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Urbanization to Ecocity - THUsde/94/www/doc/p1-12.pdf ·...

23
都市環境復育 (From Urbanization to Ecocity) 授課教師:方偉達 德州農工大學生態博士 方偉達製作/二00五年十一月十一日 從都市化到生態城市 From Urbanization to Ecocity

Transcript of From Urbanization to Ecocity - THUsde/94/www/doc/p1-12.pdf ·...

  • 都市環境復育(From Urbanization to Ecocity)

    授課教師:方偉達 德州農工大學生態博士

    方偉達製作/二00五年十一月十一日

    從都市化到生態城市

    From Urbanization to Ecocity

  • 都市環境復育

    都市復育,是復育都市,還是復育荒野?

    都市復育,是恢復生態棲地,還是恢復都市機能?

    都市環境復育

    緒 論

    1、綠色建築2、綠色環境建築3、綠色城市(公園、綠地規劃)4、規劃範疇界定5、尺度詮釋

  • 綠色建築

    環保署:低污染、省能源、可回收之建材及營建過程中可達上述標準之構築物。

    營建署:在建築生命週期(指由建材生產

    規劃設計、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之一系列過程)中,消耗最少地球資源,使用最少能源及製造最少廢棄物之建築物。

    生態建築

    生態建築係儘可能利用建築物當地的環境。

    善用環境因子〈光、氣、水〉。

    不破壞當地環境因子循環。

    確保當地生態體系健全運作。

  • 永續建築

    「降低環境負荷」、「與環境相容」,「有利於居住者健康」的建築。

    指標化評比系統:綠建築指標

  •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綠建築指標1.

    生物多樣化指標

    社區綠網系統

    表土保存技術

    生態水池

    生態水域

    生態邊坡 / 生態圍籬設計

    多孔隙環境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綠建築指標2.

    綠化指標

    生態綠化

    牆面綠化

    牆面綠化澆灌

    人工地盤綠化技術

    綠化防排水技術和綠化防風技術

  •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綠建築指標3.

    基地保水指標

    透水鋪面

    景觀貯留滲透水池

    貯留滲透空地

    滲透井與滲透管

    人工地盤貯留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綠建築指標4.日常節能指標

    (1) 相關技術:建築配置節能、適當的開口率、外遮陽、開口部玻璃、開口部隔熱與氣密性、外殼構造及材料、屋頂構造與材料、帷幕牆。

    (2) 風向與氣流之運用:包括善用地形風、季風通風配、善用中庭風、善用植栽控制氣流、開窗通風性能、大樓風的防治、風力通風的設計、浮力通風設計、通風塔在建築上的運用。

  •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綠建築指標4.(續)

    (3) 空調與冷卻系統之運用:包括空調分區、風扇空調並用系統、大空間分層空調、空調回風排熱、吸收式冷凍機及熱源台數控制、儲冷槽系統、VAV空調系統、VRV空調系統、VWV空調系統、全熱交換系統、CO2濃度外氣控制系統與外氣冷房系統。

    (4) 能源與光源之管理運用:包括建築能源管理系統、照明光源、照明方式、間接光與均齊度照明、照明開關控制、開窗面導光、屋頂導光與善用戶外式簾幕。

    (5) 太陽能之運用:包括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太陽能電池。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綠建築指標5.

    二氧化碳減量指標

    包括簡樸的建築造型與室內裝修、合理的結構系統、結構輕量化與木構造。

    香港溼地公園

  •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綠建築指標6.

    廢棄物減量指標

    再生建材利用

    土方平衡

    營建自動化

    乾式隔間

    整體衛浴

    營建空氣污染防制

    土方平衡

    營運自動化

    曾正茂攝(日本)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綠建築指標7.

    水資源指標

    省水器材

    中水利用計畫

    雨水再利用與植栽澆灌

    節水

  •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綠建築指標8.

    污水與垃圾改善指標

    雨污水分流

    垃圾集中場改善

    生態濕地污水處理

    廚餘堆肥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綠建築指標9.

    室內健康與環境指標

    室內污染控制

    室內空氣淨化設備

    生態塗料與生態接著劑

    生態建材

    預防壁體結露 /白華

    地面與地下室防潮

    調濕材料

    噪音防制與振動音防制

  • 綠色城市(公園、綠地規劃)

    龐大的都市結構體,需要綠地空間進行量體減法。

    香港溼地公園

    規劃範疇界定

    敷地計畫

    都市計畫(市鎮、鄉街、特定區)

    區域計畫

    國土計畫

    水與綠的建設計畫

    範疇界定

  • 為什麼研究水與綠?因為台灣是水系島國 (問題核心)

    .

    海洋都市

    台北捷運車站

    宇內合一的堤防

    高速公路乾坤挪移

    (USA Today et al.: 2001)

    「水與綠建設計畫」

    行政院「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推動的「水與綠建設計畫」

    目標:推動「生產、生活、生態」均衡發展的三生的環境

    過程:推動以循序漸進「復育、保育、教育」的環境三育模式

  • 「水與綠建設計畫」(2002年行政院核定版本)

    計畫著重「生產、生活、生態」等環境三生的項目。

    例如:「水資源規劃利用」、「節約用水」、「水資源調度與營運管理」、「水庫清淤更新」、「水源開發」、「地貌改造與復育」、「生態復育及造林」、「生態治河親水建設」、「海岸生態復育及環境改善」、「城鎮地貌改造」、「陽光電城」、「風力農場」、「綠校園」、「綠營建」及「綠建築」等計畫。

    「水與綠建設計畫」(2004年)

    經建會認為,「水與綠建設計畫」應新增「水庫集水區保育計畫」、「試驗林生態系示範經營」、「海岸環境營造」、「推廣生態工法」、「推動營建資源再利用於公共工程」等8項子計畫,並選訂14項績效指標,包括每年擇定可恢復為天然海岸線之海岸段10公里、復育河岸總長20公里、每年增加1處生態或自然保護區域、每年進行50所永續校園建設、20件綠色廳舍暨學校改善案例、以及污水下水道建設整體污水處理率(%)於2007年應達31.4%等施政目標(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

  • 尺度詮釋

    從水與綠的建設開始。

    如何落實尺度在都市環境復育?

    敷地計畫 都市計畫

    區域計畫 國土計畫

    四草溼地

    都市蔓延及中央地方理論

    單核心都市

    多核心都市

    都市交通廊道與都市六角型模型形成能源最省模式

    核心復育

    廊道復育

  • 都市景觀建築意象

    Kevin Lynch : 地標、節點、通道、區域及邊緣。

    Richard Forman: 基質、斑塊、廊道。

    評估指標:客觀性本體(環境結構、功能及價值)及主觀性視域(平衡、單純、安全、秩序及愉悅)內涵。

    都市景觀建築意象

    景觀與美質評估。這些繪圖軟體來繪製2D或3D的分析圖,並以模擬影像進行道路視域基地分析,例如AutoCAD、CorelDRAW、Illustrator、LandCAD、PhotoShop、PhotoImpact。評估基準:以台中都會區鐵路捷運化為例。

    討論話題:廊道被切割後,如何復育?

  • 景觀VS.感覺

    什麼是「高架化鐵路工程」呢?專業術語是泛指「高架軌道、車站、出入通道、漸變段、高架立柱等構造」。然而,鐵路高架段因為支柱、軌道、車站及通道等量體的遮蔽效果,可能會影響視覺景觀。

    景觀VS.感覺

    但是影響程度可因為道路設施(如寬度、流通量、噪音量)、人行道(寬度、景緻、植栽、氣味、溫度)、周圍建物狀態(如建物高度、顏色、新舊、使用狀態、退縮建築線距離等)及開

    放空間狀態等而有所改變。

    圖:鐵工局

  • 景觀模擬

    在站體部分,以台中站、豐原站作代表,高架段部分則經由1/5,000航照圖及1/1,000測量圖選定代表性路段,進行實體模擬,進一步模擬分析沿線景觀及鐵路架高後,現地土地利用的時空改變。

    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委託泰興工程公司模擬。

    圖:鐵工局

  • 圖:鐵工局

    圖:鐵工局

  • 車站站體模擬

    豐原車站

    豐原車站目前因為鐵道阻隔,區分為前、後站不同地域,而車站附近亦較為凌亂,故應經由都市計畫適當重新規劃,並且佐以新車站設計,來減輕景觀影響。初步建議規劃豐原車站前站,留設站前廣場並與現有半圓形廣場進行設計整併。後站建議配合都市計畫開闢廣場空間,一方面提供車站運輸,另一方面前站廣場及高架騰空土地,可配合作為假日市集之用。

  • 圖:鐵工局

    車站站體模擬

    台中車站

  • █ 規劃前、後站廣場空間█ 劃設為台中車站用地█ 後站部分住宅區檢討變更為商業區█ 配合車站規劃需求、增設停車場用地█ 規劃客運轉運站█ 預留開發基地位置,銜接干城特定區

    N

    圖:鐵工局

  • 台中原為南北交通及政治光譜交會融合的光榮地域;然而,台中車站目前因為鐵道阻隔,造成前、後站不同發展,前站較多低矮房舍,交通動線混亂。本區須透過都市計畫,適當重新規劃新車站藉以減輕影響。

    今天,緬懷日籍建築師辰野金吾所設計的台中舊火車站,在文化保存下已經列為國家二級古蹟,其所代表的設計理念即是歷史的融和與併存。

    新車站以大跨度之鋼構量體,將舊火車站包覆其中,展現本站融合現代與傳統,強調新生代包容舊思潮的建築風貌。台中車站前站規劃留設站前廣場與現有半圓形廣場結合,後站建議配合都市計畫開闢廣場空間,一方面提供車站運輸,另一方面前站廣場及高架結構下方可配合作為民眾藝文展演活動使用,經過適當規劃將可促進發展及改善景觀,同時也為景觀電腦模擬留下時代的見證。

  • Take Home Message

    因應大台中都會區都市發展及不斷的交通建設,將原來物種棲地所生存之斑塊環境切割為數個小斑塊環境,我們必須在斑塊與斑塊之間,建立有效的生態廊道(為物種量身訂作)或是串連的踏石(stepping stone)區域,以達到物種播遷的目的。

    距離效應(distant effect)與鄰接效應(connectivity effect)也是必須考量的。

    在都市生態棲地不斷被切割之下,我們關心原生棲地生態景觀多種影響因子,例如:建物、農田、防風林、水域還有棲地形狀等。

    這些因素和物種的多樣性有關。其中,島嶼生態學者關心的是「棲地大小」;景觀生態學者關心的是「棲地干擾」、「棲地多樣性」(含植栽高度),還有「棲地形狀」。

  • 都市裂解生態斑塊時,需顧慮到動物的有效遷徙距離。

    鳥類的有效遷徙距離理所當然比哺乳動物來的高;靠風傳播種子的樹種也比靠昆蟲傳播種子的樹種有效遷徙距離高。

    考量當地的動植物相來作一評估,以達到將經濟成本及環境傷害降到最低的生態設計目的。在營造一人工環境時,也可利用當地的原生樹種,而不是引進單一的外來樹種。使用多樣化的樹料,以「波浪狀鑲嵌」的模式種植,使邊緣的長度增加以獲得較大的正向邊緣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