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neijiangshizhongqu.gov.cn · Web view2019/10/20  ·...

download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neijiangshizhongqu.gov.cn · Web view2019/10/20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公示本 ) 项目名称: 内江市黄河湖综合整治项目

If you can't read please download the document

Transcript of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neijiangshizhongqu.gov.cn · Web view2019/10/20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本)

项目名称:内江市黄河湖综合整治项目全安镇污水处理设施

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内江汉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9年10月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内江市黄河湖综合整治项目全安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内江汉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龚剑

联系人

曾峻野

通讯地址

内江市中区南环路西二巷9号

联系电话

18011198857

传真

/

邮政编码

641007

建设地点

内江市市中区全安镇洪坝村2组

立项审批部门

内江市市中区发展和改革局

批准文号

内市区发改[2017]187号

建设性质

改建

行业类别及代码

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D4620

占地面积

(平方米)

1291.96

场镇:800

绿化面积(平方米)

26.7

场镇:78.4

洪坝村:491.96

洪坝村:266.92

总投资(万元)

2485.07

环保投资

(万元)

77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3.1%

评价经费(万元)

投产日期

2020年3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由来

随着全安镇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区域生活污水排放对区域水体质量和水体生态环境均造成了负面影响,特别是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大大超过了水环境的自净能力,区域水污染日益严重。

全安镇现有污水处理设施2座,分别为全安镇场镇污水处理站、洪坝村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分别为:1000m3/d、400m3/d,均采用人工生态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对全安镇场镇及洪坝村生活面源治理有一定成效,但因运行维护不善,年久失修,污水管网破损严重,原有管网为雨污合流,且植物生长季节性限制导致该工程运行不稳定,废水难以实现稳定达标。此外,原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为露天、未设置除臭措施,且由于污水特性及植物因素,蚊蝇肆虐,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恶臭和蚊蝇对周边近距离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且随全安镇近年来经济发展,该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及收集范围已不能满足居民生活污水的处理需求。

为完善全安镇排水基础设施、解决全安镇污水处理问题,由内江鑫隆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本项目前期工作。内江市城乡规划局市中区分局对该公司出具了《关于市中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选址规划意见的函》(见附件5),内江市市中区发展和改革局对该公司出具了《关于市中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内市区发改[2017]187号,见附件1)。2018年5月29日,区委区政府就全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黑臭水体整治开展了专题研究会议,并于2018年6月15日出具了《会议纪要》(内市区府阅[2018]56号,见附件9),会议明确,全安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实施业主为内江汉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因此,本项目由内江汉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负责实施(项目《情况说明》见附件10)。

为此,内江汉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拟投资2485.07万元对场镇及洪坝村原有人工生态湿地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原址改造(不新增用地),均占用部分人工湿地用地,对拟建设施占地范围内湿地填料进行拆除、新建污水处理设施,拆除原有管线(沿镇区主要道路建有雨污合流管道),并新建截污干管布置,扩大收集范围。项目基本情况见表1-1。

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批复(见附件1),项目洪坝村点位设计处理能力为200m3/d。根据内江市市中区全安镇人民政府《关于全安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洪坝村聚集点处理方量调整的说明》(内市区全府[2019]26号,见附件2)可知:“根据目前洪坝村聚集点周围权重生活现状,结合高速路服务中心及聚集点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需要,经内江汉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及市中区全安镇人民政府研究讨论,建议将聚集点污水处理站点基础设施及管网按照100立方米/每天的标准进行建设,一体化设备按照50立方米/每天的标准进行安装。”因此,项目初步设计将洪坝村点位污水处理设施规模调整为100m3/d,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二期处理规模均为50m3/d。2019年3月28日,内江市市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出具了《关于全安镇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内市区住建局[2019]55号,见附件3),确定项目建设规模为50 m3/d。

表1-1 本项目基本情况表

污水处理厂点位简称

建设地址

及坐标

占地

面积

(m2)

设计

规模

(m3/d)

工艺

收集范围及方式

排水方式去向

备注

场镇

点位

洪坝村

东经104.902644°

北纬29.582074°

800

600

A2O+MBR+紫外线消毒

全安镇场镇(共约1350户),场镇污水处理设施北侧设置1座提升泵站,其余区域重力流收集,收集管网长7741m。

重力自流排放,由周边沟渠排入朱家桥河,最终进入黄河湖水库

原址改造,拆除部分原有人工湿地生物塘,拆除部分原有管网,并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

洪坝村点位

洪坝村

东经104.902726°

北纬29.578931°

335

一期50二期50

AO+MBR+紫外线消毒

洪坝村1社、2社、9社居民(共约100户)生活污水和内荣高速黄河湖服务区生活污水,重力流收集,收集管网长1345m。

重力自流排放,由周边沟渠排入朱家桥河,最终进入黄河湖水库

原址改造,拆除部分原有人工湿地生物塘,拆除部分原有管网,并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

本项目接纳服务范围内的生活污水,境内养殖、屠宰等工业废水均由企业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放,不进入本项目管网。

由于洪坝村点位的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按一期规模建设,管网及调节池、污泥池等考虑远期处理量,预留远期MBR一体化设备基础。本次评价按一期规模进行评价,二期建设内容不属本次评价范围,应在开工建设前另外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本项目应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版),第三十三条“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中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可知:除新建、扩建日处理10万吨及以上外均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本项目场镇点位洪坝村点位处理规模均<10万t/d,因此,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为此,内江汉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委托江苏苏辰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环评单位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在完成工程分析和环境影响识别的基础上,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环评技术导则”等技术规范要求,编制完成《内江汉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内江市黄河湖综合整治项目全安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现上报审批。

二、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1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中,本项目属于鼓励类中第三十八条“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的第15款“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

2017年9月27日,内江市市中区发展和改革局出具了《关于市中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内市区发改[2017]187号)(见附件1),项目属该立项范围。

综上,本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

三、规划选址合理性分析

1、厂址比选

本项目共设置2处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站选址方案比选见表1-2、表1-3。

表1-2项目场镇点位污水处理站选址方案比选表

序号

项目

评述

比较结果

方案一(原址,全安镇洪坝村,东经104.902644°

北纬29.582074°)

方案二(全安镇场镇,东经104.903834°,北纬29.588035°)

1

特殊敏感区域、重大环境制约因素

项目区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饮用水源地等特殊环境敏感区域和重大环境制约要素

一、二方案无明显差异

2

远离医院、学校等场所

距离全安镇中心学校较近

方案一优于方案二

3

不占用基本农田

不占用基本农田

一、二方案无明显差异

4

工程占地

利用原人工湿地进行建设,不新增占地

新增占地484.12m2,占用荒地

方案一优于方案二

5

与服务范围的位置关系

位于服务范围内,方便废水收集处理

位于服务范围内,方便废水收集处理

一、二方案无明显差异

6

场地条件

面积足够,地质稳定,挖填方较少

面积足够,地质稳定,挖填方

较少

一、二方案无明显差异

7

水电气供应

水电气供应有保障

一、二方案无明显差异

8

废水去向和排水条件

处理达标后由原人工湿地已有沟渠排入朱家桥河,根据地势高差,项目废水排放采用重力流。

经处理达标后,新建排水管道排至朱家桥河,根据地势高差,项目废水排放采用重力流。

方案一优于方案二

根据上表可知,方案一依托原有人工湿地进行改造,不新增占地;远离学校、医院等敏感目标;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利用已有沟渠排放,不新建排放管沟,从占地、经济等方面,方案一优于方案二,因此,本次评价推荐选址采纳方案一。

表1-3项目洪坝村点位选址方案比选表

序号

项目

评述

比较结果

方案一(全安镇洪坝村,东经104.902726°

北纬29.578931°)

方案二(全安镇洪坝村,北纬:29.577910°,东经:104.901162°)

1

特殊敏感区域、重大环境制约因素

项目区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饮用水源地等特殊环境敏感区域和重大环境制约要素

一、二方案无明显差异

2

远离医院、幼儿园、学校、敬老院、社会福利机构、居民集中住宅区及畜禽养殖场等场所

一、二方案无明显差异

3

不占用基本农田

不占用基本农田

方案一优于方案二

4

工程占地

利用原人工湿地进行建设,不新增占地

新增占地491.96m2,占用耕地

方案一优于方案二

5

与服务范围的位置关系

位于服务范围内,方便废水收集处理

位于服务范围内,方便废水收集处理

方案一优于方案二

6

场地条件

面积足够,地质稳定,挖填方较少

面积足够,地质稳定,挖填方

较少

一、二方案无明显差异

7

水电气供应

水电气供应有保障

一、二方案无明显差异

8

废水去向和排水条件

处理达标后由原人工湿地已有沟渠排入朱家桥河,根据地势,项目废水排放采用重力流。

经处理达标后,新建排水管道排至朱家桥河,根据地势高差,项目废水排放采用重力流。

方案一优于方案二

根据上表可知,方案一均利用原有人工湿地进行建设,不新增用地,废水采用重力流自流入污水处理厂,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利用已有沟渠排放,不新建排放管沟,从占地、经济等方面,方案一优于方案二,因此,本次评价推荐选址采纳方案一。

综上,项目各站点均采用方案一推荐选址。

2、选址合理性及规划符合性

(1)与国家及地方有关水污染防治的规范文件符合性分析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5]59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打赢蓝天保卫战等九个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9〕4号)以及《内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内江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内府发[2016]11号)等相关规范文件分析,本项目属乡镇废水处理建设项目,属环保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水污染防治的规范文件。

具体分析详见下表。

表1-4 与相关水防治规范文件符合性分析一览表

名称

具体内容

本项目

符合性

国发[2015]17号

(二)强化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要因地制宜进行改造,2020年底前达到相应排放标准或再生利用要求

本项目改建2座污水处理厂,并配套同步建设截污干管,选址均位于内江市市中区全安镇洪坝村2组,主要收集全安镇场镇、洪坝村及内荣高速黄河湖服务区生活污水,属乡镇污水处理厂。严格按照国家、地方相关规范及行业要求进行设计、施工以及设备安装,同时配套在线监控系统,对项目水质进行实施监控,确保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施工期生活污水依托项目区周边居民已有化粪池处理,严禁违规外排;施工废水经收集、沉淀预处理后,全部循环回用。污水厂营运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污泥脱水废液,经分类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同时,配套深度处理设施,减少污染物外排,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项目建成后,可使项目污水收集范围内实现雨污分流,减少收集范围内生活面源直排的问题,改善朱家桥河流域水质。

符合

川府发[2015]59号

一、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二)加强城镇生活污水污染治理4.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城镇新区建设均实施雨污分流,成都、自贡、德阳等市要积极推进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符合

川府发[2019]4号

《四川省打赢碧水保卫战实施方案》: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流域内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坚持新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与配套管网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运,着力解决部分地区生活污水溢流直排、进水浓度过低、收集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

符合

《四川省打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实施方案》:……加强对污水排入城镇排水管网的管理,保障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强化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系统,按照雨污分流原则加大污水管网建设力度。结合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排水专项规划、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黑臭水体整治计划等要求,加快实施老旧污水管网和合流制排水管网改造。新建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应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运。

由上表分析,本项目为全安镇乡镇污水处理厂工程,共建设2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场镇点位拟采取的工艺为“一体化设备(A2O接触氧化+MBR)+紫外线消毒”工艺,处理规模600m3/d;洪坝村点位拟采取的工艺为“一体化设备(AO接触氧化+MBR)+紫外线消毒”工艺,处理规模50m3/d,出水水质均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符合相关水污染防治规范文件要求。

(3)与《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7-2020)》的符合性

根据2017年10月12日环保部、国家发改委以及水利部三部委联合文件(环水体[2017]42号)及其附件分析,本项目的建设符合《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相关要求。

具体分析详见下表:

表1-5 与《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0~2020)》符合性分析

名称

具体内容

本项目

符合性

水体[2017]42号

基本原则之一“(二)分区控制,突出重点”;“五、明确流域污染防治重点方向”中提出“(一)长江流域:共划分628个控制单元…水质改善型单元主要分布在…岷江、沱江、乌江、清水江、螳螂川等水系…”;“长江流域需重点控制贵州乌江、清水江,四川岷江、沱江,湖南洞庭湖等水体的总磷污染,加强涉磷企业综合治理”;

本项目共拟建设2座污水处理厂,并配套同步建设截污干管,选址均位于内江市市中区全安镇洪坝村2组。通过与《重点水污染防治规划》对比分析可得:

1、本项目属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区,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项目属于区域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可减少入河污染物(COD、BOD5、氨氮、总磷等)排放量,对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具有明显正效益。

2、项目主要收集全安镇场镇、洪坝村及内荣高速黄河湖服务区生活污水,属乡镇污水处理厂。环评要求:制定污水处理厂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加强区域联动、部门联动,对区域排水进行有效控制,降低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

3、项目固废主要为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格栅渣、调节池分离出来的砂砾以及生化系统产生的污泥。其中,格栅渣、砂砾等经分类收集、脱水等预处理后,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行业规范要求处置;项目产生的污泥经污泥干化池处理,再加入生石灰干燥脱水杀菌后,由环卫部门统一送内江市垃圾填埋场处置。

符合

规划重点任务之二“(二)完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城镇生活污水收集配套管网的设计、建设与投运应与污水处理设施的新建、改建、扩建同步,统筹水功能区监督管理要求合理布局入河排污口,充分发挥污水处理设施效益。(三)继续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各地根据城镇化发展需求,适时增加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到2020年,全国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500万吨,所有县城和重点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四)强化污泥安全处理处置: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应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禁止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

(4)与《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7-2020)》的符合性

根据省环保厅《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可知:《规划》明确,到2020年,沱江流域纳入国家和省考核的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Ⅰ~Ⅲ类)达到65%以上,全流域劣Ⅴ类水体基本消除。

本项目为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建成后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后进入朱家桥河。项目属于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区,根据朱家桥河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监测报告见附件7),朱家桥河属于劣Ⅴ类水体,项目建设有利于农村污染面源收集,有利于朱家桥河水质改善,符合规划要求。

(5)与内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符合性分析

《内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四篇坚持协调发展,形成优化平衡新格局”中“第二节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出“完善城市供排水体系”。

本项目建设的污水厂和同期实施的截污干管建成后将实现雨污分流,完善区域污水收集系统,实现区域污水经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因此,本项目符合《内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6)与国家及地方有关大气污染防治的规范文件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细则的通知》(川府发[2014]4号)、《内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内江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的通知》(内府发[2014]22号)等,本项目符合相关大气污染防治规范要求,具体分析详见下表。

表1-6 相关大气污染防治规范文件符合性分析一览表

名称

具体内容

本项目

符合性

国发[2013]37号

(二)深化面源污染治理…加强施工扬尘监管,积极推进绿色施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渣土运输车辆应采取密闭措…(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水资源循环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本项目属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施工期相关大气污染严格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规范要求认真落实;运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为污水预处理单元、生化单元(主要为厌氧段)以及污泥处理单元产生的恶臭,经收集至生物除臭装置处理后达标排放。同时,项目污水处理系统恶臭气体收集率≥90%,生物除臭效率约80%,尾气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厂界二级标准后排放。为降低拟建项目臭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环评要求:针对本项目无组织排放废气,包括氨、硫化氢等,划定50m卫生防护距离,厂区设置绿化隔离带。项目污泥定期及时清运,加强运输车辆密闭处理,运输时间尽量避开外部环境交通高峰时期等敏感阶段。从而,降低该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符合

川府发[2014]4号

4.加强施工工地和道路扬尘整治…企业是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

符合

内府发[2014]22号

11.严格控制扬尘。严格执行建设工地扬尘治理“六必须、六不准”标准…

符合

综上,国家、省、市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相应的大气污染防治规范文件,旨在加强大气污染防控治理,提高大气环境质量。本项目正常生产的大气污染物经相应环保处理措施处理后,达标排放;并以恶臭源构筑物边界为起点划定50m的卫生防护距离,要求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后期不得新建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设施。从而,降低该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大气污染防治规范要求。

(7)与国家及地方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的规范文件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6】63号)、《内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内江市工作方案的通知》(内府发[2017]21号)等相关规范文件分析,本项目符合相关土壤污染防治规范要求,具体分析详见下表。

表1-7 相关土壤污染防治规范文件符合性分析一览表

名称

具体内容

本项目

符合性

国发[2016]31号

…加强污染源监管,做好土壤污染预防工作…加强工业废物处理处置…严禁将城镇生活垃圾、污泥、工业废物直接用作肥料…鼓励将处理达标后的污泥用于园林绿化…

经分析,本项目正常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格栅渣、调节池分离出来的砂砾以及生化系统产生的污泥。其中,格栅渣、砂砾等经分类收集、脱水等预处理后,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行业规范要求处置;项目产生的污泥经污泥干化池处理,再加入生石灰干燥脱水杀菌后,由环卫部门统一送内江市垃圾填埋场处置;生活垃圾由市政环保部门定期收集、清运和处置。

符合

川府发[2016]63号

符合

内府发[2017]21号

…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土壤污染防治需要,科学布局污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处置处理设施和场所…严禁将城镇生活垃圾、污泥、工业废物直接用作肥料…

符合

综上,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的要求。

(8)与内江市市中区全安镇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2017年6月27日,内江市城乡规划局市中区分局对该公司出具了《关于市中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选址规划意见的函》(见附件5):“经核实该项目拟在凌家、朝阳、全安、凤鸣、永安乡(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线,符合凌家、朝阳、全安、凤鸣、永安乡(镇)规划及内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同意该项目选址方案”。因此,项目符合全安镇规划。

2019年1月31日,内江市国土资源局出具了《关于内江市市中区全安镇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的复函》(内国土资函[2019]7号,见附件4):“……该项目用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符合部颁用地定额,原则通过用地预审…该项目拟选址在内江市市中区全安镇洪坝村2组,项目列入了《市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项目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因此,项目用地符合《市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019年3月18日,内江市市中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具了项目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乡字第511002201900004号),见附件6。

(9)水功能区划分析

项目最近地表水体是朱家桥河,属III类水域。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方案的通知》(川办函[2010]26号)、《四川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区划表》可知,本项目不在内江市市中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

(10)选址可行性分析

项目共拟建设2座污水处理厂,均为原址改建,不新增占地。从地势上看,项目2座污水处理厂建设位置地势较低,便于污水的重力输送,可减少工程造价。项目设计暴雨重现期为3年,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厂址标高满足防洪要求。根据项目地质勘察报告,项目2座污水处理厂建址地质评价结论均为“场地稳定,适宜作为拟建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站的建设场地。”。

项目污水厂为乡镇配套的小型污水处理站,格栅、调节池和MBR一体化设备等均采用地埋式,上方密封加盖,污水处理厂臭气经负压风机抽至生物除臭装置处理后达标排放,可有效降低影响。相应产噪设备在采取相应的减振、隔声措施后,厂界噪声能达标排放。因此项目在正常运营,保证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对外环境影响较小。

项目尾水排入朱家桥河,其主要水体功能主要为行洪,属III类水域。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方案的通知》(川办函[2010]26号)、《四川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区划表》可知,本项目不在内江市市中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项目所在区域也无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以及分散式居民饮用水水源等环境敏感区。同时,项目所在区域周围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等特殊环境敏感区。因此,本项目选址符合规划,无重大环境制约因素,选址相对合理。

项目的建设将大大减少直接进入朱家桥河的污水量,对改善朱家桥河水质具有明显的正效益。

本项目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其制作方便、工艺成熟、造价低,在排水管道中应用较广。本项目污水管主管道管径为DN400~DN600,排水管采用双橡胶圈承插连接。各片区污水管线污水管沿道路坡度及自然等高线顺坡敷设,不涉及拆迁。污水管线的起点均位于乡镇高处,而污水处理站位于乡镇低处,项目于场镇点位北侧设置1座一体化提升泵站,将场镇点位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收集的污水提升至该污水处理厂处理,除此之外,均能满足污水管网的自流输送压力要求。

因此,本项目选址合理。

(11)环境相容性分析

项目拟改造2座污水处理设施,根据现场踏勘,项目各个污水处理厂点位环境相容性分析如下:

①场镇点位

场镇点位位于全安镇洪坝村2组,占地面积800m2,该项目未办理环评,未设置卫生防护距离。项目拟拆除湿地填料,新建格栅、调节池、MBR一体化设备、污泥池等主体工程及配套工程。本点位所有改造及建设内容均在原人工湿地用地范围内进行,不新增用地。

根据踏勘,项目周边主要分布为场镇居民、散居住房,近距离范围内分布有少量事业单位,具体如下表。

表1-8 本项目(场镇人工湿地点位)周边企业分布情况表

序号

名称

相对厂址方位

相对厂界距离/m

经营内容或产品

与本项目

相容性

1

全安镇敬老院

东南

5

敬老院

相容

2

全安镇派出所

西南

10

行政办公

相容

3

贝乐幼儿园

西南南

40

学校

相容

4

全安镇康疗中心

西南面

90

康复疗养

相容

根据表1-8可知,内江市市中区全安镇敬老院、内江市市中区全安镇派出所和全安镇贝乐幼儿园距离较近,且位于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内,同时位于本项目场镇点位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但上述单位对本项目的建设均无反对意见(《同意项目建设的说明》详见公众参与说明)。本项目恶臭经密封收集至生物除臭装置处理后,可实现达标排放,对其影响轻微。同时,本项目也为上述单位提供污水处理服务,故本项目建设与周边环境相容。

②洪坝村点位占地面积491.96m2,该项目未办理环评,未设置卫生防护距离。项目拟拆除湿地填料,新建格栅、调节池、MBR一体化设备、污泥池等主体工程及配套工程。本点位所有改造及建设内容均在原人工湿地用地范围内进行,不新增用地。属农村环境、丘陵地形,项目区附近无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等重大环境制约要素,无食品、医疗等对环境要求严格的企事业单位。

本项目施工期对外环境主要影响为施工扬尘及噪声,扬尘通过严格执行“六必须”和“六不准”控制;施工废水通过设置临时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生产;施工噪声通过设置围挡、合理规划施工时间、正常状态夜间不进行施工,连续浇筑需夜间施工的先行张榜公示,取得周边居民允许和谅解。

本项目运行过程中主要大气污染源为格栅、调节池、MBR一体化设备和污泥处理部分单元产生的恶臭气体。通过密闭、加盖→机械抽风→生物除臭,少量臭气呈无组织排放,为此以主要恶臭单元划定50m卫生防护距离,并要求加强自然通风,设置绿化隔离带,从而降低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实现达标排放。项目污水经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经周边沟渠排入朱家桥河,最终进入黄河湖水库。项目噪声通过选用低噪设备、地埋式安装或设置在砖混结构房屋内等方式可实现达标排放。因此,项目对外环境影响轻微。

根据项目外环境关系,项目各污水处理设施点位周边均有少量的住户分布,本项目通过与周边居民进行协调、沟通,并充分征求了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的意见,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对本项目的建设均无反对意见(《同意项目建设的说明》详见公众参与说明)。

项目日常运营过程中应严格落实各项环保措施,维护各环保设施正常运行,确保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禁止超标排污。该点位升级改造期间及运营期,若产生环保纠纷应积极协调解决,对周边住户投诉的环境影响应及时调查整改。

此外,项目所在区域也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以及分散式居民饮用水水源等环境敏感区。同时,项目所在区域周围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等特殊环境敏感区。

综上,本项目在采取相应环保措施,实现三废达标排放和固废合理处置的情况下,选址与周边环境敏感点相容。

根据《关于印发<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8〕24号)及《四川省生态红线分布图》(见附图2),本项目不在生态红线范围内。

综上,本项目周边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等环境敏感点,项目的建设与国家、地方相关污染防治规划相符,旨在改善区域环境,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评价认为项目规划及选址合理可行。

四、项目概况

1.建设内容

本项目共包括全安镇的2座污水处理厂,选址均位于全安镇场镇洪坝村。2座污水处理厂均为对原有人工湿地项目进行提升改造(不新增用地)。改造过程中拆除部分湿地,保留原厌氧池收集处理纳污范围废水,改造完成后进行拆除,并对原有纳污管线进行更换,新建并增加截污干管布置,扩大收集范围。

项目拟建设2个污水处理厂,其中场镇点位采用“A2O+MBR+紫外线消毒工艺”处理各收集范围内生活污水,洪坝村点位采用“AO+MBR+紫外线消毒工艺”均拟建设格栅、调节池、MBR一体化设备、管道式紫外线消毒器、污泥干化池等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建设截污干管。其中洪坝村点位分为一期、二期建设,本次建设一期MBR一体化设备并配套建设在线监测室等相关辅助设施及环保设施,同时预留二期MBR一体化设备位置。

本项目接纳服务范围内的生活污水,境内养殖、屠宰等工业废水均由企业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放,不进入本项目管网。

2.建设规模

项目具体建设规模情况见下表。

表1-9 各点位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情况表

序号

项目

建设内容

备注

1

场镇点位污水处理厂

拆除部分原场镇点位人工湿地,新建一座600m3/d污水处理厂,主要构筑物为格栅渠、调节池、污泥池、MBR一体化设备、计量渠、污泥干化池、设备房等

/

场镇点位

管网

DN400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6453m;DN500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排水管323m;DN600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排水管964m;污水检查井262个,沉泥井90个,污水处理设施北侧低矮处设置1座一体化提升泵站,提升能力15m3/h。

/

2

洪坝村点位污水处理厂

拆除部分原洪坝村点位人工湿地,(其中一期建设50m3/d,二期建设50m3/d),主要构筑物为格栅渠、调节池、污泥池、MBR一体化设备、计量渠、污泥干化池、设备房等。

预留二期MBR设备基础

洪坝村点位管网

DN400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1345m,污水检查井52个,沉泥井15个。

按总规模100m3/d配套设计

3.建设方案的合理性

本项目共涉及2个点位污水处理厂,各点位建设方案一致,均主要设置1座钢筋砼结构地埋式组合池(包括格栅、调节池、污泥池)、MBR一体化设备(包括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MBR膜过滤、管道式紫外消毒器)及配套设施。

项目2个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均较小,污水处理设施设计为地埋式组合池及一体化设备,可增加污水处理设施布置的紧凑性,减少厂区占地,增加污水处理设施密闭性,便于恶臭治理,且可使水泵等部分设备地埋安装,减少噪声影响。因此,项目建设方案合理。

4.设计处理规模合理性分析

项目采取雨污分流制。

(1)场镇点位污水处理厂

纳污范围主要为全安镇场镇居民生活污水,设计规模600t/d。全安镇场镇现有居民约1350户,共约6000人(含全安中学和全安镇中心学校),至2025年,人口增长率按0.2%计。用水量按照100L/人·d计,产污系数取0.85。

(2)洪坝村点位污水处理厂

纳污范围主要为全安镇洪坝村1组、2组、9组居民生活污水及内荣高速黄河湖服务区生活污水。居民约100户,共约400人,至2025年,人口增长率按0.2%计。用水量按照100L/人·d计,产污系数取0.85。根据实际调查可知,内容高速黄河湖服务区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10m3/d。项目各点位污水量预测结果见下表所示。

表1-10全安镇污水处理站规模预测

序号

点位

常住人口(人)

预测人口(人)增长率

污水量(m3/d)

其他污水(m3/d)

污水总量(m3/d)

2025年

2025年

1

场镇点位

6000

6072(0.2%)

516.15

/

516.15

2

洪坝村点位

400

404(0.2%)

34.41

黄河湖服务区10

44.41

由上表可知,项目场镇点位需处理污水量为516.15m3/d,小于设计规模600m3/d,项目场镇点位污水处理厂可满足纳污范围内废水处理要求,处理规模设计合理。洪坝村点位服务范围内污水总收纳量为44.41m3/d。小于一期设计规模50m3/d,项目场镇人工湿地点位污水处理厂可满足纳污范围内废水处理要求,处理规模设计合理。

5.进、出水水质要求

(1)进水水质

根据项目初步设计资料,并类比内江地区同类型项目,本项目设计进水水质指标见下表:

表1-11污水处理站设计进水水质一览表单位:(mg/L)(pH除外)

项目

COD

BOD5

SS

NH3-N

TN

TP

进水浓度

350

200

200

40

45

4.0

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HJ2038-2014),“污水处理厂应配备计量污水进水水量的计量装置……应按照HJ/T372和HJ/T355的规定,在进水口安装进水连续采样装置和水质在线连续监测装置,应按GB18918规定的污染指标和采样化验频率检测进水水质……”。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在排放口应设污水水量自动计量装置、自动比例采样装置,pH、水温、COD等主要水质指标应安装在线监测装置。”

因此,本项目拟设置氨氮、CODCr在线监测仪各1套,并配套设置在线监测室和流量计,用于对氨氮、CODCr进水和出水水质进行在线监测。

(2)出水水质

污水处理站的出水就近经周边沟渠排入朱家桥河,朱家桥河水域属于地表水Ⅲ类功能水域,根据项目设计资料,污水处理厂规模均小于1000m3/d,且均用于处理生活污水,不收集和处理工业废水。因此项目各个点位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均应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排入朱家桥河。具体标准见表表1-12。

表1-12污水处理站设计出水水质一览表单位:(mg/L)

项目

pH

(无量纲)

COD

BOD5

SS

氨氮

总氮

TP

动植

物油

粪大肠菌群数

(个/L)

标准值

6-9

50

10

10

5(8)

15

0.5

1

103

注: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

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

表1-13项目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场镇点位污水处理厂

1

规划总用地

m2

800

/

2

场外道路用地

m2

92.3

/

3

厂区净用地

m2

703.7

/

4

绿化面积

m2

78.4

/

5

绿化率

%

9.8

/

二、洪坝村点位污水处理厂

1

规划总用地

m2

491.96

/

2

场外道路用地

m2

6.31

/

3

厂区净用地

m2

328.69

/

4

绿化面积

%

266.92

/

5

绿化率

%

54.3

/

7.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

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见表1-14、表1-15

表1-14场镇点位污水处理厂项目组成表

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施工期

营运期

建设1座处理能力600m3/d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并配套建设截污干管。采用机械格栅+调节池+A2O+MBR+管道式紫外线消毒杀菌系统的工艺处理全安镇场镇生活污水,具体内容如下:

噪声

扬尘

废水

固废

水土流失

噪声

恶臭

固废

废水

格栅池

1个,设计流量600m3/d,设计尺寸1m×1m×0.8m,地埋式钢混结构,栅条间隔5mm,栅前水深0.8m,用于拦截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

调节池

1个,设计进水流量600m3/d,设计尺寸17.4m×6.4m×4.25m,有效容积190m3,地埋式钢混结构,用于调节水质水量,减少污水对后续工艺的冲击。

MBR

一体化设备

1套,设计处理能力不小于600m3/d,设计尺寸11.5m×4.6m×3.6m,钢结构,包含厌氧池(设计尺寸2.3m×4.6m×3.6m,有效容积34.9m3,停留时间1.12h,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缺氧池(设计尺寸2.3m×4.6m×3.6m,有效容积34.9m3,停留时间1.12h,用于进行反硝化脱氮反应)、好氧池(设计尺寸6.9m×4.6m×3.6m,有效容积105m3,停留时间3.35h,用于降解生物中的有机物,并进行消化反应,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MBR池(设计尺寸5.5m×4.6m×3.6m,有效容积84m3,停留时间2.68h)。包括集成布水器、自吸泵、回流泵、罗茨风机、浮球液位控制器、溶氧仪、加药泵、紫外消毒器、潜水搅拌器、MBR膜、电磁流量计等。采用PLC自动控制,可实现短期无人值守。

MBR一体化设备为本项目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设施,主要用于去除有机物和SS等污染物,并进行消毒实现水质达标。

污泥干化池

1个,设计尺寸2.0×1.0×2.9m,地埋式钢混结构。通过池内滤料的渗滤或蒸发作用,从污泥中去除大部分含水,污泥上清液溢流入调节池,干化后污泥加入生石灰脱水干燥杀菌后定期外运处理。

清水池

1个,设计尺寸2.7×2.0×2.9m,地埋式钢混结构,用于储存MBR池出水,多余水自流至收纳水体。

电磁流量计

量程0~20m3/h,带0~24mA模拟输出。

紫外线消毒器

功率640W,处理量:16m3/h。

管网系统

截污

干管

DN400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6453m;DN500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排水管323m;DN600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排水管964m;污水检查井262个,沉泥井90个。

排水管

DN200UPVC排水管2500m;

DN150UPVC排水管4100m。

检查井

检查井262个,沉泥井90个,钢混结构。

提升

泵站

1座,一体化结构,提升能力15m3/h,配套设置控制柜和备用泵,位于污水处理设施北侧20m处。

辅助

工程

设备房

1间,24m2,6.0m×4.0m×3.0m,砖混结构。

在线监测室

1间,10m2,2.5m×4.0m×3.0m,砖混结构。位于设备房内,设置门、锁。

配电室

1间,占地10m2,砖混结构,设置1台柴油发电机,配套设置1个100L的油桶。

围墙

长81.42m,下部为钢筋砼结构,上部设置铁栅栏。

公共

工程

给水系统

项目生产、生活用水均来自自来水。

废水

排水系统

厂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厂区雨水由雨水收集沟收集后自流经周边沟渠排入朱家河桥,最终进入黄河湖水库。污泥干化池上清液自流入调节池后与进厂污水一并处理。

供电系统

当地电网供电。

环保

工程

雨水收集沟

位于厂区内,长约20m,断面积30cm×30cm,内表面为水泥抹面;

废水

固废

生物除臭

装置

污水处理厂产生臭气的工段主要有收集预处理单元(格栅和调节池,为组合式池体)、MBR一体化设备、污泥干化池。以上设施均设置除臭系统:1套(分3组),臭气收集→生物除臭装置,风量6000m3/h,收集效率90%,净化效率80%,尾气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危废暂存区

1间,5m2,砖混结构,位于在线监测室内,地面及墙裙采用防渗混凝土+2mm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内置若干带盖的防腐铁桶,用于暂存在线监测废液等危险废物。

防腐铁桶(带盖)

1个,50L/个。用于收集暂存在线监测废液。

铁桶(带盖)

1个,200L/个。用于收集暂存格栅渣。

垃圾桶

若干,50L/个。

绿化

78.4m2

办公及生活设施

项目区内不设置办公、生活场所,短期内自动运行,不设置专职管理人员。

/

表1-15洪坝村点位污水处理厂项目组成表

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施工期

营运期

建设1座处理能力一期50m3/d、二期50m3/d,总处理能力100m3/d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并配套建设截污干管。采用机械格栅+调节池+AO+MBR+管道式紫外线消毒杀菌系统的工艺处理洪坝村及内荣高速黄河湖服务区生活污水,具体内容如下:

噪声

扬尘

废水

固废

噪声

恶臭

固废

废水

格栅池

1个,设计流量100m3/d,设计尺寸3.5m×0.6m×5.5m,地埋式钢混结构,栅条间隔10mm,栅前水深0.6m,用于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按总处理能力100m3/d设计。

调节池

1个,设计流量100m3/d,设计尺寸5m×3.5m×5.9m,有效水深2.36m,污水停留时间8h,地埋式钢混结构,用于进行调节水质水量,减少污水对后续工艺的冲击。按总处理能力100m3/d设计。

MBR

一体化设备

1套,设计处理能力不小于50m3/d,设计尺寸5.7m×2.2m×2.8m,钢结构,包括缺氧池(设计尺寸1.4m×2.2m×2.8m用于进行反硝化脱氮反应)、好氧池(设计尺寸1.4m×2.2m×2.8m,用于降解生物中的有机物,并进行消化反应,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MBR池(设计尺寸1.5m×2.2m×2.8m)。包括集成布水器、自吸泵、回流泵、罗茨风机、浮球液位控制器、溶氧仪、加药泵、紫外消毒器、潜水搅拌器、MBR膜、电磁流量计等。采用PLC自动控制,可实现短期无人值守。

MBR一体化设备为本项目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设施,主要用于去除有机物和SS等污染物,并进行消毒实现水质达标。

污泥干化池

设计尺寸4.0m×4.0m×2.0m,地埋式钢混结构。通过池内滤料的渗滤或蒸发作用,从污泥中去除大部分含水,污泥上清液溢流入调节池,干化后污泥加入生石灰脱水干燥杀菌后定期外运处理。

电磁流量计

量程0~5m3/h,带0~24mA模拟输出。

紫外线消毒器

功率640W,处理量:16m3/h。

管网系统

截污

干管

DN400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1345m。

排水管

DN200UPVC排水管800m。

检查井

污水检查井52个,沉泥井15个。

辅助

工程

厂区道路

长约20m,宽4m,水泥硬化路面。

废气

废水

噪声

设备房

1间,1.4 m×2.2 m×2.8m,集成在MBR一体化设备内。

在线监测室

1间,10m2,2.5m×4.0m×3.0m,砖混结构,设置门、锁。

配电室

1间,占地10m2,砖混结构,设置1台柴油发电机,配套设置1个100L的油桶。

围墙

长55.17m,下部为钢筋砼结构,上部设置铁栅栏。

公共

工程

给水系统

项目生产、生活用水均来自自来水。

废水

排水系统

厂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厂区雨水由雨水收集沟收集后自流经周边沟渠排入朱家桥河,最终进入黄河湖水库。污泥干化池上清液自流入调节池后与进厂污水一并处理。

供电系统

当地电网供电。

环保

工程

雨水收集沟

位于厂区内,沿厂区道路布设,长约20m,断面积30cm×30cm,内表面为水泥抹面。

废水

固废

环境风险

生物除臭

装置

污水处理厂产生臭气的工段主要有收集预处理单元(格栅和调节池,为组合式池体)、MBR一体化设备、污泥干化池。以上设施均设置除臭系统:1套(分3组),臭气收集→生物除臭装置,风量6000m3/d,收集效率90%,净化效率80%,尾气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危废暂存区

1间,5m2,砖混结构,位于在线监测室内,地面及墙裙采用防渗混凝土+2mm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内置若干带盖的防腐铁桶,用于暂存在线监测废液等危险废物。

防腐铁桶(带盖)

1个,50L/个。用于收集暂存在线监测废液。

铁桶(带盖)

1个,200L/个。用于收集暂存格栅渣。

垃圾桶

若干,50L/个。

绿化

266.92m2

办公及生活设施

项目区内不设置办公、生活场所,短期内自动运行,不设置专职管理人员。

/

8.工程投资及经济效益

项目总投资2485.07万元,项目建设可实现收集范围内雨污分流,解决生活面源直排的问题,改善朱家桥河流域水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环境和社会效益明显。

9.劳动定员、工作制度

劳动定员:管理技术人员2人,管线巡检及其他人员4人。

工作制度:每天3班,每班8h,年运行365天。

10.建设进度

本项目拟于2019年12月开工建设,2020年3月建成投运。

11.设备一览表

项目主要设备设施情况见下表。

表1-16项目主要设备设施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单位

备注

一、场镇点位污水处理厂

1

格栅池

钢混结构,设计尺寸:1.0m×1.0m×0.8m

1

/

2

调节池

钢混结构,设计尺寸17.4m×6.4m×4.25m

1

/

3

MBR一体化设备

一体化设备厂商供应,含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MBR池等

1

A2/O+MBR工艺

4

设备间

砖混结构,设计尺寸6.0m×4.0m×3.0m

1

含生产水泵、风机等设备

5

在线监测设备

/

2

监测指标为:COD、NH3-N

下同

6

除臭系统

生物除臭系统一套,引风量6000m3/h,收集率90%,处理效率80%

1

/

7

消毒器

管道式紫外消毒器

1

/

8

污泥干化池

钢混结构,设计尺寸:2.0×1.0×2.9m

1

/

9

柴油发电机

型号STC-50,功率50kw,自带尾气净化装置

1

备用电源

二、洪坝村点位污水处理厂

1

格栅机

钢混结构,设计尺寸:3.5m×6.0m×5.5m

1

/

2

调节池

钢混结构,设计尺寸5.0m×3.5m×5.9m

3

MBR一体化设备

一体化设备厂商供应,含缺氧池、好氧池、MBR池等

1

A/O+MBR工艺

4

设备间

集成在MBR一体化设备内

1

含生产水泵、风机等设备

5

在线监测设备

/

2

监测指标为:COD、NH3-N

下同

6

除臭系统

生物除臭系统一套,引风量6000m3/h,收集率90%,处理效率80%

1

/

7

消毒器

管道式紫外消毒器

1

/

8

污泥干化池

钢混结构,设计尺寸:4.0m×4.0m×2.0m

1

/

9

柴油发电机

型号STC-50,功率50kw,自带尾气净化装置

1

备用电源

12.主要原辅料及动能消耗

本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及动能消耗情况见下表。

表1-17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情况表

类别

名称

单位

年耗量

来源

主要化学成分

原辅材料

PAC(聚合氯化铝)

t/a

3.51

外购

Al(OH)3聚合物

生石灰

t/a

11.27

外购

CaO

能源

万kW/h

20

市政供电

/

t/a

1368.75

市政供水管网

H2O

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铝也称碱式氧化铝,代号PAC。通常也称作净水剂或者混凝剂,它是介于Al(OH)3之间的一种水溶性无机高分子聚合物,化学通式为[Al(OH)nC16-n]m,其中m代表聚合程度,n表示PAC产品的中性程度。聚合氯化铝与其他混凝剂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应用范围广,适应水性广泛。易快速形成大的矾花,沉淀性能好。适宜的pH值范围较宽(5-9之间),且处理后水的pH值和碱度下降小。水温低时,仍可保持稳定的沉淀效果。碱化度比其他铝盐、铁盐高,对设备侵蚀作用小。本项目用作絮凝剂。

生石灰:外形为白色(或灰色、棕白),无定形,在空气中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作用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溶于酸水,不溶于醇。系属无机碱性蚀物品。生石灰与水会发生化学反应,接着就会立刻加热到超100℃的高温。由于其原料分布广,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在废水处理中应用广泛。本项目用作污泥脱水。

轻质柴油:密度相对较轻的一类柴油。通常指180~370℃馏分。一般由天然石油的直馏柴油与二次加工柴油掺合而得。有时也掺入一部分裂化产物。与重柴油相比,质量要求较严,十六烷值较高,粘度较小,凝固点和含硫量较低。自燃温度(℃):257;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本项目用作备用柴油发电机燃料。

13.公辅设施匹配、依托情况

项目场镇点位污水处理厂和洪坝村点位污水处理厂均为原址改造建设项目,本次改造拟将原有主体工程及辅助设施部分拆除,更换或新建相关设施。项目排水依托剩余部分生态湿地进一步处理降低污染物浓度后经周边沟渠排入朱家桥河。

项目公辅设施概况如下:

(1)供电

①负荷等级:动力用电及应急照明为二级负荷,普通照明为三级负荷。

②供电系统

本项工程由市政提供一路10kV高压电源,经室外箱式变压器对辅助用房照明及动力供电。

③供电方式

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

(2)给排水系统

①给水:项目区域供水由当地市政管网供给。

②排水:实行雨、污分流制。厂区内雨水经收集后汇入站外排水沟。

(3)消防系统

本项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为二级。污水厂内不使用、不储存易燃易爆的危险品。

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本工程室外消防用水量为15L/S,室内消防用水量为10L/S。室外消防与生活用水合用管道,室外给水管成环状布置,环状给水管主干管管径为DN150。拟在站区内建筑物附近沿道路布置适量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并确保消火栓150m的保护半径。

在控制室内配置适量的手提式灭火器,灭火器置于专用灭火器箱内。灭火器选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4)防雷系统

本工程按国家规范三类防雷建筑物设计,控制室电源采用双电源供电,并装设防雷器和UPS。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一、场镇点位

项目场镇点位和洪坝村点位均为原址改造。场镇点位原污水处理设施规模为1000m3/d,洪坝村点位原污水处理设施规模为400m3/d,均采用“厌氧+组合式人工生态湿地”相结合的多级生物处理工艺,设计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的要求。根据实际调查,全安镇场镇点位人工湿地实际污水处理量约为600m3/d,洪坝村点位人工湿地实际污水处理量约为50m3/d。原有各污水处理厂均为无人值守,无职工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

原场镇点位和洪坝村点位人工湿地对全安镇场镇及洪坝村居民聚居区生活面源治理有一定成效,但因运行维护不善,年久失修,污水管网破损严重,原有管网为雨污合流,且植物生长季节性限制导致该工程运行不稳定,难以实现稳定达标。此外,原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为露天、未设置除臭措施,且由于污水特性及植物因素,蚊蝇肆虐,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恶臭和蚊蝇对周边近距离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且随全安镇近年来经济发展,出现多个点位的居民聚集区,该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及收集范围已不能满足处理需求。该设施运营过程中,未接到环保投诉。

项目场镇点位人工湿地现状见图1-1。

图1-1 项目场镇点位人工湿地现状图

项目洪坝村点位人工湿地现状见图1-2

图1-2 项目洪坝村点位人工湿地现状图

1、原有污水处理工艺

原有污水首先经格栅去除较大悬浮物后,先经厌氧池处理后,再经多级人工湿地后,进入清水池。污水处理具体工艺如下:

(1)预处理

污水经污水收集管网排至污水处理厂,污水首先经格栅(栅距8mm)去除水中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去除率为90%。

(2)厌氧阶段

污水由污水提升泵(或自流)进入厌氧池。厌氧池内悬挂填料,填料表面附着大量微生物。污水由底部进入厌氧池,从而与微生物充分接触,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高分子有机物分解成低分子有机物,不溶性有机物分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含氮化合物转化成氮气,从而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含氮化合物。

(3)人工湿地净化

为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项目采用表面流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水进行净化。过滤后的污水通过布水管渠依次进入表面流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湿地内填充大量的砂、砾石、卵石等填料,项目在湿地内栽种伞草、梭鱼草、大聚藻、水生美人蕉、芦苇、菖蒲等。污水在水生生物和填料的作用下得到净化,经生态湿地净化后的出水进入清水池,通过计量后排入附近的地表水体。

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技术: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技术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联合作用处理污水的一种处理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从而建立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当污水通过该系统时,污水中的污染物和营养物质被湿地植物吸收或分解,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

(表面流湿地潜流人工湿地清水池计量进水附近地表水体恶臭厌氧池恶臭恶臭)

图1-3 原有项目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图

2、原有项目污染治理措施及排放情况

(1)废水污染物的排放及治理

参照内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7年11月8~9日对永安镇人工湿地污水出口的监测数据(见附件8),计算本项目原有人工湿地进出水情况。

内江市市中区永安镇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工艺与本项目工艺一致;永安镇与本项目同属市中区,地理位置相近;此外,两者收水同为乡镇居民生活污水,收水性质相似。因此,永安镇人工湿地水出水水质可大致表征区域人工湿地出水水质。

表1-18原有项目各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情况单位:mg/L

水质指标

水量(m3/a)

COD

BOD5

SS

NH3-N

TN

TP

进水水质(mg/L)

/

350

200

200

40

45

4

场镇点位人工湿地产生量(t/a)

219000

76.65

43.80

43.80

8.76

9.86

0.88

洪坝村点位人工湿地产生量(t/a)

18250

6.39

3.65

3.65

0.73

0.82

0.07

出水水质(mg/L)

/

64

17

28

10.8

16.5

2.8

场镇点位人工湿地排放量(t/a)

219000

14.02

3.72

6.13

2.37

3.61

0.61

洪坝村点位人工湿地排放量(t/a)

18250

1.17

0.31

0.51

0.20

0.30

0.05

总排放量(t/a)

237250

15.18

4.03

6.64

2.56

3.91

0.66

原有项目尾水通过周边沟渠排至朱家桥河,应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根据上表可知,原人工湿地处理后尾水不能达标。

(2)大气污染物排放及治理

污水处理厂主要的废气为原生污水及有机物降解过程中散发的含有H2S、NH3、甲硫醇、甲硫醚等污染物的臭气。

通过类比同类的乡镇污水处理厂等废气产生情况,每去除1tCOD产生0.018kgH2S和0.15kgNH3。

根据表1-18计算可得,各点位原有人工湿地的恶臭污染物产生量如表1-19。

表1-19原有项目各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物产生情况

点位

COD削减量(t/a)

H2S产生情况

NH3产生情况

产生量(kg/a)

排放速率(kg/h)

产生量(kg/a)

排放速率(kg/h)

场镇点位

62.63

1.13

0.000129

9.40

0.001073

洪坝村点位

5.22

0.09

0.000011

0.78

0.000089

原人工湿地产生的恶臭为无组织排放。原有项目已采取废渣日产日清,及时清运,加强管理等措施。原人工湿地的恶臭的排放浓度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厂界废气排放最高允许浓度中的二级标准限值。

(3)噪声的排放及治理

原有项目主要噪声来自风机、水泵等固定稳态噪声,具体治理措施见下表1-20。

表1-20原有项目噪声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表单位:dB(A)

序号

产设备

声级值

dB(A)

治理措施

衰减后声级值dB(A)

1

风机

95

合理布局、安装减震垫、置于30cm厚砖混结构的风机房内

70

2

水泵

80

选择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地埋式安装

60

(4)固废污染物的排放及治理

原有项目固废主要为格栅渣、人工湿地污泥与废过滤填料。但由于原有人工湿地尚未进行过过滤填料更换和污泥清掏,因此,本次主要介绍格栅渣处置情况。

格栅渣产生量按照0.04t/1000m3水计算,经计算场镇点位原人工湿地格栅渣产生量见表1-21,格栅渣经铁桶(2个,200L)收集暂存后送至场镇指定地点处置。

表1-21原有项目各污水处理厂格网废渣产生情况表

点位

场镇点位

洪坝村点位

废水量(m3/a)

219000

18250

格网废渣产生量(t/a)

8.76

0.73

3、原有项目遗留环境问题及“以新带老”措施

(1)原有项目采用“厌氧+生态湿地”处理工艺,但由于植物生长季节性限制,部分污水处理厂建成至今未清掏填料,池体存在垮塌渗漏现象,部分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运行不稳定,难以实现稳定达标。本项目于场镇点位人工湿地原址改建污水处理厂1座,设计规模600m3/d,采取“一体化设备(A2O接触氧化+MRR)+紫外线消毒”工艺。于洪坝村人工湿地点位原址改建污水处理厂1座,设计规模50m3/d,采取“一体化设备(AO接触氧化+MRR)+紫外线消毒”工艺。项目各点位污水经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后排放。

(2)污水处理厂应加强项目区周边绿化,减少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各点位污水处理厂均对恶臭产生源点进行全封闭,设置负压抽风系统抽至生物除臭系统处理后达标排放。

(4)为确保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和污染物达标排放,环评要求各污水处理厂进出水设置在线监测系统,并加强污水处理厂中控系统、在线监测等系统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保证其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

(5)根据《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10]157号)的要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必须将污泥脱水至含水率50%以下。本次评价要求项目改建后,应将污泥抽至污泥干化池,经滤料的渗滤或蒸发作用干燥后,再通过人工添加生石灰干燥、脱水及杀菌后,通过污泥专用车辆运输至场镇指定地点,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至内江市垃圾填埋场处置。

(6)项目改造过程中,应先对占地范围人工湿地进行清掏,污水采用吸粪车抽至人工湿地化粪池暂存,待项目各污水处理厂改造完成后,化粪池中污水经改造后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且应对原人工湿地未改造区域的污泥、生物填料及植被进行清掏,生物填料及植被经清掏后送场镇指定地点处置。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

一.地理位置

内江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沱江下游中段。地跨北纬29°11′~30°2′、东经104°15′~105°26′,东西长121.5km,南北宽94.7km。东邻重庆,南界泸州,西接自贡,西北连眉山市,北与资阳市相邻。公路通车里程达3149km,是川东南乃至西南各省交通的重要交汇点,有“川中枢纽”、“川南咽喉”之称,是四川省规划建设的8大城市之一。

市中区地处川渝主干中间地带,受成都、重庆幅射,是成渝经济大走廊战略的重心之一,是川东南的交通枢纽,交通优势十分显著。地理位置北纬29°25′11″~29°40′30″,东经104°04′36″~105°05′41″。

项目位于内江市市中区全安镇洪坝村,中心地理坐标分别为:①场镇点位:东经104.902644°,北纬29.582074°;②洪坝村点位:东经104.902726°,北纬29.57893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

二、地质、地形、地貌

内江地区处于四川盆地中心,西靠龙泉山脉,东接重庆市,并与华莹山余脉相接,地势平缓,浅丘平坝相间,向南北延伸。与自贡、泸州、宜宾、德阳、遂宁、南充的丘陵地区构成盆中丘陵区总体,属典型的川中丘陵区地貌,主要地形区海拔300~500m,河网发育差,土壤展现不足。

市中区行政区划面积387.5km2,平均海拨330m,其中:淡水域6.84%、丘陵93.16%。

三、水文

(1)地表水

内江市主要水系为沱江。沱江是市区内主要河流,流经资中、东兴及市中区,是市内水路运输要道,自古有“万斛之舟行若风”的繁忙景象描写。沱江水流缓急交替,滩沱相间,蜿蜒曲折,常年平均流量为375立方米/秒,自然落差135.5米,平均比降0.45%,水能蕴藏量有14.5万千瓦供开发。较大支流有资中的球溪河、内江的大清河等。这些河均有灌溉、航运和发电之利。加上沱江河的水能资源,年发电量可达9.2亿度,现已开发的水能资源仅占可开发量的21.7%。

内江属四川省浅丘径流低值区,资源性、水质性、季节性缺水现象十分突出。全市多年平均人均水资源量352m3,仅为全省平均水平2887m3的12%,低于国际公认的年人均水资源1700m3的警戒线,属严重缺水地区。内江市人口占沱江流域的21.9%、耕地面积占21.6%、GDP占17.4%,而水资源量仅占沱江流域的14.4%,人口、耕地、GDP和水资源量分别为全省的5%、4%、4%和0.5%,人口经济布局与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匹配。当地水资源的短缺使得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已达到36%,市中区、威远县更是达45%以上,远高于全省9%的开发利用水平。

沱江干流内江河段上自资中县球溪河入沱江河口起,下至内江市市中区龙门镇龚家渡出境入富顺县,属沱江中游河段。沱江内江段河道长154.5千米,河道平均比降0.45%,两岸地貌以浅丘为主,峡谷河段次之。据内江石盘溪站资料,多年平均流量379立方米/秒,最大1740立方米/秒,最小32立方米/秒,最大水位差11.6米。清流河为沱江一级支流,源于资阳市安岳县,全长121.74公里其中内江段52.3公里,流域面积1538.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9.64立方米/秒。

内江市境内中小型水库193座,其中黄河水库为中一型水库,黄河水库总库容145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765万立方米。

本项目受纳水体为朱家桥河,项目尾水经周边沟渠排入朱家桥河,最终进入黄河湖水库。

(2)地下水

根据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内江市属四川盆地中部红层丘陵区,泥质与砂岩组成台阶状方形宽谷中丘。区域附近丘陵以脊状丘、馒头丘最为发育,沟谷切割较浅,地势总体呈南高北低,起伏和缓。

规划区大地构造位置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川中台拱内的内江台凹东北部,主体构造是何市-庙坝向斜、双凤驿鼻状背斜,断裂不发育,地质构造比较简单。就岩性而言,区内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坡洪积层和残坡积层,侏罗系上沙溪庙组砂泥岩不等厚互层。区内包气带岩性为主要为粉土、粉质粘土、粘质砂土以及强风化泥岩,根据收集邻近相似区域试坑渗水试验成果,区域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等。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规划区区域地下水类型主要为风化带孔隙裂隙水和坡洪积粘质砂土孔隙水。其中风化带孔隙裂隙水在区内分布十分广泛。

四、气候特征

内江市气候温和、降雨量丰富、光热充足、无霜期长。冬暖夏热,雨量适中。平均气温17℃,一月均温6℃~8℃,八月均温27℃,最高气温可达37.7℃,最低气温-1.0℃,年平均降雨量1056.9mm。

境内热量资源比较丰富,常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89.6kCal/cm2,年总日照时数1100~1300小时,无霜期达330天。全年有霜日数一般4~8天左右,灾害性天气以旱为主,常旱涝交替出现。

市中区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冬季干暖,夏季炎热多雨,无霜期长的特征。

五、资源

(1)土地资源

市中区可使用土地面积3.42万公顷,规划中工业用地0.01万公顷,商业用地0.1万公顷,住宅用地0.43万公顷,农业用地2.79万公顷,其它用地0.09万公顷。

(2)森林资源

全区林业用地总面积6487.25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642.3公顷,疏林地面积3.87公顷,灌木林地面积21.39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80.26公顷,苗圃地面积14.8公顷,无林地面积4719.77公顷,有林地中,林分293.16公顷、经济林51800.35公顷、竹林768.79公顷。非林业用地面积中,四旁树占地面积2428.54公顷。全区森林覆盖面积为4092.35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0.56%。宜林地面积为4719.77公顷,其中退耕还林地3500公顷。全区活立木蓄积85592m3,其中用材林蓄积128m3,防护林蓄积14508m3,特用林蓄积1871m3,疏林地蓄积61m3,散生木蓄积1291m3,四旁树蓄积67733m3,杂竹92319t。

(3)水利资源

全区现有水利水电工程2044处,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4座,小(二)型水库14座,山平塘1815口,石河堰134道,总蓄水量4430万m3。现有农村电力提灌站70处,灌溉面积共计14.4万亩。全区有地下水资源1710万m3,可开发量1152万m3/a。全区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2596千瓦,可开发量为20035千瓦。

六、生态红线

根据《关于印发<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8〕24号)及《四川省生态红线分布图》(见附图2),本项目不在生态红线范围内。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的要求,基本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数据优先采用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评价基准年环境质量公告或环境质量报告中的数据或结论……;其他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数据优先采用评价范围内国家或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中评价基准年连续1年的监测数据……在没有相关监测数据或监测数据不能满足导则规定的评价要求时,应按相应要求进行补充监测。

1、基本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及达标区判定

根据《内江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8年度),2018年内江市市中区SO2、NO2、PM10、PM2.5年平均浓度分别为8μg/m3、25μg/m3、60μg/m3、39μg/m3。CO日均浓度第95百分位数为1.2mg/m3,O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浓度第90百分位数为149μg/m3。

项目所在地属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规定二类区,应采用其规定二级标准进行评价。

项目所在区域基本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见表3-1。

表3-1 区域空气质量达标情况表

点位名

污染物

评价指标

现状浓度(μg/m3)

标准值(μg/m3)

占标率%

最大超标倍数

达标

情况

内江市市中区

SO2

年平均质量浓度

8

60

13.3

/

达标

NO2

年平均质量浓度

25

40

62.5

/

达标

PM10

年平均质量浓度

60

70

85.7

/

达标

PM2.5

年平均质量浓度

39

35

111.4

0.11

不达标

CO

24小时平均质量浓度

1200

4000

30.0

/

达标

O3

日最大8小时平均质量浓度

149

160

93.1

/

达标

由上表可知,项目所在区域SO2、NO2、PM10、CO、O3五项常规污染物浓度均低于二级标准,处于达标水平;PM2.5浓度超过二级标准,超标0.11倍。

综上,内江市属于不达标区。

为实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标,2018年9月29日,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印发内江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的通知》(内府办发[2018]64号),其规划范围及目标如下:

规划范围为内江市辖区,包括市中区、东兴区、内江经开区、内江高新区、隆昌市、资中县和威远县,共计5384.7km2。

本规划目标分近期至2020年和2020-2025年两个阶段。要求内江市环境空气质量在2020年达到四川省下达目标,力争到2025年实现空气质量全面达标,各阶段需分别完成以下相应指标:

到2020年,基本目标是内江城区环境质量优良标准以上天数比例达76.5%,PM2.5浓度为47.7μg/m3;PM10浓度保持达标状态,2020年降至67.0μg/m3。奋斗目标是城区环境质量优良标准以上天数比例达80%,PM2.5浓度为45.2μg/m3;PM10浓度降至65.0μg/m3;SO2、NO2、CO、O3全部达标。

到2025年,城区环境质量优良标准以上天数比例达85%,PM2.5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5μg/m3;PM10、SO2、NO2、CO、O3全部达标,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内江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指标见表3-2。

表3-2 内江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指标

序号

环境质量指标

(μg/m3)

2020年目标值

2025年

目标值

国家空气

质量标准

属性

基本目标

奋斗目标

1

SO2年均浓度

≤11.0

≤10.0

≤60

建议

2

NO2年均浓度

≤25.0

≤20.0

≤40

建议

3

PM10年均浓度

≤67.0

≤65.0

≤60.0

≤70

约束

4

PM2.5年均浓度

≤47.7

≤45.2

≤35

≤35

约束

5

CO日平均值的第95百分位数(mg/m3)

≤1.0

≤1.0

≤4

建议

6

O3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数

≤150

≤145

≤160

建议

7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76.5%

80%

85.0%

-

预期

2、其他污染物质量现状评价

本项目涉及的其他污染物为H2S和NH3,结合项目区周边人群分布情况及环境保护目标、源分布特征和气象条件等,委托四川中硕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19年4月22~28日对本项目各点位的其他污染物H2S和NH3进行了监测。

(1)监测布点

表3-3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

点位编号

监测点名称

1

污水处理设施1#(即场镇点位)

2

污水处理设施2#(即洪坝村点位)

(2)监测项目

H2S和NH3,监测1小时均值。

(3)监测频次

连续监测7天,每天1次。

(4)采样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方法来源及使用仪器见表3-4。

表3-4环境空气质量采样及分析方法

项目

方法

来源

使用仪器及编号

检出限

H2S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空气于废气监测方法》

第四版增补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UV12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ZCJC-89

0.001mg/m3

NH3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 533-2009

0.01mg/m3

(5)监测结果

项目其他污染物(NH3、H2S)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见下表。

表3-5项目其他污染物(NH3、H2S)监测结果表

监测

点位

监测

项目

监测结果(μg/Nm3)

标准

限值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场镇点位

NH3

70

40

90

40

70

30

80

200

H2S

7

5

7

5

4

8

5

10

洪坝村

点位

NH3

40

50

70

60

50

60

60

200

H2S

4

5

6

4

5

7

4

10

废气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及代表性分析:

本项目委托四川中硕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19年4月22~28日对项目2个污水处理设施点位的大气污染源进行了补充监测,四川中硕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为具有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监测点位于2个污水处理设施点位的中心,连续监测了7天,监测结果可有效反应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项目的监测方法选择满足其适用范围、检出限等监测要求,监测数据具有有效性。

(6)大气现状评价

①评价标准

NH3、H2S质量现状评价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参考限值,见下表。

表3-6HJ2.2-2018 附录D参考限值单位:μg/m3

污染物

NH3

H2S

小时均值

200

10

②评价方法

采用标准指数法评价拟建工程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标准指数Ii计算式如下:

式中:Ii——i种污染物的单项指数;

Ci ——污染因子i的现状监测值,µg/m3;

C0i——污染因子i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值,µg/m3。

③评价结果

表3-7 其他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表

点位名称

污染物

平均时间

标准值(μg/m3)

监测浓度范围

最大浓度占标率%

超标率

达标

情况

场镇点位

NH3

小时平均

200

40~90

45

/

达标

H2S

小时平均

10

4~8

80

/

达标

洪坝村

点位

NH3

小时平均

200

40~70

35

/

达标

H2S

小时平均

10

4~7

70

/

达标

由表3-7可知,项目各监测点位大气其他污染物(NH3、H2S)均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参考限值。

二、水环境质量现状

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 2.3-2018)的要求,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本次评价委托四川中硕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19年4月25~27日对本项目所在地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监测。

(1)断面设置

表3-8地表水水质现状监测断面位置

地表水名称

监测编号

断面位置

朱家桥河

/

污水处理设施东侧小河排水口上游500m

/

污水处理设施东侧小河排水口下游1000m

(2)监测项目及频次

监测项目:pH、COD、BOD5、DO、NH3-N、TP、TN、粪大肠菌群。

监测时间:2019年4月25日~2019年4月27日。

监测频次:连续监测3天,每天采样1次。

(3)监测方法

本次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方法来源、使用仪器及检出限见表3-9。

表3-9地表水水质分析方法

项目

监测方法

方法来源

使用仪器及编号

检出限

pH

便携式pH计法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

PHBJ-260便携式pH计/ZSJC-122

/

COD

重铬酸盐法

HJ828-2017

JH-12COD恒温加热器/ZSJC-091

4mg/L

BOD5

稀释与接种法

HJ505-2009

SHP-150生化培养箱/ZSJC-019

0.5mg/L

DO

电化学探头法

HJ506-2009

JPB-607A便携式溶解氧测定仪/ZSJC-118

/

NH3-N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535-2009

UV-12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ZSJC-089

0.025mg/L

TP

钼酸胺分光光度法

GB11893-1989

UV-12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ZSJC-089

0.01mg/L

TN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HJ636-2012

UV-12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ZSJC-089

0.05mg/L

粪大肠菌群

纸片快速法

HJ755-2015

GHP-9080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 ZSJC-088

20MPN/L

(4)监测结果

项目所在地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见下表。

表3-10 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表

监测

点位

监测

日期

pH

COD

BOD

DO

氨氮

TP

TN

粪大肠菌群

无量纲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MPN/L

污水处理设施东侧小河排水口上游500m

4.25

7.14

46

10.4

5.82

2.40

0.67

3.58

28000

4.26

7.23

44

10.7

5.64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