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七天 新书 - wb.sznews.comwb.sznews.com/page/1721/2017-03/26/A14/20170326A14_pdf.pdf ·...

1
2017年3月26日 星期日 责编 李福莹 视觉 熊艳阳 责校 伊诺 14 领读七天 新书 《街角的奇迹》 把希望带进贫民窟 “信念就是即便你看不见整段楼梯,也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由肯 尼迪 · 欧戴德与杰茜卡 · 波斯纳合著的《街角的奇迹》,讲述的是一个真实 的传奇,这是一本关于爱情与希望,不屈与抗争的书。 肯尼迪 · 欧戴德在肯尼亚的贫民窟基贝拉长大,曾沦落为街头混 混。16岁时,无家可归、满心绝望的他得到了一本马丁 · 路德 · 金的演讲 集。受到这本书的激励,他发起了青年组织SHOFCO,决心把希望带给 基贝拉的同胞。几年后,美国卫斯理大学的学生杰茜卡·波斯纳去 SHOFCO做志愿者,在零距离的相处中,两人相爱了。后来,两人来到美 国学习,但从未忘记SHOFCO的使命。他们又返回基贝拉,创造出一片 小小的乐土,超过76000不再担心缺水、疾病,并得到创业项目的资助。 杰茜卡和肯尼迪在其他社区也发起了变革,致力于把同样的决心和热情 带进更多的贫民窟。 (李福莹) 《大国速度:中国高铁崛起之路》 揭秘中国高铁背后的故事 “你买到票了吗?”这是中国春节前后老百姓说的最多的一句 话。现如今,虽然铁路春运出行的人次依旧居高不下,但买到一张 回家的车票早已不像过去那般“难于上青天”。在这人人能够亲身 感受到的变化中,高铁自然成为了铁路春运出行第一主力军,它不 仅完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也已经悄然改变了中国30年的春运 格局。 高铁见闻 (笔名) ,一位被称为“高铁科普第一人”的高铁科普 作家,近日推出了新书《大国速度:中国高铁崛起之路》。这是继首 部世界高铁发展史图书《高铁风云录》之后又一力作。本书全景式 展示中国高铁崛起之路,记录了中国高铁从无到有,再到自主创 新、高速发展,最后成为高铁强国的全过程。 (李福莹) 《如何老去》 长寿的想象、隐情及智慧 常青是第三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奖”获得者。她是一位极其独特的 作家,独特之处在于她身兼医者的双重身份。作为一名医学博士后,以 及医药行业从业者,她对医疗有着一般作家达不到的透彻认知;同时,她 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关怀,能将冷峻的话题,化为抚慰心灵的缪斯之唱。 《如何老去》是常青的最新之作,探讨由医疗延伸出来的衰老与长寿 话题。但它针对的读者与其说是老年人,不如说是每一个人。我们今天 活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人人怕老,拼命想瞒过时间;而被社会潮流倾向于 边缘化的人群却越来越“低龄”。即使尚未进入老年,也早早受到“老”这 个字眼的困扰,这不正是时下很多人的隐痛吗?所以作者的抱负是为时 代回答这个问题。 《如何老去》不是在形而下层面指导怎么养老,而是结合了医学、生物 学、社会学多角度,以思辨文字揭示了关于衰老和长寿的迷思与真相。例 如从20世纪至今,人类寿命实现迅猛的增长,这是否说明医疗将无所不 能?科学家据此做出的永生预言,又有多少真实性?一些抗衰老中心的拜 访者为何络绎不绝?在这些浪漫的长寿想象背后,本书帮助我们拨开芜杂 的信息迷雾,直视医疗最核心的真相—它的可能性和局限性都在哪里。 (谭宇宏) 《爱,让我们彼此听见》 世间不存在“完美”亲子关系 继《和你一起,我不怕老去》之后,畅销书作家刘继荣和儿子张 一凡联手,出版了全新力作《爱,让我们彼此听见》。在书中,作者 刘继荣和儿子张一凡抛开母与子的原始角色包袱,真心诚意地谈 成绩、志向、态度、朋友、爱与人生。 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世间并不存在“完美”的亲 子关系。但最为关键的是,无论发生了什么,都不要放弃对彼此的 关爱。大人有大人的“大道理”,小孩有小孩的“小道理”。爱,让我 们彼此听见。刘继荣通过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 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发展规律。与其让他们早早就结束 童年无忧无虑的快乐,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会并掌握一些所谓的考 试技巧,不如顺其自然,让孩子成为一颗比别家孩子晚熟的“红草 莓”。 (谭宇宏) 《彩色的中国》 跨越 30 年的影像历史 本书从 80岁高龄的摄影师翁乃强数以万计的反转片和黑白底片中 挑选260张作品集结而成,大量20世纪60年代彩色影像首度公开付梓, 真实呈现了1964~1995年间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70张作品原底片已被 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珍藏。 这些被雪藏了数十年的彩色和黑白底片,其时间跨度长达30年,真 实地还原了上世纪中后叶4个10年中,我国各个行业的生产场景以及普 通百姓在社会政治经济巨变中的生活状态。透过这些真实得令人窒息 的照片,我们得以用极其罕见的彩色视野,近距离地观看那个年代人们 的喜怒哀乐。这些照片中一个个活生生的面孔就像从历史深处射出来 的箭弩,把我们带回那段时光中。 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位摄影者如何用极大的勇气和热情、用独特的视 角去选取和采集被无数摄影家忽略的细节和生活琐事,并逐渐在拍摄中 找到自己的观看之道。历史并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和年表,而是一个个真 实的场景、生动的面孔。青年时代的翁乃强和他的摄影爆发了一种能 量,而这种能量的初始动力就是他对于摄影最为质朴的想法:要做时代 的记录者。 (李福莹) 《中国 1945》 中国革命与美国的抉择 本书作者理查德 · 伯恩斯坦,现居于纽约,记者、文化批评家和 评论员,曾为《时代》杂志和《纽约时报》驻亚洲和欧洲的通讯记者, 并且也是《时代》杂志北京办事处第一位主任,撰写过多部有关中 国与亚洲的书。 《中国1945》主要讨论的问题是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面对复 杂的中国时局美国的政策抉择。1945年,驻华美国官员试图达成三 个自相矛盾的目标:其一,阻止中国爆发内战;其二,保证美国政府不 卷入这场战争;其三,阻止共产党及苏联从美国与蒋介石政府手中夺 去对中国北方的控制权。作者认为,无论当时美国采取怎样的政策, 都不可能根本改变历史的走向,决定中国未来结局的绝不是美国政 策,而是存在于中国这片土地上的自身的力量。 (李福莹) 《八十一年人生路》 再现胡乔木丰富多彩一生 胡乔木是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起过独特作用的重要人 物。他曾长期担任毛泽东的秘书,“文革”后,又协助邓小平做了许多重 要工作,享有“中共中央第一支笔”的美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八十一年人生路—胡乔木生平》,以 丰富的资料,再现了胡乔木丰富多彩的一生,详细呈现胡乔木与钱锺书、 胡绳、杨尚昆、李政道等人士的交往。该书由《胡乔木传》编写组副组长 程中原领衔编写,诸多文献资料首次披露。特别是对胡乔木的新闻学研 究、文字改革和汉语规范化研究、文学艺术研究、国际重大问题研究均有 所讨论,表明胡确是百科全书式学者、中国现代学术之林不可多得的一 株乔木。而书中关于胡乔木同学谊、夫妻情以及他对知识分子的关心的 描述,可以使读者进一步感知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本书主要作者程中原,是研究党史等的专家,对相关历史叙述把握 精准,客观平实。 (谭宇宏) 《沙丘》 科幻文学代表作之一 《沙丘》是与阿西莫夫齐名的科幻巨匠弗兰克 · 赫伯特的传奇 代表作,它入选了美国亚马逊“一生必读的 100 本书”、BBC“英国 最受欢迎的100本书”、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科幻·奇幻小说 TOP100”等全球公认榜单。有评论说,每个“一生必读”的书单上 都有《沙丘》。 《沙丘》被改编成红遍全球的即时战略游戏的鼻祖《沙丘魔堡》, 由此衍生的《红色警戒》《星际争霸》几乎成为每台电脑上的必装品, 此外还催生了《星球大战》《阿凡达》等经典科幻电影,《沙丘》在科幻 文学中的地位就如同《魔戒》在奇幻文学中的地位。《沙丘》的责编高 一君表示: “中国读者阅读习惯与国际接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科幻 小说能极大地激发年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谭宇宏) 《非比寻常》 李师江最新“私小说” 《非比寻常:中文系二》是作家李师江的最新长篇小说。2010年,李 师江以北师大中文系为背景的《中文系》出版,以其幽默而深情的笔触风 靡一时,在成长小说中独树一帜。《非比寻常》则是中文系的续集,主要以 主人公大学毕业后三年的生活为线索,将年轻人在工作、爱情、家庭三者 间的思考与抉择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是一本自述体小说,也是现在常称的“私小说”。作者李师江谈到 他刚从大学毕业回到福州的一个文化单位工作,有了强大的心理落差。 “没有文化氛围,我不太适应这个生活,也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正是在 这样的契机下促使他写了这部小说。大学毕业三年,是进入社会的试水 期,也是人生最关键的过渡期。这部小说充分展现了年轻人这段动荡、 犹豫、彷徨或者决绝的青春时光。 (谭宇宏) 《此心未歇最关情》 梁晓声深情回望岁月 本书是梁晓声的散文作品集,写父母亲情、乡亲父老,写与战 友同事的交往以及一些生活化的故事,或温情细腻,或朴素简单, 或迷茫无措,或深刻浓烈,似乎不着痕迹却又直击深远的文字背 后,可以看见梁晓声那份强烈的责任心的对家与国的悲悯情怀,是 岁月积淀和世事洞察之后的深情回望,尽显犀利理想化的梁晓声 的柔情一面,读来温润留香,令人动容。 梁晓声,祖籍山东荣城,出生于哈尔滨市,现居北京,任教于北 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以知青文学代表 作《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和《雪城》等蜚声文坛。 (李福莹) 《草原动物园》 一个孤独者追逐梦想的故事 马伯庸,1980年出生于赤峰,曾留学新西兰数年,自2005年起 在外企工作十年。擅长以奇特的想象重构历史,被誉为“文字鬼 才”。他的作品具有厚重的历史底蕴,行文旁征博引,时而犀利泼 辣,时而妙趣横生。 本书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光绪末年,慈禧太后之死令北京万牲 园陷入困境,不得不拍卖园内的动物。一则《京话日报》上的消息, 引起了一位美国传教士的兴趣。这位梦想家式的传教士突发奇 想:到赤峰建一座草原动物园。传教士带着一头大象、一头雄狮、 两匹虎纹马、五只狒狒、一只鹦鹉和一条蟒蛇,风尘仆仆从京城出 发去赤峰。一路上,他们互相温暖、互相慰藉。而拥有盗梦能力的 异域少女、通晓动物语言的少年、草原上神秘的狼变,都在命运的 羁绊下与草原动物园有着或远或近的关联……这是一个孤独者追 逐梦想的故事,也是一座边远小城曾做过的悠长的梦。 (李福莹)

Transcript of 领读七天 新书 - wb.sznews.comwb.sznews.com/page/1721/2017-03/26/A14/20170326A14_pdf.pdf ·...

Page 1: 领读七天 新书 - wb.sznews.comwb.sznews.com/page/1721/2017-03/26/A14/20170326A14_pdf.pdf · 本书从 80 岁高龄的摄影师翁乃强数以万计的反转片和黑白底片中

2017年3月26日 星期日责编 李福莹 视觉 熊艳阳 责校 伊诺

14

领读七天 新书

《街角的奇迹》把希望带进贫民窟

“信念就是即便你看不见整段楼梯,也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由肯

尼迪·欧戴德与杰茜卡·波斯纳合著的《街角的奇迹》,讲述的是一个真实

的传奇,这是一本关于爱情与希望,不屈与抗争的书。

肯尼迪·欧戴德在肯尼亚的贫民窟基贝拉长大,曾沦落为街头混

混。16 岁时,无家可归、满心绝望的他得到了一本马丁·路德·金的演讲

集。受到这本书的激励,他发起了青年组织 SHOFCO,决心把希望带给

基贝拉的同胞。几年后,美国卫斯理大学的学生杰茜卡·波斯纳去

SHOFCO做志愿者,在零距离的相处中,两人相爱了。后来,两人来到美

国学习,但从未忘记 SHOFCO 的使命。他们又返回基贝拉,创造出一片

小小的乐土,超过 76000 不再担心缺水、疾病,并得到创业项目的资助。

杰茜卡和肯尼迪在其他社区也发起了变革,致力于把同样的决心和热情

带进更多的贫民窟。 (李福莹)

《大国速度:中国高铁崛起之路》揭秘中国高铁背后的故事

“你买到票了吗?”这是中国春节前后老百姓说的最多的一句

话。现如今,虽然铁路春运出行的人次依旧居高不下,但买到一张

回家的车票早已不像过去那般“难于上青天”。在这人人能够亲身

感受到的变化中,高铁自然成为了铁路春运出行第一主力军,它不

仅完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也已经悄然改变了中国 30年的春运

格局。

高铁见闻(笔名),一位被称为“高铁科普第一人”的高铁科普

作家,近日推出了新书《大国速度:中国高铁崛起之路》。这是继首

部世界高铁发展史图书《高铁风云录》之后又一力作。本书全景式

展示中国高铁崛起之路,记录了中国高铁从无到有,再到自主创

新、高速发展,最后成为高铁强国的全过程。 (李福莹)

《如何老去》长寿的想象、隐情及智慧

常青是第三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奖”获得者。她是一位极其独特的

作家,独特之处在于她身兼医者的双重身份。作为一名医学博士后,以

及医药行业从业者,她对医疗有着一般作家达不到的透彻认知;同时,她

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关怀,能将冷峻的话题,化为抚慰心灵的缪斯之唱。

《如何老去》是常青的最新之作,探讨由医疗延伸出来的衰老与长寿

话题。但它针对的读者与其说是老年人,不如说是每一个人。我们今天

活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人人怕老,拼命想瞒过时间;而被社会潮流倾向于

边缘化的人群却越来越“低龄”。即使尚未进入老年,也早早受到“老”这

个字眼的困扰,这不正是时下很多人的隐痛吗?所以作者的抱负是为时

代回答这个问题。

《如何老去》不是在形而下层面指导怎么养老,而是结合了医学、生物

学、社会学多角度,以思辨文字揭示了关于衰老和长寿的迷思与真相。例

如从 20世纪至今,人类寿命实现迅猛的增长,这是否说明医疗将无所不

能?科学家据此做出的永生预言,又有多少真实性?一些抗衰老中心的拜

访者为何络绎不绝?在这些浪漫的长寿想象背后,本书帮助我们拨开芜杂

的信息迷雾,直视医疗最核心的真相——它的可能性和局限性都在哪里。

(谭宇宏)

《爱,让我们彼此听见》世间不存在“完美”亲子关系

继《和你一起,我不怕老去》之后,畅销书作家刘继荣和儿子张

一凡联手,出版了全新力作《爱,让我们彼此听见》。在书中,作者

刘继荣和儿子张一凡抛开母与子的原始角色包袱,真心诚意地谈

成绩、志向、态度、朋友、爱与人生。

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世间并不存在“完美”的亲

子关系。但最为关键的是,无论发生了什么,都不要放弃对彼此的

关爱。大人有大人的“大道理”,小孩有小孩的“小道理”。爱,让我

们彼此听见。刘继荣通过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

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发展规律。与其让他们早早就结束

童年无忧无虑的快乐,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会并掌握一些所谓的考

试技巧,不如顺其自然,让孩子成为一颗比别家孩子晚熟的“红草

莓”。 (谭宇宏)

《彩色的中国》跨越30年的影像历史

本书从 80岁高龄的摄影师翁乃强数以万计的反转片和黑白底片中

挑选 260张作品集结而成,大量 20世纪 60年代彩色影像首度公开付梓,

真实呈现了1964~1995年间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70张作品原底片已被

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珍藏。

这些被雪藏了数十年的彩色和黑白底片,其时间跨度长达 30年,真

实地还原了上世纪中后叶 4个 10年中,我国各个行业的生产场景以及普

通百姓在社会政治经济巨变中的生活状态。透过这些真实得令人窒息

的照片,我们得以用极其罕见的彩色视野,近距离地观看那个年代人们

的喜怒哀乐。这些照片中一个个活生生的面孔就像从历史深处射出来

的箭弩,把我们带回那段时光中。

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位摄影者如何用极大的勇气和热情、用独特的视

角去选取和采集被无数摄影家忽略的细节和生活琐事,并逐渐在拍摄中

找到自己的观看之道。历史并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和年表,而是一个个真

实的场景、生动的面孔。青年时代的翁乃强和他的摄影爆发了一种能

量,而这种能量的初始动力就是他对于摄影最为质朴的想法:要做时代

的记录者。 (李福莹)

《中国1945》中国革命与美国的抉择

本书作者理查德·伯恩斯坦,现居于纽约,记者、文化批评家和

评论员,曾为《时代》杂志和《纽约时报》驻亚洲和欧洲的通讯记者,

并且也是《时代》杂志北京办事处第一位主任,撰写过多部有关中

国与亚洲的书。

《中国 1945》主要讨论的问题是 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面对复

杂的中国时局美国的政策抉择。1945年,驻华美国官员试图达成三

个自相矛盾的目标:其一,阻止中国爆发内战;其二,保证美国政府不

卷入这场战争;其三,阻止共产党及苏联从美国与蒋介石政府手中夺

去对中国北方的控制权。作者认为,无论当时美国采取怎样的政策,

都不可能根本改变历史的走向,决定中国未来结局的绝不是美国政

策,而是存在于中国这片土地上的自身的力量。 (李福莹)

《八十一年人生路》再现胡乔木丰富多彩一生

胡乔木是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起过独特作用的重要人

物。他曾长期担任毛泽东的秘书,“文革”后,又协助邓小平做了许多重

要工作,享有“中共中央第一支笔”的美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八十一年人生路——胡乔木生平》,以

丰富的资料,再现了胡乔木丰富多彩的一生,详细呈现胡乔木与钱锺书、

胡绳、杨尚昆、李政道等人士的交往。该书由《胡乔木传》编写组副组长

程中原领衔编写,诸多文献资料首次披露。特别是对胡乔木的新闻学研

究、文字改革和汉语规范化研究、文学艺术研究、国际重大问题研究均有

所讨论,表明胡确是百科全书式学者、中国现代学术之林不可多得的一

株乔木。而书中关于胡乔木同学谊、夫妻情以及他对知识分子的关心的

描述,可以使读者进一步感知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本书主要作者程中原,是研究党史等的专家,对相关历史叙述把握

精准,客观平实。 (谭宇宏)

《沙丘》科幻文学代表作之一

《沙丘》是与阿西莫夫齐名的科幻巨匠弗兰克·赫伯特的传奇

代表作,它入选了美国亚马逊“一生必读的 100 本书”、BBC“英国

最 受 欢 迎 的 100 本 书 ”、美 国 国 家 公 共 电 台“ 科 幻·奇 幻 小 说

TOP100”等全球公认榜单。有评论说,每个“一生必读”的书单上

都有《沙丘》。

《沙丘》被改编成红遍全球的即时战略游戏的鼻祖《沙丘魔堡》,

由此衍生的《红色警戒》《星际争霸》几乎成为每台电脑上的必装品,

此外还催生了《星球大战》《阿凡达》等经典科幻电影,《沙丘》在科幻

文学中的地位就如同《魔戒》在奇幻文学中的地位。《沙丘》的责编高

一君表示:“中国读者阅读习惯与国际接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科幻

小说能极大地激发年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谭宇宏)

《非比寻常》李师江最新“私小说”

《非比寻常:中文系二》是作家李师江的最新长篇小说。2010 年,李

师江以北师大中文系为背景的《中文系》出版,以其幽默而深情的笔触风

靡一时,在成长小说中独树一帜。《非比寻常》则是中文系的续集,主要以

主人公大学毕业后三年的生活为线索,将年轻人在工作、爱情、家庭三者

间的思考与抉择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是一本自述体小说,也是现在常称的“私小说”。作者李师江谈到

他刚从大学毕业回到福州的一个文化单位工作,有了强大的心理落差。

“没有文化氛围,我不太适应这个生活,也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正是在

这样的契机下促使他写了这部小说。大学毕业三年,是进入社会的试水

期,也是人生最关键的过渡期。这部小说充分展现了年轻人这段动荡、

犹豫、彷徨或者决绝的青春时光。 (谭宇宏)

《此心未歇最关情》梁晓声深情回望岁月

本书是梁晓声的散文作品集,写父母亲情、乡亲父老,写与战

友同事的交往以及一些生活化的故事,或温情细腻,或朴素简单,

或迷茫无措,或深刻浓烈,似乎不着痕迹却又直击深远的文字背

后,可以看见梁晓声那份强烈的责任心的对家与国的悲悯情怀,是

岁月积淀和世事洞察之后的深情回望,尽显犀利理想化的梁晓声

的柔情一面,读来温润留香,令人动容。

梁晓声,祖籍山东荣城,出生于哈尔滨市,现居北京,任教于北

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知青文学代表

作《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和《雪城》等蜚声文坛。

(李福莹)

《草原动物园》一个孤独者追逐梦想的故事

马伯庸,1980年出生于赤峰,曾留学新西兰数年,自2005年起

在外企工作十年。擅长以奇特的想象重构历史,被誉为“文字鬼

才”。他的作品具有厚重的历史底蕴,行文旁征博引,时而犀利泼

辣,时而妙趣横生。

本书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光绪末年,慈禧太后之死令北京万牲

园陷入困境,不得不拍卖园内的动物。一则《京话日报》上的消息,

引起了一位美国传教士的兴趣。这位梦想家式的传教士突发奇

想:到赤峰建一座草原动物园。传教士带着一头大象、一头雄狮、

两匹虎纹马、五只狒狒、一只鹦鹉和一条蟒蛇,风尘仆仆从京城出

发去赤峰。一路上,他们互相温暖、互相慰藉。而拥有盗梦能力的

异域少女、通晓动物语言的少年、草原上神秘的狼变,都在命运的

羁绊下与草原动物园有着或远或近的关联……这是一个孤独者追

逐梦想的故事,也是一座边远小城曾做过的悠长的梦。 (李福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