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家 SNG Interview 現場專訪 哀渝生吾愛 · 金剛杵聖手 傳杏林千秋...

5
秋季號 262008 79 SNG Interview SNG現場專訪 金剛杵聖手 傳杏林千秋 母校的外科,在張先林教授做主任的時代,因與美國接軌較早,在台灣是居領 先地位的,他也是台灣形成專科醫師制的真正推手。張正暘學長則是台灣首位,在 美國完成泌尿外科專科訓練後回國的專家,他所追隨的Nesbit教授 不僅是泌尿外科 的權威,其發明的經尿道攝護腺切除手術(TURP)及鏡切器(Resectoscope)實際為 外科開創了微創手術(Minimum Invasive Surgery)的新思維 、新境界,是近代外科 一項革命性的改變。 “這個背景讓我能在回國的第八個月,就在臺北舉辦的世界外科學會中發表了 台灣首五十例TURP病例。因結果很好,受到東南亞醫界的注意,也招來許多海內外 的病患。有寡人之疾的老人是有福了,但也明顯衝撞到泌尿外科的傳統市場。正暘 兄無奈的表示“不知是否也因之衝撞了我往後的發展”。他突然若有所悟的笑著問 我,”你知不知道我是怎麼紅的”“因TURP病人都說,每次上廁所很順就會想起我”,這句話更促使我進一步 推動起保腎的運動。中國老人都愛搓麻將,一搓就是八圈、十六圈,憋尿造成膀胱缺血,致局部抵抗力降低, 便會造成泌尿系統的感染。因此我推動“麻將搓四圈,入廁所一次,口耳相傳我就紅了"。我打趣的說“你不只 是紅,是耳朵天天癢,那麼多老人入廁時都在想你呀!” TURP手術的轟動,也為正暘兄帶來了許多泌尿科的疑難雜 症患者。“有三種病 最令我終身難忘”,學長娓娓道來。第一種 病是血絲蟲造成的乳糜尿,因血絲蟲是經過腎的淋巴系統進入 腎臟,淋巴液就流入小便,使小便變成乳白色,淋巴液含大量蛋 白質,流失後使病人變得很虛弱。正暘兄說“我以內視鏡仔細觀 察,發現淋巴液均由腎週邊的淋巴管流入小便,祇要將這些淋巴 管結紮或切除,便可治癒乳糜尿"。這個結果於1971年在美國泌 尿科大會上報告,並刊入雜誌。獲得南美洲血絲蟲疫區國家的重 視,紛紛來函求教。 第二種病是,患者一側的輸尿管多了一條(屬先天性疾病, 人體應為一側一條輸尿管,目前在懷孕期間即可經超音波診斷 ) 。多的一條常因進入膀胱的開口太小,造成該輸尿管擴大,引 發該側腎臟受損或感染。傳統的治療方法是開很大的切口將擴 大的輸尿管切除,手術的危險性相對較高。正暘兄發明經小傷口 將擴大的輸尿管下端切斷,上端斜連到正常的那條輸尿管,使手 術簡化而安全。於1967年在美國泌尿外科雜誌發表,已被許多人 採用。 第三種病,是會引起惡性高血壓的腎上腺髓質細胞瘤 (pheochromocytoma) ,此瘤之分泌物會使患者之血壓突然驟 升,極為危險。當年因缺乏能控制的藥物,唯有依靠手術將腫瘤 切除。但手術時腫瘤被撥動擠壓,腫瘤之分泌物大量進入血液, 張端(右)、張竑(左)為表達對父親張正暘 (中)的敬重,捐出兩百萬元給母校密西根 大學醫學中心泌尿科,設立講座獎金 陳福民/M55

Transcript of 我們這一家 SNG Interview 現場專訪 哀渝生吾愛 · 金剛杵聖手 傳杏林千秋...

Page 1: 我們這一家 SNG Interview 現場專訪 哀渝生吾愛 · 金剛杵聖手 傳杏林千秋 母校的外科,在張先林教授做主任的時代,因與美國接軌較早,在台灣是居領

2008 第26期 秋季號 78

我們這一家 Our Family

秋季號 第26期 2008 79

 SNG Interview SNG現場專訪

金剛杵聖手 傳杏林千秋母校的外科,在張先林教授做主任的時代,因與美國接軌較早,在台灣是居領

先地位的,他也是台灣形成專科醫師制的真正推手。張正暘學長則是台灣首位,在

美國完成泌尿外科專科訓練後回國的專家,他所追隨的Nesbit教授 不僅是泌尿外科

的權威,其發明的經尿道攝護腺切除手術(TURP)及鏡切器(Resectoscope)實際為

外科開創了微創手術(Minimum Invasive Surgery)的新思維 、新境界,是近代外科

一項革命性的改變。

“這個背景讓我能在回國的第八個月,就在臺北舉辦的世界外科學會中發表了

台灣首五十例TURP病例。因結果很好,受到東南亞醫界的注意,也招來許多海內外

的病患。有寡人之疾的老人是有福了,但也明顯衝撞到泌尿外科的傳統市場。正暘

兄無奈的表示“不知是否也因之衝撞了我往後的發展”。他突然若有所悟的笑著問

我,”你知不知道我是怎麼紅的”“因TURP病人都說,每次上廁所很順就會想起我”,這句話更促使我進一步

推動起保腎的運動。中國老人都愛搓麻將,一搓就是八圈、十六圈,憋尿造成膀胱缺血,致局部抵抗力降低,

便會造成泌尿系統的感染。因此我推動“麻將搓四圈,入廁所一次,口耳相傳我就紅了"。我打趣的說“你不只

是紅,是耳朵天天癢,那麼多老人入廁時都在想你呀!”

TURP手術的轟動,也為正暘兄帶來了許多泌尿科的疑難雜

症患者。“有三種病 最令我終身難忘”,學長娓娓道來。第一種

病是血絲蟲造成的乳糜尿,因血絲蟲是經過腎的淋巴系統進入

腎臟,淋巴液就流入小便,使小便變成乳白色,淋巴液含大量蛋

白質,流失後使病人變得很虛弱。正暘兄說“我以內視鏡仔細觀

察,發現淋巴液均由腎週邊的淋巴管流入小便,祇要將這些淋巴

管結紮或切除,便可治癒乳糜尿"。這個結果於1971年在美國泌

尿科大會上報告,並刊入雜誌。獲得南美洲血絲蟲疫區國家的重

視,紛紛來函求教。

第二種病是,患者一側的輸尿管多了一條(屬先天性疾病,

人體應為一側一條輸尿管,目前在懷孕期間即可經超音波診斷

出)。多的一條常因進入膀胱的開口太小,造成該輸尿管擴大,引

發該側腎臟受損或感染。傳統的治療方法是開很大的切口將擴

大的輸尿管切除,手術的危險性相對較高。正暘兄發明經小傷口

將擴大的輸尿管下端切斷,上端斜連到正常的那條輸尿管,使手

術簡化而安全。於1967年在美國泌尿外科雜誌發表,已被許多人

採用。

第三種病,是會引起惡性高血壓的腎上腺髓質細胞瘤

(pheochromocytoma),此瘤之分泌物會使患者之血壓突然驟

升,極為危險。當年因缺乏能控制的藥物,唯有依靠手術將腫瘤

切除。但手術時腫瘤被撥動擠壓,腫瘤之分泌物大量進入血液,

▲ 張端(右)、張竑(左)為表達對父親張正暘(中)的敬重,捐出兩百萬元給母校密西根大學醫學中心泌尿科,設立講座獎金

文■陳福民/M55

文■朱聖檀/M61

哀渝生吾愛嗚呼﹗渝生吾愛﹗妳生于渝﹐而葬于美﹐遠離家園﹗

自從我遇見妳﹐妳的倩影﹐就永存於我心中﹐永遠相愛﹗

我三生有幸﹐能夠和妳相遇﹐有情人終成眷屬﹐而結為連理﹐幸福美滿﹗

妳來自祖國﹐我來自海外﹐然而我們卻相遇於臺北﹐一同就讀於同校﹐巧相逢﹗

我們畢業離校後﹐又分發與同一大單位服務﹐真是有緣得很﹗

妳自幼遭逢日寇侵華﹐我小時亦遭遇日寇南侵﹐同時慘遭戰禍離亂﹐真慘﹗

妳小時生活貧困﹐我自小生長在貧窮家中﹐但是三餐能溫飽﹐順利成長﹗

妳我自幼能接受良好教育﹐這些都是我們的雙親都有愛心與遠見﹐國家社會的栽培﹗

妳我自成一家以來﹐妳又要上班﹐又要持家﹐辛苦妳了﹗

家中井井有條﹐整齊清潔﹐治家勤勞﹗

妳生有一子一女﹐皆已健康成長﹐妳生養夠勞﹗

子女皆已成功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教育成功﹗

奈何天不假年﹐正當妳我功成身退﹐可以一齊共享神仙眷侶之生活﹗

妳卻身患惡疾﹐藥石罔效﹐不幸永離凡塵﹐永離我們﹐揮別人間﹐永別了﹗

留我孤獨在人間﹐往昔只能回憶﹐只能永遠懷念在我心中﹐追憶﹗

我們相期陰間再會﹐來生再相逢﹐永續前緣﹗

嗚呼哀哉﹗聖檀率孝女孝子及女婿同泣拜﹗嗚呼﹗

筆者按﹕先室人張渝生是N15畢業。

第25期源遠季刊勘誤表期別 頁次 段次 行次 錯   誤 更   正 資料提供

25 9 下 6 出校有選拔作業流程 傑出校友選拔作業流程 本刊

25 35 標題 醫學系60期畢業40週年同學會醫學系61期牙醫學系20期藥學系48期

畢業40週年同學會梁鉑鈴(M61)

25 67 左 4圖說 黨政均及醫界名流聚集追思 黨政軍及醫界名流聚集追思 本刊

25 77 第一段 3 他對我倒是相當和靄 他對我倒是相當和藹

本刊

25 77 第二段 2 聲名大燥 聲名大噪

25 77 第二段 3 人才倍出 人才輩出

25 78 上 2 祕尿外科 泌尿外科

25 78 第三段 2 幼年失牿 幼年失怙

25 78 第三段 5 了然一生 孑然一生

25 79 第二段 17 也中下他離開台灣之因 也種下他離開台灣之因 本刊

25 99 右下 圖說2 秦慧珍(N2)手持 張寶珠(NV4)手持 張寶珠(NV4)

25 封底裡 右 2 澳洲校友會 會長:趙祝棠(M69) 澳洲校友會 會長:趙祝棠(M68) 張志玄(M68)

25 封底 顧問編輯……程東照 已往生刪除 本刊

徵才啟事徵才啟事◎ 康寧專校誠徵助理教授、實習指導老師各乙名,請洽(02)26321181護理科。◎ 桃園縣龍潭鄉耳鼻喉科診所誠徵年輕學弟加入服務行列,開業已16年,診所業績穩定,工作環境良好,專長科目以耳鼻喉科、小兒科或內科為優先。聯絡人: M74徐院長,連絡電話: 03-489-9631。

◎ 財團法人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 誠徵--總經理◆ 醫藥或生命科學相關科系博士學位或MBA。 ◆ 具有中、英文溝通能力。

◆ 具有醫藥研發之經驗或醫藥(藥廠、醫院、生技公司或研發單位)行政管理經驗共五年以上。

◆ 嫻熟國內外醫藥生技等相關產業。 ◆ 具企劃及市場開拓能力。●意者請備歷照於9/30前寄至 台北縣五股鄉五權路9號7樓 人事室收 洽詢電話:(02)66251166 分機6501 吳主任

e-mail:[email protected]

Page 2: 我們這一家 SNG Interview 現場專訪 哀渝生吾愛 · 金剛杵聖手 傳杏林千秋 母校的外科,在張先林教授做主任的時代,因與美國接軌較早,在台灣是居領

2008 第26期 秋季號 80

SNG現場專訪 SNG Interview

秋季號 第26期 2008 81

 SNG Interview SNG現場專訪

液循環的原因,膀胱如能在脹前導尿排空,即使

導尿管未消毒僅以水洗,即使膀胱中有細菌,但

不致導致細菌進入血液,正暘兄將他的理論告訴

Dr.Lapides,他非常讚同,因此他寫出了以「潔淨

導尿法」治療閉尿症不會引起敗血症的理論,並

被列入密大1971年發明的極重要文獻。鼓勵老人

不要憋尿、常上廁所,其實也是基於相同理論。近

二十年來我處理子宮頸癌根治術後閉尿的病人,

都是教患者使用此法。

從那時起Dr.Lapides將科裡重要工作均請

正暘兄處理,自己想到的新概念也尋求正暘兄的

意見。影響正暘兄一生最大的是,成立小兒泌尿

次專科的想法,他們均注意到醫療進步後,許多

患有先天性泌尿系統異常的小孩存活了下來,處

理這些原本少見的先天疾病,普通泌尿科醫師經

驗不足,病童往往遊走在許多不同見解的泌尿醫師之間,經過多次手

術均得不到好的結果。另外社會開放後,患者及其父母均對矯治生

殖器的異常有很高的標準,如最常見的尿道下裂症,矯治後不祇要

求能站著解尿,還要尿得直,小便口要做到龜頭的頂端,陰莖的外觀

要正常等,因此必須交到經特別訓練的專家手中。為此Dr.Lapides安

排正暘兄到Boston Children Hospital ,Chicago Children Hospital,

Washington D.C. Children Hospital,Mayo clinic and Clevenland

clinic等處去參訪,確定有成立小兒泌尿外科的必要性。

正暘兄開始負起建立小兒泌尿外科的責任,他先找出小兒最常

見的泌尿異常疾病,如先天性的尿道下裂症、先天性小便逆流症、

先天性腎擴大症、脊髓先天異常引起之神經性膀胱功能消失等。按

照教科書,雜誌及專門書籍中的知識整理後規劃出特殊的治療方法,

為此,他於1973年再赴哈佛大學附設兒童醫院,向泌尿外科權威

Dr.Hardy Hendran請益,學習輸尿管小便改道及大腸代替膀胱之手

術。小兒泌尿科終於在密大漸漸茁壯。

1975年正暘兄受密州Flint Hospital 之聘、設立了Michigan

Urological Center.從此在此開業兼臨床教學,但每週四仍回密大醫

學院帶住院醫師實施小兒泌尿科手術及參與醫學討論會,直到2001年退休。此21年所醫治之患者真是難以數

計。

正暘兄及Dr.Lapides之努力,使密大泌尿科在2005年升等為部,與外科部平行。部主任Dr. David Bloom

即是小兒泌尿外科出身,他恭稱正暘兄為 “密大小兒外科之

父”,並從2007年起並每年安排一次 “張正暘教座演講會”,並

設立張正暘教授講座基金(Cheng-Yang Chang Proferssorship

Chair in Pediatric Urology),導致正暘兩位公子捐出美金200萬的

孝行義舉,為他醫學生涯劃下美麗的句點。

(註:Proferssorship Chair是大學給對學校有特別供獻教授

所設的講座,必湏有人捐出大筆基金,每年利用基金的利息頒發

給在該科任教的優秀教授. 本年度第–位受獎人為密大小兒泌尿

外科科主任朴約翰 John Park M.D.).

訪後感為此次採訪,正暘兄特地由美飛返台灣與我促膝而談,返美

後仍不斷提供我參考資料。他的認真不禁喚起了我對母校的一

▲ 1968全家福合影於聯合款村新居

▲ 1988年應台灣泌尿科學會邀請返台

▲ 1969祖孫三代攝於張穀年國畫展

患者常在手術中因血壓激增而死於中風,而手術後又因腫瘤分泌突

然中斷,導致全身性微血管擴張,患者又可能因體循環不足休克身

亡。正暘兄引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泌尿科醫師偉絡.顧德溫在

1967年發表之論文,術前先給生理食鹽水3000西西,既可壓抑手術

中腫瘤分泌,也可改善術後體循環之不足。手術成功後消息傳開,在

台三年獲得六位此種罕見病例,均安全完成手術。正暘兄苦笑著說“

這六個病例被同事拿去發表,且刊入雜誌,有趣的是,居然找不到我

的名字。"

正暘兄也說到他三十年前經歷的另一個有趣的病案,那是一位

官邸的廚師,患了膀胱結石。因老總統 蔣公每晚一定要吃他親手做

的家鄉菜,故官邸行政人員期望治療在一日內完成。正暘兄想出在

半身麻醉下,以膀胱碎石夾將石頭夾碎後,一塊塊從尿道經膀胱鏡

取出 。辛苦了數小時,解決了官邸行政人員的煩惱。這正是今日開

始流行的當日出院手術(Day surgery)。從此可顯示出”微創手術”

及”當日出院手術”,在三十年前已開始進行,正暘兄也是這些觀念

的創始人之一。

返台行醫最令他遺憾的則是腎臟移植手術。此手術在密大已行

之有年,正暘也親身參與過許多病例。1968年返國時即準備要將此

技術帶回,並向藥商要到換腎必用的抗排斥藥Inmurun。返台後很

快找到幾位需換腎的病人,哪知道人算不如天算,如此好事卻被一

些人為因素封殺,包括無行政權,不能組成換腎小組;換腎必須的血

液透析器只有榮總有,無法借得;有人提出台灣首例須先進行動物

實驗⋯⋯等。正暘兄說“喪失了為母校爭光的機會不說,眼睜睜看著

幾位老兵因為無法換腎而死亡,著實令我遺憾終身”。

正暘兄雖於1970年與連戰先生同時獲得台灣十大傑出青年獎,

也成為國內泌尿科名醫及官邸御醫,但因壯志難伸,自己一直佔缺

母校生理系上尉技術員,在張師及岳母相繼過世,得不到新任主任

的支持,決定再度申請留美。他返台短短三年,為台灣泌尿科開展了

新的紀元,也為母校培植了堅強的人才陣容。但他的離去,無疑使母

校失去了一位發光的外科領袖,他的返台有如一陣旋風,留下了很

深的痕跡,卻無人在意他的離去。

行醫半世紀 濟人千萬計美國確實是移民者的天堂,它不但接納人才,也是人才唯一能

經公平競爭立足、生根、發達的國家。正暘兄因在密大有優良的紀

錄,申請後立即得到新主任Lapides的回應,以尊貴的副教授禮聘,

並安排他到密大醫學院三家附屬醫院任主治醫師。太太秀玲亦輕鬆

得到密大博士班的入學許可證。就這樣正暘兄再度離鄉別境,將他

一生最精華的時間,最成熟的醫術奉獻給美國的病人。

密大在治療攝護腺疾病及膀胱神經性疾病極為有名,除

Dr.Nesbit發明TURP手術及Nesbit Resectoscope設備外,

Dr.Huggins發明以女性荷爾蒙治療攝護腺癌,曾得到1966年的諾

貝爾醫學獎,許多有關膀胱檢查的方法及儀器均去密大研製。給予正暘兄絕佳的學習及研究環境。1971年他

返回密大,Dr.Lapides給他的第一個考驗是解釋「潔淨導尿法」為何是解決閉尿症最好的方法?閉尿症是指

排尿困難或無法解尿,直覺上祇有以留置導尿管來解決。但密大已發現,以清水沖洗過的導尿管不需消毒,

每隔4~6小時自己導尿一次,比留置導尿舒適而少合併症,稱為「潔淨導尿法 」。但無法解釋為何此法不會引

起可怕的泌尿系感染及敗血症。正暘兄經多方面思考、探討,發現身體經感染形成膿皰脹大後,才會出現菌

血症的現象,但一經切開排膿,細菌雖仍存在,但發冷發熱立即消除。表示膿皰內的壓力是促成細菌進入血

▲ 正暘五歲與父親合影於香港虎豹公園

▲ 正暘1960年與先母攝於陽明山

▲ 正暘六歲與先母合影於香港

Page 3: 我們這一家 SNG Interview 現場專訪 哀渝生吾愛 · 金剛杵聖手 傳杏林千秋 母校的外科,在張先林教授做主任的時代,因與美國接軌較早,在台灣是居領

2008 第26期 秋季號 82

SNG現場專訪 SNG Interview

秋季號 第26期 2008 83

 SNG Interview SNG現場專訪

國防醫學院,是國內歷史最悠久的一所醫學院,過去百餘年來教育英才無數、桃李滿天下,對於我國自建國、

北伐、抗戰乃至目前的建軍備戰,在國家面臨危難的關鍵時刻均承擔重責大任,而史上每一階段最重要的代

表人物當屬軍醫領袖。透過公衛系主任高森永教授的安排,我們很榮幸訪問到軍醫的大家長,國防部軍醫局

新任局長─范保羅將軍來為我們這些軍醫未來的幹部分享其閱歷以及對於軍醫幹部的期許,並闡述軍醫未

來的發展願景。以下是我們的專訪摘要:

一、學生時期Q:局長是在水源校區畢業的,首先想請局長跟我們

分享當時NDMC學生的生活條件與現在的差異?

在國醫的老院區,就當時來講,我覺得生活條

件還不錯,我是民國60年入伍,67年畢業,在那時

的環境,在國防醫學院讀書,學生的生活、伙食等各

方面的條件都不錯。過去每個學生口袋後都放一根

湯匙,餐廳是使用鐵餐盤的自助餐,菜色固定巡迴,

當時的學生在上課時最關心的就是下了課要去跑餐

廳、要排隊,因為有的學生早下課,有的晚下課,如

果有老師上課超過用餐時間太久的話,調皮一點的

學生常常會把湯匙掉到地上,提醒老師時間到了,那

時的學生還蠻活潑的,而就當時的生活環境,我們

能吃自助餐,就會很自豪地覺得我們的炸雞腿、炸排

骨等名菜,是全世界最好吃的。

Q:吃飯要排隊,聽說當時學長姊上課也要排隊?

我們不但上課要排隊,也要帶隊唱歌答數,以前的老院長盧致德,他只要在學校的時候,就會站在校園

馬路的中間,看我們學生的班隊一個個帶往教室去,所以學生是蠻有紀律的。而我在學生的連隊是八隊,過去

有一隊、二隊、⋯八隊,這有傳承的意思,我們那時是叫小八隊,當時的老八隊則還沒畢業,剛開始實習,而同

個系統的隊內的感情也比較好,跟現在大概不太一樣。

Q:想請局長分析當時水源校區的生活環境與師資設備。

老院區的住宿和生活環境都不錯,也比較方便,一出來就是羅斯福路台大校園附近的公館商圈,現在還

一樣蠻熱鬧的。在那個時代並不會感到生活上有什麼不好或不方便,甚至我覺得那時候國防醫學院的學生對

於自己或是學校都比較有自信,因為在那個時期,我們覺得台灣的醫界就是由兩大派系組成,一個叫台大派,

另一個就是我們NDMC,而且三軍總醫院及榮民總醫院都屬於我們這個系統,我們學的是比較屬於歐美系統

的醫學,所以我們覺得我們學的是比較Updated的東西,而台大在我們的角度來看是比較保守的,在醫學上屬

於守舊一派。

▲ 局長攝於軍醫局辦公室

採訪特派員■程學儒、謝伯謙、周倉賢、陳韋池/PH25

點感觸。母校在105年中,依靠先師先賢的努力,建立了完整的培訓制度,將無數茅塞未開的青年培訓成傑出

的醫療專業人才,科研博士及傳道教授,不但讓為國賣命的軍人有好的醫療,且福降民間、予台灣醫界極大貢

獻,予家貧的青年一條努力向上的大道,是吾等年老回首,無法不感恩的思緒。

母校來台一甲子,前三十年,無論醫、牙、藥 、護及公衛均站在台灣醫界的領導地位,許多醫學院、醫院

的成立及成長都有我校友的身影。後三十年因大環境的改變,軍人身份的受限,母校與社會漸漸疏遠,校友

與母校也漸漸疏遠,在文忠傑老

師去世後,這種感受更為深刻。

張學長正暘兄的故事,點出軍中

保守的體制,有礙我人才的升

遷,校友的連繫及校譽的發揚。

母校及校友會均應重視退休校友

的價值,而善加利用。以張學長

的資歷不正是填補文老師曾在外

科所扮演的角色?果真如此,也

可使文忠傑教育基金會發揚得更

有益!這是文老師生前曾向我表

達的意願。 ▲ 返台接受母校學弟專訪

人 事 異 動

姓 名 期班 新 任 職 務李三剛 M67 台中榮民總醫院副院長張之光 M68 台中大理仁愛醫院副院長吳少白 M69 嘉義兼灣橋榮民醫院院長林鴻章 M72 台北宏恩醫院院長呂立群 M72 軍醫局副局長劉夷生 M73 輔導會第六處副處長呂炳榮 M74 埔里榮民醫院院長游漢欽 M74 員山兼蘇澳榮民醫院院長張兩 M74 國軍高雄總醫院副院長王德芳 M74 軍醫局醫保處處長鄭錦翔 M75 永康榮民醫院院長郭泰宏 M75 軍醫局醫技處處長佘振興 M77 國軍松山總醫院院長李世強 M77 國軍左營總醫院院長朱德明 M77 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所長徐榮源 M77 新店慈濟醫院副院長吳怡昌 M78 國防部軍醫局衛勤整備處處長邱文耀 M78 國軍岡山醫院院長郭武憲 M78 國軍台中總醫院副院長林任先 M79 國軍高雄總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楊承恕 M81 國軍岡山醫院副院長李信棠 M82 國軍松山總醫院加護中心主任張振莒 M84 國軍台中總醫院放射科主任周紹庭 M84 國軍高雄總醫院航空醫學科主任劉峻正 M87 國防部軍醫局醫療保健處視察

姓 名 期班 新 任 職 務郭建宏 M88 國軍高雄總醫院麻醉科主任陳正君 M91 國軍松山總醫院小兒科主任黃雪棟 D38 國防部醫務組副組長蕭素蓮 N30 台灣護理學會秘書長丁先玲 N31 康寧醫護暨管理專科學校護理科主任

李易靜 N37 國軍台中總醫院護理部副主任

羅梅瑛 N39 後備司令部北部指揮部醫行室主任陳本源 P54 台中榮民總醫院藥劑部主任

陳英倫 P68 三軍衛材供應處副處長

徐昌增 P70 三軍總醫院衛保室主任

潘信保 P71 三軍衛材供應處衛保室主任

史昆民 P71 台中總醫院衛保室主任

廖學信 P71 國軍北投醫院臨床藥事科藥局主任

曾俊銓 P73 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劑科藥局主任

林政毅 P73 國防部軍醫局藥政處視察

邵俊輝 P74 松山總醫院臨床藥劑科藥劑學官

汪政毅 P79 台中總醫院衛勤整備組組長

林基福 P79 三軍衛材供應處綜作室主任

陳俐良 PH1 軍醫局醫務計畫處視察翁禎鍵 PH11 桃園總醫院衛勤整備組組長張維剛 PH14 國防部軍醫局局長室編審張長壽 PH3 國軍高雄總醫院衛勤整備組組長楊育佳 PH5 軍醫局衛勤整備處視察李雋峰 衛專5 聯合後勤支援指揮部軍醫組組長許承堅 衛專7 國防醫學院學員生大隊訓參官韓國強 衛專31榮調台北市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

生效日期:97年6月1日~8月31日

Page 4: 我們這一家 SNG Interview 現場專訪 哀渝生吾愛 · 金剛杵聖手 傳杏林千秋 母校的外科,在張先林教授做主任的時代,因與美國接軌較早,在台灣是居領

2008 第26期 秋季號 84

SNG現場專訪 SNG Interview

秋季號 第26期 2008 85

 SNG Interview SNG現場專訪

例如802重要的設備像電腦斷層、電腦系統已經全面更新,並且花了兩年爭取了一項七億六千萬的預算

讓802重新蓋一棟新的醫療大樓,這在當初任何人都認為不可能。我認為軍醫院沒有國防預算的挹注及投資

將會被時代給淘汰,因為我們沒有能力從自己的盈餘去蓋新的大樓,後來終於花了兩年的時間以火車頭的角

色帶動了高雄、北投、花蓮,台中共有四家的軍醫院得到了建案,對802來說,有了新的大樓,醫院的同仁對醫

院未來的願景就會抱持著樂觀與希望。

Q:局長目前還秉持這種觀念嗎?

我現在當局長,也希望循著此模式,幫忙各醫院爭取建案。我的觀念是,軍醫是屬於國防的一環,不能全

部要求軍醫自給自足,這樣軍醫存在的意義就不大了。

Q:擔任軍醫幹部時是否遇到過挫折或壓力?

挫折壓力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在國防體系也不可能就不會有挫折或壓力,這個問題在軍醫也是

要面對的,我想這是每個人的人生都要解決的問題。尤其是身任公職,軍醫隸屬國防部而國防部是個軍事單

位,沒有太多彈性,很多規定是全軍適用的,也許對於軍醫來說可能會覺得不甚公平恰當,但你也很難去說服

國防部不要對軍醫使用這些規定,所以挫折及困難往往就會產生。

Q:您都是如何克服的?

我認為這類的挫折及困難都還是可以去面對、去解決的。從本位主義看或許不好,但從整體去考量或許

有其道理,因為國防部有些規定是整體性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軍醫的缺有限,很多人晉升中校之後就沒有

缺了,尤其是臨床軍醫就得退伍,像中校只能服役24年,國醫學生畢業之後歷經下部隊、住院醫師就需要八年

的時間,接下來到主治醫師大約是再十年,而這段時間剛好面臨到少校或中校年限到了,必須退伍離開國防

系統,但這個時間點又是一個醫師最有價值的時段,礙於規定卻不得不離開。

Q:在最成熟的時間點離開,太可惜了!

從專業的角度來看這個規定可能不見得很好,因為醫師的離開並非做的不好,而是服役年限的問題,而

這樣的問題在外面醫院是不存在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都留下來的話,後面的學弟妹怎麼辦?因為我

們並沒有完整的配套去管制減緩後面推進的速度,對醫院來說這個資深的醫師很好,但對整個系統來說,新

陳代謝就會產生問題,這中間的好與不好就很難說了!

Q:怎麼辦?有沒有兩全的辦法?

在管理階層這些就是必須面對並想辦法處裡的問題,以三總來說,便開了兩條路,一條是轉文職,另一

條是以民聘來處理這個問題。所以制度面我們還是要設法去克服,來面對這些不能配合我們專業來訂定的規

定。人生就是要面對,不可能事事都如願。

三、當前要務Q: 國防醫學院及衛勤學校為國軍訓練部隊衛勤人才的重要教育單位,請教局長對於這兩間學校的定位有什

麼看法?

軍事教育可以區分為:基礎教育及繼續或在職教育,國防醫學院的教育屬於基礎教育,是在教育部的體

系下提供大學及碩、博士班的教育;而衛勤學校則屬於繼續教育,訓練的對象多為分科教育、晉升訓練或是

EMT1、EMT2等專業訓練的學員。早期衛勤學校屬於國防醫學院,但後來因為一些因素而分家,在精實案時

曾想將衛勤學校再度納入國防醫學院體系下,但學院因為組織條例等等緣故,導致整併進度遲滯,加上國軍

在精簡的過程中,將各軍種的後勤通通拉到聯勤,類似中央廚房的概念,使得原本屬於後勤司令部的衛勤學

校編入了聯勤後勤學校的衛勤分部。

Q:這種組織架構在專業分工與指揮上好像有些奇怪!?

個人對這樣的安排並不十分認同,因為軍醫衛勤部分的專業訓練放在後勤學校的分部裡,對於在衛勤專

業上的指導、政策的釐定、課程的監督以及師資的培養與派遣上都會有不少的問題。就拿衛勤學校的課程來

說,由於後勤學校校長為官科派任,並不了解軍醫,而後勤學校軍醫的最高指導單位為後勤處,編制為上校處

長,衛勤學校的開班審查作業在聯勤司令部即核可通過,而不是經過軍醫局,試問聯勤的後勤中心如何能決

定軍醫體系的在職教育或訓練?

Q:為什麼呢?

我舉個例子,在那個時候台大系統

的泌尿科叫做「皮泌科」,還沒把皮膚科

和泌尿科分開,甚至在大外科和大內科

都有很多科沒有分開,在我們這個系統

已經早就開始分了,所以我們對於自己的

醫療教育及實力蠻有信心的,在台灣的

醫界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師資方面,當時

的老師有許多是從大陸過來的世界級知

名老教授,所以那個時候我們對學校是

蠻滿意的,覺得很慶幸自己可以在這個

學校上學。

Q:局長在求學過程當中是否有對未來的軍醫生涯作規劃?

說實在的,在學生時代是懵懵懂懂都不了解,對畢業以後的情況也是不清楚,所以我認為學校應該要對

學生,尤其是軍費生,應該加強教育他們畢業後面臨環境及挑戰的知能,因為國防醫學院在軍中是屬於基礎

教育,而基礎教育只管基本的學習,並沒有管到未來生涯裡所必須經歷的事情,所以不是很清楚。

二、軍醫歷練Q:想請局長跟我們分享畢業後曾經歷練過之軍醫職務與感想?

我們軍醫要歷練到局長的話,大概都比別人還要辛苦一點。從畢業開始下部隊,我到過桃園、宜蘭、金

門、台南、台東等地,之後在台南804總醫院升主治醫師,由醫院培訓到英國倫敦大學泌尿科研究所進修取得

學位,後來由於804總醫院要自台南遷往桃園,於是又隨醫院調至桃園並升至外科部主任、醫療部主任等職

務,直至804總醫院在龍潭新院區建成作業順暢後,又調至金門醫院當院長,這其中還包含要支援小金門、西

莒等離島,回調台灣後至高雄802總醫院擔任副院長,再歷練軍醫局衛整處處長、醫計處處長,然後回高雄擔

任802總醫院院長,最後調至軍醫局擔任副局長及局長一職。這期間幾乎全台灣跑透透,而家裡的小朋友也

要常常跟著搬家,實在也是很辛苦。

Q:擔任國軍高雄總醫院任院長時之重要興革及帶給國軍高雄總醫院的轉變為何?

首先談談醫院評鑑,802總醫院以前是進行舊制的書面評鑑,因此面對新制評鑑幾乎是要從零開始,因

此我擔任院長時便開始準備了大約兩年半的時間,評鑑是一項不錯的制度,也能很紮實的將醫院整體檢驗一

次。802是一間很老的醫院,像房舍都超過30年以上,而不管在制度、觀念、硬體設施上都很老舊,有些難跟

上時代,所以接任後做了不少軟硬體的改革。802在前任孟祥越院長及我接手後,雖然外觀還是舊的,但幾乎

每個病房的管線電路都全部更新。做這些花了不少精神,像空調冷氣的三台冰水機都已經用了20年以上了,

冷卻水塔的柱子都鏽到有很嚴重的震動,於是我便把這些硬體逐年有計劃的更新,醫院如果沒有好的空調,

夏天常常會沒有病人,在之前夏天冷氣就常常故障。

Q:當院長只懂醫療專業是不夠的?

身為主管,要從根本去處理這些行政問題,不能光注重在醫療上,平均每年投資兩千萬以上在研究,五千

萬以上在更新設備上。要讓醫院能趕上時代及未來的競爭,就得從這些基礎建設及投資上去處理。但只要投

資,福利就會受影響,因此部份的醫院就捨不得投資,然而現在問題沒發生,到了未來還是會發生,因此我當

了局長之後會比較注重這方面。

Q:是不是每位院長都懂得投資或願意投資?

有的醫院一年只要投資幾百萬的設備卻不肯做,因為當完一任院長就走了,或是不願投資研究經費,除了

在評鑑時會有所影響之外,對未來長遠的發展也會影響。所以我對於醫院軟硬體設備投資的部份成立了監測

系統,讓醫院不能再逃避其該有的責任,收入不該全部作為獎金,而是應該要使醫院永續經營,這是我在802

實際感受到的一些問題,因此現在開始漸漸給各醫院規範。

Q:能舉個實例嗎?

▲ 訪問學生認真聆聽局長之回答

Page 5: 我們這一家 SNG Interview 現場專訪 哀渝生吾愛 · 金剛杵聖手 傳杏林千秋 母校的外科,在張先林教授做主任的時代,因與美國接軌較早,在台灣是居領

2008 第26期 秋季號 86

SNG現場專訪 SNG Interview

秋季號 第26期 2008 87

 SNG Interview SNG現場專訪

五、未來期許Q: 局長對於目前在校的國醫學生有著什麼樣的期許?可否指點一個準軍醫幹部在畢業前所應具備的條件與

心態?

我覺得現在大多數的學生有一個通病,就是比較功利主義、以自我利益為中心,比較沒有團體或是國家

的觀念,這可能是因為基礎的教育出了問題,也可能是受社會價值觀影響,因此我對學校學生的期許有三點:

(一)在教育方面除了學生的功課與專業需要注意,在文化、道德、倫理及為人處事的態度方面都需要去加強;

(二)軍費生需要瞭解軍中倫理與軍人武德;(三)用通俗的話來說是:不要問國家給了你什麼,要問問自己為

國家奉獻了什麼。

Q:最後請問局長對於公衛系學生有無特別期望,希望公衛系畢業學生在整個軍醫體系發揮怎樣的角色與功用?

公衛在軍醫體系內主要扮演的角色有部隊的衛勤與醫院的行政兩大部分,因此我將來計畫將這兩部分交

由公衛系負責,所以我規劃從明年以後公衛系每年將招收20員學生,期許公衛系學生能扛起擔任衛生勤務主

要幹部的責任,對軍醫衛勤體系做出一番貢獻。另外,也希望公衛系學生能培養廣泛的興趣,進而把觸角伸到

不同的領域去,整個醫療行政體系從流行病學到衛生署的政策單位、各衛生局及醫務管理等部分都是公衛同

學可發揮長才的地方,我對公衛同學寄予厚望,你們也要對自己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 局長主持會議

分類 姓名 期班

俞志誠老師 M77任益民老師 M76

蔡建松老師 M82

司徒惠康老師 M80

P68黃旭山老師

97年國防醫學院優良教師名單分類 姓名 期班

余慕賢老師 M76

M84陳錫洲老師

陶寶綠老師 生物所

辜志弘老師 PH1

林裕峯老師 M75

後 記透過此次與局長面對面的訪談,我們深刻體認到身為軍醫幹

部在國防體系中也扮演著重要的一環,而在這個相對封閉的環境

中,有很多事情的發展儘管未必能盡如人意,但如何在行政與醫

療之間扮演一個良好的溝通橋樑,更是軍醫主官必須去面對及克

服的問題。

雖然受限於軍中的各項法令規章,使得國醫的畢業生似乎

不能與民間醫學院校畢業生那般自由發展,但若能堅定自己的信

念,還是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有所成就的,就像局長在國軍高雄總

醫院的院長任內,為了醫院發展所爭取的各項建設經費,在旁人看

來不可能的任務卻達成了,這是十分值得喝采及鼓勵人心的!而

局長也期勉國醫人除了須專注自己的本職學能之外,更須在待人

處事方面能夠更加圓融,不管將來是在軍中或是民間發展,良好

的人際關係都是相當重要的。最後,感謝校友會給我們這個難得

的機會能親自訪問局長,在了解范局長過去的奮鬥經歷後更加確

信:成功是勞心勞力用汗水換來的果實。

Q:局長認為怎樣安排是最理想的狀況?

我的構想是把衛勤學校拉回到軍醫系統,最

好的方式是回到國防醫學院之下,又因為衛校過

去就曾經在國防醫學院之下,所以仍需查詢過去

的法令規章及法源依據,希望能在不修法的情況

下,朝組織條例的執行細則變更方向來努力,將

來就讓軍醫的基礎教育以及在職教育都由軍醫

局統管,讓軍醫體系的教育更為完整。

Q:局長對於未來軍醫人力的培養上有何構想?

在職教育的部分我們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

方,比如軍醫沒有專屬的高級班,使得軍醫士官

升士官長時必須跨足別的領域如保修等的高級

班,始得晉升士官長,實在相當荒謬,因此衛勤學

校對軍醫衛勤部分的在職教育仍有努力的空間。

而目前衛勤的兩段三級主要為第一線的急救、處

理及後送,因此在其中EMT1及EMT2就顯得相

當重要,所有開救護車的都要具有EMT資格,每

年都要有大量的軍醫官、士、兵要受EMT1甚至

renew或EMT2的訓練,這部分全軍的規劃,須由

衛勤學校扛起責任,而這都需要龐大的人力、物力的精算投入,由於目前的役男服役一年就走了,因此我們需

要訂定很多新的政策來因應,而這都是衛校的功能,若未來衛校回到國醫的體系內,軍醫的在職教育將會更

加制度化、更加完善。

四、建立共識Q:請問局長對於現階段軍醫體系之發展重點及重要規劃為何?

第一是各個國軍醫院必須保持醫療水準及經營能力,因為每年軍醫局的預算,僅約二成是來自國防部

(其中大部分都是人事費用,如軍餉),剩下近八成是由各個軍醫院的盈餘來支出,因此軍醫院要如何維持醫

療水準,並能夠與民間的醫院競爭,是軍醫體系存活的關鍵。第二是軍醫體系要加強軍陣醫學的重視程度,

因此目前已經成立了航醫、潛醫的政策檢討小組;而陸軍未來的規劃,是要將基層部隊的衛勤需要與醫院的

醫療專業結合,來改善部隊衛勤的狀況;此外軍醫也要強調出自己軍陣醫學專業性,才能夠讓軍方了解軍醫

對於部隊的重要性。

Q:我們軍醫體系要如何與民間醫療體系作區隔,以彰顯軍醫體系之價值?

這個題目其實常常在討論,但我覺得從不同的角度看會不一樣。若是從民間醫療體系的角度,這個並不

是問題,因為就民間而言,不論是否軍醫體系,在醫療上都是競爭對象,要能夠維持競爭力才是軍醫體系的重

點,至於特色與否就較不重要。若是從國防的角度,軍醫體系就與民間體系有很大的區隔,軍醫體系必須讓長

官們知道其重要性及特殊性,因為軍醫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國防,而未來的研究以及設備也要從這個方向加

強;此外就不同任務而言(如體檢、航醫、潛醫、部隊衛勤等),就是軍醫專業的一環,一般民間醫療根本不會

去接觸,因此須配合部隊作戰任務需求,發展的方向也須作調整。

Q:局長認為國防醫學中心的使命為何?

台灣的醫療市場包含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及地區醫院,軍醫體系就涵括這三類醫院,而三軍總醫院的定

位就是軍醫體系唯一的醫學中心,因此在設立願景以及宗旨時,也必須配合軍方的要求。我們應該這麼說:

軍醫體系對於三軍總醫院及各個總醫院的期許、要求會有所不同,各個軍醫院不能夠忘了自己是軍醫院,三

總要把醫學中心的角色扮演好,並配合國防的任務需求,此外也必須自立自強,在醫療及研究發展上不能夠

落後,要保持競爭力。

▲ 訪問學生與局長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