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基督教 政教關係變遷 - Alliance Bible Seminary ·...

9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通訊 1 二零一六年四月第六十四期 淺談中國基督教 政教關係變遷 淺談中國基督教 政教關係變遷 陳智衡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引言 自 2014 年溫州教會被拆十字架和教堂 後,中國教會與政府之間的關係成為國內外 人士關注的課題。當教堂十字架持續被當局 無故拆除,部分傳道人及信徒因對此表達不 滿或抗議而被拘控,甚至協助教會的維權律 師亦遭同一厄運。本文嘗試粗略以中國共產 黨和基督教會關係的歷史變化,來看今天政 教關係的問題。 東西方世界觀的差異背景 東西方政教關係有不一樣的歷史傳統, 當兩個世界觀走在一起時,彼此衝突自然會 出現。自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後,人民 就有了雙重身分,那就是基督徒和國民身分。 而這兩個身分更先是基督徒,其次才是所屬 國家的國民身分;先是無形教會平等的一員, 1 淺談中國基督教 政教關係變遷 陳智衡 10 歷史文物展覽: 二戰後中國基督教變遷 陳智衡 12 不再邊緣:香港堂會史研究 黃彩蓮 21 五旬節運動入華初期史略 葉先秦 31 「百年滄桑石門坎」講座分享 李春萍 33 「友誼與仇恨之間: 二戰時期的中國基督徒和 日本基督徒」講座分享 陳敏君 35 「基督新教在甘青地區的 穆宣事業(1878-1951)」 講座分享 辜創霖 37 暑期助理體驗分享 黃于玲 38 書籍介紹 39 中心事工及懷念校友

Transcript of 淺談中國基督教 政教關係變遷 - Alliance Bible Seminary ·...

Page 1: 淺談中國基督教 政教關係變遷 - Alliance Bible Seminary · 黨和基督教會關係的歷史變化,來看今天政 教關係的問題。 東西方世界觀的差異背景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通訊 1

二零一六年四月第六十四期

目 錄

淺談中國基督教政教關係變遷

淺談中國基督教政教關係變遷

陳智衡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引言

自 2014 年溫州教會被拆十字架和教堂

後,中國教會與政府之間的關係成為國內外

人士關注的課題。當教堂十字架持續被當局

無故拆除,部分傳道人及信徒因對此表達不

滿或抗議而被拘控,甚至協助教會的維權律

師亦遭同一厄運。本文嘗試粗略以中國共產

黨和基督教會關係的歷史變化,來看今天政

教關係的問題。

東西方世界觀的差異背景

東西方政教關係有不一樣的歷史傳統,

當兩個世界觀走在一起時,彼此衝突自然會

出現。自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後,人民

就有了雙重身分,那就是基督徒和國民身分。

而這兩個身分更先是基督徒,其次才是所屬

國家的國民身分;先是無形教會平等的一員,

1淺談中國基督教

政教關係變遷

陳智衡

10歷史文物展覽:

二戰後中國基督教變遷

陳智衡

12

不再邊緣:香港堂會史研究

黃彩蓮

21五旬節運動入華初期史略

葉先秦

31「百年滄桑石門坎」講座分享

李春萍

33「友誼與仇恨之間:

二戰時期的中國基督徒和

日本基督徒」講座分享

陳敏君

35

「基督新教在甘青地區的

穆宣事業(1878-1951)」

講座分享

辜創霖

37暑期助理體驗分享

黃于玲

38

書籍介紹

39中心事工及懷念校友

Page 2: 淺談中國基督教 政教關係變遷 - Alliance Bible Seminary · 黨和基督教會關係的歷史變化,來看今天政 教關係的問題。 東西方世界觀的差異背景

第六十四期2

跟着才是地上階級社會的一分

子。1 當羅馬帝國崩潰後,基督教

不單沒有隨着帝國沒落,反而對

世俗的影響日益加大。在西方歷

史中,羅馬天主教會與世俗君王

曾多次出現權力鬥爭。而在神學

上,教會亦發展出基督信仰與政

權互不干涉的思想。在這歷史發

展脈絡下,民主和人權觀念在近

代西方社會逐漸形成,甚至認為

人權是上帝所賦予的基本權力,

例如美國獨立宣言指出:「我們

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

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

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

利。」2

然而,中國因歷史背景關

係,並沒有發展出與西方相近的

世界觀。在中國自古至今都是皇

權至上,皇帝受命於天,所以稱

為「天子」。人民的權利並不是

與生俱來由神賜予,而是由天子

所給予的,這還包括了宗教組織

活動。中國宗教在社會的角色,

除了讓百姓滿足心靈需要,亦有

慈惠教化的作用。對於政權,宗

教人士同樣有義務為皇室祈福,

扶掖皇運。只要配合政權需要,

不作挑戰舉動,政府很少干涉宗

教團體事務。中國的宗教種類甚

多,間中會出現個別宗教僧侶為

了爭寵而互相攻擊,既希望自己

成為有政治影響力的國師,亦希

望所屬的宗教獨大,例如唐朝滅

佛事件就是一例。可是,中國歷

史並沒有出現類似西方基督教的

官方宗教,更沒有出現教權與政

權角力的事件。

中國共產黨崛起

中國政教關係一直是皇權至

Page 3: 淺談中國基督教 政教關係變遷 - Alliance Bible Seminary · 黨和基督教會關係的歷史變化,來看今天政 教關係的問題。 東西方世界觀的差異背景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通訊 3

上,雖偶然會出現以宗教旗幟來

反抗政權的軍事行動,例如有道

教色彩的「黃巾之亂」及基督教

色彩的「太平天國」等。但這只

屬少數,而且亦非該宗教的主流

體系。縱然晚清時期基督教有不

平等條約的保護,但來華傳教士

及華人教牧大部分也沒有挑戰或

推翻滿清皇朝的意圖。所以直到

民初,中國政教關係其實沒有太

大的變化。而當中國共產黨引入

西方的共產主義思想及加盟俄國

領導的共產國際後,中國的政教

關係才開始變得複雜。

俄羅斯共產黨於 1917 年爆發

革命推翻俄國沙皇後,旋即留意

中國革命後局勢發展。俄共見美

國對中國的影響日益加深;特別

是基督教青年會對青年的影響,

因此策劃打擊中國基督教運動,

希望中國青年選擇走俄國路而放

棄美國路。隨之再有國民黨員、

國家主義者及教育界人士等一

起對基督教進行批判,這就促成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全國性非基督

教運動的開展。3 在這背景下,中

國共產黨的目標是打擊西方資本

主義社會的一切,而這亦是當時

吸納學生、農民和工人成為黨員

支持者的途徑。

中共因得到孫中山聯俄容共

的政策幫助,對黨外組織進行全

面的滲透和擴張,基督教會亦是

其滲透目標之一。不久,中共以

推倒政權為目標,在多處城市發

起暴動,建立蘇維埃政權。在紅

色勢力猛烈影響下,基督教會自

然難以獨善其身,中共往往以帝

國主義等罪名及土地改革方法來

逼迫教會。當中共發展出武裝部

隊及紅軍的時候,他們為了軍費

而進行擄人勒贖,目標以西籍人

士為上。而中共最容易遇上的,

就是那些四處游走佈道的來華傳

教士,所以中共殘殺傳教士的事

件時有所聞。4

抗戰前後中共與基督教關係

當三十年代中期日本軍事力

量步步進逼,中共紅軍亦遭到國

民政府軍多次圍剿的時候,中共

中央於 1936 年 4 月發表《為創立

全國各黨各派的抗日人民陣線宣

言》,指出「不管我們相互間有

着怎樣不相同的主張與信仰,不

管我們相互間過去有着怎樣的衝

突與鬥爭,然而我們都是大中華

民族的子孫,我們都是中國人,

抗日救國是我們的共同要求。」

此宣言對象是當時在中國具規模

Page 4: 淺談中國基督教 政教關係變遷 - Alliance Bible Seminary · 黨和基督教會關係的歷史變化,來看今天政 教關係的問題。 東西方世界觀的差異背景

第六十四期4

的團體組織,而全國基督教青年

會是其中之一。在抗日這民族議

題下,中共開始對基督教由強硬

政策改為願意保護教會的懷柔政

策,並且努力爭取基督徒和傳教

士的支持。因為中共相當重視外

國傳教士在國際關係中所能帶來

的影響,更迫切希望透過他們在

英美等本國與社會各界廣泛的聯

繫網絡,協助中共與西方國家建

立外交往來。5 可是,這情況在

抗戰勝利後國共內戰時期即見逆

轉。特別在中共軍隊勢如破竹地

由北而下的時候,多個地區的教

會都表示遭到中共禁止聚會,甚

至教會也被迫關閉。6 中國共產黨

與基督教會的關係,立即回到二、

三十年代的狀態。

1949 年中共建國後,政教關

係更是急速惡化。新政權的宗教

政策限制和縮小基督教發展的市

場空間,首先不容讓傳教士再到

中國傳教,亦對從西方差會來的

資金作嚴密監控或阻撓。華人教

牧信徒為了要向黨國表示效忠,

故此出現「三自宣言」(全稱《中

國基督教在新中國建設中努力的

途徑》)的簽名運動。隨着韓戰

爆發,中國教會出現控訴運動、

三自愛國運動及聯合崇拜等政治

色彩的運動,加上地方政府亦逐

步徵用教產作為政府用地,中國

教會被新政權追擊至奄奄一息,

直到文化大革命時期更是完全停

頓。

改革開放的回暖‧六四後的寒冰

1978 年中國政府制定改革開

放策略並推出〈十九號文件〉,

以示重新為中國宗教政策定位。

中國教會及神學院都在官方容許

下復辦,地方政府也歸還部分教

產給教會。為了與西方國家重建

關係,宗教交流是其中重要一環,

故此中國基督教會自然有幫助國

家的角色扮演。在八十年代初,

中國基督教代表團到世界各地交

流訪問,不少海外教會都表示好

感和支持,這些被認為是達到國

際統戰的目的。7 為了配合政府的

國際統戰,三自教會到世界各地

教會的回訪交流日益增多,因而

為此而修改章程,在其任務上刪

除原有的「促進台灣回歸祖國」

和「反對霸權主義」等字句,另

加上「開展國際友好工作」。8 然

而,中國政府只是扶植和借助三

自教會的宗教交流藉以跟西方國

家連結,非官方認可的家庭教會

卻仍遭到政府打壓。對於政府而

言,不受授權的家庭教會有潛在

Page 5: 淺談中國基督教 政教關係變遷 - Alliance Bible Seminary · 黨和基督教會關係的歷史變化,來看今天政 教關係的問題。 東西方世界觀的差異背景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通訊 5

危險,是外國勢力滲透和利用的

工具,因此政府必須壓制家庭教

會的發展。

到了 1989 年中國出現龐大的

學生運動,中國政府於六月四日

派出解放軍鎮壓提倡政治改革的

民運人士。九十年代開始,中國

政府推出〈六號文件〉等多項宗

教政策,為的是對宗教加強監控,

以防範境外宗教組織對中國進行

「宗教滲透」,成為外國對中國

進行「和平演變」的工具手段。

三自教會再次進行內容調整與轉

向,為的是緊緊跟隨政府政策。

而八九六四事件後出現的「基督

教熱」,使很多知識分子和青年

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幻想破碎,

不少更決定皈依基督,加入家庭

教會,後來還發展了高學歷的城

市新興教會。這些在非三自教會

的龐大信徒羣體,逐漸構成一種

威脅,政府認定這也屬於境外勢

力的滲透和利用對象,故此加強

對這些教會的打壓。

中國崛起的千禧年代

2001 年 12 月 11 日,中國正

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即

「入世」,成為世界經濟大家庭

一員。當時宗教局長葉小文表示:

「隨着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隨着

中國加入 WTO,開放的中國決定

了中國宗教的更加開放。」9 當

時陳劍光亦指出「由於中國走向

WTO ,各種宗教活動也會活躍起

來。」他更認為:「中國政府應

該認識到宗教自由對一個穩定的

社會環境的重要性,而且願意放

鬆對宗教的控制,由於中國加入

國際社會,此種行動將是中國時

代到臨的重要指標。」10 但中國

入世使宗教局對宗教管理更形緊

張,因為從宗教局的角度,中國

入世是前所未有地擴大中國對外

開放的尺度。他們認為雖然入世

使中國獲得空前發展的機遇,但

卻同時認為這也為境外敵對勢力

帶來方便,可以利用中國入世這

開放了的門進行宗教滲透。

2001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召

開全國宗教工作會議,江澤民提

出要「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

社會相適應」,並且「要求他們

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

擁護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

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要求他

們從事的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

於國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體

利益﹔支持他們努力對宗教教義

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

而且更「要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

原則,堅決抵制境外利用宗教進

Page 6: 淺談中國基督教 政教關係變遷 - Alliance Bible Seminary · 黨和基督教會關係的歷史變化,來看今天政 教關係的問題。 東西方世界觀的差異背景

第六十四期6

行滲透。」11 誠然,這些指導思

想與九十年代的宗教政策沒有太

大分別,也或多或少是回應 2000

年梵蒂岡對中國天主教會的封聖

問題。

另一方面,美國 2001 年的

911 事件,讓中國感受到宗教極

端主義可以成為恐怖勢力對大國

進行攻擊,那自然聯繫到疆獨藏

獨等問題,認定宗教是與國家安

全有關的。中國政府公開強烈支

持打擊恐怖主義的戰爭,支持美

國等聯軍對阿富汗的軍事行動,

而之後中美亦開展了反恐方面的

雙邊對話。那時美國不再將中國

看作最大的潛在威脅,轉而注重

中東局勢以及恐怖主義威脅,美

國認識到東亞局勢必須保持穩

定。故此 2005 年開始,美國提出

中美兩國因彼此利益可以加強雙

方的合作性。

胡錦濤在 2007 年十七大全

國代表大會上,表示要全面貫徹

黨的基本方針,發揮宗教界人士

和信教羣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中的積極作用。在胡溫執政期

間,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是重要的

國策,因此相對而言,這時期對

宗教的壓力相對比從前小,今天

不少被拆的教會就是這段時間建

的。不過,從八九民運後以知識

分子為主的非三自體制教會逐漸

壯大;到二千年後,他們開始尋

求教會公開化,並討論教會登記

問題。面對政府的壓迫,他們以

法律據理力爭,漸漸亦出現一班

基督徒維權律師羣體,這是在中

國歷史從沒有出現過的羣體。

對於中國政府而言,他們認

為基督教多元的傳教手法帶來威

脅,看宗教團體用經商、投資、

教育、旅遊、體育、慈善等不同

方式來傳教,加上互聯網的傳教

渠道,更令宗教局感到監管宗教

愈來愈困難。而且更認為有些宗

教團體具政治意圖,想改變中國

的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特別是

西北的穆宣,在宗教局角度而言

是引起宗教間衝突,破壞宗教和

諧的表現,故此宗教局更是不希

望見到這情況繼續下去。而且認

為宗教容易被別國或組織以「人

權、民主、普世價值」等旗號來

挑戰政府。面對基督教增長並避

免對政權帶來的威脅,當權者對

中國教會的控制和壓抑的力度愈

來愈強。12

強硬左風再現

2012 年初,「基督教中國

化」開始成為官方及學界推動的

話題。例如卓新平提出基督教中

Page 7: 淺談中國基督教 政教關係變遷 - Alliance Bible Seminary · 黨和基督教會關係的歷史變化,來看今天政 教關係的問題。 東西方世界觀的差異背景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通訊 7

國化的要素,就是:

1. 基督教中國化是對在華基督教

的一種政治定位,即要根本解

決基督教對當今中國政治的認

同問題。

2. 基督教必須積極適應當今中國

社會,這是教會在社會建設方

面的中國化。

3. 基督教需要中國文化的表達方

式,這是文化方面的基督教中

國化。13

在 2013 年中國基督教第九

次代表會議上,蔣堅永副局長指

出「基督教中國化」是「要堅定

不移地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樹

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服從國家最高利益和民族根本利

益」;「要深化神學思想建設,

融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吸納中

國社會進步的時代信息,對基督

教教義教規作出符合時代精神和

社會發展要求的闡釋。」以及「要

按照三自原則辦好教會,自覺抵

禦境外勢力利用基督教對我國進

行的滲透活動,反對一切外來勢

力的控制和干涉。」14 習近平亦

指出要「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

義社會相適應,必須堅持中國化

方向。」15

然而,不少人認為「基督教

中國化」的指導思想殊不簡單。

邢福增表示所謂「中國化」並非

一般基督教內所指的本色化、本

土化,而是強調與社會主義適應,

愛國愛教、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的

方向。16 郭寶勝指出「基督教中

國化」是習近平中國夢的一部分,

其目的是要將中國的基督教共產

黨化、社會主義化,成為中共的

馴服工具,最終在中國消滅基督

教。17

正當「基督教中國化」的主

導思想引來熱烈討論,2014 年初

浙江省政府推行「三改一拆」政

策。信徒興旺的溫洲三自教會及

家庭教會都被當局以強硬手段拆

除十字架,起初更有教會因違章

建築而被夷為平地,政府的強硬

行動引起信徒作出激烈抗爭,彼

此關係陷入僵局。政府務求對教

會作出進一步的監控,部分地方

更出現「五進五化」政策。曾抗

議政府違法拆十字架的教會或家

庭教會牧師,以及協助教會從法

律途徑申訴的維權律師,先後被

有關當局以不同罪名拘控。這些

事情都令內地和海外信徒對當地

政府的處理手法感到不滿。然而,

有關當局並無意暫停此行動,至

今被無故拆除十字架的教會數目

仍然攀升中。

Page 8: 淺談中國基督教 政教關係變遷 - Alliance Bible Seminary · 黨和基督教會關係的歷史變化,來看今天政 教關係的問題。 東西方世界觀的差異背景

第六十四期8

小結

中國共產黨雖然建基於西

方的共產主義思想,可是以革命

及破除舊傳統的中共並沒有脫離

中國傳統「政主教從」的政教關

係思維。此外,因中共一直視英

美等資本主義國家為假想敵,而

這些國家昔日正正是帝國主義侵

略及輸入基督教的國家,所以在

中國政府眼中,中國教會確是難

以擺脫與西方有關的原罪。從宏

觀角度而言,中國共產黨崛起到

中共執政至今,對基督教的宗教

政策並沒有重大的改變。隨着中

共及建國後的政局形勢,基督教

往往是他們既想利用,亦想打擊

的對象。當他們需要與西方國家

建立友好關係時,普世性的基督

教正是可供利用並幫助國家開展

外交,在抗戰時期如是,在改革

開放時期也如是,就連加入世貿

時也有這期望。可是,正正因為

基督教有其普世性,故此中國政

府亦擔心教會受到西方國家的宗

教滲透,更擔心基督信仰所蘊含

的普世價值對民間意識形態的影

響。因此,有動員能力的教會一

旦高速增長,政府難免認為教會

已非可利用角色,而是潛在威脅

自己的角色。正如馬虎成曾指出

當基督教獨大的時侯,將嚴重破

壞中國的宗教生態平衡、影響國

家安全、局部地方因宗教版圖改

變而出現社會衝突和矛盾,以及

影響基督教的獨立自主自辦的原

則和形象。18 因此,當政府感到

基督教出現有潛在威脅時,就會

毫不猶疑地採取強硬態度,並且

企圖壓抑教會發展。這情況過往

曾多次出現,至今也是如此。

然而最矛盾的地方,就是中

國教會雖沒有挑戰政權的意圖,

可是基督徒向未信者傳揚福音卻

是耶穌基督給予門徒的大使命。

若信徒因履行大使命而促成信徒

人數增多,這正正是政府認為的

潛在危機。因此,要麼政府改變

對基督教處處防範的思維,要麼

基督教會不再傳福音或配合政府

作出自我改變,否則這政教關係

實難以有根本性的改變。然而近

九十多年的黨思維,基於自身的

考慮,相信不會短期內作出重大

改變。而基督徒亦會堅持跟隨主

耶穌的聖經教訓,以及努力實踐

基督的大使命,也不會輕易動搖

此底線。在雙方都不會輕言向對

方作出大幅度調整及妥協的情況

下,相信這種政教關係仍會維持

一段時間。

Page 9: 淺談中國基督教 政教關係變遷 - Alliance Bible Seminary · 黨和基督教會關係的歷史變化,來看今天政 教關係的問題。 東西方世界觀的差異背景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通訊 9

1叢日云:《在上帝與凱撒之間:基督教二元

政治觀與近代自由主義》(台北:左岸文化,

2004),頁 53-54。

2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they are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中文翻譯下載自「美國在台協會網頁」:〈http://www.ait.org.tw/zh/declaration-of-independence.html〉。下載日期:2016 年 3 月 14 日。

3陶飛亞:〈共產國際代表與中國非基督教

運動〉,《邊緣的歷史:基督教與近代中

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頁 68-89。

4成邦慶著,劉家峰、劉莉譯:《一個外國傳

教士俘虜的長征:成邦慶回憶錄》(台北:

台灣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16),頁 74;

皮爾.艾立克森著,曹越譯:《心歷的里

程》(台中:中華基督教福音信義傳道會,

2013),頁 88。

5陶飛亞:〈抗戰時期中共對基督教會的新政

策〉,《邊緣的歷史:基督教與近代中國》,

頁 77 - 85。

6陳智衡:《合一非一律:中華基督教會歷史》

(香港:建道神學院,2012),頁 287。

7趙天恩、莊婉芳:《當代中國基督教發展史

(1949 - 1997)》(台北:中國福音會,

1997),頁 326 - 327。

8趙天恩、莊婉芳:《當代中國基督教發展史

(1949 - 1997)》,頁 443 - 446。

9葉小文:〈中國宗教的百年回顧與前瞻〉

(2001 年 2 月 27 日)。下載自「時代論

壇 」 網 頁:〈http://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0753&Pid=21&Version=0&Cid=366&Charset=big5_hkscs〉。

10陳劍光著,校斐勇譯:〈中國入世及其對中

國社會政教關係的影響〉,文章曾發表於

《宗教與世界》第七期(2003)。下載自「中

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網頁:〈http://www.usc.cuhk.edu.hk/PaperCollection/Details.aspx?id=2595〉。

11〈全國宗教工作會議在京舉行〉(2001 年

12 月 12 日)。下載自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BIG5/shizheng/20011212/625630.html〉。

12王作安:〈我國宗教狀況的新變化〉《中國

宗教報告(2008)》(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出版社,2008),頁 78 - 80。

13卓新平:〈探索基督教「中國化」之路〉。

下載自「中國民族宗教網」:〈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1604220364-1.htm〉。

14〈蔣堅永副局長在中國基督教第九次代表會

議上的講話〉(2013 年 9 月 8 日)。下載

自「國家宗教事務局」網頁:〈http://www.sara.gov.cn//xwzx/xwjj/30573.htm〉。

15習近平:〈宗教工作本質上是羣眾工作〉。

下載自「國家宗教事務局」網頁:〈http://www.sara.gov.cn/xwzx/szyw/209657.htm〉。

16陳盈恩:〈中共統戰新形勢四個宗教「必

須」〉。下載自「時代論壇」網頁:〈http://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89413&Pid=1&Version=0&Cid=837&Charset=big5_hkscs〉。

17郭寶勝:〈基督教中國化就是基督教共

產黨化〉(2015 年 11 月 25 日)。下載

自〈http://chinaexaminer.bayvoice.net/b5/comments/2015/11/25/194461.htm〉。

18馬虎成:〈基督教在當年中國大陸快速發展

的原因辨析〉,張志剛、唐曉峰主編:《基

督教中國化研究(第一輯)》(北京:宗教

文化出版社,2013),頁 158 -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