清楚的认识,为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

基础。   课程根据训练的侧重点的不同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由着重训练学生英语

的辅音和元音的发音;第二部分着重训练学生的英语话语节奏规律;第三部分

着重学习英语的语音语调,含语调的种类、结构、功能和使用。对英语重音和语

流的感知与训练贯穿课程的始终。

基本要求:1. 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教学对象不同,教学的内容和侧重点亦有所不同。在

课程的教学中,英语的重音与节律的训练像一条红线贯穿于全过程,目的在于

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话语的流利程度,养成良好的口语习惯。在这一总目标下,教

师应视学生的英语语音基础进行微调:对于语音基础较差的同学,单音的训练

应放在首位,并在进行单音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对英语重音和节奏的认识;对于

语音基础较好的同学则应将重点放在英语节奏与语调的训练上,以便提高这些

104

Page 10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05

学生英语话语的自然和流利程度。2. 增强课程的实践性。"英语语音"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从时间分布上应

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课堂上将绝大部分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理论的指导固然

重要,但应尽量简明扼要。课程的实践包括在语言实验室的听和说的训练,在课

堂上的仿真交际练习,在课外的实际交际实践,以及在英语其他专业本科班之

间进行的"电影配音比赛"中全面展示的实践。3. 积极探索网上语音教学的方法,促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构建英语语音体

系,使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提高教学效

果,加速人才培养的目的。

教学学时安排: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为 36 学时,其中理论学时 20,实训实践学时 16,安排

在第一学期学习。本课程内容学时安排如下:

  导论部分:主要介绍英语语音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英语的重音及其表现形

式,英语语流的特征及规律,目的在于将重音与语流的训练贯穿于整个课程的

105

Page 10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06

学习中,使语音准确性的训练与流利程度的训练同步进行,从而提高训练的效

果,将语音的训练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熔为一体。理论课时:2 课时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英语音素的正确发音方法,进行辨音能力、模仿能力综

合训练。理论与实践课时:14 课时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英语的单词重音及语句重音基本规律、表现形式及表意

功能,英语语流的节奏规律基本特征、基本要素、强/弱读式,进行辨音能力、

模仿能力综合训练。理论与实践课时:12 课时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英语所特有的语音语调的结构、功能及其在交际中的运

用,进行辨音能力、模仿能力综合训练。学习与实践课时:6 课时口试部分:2 课时

教学重、难点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质很强的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演练、教师配合点评指

导为主要模式,其教学重点于:1. 英语 44个基础因素的发音习惯与技巧;2. 节奏:重读、非重读、强读式、弱读、连读等

106

Page 10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07

3. 语调:升调、降升调的运用其教学难点于: 1. 英语的节奏:弱读式和连读的理解和掌握 2. 语调:语调的调值,尤其是降升调的实操和意义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地道的真实语言输入、丰富多变的语用环境接受语音信息

达到多通道刺激( 观、听、读、译)的目的。语音课作为双语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的

一门核心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至关重要。而传统教材多为纯文字和纯

声音资料(如印刷材料和磁带),不够生动形象,且内容滞后,不能反映新世纪的

语言文化信息。因此我们根据语音教学的实际需求,大量使用背景真实的实况录

音、生动有趣的英文原声影片、内容丰富的网络资源,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自

然的语言语音信息,在图文并茂、轻松自然的语言氛围中感知英语语音。 实践性教学在学期内我们安排了 16个学时,其具体内容如下:

1.课堂内外的实践包括在语言实验室的听和说的训练,在自主学习中心的网上探索与实践,

107

Page 11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08

在课堂上的仿真交际练习,在课外的实际交际实践,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用

于完成某项交际任务的实践;2. 语音展示比赛

通过开展"语音语调模仿"、"演讲"、"电影配音"等比赛改善学生的英语发音,

提高学生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一个展现个

人才能的舞台,在学生中营造一个多听、多说、多练英语的活泼的学习气氛,更好

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同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从而使课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1.授课以听说为主。教师简单讲解语音知识,以理解为目的,然后演示,

学生模仿。结合配套磁带进行听力训练和语音语调模仿训练,最后在教师的指导

下进行口语训练,巩固所学知识,以达到正确使用英语语音语调进行交际的目

的。

2.增加内容。教师还应使用录音,录像,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

108

Page 11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09

辅助教学, 适当为学生播放原声英语节目,使学生多接触自然得体的英语,促

进正确英语语音语调的习得。    练习形式:每个单元的练习都用不同的音像资料引导,在听辨的基础上讲

解基本的语音知识,使学生在正确辨音的基础上开口练习,再通过完成交际任

务加以强化。    练习内容:每单元的练习都以该单元的重点语音练习项目开始,帮助学生

提高听音辨音的能力和对不同的音、重音、节奏和语调的觉察力。接下来的练习

是将该单元的语音练习项目与英语的重音模式与节奏模式结合起来,使练习项

目置身于自然语音环境中。这一阶段练习内容的重点是语音基础知识。为了使学

生能将所学得的知识自然、得体地使用,本教程每个单元都围绕着某个特定的语

言功能展开听与说的练习促进英语语音的掌握。    练习步骤:从听辨入手,以音像资料学习为手段,听说练习并重、交叉进行。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本课程授课地点是语音实验室,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

学设备,利用网络增加大量的学习信息,并定期进行网上学习。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

109

Page 11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10

1、考核目的:通过测试,强化学生英语语音的基础知识,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语音理论

知识,提高实际语音能力,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基本朗读技巧,并着重在实

践中运用。2、考核形式:本课程在学期末进行一次口试。评分主要以学生的语音语调自然得体程度为

标准,兼顾学生的逻辑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主要考核内容:英语音素、单词重音、语流的节奏、语音语调。4、考核题型:音素、单词重音、模仿朗诵、句子、短文朗读、口语对话。5、成绩评定: 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期末口试成绩,平时成绩占 40%,期末口试成绩占

60%, 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语音实训任务的完成情况及学生网上自主学习情况。

八、教材及参考书:教材1.王桂珍.英语语音教程[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110

Page 11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11

参考书目:1.何广铿.英语语音学基础实用教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

2.张冠林、孙静渊.英语发音与纠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胡壮麟、刘润清、李延福.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执笔人:王晓艳 审核人:孙茜 管振彬

《播音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541012课程中文名称:播音学概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Broadcasting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总学时:36 学时(其中理论 30 学时,实训 6 学时)总学分:2 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播音学概论是播音与支持艺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通过理论讲授

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播音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运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让学生对播音学理论有个客观地认识,并对于自身的不同和优势有个客观的认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以适应播音主持创作的需要,为下一步播音基础理论的学习做好准备,也为将来成为合格的播音主持打下基础。

111

Page 11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12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作为播音与主持方向课程体系中起始课程的《播音学概论》是对此方向培养

目标的诠释与拓展,其内容核心是保证学生知播音然,知播音所以然,更要知播音与主持当今发展现状与趋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实现学生能自主设立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与双语播音与主持专业所开设的其他课程的教学互

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支撑。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难点及学时安排

绪论(1 学时)一、教学内容:主要讲述播音学意义、方法、内容和方法。二、基本要求:1、掌握播音的概念、对象和内容。 2、了解播音的方法。

第一章 播音的性质和特征(1 学时) 一、教学内容:主要讲述播音工作的性质和播音创作的特征。 二、基本要求:1、了解播音工作的性质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创造性、

多质性和新闻性。 2、理解播音创作的十一个方面的特征。 三、教学重点和难度:真正理解播音创作的特征,并帮助更好的理解播音工作。

112

Page 11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13

第二章 播音的地位和作用(1 学时) 一、教学内容:主要讲述播音的地位和作用。 二、基本要求:了解播音工作在广播电视工作中的地位,及播音环节的作用。

第三章 播音创作的要素(4 学时)(重点、难点) 一、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了播音创作的三方面要素:创作主体、创作依据和受众。 二、基本要求:1、掌握播音创作的三方面要素:创作主体、创作依据和受众。 2、通过对以上三方面要素的涵义特征和之间相互关系的分别讲解,

来研究播音创作活动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真正理解和掌握播音创作的三方面要素。

第四章 播音创作的手段(5 学时)(重点、难点) 一、教学内容:主要介绍播音创作的手段有声语言和副语言。 二、基本要求:1、掌握有声语言的构成要素:发声系统和表达系统。 2、了解播音有声语言表达的规律。 3、掌握副语言的构成要素。 4、了解副语言的体现规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对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表达规律的掌握和理解,

以更好为播音创作服务。

第五章 播音创作的方法和原则(1 学时) 一、教学内容:主要介绍播音创作的方法和原则。

113

Page 11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14

二、基本要求:了解播音创作的方法和原则。

第六章 播音创作的分类(3 学时+3 学时课外实训)(重点、难点) 一、教学内容:主要讲述播音创作的分类、主要播音文体形式和语言表达样

式。 二、基本要求:1、了解播音创作的分类。 2、掌握几种主要的播音文体形式的特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不同的播音文体形式的特征和要求。

第七章 播音风格的含义和特征(2 学时) 一、教学内容:主要讲述播音风格的含义和特征 二、基本要求:了解播音风格的特征征——附着性、可感性、独特性、一贯性、

多样性和可变性。

第八章 播音风格的体现(3 学时) 一、教学内容:主要从独特的感受、独特的表达和整体美三个方面对播音风

格进行分析。 二、基本要求:1、理解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独特表达。

2、了解播音风格的独特感受和播音的整体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独特表达,以体现个体的播

音风格。

第九章 播音风格的成因(3 学时+3 学时课外实训)(重点)一、 教学内容:主要讲述播音风格形成的客观原因、主观原因。

114

Page 11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15

二、基本要求:1、了解播音风格形成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2、了解播音风格的形成依靠播音员长期、主动的实践活动。

第十章 播音员的素质和修养(2 学时)(重点) 一、教学内容:主要介绍播音员素养的构成以及如何提高。 二、基本要求:1、掌握播音员素养的构成。 2、了解播音员素质的提高和修养的加强可以从几方面进行。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将理论运用于真正的提高播音员素养的实践活动中。

第十一章 播音事业发展概说(1 学时) 一、教学内容:主要讲述播音事业的发展。 二、基本要求:1、了解早期——延安陕北时期播音的发展。 2、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播音。

第十二章 播音的继承借鉴与创新发展(2 学时) 一、教学内容:主要介绍播音的继承、发展、创新和展望。 二、基本要求:1、了解继承与借鉴的主要内容 2、了解未来播音创作的基本特征。 复习课(1 学时)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115

Page 11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16

课内实践: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利用学院所有的实践设备和材料,采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开展与播音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布置相应的大型专业作业,例如视频作业,专业论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中的专业理论,同时引导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以及了解未来学习的重点。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授和课后练习相结合。通过各章节的思考练习题加强对所授知识

的掌握和巩固,每周作业量 1-2 学时。2、边实践,边考核,把学习和实训收效体现在播音创作上,引发兴趣,巩

固成果。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的目的

《播音学概论》是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专业课程中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设置本课程的目的通过学习本课程,让学生对播音学理论有个客观地认识并对于自身的不同和优势有个客观的认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以适应播音主持创作的需要,为下一步播音基础理论的学习做好准备,也为将来成为合格的播音主持打下基础。2.考核内容:包括播音定义、受众的定义、播音在电视节目中的地位、播音的作用、播音创作三要素、播音创作依据中的基本元素、广播电视受众心理的运动过程、播音创作的手段、播音创作方法、播音创作的分类、播音风格特征、播音风格的体现、有声语言的内部技巧、播音风格的成因、播音员素养的构成与提高、我国播音事业发展等等。

116

Page 11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17

3.考核形式:期末闭卷考试与平时考查相结合,采用 100 分制;期末闭卷考试卷面总成绩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4.考试的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创作题和写作题。5.成绩评定:每学期期末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学期学业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占30%-

40%)和期末成绩(占70%-60%)两部分综合组成。主要检测学生对该课程内的重点理论知识掌握和运用。

八、教材及参考书[1] 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

[2] 阎玉.中国广播电视学[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

[3] 姚喜双.播音风格探[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9

执笔人:黄 健 审核人:孙茜 管振彬

117

Page 12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18

《广播电视常用文体写作》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B10541023

课程中文名称:广播电视常用文体写作课程英文名称:Broadcasting and TV Text Writing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总 学 时:48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训6学时)总 学 分:3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二、 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该课程是面向音乐学专业双语播音主持方向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广播电视是 20 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广播电视是人类社会发展

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又对当代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日常生活产生巨大的作用与功效。广播电视业又是现代社会一个主要的新闻职业,其知识具有实用性和应用性。

118

Page 12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19

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几种广播电视常用文体的基本特征和写作的基本程序;了解这些广播电视常用文体的运用情况和规律;学会分析和欣赏几种常用的广播电视文体;比较熟练地掌握几种常用广播电视文体的写作技能。

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电视纪录片、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台本写作的特点与基本要求,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能熟练写作上述几种常见的广电文体,所写文体主题正确集中、材料充实、结构符合文种形式、语言表达简洁明确、严谨得体。

三、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广播电视常用文体写作是实用文体写作的一个分支,它直接参与对学生广播电视文体写作技能和业务素质的训练。因此,《广播电视常用文体写作》与《实用文体写作》有着相通之处。然而他们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实用文体写作》课程中包含着广播电视常用文体的写作,但是,它对广播电视常用文体写作只作扼要式地阐述,即简明扼要地阐明广播电视常用文体写作的要领;而《广播电视常用文体写作》不但要详细地阐述广播电视写作每种文体的特点和要求,还要讲透每种文体写作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同时也要讲透每种文体写作与相关文体写作的差异,以有利于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广播电视写作的特殊规律。《实用文体写

119

Page 12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20

作》与《广播电视常用文体写作》这种共性与个性的差异,也就决定了这两门课程在教学中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点。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难点及学时安排本课程主要介绍广播电视常用文体写作基本理论,侧重对几种常用广电文

体的本体特征、写作技巧、报道形式等作具体细致的分析和讲解。要求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际,融会贯通。在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广播电视新闻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重难点分布在课程的第二、三、四章中。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 电子媒介的新闻写作 4 学时第一节 文章写作和广播电视写作第二节 广播电视写作的节目文稿和媒体文稿

第三节 广播电视写作的“本文”撰稿

第二章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 26 学时(其中实训 4 学时)第一节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概述第二节 广播电视消息写作第三节 广播电视深度报道写作第四节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写作

第三章 电视纪录片台本写作 8 学时第一节 电视纪录片概述

120

Page 12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21

第二节 电视纪录片“蓝本”写作第三节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写作

第四章 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台本写作 10 学时(其中实训 2 学时)第一节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概述第二节 主持人节目台本撰稿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因为学生缺乏广播电视的实际从业经验,因此,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为了

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广播电视常用文体写作的实践能力,本门课程的 6

个学时的实训课时可以写作实训与点评、模拟主持、课堂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去唤起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将采用如下方法授课:一、以多媒体方法授课,以增加课堂的生动与活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授课。广播电视常用文体写作虽然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离不开对基本理论的讲解,而理论讲解一般比较枯燥,学生也不一定理解。通过案例讲解,可以增加学生对广播电视常用文体的感性认识,并最终在理论上掌握常用文体的精髓。三、本课程教学还将辅助以课堂讨论及对学生模拟作业评析等方法。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

121

Page 12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22

1、考核目的:根据专业要求及本课程的要求,使学生能基本掌握广播电视常用文体,符合文体规范。提高广电文体写作能力。

2、考核形式:在每学期末进行一次考试,以闭卷的形式进行,时间为 120分钟。

3、主要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以广播和电视的各种文体为载体,让学生知晓各类新闻文体的要

求、特点和性质及写作技巧。4、考核题型: 考试题型包括选择、填空、名词解释、问答、 文体写作等。5、成绩评定: 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

平时成绩占 30%-40%,期末考试成绩 70%-60%。平时考查:考核方式为上课考勤、作业检查、课堂提问及实训。八、教材与参考书 [1] 谭天.广播电视新闻研究[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2] 成文胜.广播新闻[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 李黎明.电视文本解读[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4] 姚洪磊.纪录片审美经验现象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5] 欧阳明.深度报道写作原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6] 艾丰.新闻写作方法论[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

执笔人:姜金明 审核人:孙茜 管振彬

《播音创作基础I》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541033

122

Page 12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23

课程中文名称:播音创作基础 I

课程英文名称:Creative sound Basis I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总 学 时:64学时(其中理论44学时,实训20学时)总 学 分:4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该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中国播音学》理论体系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合格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必修课。该课程通过讲授和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播音语言创

作的一般规律,播音创作的原则和方法,播音语言的表达与技巧,播音创作从

理解、感受到表达的一般原理。通过本课的学习,在语音和发声的基础上,使学

生具有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以适应播音、主持工作的需要。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

1.以理论课上教授的语言表达知识为基础,重点针对教材中的例文进行内

外部播音创作技巧的分析,结合课本以及课外的其他训练材料,在课堂上有针

对性的对学生的发音和表达进行纠偏和提高。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增强自身语言表

达能力,丰富语言表达技巧并运用于创作和日常表达中。

123

Page 12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24

2.在保证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同时,多采用播放例文录音,以及学生

录音回放的形式进行“口耳之学”,提高学生的听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所谓口耳不分家,并让他们熟悉录音间工作环境。3.加大课外训练强度,要求学生每周完成至少两篇课后录音作业,并建议学

生平时多听广播以及朗诵作品的录音,将功夫花在平时,提升自己的播音作品

鉴赏能力。同时能够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发声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

水平不仅准确、规范,而且入耳、动听,更要形象感人。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新闻学概论、普通话语音学、英语语音、播音学概论、现

代汉语;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英语播音与实践

新闻采编。在本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要认真处理好本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

问题,既要做到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合理分工与和谐配合,防止疏漏、避免内容

重复交叉,又要确保本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124

Page 12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25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普通话语音概说(语音导论;音素;音节等)第二部分:辅音和声母(辅音和声母的概说;发音训练等)第三部分:元音和韵母(元音和韵母的概说;发音训练等)第四部分:声调(声调的性质;普通话的调值和调类等)第五部分:语流音变(轻声的变读;儿化韵;上、去声的变读;词的轻重格

等)第六部分:呼吸控制(呼吸器官机理和胸腹联合呼吸法等)第七部分:口腔控制(口腔机能及咬字器官配合要领;吐字归音等)第八部分:喉部控制(喉部机能;声带的保健与训练等)第九部分:共鸣控制(共鸣器官机制及训练)基本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播音主持是一种语言创作活动,它不仅仅是

简单的语言问题。它是创作主题站在媒体的立场,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对社

125

Page 12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26

会生活进行观察、体验、分析、综合,以及加工提炼,经过艺术构思,最终以有

声语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劳动。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播音语言创作的一般规律,播音创作的原则和方法,播

音语言的表达与技巧,播音创作从理解、感受到表达的一般原理。教学难点:让学生从播音创作中理解和感受,真正从自身做好对基础知识的掌

握。学时安排:总学时 64,理论学时 44。五、实践性教学环节(20 学时)

为了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播音主持的实践能力,本门课程的 40个

学时的实训课时可以以大型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给予必要的指

导和答疑。另外,还可进行以下课程实践活动:1. 通过录音间训练材料的实践练习,熟练掌握运用理论课上的讲授的语言

表达知识。2. 通过录音回放,分析讨论录音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听辨能力和分析

能力。

126

Page 12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27

3. 通过老师点评指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课下训练重点和训练材料,

有针对性地反复训练达到准确、规范、熟练的要求。4. 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听辨,加强团队观念,树立同学间的专业竞争意识。5. 熟练使用录音设备。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在讲授理论课时时,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伴

随教学法、经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精讲理论知识、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

并配合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加讲授知识的实践应用性。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采用项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经

验教学法、一对一教学法、学生之间相互评议等多种教学方法。七、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播音的正确创作道路、播音创作的原则和

方法、播音语言的表达与技巧、播音创作的规律,论述播音创作从理解、感受到

表达的一般原理。

127

Page 13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28

(一)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作观,坚持正确的创作道路,并能够正确地

把握创作主体与创作依据及受众之间的关系。(二)学生能够掌握播音语言创作能力,包括正确理解稿件的方法,迅速

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发播讲愿望的方法,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语言内容

的技巧。(三)提高学生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熟练运用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外

部技巧,使他们能够自如的运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报道和评述。3、考核形式:期末以笔试结合口试的方式来考核。

(一)笔试考核:期末笔试,以闭卷的形式进行,时间为 60 分钟。 笔试考试内容: 考核内容以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识记、理解、应用、综合。其中,识记占

10%,理解占 55%,应用占 20%,综合占 15%。具体能力要求为:1、识记:要求考生能知道本课程中有关的名词、概念、原理、知识等的含义

并能正确认识、记忆和表述。2、理解: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正确把握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基本

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128

Page 13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29

3、应用: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

方法中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4、综合:要求考生在应用的基础上,能运用学过的本课程规定的多个知识

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问题。笔试考核题型: 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

述题等。 (二)口试考核:期末口试,以面试的方式进行,每人限时 3 分钟。

口试考试内容:分为抽题稿件播读与即兴口语表达两部分,一共 3 分钟。其中抽题稿件 1

分钟,即兴口语表达 2 分钟,两项成绩各占口试总成绩的 50%。1、抽题稿件:考察学生的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语气、节奏、停连重音

等播音创作技巧的掌握情况。2、即兴口语:考察学生的普通话表达水平以及思维组织能力。3、成绩评定: 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计分

办法:课程综合成绩的计算方法为平时成绩占百分之三十,期末考试成绩占百

分之七十(其中笔试和口试各占一半)。平时考查:考核方式为上课考勤、作业

129

Page 13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30

检查、课堂提问及播音实训。

八、教材与参考书[1]张涵 .播音主持语音发声训练教程 [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2011年参考书目:[2]严三九,李亚虹主编.播音创作理论基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2005年 [3]张颂. 中国播音学[M].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

[4]张颂. 播音创作基础[M].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0年 [5] 张颂. 朗读学[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 [6] 姚喜双. 播音风格探[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 [7] 浦震元. 中国艺术意境论[D].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8] 钱钟书. 谈艺录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9] 张颂. 播音语言通论——危机与对策[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2年[10] 祁芃. 播音主持心理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 [11] 曹可凡 ,王群 . 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97年[12] 丹纳著,傅雷译. 艺术哲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年

130

Page 13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31

执笔人: 曹芸 审核人:张嵋琳

《播音创作基础II》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541044

课程中文名称:播音创作基础 Ⅱ课程英文名称:Creative sound Basis Ⅱ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总 学 时:64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 实训32学时)总 学 分:4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方向)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131

Page 13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32

该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中国播音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合格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必修课。

该课程通过讲授和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播音语言创作的一般规律,播音创作的原则和方法,播音语言的表达与技巧,播音创作从理解、感受到表达的一般原理。通过本课的学习,在语音和发声的基础上,使学生具有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以适应播音、主持工作的需要。

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1.以理论课上教授的语言表达知识为基础,重点针对教材中的例文进行内

外部播音创作技巧的分析,结合课本以及课外的其他训练材料,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发音和表达进行纠偏和提高。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增强自身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语言表达技巧并运用于创作和日常表达中。

2.在保证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同时,多采用播放例文录音,以及学生录音回放的形式进行“口耳之学”,提高学生的听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所谓口耳不分家,并让他们熟悉录音间工作环境。

4.加大课外训练强度,要求学生每周完成至少两篇课后录音作业,并建议学生平时多听广播以及朗诵作品的录音,将功夫花在平时,提升自己的播音作品鉴赏能力。同时能够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发声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不仅准确、规范,而且入耳、动听,更要形象感人。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新闻学概论、普通话语音学、英语语音、播音学概论、现代汉语;

132

Page 13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33

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英语播音与实践新闻采编。

在本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要认真处理好本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问题,既要做到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合理分工与和谐配合,防止疏漏、避免内容重复交叉,又要确保本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难点及学时安排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播音主持是一种语言创作活动,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问题。它是创作主题站在媒体的立场,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体验、分析、综合,以及加工提炼,经过艺术构思,最终以有声语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劳动。内容及学时安排如下:

序号 内容 知识点 学时1 准备稿件的方法 正确认识广义备稿的基础性作用和广

义备稿与狭义备稿的关系;掌握“备稿六步法”,学会准备稿件

4 学时

2 情景再现(重难点) 情景再现的内涵;情景再现展开的步骤。要求能够在播音前及播音过程中很好地做到情景再现

8 学时

3 内在语(重点) 内在语的概念及其意义;内在语的作用;内在语的分类;内在语的最优化;使学生学会准确分析和表达语句

8 学时

133

Page 13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34

的内在含义4 对象感 掌握感受、态度、感情的关系;学习

对象感的表达和把握;要求在播音时,在眼前无人的情况下,做到心中有人

8 学时

5 停连重音(重难点) 停连重音的定义及作用;准确确定停连与重音的位置并恰当地表达;掌握十种停连的方式;十种重音的处理方式

8 学时

6 语气(重难点) 掌握喜悦、赞美、亲切、柔和等语气色彩的表达;掌握否定、批评、愤怒等语气色彩的表达

8 学时

7 节奏(重难点) 掌握文章节奏与文句节奏变化的方法,并能灵活进行快慢节奏的变化与切换

8 学时

8 即兴口语表达 了解即兴口语表达的重要性;掌握复述的技巧;掌握看图说话的技巧;掌握即兴评论的技巧

8 学时

9 综合练习 综合前八章的内容进行查漏补缺 4 学时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32 学时)

134

Page 13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35

为了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播音主持的实践能力,本门课程的 20个学时的实训课时可以以大型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答疑。另外,还可进行以下课程实践活动:

1. 通过录音间训练材料的实践练习,熟练掌握运用理论课上的讲授的语言表达知识。

2. 通过录音回放,分析讨论录音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听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3. 通过老师点评指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课下训练重点和训练材料,有针对性地反复训练达到准确、规范、熟练的要求。

4. 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听辨,加强团队观念,树立同学间的专业竞争意识。5. 熟练使用录音设备。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在讲授理论课时时,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伴

随教学法、经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精讲理论知识、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并配合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加讲授知识的实践应用性。

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采用项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经验教学法、一对一教学法、学生之间相互评议等多种教学方法。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目的:

135

Page 13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36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播音的正确创作道路、播音创作的原则和方法、播音语言的表达与技巧、播音创作的规律,论述播音创作从理解、感受到表达的一般原理。

(一)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作观,坚持正确的创作道路,并能够正确地把握创作主体与创作依据及受众之间的关系。

(二)学生能够掌握播音语言创作能力,包括正确理解稿件的方法,迅速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发播讲愿望的方法,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语言内容的技巧。

(三)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熟练掌握情景再现、内在语等内部技巧,熟练运用停连、重音等外部技巧,使他们能够自如的运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报道和评述。

4、考核形式:期末以笔试结合口试的方式来考核。 (一)笔试考核:期末笔试,以开卷或闭卷的形式进行,时间为 60 分钟。 笔试考试内容: 考核内容以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识记、理解、应用、综合。其中,识记占

10%,理解占 55%,应用占 20%,综合占 15%。具体能力要求为:1、识记:要求考生能知道本课程中有关的名词、概念、原理、知识等的含义

并能正确认识、记忆和表述。2、理解: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正确把握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基本

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3、应用: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

方法中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136

Page 13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37

4、综合:要求考生在应用的基础上,能运用学过的本课程规定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问题。

笔试考核题型: 考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二)口试考核:期末口试,以面试的方式进行,每人限时 3 分钟。

口试考试内容:自备稿件的考察,每个学生考察时间限 3 分钟。考察学生的情景再现、内在

语、停连重音等播音内外部创作技巧的掌握情况。

3、成绩评定: 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计分办法:课程综合成绩的计算方法为平时成绩占百分之四十,期末考试成绩占百分之六十(其中笔试和口试各占一半)。平时考查:考核方式为上课考勤、作业检查、课堂提问及播音实训。

八、教材与参考书[1]付程.实用播音教程-语言表达[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

年[2]严三九,李亚虹主编.播音创作理论基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2005年 [3]张颂. 中国播音学[M].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

[4]张颂. 播音创作基础[M].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0年 [5] 张颂. 朗读学[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 [6] 姚喜双. 播音风格探[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 [7] 浦震元. 中国艺术意境论[D].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137

Page 14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38

[8] 钱钟书. 谈艺录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9] 张颂. 播音语言通论——危机与对策[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2年[10] 祁芃. 播音主持心理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 [11] 曹可凡 ,王群 . 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97年[12] 丹纳著,傅雷译. 艺术哲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年

执笔人: 曹芸 胡杨娜 审核人:孙茜 管振彬

138

Page 14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39

《广播播音主持》教学大纲139

Page 14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40

课程编号:B10541055

课程中文名称:广播播音与主持课程英文名称:Radio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总 学 时:36学时(其中理论26学时,实训10学时)总 学 分:2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三、 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广播节目主持与制作是双语播音主持专业本科专业基础必修课。它包括新闻类节目策划、制作、播音主持,文艺类节目策划、制作、播音主持两大部分。广播节目主持与制作主要讲授广播节目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具体包括广播节目的特征、形式以及广播节目策划、制作的创作规律和创作方法。教学过程中,强调新闻节目的政策性、时代性、文艺类节目的欣赏性、娱乐性。本课程教学特别强调操作性、实践性、突出强化专业个性特征,广播电视的播音与主持工作属有声语言艺术创作的范畴,传播手段是有声语言,而播音的几种基本的语言样式总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重点主要是使学生基本做到对不同体裁的稿件、不同形式的节目都能用相应的语体表达出来,较为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播音语言几种基本语言样式的规律和特点,具备较强的语言适应能力,从而达到播音与主持工作的实践要求。

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

140

Page 14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41

1.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了解多种广播节目的类型及其策划及制作的规律性特征。  2.不同的体裁、不同的节目形式,对播音表达有不同的要求,必须熟练把握这些区别,以便能达到驾驭各种体裁的和各种节目形式的目的。通过业务实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当前多种类型节目策划、编辑、采访的基本方法和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3.结合不同类型广播节目的语体样态,训练学生有声语言表达多样性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1.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新闻学概论、播音发声、普通话语音学、英语语音、播

音学概论、播音创作基础、现代汉语等;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电视播音与主持、英语播音与实践、新闻采编。在本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要认真处理好本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

问题,既要做到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合理分工与和谐配合,防止疏漏、避免内容重复交叉,又要确保本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难点及学时安排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播音主持是一种语言创作活动,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问题。它是创作主题站在媒体的立场,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体验、分析、综合,以及加工提炼,经过艺术构思,最终以有声语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劳动。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 新闻播音 8 学时(重难点章节)141

Page 14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42

了解新闻和新闻播音的特点,新闻稿件的特点对新闻播音产生规定性影响。深入理解新闻播音的特点,即“用事实说话,以新感人”,熟练掌握新闻播音的基本要求是,做到播读时能叙事清楚,新鲜感强。把握不同类型新闻的播音、主持要领。 第二章 评论播音 8 学时 熟悉区分新闻评论政论性的新闻体裁,掌握评论播音观点鲜明、逻辑严密、以理服人的播音特定。掌握广播评论稿件的分类,理解不同角度的多种分法。第三章 通讯播音 4 学时 了解通讯文体的特点,熟练把握不同类型通讯的播音要领,进行人物通讯播音训练,事件通讯播音训练,工作通讯播音训练,风貌道讯播音训练。 第四章 文艺播音 8 学时(重点章节) 了解文艺稿件的分类和特点,以及文艺节目的策划、制作等相关基础知识,把握文艺稿件播音的创作状态及不同类型文艺稿件的播音要领,形成文艺广播节目播音的个性化表达。 第五章 节目主持艺术 8 学时(重难点章节) 了解和把握主持人语言口语化的要求、特点和“无稿播音”的创作形式。掌握社教信息服务类、谈话类,音乐类、娱乐类等节目的策划、编排、主持的创作技巧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10 学时)为了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播音主持的实践能力,本门课程的 10个

学时的实训课时可以以大型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答疑。另外,还可进行以下课程实践活动:

142

Page 14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43

1. 通过录音间训练材料的实践练习,熟练掌握运用理论课上的讲授的语言表达知识。

2. 通过录音回放,分析讨论录音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听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3. 通过老师点评指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课下训练重点和训练材料,有针对性地反复训练达到准确、规范、熟练的要求。

4. 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听辨,加强团队观念,树立同学间的专业竞争意识。5. 熟练使用录音设备。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在讲授理论课时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伴随教学法

经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精讲理论知识、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并配合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加讲授知识的实践应用性。

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采用项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经验教学法、一对一教学法、学生之间相互评议等多种教学方法。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不同广播文体的播读方式,掌握广播节目类型的主持技巧。

(一)要求学生面对不同的广播新闻稿件,能进行正确的稿件分析,正确把握时政新闻、经济新闻、娱乐新闻等不同文体之间的不同分析要点。

143

Page 14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44

(二)学生能够从有声语言的角度掌握不同广播文体的语言创作能力,包括迅速调动自己的播讲愿望,灵活气息,精准咬字发声等步骤完成新闻、通讯、节目主持等不同的广播节目演播,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语言内容的技巧。

(三)提高学生对广播节目编排、制作等方面的设计意识,能简单运用音频编辑软件,制作广播节目。

2、考核形式:期末以口试的方式来考核,每人限时 3-5 分钟。3、主要考核内容:

口试考试内容:广播节目模拟主持,考察学生面对某一广播节目类型主持的语言表达掌握情况,该项占期末成绩的 100%。

4、考核题型: 口试考核题型:广播节目模拟主持

5、成绩评定: 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计分办法:课程综合成绩的计算方法为平时成绩占百分之三十,期末考试成绩占百分之七十。平时考查:考核方式为上课考勤、作业检查、课堂提问及播音实训。

八、教材与参考书[1]付程,陈雅丽.实用播音教程第 3册—广播播音与主持[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2]李德付.节目语体主持[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3]毕征.播音文体业务理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4]吴郁.节目主持能力训练路径[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

144

Page 14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45

执笔人: 胡杨娜 审核人:孙茜 管振彬

《电视播音与主持》教纲课程编号: B10541066

课程中文名称:电视播音与主持

课程英文名称:TV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总 学 时:64 学时(其中理论 32 学时,实训 32 学时)

总 学 分:4 学分

145

Page 14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46

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该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也是培养合格的

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必修课。

该课程通过讲授和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新闻电视

播音,电视纪录片解说,电视节目主持,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化妆与形体等诸

方面的理论概要,训练要点与提示讲解。通过系统的讲解与训练,可使学生了解

和掌握电视播音与主持的播出特点,同时训练学生具有采编、策划、独立制作节

目的初步能力。

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

1.以理论课上教授的各个节目形式特点为基础,重点针对教材中相关理论知

识点的训练材料,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录像训练并集体听辨分析录像作品,使学

生有针对性地增强自身的节目策划能力,以及镜头前的表现能力。 2.在保证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同时,通过录像回放形式,“口耳之学”口耳不分家,训练提高学生听辨能力并熟悉录音间工作环境。

146

Page 14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47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1.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新闻学概论、播音发声、普通话语音学、英语语音、播

音学概论、播音创作基础、现代汉语等;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英语播音与实践、新闻采编。在本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要认真处理好本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

问题,既要做到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合理分工与和谐配合,防止疏漏、避免内容

重复交叉,又要确保本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难点及学时安排(一)教学内容 要求学生把握电视新闻播音与广播新闻播音的区别、电视出镜播音与电

视新闻片配音的区别、电视新闻播音与电视纪录片解说的区别;具备撰写和修改

主持人节目的导语、串联词、文稿的能力和具有现场采访、评论、报道、应变的能

力;初步具有驾驭不同电视节目的策划、主持播出能力。 1. 第一单元:电视新闻播音 第一节 电视新闻播音的认识

147

Page 15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48

第二节 电视新闻出镜播音   第三节 电视新闻口播副语言手段与运用  第四节 电视新闻片配音 第五节 演播室对话 第六节 电视新闻播音提示 2.第二单元:电视新闻现场报道 第一节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概说 第二节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特点 第三节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分类与传播方式 第四节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要求与把握 3.第三单元:电视纪录片解说 第一节 对电视纪录片的认识 第二节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要素及解说与画面的关系 第三节 电视纪录片解说的备稿特点 第四节 电视纪录片解说的心理特征 第五节 电视纪录片解说的创作 第六节 电视纪录片解说的表达特征

148

Page 15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49

第七节 电视纪录片解说的处理提示 4.第四单元: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       第一节 电视新闻评论类主持人节目的主要形态及主持人的素质 第二节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播报 第三节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导语、串联词 第四节 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言论   5.第五单元:电视社教类节目的主持 第一节电视社教类节目的界定和分类 第二节 社教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第三节 社教类节目主持的艺术特点 6.第七单元:电视综艺、娱乐类节目主持艺术 7.第六单元:电视访谈节目主持 第一节 电视谈话节目的界定及类型 第二节 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专访 第三节 主持人素质及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作用 第四节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驾驭方式 8.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化妆造型

149

Page 15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50

9.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基本形体 (二)教学基本要求及重难点

1.课堂讲授: 本课程的学习包括理论讲述、学生的实践操作两部分。教师可运用等多种方法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此外,充分利用学院实训室相关设施与设备

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

习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2.作业方面:每节课后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作业题,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在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电视纪录片解说、电视新闻

现场报道、电视综艺、娱乐类节目主持艺术,通过这些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

握较扎实全面的基本知识;本课程教学的难点是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电视纪录片解说、电视新闻

现场报道 (三)学时安排 其中理论 32 课时,实训 32 课时

150

Page 15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51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了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播音主持的实践能力,本门课程的 10个学时的

实训课时可以以大型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答

疑。另外,还可进行以下课程实践活动:

1. 通过直播间训练材料的实践练习,熟练掌握运用理论课上的讲授的语言表达

知识。

2. 通过录像回放,分析讨论录像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听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3. 通过老师点评指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课下训练重点和训练材料,有

针对性地反复训练达到准确、规范、熟练的要求。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在讲授理论课时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伴随教学法、经

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精讲理论知识、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并配合师生互

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加讲授知识的实践应用性。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采用项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经验教

学法、一对一教学法、学生之间相互评议等多种教学方法。151

Page 15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52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目的:考查学生对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的理论掌握情况,以及考核学生

对电视节目的实际策划,录制情况。

2、考核形式:在学期末进行一次口试,以小组或者个人的形式,自己策划以及

录制一档电视节目。新闻,社教,娱乐方向皆可。时长 10 分钟-30 分钟。

3、考核内容:考核内容主要围绕学生对电视节目的策划,以及演播室内录制节

目的状态。

4、考核题型:电视节目录制

5、成绩评定: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

成绩占 30%-40%,期末考试成绩 70%-60%。平时考查:考核方式为上课考勤、作

业检查、课堂提问及实践。

八、教材与参考书

罗莉,付程,实用播音教程电视播音与主持[M].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

152

Page 15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53

执笔人:胡 昊 审核人:孙茜 管振彬

《英语播音与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541076

课程中文名称:英语播音与实践课程英文名称:English Broadcasting and Practice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总 学 时:64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训32学时)总 学 分:4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153

Page 15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54

该课程属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以国家英语语音发声的研

究内容为主要依据,贯彻以实际联系理论的教学原则,系统地教授英语语音的

发音要领和气息、共鸣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在打好字音基础的同时,能够使用多

种发音技巧和方法,美化声音。为他们进一步学好语言表达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发

音基础。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就是通过英语语音发声知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英语

语音具体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结合发声实践,提高发声效率。美化声音,使

语音准确、清晰、圆润、流畅,达到艺术语言表达的要求,为学生播音、主持打下

坚实的语音、发声基础,使他们的英语发音达到地道、流畅的水平。

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在语音内容的教学中通过讲授,使学生基本掌握英语语音的基础知识。并通

过辅导,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分析自己语音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

通过实践加以解决。在发声内容的教学中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能够基本了解播

154

Page 15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55

音发声理论知识,并通过课堂示范和辅导使学生能够初步地认识、评价自己的声

音,并且逐步树立科学正确的用声观念,以增强其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1.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英语语音学》、《播音学概论》、《播音创作基础》。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电视播音与主持》、《英语报刊阅读》。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采用大课集中讲授理论和小课示范辅导的方式,使学生对英语语音和播音

发声的基本知识有一定感性和理性认识,从实践操作层面纠正学生的语音、发声

问题,提高、拓展学生的发声能力,以适应广播电视有声语言鉴赏、品评和表达

的需要。本课程共计 64 学时,其中理论 32 学时,实践 32 学时。Chapter I: Know Your Voice and Body

Good Voice, Bad Voice?

Balance the Body

Chapter II: Vocal Dynamics

Resonance/Pitch/Punch/Pace/Pause/Projection Control

Types of Mics/Accessories/How to hold Mics/Where to put the

Mics/avoiding ‘Popping’and Other Mouth Noises

Chapter III: Signposting and Rhythm

Puctuate with Intonation

155

Page 15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56

Signpost a Script

Break the Rhythmic Patterns

Be Credible and Conversational

Chapter IV:Back to Basics

Measure the Vowels/ Openness of the Mouth/ Position of the

Tougue/Rounding of the Lips/

Sculpt with the Consonants/ Lip Consonants/Tongue-Tip

consonant/Tongue back consonant/ Other Consonants

Application: Telling the News

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英语新闻播报实践,需要学生在播报英语新闻前,花大量的

时间备稿,包括对新闻停连、重音、语气和情感的准确把握。这对于双语播音专

业的学生来说也是该课程的难点。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结合理论讲授课的进程,分别安排字、词、句、短文、诗歌、说话等不同语体

和文体的练习稿和播出稿。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大型活动,将校内系统学习与课外社会服务相结

合。学生把所学知识通过这些活动运用到实践中。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156

Page 15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57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需要大课理论讲授,小课语音、发声辅导,二分之一的

实验室项目实验,结合学生课外实训来完成课程学习。在教学中课题组开展生动

形象、直观的多媒体理论教学;把枯燥的难以把握的理论变成对实践具有可感的

可操作的指导,并将课程资料网络化,便于学生利用;加强实验、实践手段的改

进;在现代化声音、图像的监测下,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判断力认识自我、了解自

我、改善自我,改掉语音问题。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目的:通过笔试考察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整个学期的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能力,通过口试考察学生在播音发声技巧上的灵活运用能力。主观题则着重

考察在专业基础知识上的拓展和发挥能力。2、考核形式:口试3、主要考核内容:语音、辅音的基本发音方法、发音技巧、播音发声的基本

要求 、呼吸器官和呼吸原理、呼吸控制的要领、气息运用的方法、咬字器官和咬字

原理、口腔控制的要领、吐字归音的方法、声音弹性的认知和训练。

157

Page 16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58

4、成绩评定: 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

平时成绩占 50%,期末考试成绩 50%。平时考查:考核方式为上课考勤、作业

训练、课堂表现等。

八、教材与参考书[1]吴敏苏.《英语播音发声教程》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2]吴弘毅.《实用播音教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

版社,2011

[3]张颂.《中国播音学》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4]徐恒.《播音发声学》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5]林焘 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6]王丽娟.《视听语言传播艺术》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7]毕一鸣.《语言与传播》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8]张颂.《广播电视语言艺术》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9]王桂珍.《英语语音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0]何广铿.《英语语音学基础实用教程》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11]张冠林 孙静渊.《英语发音与纠音》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58

Page 16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59

执笔人:章国建 审核人:胡杨娜

《新闻采编》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541085课程中文名称:新闻采编课程英文名称:News Collecting and Editing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总 学 时:36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实训0学时)总 学 分:2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 (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该课程是面向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作为新闻实践的理论基础部分,本课程着重总结、阐述人类新闻采编活动的基本

规律及新闻采编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在专业学习、新闻实践过程中处于十分重要

的位置。该课程从新闻编辑、新闻策划、选稿、改稿以及不同种类媒体的新闻编辑等

方面入手,介绍新闻编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旨在为学生今后

159

Page 16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60

着手新闻采编业务、从事新闻实践工作和进行新闻学术研究打下基础。该课程在

帮助学生了解新闻采编相关知识的同时,还对报纸、广播、电视等不同媒体的采

编特点和方法做了介绍,另外专门针对不同节目类型的编辑工作做了阐述,注

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对不同媒体采编工作的适应能力,以进一步提升

学生的新闻应用能力和新闻研究能力。

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新闻采编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2、熟悉新闻采编工作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新闻编辑策划、新闻稿件的分

析与选择、新闻稿件的修改。3、掌握报纸、广播和电视新闻的传播特点,总结、研究各种媒体新闻采编业

务知识和新闻采编工作的技能技巧。4、熟悉广播电视节目的采编流程和工作方法,特别是新闻节目、新闻专题

节目和新闻杂志节目的采编技巧和内容形式的编排策略等。运用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较强的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

160

Page 16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61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1、本课程是新闻传播学的基础应用课程,是掌握新闻业务的必修课程。2、本课程是新闻业务课程之一,为新闻学概论、传播学、中国新闻事业史、

外国新闻事业史等课程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与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评论

新闻摄影等业务课程息息相关。3、从本专业而言,后续课程有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播音创作

基础、广播电视常用文体写作、双语播音与主持艺术、主持人节目策划等。本课程是新闻类专业或相关交叉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专业

性,为后面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体现趣味性,吸引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本课程主要内容为编辑与新闻编辑、新闻编辑策划、新闻稿件的分析与选择

新闻稿件的修改等,共分十一章。由于是应用课程,须做详细介绍。1、编辑与新闻编辑 4 学时介绍编辑、新闻编辑的基本概念、中介作用和专业修养。2、新闻编辑策划 4 学时

161

Page 16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62

本章是重点章节之一,介绍新闻编辑策划的概念、意义和内容。3、新闻稿件的分析与选择 4 学时着重介绍新闻稿件分析与选择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4、新闻稿件的修改 4 学时新闻稿件的事实订正、观点修正和词章修改的方法是本章介绍的重点5、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 2 学时从广播电视的特点、语言和受众三个方面来介绍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6、广播新闻编辑 2 学时通过介绍广播媒介的特点、任务与原则,具体阐述了广播新闻编辑的基本手

段与技巧,对学生了解掌握广播媒介的编辑工作起到引导作用。7、电视新闻编辑 2 学时着重介绍电视新闻编辑的特点、原则、手法与基本环节。8、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构建 2 学时着重讲解广播电视节目的分类、系统构成、时间布局和设置策略。9、新闻节目的编辑 4 学时本章重心为新闻节目的构成、信息量、冗余度和编排原则。10、新闻专题性节目的编辑 4 学时

162

Page 16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63

从节目的特点、题材和串联词入手,介绍新闻性专题节目的编辑技巧。11、新闻性杂志节目的编辑 4 学时讲述新闻性杂志节目的属性、内容、形式与结构,介绍其编辑技巧。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专业是应用型专业,新闻采编本身也是实践性极

强的学科,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抓好实践性教学环节十分重要。1、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和课外作业训练,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2、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到媒体实习,参加媒体组织的新闻实践活

动。3、组织学生积极向媒体投稿。4、利用校内广播台、报纸、校园网等平台,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新闻采访、新

闻写作、新闻摄影、新闻编辑和新闻播音活动。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是新闻业务课,运用好的教学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63

Page 16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64

理论讲授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作为一门基础课,必要的理论讲授是不

可缺少的,是学好后续课程的基础。在理论讲授过程中,结合新闻史、新闻实践

中的典型案例,使学生迅速掌握具体的应用技能。语言传播与非语言传播相结合。除了通过口头语言和 PPT 向学生传授知识

外,还要调动非言语传播手段,利用图文音像材料,为学生营造直观形象的学

习环境;还可以调动授课者的非言语传播手段,增强学生的听课兴趣。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本课程实践性强,指导学生多动脑筋,多写文章,完

成相关作业,作为期末考核重要内容。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目的:检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2、考核形式:在每学期末进行一次笔试,以闭卷的形式进行,时间为 120

分钟。也可以在学期末要求学生提交一篇研究性文章或指定性作业。3、主要考核内容:

新闻编辑理论、新闻策划、编辑业务、新闻节目的编辑4、考核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写作5、成绩评定: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

164

Page 16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65

平时成绩占 40&,期末考试成绩 60%。平时考查:考核方式为上课考勤、作业

检查、课堂提问及新闻实践。

八、教材与参考书[1] 方毅华,孙倩.《新闻编辑学教程》[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2] 郑兴东.报纸编辑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3] 蔡雯.新闻编辑学(第 2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4] 桑金兰.报纸版面创意艺术与电脑编辑[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年[5] 张子让.当代新闻编辑(第 2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6] 焦国章.报纸编辑学通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7] 蒋晓丽.现代新闻编辑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 郑兴东.中外报纸编辑参考资料[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9] 吴飞.新闻编辑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10] 秦州,王月苏.网络新闻编辑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11] 彭兰,吴廷俊.网络新闻编辑教程[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2] 石长顺.电视新闻编辑与制作[M].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165

Page 16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66

制定人:朱敏舟 审核人:孙茜 管振彬《公共关系学(双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541107 课程中文名称:公共关系学(双语)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Relations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总 学 时:36 学时(其中理论 32 学时,实训 4 学时)总 学 分:2 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通过对公共关系学的学习使涉外英语专业的学生了解到公共关系对本专业

的重要性,并领会其学科地位与意义,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充分地让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并对公共关系的专题活动的策划技巧等实务操作有一个基本的掌握,以便于学生今后在实践中能够及时地运用。使这些专业的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和指导思想,全面、系统地掌握本课程各部分内容,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在毕业后做好公共关系工作和企业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让学生能够了解该学科在市场营销中的促销地位;2、让学生能够了解该学科对创新能力的要求;3、让学生了解该学科的沟通协调技巧;4、让学生了解该学科对组织形象系统建构的作用与意义;

166

Page 16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67

5、让学生了解危机公共关系的处理技巧;6、让学生对大型公共关系活动的策划能够进行评价和策划。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 本课程先修课程为广播电视常用文体写作、新闻采编等。 (2)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持人节目策划等。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教 学 时 间 分 配 表

章 节 内 容 学 时 备 注本课程教学设计说明、学习方法指导(自主学习方法指导)、作业布置等

2

第一章 公共关系学概述 4

第二章 公共关系机构及公共关系从业人员 2

第三章 公共关系战略与策略 2

第四章 公共关系四大工作模块 4

第五章 公共关系的沟通技巧 2

第六章 公共关系传播技巧 4

第七章 公共关系与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2

第八章 大型公共关系活动 4

167

Page 17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68

第九章 危机公关 4

第十章 网络公关传播 2

第十一章 公共关系形象与 CIS形象 2

复习 2

总计 36

绪论 教学学时:2 课时教学重点:本课程教学设计说明、学习方法指导(自主学习方法指导,重点讲授

思维导图的应用) 教学难点:新的教学法,学生的配合与应用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学科地位、学习意义、学习方法与技巧作业:上网检索并进一步学习思维导图学习法第一章 公共关系学概述教学时数:4 课时教学重点:公共关系的概念、公共关系的职能、公共关系的性质、公共关系的历

史发展等。教学难点: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公共关系与贪腐等的分析

168

Page 17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69

教学内容: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公共关系的三个层次、公共关系的三个构成要

素、公共关系的学科体系、公共关系的业务范围、公共关系的历史发展等。作业:公共关系的三个层次,公共关系的历史发展条件第二章 公共关系机构及公共关系从业人员教学学时:2 课时教学重点:四种公司关系部的设置的优劣对比、公共关系公司的职能、公共关系

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教学难点:公共关系的内部机构的设置要求及任务。教学内容:组织内部公共关系机构的设置及相关任务、组织外部公共关系机构的

设置及相关任务、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及其素质。作业:上网检索世界十大著名公共公司和中国著名十大公共关系公司第三章 公共关系战略与策略学时安排:2 课时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公共关系战略与策略的内涵及关系,树立公共关系战略

与策略意识,能运用公共关系战略与策略进行市场营销与公共关系工作。教学难点:公共关系的 CS战略,公共关系的各种主要策略。

169

Page 17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70

教学内容: 公共关系战略的核心——即 CS意识,公共关系战略的运行要素包

括信誉意识、企业形象意识、传播沟通意识、服务公众意识、全员公关意识、社会

责任意识;公共关系的建设型、维系型、进攻型、防御型、矫正型、宣传型、交际型

服务型、社会型、征询型策略。

作业:十大公共关系策略分组做 PPT案例讲授的准备,以便在今后的课堂中进

行交流。第四章 公共关系四大工作模块

教学学时:4 学时教学重点:通过对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公共关系工作的

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即公共关系调查、策划、实施、评估的内容、运作技巧教学难点: 四步工作法,特别是实施环节,公共关系调查与市场调查的区别,

公共关系评估与市场评估的区别。教学内容:本章作为本课程的一个重点进行讲述,四步工作法中,公关调查与

工作计划的制订更为重要,应该区别公共关系调查研究与产品调查和市场调查

的不同,介绍实施的方法和不同的评估时期的内容。第五章 公共关系的沟通技巧

170

Page 17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71

教学学时:2 学时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公共关系沟通的概念、要素、分类等基本理论知识,为了

使公共关系能够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在沟通过程中,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技

巧问题,以及沟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障碍及克服方法。教学难点:双向沟通传播模式、沟通障碍的消除 、沟通的过程、方法、技巧、沟通

的要素等。教学内容:沟通的过程、沟通的要素、沟通的分类、沟通的内容、公共关系的双向

沟通传播模式、影响沟通的要素、沟通的技巧、沟通障碍的消除。作业:双向对称公共关系传播模式、阐述公共关系障碍及克服的方法。

第六章 公共关系传播技巧

教学学时:4 学时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传播在现代公共关系的作用,公共关系传播的操作方法,

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教学难点:公共关系传播的分类,各种传播方式的技巧。教学内容:传播在公共关系中的作用,言语传播的特点、技巧与类型、文字传播

171

Page 17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72

的特点、技巧与类型、实像传播的特点技巧与类型、复合大众传播的特点、技巧与

类型。作业:各种复合大众传播的方法与技巧第七章 公共关系与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学时安排:2 课时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与掌握公共关系活动与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的运作方法与

技巧,掌握如何从企业日常活动、大型管理活动、企业战略转移、企业危机解决

及偶发事件中提炼公共关系活动的素材并加以升华;掌握展览会、庆典活动、新

闻发布会、企业开放日、赞助活动进行的原则、方法以及应该回避的问题。教学难点:公共关系专题活动与公共关系策划活动的区别、公共关系日常活动、

公共专题活动、公共关系活动策划的技巧。教学内容:赞助活动、庆典活动、新闻发布会、展览会、企业开放日的运作方式与

方法技巧;企业掌握如何从企业的日常活动、大型专题活动、战略转移活动、危

机解决、偶发事件等中提炼公关活动及其主题。作业:赞助活动的处理技巧第八章 大型公共关系活动

172

Page 17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73

教学学时:4 课时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事件营销与大型公关活动的关系,了解大型公关活动的

策划原则、了解大型公关活动的借势造势的策划技巧,区别大型公关活动与专题

公关活动,熟悉大型公关活动的运作技巧。教学难点:大型公关活动的运作技巧、大型公关活动的策划思维。教学内容:大型公共关系活动的概念、内涵、策划原则、策划技巧、实施程序等,

特别是对大型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借势造势策划技巧进行了重点的介绍,区别了

大型公共关系活动与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的差异,特别是对大型活动策划中的借

热点事件造势、借社会时尚造势、借公益事业造势、借议题造势等技巧进行了讲

述;结合案例分析,也更加深入地介绍了大型公共关系传播和公共关系实施的

特殊性。作业:大型公共关系活动案例 PPT 制作并交流第九章危机公关

教学学时:4 课时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处理危机事件对于企业的意义,企业危机的来源、危机的

预警系统的建立、危机解决的程序、方式和方法。173

Page 17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74

教学难点:公共关系危机产生的原因、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系统的建设、公共关系

危机解决的方法与技巧。教学内容:公共关系危机的概念、公共关系危机产生的原因;公共关系危机解决

的现实意义;公共关系危机的预警系统的建设;公共关系危机解决的方法与技

巧。作业:做一个危机处理的成功案例并交流第十章 网络公关教学学时:2 学时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网络公关在当前独特的营销促进作用,通过案例的学习,

使学生对目前一些企业运作网络公关成功的案例,也要使学生对网络公关运作

过程中的一些急功近利的行为进行分析。教学难点:目前社会上有许多企业误用了网络公关,因此需要为真正意义上的

网络公关正名,同时,把真正的网络公关的技巧传授给同学们。教学内容:网络营销的概述、网络公关的内涵、网络公关的技巧、网络公关的媒

体运作特点。特别是对网络公关作用及目前对网络公关的误用要进行甄别。作业:做一个网络公关的案例分析并交流

174

Page 17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75

第十一章 公共关系形象与 CIS形象学时安排:2 课时教学重点:通过本章学习,应培养 CIS 的专业素质,掌握 CIS 与 CS 的起源、发

展历程和组成内容和设计方法,掌握 CIS 的设计、运用能力和设计技巧。教学难点:介绍组织形象塑造的专业方法,分别介绍了 CIS 的起源、作用、组成

要素和导入的程序、方法和技巧、组织要素和导入程序、方法技巧、理念识别系统

的导入技巧。教学内容:CIS 是运用统一的视觉识别设计来传达企业特有的经营理念和活动,

从而提升和突出同一化企业形象,使企业形成自己内在独特的个性,如独特的

标志、宣传、营销的特点等,与其它公司形成区别,最终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 。

CIS 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树立统一化的企业形象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本章

主要介绍组织形象塑造的专业方法,分别介绍了 CIS 的起源、作用、组成要素和

导入的程序、方法和技巧。作业;做一个企业 CIS 运作的成功案例并交流。(十一)总复习学时安排:2 课时

175

Page 17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76

五、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4 学时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目的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公共关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在理解

公共关系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公共关系运作的实践来分析和解决一

般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结合案例和调查研究来进行公共关系策

划方案的写作。2. 考核形式 笔试加平时成绩

3. 考核内容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

176

Page 17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77

考核内容: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公共关系的三个层次、公共关系的三个构成要

素、公共关系的学科体系、公共关系的业务范围、公共关系的历史发展等。

第二章:公共关系机构及公共关系从业人员

考核内容:组织内部公共关系机构的设置及相关任务、组织外部公共关系机构的

设置及相关任务、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及其素质。第三章:公共关系战略与策略

考核内容:公共关系战略的核心——即 CS意识,公共关系战略的运行要素包

括信誉意识、企业形象意识、传播沟通意识、服务公众意识、全员公关意识、社会

责任意识;公共关系的建设型、维系型、进攻型、防御型、矫正型、宣传型、交际型

服务型、社会型、征询型策略。

第四章:公共关系四大工作模块

考核内容: 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即公共关系调查、策划、实施、评估的内容、运

作技巧, 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

第五章:公共关系的沟通技巧

考核内容:沟通的过程、沟通的要素、沟通的分类、沟通的内容、公共关系的双向177

Page 18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78

沟通传播模式、影响沟通的要素、沟通的技巧、沟通障碍的消除。

第六章:公共关系传播技巧

考核内容:传播在公共关系中的作用,言语传播的特点、技巧与类型、文字传播

的特点、技巧与类型、实像传播的特点技巧与类型、复合大众传播的特点、技巧与

类型。

第七章:公共关系与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考核内容:赞助活动、庆典活动、新闻发布会、展览会、企业开放日的运作方式与

方法技巧;企业如何从企业的日常活动、大型管理活动、战略转移活动、危机解

决、偶发事件等中提炼公关活动创意及其活动主题。第八章:网络公关与绿色公关考试内容:网络营销的概述、网络公关的内涵、网络公关的技巧、网络公关的媒

体运作特点、绿色公关概述、绿色公关的运作第九章大型公共关系活动

考核内容:大型公共关系活动的概念、内涵、策划原则、策划技巧、实施程序等,

大型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借势造势策划技巧、 区别大型公共关系活动与公共关系

178

Page 18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79

专题活动的差异 如何借热点事件造势、借社会时尚造势、借公益事业造势、借议

题造势。第十章:危机公关

考核内容:公共关系危机的概念、公共关系危机产生的原因;公共关系危机解决

的现实意义;公共关系危机的预警系统的建设;公共关系危机解决的方法与技

巧。第十一章:公共关系形象与 CIS形象考核内容:CIS 的内涵、CIS 的内容 、CIS 的起源、作用、组成要素和导入的程序、

方法和技巧。

4. 考核题型

名词解释,简答题,选择题,案例分析,论述题。对于基本概念等主要应用

客观题进行考核,对于综合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的考核,主要通过主观题,如案

例分析、针对具体项目撰写公共关系策划方案等进行考核。

5. 成绩评定考试成绩满分 100 分占总评成绩 7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30%,其中平时

179

Page 18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80

作业占 50%,考勤占 50%

八、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唐雁凌,姜国刚.公共关系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参考资料:[1]涂光晋主编. 公共关系案例. 吉林: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4

[2]郭志台编著. 借势·造势——品牌崛起之道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国家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 公共关系员. 复旦大学出版,

1999

[4]阿尔·里斯,等. 公共关系第一,广告第二. 罗汉、虞琦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6

[5][英]玛格莱特·苏丽文. 政府的媒体公共关系与新闻发布. 董关鹏译. 北京:清

华大学出版社,2005

[6][美]马克·麦希斯著. 媒体公关 12 法则. 吴友富,王英,等译. 广州:广东经

济出版社, 2004

[7][美]J·P·吉尔福特著.创造性才能──它们的性质、用途与培养. 北京:人民教育

180

Page 18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81

出版社 2003

[8][美]司各特.M.卡特利普等著.公共关系教程,第七版. 上海:华夏出版社,1998 [9]居延安编著. 公共关系学.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市 2004

[10]肖辉编著. 实用公共关系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11][英]比尔德. 公共关系部门运作(第二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2][英]桑德拉·奥利弗,李志宏译. 战略公共关系.英国国际公共关系丛书. 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

[13][美]拉铁摩尔. 朱启文,冯启华译. 公共关系:职业与实践.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4]张云. 公共关系心理学教程.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15]李平. 企业的政府公共关系实务.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16]谢红霞 胡斌红. 中国新公共关系:组织形象塑造.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17]龙志鹤 张岩松. 现代公共关系学.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18]李道平. 公共关系学.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19]余明阳. 公共关系策划学.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20][英]奥利弗,谢新洲,王金媛译. 企业传播原则、方法与战略.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1]魏翠芬,王连廷.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2]蒋楠.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3]李健荣,邱伟光. 现代公共关系.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4]翟年祥,丁乐飞 . 公共 关 系 教 程 (第二版) . 合肥:安徽大学 出版社,2006

[25]倪东辉,鲍娜.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6]李家龙,黄瑞,李家齐等著.人际沟通与谈判. 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181

Page 18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82

[27]杨春荣.人际关系与管理效率.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

执笔人:唐雁凌 审核人:孙茜 管振彬

《文化产业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641016

课程中文名称:文化产业管理课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 of Culture Industry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必修课程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训8学时)总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 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本课程在学科体系中处于专业辅助作用,与学科其他课程互相对应,有助

于丰富学生的整个学科知识结构,进一步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理念。作为二十世纪中后期崛起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

182

Page 18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83

并被誉为 21 世纪的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文化的产业化是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

展的大趋势。学习这门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事或发展文化产业这种观念。教

学课程对一系列文化产业领域的重要问题进行梳理,使学生们能够了解当今文

化产业在国内和国外的发展现状。学生们在掌握文化产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逐

渐认识自己,挖掘自己的兴趣点,为毕业实践工作的明确起到指导作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在当前文化产业大力发展阶段,我国文化产业管理和经营正处于一个前所未

有的战略机遇期,因此文化产业的策划、管理人才非常缺乏。通过这门课程的学

习,让学生建立文化产业的观念,了解文化产业化的发展现状;较熟练地掌握

艺术文化鉴赏能力、文化行业的观察和把握能力;初步掌握文化项目的创意、策

划和经营能力,文化项目和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本门课程是实践性

较强的理论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文化圈的事件和项目,多以课堂

讨论为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能力,并适当地让学生参与具体项目的策划和执

行工作,让学生切身感受和领会文化产业领域的氛围和专业技能。

183

Page 18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84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相关课程有文化产业管理,文化市场营销学等。它们与本课程都是

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既要处理本课程与相关课程之

间的分工、配合,又要保证其课程体系和机构的科学与完整性。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教学内容(1) 文化产业及相关概念; (2)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3) 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建设;重点:现今世界和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特点和趋势等问题,以及文化产业

一些重要领域的相关知识点。 难点:(1)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密切关系和区别 (2)区域文化产业战略与空间规划 (3)文化产业集群

184

Page 18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85

基本要求授课对象要求对当今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已经初步具

有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相关知识。

学时安排一共 48 学时,每一课 8个学时,上完 1-6 课。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根据学生人数,分成 5 人左右的小组,依据学生的各自爱好,分成影视、广

告、会展、音乐、出版等各个兴趣小组,进行课下讨论;实地考察文化产业项目

(会展、文化博览会、主题公园、文化创意园区等),并根据考察结果写考察报

告。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

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

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

185

Page 18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86

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

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

知识,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同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

样性,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方

法,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老师讲授基本知识点;学生收集、整理资料,了解文化产业具体的几个重要

领域部门(如,和学生就业密切相关的广告业,报纸、期刊和书籍产业等等),

并给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所研究的文化产业领域,进行讨论。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目的:本课程是提升学生文化学习层次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考核的主

要目的是测试学生通过阶段性的学习,是否达到本课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考

核的指导思想是检查老师的教学工作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2、考核形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两种,一为平时考查:平时成绩包括书面

作业、课堂表现(是否积极发言、Presentation等)、出勤率等;其二为学期末的

考试,以闭卷考试形式进行。186

Page 18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87

3、主要考核内容:领会:文化的分类法识记:1.文化三要素 2.文化产业的定义 3.创业产业 4.内容产业

4、考核题型:总分为 10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考试可使用以下题型等: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论述题,分析题另:考试题型也可根据学生实际学习及相关情况进行适当的变化。

5、成绩评定:每学期期末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学期学业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

(占30%--40%)和期末成绩(占70%--60%)两部分综合组成。主要检测学

生对所学内容和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通过考试,要客观地反映学生对本课

程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八、教材与参考书:[1] 张友臣. 《文化产业管理学》(第一版)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 

[2] 汤莉萍 殷俊.《世界文化产业案例选析》(第二版)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3] 陈少峰. 《文化产业战略与商业模式》(第一版)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187

Page 19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88

制定人:朱敏舟 审核人:管振彬

《文化市场营销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641027

课程中文名称:文化市场营销学课程英文名称:The Study of Cultural Marketing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必修课程总 学 时:48 学时(其中理论 40 学时,实训 8 学时)总 学 分: 3 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188

Page 19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89

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文化市场营销属于市场营销分支学科,是对于文化营销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

理论方法,实际操作的探讨与研究,就课程性质来说,是一门操作性大于理论

性的课程。本课程定义为专业方向必修课程,旨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

握文化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熟悉当前文化营销的特点,掌握文化市场

营销的整个操作流程,会实际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开拓市场;并且通过实务、

案例,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提高创造性能力的培

养,增加学生在文化商务领域的就业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主要知识和理论

了解当前文化市场营销的特点,掌握国际营销和市场营销的区别 具体掌握文化市场营销的内容,包括:文化市场分析、国际文化市

场营销环境分析、国际文化营销策略(包括国际文化营销产品策略、

定价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以及国际文化营销的组织、控制。(2)需要训练和掌握的主要技能;

189

Page 19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90

掌握对市场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 会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对所需要的营销信息进行检索 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具体操作方法,可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市

场分析、目标市场定位、营销策略策划。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先修课程为:文化产业管理。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第一章 文化市场营销概论 4 学时

第一节 市场营销概论

第二节 文化市场营销

第三节 文化市场营销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化市场调研 4 学时

第一节 文化市场调研概述

第二节 文化市场调研资料收集

190

Page 19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91

第三节 文化市场调研报告撰写

第三章 文化市场营销环境 2 学时

第一节 文化市场营销环境总论

第二节 文化市场营销宏观环境

第三节 微观环境因素

第四节 文化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第四章 文化市场分析 4 学时

第一节 文化市场细分

第二节 目标市场确定及策略选择

第三节 文化市场定位

第五章 文化消费者分析 4 学时

第一节 文化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体系

第二节 文化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第三节 文化消费者群体心理与行为191

Page 19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92

第六章 文化市场竞争策略 4 学时

第一节 文化市场竞争

第二节 文化市场竞争者

第三节 文化基本竞争战略

第四节 市场地位与企业竞争战略

第七章 文化产品策略 6 学时

第一节 文化产品及其文化产品组合

第二节 文化产品生命周期

第三节 文化新产品开发

第四节 文化产品品牌策略

第五节 文化产品包装策略

第八章 文化产品价格策略 6 学时

第一节 文化产品价格

第二节 文化产品定价方法

192

Page 19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93

第三节 文化产品定价策略

第四节 文化产品定价程序

第九章 文化产品分销策略 4 学时

第一节 文化市场分销渠道

第二节 文化市场分销渠道的类型

第三节 文化市场分销渠道成员

第四节 文化市场分销渠道策略选择

第十章 文化产品促销策略 4 学时

第一节 促销与促销组合

第二节 人员推销

第三节 广告策略

第四节 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

第十一章 文化市场营销管理 2 学时

第一节 市场营销战略

193

Page 19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94

第二节 市场营销组织

第三节 市场营销管理

第四节 营销计划与控制

第十二章 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营销 4 学时

第一节 国际市场营销概述

第二节 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营销环境

第三节 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课堂案例分析与互动的形式,模拟真实的国际商务环境。在实践教学环

节中,按照自愿分组的原则成立起各个模拟公司,就课上所学的文化营销的知

识结构,对于选定公司的特定市场进行资料收集,同时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模拟

公司在进入不同文化市场时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包括: 公司简介,环

境分析(文化、经济、政治、法律),国际营销组合分析(产品、分销、促销、定价

决策)、市场进入策略的选择、结论。小组工作结果以报告的方式汇报。

194

Page 19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95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作业/随堂测验/视频解读/案例分析/商业游戏。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目的:衡量学生国际文化营销领域英文翻译与分析解决实际案例能力2、考核形式:Presentation; 限定命题课程小论文。3、主要考核内容:文化营销定义,国际贸易组织,国际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环境

国际文化营销中道德问题,国际文化营销策略的制定,文化产品调整策略,国

际定价策略,产品与品牌管理。4、成绩评定:两次随堂小测验(Quiz),每次占 20%总评成绩。60%期末小

组作业与报告。由任课教师评定。

八、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文化市场营销学(第二版);赵泽润,蒋昀,温芳 著;中山大学出版社参考书: [1] 胡凌.国际市场营销.第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95

Page 19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96

[2] Michael R.Czinkota, IIKKa A.Ronkainen.International Marketing. 8 th Edition.

Beijing: 北京大学出版社影印版,2007

[3]许强.国际市场营销课件.浙江理工大学,2004

执笔人:陈铭 审核人:孙茜 管振彬

《文化项目策划实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641037

课程中文名称:文化项目策划实务课程英文名称:Cultural Project Planning Practice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必修课程 总学时:48学时(理论40学时,实训8学时)总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196

Page 19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97

一、 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本课程在学科体系中处于专业辅助作用,与学科其他课程互相对应,有助

于丰富学生的整个学科知识结构,进一步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理念。作为二十世纪中后期崛起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

并被誉为 21 世纪的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文化的产业化是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

展的大趋势。学习这门课,目的在于注重文化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领域人才,尤

其侧重于文化市场调研、文化项目策划、营销推广等领域专门人才的培养。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在当前文化产业大力发展阶段,我国文化产业管理和经营正处于一个前所

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因此文化产业的策划、管理人才非常缺乏。通过这门课程的

学习,让学生建立文化产业的观念,了解文化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初步掌握文

化市场调研、文化项目策划、营销推广的能力,策划书的撰写、财务规划、风险管

理、实施与控制、项目结束及其后评估等内容,培养文化项目和企业的管理能力

和团队协作能力。本门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理论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

系文化圈的事件和项目,多以课堂讨论为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能力,并适当197

Page 20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98

地让学生参与具体项目的策划和执行工作,让学生切身感受和领会文化产业领

域的氛围和专业技能。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相关课程有文化产业管理,文化市场营销学等。它们与本课程都是

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既要处理本课程与相关课程之

间的分工、配合,又要保证其课程体系和机构的科学与完整性。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难点及学时安排: (一)教学内容、重难点和学时安排

序号 内容 知识点及重难点 学时1 文化产业项目概

述项目与文化产业项目、项目管理基础知识、我国文化产业项目发展

2 学时

2 策划与文化产业项目策划类型

策划与项目策划、文化产业项目策划类型(重点)

4 学时

3 文化产业项目策划原则、方法和流程

文化产业项目策划原则、文化产业项目策划方法(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策划流程(重点、难点)

6 学时

4 文化产业项目环 宏观环境变化对文化产业项目构思的影响、 8 学时

198

Page 20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99

境分析 微观环境变化对文化产业项目构思的影响、文化产业项目策划的 SWOT 分析(重点、难点)

5 文化产业项目市场分析与立项

文化产业项目市场细分(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目标市场选择、文化产业项目市场定位(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立项策划(重点、难点)

4 学时

6 文化产业项目组织设计与人力资源管理

文化产业项目组织设计、文化产业项目经理的选择、文化产业项目团队设计(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4 学时

7 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书的撰写

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书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书的编写与陈述(重点、难点)

6 学时

8 文化产业项目风险管理规划

文化产业项目风险管理概述、文化产业项目风险的识别、文化产业项目风险的分析(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风险的应对与监控

6 学时

9 文化产业项目实施与控制(重点、难点)

文化产业项目实施管理、文化产业项目变更控制、文化产业项目采购管理与费用控制、文化产业项目进度与质量控制、文化产业项目沟通管理、文化产业项目实施控制的工作文件

4 学时

199

Page 20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00

10 文化产业项目结束及其后评估

文化产业项目收尾管理概述、文化产业项目后评估、文化产业项目后评估报告撰写(重点)

4 学时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建立文化产业的观念,了解文化产业化的发

展现状;初步掌握文化市场调研、文化项目策划、营销推广的能力,策划书的撰

写、财务规划、风险管理、实施与控制、项目结束及其后评估等内容,培养文化项

目和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阐述基础理论和具体方法基础上,针对每一个知识点选择经典案例,用案

例说清理论,既有利于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又有助于具体方法的运用。根据学生

人数,分成 5 人左右的小组,根据各种案例进行课下讨论;实地考察文化产业

项目,并根据考察结果写考察报告。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

200

Page 20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01

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

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

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

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

知识,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同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

样性,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方

法,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老师讲授基本知识点;学生收集、整理资料,了解文化产业具体的几个重要

领域部门,并给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所研究的文化产业领域,进行讨论。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目的:本课程是提升学生文化学习层次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考核的主

要目的是测试学生通过阶段性的学习,是否达到本课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考

核的指导思想是检查老师的教学工作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2、考核形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两种,一为平时考查:平时成绩包括书面

作业、课堂表现(是否积极发言、Presentation等)、出勤率等;其二为学期末的201

Page 20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02

考试,以闭卷考试形式进行。3、主要考核内容:

主要考核内容:文化产业项目的基本概念和类型,文化产业项目策划的原

则、方法与流程,文化产业项目策划的环境分析、市场分析与立项、市场推广与

营销、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策划书的撰写、财务规划、风险管理、实施与控制、项

目结束及其后评估等内容,很完整地讲述了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操作的全过程。4、考核题型:总分为 10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考试可使用以下题型等: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论述题,分析题另:考试题型也可根据学生实际学习及相关情况进行适当的变化。

5、成绩评定:每学期期末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学期学业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

(占30%--40%)和期末成绩(占70%--60%)两部分综合组成。主要检测学

生对所学内容和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通过考试,要客观地反映学生对本课

程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八、教材与参考书:[1] 陆耿.《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实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

202

Page 20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03

[2] 汤莉萍,殷俊.《世界文化产业案例选析》.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3] 陈少峰.《文化产业战略与商业模式》.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制定人:孙茜 审核人:孙茜 管振彬

《文化产业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641045

课程中文名称:文化产业概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Culture Industry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必修课程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训0学时)总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 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本课程在学科体系中处于专业辅助作用,与学科其他课程互相对应,有助

于丰富学生的整个学科知识结构,进一步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理念。

203

Page 20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04

作为二十世纪中后期崛起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

并被誉为 21 世纪的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文化的产业化是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

展的大趋势。学习这门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事或发展文化产业这种观念。教

学课程对一系列文化产业领域的重要问题进行梳理,使学生们能够了解当今文

化产业在国内和国外的发展现状。学生们在掌握文化产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逐

渐认识自己,挖掘自己的兴趣点,为毕业实践工作的明确起到指导作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在当前文化产业大力发展阶段,我国文化产业管理和经营正处于一个前所未

有的战略机遇期,因此文化产业的策划、管理人才非常缺乏。通过这门课程的学

习,让学生建立文化产业的观念,了解文化产业化的发展现状;较熟练地掌握

艺术文化鉴赏能力、文化行业的观察和把握能力;初步掌握文化项目的创意、策

划和经营能力,文化项目和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本门课程是实践性

较强的理论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文化圈的事件和项目,多以课堂

讨论为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能力,并适当地让学生参与具体项目的策划和执

204

Page 20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05

行工作,让学生切身感受和领会文化产业领域的氛围和专业技能。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相关课程有文化产业管理,文化市场营销学等。它们与本课程都是

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既要处理本课程与相关课程之

间的分工、配合,又要保证其课程体系和机构的科学与完整性。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教学内容(1) 文化产业及相关概念; (2)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3) 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建设;

重点:现今世界和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特点和趋势等问题,以及文化产业

一些重要领域的相关知识点。

难点:(1)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密切关系和区别 (2)区域文化产业战略与空间规划

205

Page 20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06

(3)文化产业集群

基本要求授课对象要求对当今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已经初步具

有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相关知识。

学时安排一共 48 学时,每一课 8个学时,上完 1-6 课。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根据学生人数,分成 5 人左右的小组,依据学生的各自爱好,分成影视、广

告、会展、音乐、出版等各个兴趣小组,进行课下讨论;实地考察文化产业项目

(会展、文化博览会、主题公园、文化创意园区等),并根据考察结果写考察报

告。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

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

206

Page 20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07

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

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

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

知识,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同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

样性,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方

法,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老师讲授基本知识点;学生收集、整理资料,了解文化产业具体的几个重要

领域部门(如,和学生就业密切相关的广告业,报纸、期刊和书籍产业等等),

并给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所研究的文化产业领域,进行讨论。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目的:本课程是提升学生文化学习层次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考核的主

要目的是测试学生通过阶段性的学习,是否达到本课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考

核的指导思想是检查老师的教学工作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2、考核形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两种,一为平时考查:平时成绩包括书面

作业、课堂表现(是否积极发言、Presentation等)、出勤率等;其二为学期末的207

Page 21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08

考试,以闭卷考试形式进行。3、主要考核内容:领会:文化的分类法识记:1.文化三要素 2.文化产业的定义 3.创业产业 4.内容产业

4、考核题型:总分为 10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考试可使用以下题型等: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论述题,分析题另:考试题型也可根据学生实际学习及相关情况进行适当的变化。

5、成绩评定:每学期期末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学期学业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

(占30%--40%)和期末成绩(占70%--60%)两部分综合组成。主要检测学

生对所学内容和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通过考试,要客观地反映学生对本课

程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八、教材与参考书:[1]胡惠林.《文化产业概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2]汤莉萍,殷俊.《世界文化产业案例选析》.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3]陈少峰.《文化产业战略与商业模式》.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208

Page 21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09

制定人:朱敏舟 审核人:孙茜 管振彬

209

Page 21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10

《双语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641075

课程中文名称:双语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英文名称:Bilingual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Art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必修课程 总 学 时:48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训8学时)总 学 分:3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四、 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该课程是双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专业方向必修课程,是《中国播音学》

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合格的双语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必修课该课程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和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双

语播音与主持的发展及研究现状,双语播音与主持的概念内涵、创作特征、原则

以及双语的转换和转换的特点与技巧,双语播音主持的分类及如何打造双语播

音主持人才。通过本课的学习,在理论和实践上,使学生对本课程有个基本了解

对双语播音与主持,特别是英语播音与主持有充分的认识,并具有丰富的语言

表达能力和技巧,以适应播音、主持工作的需要。

210

Page 21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11

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使双语播音专业学生系统掌握“双语播音主持的

核心环节—双语转换的特点与技巧以及了解双语播音主持的分类,并进行实践

操作。本课程属于综合性课程,既具备一定的理论性,同时强调实践性,通过理

论讲授及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双语播音与主持理论知识并且

能够熟练、规范地运用,较系统的掌握双语播音与主持的特点,运用科学的发声

方法,以适应在广播电视上双语播音与主持的需要,达到广播电视双语播音与

主持的要求。1.以理论课上教授的语言表达知识为基础,重点针对教材中的例文进行内

外部播音创作技巧的分析,结合课本以及课外的其他训练材料,在课堂上有针

对性的对学生的发音和表达进行纠偏和提高,特别是英语发音的纠正和提高。使

学生有针对性地增强自身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语言表达技巧并运用于创作和日

常表达中。

211

Page 21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12

2.在保证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同时,多采用播放例文录音,以及学生

录音回放的形式进行“口耳之学”,提高学生的听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所谓口耳不分家,并让他们熟悉录音间工作环境。5.加大课外训练强度,建议学生平时多听广播以及朗诵作品的录音,将功

夫花在平时,提升自己的播音作品鉴赏能力。同时能够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发声

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不仅准确、规范,而且入耳、动听,更要

形象感人。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英语视听说、英语语音、播音学概论、播音发声、播音创

作基础;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英语播音与实践

英语报刊选读。在本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要认真处理好本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

问题,既要做到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合理分工与和谐配合,防止疏漏、避免内容

重复交叉,又要确保本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212

Page 21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13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教学重难点及学时安排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双语播音与主持艺术发展现状及研究现状概述(双语节目、双语播音

主持、现状);第二部分:双语播音与主持艺术概念内涵(双语、双语分类、双语播音主持艺

术);第三部分:创作特征(跨文化性、交流对象的特殊性、对立统一性);第四部分:创作原则(平等的原则、洋为中用的原则、存异求同的原则、国家利

益是最高原则);第五部分:创作的核心环节—双语转换(分类、表现形式、时机);第六部分:双语转换的特点与技巧(双语的调控性、针对性,双语转换的关联

性);第七部分:双语播音主持的分类(教学类、旅游类、晚会类、音乐类、新闻类、直

播类、对内对外双语类、杂志类、谈话类);、第八部分:关于播音主持双语化的现实思考(双语化与规范化问题、与传播效果

最大化问题、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双语化的误区等);

213

Page 21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14

第九部分:如何打造双语播音主持人才(专业素质、教学上的思考、设想)基本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播音主持是一种语言创作活动,它不

仅仅是简单的语言问题,听众听的不是你的声音是否动听悦耳圆润,观众看的

不是你是否漂亮英俊耐看,受众关注的是你在说什么和怎么说。它是创作主题站

在媒体的立场,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体验、分析、综

合,以及加工提炼,经过艺术构思,最终以有声语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劳动。教学重点:双语播音创作的基本内涵、特征、原则;双语播音与主持创作的核心

环节—双语转换及其特点和技巧。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在双语播音与主持过程中核心环节—双语转换的能力,掌

握其技巧,自如的进行转换。学时安排:总学时 48,理论学时 40。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8 学时)为了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双语播音主持的实践能力,本门课程的 8

个学时的实训课时可以以大型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给予必要的

指导和答疑。另外,还可进行以下课程实践活动:

214

Page 21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15

1.欣赏个案,分析讨论,向个案中学习;2. 通过录音间训练材料的实践练习,熟练掌握运用理论课上的讲授的语言

表达知识。3. 通过老师点评指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课下训练重点和训练材料,

有针对性地反复训练达到准确、规范、熟练的要求。4. 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听辨,加强团队观念,树立同学间的专业竞争意识。5. 熟练使用录音设备。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在讲授理论课时时,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伴

随教学法、经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精讲理论知识、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

并配合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加讲授知识的实践应用性。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采用项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经

验教学法、一对一教学法、学生之间相互评议等多种教学方法。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目的:

215

Page 21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16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双语播音主持的概念内涵、创作特征及原

则,掌握双语转换的特点和技巧,了解双语播音主持的分类,能独立制作做简

单的双语播音与主持节目(一)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作观,坚持正确的创作道路,并能够正确地

把握创作主体与创作依据及受众之间的关系。(二)学生能够掌握双语播音主持的语言创作能力,包括正确理解稿件的

方法,迅速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发播讲愿望的方法,准确、鲜明、生动地表

达语言内容的技巧。(三)提高学生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熟练运用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外

部技巧,使他们能够自如的运用标准的普通话及英语进行报道和评述。5、考核形式:期末以笔试结合口试的方式来考核。

(一)笔试考核:期末笔试,以闭卷的形式进行,时间为 60 分钟。(二)口试考核:期末口试,以组为单位(3-4 人),做一期双语节目

(新闻播报、访谈类节目、晚会主持、电台主持等。) 主要考核内容:

笔试考试内容:

216

Page 21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17

考核内容以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识记、理解、应用、综合。其中,识记占

20%,理解占 50%,应用占 20%,综合占 10%。具体能力要求为:1、识记:要求考生能知道本课程中有关的名词、概念、原理、知识等的含义

并能正确认识、记忆和表述。2、理解: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正确把握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基本

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3、应用: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

方法中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4、综合:要求考生在应用的基础上,能运用学过的本课程规定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

析和解决比较复杂问题。口试考试内容:以组为单位(3-4 人),做一期双语节目(新闻播报、访谈类节目、晚会主

持、电台主持等。)6、考核题型:

笔试考核题型: 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

述题等。 口试考核题型:双语新闻播报、双语主持、双语访谈类节目等。

217

Page 22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18

4、成绩评定: 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计分

办法:课程综合成绩的计算方法为平时成绩占 30%,期末考试成绩占 70%

(其中笔试和口试各占一半)。平时考查:考核方式为上课考勤、作业检查、课

堂提问及播音实训。

八、教材与参考书教材:[1]赵琳.双语播音主持艺术[M]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2]林海春.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M]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参考书目:[3]吴敏苏. 英语播音发声教程[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2010年[4]张颂. 中国播音学[M]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年

[5]林海春. 英语节目主持人概论[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2005年

[6]林海春主编. 英语访谈艺术[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2008年

[7]赵琳. 双语播音初探[M]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8]赵琳. 双语节目分类[M]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6年[9]张颂. 播音语言通论——危机与对策[M]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

218

Page 22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19

[10]祁芃. 播音主持心理学[M]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

[11]曹可凡、王群. 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M]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12]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执笔人: 曹芸 审核人:管振彬

219

Page 22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20

《电视节目批评与赏析》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641115

课程中文名称:电视节目批评与赏析

课程英文名称:TV program Criticism & Appreciation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必修课程 总 学 时:48学时 (其中理论24学时,实训24学时) 总 学 分:3学分 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电视节目批评与赏析》是湖北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为双语播音主持专业学

生设置的专业方向必修课。《电视节目批评与赏析》是本科专业第五学期开设的新课程,是从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的层面,熟悉国内电视节目现状,把握电视节目创作规规律,了解电

视节目制作行业发展趋势,丰富电视知识,为进一步提升电视艺术鉴赏水平打

下扎实基础的专业课程。《电视节目批评与赏析》的任务是在大量观看欣赏优秀电视作品的基础上,

认识和把握电视的传播特性和规律,强化媒介认知,掌握电视语言,树立节目

220

Page 22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21

意识,陶冶艺术情操,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素养与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影

视节目,逐步培养大学生丰厚的人文底蕴和现代电视创作理念。

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将运用已经学习过的专业知识,分析、比较各类优秀电视节目,准确

全面地反映电视传播的特殊规律和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同时,通过对典型电

视作品的鉴赏,了解人类社会的广泛发展和生动变化。1、反映电视节目最基本、最必需和最重要的元素;2、内容新颖,尽可能反映电视节目的最新动态;3、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相结合;4、节目的选择尽量丰富、多样、典型、广泛。5、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

式探讨,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水平。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1.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文体写作、新闻采编;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主持人节目策划与现场采访报道。

221

Page 22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22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处理好本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既

要做到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合理分工与和谐配合,防止疏漏、避免内容重复交叉

又要确保本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第一讲 电视艺术的语言系统 2 学时1、电视画面语言(重点)的概念、分类、意义、作用。2、电视节目中的声音3、电视画面的组接理论(句型结构)4、电视画面的组接理论(蒙太奇和长镜头)5、三维动画技术的应用6、电视作品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电视艺术的语言构成,镜头(声音)分类及其作用,

表意功能,剪辑技巧,能够熟练运用电视语言分析电视作品。 第二讲 电视栏目解析 2 学时

1、电视发展简史2、电视栏目化发展阶段

222

Page 22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23

3、电视栏目分类及其特点4、国外电视节目栏目化现状与趋势5、电视栏目主持人教学重难点:了解电视栏目化的发展历程,重点掌握电视栏目的分类及其

特点,新闻节目与娱乐节目,国内外电视节目比较,栏目主持人角色定位。 第三讲 新闻及评论类节目评析 2 学时

1、电视时政新闻节目的中国特色:以《新闻联播》为例2、《南京零距离》与民生新闻节目3、《社会记录》与新闻故事4、专题新闻:《新闻调查》5、媒体立场与社会责任

6、电视新闻的直播7、新闻节目感染力要素教学重难点:熟悉当下国内新闻节目生态,了解国外调查性报道现状,着

重掌握新闻节目的制作特点,传播效果,感染力要素,存在问题,重点新闻栏

目特色,影响力,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趋势等等。

223

Page 22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24

第四讲 纪实类节目评析 2 学时1、纪实节目的源流、传播效果2、纪实节目特征及其栏目化播出特点3、纪实栏目的分类4、《再说长江》与《远方的家》5、《舌尖上的中国》教学重难点:了解纪实类节目的特点、类型、风格、流派,着重掌握纪实栏

目的发展历程,节目特点,国外现状,国内不足等等。 第五讲 访谈类节目评析 2 学时

1、电视访谈节目的兴起与发展(脱口秀)2、电视访谈节目的制作特色3、访谈节目的分类及其特点4、话题与嘉宾的选择5、《亚妮专访》与《杨澜访谈录》6、《小崔说事》与《财经郎眼》教学重难点:了解电视访谈节目的国内分布,重点掌握访谈节目的特点,

低成本电视节目的趋势,与其它节目的区别,话题设计的要点等。224

Page 22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25

第六讲 电视故事类节目评析 2 学时1、电视故事的起源及发展现状2、电视故事的制作特色3、《档案》与《东方夜谭》的改革与创新4、《电影传奇》与《文涛拍案》5、《传奇故事》的内容与形式6、电视栏目剧教学重难点:了解跨媒体传播的特点,着重掌握电视故事的策划制作过程,

传播效果,存在的问题,未来方向等等。 第七讲 娱乐类节目评析 2 学时

1、电视娱乐节目的源起与发展趋势2、电视娱乐节目的分类与传播效果3、电视娱乐节目的制作特点4、《星光大道》的价值取向5、《中国好声音》与《天天向上》6、《变形记》与真人秀节目

225

Page 22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26

教学重难点:了解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着重掌握娱乐节目的传播效果,

制作特点,运作方式,社会影响,国外娱乐节目现状,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趋势

等等。 第八讲 情感类节目评析 2 学时

1、婚恋节目的兴起与发展2、寻亲节目的定位3、以家庭、婚姻为诉求的电视节目特点4、相亲时代的《非诚勿扰》与《爱情保卫战》5、人类基本价值诉求:《等着我》与《回家》教学重难点:了解情感类节目的本质属性,重点掌握情感类节目的制作特

点,传播效果,社会意义,存在的问题,未来趋势等等。 第九讲 讲述类节目评析 2 学时

1、讲述类节目的特点与形式2、独角戏如何吸引电视观众3、《讲述》的特点4、《百家讲坛》的吸引力

226

Page 22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27

5、《今夜睡不着》与《战事》教学重难点:了解讲述类节目的分布现状、发展趋势,重点掌握讲述类节目

的特点,电视化手段的运用,存在的问题等等。 第十讲 文化服务类节目评析 2 学时

1、文化服务类节目的特点2、小众化节目的生存之道3、服务类节目的电视化演绎4、《电视诗歌散文》的唯美意象5、《天气·资讯》的形象化表达教学重难点:了解文化服务类节目的分布状况,小众化节目的出路,重点

掌握文化服务类节目的制作特点,传播效果,存在问题,解决途径等等。 第十一讲 电视剧评析 2 学时

1、电视剧的发展历程、传播效果和制作特点2、电视剧的分类与美学特征3、主旋律与辫子戏、抗日神剧4、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与《走向共和》5、编剧与导演:中美电视剧比较

227

Page 23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28

6、内容与形式:电视剧的出路 教学重难点:了解电视剧的制作特点和观众心理,重点掌握电视剧的分类和

美学特征,中外电视剧比较,中国电视剧的特色与问题等等。第十二讲 纪录片、电视广告评析 2 学时1、电视广告的美学特2、电视广告的拍摄技巧(广告赏析)3、纪录片的概念、起源与流派4、纪录片的特征与传播效果5、纪录片的分类与争论6、纪录片的美学意义7、典型纪录片赏析

教学重难点:了解国内外电视广告、纪录片传播现状,重点掌握纪录片的概念

特征与分类,美学意义,拍摄(表现)手法,不同观点,创作特点等等。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总学时 24 学时1、三维动画技术的应用 (2 学时)

228

Page 23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29

2、电视栏目主持人实操训练(2 学时)3、 电视新闻的直播 (2 学时)4、《舌尖上的中国》分析(2 学时)5、《小崔说事》与《财经郎眼》分析(2 学时)6、《传奇故事》分析(2 学时)7、《变形记》与真人秀节目(2 学时)8、相亲时代的《非诚勿扰》与《爱情保卫战》(2 学时)9、《今夜睡不着》与《战事》分析(2 学时)10、《电视诗歌散文》的唯美意象分析(2 学时)11、中美电视剧比较(2 学时)12、典型纪录片赏析 (2 学时)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观看并分析优秀电

视节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加讲授知识的实践应用性。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目的

229

Page 23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30

从整体上把握电视节目的创作理念,了解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掌握基本

的分析方法,提高鉴赏电视艺术的能力。 (一)要求学生正确认知电视节目的策划过程、制作方法、艺术特点、传播规

律,从整体上把握电视艺术。 (二)要求学生熟悉国内现有电视节目的形态、种类及其特点。 (三)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分析、鉴赏电视节目的目的、方法、手段,能够熟练

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鉴赏各类电视节目。 2、考核形式 期末笔试(闭卷),时间为 120 分钟(其中,看电视片 30 分钟)。

3、主要考核内容: ⑴、识记(15%):要求考生能知道本课程中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原理,

并能正确认知、记忆和表述。⑵、理解(15%):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准确地掌握课程中涉及的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⑶、应用(30%):正确地运用本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客观、

理性地分析评价电视节目。

230

Page 23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31

⑷、综合(40%):要求考生结合电视节目理论的发展和节目创作的客观

现实,现场分析评价一个电视栏目或一部纪录片。4、考核题型及分值选择题(15%)、名词解释(15%)、简答题(20%)、论述评析题(50%)。注:考试题型也可根据学生实际学习及相关情况进行适当的变化。 5、成绩评定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计算方法为平时成

绩占百分之四十,期末考试成绩占百分之六十。平时考查:考核方式为上课考勤、作业检查、课堂提问。

八、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魏南江,优秀电视节目解析[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书目:[1]石长顺, 电视栏目解析[M]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

[2] [英]安德鲁・古德温/加里・惠内尔,电视的真相[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3] 刘连喜,电视批判[M] , 中华书局,2013.

[4][美]彼得・菲利普斯著,美国禁发新闻[M], 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231

Page 23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32

[5][美]鲍勃・阿兰著,直播前 30秒[M], 新华出版社 ,2010

[6] [英]艾弗・约克著,电视新闻实用技巧[M], 新华出版社 ,2009

[7][美]谢理琳・赛格勒/赫伯特・霍华德著,广播电视广告教程[M], 新华出版

社,2010

[8][美]赫伯特・霍华德/迈克尔・基夫曼/巴巴拉・穆尔著,广播电视节目编排与

制作[M], 新华出版社,2012

[9][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视觉思维[M], 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10][加]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编,麦克卢汉精粹[M],南京大学出版

社,2012.

执笔人:汪志斗 审核人:孙茜 管振彬

232

Page 23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33

《主持人节目策划》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641097

课程中文名称:主持人节目策划课程英文名称:The Host Program Planning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必修课程 总 学 时:48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实训24学时)总 学 分: 3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 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主持人节目策划是一门具启蒙性、应用性、探索性、研究性的课程。策划是一

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创造性思维活动,需要策划者具有较高的策划素质。

本门课程旨在使同学们认识策划的重要性,了解策划的过程,具备策划的基本

素质,掌握节目策划的基本技巧,成为节目策划的能手。

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 1.以节目策划理论课程为基础,结合播出、讲解各类电视节目,让同学们

初步具备电视节目策划的意识和能力。

233

Page 23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34

2.培养同学们主持人采访策划的意识和能力。 3.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同学去采访,切身实地的感受新闻节目现场。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1.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新闻学概论、播音学概论、现代汉语;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电视实务教程,电视节目形态学,电视纪录片教程。

在本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要认真处理好本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

问题,既要做到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合理分工与和谐配合,防止疏漏、避免内容

重复交叉,又要确保本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1. 电视节目策划的界定、意义与方法。 节目——栏目——频道 2 学时初步了解电视节目策划

2. 电视新闻节目的界定分类 2 学时 电视新闻杂志,电视新闻直播

3. 电视新闻节目策划要素 4 学时

234

Page 23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35

选题策划、采访策划、嘉宾策划、编排播出策划

4、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界定与分类 4 学时 娱乐资讯,娱乐谈话,综艺表演,游戏娱乐,才艺竞秀,真人秀

5.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策划 4 学时 调整板块 改进环节 增加元素

6.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内涵与外延 4 学时 主持人策划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7、主持人策划的环节 4 学时 选择与打造,培养与提升,包装与营销,管理与制约。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24 学时)7、主持人策划的环节 4 学时 选择与打造,培养与提升,包装与营销,管理与制约。

8 . 主持人节目策划的准备 4 学时

235

Page 23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36

受众调查的作用,内容和方法

9. 新闻类主持人节目策划 4 学时 新闻类主持人节目特色、策划方案及评述

10.综艺类主持人节目策划 4 学时综艺类主持人节目特色、策划方案及评述

11.主持人采访策划的特征和运作 4 学时 节目特征分辨准确 塑造形象个性鲜明 自我意识真实展现

12.主持人采访策划的环节和技巧 4 学时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分组教学,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加讲授知识的实践

应用性。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采用项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经

验教学法、一对一教学法、学生之间相互评议等多种教学方法。

236

Page 23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37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目的:

(一).以节目策划理论课程为基础,结合播出、讲解各类电视节目,让同

学们初步具备电视节目策划的意识和能力。(二)培养同学们主持人采访策划的意识和能力。

2、考核形式:在学期末进行一次笔试,以闭卷的形式进行,时间为 120 分钟。3、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以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识记、写作、评论。其中,识记占 30%,

节目分析 40%,节目策划占 30%。具体能力要求为:1、识记:要求同学们记住本课程中重要的名词、概念、知识。2、节目分析:为同学们进行节目策划打基础、提兴趣、强素质。

3、节目策划:组织策划一个节目,写出策划方案。

4、考核题型考试题型包括 名词解释、节目分析,节目策划等。分值分配(试卷总分:

100 分)

5、成绩评定237

Page 24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38

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考试成绩 70%。平时考查:考核方式为上课考勤、作业检查、课堂提

问及采访实训。

八、教材与参考书教材:张 颂主编:《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 现场的叙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1.2

执笔人:耿宏杰 修订:曹东霞 审核人:孙茜 管振彬

《现场报道与采访》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641106

课程中文名称:现场报道与采访课程英文名称:Live Reports and Interviews课程类别:专业方向必修课程 总 学 时:48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实训24学时)总 学 分:3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238

Page 24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39

二、 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现场报道与采访是新闻报道中的重中之重,作为一种常态的报道方式,甚

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场报道与采访是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学习该门课程,可以提升同学们新闻讲故事的能力;为同学们提供应对各种新闻现场详细周到的报道行为和技巧策略;提高同学们 采访策划、新闻现场应对、新闻写作以及与被采访者打交道等能力。

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 1.以理论课上教授的现场报道与采访为基础,结合实际采访中可能遇到的

各种情况,让同学们初步具备撰写采访提纲的能力,现场采访的能力。2.教授同学们摄像机的使用,拍摄的取景、画面的构成,组合和调度。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1.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新闻学概论、普通话语音学、播音学概论、现代汉语;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电视播音与主持、英语播音与实践等。

在本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要认真处理好本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问题,既要做到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合理分工与和谐配合,防止疏漏、避免内容重复交叉,又要确保本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难点及学时安排1. 电视采访报道概述 4 学时

了解电视采访报道的内涵,了解和如何达到电视采访报道的基本要求。

239

Page 24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40

2. 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的关键 18 学时(重点、难点)此章节包括以下开拓你的选题角度 、采访报道的动态呈现、细节的选择和

听事实的声音四个内容。

3. 如何开展现场采访 10 学时(重点、难点)了解现场采访的基本概念;掌握如何制定采访计划、现场采访中如何进行提

问、采访中倾听的重要性;了解几种特殊的采访方式

4、如何开展人物专访 5 学时(重点)了解人物专访的分类和具体步骤,掌握人物专访的技巧和提问方式。

5. 现场出镜报道 8 学时(重点、难点)了解出镜报道的分类,出镜报道的重要性;掌握如何提升记者的出境价值、

现场出镜报道的技巧与方法;了解现场连线出镜报道的技巧。

6、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的发展趋势 3 学时了解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的发展趋势和创新理念。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针对理论内容并结合学校和学院里发生的各种时事开展各种相关实践活动,

并布置相关实践作业。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240

Page 24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41

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中结合使用大量视频资料,以便学生更好的吸收所讲解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时,让全班同学分为 2-3 人一组,组员之间相互配合,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学生之间相互评议等多种教学方法。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目的:

(一)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作观,坚持正确的创作道路,并能够正确地把握创作主体与创作依据及受众之间的关系。(二)学生能够了解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的关键,以及采访报道中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并学生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新闻事件的现场采访和报道。2、考核形式:在学期末进行一次笔试,以闭卷的形式进行,时间为 120 分钟。

3、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识记、分析、策划写作。其中,识记占56%,分析占 24%,策划写作占 20%。具体能力要求为:

1、识记:要求同学们记住本课程中重要的名词、概念、知识。2、分析:结合课程内重要的理论知识进行结合案例进行准确的分析。3、策划写作:为同学们新闻采访报道实践打基础、提兴趣、强素质。

4、考核题型 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策划写作题。5、成绩评定

241

Page 24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42

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40%,期末考试成绩 70%-60%。平时考查:考核方式为上课考勤 50%、作业检查 50%、课堂表现为加分项。

八、教材与参考书[1] 宋晓阳.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指南[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

[2] 崔林.《电视新闻直播报道》现场的叙事[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执笔人:耿宏杰 审核人:孙茜 管振彬

《希腊神话与圣经(英语)》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741017

课程中文名称:希腊神话与圣经(英语)课程英文名称:Greek Mythology & Bible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总学时:32 学时(其中理论 32 学时,实训 0 学时)总学分:2 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方向)专业

一、 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

242

Page 24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43

本课程是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专业本科学生基础阶段的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对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故事的讲解,使学生对西方历史文化及其渊源有所

了解,并能从一定角度将希腊(罗马)神话与圣经对西方文学、社会文化生活以

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做出剖析,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水平,增

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故事进行讲解,

指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欣赏西方历史文化。要求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

对西方历史文化中比较有影响的人物和事件有所了解,熟悉希腊罗马神话中主

神的名称及其故事,圣经中比较有名的故事,并能就这些故事与文学、文化联系

起来思考。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与英语专业其他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课程中涉及大量与神话故事有

关的材料,其中有不少为学生比较陌生的内容,因此要求学生具备比较全面的

243

Page 24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44

英语综合素质,尤其是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本课程涉及到英美文学、英语国家

概况以及跨文化交际等与西方历史文化有关的知识,能够为学生在高年级阶段

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本课程教学分为两大部分:希腊罗马神话欣赏,圣经故事。第一部分:希腊罗马神话欣赏内容主要包括:奥林匹斯众神,宙斯的妻子及子女,阿尔特弥斯和亚克托,

安雅典娜的出生及相关故事,酒神狄奥尼索斯,丘比特与普绪客,厄科与纳西

斯,皮革马利翁,伊阿宋与金羊毛,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任务,特洛伊战争,奥

德赛,俄狄浦斯王,等等。欣赏神话的同时,与读后感悟,神话词汇扩充,神话鉴赏,文化反思结合

起来。本部分占总学时二分之一,大约 16 学时.

第二部分:圣经故事内容主要包括:希伯来神话故事(上帝创造世界、伊甸园、该隐杀亚伯、诺亚

244

Page 24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45

方舟、巴别塔),希伯来族长故事(亚伯拉罕的服从、雅各和以扫、约瑟和他的

兄弟们),以色列民族的形成(摩西与法老斗争、摩西之歌、十诫),士师秉政

时期(左撇子英雄以笏、狄波拉之歌、农夫基甸、耶弗他、大力士参孙、路德的故

事),以色列王国(撒母耳立扫罗为王、大卫统一以色列、所罗门王的智慧),

先知的警告,沦陷与流亡,福音书(耶稣的诞生和受洗、耶稣传道、最后的晚餐

耶稣受难),启示录(基督的异象、末日审判)等等。了解圣经中的一些主要故事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现象。本部分内容占总学时二分之一,约 16 学时。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本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如分组讨论、搜集资料、

课堂上课件展示等。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以教师讲解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幻灯片展示、影音片段赏

析、网上阅读等,使学生在兴趣和好奇中学到新的知识。本课程教学也要求学生

的参与,分组讨论,搜集资料,课堂上课件展示等等。

245

Page 24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46

七、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1. 考核目的:本课程为考查课,主要考查学生对希腊罗马神话中主神及其故事和圣经故

事的了解程度以及能否从一定角度,例如文学、文化等方面,对相关人物和事件

做出比较和分析。2. 考核形式:本课程的考核由平时考查和课程结业考查两部分组成。1)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 30%,主要包括:学生完成课外作业情况;学生

学期考勤情况;学生活动陈述、表演、及小组课堂讨论活动表现情况2) 期末成绩占总成绩 70%,考查方式分为两种,二选一:一份 800

(英文)字左右的小论文,或者,开卷考试。3. 考核内容:

本课程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希腊神话和圣经两大部分,根据其各自占总

学时比例在试卷中相应考试安排内容及题量,以教材中重点章节为主要考

核内容结合教师介绍的要点。4. 考核题型:

246

Page 24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47

I. 名词解释

II. 翻译(英翻中) III. 简答题

IV. 论述题

具体考试题型及分值比例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作相应变化。5. 成绩评定: 学业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结业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

30%,结业考试成绩 70%。

八、教材及参考书[1]. 希腊罗马神话欣赏 王磊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 10月 第一版[2]. 圣经的故事 房龙著,汝敏编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年 4月第一版[3]. 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小词典 梁德润,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4]. 希腊罗马神话一百篇 陶洁,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年

执笔人:张俊 审核人:张健

247

Page 25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48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741026

课程中文名称: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英文名称: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总 学 时:32 学时(其中理论 32 学时,实训 0 学时)总 学 分:2 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248

Page 25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49

一 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跨文化交际》课程是双语播音专业选修课程之一。本课程融语言文化、语言

交际理论与实践为一体,教学重点是增强对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了解,帮

助学生解决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种种常见性问题。通过具体的事例分析方式,明

晰交际失误的形式、原因及深层的文化现象,以英汉双向练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

了解跨文化交际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注重分析与观察跨文化交际差异

在对英语国家主流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对照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对目的语文

化的兴趣和跨文化交际的适应能力,进而主动观察、分析、对比、评价目的语文

化,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质量。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英语文化教学不仅是学习目的语国家的历

史、地理、国家机构、文化艺术以及影响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还须引导学

生建立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能够参照本土文化,理解别国文化,排除民族

中心论,欣赏文化多元性,进而与操本族语言者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学会把握其间的异同点,有效

249

Page 25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50

地避免跨文化交际失误。课程教学中把握三个方面的教学引导:第一,跨文化交际的世界观、

价值观的差异;第二,言语行为的文化特性与差异;第三,非语言交际行为的

特征与差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从教师引导、书本知识导航、课外阅读、课堂模拟

与讨论等多种途径获取英语语言文化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实践要领,并在课程学习过程中,

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预演、话题收集、课堂呈现、小组讨论、课后阅读、学习总结

等系列学习活动过程。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以训练学生跨文化语言应用能力为目的,《英美国家概况》、《英美文

学》等专业技能课程为本课程奠定了英语文化、政治与社会历史知识基础,课后

阅读及汉语基础文化知识是完成有效学习的保证,引导学生从文学、历史、政治

经济、社会习俗、传媒文化等方面资源信息中,学会分析、了解并掌握更深层次

250

Page 25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51

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综合积淀为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奠定理论基础,提供丰富

的引证示例。

四、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学时安排1.教学内容:

本课程分 9个教学单元,其中包括: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的概念、跨文

化交际之言语交际、跨文化交际之非言语交际、跨性别交际、谈判风格上的文

化差异、跨文化沟通中的幽默解读以及如何看待跨文化品格----以东西方文化

结合的视角,在课后阅读交流和课堂交互活动中,将好奇与质疑以专题讨论

方式进行探讨,逐步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2.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中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认知的态度;第二,培养跨文化

交际的适应能力;第三,培养跨文化交际的实用技能。1)了解英语语言国家(以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为主体)的

物质文化、习俗文化、政治体制、民族宗教精神等方面文化知识,加深对本

土文化的对照与反思,建立跨文化交际的差异意识(教学难点);

251

Page 25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52

2)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扩大与文化相关的阅读和讨论,完善语言文

化综合性知识体系,正确理解并接受英语文化与知识(教学重点);3)在学习该课程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通过课堂模拟

实践、话题讨论现象分析、与英美人士的实际交流以及观摩教学课件等方

法与形式,培养符合目的语文化交际的基本技巧与策略。3.学时安排:

总学时 32 学时。学生课后学习阅读与讨论活动须与教学总时数应达到

1:1 的要求(既计划学时 32,课后自主阅读与交际训练活动学时 32,共计

64 学时,阅读量需达到 8万字以上)。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本课程 1/5 的课堂教学学时里须学生以活动小组形式,围绕课文内容的

引导,通过课前的资料阅读、讨论题目布置,展开学习讨论和阅读新知的交流。

形成的各种意见以课后的读书报告形式提交教师审阅,或作课堂交流陈述。达到

促使学生通过小课题研究来自己动手查询背景知识、增加阅读量、扩大词汇量,

掌握写作技能,提高口头表述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

252

Page 25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53

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教学以教师与教材为引导,以学生的领悟理解与实践技能训练为主体,

课堂教学模式须多样化,不拘泥于讲解,应重在启发思维、注重归纳现象、组织

模拟实践。课外扩展性阅读与互动即是阅读课教学必需的延伸与补充,也是培养

和发展学生语言综合知识与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了解目的语有关的

社会历史、哲学、经济、科技、人文、艺术、教育、伦理、宗教、心理、社会等方面的

信息,具有运用网络和图书资源拓宽知识面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鉴别与艺术

鉴赏力。利用现有的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设施,收集可用的音像资料与文件资料,扩充

教材内容,编写 PPT 教学课件,在今后条件进一步完善的前提下,编写具有较高质量的教

学课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

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内外学习的全过程,并学会查找利

用现有图书资源和网络资源。253

Page 25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54

七、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1.考核目的:

本课程为考查课,主要考核学生掌握的跨文化交际基本理论与发现、分析及解

决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差异问题的能力。

2.考核形式:本课程的考核由平时考查和课程结业考查两部分组成。

1)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分组讨论与陈述、跨文化交际现象分析视频;

学期考勤情况(缺勤、病事假累计不超过 3次)。2) 考查方式分为两类,A 类为课程论文;B 类为卷面测试。根据学期初

师生共商情况,自A/B两类中选择一种作为学期结束时课程考核形式。3) A 类查考说明:论文

学生自教师提供的课题范围选定内容,综合阅读材料或其他文化资料源,

向教师申报并确定论文题目后,学期结束时提交一份 3000 字以上的学

术探讨性论文(英文)。

254

Page 25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55

4)B 类查考说明:测试以试卷方式集中测试。试卷组成:含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名词选择、文化差异现象分析与文化翻译

等不同题型。3.主要考核内容:

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及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判断、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思

路与信息综合能力。4.考核题型: 1)选择题:主要为教材中出现或课堂中讲习的常识内容在跨文化活动中的

意义与作用说明,查考学生对社会文化、习俗、语言与非语言、哲学与宗

教、经济与政治、礼仪与道德、文化艺术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与了解; 2)判断题:主要体现为行为或语言得体与否、形式与内容的解读一致与否、

内涵与 外延一致与否、语言表达的差异性等内容的判断分析; 3)案例分析/名词注解:本题意在查验学生对与交际相关的案例进行文化与

社会因素分析,或就相关译语/词语(中文或英文)进行解读分析,要求学

生扩大知识面,能基于跨文化理论对常见交流失误现象或理解差异现象进

255

Page 25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56

行合理分析或注解。查验方式为判断后再说明因由。 4)文化翻译:结合学期阅读和讨论内容,查考学生对文化现象的观察能力、

分析综述与归纳和翻译能力。注:考试题型也可根据学生实际学习及相关情况进行适当的变化。

5.成绩评定:平时成绩 30-40%,卷面成绩 60%-70%,综合后为 100%学期成绩。平时成绩主要由小组陈述、视频展示、出勤率三部分构成。

八、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名称:胡 超 .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参考教材:[1] 刘凤霞. 跨文化交际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Linell Davis.中西文化之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胡文仲.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256

Page 25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57

[5]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社,1999[6]Samovar L. A.,Porter R.E. 跨文化交际读本(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

n—A Reader)[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7]许力生. 跨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执笔人: 张嵋琳 审核人:孙茜 管振彬

《新闻栏目策划》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741037

课程中文名称:新闻栏目策划课程英文名称:News Planning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总 学 时:32学时(其中理论26学时,实训6学时)总 学 分:2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该课程是面向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目的

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节目策划的基本理论进行新闻栏目的项目

策划,学习多个栏目经典案例,具备基础的新闻栏目编导能力和评价能力。257

Page 26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58

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新闻栏目的基本组成和作用。2、掌握新闻栏目策划的基本理论。3、掌握新闻栏目策划的程序和方法、策划书的写作。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1、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新闻学概论、中外新闻史、新闻采编、现场报道与采

访。2、本课程的相关课程为主持人节目策划等。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难点及学时安排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涉及新闻栏目策划概说、新闻栏目策划的本质和原则、新闻栏目

选题的策划、新闻栏目结构与方式的策划、新闻栏目策划人的基本素质、新闻栏

目策划书的写作等。基本要求

258

Page 26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59

(1)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有一定的专业准备,即有一定的专业基础

理论知识和业务实践能力;(2)要求学生掌握新闻栏目策划的基础理论知识、新闻栏目策划的程序和

方法、新闻栏目策划书的写作;(3)本课程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讲授与评介相结合,教师讲解与学生评

议相结合,教学需要与学生的专业实践相结合,需要一定的音像设备保证。 教学重难点新闻栏目选题的策划新闻栏目结构与方式的策划新闻栏目策划书的写作 学时安排开课学期为第7学期,每周3学时,共32学时。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独立进行新闻栏目策划为主。课堂演示:教师通过案

例讲解新闻栏目策划操作原理、技巧、目的、要求等,或播放成功的新闻栏目策

259

Page 26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60

划录像片让学生进行分析鉴赏。模拟训练:学生对一些新闻事件进行栏目策划,

教师进行辅导与点评。组织学生到新闻单位参与大型新闻栏目策划。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以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

法,强调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讲授理论的同时,指导学生分析成功的新闻栏目策划实例,从中悟出新闻栏目策划的真谛。选择现实社会中刚刚发生的新闻事件,指导学生对该事件进行新闻栏目策划,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新闻策能力,使学生最后达到能较好地进行各种新闻栏目策划。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目的:检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2、考核形式:(1)在学期末进行一次笔试,以闭卷的形式进行,时间为 120 分钟。(2)一篇新闻栏目策划文案。 3、主要考核内容: 新闻栏目策划的本质和原则、新闻栏目选题的策划、新闻栏目结构与方式的

策划、新闻栏目策划人的基本素质、新闻栏目策划书的写作等。 4、考核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写作5、成绩评定: 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

260

Page 26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61

平时成绩占 40%,期末考试成绩 60%。平时考查:考核方式为上课考勤、作业

检查、课堂提问及讨论、新闻栏目策划实践。

八、教材与参考书教材:庞亮. 新闻报道策划[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部分参考书目:[1] 礼桂华. 广播电视策划[M].哈尔滨: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

[2] 孙军. 新闻无穷动:媒体互动策划操作实例[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8 [3] 项仲平. 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4] 赵振宇. 新闻报道策划[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制定人:李晓云 审核人:孙茜 管振彬

《声乐》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741041

课程中文名称:声乐课程英文名称:Vocal music

261

Page 26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62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总 学 时:32 学时(其中理论 32 学时,实训 0 学时)总 学 分:2 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声乐基础课是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教

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具备一定的声

乐基础理论和歌唱技巧;能正确的分析作品和演绎作品,能胜任舞台表演和课

外声乐辅导教学。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声乐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技能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及学生的不断练习

使之逐步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技巧,掌握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

同时代的作品风格;掌握清晰、准确的歌唱语言,从而准确理解和表达各类声乐

作品的思想感情。

(2)认真打好技术与艺术两方面的基本功,在教学中,把专业理论知识和演

唱技能结合起来;把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结合起来;把发声技巧和舞台表演结合

262

Page 26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63

起来;把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结合起来。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1)本课程先修课程为:《播音发声》(2)本课程后续课程为:无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一)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歌唱姿势,积极的歌唱心理状态,逐步培养其良

好的歌唱习惯。(2)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3)自然声区为基础,着重中声区的训练,力求做到歌唱时喉头稳定、发

声自然通畅。(4)加强歌唱的听觉训练,逐步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5) 要求学生对歌唱的语言有正确的概念,不但要掌握本民族的语言,

还要求掌握其他民族及国家的语言,并运用于歌唱。(6)学生能完整地演唱本年级适用教材中的部分曲目,培养学生分析和演

绎声乐作品的能力。

263

Page 26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64

(二)教学曲库:《花非花》《半屏山》《大海啊故乡》《渔光曲》《梅娘曲》《铁蹄下的歌女》《思乡曲》

《蔓地》《燕子》《二月里见罢到如今》《月之故乡》《长城谣》 《太阳出来喜洋洋》

《摇篮曲》 《嘎达梅林》《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高高太子山》《送别》《在那遥

远的地方》《渔光曲》《毛主席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长》《绒花》《我和你》《我的中国

心》《忘情水》《大约在冬季》《望乡》《外婆的澎湖湾》《让我欢喜让我忧》《一剪梅》

《童话》《用心良苦》《知心爱人》《同一首歌》《小城故事》《月亮代表我的心》《东方

之珠》《雾里看花》《轻轻地告诉你》《又见炊烟》《在水一方》《快乐老家》《想亲娘》

《虹彩妹妹》《清流》《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玫瑰三 愿》《夕阳红》《点绛唇、赋登

楼》《嘎哦丽泰》《天下黄河十八弯》《黄水谣》《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草原之

夜》《小河淌水》《春思曲》《阳关三叠》《在银色的月光下》《岁月悠悠》《中国的土

地》《红梅赞》《太湖美》《枫桥夜泊》《长相知》《雪花》《爱情鸟》《涛声依旧》《故乡

的云》《单身情歌》《懂你》《一千个伤心的理由》《大海》《弯弯的月亮》《好汉歌》

《橄榄树》《精忠报国》《从头再来》《滚滚长江东逝水》《向天再借五百年》《跟我走

吧,天亮就出发》《天路》《青藏高原》《我要找到你》《烛光里的妈妈》《绿叶对根

264

Page 26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65

的情谊》《一个真实的故事》《跟着感觉走》《站在高岗上》《我哭不出来》《听海》

《剪爱》

(三)本课程的重点及难点重点: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难点:培养用正确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

(四)学时分配每周 3 学时,共计 32 学时。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性环节有:艺术实践、演出、比赛等。

六、教学方法及手段以集体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结合练声曲和歌曲训练使学生有

长足进展;通过艺术实践等演出形式使学生的舞台经验得到提高。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目的:检查学生本学期声乐演唱技能掌握的情况,以及运用正确的发

265

Page 26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66

声方法演唱声乐作品的能力。 2、考核形式:非试卷,期末集中考核 3、考核内容:

(1)考核依期末考试的形式。每学期期末所有声乐老师集中组织对学生进

行考试。 (2)每学期末组织各年级学生进行期末考查,要求每名学生完整演唱一

首曲目;期末考试学生必须演唱一首声乐作品;可以选用独唱、小组唱、表演

唱的形式进行考试;演唱风格不限。 4、考核题型:声乐作品现场演唱 5、成绩评定:

(1)声乐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综合而成,平时成绩占 50%,根据学

生平时完成作业数量,学习态度及考勤而定,期末考试成绩占 50%。 (2)期末考试由所有监考教师根据学生现场演唱集体打分,取平均分作为

学生考试的有效分数。

八、推荐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266

Page 26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67

教材:[1]罗宪君、李滨荪、徐朗.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声乐曲选集·中国作品.(1

—3),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2]刘辉.中国民族声乐教程.(上下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执笔人:雷晓伟 审核人: 管振彬

267

Page 27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68

《社交礼仪》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741057课程中文名称:社交礼仪课程英文名称:Social Etiquette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总学时:32 学时(其中理论 20 学时,实训 12 学时)总学分:2 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社交礼仪》是英语专业的一门选修课,通过讲授礼仪的起源和实质,使学

生了解中西方礼仪的特点和现代礼仪对社会,机构和个人的重要性,提高学礼,知礼,习礼,用礼的自觉性,从而提高个人修养和专业素质,增加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1、 学生了解礼仪的基本理论,具备社交礼仪的理念,并了解社交礼仪活动的程序。2、 学生掌握常用交际礼仪,餐饮礼仪,接待拜访和礼仪主持等理论知识

并在实践中能够活学活用。3、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1、学生了解礼仪的基本理论,具备社交礼仪的理念,并了解社交礼仪活动的程序。2、学生掌握常用交际礼仪,餐饮礼仪,接待拜访和礼仪主持等理论知识,并在

268

Page 27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69

实践中能够活学活用。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难点及学时安排(一) 教学内容

1. 礼仪的概念,特征及意义(一般要求)2.日常社交活动中个人形象礼仪、个人基础礼仪及正式场合的行为举止方

面的基础知识及日常的基本操作。(重点要求)3.学习、训练掌握社会交际中所需要的各类礼仪。(重点要求)4. 掌握接人待物过程所需的各项礼仪细节。(重点要求)5. 了解中西餐宴会中基本礼仪细节。(一般要求)6、学习掌握各种礼仪活动中主持人应有的礼仪细节。(重点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规范的基本要求。深刻认识到礼仪修养

在实际工作和社交中的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实际训练,提高学生在职场的竞争力及应变沟通能力。

该课程的难点在于: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的交往活动中去?(二) 教学基本要求讲课:教学以多媒体课堂讲授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教学片案例分析及实

物演示加以补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基本的技能采用多媒体演示及教师示范讲解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实务部分的教学。实践:本课程主要以课堂实践为主。包括:练习个人礼仪中得体的着装、化

妆、举止;模拟练习交往礼仪的称呼、介绍、握手等;进行接待、送别客人的场景练习,恰当得体的体现良好的个人素质和教养等。(三) 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 讲授(学时) 实践(学时) 小计

礼仪概述 1 0  1个人礼仪 4 2 7

269

Page 27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70

交际礼仪 5 2 14

接待礼仪 3 0 17

拜访礼仪 2 4 23

餐饮礼仪 3 2 28

礼仪主持 2 2 32

合计 20 12 32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上述教学内容为最基本的要求,在实践中:多以学生展示,老师现场点评

相结合的方式。包括:练习个人礼仪中得体的着装、化妆、举止;电话礼仪、接待拜访礼仪、社会活动组织礼仪和礼仪主持的 cosplay,并在展示后进行现场点评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社交礼仪将采用精讲教学、讨论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形式。精讲教学

重在提纲挈领,讨论教学重在启发思考,案例教学重在举一反三,情景教学重在角色互动。为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老师可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 教学材料力求具有典型性;2、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3、 教学方法宜多样化;4、 少一些理论知识,多一些实用性知识;5、 注重对学生礼仪修养,气质的提升。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

270

Page 27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71

1.考核的目的《社交礼仪》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也响

应学校关于考核方式注重实践能力的精神,通过技能实作的方式考核,将可以更真实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加强学生的礼仪实际操作能力。2.考核内容:礼仪的基本理论,具备社交礼仪的理念,并了解社交礼仪活动的程序;学生掌握常用个人礼仪,交际礼仪、拜访礼仪,接待礼仪,餐饮礼仪,礼仪主持等社交礼仪。3.考核的形式:面试或笔试方式4.考试的题型 本次考试设定为面试或笔试。笔试部分卷面答题,面试部分为现场展示。5.成绩评定每学期期末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学期学业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占 30%-

40%)和期末成绩(占 70%-60%)两部分综合组成。其中,平时成绩有作业和考勤各占 50%,课堂表现以加分项。主要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和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尤其是社交礼仪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八、教材及参考书[1]杨丽敏.现代职业礼仪[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众行管理资讯研发中心编著.接待技巧训练[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4]麻美英.现代实用礼仪[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执笔人: 孙 茜 审核人:孙茜 管振彬

271

Page 27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72

《化妆与造型艺术》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B10741067

课程中文名称:化妆与造型艺术课程英文名称:Cosmetic and Plastic Art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总 学 时:32 学时(其中理论 0 学时,实训 32 学时)总 学 分: 2 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本课程是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通过授课,使学

生理解和掌握各种不同风格妆容、发型及服饰造型搭配会给人形象带来的巨大变

化,通过学习化妆步骤、皮肤基础保养、发型搭配、色彩以及服饰搭配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自我形象设计的方式。作为音乐与主持专业人才,不光应当有着厚实

的文化底蕴、优秀的语言功底,外在形象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如何更好地扬长

避短,展现自身美好的一面,是教学的目的所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该课的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化妆动手能力,能较好的掌握各种妆型的

272

Page 27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73

运用,并且掌握服饰造型及色彩搭配的基本原理,使学习者达到用理论指导实

践,并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使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一定公众人物形象的设

计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化妆与造型艺术》是本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在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它

与其他专业课程是相辅相成的,共同组成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科体

系。同时,要学习好本课程需要在其他课程的理论学习中学过基本艺术理论的课

程,才能提高学生分析人物特点和进行人物化妆与造型的能力,并为今后从事

专业领域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总教学学时共 32 学时,理论学时为 0,课外、实训学时为 32 学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序号 重点内容 难点1 课程简介 掌握形象设计概念2 概述 理解形象设计导论3 服装、服饰设计 服装分类、搭配、色彩

273

Page 27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74

4 肌肤与身体保养 皮肤、发质、身体护理基本理论5 化妆品分类 色彩与感官、妆容设计6 面部妆容 妆容设计步骤讲解与技巧7 化妆训练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妆容知识进行操作练习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为了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双语播音主持学生的形象与造型的实践能

力,本门课程在实践课堂中指导学生基础皮肤护理的步骤及妆容的技巧,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几种常用妆容作业,并重点讲解妆容发型和服装搭配的运用场合,

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答疑。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1、以讲解理论的形式授课,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以图片

或视频具体讲授)、伴随教学法、经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精讲理论知识、基

本原理、规律和方法,并配合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增加讲授知

识的实践应用性。2、学生动手实践,采用一对一教学方法,学生之间相互评议和修改等。

274

Page 27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75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妆与造型的要求,特别是针对双

语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常用的妆容与服装搭配形式。7、考核形式

本课程的考核由平时和期末考查组成。3、主要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这几个部分:妆容、发型与服饰整体的形象搭配。4、考核题型考试可以采用下面的题型:以学生自我妆容、发型与服饰整体形象搭配为主的考试,最后以 PPT 电子

档形式上交。另:考试题型也可根据学生实际学习及相关情况进行适当的变化。5、成绩评定 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计分办法:课程综

合成绩的计算方法为平时成绩(考勤、提问)占 30%-50%,期末考试成绩占

70%-50%。

275

Page 27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76

八、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

[1] 君君.创意化妆造型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参考书:[1] 李京姬.形象设计.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 唐毅.美妆秘诀.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3] 姚亚兰.化妆.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5

[4] 左娅.左娅形象设计.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3

执笔人:邓艳梅 审核人: 孙茜 管振彬

《音乐欣赏》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741077

课程中文名称:音乐欣赏课程英文名称:Music Appreciation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总 学 时:32 学时(其中理论 32 学时,实训 0 学时)总 学 分:2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276

Page 27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77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起着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殿堂之门和培养高尚品德、开发智力、提高欣

赏能力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背景和理

解音乐语言、掌握音乐的基本规律,通过学习初步解决学生对音乐欣赏困难的问

题,为以后继续学习音乐课程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音乐欣赏》课程不以音乐知识的掌握为最终目的,而是以审美为主旨,以

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为媒介,内容涉及不同音乐体裁、不同风格、不同时期

的经典音乐作品。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结合与审美相关的音乐美学、音乐心理

学知识展开教学,以期达到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宗旨。本课程注重个性化教

学并因材施教,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从而使学生,可以在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的同时,把中外音乐作品作为一扇了解世界文化的独特窗口。

三、教学方法

277

Page 28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78

在课堂讲授中,采用音响设备和投影设备,必要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音乐

中的术语用原文标注。再者,当今的音乐发展速度很快,需及时补充新的教学内

容注视当今音乐新动向,达到提高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难点及学时安排音乐欣赏是一门抽象思维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对音乐语言要进行必

要的讲授、分析和示范。因此,要求学生注意文学语言、美术语言的运用,通过

形象语言,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加强学生的想象和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领

悟能力,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如下:

第一章 声乐理论概述(2 学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声乐作品地分类、演唱风格。

第二章 民族唱法 (2 学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民族唱法的音乐风格。

第三章 跨界唱法(2 学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跨界唱法的美学内涵。

278

Page 28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79

第四章 通俗唱法(2 学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品评通俗唱法的声乐作品

第五章 原生态唱法(2 学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何认识原生态声乐作品的美学价值。

第六章 美声唱法(2 学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何欣赏美声唱法的声乐作品。

第七章 歌剧(2 学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在欣赏歌剧时,获得审美体验。

第八章 民族音乐综述(2 学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中国民族音乐的特征及其审美。

第九章 独奏器乐(4 学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独奏器乐的分类及代表曲目。

第十章 合奏类器乐(2 学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合奏类器乐的分类及其代表作品。

279

Page 28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80

第十一章 西方音乐史概述(2 学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清楚的把握西方音乐史的发展脉络,同时又要明确学

习一门艺术的历史和学习欣赏一门艺术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要弄清我们这门

课程的学习顺序。

第十二章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2 学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及浪漫乐派音乐大师各自的创作风格。

第十三章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 (2 学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古典主义音乐的特征及古典乐派音乐大师各自的创作风格。

第十四章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2 学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征及巴洛克时期音乐大师各自的创作风

格。

第十五章 民族乐派(2 学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民族乐派音乐的特征及民族乐派音乐大师各自的创作风格。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280

Page 28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81

本课程无实践性教学环节,32 学时均为理论学时。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伴随教学法、经验教学法

等多种教学方法精讲理论知识、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并配合师生互动,调动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加讲授知识的实践应用性。为使课时更有效的实施,

教师将采用一对一教学法、学生之间相互评议等多种教学方法。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具备基本的审美基础,音

乐的审美能力,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音乐作品中的非音乐因素、音乐的民族特

征、音乐作品的曲式等2.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由平时考查和课程结业考查两部分组成。3、主要考核内容歌剧欣赏、乐器欣赏、西方音乐史等。

281

Page 28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82

4、考核题型:结业论文5、成绩评定:课程综合成绩的计算方法建议为平时成绩占 50%,结业论文成绩 50%。平

时考查:考核方式为上课考勤、课上练习、课堂提问。

八、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王和芳,陈自明. 中外音乐与名曲赏析[M]. 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2]袁静芳.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于润洋. 西方音乐通史[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执笔人: 丁怡君 审核人:孙茜 管振彬(盖章)

《书法艺术》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B10741087

课程中文名称:书法艺术课程英文名称: The Art of Calligraphy

282

Page 28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83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总 学 时:32 学时 (其中理论 22 学时,实训 10 学时)

总 学 分:2 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 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书法艺术》是高校基础技能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同时也是本校音乐学(双语

播音主持)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书法理论、书

法技能练习,帮助学生学习和践行中国的传统艺术——书法艺术,培养学生的

书写能力,为以后的从教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面对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方向本科学生,是一门融知识性和实践

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内容十分广泛,现实性、针对性都很强。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使学生掌握书法艺术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对中国优秀书法作品的练习提高

学生书写能力。1.了解书法艺术的历史,现状和发展;

2.了解书法艺术的各个流派;

3.基本掌握毛笔字、钢笔字的基本写法。283

Page 28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84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需要一定的古汉语、古文学、美术鉴赏知识,

所以尽量做到在课堂教学上贯穿这些知识,同时建议开课至少一个学年。

四、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与学时安排(一)教学内容包括:中国古代书法史概述、中国硬笔书法发展史、硬笔书写技

法 、书法美学与作品欣赏以及书法创作等。(二)教学要求1. 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书法发展进程、代表作品及其对书法的影响,熟悉著名

碑贴的风格特点,做到能辩识,会分析。2. 要求学生了解中国硬笔书法发展进程,熟悉现代硬笔书法风格特点,做到能

辩识,会分析。3. 要求学生通过临写练习掌握笔法、章法、硬笔书法与软笔书法的不同特点,学

会鉴赏书法作品。 临写练习分为一般性临写与重点临写两个方面。凡讲授的各种书体技法,都应

进行一般性练习,以了解运笔方法、点画特点、结构原则等。即使一时用毛笔写

284

Page 28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85

不好,也要从理论上掌握运笔要求和点画的写法。了解多种工具、材料的特点和

性能,做到得心应手。4. 了解线条艺术的审美价值、形式与表现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建立审美感受模

式。通过作品感受书家的气质,情感,及其审美追求。5. 让学生在学好写字的同时,进行硬笔楷书和行书的创作,掌握楷、行书的布局

与章法。(三)学时安排

本课程总 学 时为 32 学时 ,其中理论学时 22 学时,课外实训 10 学时。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参观省内外书法和绘画展览,邀请著名书法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和示范表

演,提高学生的书法创作水平和审美能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1、参加国内的各类硬笔书法竞赛;2、作品观摹与欣赏专题讲座;3、组织教师、学生硬笔书法大赛、优秀作品在校内外巡回展出,培养师生员工书

法学习的浓厚兴趣。

285

Page 28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86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其他类型的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思

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授教材主体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

和鼓励学生结合艺术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学习,适当增加课堂讨论、练

习等教学环节。2.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传统板书(含毛笔板书)的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包括演示型

课件(以演示文字、图片、影音等对象为主)、动画型课件(动态展示教学内

容)等。3.教学辅助资料网络或影音辅助课件。

七、 考核与成绩评定1. 考核目的:考核学生对于传统书法的鉴赏能力、硬笔书法的技巧掌握和运用以

及对于一般书法作品的基本的审美水平的培养。2. 考核形式:本课程的考核由平时考查和期末考查两部分组成。

286

Page 28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87

平时考查:考核方式为上课考勤及课堂提问、讨论、成果展示等。期末考查:考核方式为考查,(1)书法欣赏评论写作考核:独立进行书法鉴赏

实践,完成书法评论的写作(课外完成)。(2)书法临写实践考核(以基础知

识为主)(课内完成)另:考核方式也可根据学生实际学习及相关情况进行适当的变化和调整。3、成绩评定每学期期末考查。学期学业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30-40%)和期末考查成

绩(60-70%)两部分综合组成。主要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和相关知识的掌握和

运用,通过考查,客观了解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于书法技巧的

运用水平。

八、教材及参考书

[1] 何青.近现代百家书法赏析[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2] 陈振濂.书法美学[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3] 许洪流.技与道[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4] 刘宗超.中国书法现代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5] 刘文刀著.学生硬笔字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87

Page 29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88

[6] 薛夫彬著.行书技法[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

[7] 杨再春著.行草书百法[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0.

[8] 洪丕谟主编.新编大学书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执笔人: 刘文飞 审核人:孙茜 管振彬

《日语》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B10741167     课程中文名称: 日语课程英文名称: Japanese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总学时: 32 学时(其中理论 32 学时,实训 0 学时)总学分: 2 学分适用专业: 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 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本课程作为第二外语的选修课在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第七学期开设。本课程从

日语发音开始,要求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较好掌握日语的发音和较系统的日语语法基础知识,记忆 300~500个左右的日语单词,以及了解日本的某

288

Page 29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89

些文化和日常习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日语基础知识,并且具有用日语进行简单的会话、读解和简单句子的翻译能力,为学生进一步自学日语打下良好的基础。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从日语基础发音开始,由浅入深讲解日语的语音和日语语法基础知识。希望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等日语能力和一定的外语自学能力。除了语言知识的学习以外,还致力于引导学生对日本文化、社会背景等的理解。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作为第二外语,与其他课程是相对独立的,但又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一)教学内容入门知识: 日语语音

1)五十音图(清音) 2) 浊音,半浊音,拨音

3) 长音,促音,拗音 第一章:判断句、存在句

1)判断助动词です/では ありません/ですか

2)これ/それ/あれは ~です

3)ここ/そこ/あそこ ~は ~です

4)~に ~ が あります/います

289

Page 29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90

第二章:动词句 (动词分类及接续法之一) 1)森さんは 7時に 起きます。

   2)吉田さんは 来月 中国へ 行きます。

   3)李さんは 毎日 コーヒーを 飲みます。

   4)李さんは 日本語で 手紙を 書きます。

1)判断句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です”的过去式(でした)、否定(ではありません)以及过去否定(ではありませんでした)的变化、疑问词做主语时要用主格助词“が”来连接。回答时也用“が”来回答。

比如:わたしは 学生です(我是学生)。わたしは日本人ではありません(我不是日本人)。きのうは土曜日でした(昨天是星期六)。 きのうは金曜日ではありませんでした(昨天不是星期五)。だれが日本語の先生ですか(谁是日语老师)等等。 2)对于动词来说,首先是要掌握对动词的分类,判断一个动词到底是 1类动词还是 2类动词,是“サ”变动词还是“カ”变动词的方法是:2类动词根据两个条件来判断,即最后一个假名是“る”,倒数第二个假名在“い”段或“え”段上,但要注意一些特殊的 1类动词,入る 帰る等、 ,“サ”变动词和“カ”变动词分别只有一个即“する”和“来る”。对于这两个单词需要特别记忆。1类动词的判断方法是:不以“る”结尾的动词都是 1类动词,如果是以“る”结尾的动词就要看倒数第二个假名了。如果在“い”段或“え”段就是 2类动词,如果不在“い”段或“え”段时就是 1类动词。以后所有的动词的变化,都必须分为 1类、2类、“サ”变和“カ”变来变化。 动词连用形的变化须注意是:2类动词去掉“る”,“サ”变动词是“し”,“カ”变动词是“き”, 1类动词是把“う”段假名改为相对应的“い”段假名。动词的连用形后接“ます”及“ます”变化过来的“ません”“ました”“ませんでした”来分别表示动词的敬体否定、过去、过去否定,后接“に”表示来去等动作的目的。

3)重要助词有:に で、の、が は、も、を、へ、と、から、ま、 、で等。 [に]的用法有: 1.表示时间。 田中さんは 7時に 起きます。 2.表示事物存在的场所。机の上に 何も ありません。 3.表示对象。陳さんは 王さんに 手紙を 書きました。 4.表示目的。奥さんは スーパーへ 買い物に 行きました。  [で]的用法有: 1.表示动作进行的地点。图書館で 本を 読みます。 2.表示交通工具。電車で 会社へ いきます。 3.表示方式,方法,手段。テレビで 試合を 見ます。 [の]的用法很简单:1)用于两个名词的修饰连接。[日本語の本]

290

Page 29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91

2)做形式体言 [日本語のです]

[が]的用法是用于做主语。常用于: 1.疑问词做主语及回答此类句子时。だれが日本語の先生ですか。

2.自然现象做主语时。 雨が 降ります。 3.存在句中存在的对象。机の上に 本が あります [は]的用法有三种:对比,否定,提示。 [も]表示追加,相当于汉语的“也”。

例:私は 学生で あなたも 学生です。、[を] 的用法有

宾语的标志,与名词一起构成宾语。例:電話を します。

「へ」表示移动的方向。町へ 行きます。[と]的用法有: 1.表示并列。  田中さんと王さんは 友だちです。 2.表示动作的伴随者。田中さんは 王さんと 公園へ いきました。

「から」 表示时间,空间的起点。 学校から駅まで

「まで」表示时间,空间的终点。 土曜日から日曜日まで

(二)学时安排所有课程在第 7 学期完成,3 学时/周,共 32 学时。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外学习和实践是课

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发展个性,提倡人人参与,培养合作精神。其形式可包括:课下预习与复习、课外阅读、读书报告会等。除参加校内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

291

Page 29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92

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课前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自行预习,为课堂学习做铺垫。(二)课文部分对于一些重点的基本词汇和语法以及词组句型进行讲解,并结合课堂练习 巩固学习效果。(三)课后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四)定时布置书面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此外通过详细批阅,

还对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课堂上讲评,达到纠错之目的。七.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目的:了解学生对本课程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以后的教学改进

起到参考作用。 2.考核形式:本课程的考核由平时考查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一)平时考查:考核方式为作业检查、上课考勤及课堂提问等。(二)学期期末闭卷考试。考试范围涵盖所有讲授过的内容。通过考试,客观地反映学生对本课程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3.主要考核内容: 第一部分:日文汉字及日语词汇 20 分 第二部分:日语助词 10 分 第三部分:日语基础语法 20 分

292

Page 29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93

第四部分:基本句型及日常用语的应答 20 分 第五部分:翻译 30 分 4.考核题型: 1)选择题型 2)连线题型 3)翻译题型

5.成绩评定:学业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 40%,期末考试成绩 60%。

八.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中日知名学者.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参考书目: 《新编日语》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日语初级阅读入门》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现代日本语教程》 学林出版社《现代日本语文法》 学林出版社

            执笔人:袁小溪 审核人:张嵋琳

《法语》教学大纲 293

Page 29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94

课程编号:B10741177

课程中文名称:法语 课程英文名称:French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总 学 时: 32 学时(其中理论 32 学时,实训 0 学时)

总 学 分: 2 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 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法语》为音乐学专业选修课(第七学期)内容。本教学大纲的教学对象为我院

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本科生。本课程为 32 学时,要求学生在此阶段掌握法语及其语言文化的入门知识,

包括基础语音、语法知识,着重培养听说会话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及文化知识,使学生在校期

间不仅熟练掌握专业,而且结识并完成一门新的外语的初级阶段学习,达到音

乐学专业教学大纲对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要求。课程教学将以语言基础为主要内容,以听说会话为重点训练目标,完成启

294

Page 29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95

蒙至初级水平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升第二外语听说能力。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与《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欣赏》等课程理论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与

音乐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技能课程的关联度相对较弱。但以西方语言与文化学习

和英语学习过程为借鉴,本课程旨在扩大学生多语言知识能力、运用能力和文化

交际能力。是为拓展学生专业适用能力为教学目的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1.教学内容

《法语》内容共计 18 课。选修课阶段应完成 1~3 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

主完成后面课程的学习内容,课程教学结束时,学生能就教材训练内容达到口

头表达流利,完成基础语法知识学习,达到法语一级水平。教学重难点:由于学生都是法语的初学者,并且之前有过数十年的英语教

育,所以在学习第二外语时,需要尽量避免第一语言带来的阻碍。在学习时,应

重点讲解法语的发音规律和语法要点,带领学生做练习,并且主动学习。2.基本要求

295

Page 29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96

教学过程中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语境语感,多提升说的能力。第一阶段主

要学习法语语音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能准确地进行单词和单

句的朗读,并能用所学的语法知识组词造句子,能听懂老师就课文提出的问题

并能正确地回答。第二阶段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能进行简单日常

生活对话。3.学时安排

本阶段为必修课共 32 学时,每周 3 学时,计 2 学分;按照学习内容分配学

时:第 1-3 课:包括语音训练、听力训练、对话训练共 27 学时(每单元 9 学

时)最后 5个学时用来复习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课程为课堂理论与实践结合型教学,不设单独的实践教学环节。单元教学阶段以教师的课堂讲解与语言实践性引导为主体,学生分组及个人

训练、教师一一检查与纠正为形式,要求课外学生按 1:2 的课时量进行法语课

后自主学习与训练活动。

296

Page 29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97

六、教学手段与方法基础阶段学习以教材为主,多媒体演示、教师示范和学生跟读训练为主;课

堂内的语法讲解和课后的同步习题训练以加强学生的语法基础。利用多媒体教室

或视听室设备、现有教学软件、影视资料等进行视听互动教学,为学生打下最好

的语言基础。语音阶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示范发音并反复领读字母、音素、单词、课内语

音练习及课文。基础阶段教学结合法语和英语语言规律,采取比较教学法及启发

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会总结与运用法语语法,并在大量的训练中

提高学生对法语语言的感受、接受、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七、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1.考核目的

本课程为考查课,主要考核学生掌握的法语基础语音、语法、常用会话知识

与运用能力。2.考核形式:

本课程的考核由平时考查和课程结业考查两部分组成。297

Page 30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98

3)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 30-40%,主要包括:学生完成课外作业情况;

学生学期出勤率;学生课堂活动表现情况;4) 期未成绩占总成绩 60-70%;

3.主要考核内容(以下题型内容选五项):选择题:考核词汇、基础语法识记与应用能力; 判断题:考查语音与音素的知识; 翻译题:中法语言单句互译; 填空题:动词变位、语态、词汇;句型题:句型转换、句式结构的变化。另:考试题型也可根据学生实际学习及相关情况进行适当的变化

八、教材及参考书[1] 马晓宏 柳利.《法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 吴贤良. 《公共法语》第一、二册[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 孙辉. 《大学简明法语》[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 薛建成 .《大学简明法语教程》[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制定人:朱敏舟 审核人:管振彬

298

Page 30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99 299

Page 30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00

《英语影视欣赏》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741107

课程中文名称:英语影视欣赏课程英文名称:English Movie Appreciation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总 学 时:32 学时(其中理论 26 学时,实训 6 学时) 总 学 分:2 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该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也是提升合格的播音

员、节目主持人素养的必修课。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

养,兼而巩固促进英语的听说能力,培养英语分析思维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影视赏析的理论知识,理解英语影视中的

文化,从而提升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学

会并熟练应用英语影视欣赏的理论来分析不同类型的英语影视作品,形成自己

300

Page 30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01

独到的见解。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以训练学生分析和赏析英语影视作品为目的,进一步理解英美等国家

的文化。《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等课堂实践环节为本门课程的顺利开展打下

基础。《英美国家概况》、《英美文学》等专业技能课程为本课程奠定了英语文化、

政治与社会历史知识基础,引导学生从文学、历史、政治、经济、社会习俗、传媒

文化等方面资源信息中,学会分析、了解并掌握更深层次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

四、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学时安排1.教学内容:

本课程包含理论和作品赏析两个部分。1) 理论部分有 5个章节,其中包括:第一章 简介本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教学和学习方面的要求、教学计划、

打分策略等,并介绍电影史与电影类型。第二章 角色与表演 介绍角色功能和角色设置,沃格勒的七种角色原型,

动机、冲突和角色成长以及电影表演、方法表演等。

301

Page 30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02

第三章 如何分析电影的叙述结构 介绍基本的故事类型、经典好莱坞叙述

结构、经典三幕式直线结构以及其他叙述结构。(教学重点)第四章 风格 介绍电影的基本元素镜头,场面调度的概念以及布景、取景

等知识。(教学难点)第五章 评论角度 介绍电影中主题的定义,常见主题的类型,什么是作者

论和结构主义理论,女性主义和性别研究以及心理分析理论和观众等。(教

学重难点)2) 作品赏析包括 5 部影视作品,根据已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影视作品

赏析。这 5 部影视作品,可依据每学期教学需求进行选择。2.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中首先应注重学生对英语影视作品认知的客观性;第二,帮助

学生了解英语影视作品中的文化;第三,培养学生理性分析思维能力。1)了解英语影视欣赏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影视作品分析的方法。2)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利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英语影视作品,了

解影视作品中的文化现象。3.学时安排:

302

Page 30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03

总学时 32 学时,理论 26 学时,课外或实训 6 学时,每周 3 课时,共计

11周。学生课后观看英语影视作品,并为课题小组讨论活动做好准备。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本课程课外或实训 6 学时里须学生以活动小组形式,围绕英语影视欣赏的

理论进行讨论,通过课前预习、小组任务的形式完成;影视作品的赏析通过小组

进行课堂交流陈述、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完成。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教学以教师与教材为引导,以学生的领悟理解与实践技能训练为主体,

课堂教学模式须多样化,不拘泥于讲解,应重在启发思维、注重归纳现象、组织

模拟实践。利用现有的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设施,收集可用的音像资料与文件资料

扩充教材内容,编写 PPT 教学课件,在今后条件进一步完善的前提下,编写具

有较高质量的教学课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

303

Page 30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04

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内外学习的全过程,

并学会查找利用现有图书资源和网络资源。

七、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1.考核目的:

本课程为考查课,主要考核学生对不同类型的英语影视作品的欣赏能力。2.考核形式:

本课程的考核由平时考查和课程结业考查两部分组成。4)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 40%-60%,主要包括:分组讨论与陈述;学期

考勤情况(缺勤、病事假累计不超过 3次)。5) 期未成绩占总成绩 60%-40%,考查方式分为两类,A 类为课程论

文;B 类为卷面测试。根据学期初师生共商情况,自 A/B两类中选择一

种作为学期结束时课程考核形式。3.主要考核内容:

学生对英语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判断、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思路与信息

综合能力。

304

Page 30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05

4.考核题型:1) A 类考查说明:论文

学生自教师提供的影视作品为选择依据,观看影视作品,综合阅读材料

或其他文化资料源,向教师申报并确定论文题目后,学期结束时提交一

份 1500 字以上的影视作品分析论文(英文)。2)B 类考查说明:测试

以试卷方式集中测试,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试卷组成:可从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与综述题等不同题型组合而成。

5.成绩评定:每学期期末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学期学业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 40%-

60%和期末成绩 60%-40%两部分综合组成。主要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和相

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通过考查,要客观地反映学生对本课程所学知识的理

解掌握程度。

八、教材与参考书[1] Andrew Lynn (英) 《英语电影赏析》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305

Page 30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06

[2] Andrew Lynn (英) 《英语电影赏析教师用书》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2005.

[3] Louis Giannetti(美) 焦熊屏. 《认识电影》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4] 李兵绒 樊旭梅. 《经典英文电影赏析》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5] 赵英男. 《英文影视赏析》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6] 赵英男. 《英文影视赏析(第二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制定人: 邹琼 审核:管振彬

《旅游英语》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741117

课程中文名称:旅游英语课程英文名称: Tourism English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26学时,实训6学时)

306

Page 30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07

总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双语播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课程地位: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旅游业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为热爱旅游工作

的人士加入此行列。提高旅游院校学生及涉外工作人员的外语水平是当务之急。

课程通过英语教学,涉及旅游产业的各个方面。包括旅游公司、旅行社的介绍,

国内外著名旅游景点介绍,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宾馆饭店、旅游购物、交通服务

等。该课程的通过听说、阅读等教学手段,融丰富、翔实的材料为一体,注重旅

游英语的实况对话,帮助专科层次的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掌握旅游英语的特点

及其本质,丰富旅游知识,掌握必要的旅游英语实际能力,从而成功实现跨文

化交流。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专业词汇和旅游英语特定的表

达方式,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学会用外语进行公关交

际,学习与旅游服务相关的经验,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提高对中西方文化差

异的认识。

307

Page 31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08

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有关旅游活动的真实语言材料,学生应在旅游业务、旅游文化、英

语交际、旅游职业素养等四个方面达到下述要求: 1. 旅游业务:主要了解旅游业发展历史与发展前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

位置。了解导游业务操作内容与流程,通过吃住行游购娱六大部分为主线,掌握

每个流程中操作技能与业务常识。 2. 旅游文化常识:通过了解旅游自然风景,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旅游背

景知识,提高人文修养,丰富文化底蕴,做好文化大使。 3. 英语交际:根据不同业务情景,用英文流利专业的表达,完成旅游项目

或导游任务,例如熟练地用英语进行景点讲解、带团服务、酒店服务等活动。通

过英语语言学习,掌握旅游专业词汇表达方式,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4. 旅游业务素养与综合能力:根据旅游业务分类与岗位职责,在旅游理论

学习与英语交际中培养管理组织,沟通协调,团队协作,改革创新等能力。

三.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与英语口语有着直接的联系;加上本课程

308

Page 31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09

介绍了各旅游景点的丰富多彩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旅游须知等方面的知识,

与《英美概况》、《中国文化概论》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又训练了英语应用文写

作;与英文翻译和英文阅读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四.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1、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旅游行业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依据技能训练目标划分学习情景

模块。具体分为三个学习情景模块,即旅游服务基础知识模块,旅游景点及社会

文化模块,与导游业务技能拓展模块。 各情景教学模块基本内容及学时安排:

模块名称 知识要点 业务与能力 重点与难

课时安

排(32 学

时)

General TourismKnowledge

了解旅游系统、旅游业现状与

发展,掌握旅游行业特点,

培养旅游专业素质,熟悉

导游业务。

旅游业基

本要素、

8

309

Page 31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10

熟悉导游服务内容及素质要

旅游业的

社会影响Tourism Resources &Attractions

了解中外文明历史与中国传

统文化

熟悉旅游产品与旅游资

源,培养人文修养与跨文

化交际能力。

中国概

况、中国

传统文化

的专业术

14

Tour Guide Principles andPractices

熟悉导游操作的主要流程及

基本常识、培养导游接待能

力、训练解决导游工作过程中

突发事件的思维方式及技巧

培养导游实际工作技能。 欢迎辞、

欢送辞及

景点讲解

的创作和

讲解,线

路设计的

原则和方

10

310

Page 31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11

法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 熟练掌握有关旅游服务接待中常用的专业词汇,了解旅游英语口语的特定表

达方式;2.加强角色扮演旅游情景对话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译能力,使其可以

轻松灵活地与外国游客进行交流;3.通过本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的学习,具备外语导游的语言能力、基本素质和

对中西文化背景差异对比的认识。3、学时安排: 旅游英语是为高等学校应用英语专业专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

课,为期半年,即一学期,累计 32 课时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在课堂实践环节中,由学生自由组合或教师指定,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6 人。1、课堂学生演示。教师布置阅读材料,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合理组织内容和材

311

Page 31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12

料,制作简短而主题明确的 PPT 发言提纲,做课堂发言,平均每组一次。2、旅游接待环节展示。各小组应根据教师给出的情景要求(如机场接团、酒店接

待、旅游路线设计、沿途观光解说、导游带团、送团等),经过仔细讨论、设计、排

练后,到课堂上进行情景剧表演。3、模拟导游。各小组应按照教师限定的主题或景点,分工合作,查找资料或做

实地调研、操作,做成 PPT 文档,以口头导游词的形式,在课堂上对该文化产

品或旅游资源进行解说。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式讲授法、角色扮演法、课堂英语讨论法、图片实物演示法等相结

合,强调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

考核目的: 本课程为考查课,主要考核学生对旅游行业英语语言交际和综合运用能力,

及开展导游业务活动,从事涉外导游接待的实践能力。

312

Page 31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13

主要考核内容:1.对旅游专业词汇和旅游英语特定的表达方式的掌握情况;2.灵活运用英语就不同的旅游情景进行恰当交际的能力;3.熟练运用英语对旅游话题及名胜古迹进行连贯介绍讲解的能力;4.是否熟悉并掌握导游工作流程及专业技能。考核形式:

本课程的考核由平时考查和课程结业考查两部分组成。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 40%,主要包括:学生完成课外作业情况;学生学期

考勤情况;学生活动陈述、表演、及小组课堂讨论活动表现情况;2)期未成绩占总成绩 60%,考核方式既可采取笔试,也可采取口试。笔试

采取闭卷考试,,在学期末进行,时间为 120 分钟。口试人均 5~10 分钟,可

在学期的后三周内随堂或课外完成。采取何种考核形式由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决定。

考核题型:1.口试题型:1)模拟旅游场景对话(40%)

313

Page 31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14

评分标准:语音、语调(10 分)、表达能力(10 分)、情节安排(20 分)2)旅游景点现场讲解(60%)评分标准:语言(10 分)、导游规范(20 分)、景点讲解(30 分)2.笔试题型: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阅读、翻译和旅游景点介绍。分值分配:选择题:20%

判断说明题:10%

阅读题:20%

翻译:30%

旅游景点介绍:20%

成绩评定: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结业考查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

40%,结业考试成绩 60%。

八. 教材与参考书:

建议教材:

314

Page 31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15

[1]朱华编:《英语导游实务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9月。主要参考资料[2]王苏平主编;《旅游英语》,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年 4月第 1版。[3]路旦俊编;《实用旅游服务英语》,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1月。[4]教育部《旅游英语》教材编写组编;《旅游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5

月第 1版。[5 ]朗文旅游英语

《酒店英语》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741127

课程中文名称:酒店英语 课程英文名称:Hotel English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总 学 时:32 学时 (其中理论 26 学时,实训 6 学时) 总 学 分:2 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 、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315

Page 31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16

酒店英语是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其目的

在于培养学生运用酒店服务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尤其强化学生在英语听、说方

面的运用能力,较强的针对性。随着我国经济和中国国际旅游业快速发展,我国

酒店也越来越走向了世界,各国客人对酒店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一

大批具有酒店服务英语水平的从业人员在酒店各个重要的岗位上发挥作用。这就

要求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方向的学生在英语的听、说、读、写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

水平,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全面提高学生在酒店英语方面的实际水平。所以全面提

高学生在酒店英语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尤其解决学生在听、说方面的薄弱环节

也是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为将来学生就业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方

向。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学习完该课程,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基本要求: 1、听力

316

Page 31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17

  能理解母语为英语的人士的以慢于正常的语速(每分钟 120词左右)并带有

停顿、重复和解释的谈话。内容包括:1)询问酒店或旅游信息的电话交谈;

  2)说明酒店或旅游业常见物品的功能、特性;  3)酒店客人、游客或饭店员工讲述他人的个人经历或事情;  4)对某一地区某地点的方位描述。2、阅读和词汇

能阅读并理解简单的课文,阅读生词数在总词数的 3%左右,阅读速度不

低于每分钟 50词,内容包括:  1)摘自旅游指南、旅游杂志、宣传册、国际旅游文献的简单文章;  2)描述和介绍历史重大事件和名胜古迹的简单文章;  3) 旅游或酒店客人的有关事务的文章;

4)介绍酒店有关政策、规章和有关物品的使用的文章;3.口语

317

Page 32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18

  讲话有偶尔的停顿、重复并重复性的发音错误和母语的语调,但基本上不妨碍

交流,能清楚地完成交际任务,并基本能运用转述、求助、直译等交际策略帮助

语言交流。由于本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酒店英语的听说能力,因此在本课程教学过程

中采取的主要形式是互动式教学,目的使学生用英语认识酒店各主要部门之间

分工,服务管理各要素的关系。同时要求学生能用酒店英语的基本服务用语进行

日常对话,适应现代化酒店国际化的要求,为今后旅游英语更深层次听、说、读

写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酒店英语》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的一门课。但本课程也不是简单独

立的一门专业课,它与其他专业课程是相辅相成的,共同组成音乐学(双语播音

与主持方向)专业的学科体系。同时,要学习好本课程需要在其他课程的理论学

习中认识到了服务的重要性,培养了良好的服务意识,才能主动去学习服务英

语,并在实际工作中去应用所学,才达到最终的学以致用。

318

Page 32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19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安排(一)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主要包括以下要点:1. Reservation。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认识酒店前厅部客房预定的种类、方式以及价格等内容,掌握如何

处理散客客人客房预定的要求,如何处理团体客人客房预定的要求。 2. Reception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认识和掌握酒店宾客入住登记的程序和要求:散客入住登记的程序

和要求,团体客人入住酒店登记的程序和要求。 3. Money exchange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认识和掌握酒店前台为客人兑换钱币的服务流程,向客人解释兑换

货币的限额。 4. Telephone operator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酒店电话总服务台的服务流程,熟练用英语向客人解释各种电

319

Page 32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20

话收费以及针对客人要求提供不同的服务。 5. Information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认识和掌握酒店前台部门咨询服务的流程,职责,能够回答客人的

提问。 6. Complaints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安慰抱怨的客人,了解客人抱怨的原因,及时为客人解决问题,使

客人转忧为安。 7. Paying the bill and checking out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酒店离店手续,核实离店信息,并及时为客人提供热情周到的

服务。 8. Taking orders and recommendations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灵活处理客人餐单问题,并针对客人要求帮助客人下单,在必要的

时候向客人推荐本酒店的特色菜肴及为客人介绍必要的餐饮知识。 9. Tourism English

320

Page 32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21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基本能够用英语介绍部分旅游景点。

教学难点:掌握各个单元的知识点,融入到实际情景中,将之运用出来,是每个单元的

教学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会把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

能够真正掌握知识点。注:由于本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酒店英语的听说能力,要求学生通过本课

程的学习后能做到用英语来完成酒店基本服务,并具有一定的酒店英语的理解

和写作能力,为今后从事酒店服务管理和对国际开展酒店旅游业务打下良好的

基础。因此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主要形式是互动式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

参与性,创造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并了解酒店英语服务的基本流程。课程内容

不局限于书本内容,参考学生在实习中的案例,教师能够在课堂来与学生共同

学习。 (二)学时安排理论学时 26 学时,实训学时 6 学时。

321

Page 32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22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实训课、课外学习二个环节。 1、课内实训课(6个学时):实训课着眼于在模拟酒店服务情景中帮助学

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所模拟的酒店场景包括:酒店前厅(预定/check-in/

check-out)(2 课时);酒店前厅(处理投诉)(2 课时);酒店餐饮部(2 课

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2、课外学习:老师根据章节内容布置课外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完成模

拟酒店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形式,巩固和扩展学习内容,在应用中逐步形成实

战能力。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具有鲜明实践特性的“任务型”教学方法,从

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合作和交流的学习方法和

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酒店服务技能。“任务型”教学

主要由诸个围绕酒店服务的学习任务组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参与到酒店服务工

322

Page 32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23

作中,解决酒店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进行英语交际策略的学习,培养自

主学习的能力,为今后的语言学习奠定基础。具体的实施措施:根据课程要求和教材内容的实际,采用课堂听力,课堂

面授,学生个人表述(presentation),课堂对话(dialog)等形式。教学方

式以互动式教学为主。同时,教师在课堂主要以英语讲述内容。另外根据班级人

数分不同小组,由小组设计酒店服务情景,分角色用英语模拟。所得分值由小组

模拟情景真实的程度、英语表达的熟练程度及是否用英语正确表达情景内容而定

并根据个人在小组中的表现依此给分。

七、 考核与成绩评定本课程课堂教学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时考核以布置课外学习

活动为主,结合课堂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行组织,排演某个酒店服

务任务,或者进行社会调查或到酒店进行短时的工作观察,然后在课堂上呈现

学习成果,接受老师的评估检查。期末考核以笔试的形式考核或情景现场模拟展

示考核学生对有关酒店用语的掌握情况和英语阅读、翻译和写作的基本能力。1、 考核目的:本课程是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层次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考核的

323

Page 32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24

主要目的是测试学生通过阶段性的学习,是否达到本课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

考核的指导思想是检查老师的教学工作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2、考核形式:本课程的考核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平时考查:考核方式为作业检查、上课考勤及课堂提问、讨论、复述

模拟角色表演等。 真实场景模拟考核:考核方式为酒店服务情景模拟。 笔试测试: 简答题、礼仪用语、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

另:考试形式可根据学生实际学习及相关情况进行适当的变化。 3、主要考核内容: 1)简单介绍本人基本情况和工作情况;能使用礼节性语言(如问候、致谢等);

介绍酒店概况,能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熟悉酒店服务,并能在某一明确的酒店服务环境中正确使用英语完成工作

任务。3)能对酒店熟悉的有关问题表达个人观点或倾向,举出至少两件事例来支持其

观点。4)能就酒店、地方文化或名胜古迹做出回答。

324

Page 32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25

5)能用英语阅读、翻译相关的资料和写作。4、考核题型

1.真实场景模拟考核:以小组为单位,抽签确定某一酒店服务场景进行

现场模拟。2.笔试考核:简答题、礼仪用语、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等。另:考试题型也可根据学生实际学习及相关情况进行适当的变化。

5、成绩评定1)笔试考查:考核标准为平时成绩和课堂表现占 30%-40%,期末笔试成绩占 60%-

70%。2)笔试考查加真实场景模拟考查:考核标准为平时成绩和课堂表现占 10%-20%, 实训成绩占 20%-30%,

期末笔试成绩占 60%-70%。3)真实场景模拟:若为真实场景模拟考试,则考核标准为平时成绩和课堂表现占 20%-40%,

口语考试占 60%-80%。

325

Page 32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26

另:成绩评定方式也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变化。

八、教材及参考书[1]Steven Williams,吴云.酒店英语.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 姜文宏,李玉娟.酒店服务英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 陈恒仕,范菁.实用酒店英语.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4] 罗伯特·马杰尔,陈亚丽.前厅英语.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8

[5] 郭兆康.饭店情景英语.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6] 肖璇.现代酒店英语实务教程.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执笔人:邓艳梅 审核人:张嵋琳

326

Page 32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27

《秘书英语》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741137

课程中文名称:秘书英语课程英文名称:English for Secretar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26学时,实训6学时)

总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 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秘书英语》是一门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本科专业的选修课程。根据

职业需求,该课程内容主要以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的文秘英语为主。通过该门课

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掌握一定的英语语音知识、国际交往知识、涉外文秘日

常业务等以及涉外文秘工作人员在不同涉外环节中的情景对话。因此该门课程作

为一门选修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比较重要的地位。

327

Page 33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28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本课程适用于大学本专科层次的学生,该课程从培养高级应用

型人才的总体目标出发,结合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际,力求向学生提供其将来

成为在英语环境中工作的办公室人员所需要的专业英语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

使用涉外业务英语的交际能力,其中包括专业文献阅读、翻译、写作和口头交际

的能力,为学生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上能成功地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

际工作中做好充分地准备。学习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

生了解基本的涉外秘书需要的英语语言知识再结合课本内容所设计的情景进行

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加实践练习的模式下掌握和使用涉外秘书所需的

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实践课方面还要多设计书本外的如今现实中出现频繁的涉外

秘书工作情景,让学生进行实践训练,能够全面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的秘书英

语知识。

328

Page 33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29

教学要求: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秘书学方面的知识以及较好

的英语水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秘书英语语体风格有一定的了解,使

学生掌握秘书(尤其是涉外秘书)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工作技能,提高专

业英语的应用能力,为毕业后能在相关的工作岗位上成功地学以致用做准备。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学习本课程前的相关课程包括:《秘书学》、《秘书实务》、《会议管理》等相

关课程,通过了解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掌握基础的秘书工作专业知识,为学习

文秘英语打好。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第一模块:教学内容:秘书职业素质介绍

教学重点:英文求职信的正确书写和商业信函的书写,让学生学会怎样才

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秘书,其中包括如何面试、如何准备,及英文求职信的写作。

329

Page 33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30

教学难点:如何做好办公室的工作,其中包括学会与同事、客户见面的表现

与老板和同事如何相处,及商业信函的书写和基本的商业礼节。掌握面试的常用

口语,并能较流利地回答有关的问题,能正确地书写英文求职信和个人简历。第二模块教学内容:秘书办公室工作及商务礼仪教学重点:秘书在办公室如何工作,其中包括如何与新同事见面打招呼交

流,如何在工作中与上司和同事相处融洽。能使用正确的格式和用语进行英文书

信写作。了解工作中最基本的商业礼节。第三模块内容:商务接待教学重点:接待客户时的相关业务术语。教学难点:如何接待来宾和在接待过程中如何表现出高效和谦恭有礼。正确

书写基本的英文书信以及重要的商业礼节。第四模块内容:商务电话礼仪及技巧教学重点:接打电话过程中的交际用语,以及如何记录电话留言,写介绍

信。怎样用英语礼貌地接打电话,正确书写英文介绍信,以及了解一些基本的外

交礼节。

330

Page 33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31

教学难点:正确有效书写英文介绍信,能用英语与客人熟练问答,掌握接

打电话过程中的交际用语以及有效的记录下电话内容。第五模块:办公室资料整理原则及技能教学重点: 如何有效整理资料并归档,掌握祝贺信的书写,会表达资料整

理过程中要用到的日常用语和了解一些基本的外交礼节。教学难点:写出格式规范符合礼节的英文祝贺信。第六模块教学内容:商会会议教学重点:如何做英语会议准备,写会议通知。正确书写邀请函,如何办会

怎样做会议记录,如何写邀请函。教学难点:如何做英语会议准备和会议记录,如何写格式规范得体的英文

邀请函。第七模块教学内容:商务宴会及口译

本课程总学时为 32 学时,26 学时理论教学,6 学时课堂实践教学。授课模

式主要为理论与实践操练相结合。

五、实践教学环节

331

Page 33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32

教学项目模拟练习(6 学时):运用秘书英语所学的知识进行一般的涉外

秘书工作。项目一: 求职面试 项目二: 秘书职责 项目三: 日常工作 项目四: 来访接待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1、精讲多练,突出学生参与;2、运用视听演示材料供学生观摩;观看涉外礼仪视频讲座等;3、鼓励学生制作视觉辅助材料(visual aids);4、先进行模拟谈判,后组织讨论,找出不足。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涉外秘书需要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涉

外秘书基本职业素养和职能,同时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加实践练习的模式下

332

Page 33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33

掌握和使用涉外秘书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考核形式理论考试: 闭卷考试 (笔试)实操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展示(口试)3、考核内容理论考试:考察秘书基本素养和职能、涉外秘书语言运用能力(听、读、写、译)

实操展示:电话沟通、请示与指示、商务会议、会议记录和公司介绍。 4、考核题型理论考试:简答题、听力、阅读、翻译、写作实操展示:教师将全班按 2-3 人分成小组,并分配各自的角色,分配实训项目、

课堂实训展示。注:考试题型也可根据学生实际学习及相关情况进行适当的变化。 5、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考查课程,评价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实操展示成绩及课堂表现成

绩)和理论考试成绩(或综合考查)及两部分。

1)本课为专业选修课,以闭卷考查方式为主。2)期末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查成绩,平时成绩占 30%-40%,期末考试成绩占 70%-60%.

333

Page 33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34

3)平时成绩含到课率、课堂表现以及学生课堂实操展示情况。

八、教材与参考书:[1]教育部《文秘英语》教材编写组.《文秘英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韩乃臣. 《涉外秘书英语》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郝帅. 《涉外秘书英语综合实训》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孟庆荣 陈征澳.《秘书工作案例及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刘莹 张红. 《秘书英语写作》 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6]王毅. 《Being an Effective Secretary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执笔人:张嵋琳 审核人:

334

Page 33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35

《英语视听说 I》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841011

课程中文名称:英语视听说 I

课程英文名称:English View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

课程类型:课堂实践教学环节总学时:48 学时

总学分:1.5 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 (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英语视听说 I》是为双语播音和主持学生在专业学习提高阶段开设的课堂教

学实践环节。其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真实度较高的各类视听材料的理解

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听说习惯和正确的听力方法,着力发展学335

Page 33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36

生的目标语高级实用能力。 该课程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融课堂实践与课外自

主学习为一体,系统讲授听力理解过程中各环节所需的语言知识和理解判断要

素;利用采访或访谈、讲座、电影等语料训练学生对声像信息的辨读能力;通过

“视”、“听”、“说”的结合,综合多种训练手段,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头

表达能力,加深其对英语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娱乐、线上媒体等方面的认识和

了解,全面提升真实语境下的实时语言运用能力,并使之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

能力。该课程是全面提升学生听说能力、使学生的目标语听力理解能力与口语产

出能力满足高层次语言应用要求的实践课程。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视听理解能力 听懂英语国家人士关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谈话;听懂中等难度的听力

材料,理解大意,领会作者的态度、感情和真实意图。听懂VOA慢速的主要内容

能大体辨别各种英语变体(如美国英语、英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能在15分

钟内听写根据已学知识编写或选用的词数为180个左右、语速为每分钟100-120个336

Page 33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37

单词的录音材料,错误率不超过8%。2、口语表达能力

能在一般社交场合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做到正确表达思想、语音乐、语调

自然,无重大语法错误。,语言基本得体。3、自主学习要求

学生每周听抄 600词左右的快速新闻材料,每天泛听半小时的快速新闻材料,

每周通过校园网观看 1小时左右的多主题视频材料。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练习听说能力,扩展英文知识和文化,

进一步复习、增加语言材料,学会真实、地道的语言表达方式。

四、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与学时安排 教学实施分为视听说实训与课外自主学习,教学内容分为音频和视频两部

分:音频教材方面主要包括前方记者报道的最新 VOA、BBC、NPR 新闻等;视

频教材包括长 10 分钟左右的多主题短片,BBC/CNN 视频新闻以及部分精选的

337

Page 34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38

记录片、影视剧片段等。授课教师在教材既定的总体框架下,可根据学生的实际

水平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情况,灵活组合、添加部分最新音、视频材料用于课

堂教学,以保证教学内容时时更新,反映最新形势。1、视听说实训具体选用的教材共有个八个单元的电影精彩片段。通过每个单元不同的主题内容

学生展开话题讨论。Unit 1. The Graduate

Unit 2.Kramer vs. Kramer

Unit 3. Splendor in the Grass

Unit 4. Central Park

Unit 5. Dead Poets Society

Unit 6. Philadelphia

Unit 7.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Unit 8. American Beauty

2、课外自主学习内容1)英语新闻;News from V.O.A.:

a. The worst natural disasters ever in Asia

b. Aid for Tsunami Victims

c. Middle East Peace Prospects

d. Bush Discusses Middle East Policy in State of the Union Speech

e. Israeli-Palestinian Truce; Historic Elections in Saudi Arabia

f. Syria, Lebanon and the Killing of Rafik Hariri

338

Page 34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39

2)英语记录片;National Geographic videos:

a. Africa’s Wild Oasis

b. Arctic Kingdom Life at the Edge

c. Panama Wild: Rain Forest of Life

d. Kangaroo Come Back

e. Australia’s Great Barrier Reef.

3)英语电影:

a. Beauty and the Beast

b. Alice in Wonder Land

c. Prince of Egypt

d. Forest Gump

e. Jane Eyre

3、教学要求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很大程度上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多听

地道的英语表达。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展开讨论,以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和思辨能

力。要求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听英语新闻、收看英语电视节目和英语对话,还

有经典的英文电影、纪录片等,在听懂和看懂的同时还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以求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更加自如的进行思辨活动,同时更加深入的了解

英语国家的文化语传统。

4、教学重难点

339

Page 34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40

英语国家新闻英语电视节目英语日常对话经典的英文电影英语国家纪录片

5、学时安排本课程周学时数为 4,共计 48 学时。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中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系统

思维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看各类经过精心挑选的音像资料和电

影,就一些电视节目和电影展开口头讨论, 在看或听各种原版材料时,应注意

对材料极其背景的讲解,尤其注意讨论环节中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采用启发式

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可以充

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结

果。

340

Page 34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41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采用老师文化背景知识讲解与学生 2-4

人小组对话、分组讨论或评论报告展示相结合的方法,即听与说的结合,在教学

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建构,注重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真实,生动的语言

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吸收语言知识并逐渐能够灵活运用语言。鉴于此课程的特殊性

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以便其充展开讨论。

七、考试与成绩评定 1、考试目的检验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英语听力理解和速记能力;口语的表达能力以

及思辨能力。

2、考核形式本课程的主要考核方式采用口语展示的方式进行.

口语展示每个参加考试的同学以抽签形式,通过观看一段影视或新闻类节目的视频

341

Page 34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42

做出 评 论 和赏析 . 每个学 生 的考试时间为 10 分钟 . 考试方 式 为 public

speaking and answering questions.

考核标准为平时成绩和课堂表现占 70%, 期末考试成绩占 30%.

3、主要考核内容用英语较准确陈述已看过的电影作品的主要细节,分析作品的中心思想和主

题,并作出较为全面的评论。4、考核题型口语考试考试题型为 public speaking and Answering questions.

5、成绩评定 考核标准为平时成绩和课堂表现占 70%, 期末考试成绩占 30%.

八、教材及参考书[1] 王镇平.《高级英语视听说》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2] 王岚.《英语高级视听说》(上、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

[3] 刘冀 王建永.《英文影视欣赏教程》北京:中国农业科技技术出版社,2008

年[4]姚秋琳.《新世纪大学英语英美影视欣赏教程》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42

Page 34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43

2006年[5]VOA、BBC、NPR等音频新闻,任课教师自编(选录、选编最新新闻材料)。

BBC与CNN视频新闻与专题报道,任课教师自编(选录、选编最新新闻材

料)。[6]自主学习资源

Listening Paradise听力自主学习资源网站(通过校园网访问英语系服务

器)“二十一世纪高级英语视听说教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李志雪、陈春华,

2008

执笔人:曹东霞 审核人:孙茜

343

Page 34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44

《英语视听说 II》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841022

课程中文名称:英语视听说 II

课程英文名称:English View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I

课程类型:课堂实践教学环节总学时:48 学时 总学分:1.5 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 (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英语视听说 I》是为双语播音和主持学生在专业学习提高阶段开设的课堂教

学实践环节。其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真实度较高的各类视听材料的理解

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听说习惯和正确的听力方法,着力发展学

生的目标语高级实用能力。 该课程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融课堂实践与课外自

主学习为一体,系统讲授听力理解过程中各环节所需的语言知识和理解判断要

素;利用采访或访谈、讲座、电影等语料训练学生对声像信息的辨读能力;通过

“视”、“听”、“说”的结合,综合多种训练手段,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头

表达能力,加深其对英语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娱乐、线上媒体等方面的认识和344

Page 34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45

了解,全面提升真实语境下的实时语言运用能力,并使之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

能力。该课程是全面提升学生听说能力、使学生的目标语听力理解能力与口语产

出能力满足高层次语言应用要求的实践课程。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视听理解能力 听懂英语国家人士关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谈话;听懂中等难度的听力

材料,理解大意,领会作者的态度、感情和真实意图。听懂VOA常速的主要内容

能大体辨别各种英语变体(如美国英语、英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能在15分

钟内听写根据已学知识编写或选用的词数为220个左右、语速为每分钟120-130个

单词的录音材料,错误率不超过6%。2、口语表达能力

能在一般社交场合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做到正确表达思想、语音乐、语调

自然,无重大语法错误。,语言基本得体。3、自主学习要求

学生每周听抄 700词左右的快速新闻材料,每天泛听半小时的快速新闻材料,

345

Page 34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46

每周通过校园网观看 1小时左右的多主题视频材料。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练习听说能力,扩展英文知识和文化,

进一步复习、增加语言材料,学会真实、地道的语言表达方式。

四、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与学时安排 教学实施分为视听说实训与课外自主学习,教学内容分为音频和视频两部

分:音频教材方面主要包括前方记者报道的最新 VOA、BBC、NPR 新闻等;视

频教材包括长 10 分钟左右的多主题短片,BBC/CNN 视频新闻以及部分精选的

记录片、影视剧片段等。授课教师在教材既定的总体框架下,可根据学生的实际

水平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情况,灵活组合、添加部分最新音、视频材料用于课

堂教学,以保证教学内容时时更新,反映最新形势。1、视听说实训具体选用的教材共有个八个单元的电影精彩片段。通过每个单元不同的主题内容

学生展开话题讨论。Unit 1. The Graduate

346

Page 34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47

Unit 2.Kramer vs. Kramer

Unit 3. Splendor in the Grass

Unit 4. Central Park

Unit 5. Dead Poets Society

Unit 6. Philadelphia

Unit 7.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Unit 8. American Beauty

2、课外自主学习内容1)英语新闻;News from V.O.A.:

a. The worst natural disasters ever in Asia

b. Aid for Tsunami Victims

c. Middle East Peace Prospects

d. Bush Discusses Middle East Policy in State of the Union Speech

e. Israeli-Palestinian Truce; Historic Elections in Saudi Arabia

f. Syria, Lebanon and the Killing of Rafik Hariri

2)英语记录片;National Geographic videos:

a. Africa’s Wild Oasis

b. Arctic Kingdom Life at the Edge

c. Panama Wild: Rain Forest of Life

d. Kangaroo Come Back

e. Australia’s Great Barrier Reef.

3)英语电影:

f. Beauty and the Beast

g. Alice in Wonder Land

h. Prince of Egypt

i. Forest Gump

j. Jane Eyre

347

Page 35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48

3、教学要求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很大程度上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多听

地道的英语表达。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展开讨论,以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和思辨能

力。要求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听英语新闻、收看英语电视节目和英语对话,还

有经典的英文电影、纪录片等,在听懂和看懂的同时还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以求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更加自如的进行思辨活动,同时更加深入的了解

英语国家的文化语传统。

4、教学重难点英语国家新闻英语电视节目英语日常对话经典的英文电影英语国家纪录片

5、学时安排本课程周学时数为 4,共计 48 学时。

348

Page 35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49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中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系统

思维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看各类经过精心挑选的音像资料和电

影,就一些电视节目和电影展开口头讨论, 在看或听各种原版材料时,应注意

对材料极其背景的讲解,尤其注意讨论环节中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采用启发式

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可以充

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结

果。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采用老师文化背景知识讲解与学生 2-4

人小组对话、分组讨论或评论报告展示相结合的方法,即听与说的结合,在教学

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建构,注重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真实,生动的语言

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吸收语言知识并逐渐能够灵活运用语言。鉴于此课程的特殊性

349

Page 35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50

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以便其充展开讨论。

七、考试与成绩评定 1、考试目的检验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英语听力理解和速记能力;口语的表达能力以

及思辨能力。

2、考核形式本课程的主要考核方式采用口语展示的方式进行.

口语展示每个参加考试的同学以抽签形式,通过观看一段影视或新闻类节目的视频

做出 评 论 和赏析 . 每个学 生 的考试时间为 10 分钟 . 考试方 式 为 public

speaking and answering questions.

考核标准为平时成绩和课堂表现占 60%, 期末考试成绩占 40%.

3、主要考核内容用英语较准确陈述已看过的电影作品的主要细节,分析作品的中心思想和主

题,并作出较为全面的评论。4、考核题型

350

Page 35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51

口语考试考试题型为 public speaking and Answering questions.

5、成绩评定 考核标准为平时成绩和课堂表现占 70%, 期末考试成绩占 30%.

八、教材及参考书[1] 王镇平.《高级英语视听说》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2] 王岚.《英语高级视听说》(上、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

[3] 刘冀 王建永.《英文影视欣赏教程》北京:中国农业科技技术出版社,2008

年[4]姚秋琳.《新世纪大学英语英美影视欣赏教程》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年[5]VOA、BBC、NPR等音频新闻,任课教师自编(选录、选编最新新闻材料)。

BBC与CNN视频新闻与专题报道,任课教师自编(选录、选编最新新闻材

料)。[6]自主学习资源

Listening Paradise听力自主学习资源网站(通过校园网访问英语系服务

351

Page 35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52

器)“二十一世纪高级英语视听说教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李志雪、陈春华,

2008

执笔人:曹东霞 审核人:孙茜

《播音发声》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841033

课程中文名称:播音发声课程英文名称:Voice Training for Broadcasting课程类别:课堂实践教学课程 总 学 时:32学时总 学 分:1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专业

352

Page 35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53

五、 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该课程属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最先开设的课堂实践教学课程,为专业课

打基础,以国家汉语言文字的研究内容为主要依据,贯彻以实际联系理论的教学原则,系统地授普通话语音的发音要领和气息、共鸣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在打好字音基础的同时,能够使用多种发音技巧和方法,美化声音。为他们进一步学好语言表达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发音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就是通过普通话语音发声知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普通话语音具体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结合发声实践,提高发声效率。美化声音,使语音准确、清晰、圆润、流畅,达到艺术语言表达的要求,为学生播音、主持打下坚实的语音、发声基础,使他们的普通话达到字正腔圆的水平。

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在语音内容的教学中通过讲授,使学生基本掌握普通话语音的基础知识。并

通过辅导,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分析自己普通话语音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加以解决。在发声内容的教学中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能够基本了解播音发声理论知识,并通过课堂示范和辅导使学生能够初步地认识、评价自己的声音,并且逐步树立科学正确的用声观念,以增强其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1.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普通话语音学》、《播音学概论》。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播音创作基础》、《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

主持》。353

Page 35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54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采用大课集中讲授理论和小课示范辅导的方式,使学生对普通话语音和播

音发声的基本知识有一定感性和理性认识,从实践操作层面纠正学生的语音、发声问题,提高、拓展学生的发声能力,以适应广播电视有声语言鉴赏、品评和表达的需要。

第一单元 播音发声概说 2 学时教学要求:

以科学理论的指导,通过听、辨、记的手段,提高自我调节发音动作的能力提高发声效率,提高发声质量。教学内容:

发声的物理基础即声学基础是分析语言的一种方法。包含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部分。

发声的生理基础即口腔,胸腔,腹腔的共鸣。动力系统:指为人体发音提供动力的系统,包含肺、气管、胸廓、腹肌等器

官和相关肌肉组成;声源系统:指喉部和声带;成声系统:喉腔,咽腔,口腔,鼻腔,胸腔……发声的心理基础播音发声的特点以实声为主的虚实结合,声音清晰圆润,声音变化幅度不大,但层次丰富,

表情达意准确;接近口语用声,状态自如,声音流畅。354

Page 35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55

第二单元 呼吸控制 4 学时教学要求:

“气者音之帅也”,气息是发音的基础,声音的好坏和圆润度取决于气息,使学生学会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并且体会声音与气息的协调问题,使声音有气根儿,发音扎实。教学内容:

一、播音发声采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原理: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并不是简单的胸式呼吸法加腹

式呼吸法,而是指胸、腹所有呼吸器官都参与了呼吸运动,使胸廓、横膈膜及腹部肌肉控制呼吸的能力得到合作,不但扩大胸廓的周围径而且扩大胸腔的上下径,因而能吸入足够的气息,气息的容量大。

掌握胸腹联合式呼吸法的要领。吸气要领:吸气要到肺底,两肋打开,腹壁“站定”。这是一种深吸气,而

在生活中只有呼气结束以后才能有吸气的需求。播音发声掌握呼吸控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第一、呼吸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呼吸、说话用都是下意识“自

动化”的,而日常的呼吸控制能力,不能满足广播电视艺术语言发声的要求。第二、广播电视艺术语言发声时说话用气,在呼吸控制的训练过程中,为便

于体会有意识的呼吸控制,可以先从强控制入手;而说话用声的呼吸控制一般是弱控制为主。第三、呼吸控制只是控制人体发声综合状态的一方面,实际训练时不可能与

其他部分分割。355

Page 35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56

第四、人的呼吸控制总是处在运动状态中,特别是在说话时,思想感情在运动中,语流中的气息是运动的、变化的,呼吸控制必须服从说话时思维、情感表达的需要,要灵活多变;切忌以僵化、机械的呼吸控制制造声音的变化。第五、在呼吸控制中,呼和吸是一对矛盾。二、呼吸控制的训练(一)呼吸肌的训练1.腹肌的训练(1)腹肌爆发力的锻炼(2)腹肌各部分肌肉灵活配合的锻炼(3)腹肌与呼吸、发声主动配合感觉的锻炼2.控制隔肌能力的锻炼(1)隔肌弹发 (2)隔肌弹发喊操口令(二)胸肌联合式呼吸基本状态的训练1.体会日常生活中呼吸肌的运动及配合2.以慢呼慢吸方式体会胸腹联合式呼吸控制的基本状态3.延长呼吸控制时间的练习(三)扩展胸腹联合式呼吸控制能力的训练1.慢呼快吸的训练2.快呼快吸的训练3.快吸慢呼的训练(四)呼吸控制运动状态的训练

356

Page 35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57

1.结合声调训练2.结合绕口令训练3.结合格律诗训练(五)换气训练1.换气的要领2.换气的基本方法3.结合播报名单,新三字经、家政四字歌做换气练习4.新闻性稿件中一些长句子播读时的换气训练

第三单元 口腔控制 4 学时教学要求:使学生在从事语言表达艺术的同时,在完成二度创作的同时,能够有良好

的发音状态,标准的语音和完美的吐字归音能力,加强口腔控制的训练有助于达到上述要求。教学内容:加强口腔控制是保证播音发声质量的关键播音发声对吐字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内容:准确、清晰、圆润、集中、

流畅。准确,指的是字音准确规范,也就是字正。清晰,指的是字音清晰。圆润,是指在吐字的过程中,应保持丰富的泛音共鸣,使语音悦耳动听,

也就是要实现“腔圆”的要求。集中,指的是声音集中,需要在发声过程中有关发音器官力量的相对集中。

357

Page 36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58

流畅,是说我们发出的每一个字音、每一个音节,都是融汇在语流当中的。咬字器官的吐字归音(1)咬字和咬字器官由肺呼出的气流通过声带发出声音,经咽腔到达口腔,在口腔内受到各种

节制而形成了不同的字音。这个过程就叫做“咬字”。口腔内对声音起节制作用的各个部位,就是“咬字器官”。(2)吐字归音吐字归音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一项基本功。1.汉语语音结构的特点a.词所包含的音节数量少,每个音节的信息负载量达。b.一个汉字基本上是一个音节。c.汉语音节结构规整,音节以声母开头,韵母接于其后;汉语是有声调语

言;韵母有四呼之分。2.吐字归音的要领吐字归音需要把握出字、立字、归音的要领。出字,是指吐字归音过程中对字头的处理。要求做到字头出字有力,叼住弹

出。立字,是指吐字归音过程中对字腹的处理。要求做到字腹立字饱满,拉开立

起。归音,是指吐字归音过程中对字尾的处理。要求做到字尾归音弱收到位,趋

势鲜明。

358

Page 36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59

枣核形,是民间艺人对吐字过程形象的描述。它指头、腹、尾俱全的音节吐字的状态而言,字头叼住弹出,字腹拉开立起,字尾弱收到位,合起来成为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枣核形”。

(3)咬字器官互相配合的要领1.打开口腔这个状态是通过“提起颧肌,打开牙关,挺起软腭,放松下巴”来实现的。2.力量集中唇的力量要集中到唇的内缘,集中到中央三分之一处。舌的力量集中在舌的前后中纵线上。3.应明确声音发出的路线和字音着力位置硬腭的前部就是字音的着力位置。口腔控制训练(1)口腔控制训练简述(2)口腔控制练习1.口部操——唇舌力量练习2.字头出字叼住弹出的练习

第四单元 喉部控制 4 学时教学要求:喉部有声源系统声带,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声质量的好和坏,因此,在学

习喉部控制的时候,要使学生通过喉部控制改善发音质量,是声音色彩变化丰富,保证发音器官的健康和稳定。教学内容:

359

Page 36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60

喉的结构喉由软骨支架、肌肉、韧带和纤维组织膜等构成。制声机理(1)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变化1.音高的变化2.音量的变化3.音色的变化4.音长的变化三、喉部控制要领(1)喉头相对稳定(2)喉头相对放松(3)喉部控制与呼吸控制、口腔控制配合(4)注意克服不良发声习惯和动作四、嗓音训练(1)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喉的发声能力(2)音高变化的训练(3)音强变化的训练(4)音色变化的训练五、嗓音保护六、喉部控制训练(1)音色练习

360

Page 36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61

1.体会声带的活动状态2.音色对比练习3.音色连续变化练习4.复韵母和词的音色变化练习5.段子的音色变化练习(2)音高练习1.音域扩展练习2.确定适当音高

第五单元 共鸣控制 6 学时教学要求:

通过对共鸣控制的合理运用,使学生的声音能够得到扩大和美化,提高声音的色彩表现力,使声音更加圆润动听,提高发音质量。教学内容:

一、共鸣器官共鸣器官包括胸腔、喉腔、咽腔、口腔和鼻腔。二、共鸣的作用声道的共鸣作用是任何其他乐器的共鸣器所无法比拟的,善于控制声道共

鸣,是使语音清晰、声音美化,色彩多变的重要方面。播音发声共鸣的特点与共鸣控制播音发声的特点决定了它采取的共鸣方式——以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

鸣为基础的声道共鸣方式。

361

Page 36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62

播音发声对共鸣的控制,是一种综合性的控制过程,要保持呼吸控制、口腔控制、喉部控制与共鸣控制的协调一致,互相支持。

控制共鸣的训练1.单元音练习用不同的音高发 a、o、e、i、u 等的延长音,体会不同音区共鸣的成分的变化。2.加强胸腔共鸣练习(1)体会胸腔共鸣(2)增加胸腔共鸣的适当音色后,用这一段声音练习下列含有 a 音的词。3.改善口腔共鸣练习(1)唇齿贴近,提高声音明亮度。(2)嘴角略微上抬,消除消极音色(3)改善 u、o 的音色4.增加适量鼻腔共鸣练习(1)体会鼻腔共鸣(2)鼻腔共鸣练习(3)减小鼻音色彩

第六单元 声音弹性的训练 6 学时教学要求:

通过对声音弹性的训练,使声音具有伸缩性和可变性,使学生在自然语言的基础上逐步培养一种富于色彩的有感染力的声音,使发声技巧与作品表现力统一起来,让声音能够适应思想感情的变化,适应作品内容要求和需要。教学内容:

362

Page 36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63

一、声音弹性及其表现特点声音的弹性是指播音时声音形式对于人们变化着的思想感情的适应能力,

即声音随感情变化而来的伸缩性、可变性。声音弹性的表现有如下特点:1.变现为声音的可变性。2.声音的变化呈现出对比性。3.这种对比具有层次性。4.声音的弹性变化不是以单项对比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以多种对比项目的

复合形式出现的。二、如何获得声音的弹性1.思想感情的运动是取得声音弹性的内在依据。2.要使声音富余弹性要注意气息随感情的运动。3.发声能力的扩展也有利于声音弹性的加强。4.在发声的各个环节中,对发声的调节、控制都要留有余地,这样才有利于

声音弹性的表现。三、声音弹性训练声音弹性对比训练包括:1.强与弱2.高与低3.刚与柔4.明与暗5.实与虚

363

Page 36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64

6.厚与薄7.粗与细8.前与后

第七单元 情声气结合 6 学时教学要求:

通过对情声气三者之间关系的分析,使学生明白“以情带声,以生传情”的重要性,要学会气随情动,声随情出,气生于情而溶于声。教学内容:

一、播音发声中的情声气情,指的是在播音过程中,播音员服务于播讲目的,由具体稿件或话题引

发,并由有声语言表达出来,始终运动着的情感。声,指的是播音员依据稿件或话题,使用发声器官,运用播音技巧所发出

的表达思想感情,包含大量信息,并通过电声设备进行传播,经过科学训练的,规范化、艺术化的有声语言。气,指的是在播音过程中,为使有声语言传情达意,播音员所控制自如使

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所获得的发声动力。播音发声对情声气的具体要求?情,要具备最丰富的、并能随时调动起来的思想感情。声,要能够充分表达各类不同稿件所确定的不同层次、不同色彩的情感,能

清晰明确地传递稿件所载有的所有信息,并且有各自声音形象特点。气,能符合播音员进行播音创作要求,有一定力度,呼吸控制自如,完美

地配合发声的气息。364

Page 36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65

总之,情要取其高,声要取其中,气要取其深。二、情声气之间的关系情是内涵,是依托;声是形式,是载体;气是基础,是动力。三、情声气的结合播音发声情声气结合要追求的境界应该是:情声气交融,主客观高度统一。四、情声气结合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是气息。第二是声音的运用。第三要注重实践性。要做到这些就一定要动真情。五、情气声结合训练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结合理论讲授课的进程,分别安排字、词、句、短文、诗歌、古体诗词、说话等

不同语体和文体的练习稿和播出稿。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大型活动,将校内系统学习与课外社会服务相结

合。学生把所学知识通过这些活动运用到实践中。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实践性较强,需要大课理论讲授,小课语音、发声辅导,三分之二的

实验室项目实验,结合学生课外实训来完成课程学习。在教学中课题组开展生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理论教学;把枯燥的难以把握的理论变成对实践具有可感的可操作的指导,并将课程资料网络化,便于学生利用;加强实验、实践手段的改

365

Page 36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66

进;在现代化声音、图像的监测下,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判断力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改善自我,改掉语音问题。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目的:通通过口试考察学生在播音发声技巧上的灵活运用能力。2、考核形式:口试。3、主要考核内容: 声、韵、调、语流音变、播音发声的基本要求 、呼吸器官和呼吸原理、呼吸控

制的要领、气息运用的方法、咬字器官和咬字原理、口腔控制的要领、吐字归音的方法、声音弹性的认知和训练。

4、考核题型: 口试题型包括读字、读词、短文朗诵、新闻播报等。5、成绩评定: 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

平时成绩占 50%,期末考试成绩 50%。平时考查:考核方式为上课考勤、作业训练、课堂表现等。

八、教材与参考书教材:吴弘毅著:《实用播音教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目:[1] 张涵主编:《播音主持语音发声训练教程》,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366

Page 36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67

[2]张颂著:《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 6月[3]徐恒著:《播音发声学》,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 2月[4]林焘、王理嘉著:《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5]张颂著:《播音语言通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 10月[6]李颖著:《播音主持艺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 5月[7]王丽娟著:《视听语言传播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8]毕一鸣著:《语言与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 8月[9]张颂著:《广播电视语言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

执笔人:章国建 修订:曹芸 审核人:张健(盖章)

《形体训练》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841045

课程中文名称:形体训练课程英文名称:Shape-up Exercise

课程类别:课堂实践教学 总 学 时:48学时

367

Page 37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68

总 学 分:1.5学分适用专业: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该课程是双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堂实践教学环节。 形体训练是以人体生理科学原理、美学原理为指导,以身体训练位主要手段,以发展专业素质为基础,以塑造健康优美的形象为核心,以提高形体控制力和表现力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与高雅的气质为目的,特别是训练双语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达到播音主持所需要的台风和气质。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使 12级双语播音专业学生掌握形体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由于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是从事播音主持或舞台表演、或组织各种文艺活动,所以教师会对学生进行形体基本素质训练、基本技能训练、协调训练、健美训练、个体仪态行为模拟训练等。通过规范、科学、严格的训练,训练出一个良好的体态:初步掌握肌肉的松紧和松弛的能力,还要求学生动作的美感、舒展等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体育(健美操、瑜伽、现代舞)。

在本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要认真处理好本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问题,既要做到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合理分工与和谐配合,防止疏漏、避免内容重复交叉,又要确保本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368

Page 37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69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形体更加健美、富有力度。通过科学的形体训练课调整本专业学生在台前的姿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控制能力,增强身体的力度、柔韧性和协调性,使得在台前体态大方得体。

序号 内容 知识点 学时1 课程简介 2 学时2 芭蕾基础训练 让学生正确掌握智力的身体表现习惯 4 学时3 姿态训练 站姿、走姿、坐姿的基本礼仪 6 学时4 手势训练 学习手形、手势的基本动作礼仪 4 学时5 社交舞蹈训练 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参与舞蹈表演提升学生

舞台表演动态4 学时

6 民族特色舞蹈组合训练

最大程度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节奏动感 8 学时

7 表情训练 让学生的表情和与语言能更好的融合 8 学时8 化妆训练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妆容知识,提升学生的

时尚态度8 学时

9 考试 以组合套路为教师考核 4 学时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了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双语播音主持的实践能力,本门课程实训

课时可以配合专业课布置大型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答疑。

369

Page 37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70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在讲授理论课时时,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伴

随教学法、经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精讲理论知识、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并配合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加讲授知识的实践应用性。

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采用项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经验教学法、一对一教学法、学生之间相互评议等多种教学方法。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形体要求,特别是针对双语播

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台前站姿、坐姿等体态。8、考核形式:

本课程的考核由平时考查和期末考试组成。3、主要考核内容教师编了许多组合,如站姿、坐姿、走姿、现代舞、交谊舞等组合,期末以

组合套路为主的考核。

4、考核题型:以学生组合套路为主的形体实践的考试。

5、成绩评定: 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计分办法:课程综合成绩的计算方法为平时成绩占百分之三十,期末考试成绩占百分之七十。平时考查:考核方式为上课考勤、课上练习、课堂提问。

八、教材与参考书370

Page 37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71

参考书目:[1]单亚萍:《形体艺术训练》,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 8月第一版[2]张梵:《艺术形体训练》,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年 11月 第 1版[3]胡晋梅,曹辛胜: 《形体塑造与艺术修养》,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 8月第一版

执笔人: 曹芸 审核人:管振彬

“计算机应用实践”实训教学大纲

实践名称:计算机应用实践课程编号:B10941032

周 数:2周学 分:2 学分

371

Page 37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72

实训学期:第二学期

一、计算机应用实践性质、目的和任务计算机应用实践是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专业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中的重要的研究项目,也是专业学生从理论知识走向实践能力转换的必须的教学环节,更是面向 21 世纪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目的为了培养英语等文科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的基本需要。实践过程中,通过以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制作为主要软件的计算机应用基本操作与实用技术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真正将理论知识转换成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

二、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1、实践要求学生掌握对参考书中的理论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学习或复习,能够用自己亲身操作完成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吸收。2、实践期间指导教师需随时对实践情况进行掌握,并解答学生的提出的问题。3、保质保量完成实践任务。

三、计算机应用实践内容实践的内容,包括二个方面:第一、掌握利用录音机和 Goldwave 进行录

音技术。第二、掌握运用 Flash 8 制作字幕动画特效与产品展示课件。

372

Page 37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73

四、计算机应用实践方式指导教师把和实践有关的理论知识点对学生进行系统而有重点的讲授,让

学生理解实践的要求和完成任务的方法以及提交任务的方式等等。实践具体方式就是课堂知识传授与实验室上机实践操作。

五、计算机应用实践进度安排与时间分配实践时间为 2周,时间比较紧,指导教师应该提前两周将任务布置下去,

要求学生提前对实践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或者预习。实践开始严格按照实践日程安排,带领学生完成实践任务,最后提交实践报告打印稿。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任务要求与说明集中培训 2 课时。实践具体操作和实践作品打印装订提交 18 课时

六、计算机应用实践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1、计算机应用实践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评定,学生学习态度及理论讲授课

程课堂考勤与课堂表现共占 20%,完成内容与效果 80%,综合打分。2. 批改后的计算机应用实践成果(打印稿)按学号顺序装订,并存档。

七、计算机应用实践指导书及主要参考资料实践指导用书:《FLASH Professional 8标准培训教材》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1

《计算机基础(第 3版)/21 世纪高等教育计算机规划教材》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7

373

Page 37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74

主要参考资料:《Flash 8网页动画制作标准教材》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5

八、注意事项或说明1.打印稿注意严格按照指导书说明的顺序装订。2. 完成任务要注意独立完成,严防抄袭他人劳动成果。

执笔人:卫锋 审核人:李雅颖 、管振彬

“新闻播报和节目主持”实训教学大纲

实训名称:新闻播报和节目主持课程编号:B10941047

周 数:2周学 分:2

实训学期:第七学期

一、 实训性质、目的和任务此次实训的目的是为了从理论上与实践上提高学生新闻播报能力,使学生能

独具风格、特色鲜明的播出新闻稿件。  艺术的魅力在于个性、创新,但这都是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之上的。播音不同于日常说话,它有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等特点。此次实训,以基础训练为主,发现每位学生基础薄弱点。

374

Page 37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75

二、实训教学的基本要求1、实训地点选择的要求:本实训课程主要以学生间的实训练习为主,同时

辅以成功的新闻播报案例,所以实训地点的选择要求是配以多媒体设备的教室,

能够清楚的播放视音频资料。2、对指导老师的要求:要求指导教师丰富的主持经验,并能根据学生的普

通话表达内容、逻辑表现、等各方面给学生评分,并给予反馈,肯定学生的优点

指出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力图在本次实训中将新闻播报能力提高,加强学生专

业技能的培养。3、对学生的要求:该实训要求学生提高学生新闻播报能力。使学生能独具风

格、特色鲜明的播出新闻稿件。 三、实训内容

主持人新闻播报的实训在两周内完成,一周内实训 2次。结合具体案例,使学生掌握不同新闻类别,独特的备稿和播出技巧

新闻播报训练的题目来自于新闻摘要,以及时事新闻事件。提示学生阅历上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做磨练预备,并有有针对性的做一些新闻播报的专门练习。

四、实训方式采取灵活的实训方式,可采用集中和分组训练的形式,由学生上台进行进行

375

Page 37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76

播报,指导老师现场指导。五、实训进度安排与时间分配

本实践历时两周,具体安排见下表:

起始时间 实训内容 实训时间 实训形式

14周-15周

播音主持新闻播报 新闻播报态度的把握 播音主持新闻播报 新闻播报的速度的把握

第 14周 集中

14周-15周

新闻稿件播报的技巧 :新闻对播 声音和谐把握新闻稿件播报技巧

一组新闻的内部配合

第 14周 集中

14周-15周

新闻稿件播读技巧 稿件播读的 第 15周 集中

376

Page 37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77

准新闻稿件播报技巧之造就和谐的声音形式

14周-15周

新闻稿件播报技巧

精心于提要和连接语的处理新闻稿件播报技巧之长句子的处理

第 15周 集中

六、实训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1、实训考核成绩统一记载在《实践报告》上,成绩按百分制评定。2、实训考核成绩要考虑学生学习态度(10 分)、出勤纪律(20 分)、新闻

播报与评述(50 分)、实践小结(20 分)综合打分。3、缺勤达三分之一或无实践报告则实训成绩不及格,相应理论课程期评成绩

不及格。七、实训指导书及主要参考资料实训指导书:

377

Page 38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78

1、艾伦·R·斯蒂芬森:《美国播音主持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1

月第 1版实训参考资料:1、吴洪林:《主持艺术》,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 3月第 1版2、马玉坤 高峰强:《播音主持心理学》2008年 1月第 1版八、注意事项或说明1、要求每次实训的指导教师认真备课,每次实训中,学生能认真做好训练。2、下次实训开始前,要求学生预习实训内容,并准备好新闻播报材料。

执笔人:朱宇航 审核人:李雅颖 、管振彬

“文艺作品演播”实训教学大纲378

Page 38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79

实训名称:文艺作品演播实践课程编号:B10941055

周 数:2周学 分:2 分实训学期:第五学期

一、实训性质、目的和任务 此次实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文艺作品演播的特性、了解文艺作品演播

的理论、掌握各种文艺形式的演播技能。 (一)要求学生面对不同的稿件类型,能进行正确的稿件分析,正确把握诗歌、散文、小说、寓言故事、广播剧等文体之间的不同分析要点。

(二)学生能够从有声语言的角度掌握不同文体的语言创作能力,包括迅速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发播讲愿望的方法,灵活运用发声器官位置的变化进行声音的多样化表达,灵活掌握气息的运用技巧,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语言内容的技巧。

(三)提高学生对语言、音乐、音响的掌控能力,熟练运用声音技巧进行人物角色的塑造。

二、实训教学的基本要求1、实训地点选择的要求:本实训课程主要以学生间的实训练习为主,同时

辅以优秀的文艺作品演播案例,所以实训地点的选择要求是配以多媒体设备的

教室,能够清楚的播放视音频资料。

379

Page 38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80

2、对指导老师的要求:要求指导教师率先具备出色的文艺作品演播能力,

明确文艺作品演播的要领,并能根据学生的普通话语音、作品演播内容、演播的

技巧及表现力等各方面给学生评分,并给予反馈,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学生

的问题和不足,力图在本次实训中将文艺作品演播的能力提高,加强学生专业

技能的培养。3、对学生的要求:该实训要求学生能够语音标准、生动形象又落落大方地、

富有地技巧地表现自己手中的文艺作品。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大量的视

音频资料学习以及模仿练习,提高学生对文艺作品演播的能力。能以独立、合作

等方式完成文艺作品的表演。

三、实训内容本实训在两周内完成,一周内实训 4次。两周八次课程内容包括诗歌、散文

的演播,寓言、童话、小说的演播,广播剧的演播以及影视配音四大板块。首先让同学们了解在文艺作品演播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包括弄清背景、心

中有底;获准意图、把握目的;掌握风格、融进基调;合理划分、表达清楚;把

握人物、外化贴切;扫除障碍、字音准确。

380

Page 38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81

关于诗歌的演播: 本部分内容为对诗歌的认识,以及掌握格律诗的朗诵、自

由诗的朗诵、集体朗诵和配乐诗朗诵。要求学生深入心灵、激起诗情;运用技巧、

表现诗情;区分诗类、注意风格。关于散文的演播:本部分内容为对散文的认识,以及掌握散文的朗诵方法和

散文朗诵应注意的问题。要求学生理清线索、摸准神韵;表达细腻、点染得体;

注意文辞美、音韵美。关于寓言、童话的演播:本部分内容为对寓言、童话的认识、处理和应当注意

的问题。重点是对寓意和立意的把握和表现。要有丰富、合理的想象,夸张、渲染

的方法,要化神为形、准确造型,抓形象核心,注重讲述身份感。关于小说的演播:本部分内容为对小说的认识;小说演播的技巧,包括把握

基调、选用样式、驾驭叙述语言、表现人物语言;小说演播应注意的问题。关于广播剧演播:本部分内容为对广播剧的认识;广播剧演播三要素:语言、

音乐、音响;广播剧演播的技巧,包括化为人物、把握录音;广播剧演播应注意

的问题。关于影视配音:本章内容为对影视配音的认识;影视配音的技巧,包括化为

381

Page 38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82

人物、塑造声音;如何对上人物口型等配音时应注意的问题。

四、实训方式 采取灵活的实训方式,采用集中训练的形式,由学生上台进行进行表达,指

导老师现场指导。

五、实训进度安排与时间分配 本实践历时两周,具体安排见下表:序号

起始时间 实训内容 实训时间 实训形式

114周-15

周 诗歌、散文的演播 第 14周 集中

214周-15

周寓言、童话、小说的

演播 第 14周 集中

314周-15

周 广播剧的演播 第 15周 集中

414周-15

周 影视配音 第 15周 集中

六、实训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382

Page 38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83

1、每次实训有一份实践报告,实践报告应及时批改、纠正错误; 实训结束后

每名学生须完成以下资料:对参加文艺作品演播实训周的个人总结(实践小

结)2、实训考核成绩统一记载在《实践报告》上。实训报告评分标准:第四档:20-15 分完全符合报告的写作格式的要求,覆盖所学的所有内容要点的分析、心得,

表达思想清楚,文字通顺,连贯性很好,文章有见解有深度。第三档:15-10 分基本符合报告的写作格式的要求,基本能覆盖所学的所有内容要点的分析、

心得,文字通顺、连贯,文章有一定深度。第二档:10-5 分不能符合报告的写作格式要求,对所学所思部分明显遗漏主要内容,表达思

想紊乱,未能引发自己的思考。第一档:5-0 分报告与实训内容基本毫不相关;内容太少,无法评判;所写内容几乎无法看

383

Page 38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84

清。3、实训考核成绩要考虑学生学习态度(10 分)、出勤纪律(20 分)、完成

内容与效果(50 分)、实践报告(20 分)综合打分。4、缺勤达三分之一或无实践报告则实训成绩不及格,相应理论课程期评成

绩不及格。5. 批改后的实践报告应按学号由小到大顺序装订,并存档。

七、实训指导书及主要参考资料实训指导书:1.罗莉著.《文艺作品演播教程》.200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罗莉、王明军编著.《文艺作品演播选》.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实训参考书目:1.张颂著.《播音创作基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三版 2.张颂著.《朗读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 8月第一版 3.王雪梅著.《广播剧艺术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6第一版4.齐士龙著.《电影表演心理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第一版5.谭霈生著.《论戏剧性》,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第一版6.肖南著.《一个配音演员的日记》,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第一版

八、注意事项或说明384

Page 38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85

1、要求每次实训的指导教师认真备课,每次实训结束后,学生能认真填写实训手册及实训报告,做好实训内容的梳理与总结;2、下次实训开始前,要求学生预习实训内容,并准备好即兴口语表达补充材料 执笔人:胡杨娜 审核人:李雅颖 、管振彬

“主持人思维与语言能力训练” 实训教学大纲

实训名称:主持人思维与语言能力训练课程编号:B10941066

周 数:2周学 分:2

实训学期:第六学期

二、 实训性质、目的和任务此次实训的目的是为了从理论上与实践上提高学生由“点”到“面”思维

模式,解决“怎么说”和“说什么”两大问题;教授主持人的话题筛选,立意定向,角度选择,思路展开等,提升学生语言能力。解决主持人表达创作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具有初步的口语表达创作的创新能力。

二、实训教学的基本要求1、实训地点选择的要求:本实训课程主要以学生间的实训练习为主,同时

385

Page 38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86

辅以成功的思维训练案例,所以实训地点的选择要求是配以多媒体设备的教室,

能够清楚的播放视音频资料。2、对指导老师的要求:要求指导教师丰富的主持经验,并能根据学生的普

通话表达内容、逻辑表现、等各方面给学生评分,并给予反馈,肯定学生的优点

指出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力图在本次实训中将各种思维及应变的能力提高,加

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3、对学生的要求:该实训要求学生能够大胆地、流利地、准确地、富有技巧

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专注的进行各种思维训练和临场应变练习。三、实训内容

主持人思维与语言能力训练的实训在两周内完成,一周内实训 2次。第一周做发散思维、聚敛思维、类比思维、应变思维的训练;第二周做主持人的语言特点讲解和不同语境语言表达练习。

主持人思维与语言能力训练的题目来自于历届主持人大赛的赛题,以及时事新闻事件、不同语境下主持节目的实际案例。提示学生阅历上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做磨练预备,并有有针对性的做一些即兴口语及语言应对的专门练习。

四、实训方式采取灵活的实训方式,可采用集中和分组训练的形式,由学生上台进行进行

表达,指导老师现场指导。386

Page 38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87

五、实训进度安排与时间分配本实践历时两周,具体安排见下表:起始时间 实训内容 实训时间 实训形式

17周-18周

发散思维、聚敛思维练习

第 17周(4 学时/次) 集中

17周-18周

类比思维、应变思维练习

第 17周(4 学时/次) 集中

17周-18周

主持人的语言特点和不同语境把握

第 18周(4 学时/次) 集中

17周-18周

主持人语言的互动性与应变性

第 18周(4 学时/次) 集中

六、实训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1、每次实训有一份实践报告,实践报告应及时批改、纠正错误; 实训结束后

每名学生须完成以下资料:对参加即兴口语表达实训周的个人总结(实践小

结)2、实训考核成绩统一记载在《实践报告》上,成绩按百分制评定。

387

Page 39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88

3、实训考核成绩要考虑学生学习态度(10 分)、出勤纪律(20 分)、完成

内容与效果(50 分)、实践报告(20 分)综合打分。4、缺勤达三分之一或无实践报告则实训成绩不及格,相应理论课程期评成

绩不及格。5. 批改后的实践报告应按学号由小到大顺序装订,并存档。

七、实训指导书及主要参考资料实训指导书:1、应天常、王婷:《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 11月版实训参考资料:1、卢景超:《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 7月版2、张颂主编:《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中国广播电影出版社,2003年 1月版 3、赵忠祥、白谦诚主编:《节目主持人训练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1

月版 4、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9年 10月版 6、董旸:《广播节目策划与制作》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年 12月版

八、注意事项或说明1、要求每次实训的指导教师认真备课,每次实训结束后,学生能认真填写实训

388

Page 39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89

手册及实训报告,做好实训内容的梳理与总结;2、下次实训开始前,要求学生预习实训内容,并准备好即兴口语表达补充材料

执笔人:肖伟 审核人:李雅颖 、管振彬

《非线性编辑(音频、视频)》实训教学大纲实训名称: 《非线性编辑(音频、视频)》实践课程编号:B10941077

周 数:2周 学 分:2 分 实训学期:第七学期

一、 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双语播音与主持专业在课堂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

389

Page 39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90

专业课程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课程是对影视制作相关理论课程的融会贯

通,并指导本专业学生更好地完成影视作品,以及音频编辑在各类影视作品、动

漫游戏及多媒体作品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所以本课程是使学生了解并掌

握动画中不可或缺的声音和音乐,并且学会运用音频软件处理声音和音乐,具

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音视频剪辑的基础软件,对音视

频编辑的原理、技巧、程序与具体运作应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本课程的主要任

务是使学生了解数字音频在数字媒体技术中的重要作用,熟悉掌握数字音频的

采集方法和不同文件格式的具体应用;使学生掌握影视编辑的基础知识,培养

学生独立完成影片编辑相关的视频、音频、动画、字幕等的操作技术,独立完成

影视作品的创作。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为双语播音与主持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也是电视编辑

基础等课程的延续与深入,通过 Audition软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 Audition软

390

Page 39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91

件的界面、工具的属性及音频编辑操作,为数字音频编辑创作打好基础。。在对

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希望通过教学能够让学习者达到以下基本要求。(一)音频编辑模块(1)了解音频与数字音频编辑;(2)了解 Adobe Audition软件与基本操

作 ;(3)录音技术;(4)简单编辑技术;(5)单轨编辑界面中的其他编辑;

(6)多轨混音技术。(二)视频编辑模块

(1)掌握在不同操作系统下,安装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基本方法和流程;(2)

掌握非线性编辑平台与在非线性编辑平台上编辑视频的技巧;(3)能够进行

视频、音频、动画、字幕等的合成,独立完成作品;(4)能够结合其它视频制作

与处理软件,进行搭配使用,从而达到更好的编辑与处理效果;(5)能够对

项目工程文件进行设置,并对编辑的视频进行独立或批量的输出与管理。

三、实训的内容(一)音频编辑模块

391

Page 39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92

(1)了解音频与数字音频编辑

了解音频;了解数字音频编辑。使学生了解音频与数字音频的基础知识,为

后期的音频编辑工作奠定好基础。

(2)了解 Adobe Audition软件与基本操作

了解 Adobe Audition软件;了解 Adobe Audition软件的基本操作。通过讲授

Adobe Audition软件的界面特点、打开与导入文件、保存与输出文件等对软件的

基础操作知识有较为全面的掌握,为继续更深入地学习奠定基础。

(3)录音技术

录音流程;录音的硬件准备;设置录音选项;模拟音效;录制声音。通过讲

授Adobe Audition软件的录音技术,可以方便的录制来自外接设备的声音、话筒

的声音和计算机声卡本身的声音。(4)简单编辑技术

选取波形;复制波形;剪切波形;粘贴波形;删除波形。介绍 Adobe

Audition软件的简单编辑技术,通过实例操作进行实践,进一步拓展的学生的

实际应用能力,要求学生可以合作完成相应的作品。(5)单轨编辑界面中的其他编辑

392

Page 39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93

生成静音和音色信号;消除人声;反相;倒置;插件。介绍 Adobe Audition

软件的单轨编辑技术,通过实例操作进行实践,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艺术创作能

力,要求学生可以完成相应实践内容。(6)多轨混音技术多轨混音基础技能;多轨界面中后期混音处理。介绍 Adobe Audition软件的

多轨编辑技术,通过实例操作进行实践,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艺术创作能力,要

求学生可以完成相应完整的音频作品。

(二)视频编辑模块(1)非线编辑基本知识:本课程的导入知识,包括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安装、

概述和快速浏览非线性编辑软件以及界面介绍。

(2)视频的剪辑和切换、视频特效: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包括素材采集、

项目管理和基本设置;剪切操作;特效应用。(3)字幕应用和音频处理: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包括字幕创建、设置和动

画;获取和编辑音频、美化与混合音频。(4)合成和色彩处理:非线性编辑中的合成应用;非线性编辑中的色彩处

理。393

Page 39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94

(5)项目输出和管理:非线性软件和其它软件的搭配使用,以及项目输出

相关知识,在后期编辑的一般原理基础上进入对编辑中的各种特效和相关软件

应用的学习,为独立完成影视作品做充分的理论准备。

四、实训方式非线性编辑(音频、视频)实践课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将讲

解演示与基于教师指导的自主学习结合起来。强调知识点讲授、优秀作品赏析、

编辑技巧运用及相关软件技术的学习,多者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的

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面授教学等都要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通过观摩优

秀作品来提高对技术使用的感性认识。

五、实训进度安排与学时分配

依照人才培养方案,本实训在第七学期进行,为期 2周,共 16 学时,以下

是本实训包含的具体实施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音频编辑模块

394

Page 39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95

序号 实训内容 学时分配

1 了解音频与数字音频编辑 1

2 了解 Adobe Audition软件与基本操作 1

3 录音技术 1

4 简单编辑技术 2

5 单轨编辑技术 1

6 多轨混音处理 2

合计 8

(二)视频编辑模块

序号 内 容 学时分配1 非线编辑概念、软件概述、基本剪辑 1

2 素材采集、项目管理和基本设置 1

3 硬切编辑、切换特效编辑 2

4 字幕和字幕动画 1

5 剪辑基本动画 2

6 非线编辑项目输出 1

合计 8

395

Page 39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96

六、实训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一)考核目的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音视频频非线性编辑时该专业领域最基

本的编辑工具。考核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实践作品的评判来了解学生通过阶

段性的学习,是否达到了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是否达到了课堂教学的要求,

是否掌握了本课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同时也检验了本学期教师的教学完成情况

以及教学质量情况。(二)考核内容主要考查的内容有,音频编辑模块:Adobe Audition软件与基本操作,

录音技术,简单编辑技术,效果器技术,单轨编辑技术,多轨混音处理。视频编

辑模块:素材采集、项目管理和基本设置; 字幕和字幕动画;视频特效应用;

特殊的编辑工具应用;非线编辑中的合成应用;非线编辑项目输出。(三)成绩评定学期学业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占 30%—40%)和期末成绩(占 60%—

70%)两部分综合组成。主要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和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通

396

Page 39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97

过考试,要客观地反映学生对本课程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七、实训主要参考资料[1] 石雪飞,郭宇刚. 数字音频编辑 Adobe Audition CS6 实例教程[M]. 电子

工业出版社, 2013.

[2] 郭辉. 视音频编辑处理综合实训[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3] 王伟,《Adobe Premiere 6.0 标准教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4] 孙奇 ,《Adobe Premiere pro 标准培 训 教 材 》北京 :人民邮电 出版社 ,2013 .

[5] 张佳,《Adobe Premiere 实用技术指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6] 吴清华,《新编 Premiere 影视剪辑培训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八、注意事项或说明缺勤达三分之一或无个人实践小结和实践作品,则实训成绩不及格。

执笔人:方中玉 审核人:李雅颖、管振彬

397

Page 40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98

“毕业实习”教学大纲实训名称: 毕业实习适用专业:音乐学专业(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课程编号:B10941088

周 数: 6周 学 分: 6 分 实训学期: 第八学期

根据我院音乐学(艺术教育)(双语播音与主持)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外国语学院有关要求和本专业特点,特制定本毕业实习大纲。一、实习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毕业实习是教学计划的一个有机部分,是四年本科教育中的一次重要实践环

节。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相关企业和单位具体工作,将大学里所学的专业理

论知识与实践进行融合,提高专业业务水平,缩短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距离,为

学生步入社会之前获得初步的工作与人际交往的经验。具体任务如下:(1) 培养学生将所学的播音与主持基本理论与一线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巩固

业务水平,切实提高播音主持实践能力,为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98

Page 40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399

(3)培养学生和根据条件变化而调整工作重点的应变能力。

(4)全面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外语水平

计算机水平、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进行综合训练。二、实习的基本要求1、实习地点选择的要求

深入媒体工作环境,以保证实习目标和任务的落实。(1)由学院统一安排  学院根据已建立的实习基地的容纳量选派学生,并提供指导老师。(2)学生自行联系

学生亦可根据自己的择业愿望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在得到实习单位同意后,

持实习单位同意实习的接收函到学院办理备案手续,即可按照实习要求到所联

系的单位参加实习。 2、对集中实习指导老师的要求(1)每个实习小组由 5-7名学生组成,分派一位指导教师带队,具体组织与

协调学生的实习工作,代表学校对实习的全过程负责。(2)指导教师必须在实习前到实习单位,深入了解相关的具体情况,会同实

399

Page 40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00

习单位的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员,拟订详细的实习工作计划。(3)指导教师每周至少到实习单位了解情况和现场指导一次。(4)对学生进行实习纪律、安全、保密、爱护公共财产等教育。(5)每周将学生的实习情况反馈给学院相关负责人。(6)实习结束时,会同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综合评定实习成绩。(7)实习结束一周内,做好实习总结与汇报,上报英语专业教研室和学院教

学负责人,通过审阅后交教务科存档。3、对学生的要求(1)严格遵守外国语学院关于专业实习的有关规定,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

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要求和各项规章制度。(2)实习生在实习中应该做到: 

a.将所学播音主持专业理论知识同媒体工作实践相结合.

b.将思想品德的修养同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相结合.

c.将个人刻苦钻研同虚心向他人求教相结合.

d.融洽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树立良好形象.

(3)认真做好实习笔记,按时完成实习任务。

400

Page 40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01

(4)主动和指导教师保持联系(每周至少一次)。如果在实习过程中遇到难题

和疑问,可寻求指导教师的解答和帮助。(5)实习其间外出活动,要经实习单位和学院双方指导老师批准,利用节假日外出的,亦要执行请销假制度。(6)注意纪律,注意安全,准时返校。自主实习期间安全责任自负。(7)实习结束时必须完成以下任务:

a. 认真填写实习手册, 实习单位指导教师需写出评语并加盖实习单位公章。b. 实习结束前,学生应围绕实习内容写出实习调查报告,写出自己实习的收获和

体会,交指导老师批阅后存档。三、实习的内容

学生在实习中应全面、系统地了解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程序和要求,深入

到播音主持一线的工作环节中,熟练掌握采、编、播等业务技能,围绕专业进一

步了解与之有关的实际情况和进行资料的收集,为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提供必要

的条件,并将实习过程与体会按要求写出实习报告。四、实习方式

采取“自择单位与学院统一联系单位”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实

401

Page 40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02

习与就业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安排部分学生在

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进行教学实习,此为“集中”;其他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通

过自己联系单位进行实习,此为“自主”。以“分散”和“自择”为主、“集

中”和“统一”为辅,以利于学生就业。五、实习进度安排与时间分配

双播专业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开学后第二周开始进行,自主实习时

数为六周,集中实习为 3个月。1.第七学期末安排实习内容,进行实习动员.

2.第八学期 3 到 5月(集中实习)进行实地实习,自主学习时间可根据实习基

地接纳情况做适当调整.

3.第八学期的 5月份进行实习总结和成绩评定.

六、实习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实习成绩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我院带队教师共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实习

态度、劳动纪律、对实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实习报告、小结等综合评定。实习考核的范围包括实习态度、劳动纪律、实习工作完成情况和协助实习单

位完成其它工作的情况等。402

Page 40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03

实习考核的内容包括:(1)实习态度:是否服从领导、尊敬指导教师;遵守实习单位规章制度情况,

是否做到出全勤,不迟到、不早退;工作认真负责;虚心学习,团结互助。(2)实习工作完成情况: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是否能按时完成分派的任务;

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顺利完成各个实习环节的工作;能以饱满的热情投

入工作,工作富有成效。(3)协助实习单位完成其它工作情况:是否具备奉献精神,能协助实习部门

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学生最终实习成绩的评定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项 目 比例学生实习鉴定表 30%

实习周记 40%

实习总结报告 30%

实习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实习成绩评定为不及格:1、 严重违反实习纪律而屡教不改者;

403

Page 40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04

2、 实习时间不足三分之二者;3、 无故旷工达三天以上(含三天)者;4、 伪造实习单位鉴定者;七、实习指导书及主要参考资料1.媒体单位或其他实体形式的案例或卷宗可以作为实习实训的参考资料。2.学校的专业教材。3.公开发表、刊登的业务资料等。八、有关说明1.实习生应根据实习大纲及接纳实习单位的要求制订实习个人计划,明确自

己的实习目的和实习任务,从而按照实习计划高标准、严要求地实现预期的目标2.实习生必须认真学习实习期间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3.实习生要严格按照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要求认真完成实习中规定的各项任

务,认真填写实习手册,勤观察、勤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4.实习中要尊重指导教师、服从安排,虚心请教,积极向上,发挥自己最大的

能动性;5.实习期间,学生因违反实习纪律和安全规则造成自身损害的,由学生本人

404

Page 40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05

负责,造成他人伤害和国家、集体及其它个人损失的,由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

人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6.学生实习期间,要维护学校荣誉,发扬团结友爱精神,确保完成实习任务 ,

积极开展社会调查与实践,主动协助实习单位开展工作;

执笔人:孙茜 审核人:李雅颖 、管振彬                                      

毕业设计(论文)实训教学大纲 实训名称: 毕业设计(论文)

405

Page 40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06

适用专业: 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专业课程编号: B10941098周 数: 12周 学 分: 12 分 实训学期: 第八学期

一、实训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校期间十分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

生全面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或设计的综合

性训练。毕业设计(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

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

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设计(论文)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

业知识能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培养

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培养学生进

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

作等基本技能。毕业设计(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

406

Page 40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07

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

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使学生在思想作风、工作态度、组织纪律和团结写作

等方面受到良好的训练,为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二、实训的基本要求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来解决本专业的实

际问题。为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学院在毕业设计(论文)前将做好专

业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在毕业设计(论文)中注意因材

施教,开拓学生的知识面,重视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具体要求包括:(1)对资料、信息的获取及独立分析的能力,本专业外文的阅读和翻译能力(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及进行方案论证的能力;(4)使用计算机(包括索取信息、数据处理、多媒体软件应用等)的能力;(5)撰写论文的能力,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时的口

头表达能力;(6)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07

Page 41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08

1. 实训地点要求

本实训的开题答辩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阶段的地点,由学院集中安排

在为外国语学院语言实验室;而选题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性指导的地

点,可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议灵活确定实训地点。2. 对指导教师的要求毕业设计(论文)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应是讲师及以上职称、具

有一定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近两年完成科研工作量)的教师。如确有困难,经学

院批准后,可选择具有指导能力的硕士研究生教师担任, 助教任指导教师时,

应有副教授以上的教师参与指导;也可聘请外单位相当于讲师及以上的科技人

员进行指导。为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每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原则上

不得超 10 人。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期间,要有足够的时间与

学生直接见面。要严格控制出差,确因工作需要必须出差的应经教研室批准,同

时需妥善安排好工作。指导教师应为人师表,在进行业务指导的同时,坚持教书育人,做好学生

408

Page 41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09

的思想教育工作,要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指导教师对学生既要在业务

上严格要求,认真指导,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业务指导,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独立

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应在关键处起把关作用,同时在具体的细节上要大

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要尊敬指导教师,虚心接受指导。如因不听指导而产生的后果,均

由学生本人负责。(2)学生要努力参阅新技术、新信息资料,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注意各种

能力的锻炼和培养。(3)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严禁弄虚作假,不得

抄袭他人的毕业设计(论文)或已有成果。凡发现抄袭或套用他人成果者,按作

弊论处。(4)学生要求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所选定的某

个题材的作品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相关工作,并结合选题作品的相关理论或

409

Page 41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10

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初步掌握广播电视作品制作、选择阐述报告题目

查阅相关资料、拟定研究方案、运用实验手段、数据处理、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阐述报告等方面的方法和本领。学生必须在扎实阅读、调查、实验、分析和研究的

基础上,将毕业设计作品完成,并结合作品的制作过程写成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数据准确、语言流畅、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符合一般要求的毕业设计(论文)

阐述报告。① 保证毕业设计作品的完成质量。学生可以选择以小组或者个人为单位完成广

播电视作品的制作,作品成品时间不少于 15 分钟。② 保证毕业设计阐述报告的撰写水平。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作品后,需要在大

量收集、阅读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毕业设计阐述报告,报告的写作提纲得到指导

教师批准方可进入报告初稿撰写阶段;报告写作应结合所完成的作品本身以及

本人在作品中的角色分工,要求不少于 5000 字。③ 毕业阐述报告的撰写必须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独立完成,不弄虚作假,不得

抄袭他人成果。写作过程中学生应查阅中外文相关文献资料 6篇以上。

410

Page 41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11

④ 阐述报告撰写中应务求概念清楚、表达准确、编排有条理。报告初稿完成后,

应交指导教师审阅修改誊正,必要时可反复多次,直到达到任务书规定的目标

与要求为止。⑤ 保证外文文献翻译的质量。翻译的外文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学术会议的

文章、有关著作及其他相关材料,应与毕业设计主题相关,并作为外文参考文献

列入毕业设计的参考文献,中文译文后应附外文原文,翻译后的译文字数不得

少于 2000~3000 字。⑥ 毕业设计作品、阐述报告、外文翻译完成后,必须采用学校毕业设计(论文)

所规定的格式,刻录光盘,用 A4 打印纸认真打印,按要求装订成册。⑦ 严格遵守学习纪律和学院及有关单位的规章制度。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要

经常主动地与指导教师保持联系,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三分之一以

上者,不得参加答辩,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三、实训的内容毕业(设计)论文的学分为 12 学分,其中包括选题、开题报告撰写、开题

答辩、毕业设计作品制作、毕业阐述报告撰写、外文文献翻译、毕业设计(论文)

411

Page 41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12

答辩以及装帧等全过程。1. 选题

(1)选题应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可以从微电影的拍摄与制作、纪录

片的拍摄与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的主持与制作、三大项目中任选其一,明确所选

板块的具体议题,其选题的工作量和难度要适当。(2)毕业设计可以是团队合作完成也可以是单人独立完成,但选择团队

完成的人数以不能超过 3 人为宜。毕业设计作品阐述的写作选题也应当每人一

题,小组内学生的选题角度应当各有所侧重,由本专业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和学

生根据其在创作中的角色、职责及理论研究与思考的方向与资料的积累而确定。(3)选题结果经毕业设计工作小组认定,报学院备案。选题一旦确定,原

则上不宜变更。2. 开题报告撰写

开题报告是在学生接到教师下达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以后,由学生撰

写的对于课题准备情况以及进度计划作出概括反映的一种表格式文书。报告书须

用中文书写,在导师指导下由学生撰写,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学院审定后生

412

Page 41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13

效。撰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让指导教师了解:选题的目的、意义、自己做这

个题目的优势、方法和成果等。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作出如下判断:课题所确定的问题有没有拍摄、研究价

值,题目的大小是否合适,所选择的研究途径和方法是否可行等。学生在得到批准后按开题报告的安排来开展毕业设计(论文)的后续工作。

开题报告不少于 2000汉字。3. 开题答辩(1)指导教师审查

开题进行前,学生首先向指导教师提交 “开题报告”材料,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方可参加开题答辩活动。开题报告质量达不到开题要求的学生,修改完

善经导师同意后,参加延后一周的补开题答辩。(2)开题答辩过程

① 学生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准备“开题报告”,学生本人在开题现场就毕业

设计(论文)选题目的和意义、创作思路、收集查询资料的情况等进行陈述。

413

Page 41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14

② 教师根据学生自述报告,就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目的和意义、自述的表达质量、选题的实施方案及可行性等提出问题和建议等,开题结束后,开题小组根据开题报告要求及学生开题实际情况对学生是否通过开题做出明确的、结论性意见。开题未通过者,开题小组应指出其问题所在,要求其在一周内重新开题。重新开题的报告会由评议小组全部或部分成员来主持。开题通过的应给出结论和相应的整改意见。 4. 毕业设计作品要求(1)毕业设计作品类型可选取以下三种方式之一(任选其一): ① 单独/合作制作一部不少于 15 分钟的微电影; ② 单独/合作制作一部不少于 20 分钟的电视纪录片; ③ 单独/合作制作一期不少于 20 分钟的符合媒体播出标准的广播、电视节目;(2)毕业设计完成后的提交形式 ① 音像制品:刻录成DVD光盘,影视作品AVI格式或者MPG格式,声音作

品WAV格式。5. 毕业设计阐述报告撰写1)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通用格式(采用 A4纸型) ① 封面(即外包装,中文,由学校统一制定封面版式,学生到指定复印社装

414

Page 41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15

订,复印地点不限) ②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校统一格式,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③ 致谢辞(具体格式见附件)

④ 中文摘要、关键词(具体格式见示例) ⑤ 英文摘要、关键词(具体格式见示例)

⑥ 目录(具体格式见示例)⑦ 文本主体(具体格式见示例)⑧ 参考文献⑨ 正文附录(如果有,如调查问卷、表格、原始数据附表等。附录的篇幅一般

不宜超过正文)⑩ 封底

2)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格式① 中文摘要、关键词:宋体四号;英文摘要、关键词:Times New Roman

四号。② 论文一级标题 Times New Roman3#字粗体,二级标题 Times New

Roman4#字粗体,三级标题 Times New Roman小 4#粗体

415

Page 41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16

③ 正文 :正文(Times New Roman)小 4#字,1. 5倍行距④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宋体(Times New Roman)5#字正文部分引用的文献的标注方法采用“著者 - 出版年”制.各篇文献的标注

内容由著者姓氏与出版年构成,并置于“()”内。倘若只标注著者姓氏无法识

别该人名时,可标注著者姓名。例如,中国人著者、朝鲜人著者、日本人用汉字

姓名的著者等。集体著者著述的文献可标注机关团体名称。 倘若正文中已提及著

者姓名,则在其后的“()”内只须著录出版年。

示例:The notion of an invisible college has been explored in the

sciences(Crane1972) . Its absence among historians is notes by

Stieg (1981) 。各篇文献的标注内容都以这一形式出现时,参考文献的出版年应紧接着著

者著录。⑤ 页码由正文的首页开始作为第一页。封面、封二、封三、封底不编入页码。

页码的编号必须标注在每页的相同位置。中英文摘要、关键词部分用罗马数字Ⅰ

Ⅱ,Ⅲ标明页码。⑥ 页边距:上边距:2.4cm,下边距:1.8cm,左边距:2.8cm,右边距:

416

Page 419: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17

1.8cm。6. 外文文献翻译(1)翻译的外文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学术会议的文章、有关著作及其他相关材料,应与毕业设计主题相关,并作为外文参考文献列入毕业设计的参考文献,中文译文后应附外文原文,翻译后的译文字数不得少于 2000~3000 字。

① 标题应真实反映翻译外文的主体内容或原外文标题内容,一般控制在20个汉字以内。可用副标题对标题予以补充说明;

② 标题下方正中为外文作者署名;③ 外文翻译成中文的内容;④ 外文著录。

7.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凡毕业设计(论文)按计划完成者,其毕业设计(论文)资料齐全,符合

规范化要求,经各二级学院(部)形式审查通过后方可获得答辩资格。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前上交给指导教师的材料有:

(1)任务书(2)开题报告(3)毕业设计作品成品

(4)毕业阐述报告定稿一式两份 (5)外文文献翻译

(6)电子稿(在论文答辩前一周,以姓名命名,压缩后发给指导老师,由

指导老师汇总交教务科,内容包括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作品、阐述报告、翻译

417

Page 420: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18

定稿)具体答辩程序为:

(1)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审查通过后,由各专业答辩小组主持答辩并以公开方式进行。

(2)答辩前,答辩小组每个成员必须审阅每位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资料,

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并准备答辩时应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准

备答辩时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视同考试试卷,注意保密),为答辩作好准备。(3)答辩开始时,学生首先报告自己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约 5-

8 分钟)。(4)学生报告自己毕业设计(论文)后,随即进行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

(约 7-10 分钟),每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应及时答辩,便于了解学生所学知识

的掌握情况和所做课题的真实性(尽可能不给学生提示)。(5)答辩小组成员对每位学生的提问数不得少于三个问题(不要集中在一

个答辩小组成员)。提问内容应较好的结合课题及学生所学专业,有一定的深度

和广度。8. 毕业设计(论文)装祯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装祯(学生应按以下顺序装订论文一式三份,交院、

418

Page 421: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19

指导教师各 1份,自己保留 1份) (1)封面(即外包装,中文,由学校统一制定封面版式,学生到指定复印社

装订,复印地点不限) (2)学位阐述报告原创性声明(学校统一格式,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3)致谢辞 (4)中文摘要、关键词

(5)英文摘要、关键词 (6)目录 (7)文本主体 (8)参考文献

(9)正文附录(如果有,如调查问卷、表格、原始数据附表等。附录的篇幅一

般不宜超过正文) (10) 封底(11)外文文献翻译(12)毕业设计作品光盘

四、实训方式

419

Page 422: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20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实训形式采取导师面授和学生自主实践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由指导教师和指导学生共同提出,并以书面形式陈述

课题来源、内容、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等情况,经教研室审定后,确定毕业设

计题目。学生确定题目后,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指导教师向学

生讲清课题意义,提出明确要求;介绍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和书目,指导学

生系统查阅中、外文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掌握文献检索的程序和方法,要求学生

作好文献索引目录,撰写文献综述;审阅学生拟定的实验设计方案或开题报告,

指导学生拟定作品创作提纲、阐述报告写作提纲,并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

生观察探讨新事物、发现分析新问题,认真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刻苦钻研、踏实严谨的优良作风。指导教师定期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论

文)进展情况,进行答疑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及时调整与

完善研究计划,以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后

指导教师对学生完成好的毕业设计(论文)仔细审阅,根据学生的工作态度、工

作能力、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写出考核评语及评分的初步意见,同时对学生进

行答辩资格预审,并指导学生参加毕业答辩。

420

Page 423: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21

五、实训进度安排与学时分配

依照人才培养方案,本实训在第八学期进行,为期 12周,以下是本实训包

含的具体实施内容和学时分配:

学习《外国语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参考选题等资料 2 学时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商议选题方向 2 学时学生选题辅导与审查学生确定个人选题上报指导老师;

4 学时指导教师下达并提交论文任务书及进行提纲指导 2 学时毕业设计提纲反馈与修缮学生提交毕业设计最终提纲给指导老师 4 学时开题报告撰写要求以及撰写任务下达 2 学时学生提交开题报告初稿,指导老师提出修改意见 2 学时开题报告审查反馈以及开题报告定稿 2 学时进行开题报告要求以及现场答辩指导 4 学时毕业设计完成规范要求学习以及初稿指导 2 学时毕业设计初稿反馈及修缮 4 学时毕业设计二稿反馈及修缮 4 学时毕业设计定稿以及答辩前资格审核 4 学时毕业设计现场答辩指导与反馈 4 学时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以推优指导 2 学时毕业设计装订以及所有毕业设计材料整理提交指导 4 学时六、实训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421

Page 424: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22

1. 考核与评定制度毕业设计成绩由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根据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如在答

辩过程中发现毕业设计有严重问题(反动、舞弊、抄袭等),答辩委员会有权否定

指导教师、评阅教师意见。(一)毕业设计最终成绩1.毕业作品阐述与毕业设计作品的成绩评定,分别采用百分制计算,再按

比例核算出毕业成绩。其中 90 分及以上为优秀;80-89 分良好;70-79 分中等

60-69 分及格;60 分以下不及格。一般优秀毕业设计比例不超过 20%。(二)评分考查要点评分要严肃认真,坚持标准,着重考核学生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设计、理论研究的独立工作能力,反映学生真实的业务水

平。2. 评分标准与内容每个毕业设计将有 4份评分表,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文本首先由指导

教师、评阅人和答辩小组分别打出百分制成绩,答辩委员会在决定最终成绩时综

合考虑以上评分,具体如下列公式所示: 终评成绩=指导教师评阅成绩*40%

422

Page 425: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23

+ 评阅人评阅成绩*40% + 答辩小组评阅成绩*20%

此外,如指导教师评阅及格,评阅人评阅不及格,由答辩委员会决定是否参

加答辩。如答辩委员会最终同意答辩,但答辩成绩不及格,则终评成绩为不及格 如指导教师评阅不及格,评阅人评阅及格,由答辩委员会决定是否参加答辩。

如答辩委员会最终同意答辩,但答辩成绩不及格,则终评成绩为不及格。 如指导教师评阅不及格,评阅人评阅不及格,则不能进入答辩,终评成绩为

不及格。3. 成绩比例答辩小组评定为“优秀”成绩的学生比例一般不得超过本组参加答辩学生

人数的 20%,“良好”不超过 45%,每个答辩小组中综合评定排名最后的学

生名单须由各组小组长在答辩结束后立即报答辩委员会确定最终成绩。院答辩委员会根据各答辩小组送报的材料,综合审定“优秀”名单,从各

答辩组报送的排名最后的学生名单中确定不及格人员或参加“二辩”人员名单。

最终成绩的分配比例应为:同一专业“优秀”不超过答辩学生总人数的 20% ,

不及格人数为参加答辩学生总人数的 1%-3% 。 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工作小组统一登记入册,学院教务科在此基础上作好成

423

Page 426: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24

绩汇总表和成绩分析工作。学校教学督导组在必要时将组织专家对学院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

抽查,抽查专家对原评定意见具有否决权,凡被抽查出违反了相关规定的学生

及指导教师将按有关规定处理。4.不及格处理办法凡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及格者,可选择延长学业或结业,学生须办理

好延长学业或结业的相关手续,并到教务科备案,留下通讯方式。答辩不通过者

可于结业后 3个月至 1年内申请重做论文。学生重做论文须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小组提出书面申请,须更换指导

教师者也须提出书面申请,重做期间须遵守本手册中各项规定,重做论文经评

阅合格后参加答辩者须向工作组提出书面申请,以参加答辩。5. 实训结束后,每名学生须提交论文档案袋,袋内资料具体如下:

编号 名称1 论文选题审题表2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3 开题答辩记录表4 开题报告评议表

424

Page 427: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25

5 中期进展情况检查表6 指导教师评审表7 评阅教师评审表8 答辩记录表9 答辩评审表10 成绩评定表11 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12 开题报告定稿13 毕业设计(论文)定稿14 毕业设计(论文)检测报告15 毕业设计(论文)修改稿16 外文文献翻译17 毕业设计作品光盘

七、实训主要参考资料1.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创作)管理规定

八、注意事项或说明缺勤达三分之一或论文材料提交不完整者,则实训成绩不及格。

425

Page 428: hbpu.edu.cnnas.hbpu.edu.cn/upload/20170417135137120.doc · Web view[13]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14]王宁主编.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426

执笔人:胡杨娜 审核人:李雅颖 、管振彬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