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 嚴 師 父 開 示】 Journal.pdf ·...

14
1 南加州 雙月刊 88 2018 11 1 法鼓山美國洛杉磯道場 Dharma Drum Mountain Los Angeles Center 編輯組: Alice, Ashley, Paul 本期提要 心得分享及報導: 臨終與安寧照顧 讀書會討論 地藏講座及法會 一日禪 禪七 提昇人的品質 建設人間淨土 執著和固執 我們常說堅持己見的人太執著,到底什麼是執著?執著與固 執又有什麼不同?執著又有什麼不好呢? 固執的意思就是堅持自己想法、做法是最對的,一旦決定之 後,任何人都不能夠改變他,也不願意接受別人的建議,這就是 固執己見。執著的意思是放不下,非常在乎、介意自己的想法與 看法,或自己的立場、態度以及身分;只要是與自己相關的任何 事、任何物、任何人,乃至於任何觀念,你都很在乎的話,那就 是執著。 表面上看來,固執和執著好像一樣,但是執著不僅如此。執 著是心中放不下的牽掛,有的是牽掛著愛情,有的是牽掛著名 位,有的是放不下名利權勢;有時候雖然沒有特別的對象和原 因,但就是對任何事都非常在乎,包括在乎自己帽子戴得怎麼 樣?頭髮梳得怎麼樣?臉上長了什麼東西?只要跟自己有關係的 事情都非常在乎。 過度的執著甚至是一種非常痛苦的病症,因為樣樣東西都很 在乎的人,他的精神一定經常處在緊張狀態中,沒有辦法放鬆休 息。以佛法來講,執著又叫「我執」,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而且 非常在乎自己的利害得失。他不僅在乎自己的存在,或者不存 在;還在乎別人對他的想法,對他的價值判斷,也會非常希望別 人知道他。對於他所關心的人,他也會非常在意,在乎那個人到 底是個怎樣的人,在乎他身上發生了什麼事,在乎他變成什麼樣 子。 譬如說,如果一個做母親的,總是對她的孩子不放心。孩子 小的時候她不放心,或許還有道理,可是當他都已經長大成人, 結了婚,甚至也生了孩子了,這個母親還是把他當成小孩子一樣 看待,隨時隨地擔心著不說,還想掌握他在做什麼、想什麼,這 就叫做執著。我有一位在家弟子,從小和母親相依為命,都已經 五十多歲的人了,她的母親還是把她當小孩子看,她只要出去 一、兩個小時,沒有打電話回家,做母親的就會到處打電話找 她,弄得她很痛苦。後來,她只好把母親送到老人院去;看起來

Transcript of 【聖 嚴 師 父 開 示】 Journal.pdf ·...

Page 1: 【聖 嚴 師 父 開 示】 Journal.pdf · 國唯一針對華人社區提供安寧關懷服務的「美華慈心關懷聯盟」接受培訓,她向大家分享 於美國擔任臨終關懷義工十餘年的心得經驗。她認為安寧照顧最重要的,是使臨終者面對

1

南加州

法 鼓 通 訊 雙月刊

第 88期

2018年 11月 1日

法鼓山美國洛杉磯道場 Dharma Drum Mountain

Los Angeles Center

編輯組: Alice, Ashley, Paul

本期提要

心得分享及報導:

* 臨終與安寧照顧

* 讀書會討論

* 地藏講座及法會 * 一日禪

* 禪七

提昇人的品質 建設人間淨土

【聖 嚴 師 父 開 示】

執著和固執 我們常說堅持己見的人太執著,到底什麼是執著?執著與固

執又有什麼不同?執著又有什麼不好呢? 固執的意思就是堅持自己想法、做法是最對的,一旦決定之

後,任何人都不能夠改變他,也不願意接受別人的建議,這就是固執己見。執著的意思是放不下,非常在乎、介意自己的想法與看法,或自己的立場、態度以及身分;只要是與自己相關的任何事、任何物、任何人,乃至於任何觀念,你都很在乎的話,那就是執著。 表面上看來,固執和執著好像一樣,但是執著不僅如此。執

著是心中放不下的牽掛,有的是牽掛著愛情,有的是牽掛著名位,有的是放不下名利權勢;有時候雖然沒有特別的對象和原因,但就是對任何事都非常在乎,包括在乎自己帽子戴得怎麼樣?頭髮梳得怎麼樣?臉上長了什麼東西?只要跟自己有關係的事情都非常在乎。 過度的執著甚至是一種非常痛苦的病症,因為樣樣東西都很

在乎的人,他的精神一定經常處在緊張狀態中,沒有辦法放鬆休息。以佛法來講,執著又叫「我執」,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而且非常在乎自己的利害得失。他不僅在乎自己的存在,或者不存在;還在乎別人對他的想法,對他的價值判斷,也會非常希望別人知道他。對於他所關心的人,他也會非常在意,在乎那個人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在乎他身上發生了什麼事,在乎他變成什麼樣子。 譬如說,如果一個做母親的,總是對她的孩子不放心。孩子

小的時候她不放心,或許還有道理,可是當他都已經長大成人,結了婚,甚至也生了孩子了,這個母親還是把他當成小孩子一樣看待,隨時隨地擔心著不說,還想掌握他在做什麼、想什麼,這就叫做執著。我有一位在家弟子,從小和母親相依為命,都已經五十多歲的人了,她的母親還是把她當小孩子看,她只要出去一、兩個小時,沒有打電話回家,做母親的就會到處打電話找她,弄得她很痛苦。後來,她只好把母親送到老人院去;看起來

Page 2: 【聖 嚴 師 父 開 示】 Journal.pdf · 國唯一針對華人社區提供安寧關懷服務的「美華慈心關懷聯盟」接受培訓,她向大家分享 於美國擔任臨終關懷義工十餘年的心得經驗。她認為安寧照顧最重要的,是使臨終者面對

2

雖然好像很殘忍,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她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而且可能對兩人都比較好一點。 另外,有些人認為「擇善固執」也是一種執著,其實兩者間還是不一樣的。執著,是

一種過分的在意、在乎和擔心,會讓我們像根緊繃的弦,不能放鬆,結果自己痛苦,周遭的人也跟著痛苦。「擇善固執」則是朝著正確的信念,堅持自己的方向和願力,並且以意志力──毅力、恆心和決心來完成,這和執著是完全不同的。如果非得要說這也是執著,至少這是一種好的執著。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不能沒有目標,不能沒有方向感,如果能以意志力,持久朝著自己的方向,持久地讓自己努力,持久地堅持自己的心願,便能夠將生命導向積極成長的路。

堅持的是原則還是偏見? 待人處世的過程中,「堅持原則」本來是正常的,問題是:你所堅持的究竟真的是原

則?還是自己的偏見? 如果對任何事都堅持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堅持要用自己的做法。只管自己,別人的

建議和商量,都不願意接受,也不願意為任何人改變,不替別人設身處地著想,到最後可能於人於事都會造成傷害。你以為這是堅持「原則」,其實不是!你所堅持的,不過是個人的偏見,這就是「我執」。堅持原則,是指自己所堅持的,也會為其他人所接受;不僅現在的人可以接受,未來的人也可以接受,甚至過去也曾經被人接受過,這才叫做原則。

做人有做人的原則,做事有做事的原則。做人的原則首先要「保護自己」,可是保護

自己並不表示要傷害他人;考慮自己的同時,也要尊重他人,自己受益,也希望對他人有幫助,秉持彼此互惠互助的立場,這種原則才是對的。 做事的原則,應該要以大多數人的利益為考量,如果所堅持的原則,是出 於自私或為

了少數人,或貪圖一時的方便,這就是偏見,就是執著。但許多人經常分不清到底是「擇善固執」,還是把個人的偏見當成了原則?其實,只要觀察別人對這件事情的觀感,就能判斷出究竟是偏見還是原則。

如果你的想法和做法,讓每個人都覺得受不了、很痛苦,每個人都覺得那是錯的、有

問題的,只有你認為是對的,那很可能就是偏見。能夠符合每一個人或是多數人共同的的想法和意願,那才是原則。原則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時間或區域環境的不同而有所改變,唯一不變的是:一定是為眾人著想,能夠為大家所樂於接受的。

執著偏見的人,就是我執太重。我執會帶給我們很多煩惱,因為自我意識太強,自我

中心太堅固,就會堅持自己的性情或想法,全身如同刺蝟般長滿利刺,「稜角」很多,動則傷人,而無法圓融待人。所以有人說:「做人處事要內方而外圓」,「內方」就是原則,「外圓」就是不傷人。雖然在心裡有一定的標準,可是當需要變通的時候,也不要執意不變,食古不化。必須要有一些善巧方便,觀念想法適時地轉一個彎、換個角度,或是多用同理心、柔軟語,這樣才不會讓人覺得你很難相處,事情才容易 成就。

時時提醒自己「內方外圓」的原則,也是化除我執的方法之一。更進一步說,如果我

們能夠放下我執,不以自我為中心,任何事情都能看得開、看得淡、放得下,而且能夠包容所有的人、所有的事,自然而然就不會有偏見,當然就沒有煩惱了。摘自《找回自己》

Page 3: 【聖 嚴 師 父 開 示】 Journal.pdf · 國唯一針對華人社區提供安寧關懷服務的「美華慈心關懷聯盟」接受培訓,她向大家分享 於美國擔任臨終關懷義工十餘年的心得經驗。她認為安寧照顧最重要的,是使臨終者面對

3

【僧活小語】 心 --- 無極限、不設限 常義 在某天準備午齋上行堂時我請一位義工菩薩將電鍋拿出去齋堂,盡管電鍋就明明在她的面前確看不見、找不到。我只好放下手邊的工作,走到她面前指著電鍋,就在這瞬間,她恍然大悟的說道 : Oh…原來是「大同電鍋」啊! 此過程中讓我體會到; 我們常被自己內心所建構的想法、妄想等起種種的執取所填滿,障礙了我們的真實本性。就如同在她心中的日本電鍋被她緊緊捉住,無法看到其他類別的電鍋。本來廣大無礙的佛性卻是常常被自己的見解、預設捆綁住,把自己束縛在狹窄的世界裡。又是「 誰把你綁住了?」 「心 --- 無極限 、不設限」

人生最後一件大事 「樂齡關懷講座」分享臨終與安寧照顧經驗 王曉亞

生死這堂課是人生必修學分,沒有人能超脫這條由生緩慢然堅定走向死亡的道路,此如何透過佛法的智慧與慈悲幫助自己與他人從容面對這一期生命的結束,練習放下執愛,

自在幸福道別,是非常重要的。洛杉磯道場在十月二十日針對這個議題舉辦了「人生最後一 件大事」經驗分享活動,由三位義工師兄姊分別就美國與台灣臨終關懷與安寧照顧的親身體 驗,將一般人忌諱的生死大事攤開來,以平常心探討學習如何為人生劃下完美的句點。

當天特別從北加州飛抵洛杉磯的蔡維馨師姐,於2001年皈依聖嚴法師,2005年加入美國唯一針對華人社區提供安寧關懷服務的「美華慈心關懷聯盟」接受培訓,她向大家分享於美國擔任臨終關懷義工十餘年的心得經驗。她認為安寧照顧最重要的,是使臨終者面對生命最終階段能認識死亡並接受死亡,心中不生憂怖苦惱,進而坦然面對死亡。 美國的安寧照護 (Hospice) 是一種居家服務,醫護小組由醫生、護士、社工、宗教師、助理及義工所組成,受照顧者無須負擔任何費用,也不會影響社安福利或其它資源的申請,屬於政府福利項目之一。蔡師姐希望能將在法鼓山所學習的佛法觀念運用到臨終關懷,不只是為了家人朋友,更是身邊的每位有緣人。「做義工不能有分別心,要將每個人當作菩薩,陪伴他們走完最後一段旅程。」「每天都是一個功課,盡力把它做好,讓每一天都很圓滿!」做為臨終者與家人之間的橋樑,蔡師姐鼓勵家屬說出心中的感受,「道謝、道愛、道歉、道別」,不要留有任何遺憾。 擔任義工十餘年間,蔡維馨師姐關懷了六十個個案,其中包含為七個往生者助念。當初之所以會加入安寧照護義工行列,能夠走入臨終者的家為其助念便是最大的動機。蔡師姐發願要把每個病人都當作自己的家人,全心全意照顧,把最好的給予對方。「每個病人都是我們的菩薩,來成全我們,給我們機會學習。」在她家中還有一個房間,隨時準備著提供給即將面臨捨報,卻找不到合適場所度過生命最後時刻的對象,真正做到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大愛精神,令人萬分感動。 Michael宋師兄則和大家分享返台照顧重病母親直至其往生的過程,他最感欣慰的是,母親臨終前能有機會皈依,並以法鼓山理念莊嚴圓滿佛事。

Page 4: 【聖 嚴 師 父 開 示】 Journal.pdf · 國唯一針對華人社區提供安寧關懷服務的「美華慈心關懷聯盟」接受培訓,她向大家分享 於美國擔任臨終關懷義工十餘年的心得經驗。她認為安寧照顧最重要的,是使臨終者面對

4

Ashley江師姐以照顧母親的經驗,介紹台灣安寧病房現況,及長期照護資源的運用。和美國類似的是,台灣安寧病房的服務也是由一群醫護人員組成,包含:醫生、護士、個管師、宗教師及義工。所謂的安寧療護不是放棄治療,而是緩和醫療。雖然兄弟姊妹對於母親接受安寧照顧有分歧意見,但是能見到母親人生最後時光,有最親愛的家人陪伴在側,每天於念佛聲中安定身心,不再受任何侵入性治療的痛苦,而且最終接受於法鼓山生命園區植存的身後處理方式,可以說是一種溫馨的幸福道別,「那是我母親這輩子最快樂的時光吧!」 佛陀說,眾生於無始劫以來,為愛別離所流下的眼淚,比四大海的海水還多,尤其生命結束的永別是最痛苦的。常義法師在活動最後勉勵大眾,平時就要做好功課,積極學佛、參與禪修,在關鍵時刻才能派上用場,「具足心的力量,才能幫助自己,幫助他人。」 聖嚴法師臨終前寫下一首詩偈:「無事忙中老,空裏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向我們開示以平常心面對生命的生滅來去,如花朵的開落凋謝、四季的替換更迭,都是因緣現象的一部份。唯有接受無常與無我,放下執著。在每一次的離別,學習超越情執的苦痛,轉為利他的願心,如蔡維馨師姐的慈悲菩薩精神。才能坦然接受生死大事,在他人或自己的人生舞台謝幕時,心無罣礙,自在離去。

「無有恐怖」討論心得 陳閬枝

LA道場的讀書會自去年六月開始,以聖嚴師父的著作《禪的生活》為研讀討論的對

象,而近期正好讀到「無有恐怖」這一篇。在 6月 23日的讀書會時,大家針對書中師父提到無有恐怖和打坐修行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並且將恐怖分為四個層次,針對每一層次不同的恐怖境界,來進行討論。當場的師兄、師姐們都分享了自身的經歷,講述自己處在這四個不同層次中,恐怖的現象是甚麼?在現象發生時,又如何去處理對治?由此因緣,借機分享自己的恐怖現象及處理的方法。 讀過《心經》的大眾都知道,「無有恐怖」是經中的一句話。師父解釋「恐怖」即恐懼害怕,「無有恐怖」即是沒有恐怖的狀態。而師父所謂的恐怖層次為:第一層次是沒有修行;第二層次是開始修行;第三層次是修行中的經驗;第四層次是修行完成。並且提到當一個人從尚未修行到正在修行,甚至在到達圓滿之前,都會有恐怖的境界產生。 恐懼害怕對大家來說並不陌生,也是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經歷過,只是恐懼害怕的對象及現象不一而已。在未修行前,自己對未知的情況或無法控制的事情,不自覺地對其有恐懼的心理,譬如怕死,生、老、病、死是任何人,不論你是貧、是富、是年輕、是老都無法避免的,而如何死的情況也是各個不同。當妄念生起時,對自己會如何死?死後會去哪裡?會碰到什麼情況呢?是繼續受苦還是享福呢?無法找到解答,也不是自己能掌控,因此怕死的心理自然就產生了。再看到得了癌症的親人、朋友,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其身、心所承受的痛苦與煎熬,使自己產生害怕承受病痛的恐懼心,就打算假若發生在自身時,會以尋求安樂死的方法來解脫。不對呀!自己不是怕死嗎?但為了避免病苦而用安樂死的方式來處理,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Page 5: 【聖 嚴 師 父 開 示】 Journal.pdf · 國唯一針對華人社區提供安寧關懷服務的「美華慈心關懷聯盟」接受培訓,她向大家分享 於美國擔任臨終關懷義工十餘年的心得經驗。她認為安寧照顧最重要的,是使臨終者面對

5

自 2014年 7月參加法鼓山 LA道場舉辦的初級禪訓班,而結下了學佛修行因緣。經由參加了道場舉辦的快樂學佛人、福田班、禪一、禪三、禪五、禪七等課程及修行活動,引導著我從一個佛門的門外漢,成為學佛修行道上的修行者。從這些課程及禪修中,讓我懂得一些基本佛法,知道修行的方法,然後運用所學的佛法,來思考未修行前的觀念,發現它們皆是顛倒見。例如之前認為所有的人、事、物是真實的、是永遠存在而不變的,在擁有它們之後就害怕失去。經由「因緣法」瞭解世間的一切現象,皆是由眾因緣和合而成,當因緣滅後,其現象也就不存在了。有了這一層的認知,人的生、死、順境、逆境都是由眾因緣的聚合而成,不會永遠存在不變,就像春、夏、秋、冬四季的輪替,那麼的自然;就像我們對人、事、物的看法,常會在一、兩小時內有所改變,那麼的理所當然,當理解這道理,對怕死的感覺得到舒緩。

從書中讀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內心非常震撼,

並有如獲至寶的感覺。以前常想不透,為什麼人會有美醜、貧富、智愚之分?以人在出生後的起跑點來看,就已不甚公平,但假以時日再看時,其變化卻不可思議。有人會由富變窮,也有人由窮困變富有。瞭解了這四句的意義後,發現這就是我在尋找的解答呀。由對因果關係的瞭解,對於在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種種,不管是好的或壞的,一切是由自己在過去所造的,現今因其因緣的和合而展現出來。

現在我對於處理害怕病痛的方法,就是當發生時,不再想要以安樂死來逃避,而會以

平常心來接受。在學了佛法開始修行後,就怕自己不知不覺的在身、口、意上造因,而在造因受果的輪迴中打轉,對此自己以落實修行為對治的方法,而修行可以兩方面來做:一方面從基本佛法觀念的理解來糾正,將顛倒觀念轉換成正見。另一方面用打坐,將混亂心轉變成清楚心、清醒心、安定心,並鍛鍊自己的覺照心,而能隨時覺知自己的心念。 修行除了理解佛法的觀念外,還須以禪修來親身實證。照師父所指導的層次,在打坐時如果方法運用得當,會將散亂心變成集中心,從集中心成統一心,再由統一心進入無心,當達到無心的層次時亦是開悟的境界。所以打坐是學佛修行必須經歷的過程,算算自己學習打坐到現在也有四年之久,尚未遇過出現幻覺的現象,讓自己害怕。但妄念、昏沈、腿痛、退卻心卻是目前所要面對的。尚未打坐前,不覺得自己有很多妄念,但開始打坐後,妄念以排山倒海之勢湧起,並且在過去、現在、未來的時空中穿梭自如。初學打坐時,坐著不動十五分,真是一大考驗,有時在腿痛得無法忍受時,竟會生起瞋心真是罪過。自己對治妄念的方法,就是當覺察妄念起時,不與它對抗,只要不理它,妄念就會暫時消失。至於腿痛,首先確定身體是完全放鬆的,然後觀全身,使自己的心念不著重在痛點上,然後慢慢地延長打坐時間。處理昏沈,是選在早起後打坐。因為疲倦時打坐,容易使自己進入昏沈。初學打坐時,因為已習慣性的彎腰駝背姿勢,而打坐則必須有一正確的坐姿,從後腦、後頸、直到尾椎骨為止,成一直線。練習幾個月後,身體疼痛的情況有時可忍受,有時是痛不可忍,當下真有打退堂鼓的心念,但想起六度中的忍辱而堅持著,慢慢地疼痛的情形逐漸消失,並且發現到彎腰駝背的姿勢也有改變,沒想到有這一小收穫。 修行圓滿者,因為無我,恐怖自然消失了,也只有佛,或者是大悟徹底的人,才能夠達到真正無有恐怖的境界。反觀自己在修行的道路上,像個才開始由學爬到學走路的嬰兒,但會以達到真正無有恐怖的境界,為我修行的終極目標。不僅餘生精進用功,並期望在未來的生生世世,都能夠繼續精進修行。

Page 6: 【聖 嚴 師 父 開 示】 Journal.pdf · 國唯一針對華人社區提供安寧關懷服務的「美華慈心關懷聯盟」接受培訓,她向大家分享 於美國擔任臨終關懷義工十餘年的心得經驗。她認為安寧照顧最重要的,是使臨終者面對

6

實在很慶幸在自己的下半生,還有因緣學佛修行,並有機會將修行落實在平常的生活中。雖然還會遇到恐懼害怕的現象,但當恐懼心出現時,自己可以藉由佛法的觀念,以正見來疏導。同時運用打坐,來增長自己覺照的能力,使自己能及時覺知妄念的生起,而不與它產生互動,以改善內心恐懼的程度,而能活得心安自在。真是感恩!阿彌陀佛!

從怖畏到覺知 高菁黛

對地藏王菩薩最初的認識,起自於母親。每天早上 5點,母親總會踩著腳踏車到西螺

大橋畔的福善寺做早課。相較於其他佛寺大殿多以三寶佛為主,福善寺卻以頭戴五方佛冠,兩手分持如意寶珠及錫杖,以神獸諦聽為坐騎的地藏王菩薩為主尊。

好奇的我曾問過在西螺生活一輩子的父親,得知福善寺一帶有史記載以來均為墳地,

在清朝嘉慶年間挖出骸骨後,即安放地藏王菩薩塑像供人膜拜,以求地方安寧。從小跟著母親到福善寺禮佛,母親總要我不忘到遺骸出土地的「北壇」碑前上一柱香,我總是唸一句「阿彌陀佛」聖號後即匆忙離去,不願駐留。

每年農曆七月底的施放焰口法會,寺院門口搭建帳篷供信眾擺放普度供品,寫著各家

姓氏的紙旗在風的吹拂下啪啪作響,鄉親們往往在法會近尾聲前就忙著撤回供品,深怕自己是最後一位。因此,地藏王菩薩主管陰間鬼神的刻板印象讓我心懷畏懼。

幾年前父親病危時,福善寺中的法師要我讀誦《地藏菩薩本願經》,在我誦完三部經

的當晚父親離開人世。猶記得每當讀誦到經文中的地獄名號與因果報應法則時,怖畏心總在心頭縈繞,久久不能散去。因此,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除非在寺院裡,我甚少獨自誦《地藏經》。

去年 11 月參加洛杉磯道場的大悲心水陸法會,聽監院果見法師講解《占察善惡業報

經》下卷,對於唯心識觀及真如實觀的二種觀道與一實境界尚難以全然理解,但對經中提到的以「木輪相法」占察自己及他人的宿世因緣業果,進而懺悔修行乙節則留下深刻印象。

今年 8 月間,果見法師在「報恩孝親地藏法會」前一天舉行的「地藏講座」,除了續

講《占察善惡業報經》下卷,並彙總《地藏菩薩本願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占察善惡業報經》等地藏三經的精髓,從地藏王菩薩的名號、因地發願成就的果德到修行法門,洋洋灑灑十分精闢!

生活在娑婆世界的我們難調難伏,以前我常常在想,地藏王菩薩怎麼有那麼大的勇氣

發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願。聽了法師的講述,感動於地藏王菩薩的善巧誘導,祂透過廣說惡趣之苦,因果業報法則,勸我們止惡,並積極行善,即使是纖毫善事都能獲得濟拔。剎那間,我的怖畏心獲得了慰藉。過去雖未能參與各場法師的地藏講座,但卻有因緣得以聽聞最後的結語,何其有幸!《占察善惡業報經》中稱地藏王菩薩為「善安慰說者」,我長久以來的怖畏心也在法師的宣說中得到安慰。

今年的地藏法會我擔任大殿引禮工作,親見滿座的信眾恭誦經文的虔誠,聽聞迴盪於壇場的梵唄念佛聲,無形中我想自己也被超度了。地藏王菩薩教化六道眾生,解脫生死輪

Page 7: 【聖 嚴 師 父 開 示】 Journal.pdf · 國唯一針對華人社區提供安寧關懷服務的「美華慈心關懷聯盟」接受培訓,她向大家分享 於美國擔任臨終關懷義工十餘年的心得經驗。她認為安寧照顧最重要的,是使臨終者面對

7

迴的無盡悲願,讓我重新認識自己心中的恐懼。現在的我或許離地藏王菩薩所發大願的程度還差之千里,但我已不再感到怯懦,願一心向佛、精進學習。

「地藏講座」心得分享 林演慧

在這次「地藏菩薩的大願與修行法門」講座,監院果見法師以延續尚未講完的《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下為主,並再簡要的回顧前三年所講的另外兩部經《地藏菩薩本願經》與《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自 2015年至今,法師已在這四年完成地藏三經的講經開示。恪遵聖嚴師父的理念,法鼓山所辦的活動要兼具教育與關懷的功能,地藏講座就像參加地藏法會的前行功課,經由法師的開示,來清淨自己的身心,懷著感恩懺悔及緬懷祖先的心參加法會,而不會不明所以的只是跟著念經,或如參加廟會般的燒香拜拜。

在法師開示中,特別記得這兩種地藏法門的修行方法,一是「眾人可行」,二是「懺

悔法門」。「眾人可行」的修行法門有生信、皈依、恭敬、供養、讚嘆、稱名、受持,讀誦、書寫、解說、行善去惡等。「修行」不該只是在道場,在眾人可行的法門裡種種都是時時可做,差別只在於是否心存恭敬,深信不疑。記得有個故事,有位老婆婆每天邊挑著豆子邊念著六字大明咒語,雖然錯念了一個字,但因為相信,所以念念摯誠懇切,即使念錯了咒語,老婆婆的茅蓬小屋依舊發光。常聽法師說這句話「信為道源功德母, 長養一切諸善根」,唯有信心不退,才能在修行路上不遲疑。

另一修行法門-「懺悔」,法師提到時刻觀照身口意三業均由妄心而起,我們常被念

頭、境界帶著走而不自知。地藏本願經裏說到「南閻浮堤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我們隨業流轉,被業力習性牽制。 法師提醒「以雜亂心修行,不得深大利益」, 唯有真心懺悔自己的身口意業,諸惡莫造,諸善奉行。以清淨的心參加法會,專注讀誦經文,稱揚讚嘆地藏菩薩名號,學習地藏菩薩的大願,一心將所有功德迴向所有受苦眾生,大眾共修力量必能圓滿冥陽兩利殊勝的地藏法會。

馬演福

2017年 12月 20日家姊在台灣醫院因直腸癌往生,整個療程經歷兩年半,其中所受的苦痛令家人看了也萬般不捨,直到末期,病人開口求助於我,可有方法使她早日解脫。 法師教我持誦《地藏菩薩本願經》,於是懇請家姊平日的好友們一起恭誦此部經典,

同時我也親身前往道場向西方三聖、地藏菩薩叩拜,懇求佛菩薩慈悲加被,早日接引、解除家姊的痛苦,並對其累世冤親債主誠心求懺悔。

回想著和姊姊此生相處點點滴滴,又想著她在病床上所承受的痛苦怎能不痛心流淚?

親愛的姊姊我們相約在佛國淨土相會了。 當我誦到第七部《地藏經》當天的兩小時後,台灣來電告知她已往生了。讓我想起經

文所說到的念誦《地藏經》的利益是不可思議的,經文中說:凡是家中有人生病、臨命終時或已經往生,應該為他念《地藏經》、供養地藏像、修布施、做供養乃至在七天之中為他稱念地藏菩薩的名號,滿一萬遍,便能夠使他解脫痛苦、往後千萬生都能出生在尊貴人家。爾今印證在自身上,自然生起了對地藏菩薩恭敬信仰的心。

Page 8: 【聖 嚴 師 父 開 示】 Journal.pdf · 國唯一針對華人社區提供安寧關懷服務的「美華慈心關懷聯盟」接受培訓,她向大家分享 於美國擔任臨終關懷義工十餘年的心得經驗。她認為安寧照顧最重要的,是使臨終者面對

8

今日正是道場的地藏法會,放下一切俗事,抱著真切誠懇的心情和道友們共同恭誦《地藏經》 回向給家姊、六道一切眾生,願他們離諸憂苦、如願去各自想去的淨土、同成佛道。 呂演尊

今年五月皈依及受菩薩戒後,成了新生菩薩,在學爬的階段,非常需要仰賴道場舉辦的講座或禪修機會來認識佛法,了解教義。這次上網報名果見法師主講「地藏菩薩的大願與修行法門」的地藏講座,老實說,有部分原因是看了韓片「與神同行」,想來認識四大菩薩之一的地藏王菩薩。

講座剛開始,法師介紹地藏王菩薩是幽冥教主。超時尚的封號,我腦裡瞬間浮現「與神同行」電影男主角見閻羅王一景。但這膚淺迷思當下被果見法師破除,原來地藏王菩薩並非「閻羅王」啊。地藏王菩薩是一生補處大菩薩,現聲聞相之形象,一手持杖、ㄧ手執如意珠之造像,與九華山的修行道場已廣為一般民間所熟悉。

心思回到道場,專心聽果見法師有條理地講述地藏三經的背景及修行法門。雖然很多經文註解對我而言相當陌生,法師已將艱深複雜的內容化繁為簡,在約兩個小時的講座過程中,確實提供了我檢視自己,觀想及懺悔的機會。例如,講到「唯心識觀」及「真如實觀」的修行,除了認識兩種觀法的不同,也會依照自己如何面對煩惱,來實證自己從現象去觀想煩惱根源(唯心識觀)。相對的對於有利根的人,能透過直觀的定力,化解煩惱心(真如實觀),則覺得相當不容易。

感謝果見法師帶領我們認識了地藏王菩薩,也對其所發的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及其修行法門的特點有了概念。會後,在開車回家的路上,提醒自己學佛及修行在於「解行並重」,如何將佛法深入到日常生活中,才是完善自己的重要過程。

地藏憶念法會 凌演禪

爸爸早年學佛吃素,懺愧自己卻沒有真正接觸到佛法。第一次念佛誦經是爸爸往生

時,當時只知為爸爸好,就要多念佛誦經,祈求菩薩接引到佛國淨土。慶幸爸爸留給我一份功課,開始了學佛之路。《地藏經》是一部孝經,但當時對經文內容常持保留態度。師父說,若心不自在安穩,這種人便是業障深重,應該要修行地藏法門。憶念爸爸與期盼大家得解脫的心,漸漸地剝掉層層心裡障礙,在媽媽往生前幾年,開始學習《地藏經》。 法鼓山洛杉磯道場每一年都會舉辦一場地藏法會,這也是大家和親友亡靈的團圓日。

早早先透過雲端祈福,發出多張邀請函予親友及苦難眾生,希望透過大眾專心誠懇對地藏菩薩歸敬、讚歎,一同參與盛會。果見法師在法會前一天,細心安排另一場地藏講座,隔天則由三位常住法師及悅眾菩薩們,一同帶領大眾唱讚,揭開這場莊嚴盛會序幕。

會前法師提醒大家保持攝心、靜語,因為這也是一場修行法會。當讀到「無志憂憶悲

念。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心中多了一份感動與踏實。以前不明白經文「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的意義,這次與大眾一起體驗當下,清楚聽著規律的法器聲,跟著維那仔細唱誦每一字,時時回到經文,似乎也可檢測自己心行,進而改變習氣,慢慢得到解答。

Page 9: 【聖 嚴 師 父 開 示】 Journal.pdf · 國唯一針對華人社區提供安寧關懷服務的「美華慈心關懷聯盟」接受培訓,她向大家分享 於美國擔任臨終關懷義工十餘年的心得經驗。她認為安寧照顧最重要的,是使臨終者面對

9

誠懇專注,將平常學習的方法用心練習在這場法會中,運作順利圓滿,大家歡喜攝受。祝福受邀的有緣眾生也在彼此誦經聲中得到安定、喜悦與解脫。

一日禪略記 李晴涵 等待了六個月,睽違已久的一日禪,終於在大家的期盼下,於 9月 29日的週六在洛

杉磯道場再次舉辦了。常義法師在禪修一開始的開示告訴我們,每一個活動皆是由大家心念聚集的因緣下共同促成而產生的,也就是說凡事都是「事在人為」。不管是初級禪訓剛結束,第一次來參加一日禪的新學員或是有多年禪修經驗的老參,都應該重新歸零,以接受全新的體驗全心的投入,從零開始,從新開始,如同當初想要學習而起的初發心來對待每一次的禪修,因為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每一口呼吸也都是新的,每一次活動是因為不同的因緣和合,所以我們對於每一個體驗也應以此心態來看待。當法師提醒大家做事的時候, 不要為了急於完成它而匆匆趕著處理所遇到每一件事,用心做好比把事做完更重要,法師的這番開示, 自己受到如當頭棒喝般,覺得應該好好反省和改進。

很多學員在課堂分享的時候表示,這次的一日禪共修的氛圍很強,雖有疼痛和妄念 也

都能盡量用上方法,所以在法師的帶領下覺得很有收穫和進步。法師指出,氛圍是參與的每一個人一起帶動和形成的,大眾共修的念力和助力很大,除了自己平日就要多練習以外,鼓勵我們要多多參加共修,並且從禪一、禪二、禪三乃至禪七,循序漸進的進修學習。同時也提醒大家,要認真但不要當真,這使我想起今年讀書會討論聖嚴師父在《禪的生活》-真與假中提到-「人生如戲,我們每個人要認真的扮演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色,要假戲真做,藉假修真。而以修行的觀點來說,太認真則會修觀不得定, 應以無所為的心精進用功。」

於結語時法師分享了一個例子,有一次在總本山看到一位小朋友,他因為從小生病,

腿部是必須穿著支架來支撐,法師看到他臉上露出著開心燦爛笑容在大堂上盡情地奔跑但一直在跌倒,可是他又努力地站起來繼續再跑,不斷跌倒了又爬起來,身痛心不痛,令法師非常感動, 想到就像每個小孩子在學走路時也都是跌跌撞撞、屢倒屢起,因為相信自己是可以走的。我們學佛修行的過程也是一樣,要對佛法有信心,對自己也要有信心,應該要相信佛已經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具有佛性,培養正知正見,運用佛法的觀念就可以轉化煩惱心、去除妄念和執著, 勇往直前地好好修行。

Page 10: 【聖 嚴 師 父 開 示】 Journal.pdf · 國唯一針對華人社區提供安寧關懷服務的「美華慈心關懷聯盟」接受培訓,她向大家分享 於美國擔任臨終關懷義工十餘年的心得經驗。她認為安寧照顧最重要的,是使臨終者面對

10

恭誦《大方廣佛華嚴經》心得 余素嬌 因緣法適時引領我接觸到《華嚴經》,它實在太豐富。五十三參意義深遠,善知識難遇。當我誦完第一部時,我這麼寫著:我若是夠笨,才會不想繼續讀此部經。

恭誦《大方廣佛華嚴經》(四)卷 30圓滿,以此誦經的殊勝功德,迴向無上大菩提及一切眾生,皆得圓滿普賢菩薩行願而無厭倦。廻向同修道友,皆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蓮品高昇。南無阿彌陀佛!

禪七心得分享

李演希 第一次七天禪修的體驗

自從在法鼓山圓滿初級禪修班已經有兩年半了,非常期待在 LA道場的每年一次禪七,終於可以報名來參加了,這也是我的人生要從零開始學習。

帶著又興奮又緊張的心情走進了禪堂,從來都沒有體驗到什麼是腿痛的我,比我生孩

子的時候還要痛苦煎熬。一盤腿還不到 5分鐘,左腿就開始痛不欲生,時間都停止在那瞬間。平時不覺得身心是那麼的緊繃,連放鬆都使不上力,然後就是放腿散盤坐,單盤坐更糟糕。在七天連續不斷的忍辱、精進的禪修,讓我領悟到身心放慢、放輕、放鬆是禪修最重要的關鍵,也是我們在生活中的一個提醒。打坐禪修時如果有痛點,就是自己身體傷處的體現,可以同時多按推和溫敷來治療。下坐之後,也可以用禪修的方法,來體驗一下平常的生活(談話、大笑、走路、坐臥、睡覺、出坡、拜佛、誦念⋯)樣樣都是禪。我終於

明白聖嚴師父所說:禪不在坐,但是也不能不盤腿來體驗禪。 讓我最讚嘆、感動的是慚愧、懺悔、感恩、無相的跪拜。當時我大聲的哭了出來,整

個身心都變得非常的輕安和喜悅。痛楚、緊繃、放輕、放鬆、放慢,都使我明白要把自己

的身心從零開始學習。 聖嚴師父的影片、著作,法師們的開示、小參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是三寶的引

導,我跟本看不到自已的貪、瞋、癡、慢、疑、我見,愧對自己,愧對眾生。對三寶發大

願,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依照聖嚴師父永不止息的教導修行。

周婉瑜 禪修是時時刻刻, 生生世世的體驗

2018 年的 10月份我很有福報的參與護持由常源法師帶領的初階禪七,在這幾天雖然沒能在禪堂用功,但所得到的收穫是我始料未及的。

由於是初階禪七,所以師父花了不少時間講基本功,光是放鬆與數息就講了好幾天.

但這基本功的開示, 對我來說卻是過去好幾年都沒能做好的重點。 師父說禪修就是體驗,從體驗放鬆身心,體驗呼吸開始,但打七之前就要先調整身

心,而不是進禪堂後才開始。常源法師提到打坐是一炷香,喝水洗手也是一炷香,用齋也

是一炷香。即使引罄響了,放腿的那剎那還是在方法裡。這提醒了我,由於平時我們的心

Page 11: 【聖 嚴 師 父 開 示】 Journal.pdf · 國唯一針對華人社區提供安寧關懷服務的「美華慈心關懷聯盟」接受培訓,她向大家分享 於美國擔任臨終關懷義工十餘年的心得經驗。她認為安寧照顧最重要的,是使臨終者面對

11

都是散的,所以要常常提起心力來調整身心,如果我們可以隨時都在方法上,那就省力多了,問題是我們要如何才能時時都在方法上那就是功夫。

禪修需要有方法,如果我的覺照力夠強的話,能讓我隨手可得的方法就是體驗呼吸

了。常源法師在體驗呼吸的這個過程解釋的非常仔細,仔細到讓我把過去的數息,隨息方

法全部瓦解,一切從零開始。我照著法師說的方法開始練習體驗呼吸時,驚覺我的習性是

這樣無聲無息地充斥在我的生活中。我發現只要我專注在特定的人事物時,都會習慣性的控制,這種習慣微細到不自覺的地步。就像專注呼吸時與控制呼吸幾乎是同時存在而無法

分割的。看到一個影像後,即使眼光已經離開,影像仍在腦裡,無法立即擺脫。更別說是平時身邊發生的不順心經驗,那不只是留下久久不退的印象,還會替未來發展成莫須有的情節。妄念紛飛,所有耳聞眼見的總總,分別、貼標籤、執著、控制的心都會啟動得這麼自然! 但習慣可以養成也一定可以被改變,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練習如何專注而不

控制,察覺而不染著,而不只是上了蒲團才用功。 師父也一再強調禪修方法不要換來換去,一個方法要用到熟練。方法定了要有恆心,

耐心,不要看甚麼方法好用就換方法。因為所有的方法都是最好的方法。問題在於用方法

的人,而不是方法本身。但大多禪修的人總是想著何時能開悟解脫呢! 沒能立竿見影或使不上力時,就想換方法。師父提到頓悟並不是真的頓悟,那是經過累生累世的修行,所以頓

悟與漸修是密不可分的。我們應抱著此生不悟來生悟,來生不悟來來生悟。先問自己修了

多少,不要只急於開悟。累積善根福德因緣俱足,總會有悟的一天。仔細想想在日常生活

中我們常常很著急,急著把事情做好,做完一件又是一件。在著急完事的運作下,很容易

忽略到過程,有時還似乎感覺過程不是那麼重要,只要有結果就好。 在頭兩天的師父開示中有兩句話我覺得非常有道理,也希望能時時提醒自己,師父說「過程就是目標,過程就是結果」,其實只要我們留心每個過程,那就是安住在每個當下。

在常源法師的開示中,不斷的提醒我們要把禪修與生活做連結,在打坐時我們對於身

心狀況的反應,也可以顯示我們個人的習氣。例如一有腿痛就想放腿,則會形成一種慣

性,日後生活上一有困境就會想放棄,一有境界來的就馬上應境。 如果我們在腿痛的時候能多一點堅持,多一點安忍,養成習慣,這樣在遇上困境時自然也不會立即隨習放棄。

在禪期裡聽著聖嚴師父與常源法師的開示時,真是充滿著禪悅、法喜、感恩與懺悔。 但即使當下收穫滿滿,出了禪堂之後,這種充電的感覺能持續多久?今後我能不能時時察

覺自己的起心動念?我能不能事事反求諸己?當業力來臨時,我是不是可以提起心力而不

隨業輪迴?所謂一念一清淨,如果我們把方法用的綿綿密密,動靜皆宜,那就是念念清

淨。所以上班是一炷香,開車是一炷香,買菜煮飯也是一炷香,舉手投足都是一炷香…禪期雖然已經圓滿,但我的生活體驗仍舊持續中…

鄭月仙 禪悅為「實」

一聽說有禪七,就想這次要當禪眾, 想不到,這次禪眾比較少。總護常源法師在第一

次開示時,笑著說:但願都能持之以恆,不要有人落跑。 報名前,只顧著要參加,根本沒注意這次法師是要教哪種方法的禪修,進了禪堂才知

道原來是「初階」。法師說每天會播放師父開示的錄影帶,然後他再加些演繹。我心裡特

Page 12: 【聖 嚴 師 父 開 示】 Journal.pdf · 國唯一針對華人社區提供安寧關懷服務的「美華慈心關懷聯盟」接受培訓,她向大家分享 於美國擔任臨終關懷義工十餘年的心得經驗。她認為安寧照顧最重要的,是使臨終者面對

12

別高興,因為我的毛病是聽人說話如清風拂過,又不能寫筆記,有法師重複解說,多少能

加強些記憶吧!舉個例子:有天師父開示「出離心」與「菩提心」,之後,法師開示時

問:什麼是「出離心」? 印象中,師父說:世人對佛教誤解為消極,因此「出離心」常被

解釋為「厭離心出世心,......」接著又說了一大段話,那到底是什麼呢?我已記不得了,所

以當時,我直覺的還是回答「厭離心」,法師馬上加以糾正,說這是不對的,「出離心」

的意思是「出離自己的執著心」真是感恩法師的複習,不然還真是記錯了。 每天,我們至少聆聽 2∼3 次師父的開示。師父雖已捨報,但總覺得他彷彿也在禪堂,

把禪眾會有的各種反應,應有的正知觀念,作適時適當的諄諄善解,鉅細靡遺。從七支坐

法開始,開示五調:調食、調睡、調身、調息、調心。重點是放鬆、收心、攝心,到安

心。方法有:數息、隨息、念佛、或念佛加數目數、話頭、默照(觀、照、提);無常、苦、空、無我、忍辱、精進、慚愧、懺悔、感恩、迴向。 原以為既是初階,每支香只有 30分鐘,剛開始還有點小看它。不料第一天第一支香才

上座不到 5分鐘,腿就開始痛起來,雖然還是忍到引磬聲響。但是兩天下來,已達到痛徹

心扉的程度。記得最近打坐時,常笑稱是打瞌睡的代名詞。沒料到,這次的痛,讓我把心

都用在怎麼調理讓腿不痛, 哪裡還有意識昏沉。後來聽到師父開示說,適時的忍腿痛, 也是一種練習體驗「忍辱」的功夫, 如再加上不斷的「精進」、不放棄,那禪修的同時,也

是在修六波羅蜜。 於是, 把浮躁的心開始安份下來體驗忍辱!果然,第三天起,腿也不痛

了。雖然偶爾還稍覺腿腫脹腰痛,但只要輕微的動動就沒事啦!

師父一再的開示:對禪修要有信心,要信佛菩薩的話,信師父、法師的教導。禪修是

體驗,是個過程。有人說禪修是頓悟,事實上是漸修而頓悟的。 所以不能急功近利。師父

說「禪修」就要像在逆水行舟般,持續努力。法師也把禪修譬喻成水壩, 慢慢的積水,終

將成為水庫。若能達到一個限度,沖出的水力之強,是可以用來發電的。 有人對師父說參禪無聊沒趣。但師父說在禪修過程中,覺察日常生活的人、事、物的

每時、每刻、每分、每秒、每一念的變化,都是不ㄧ樣的,都是新的!怎麼會沒趣、無

聊?

想想這些事吧:打坐時,眼合八分,睜兩分的眼皮是怎麼撐的?睜開的兩分眼又不能

對焦,眼睛直發澀,流淚,乾脆合上吧!這下數息的節奏安穩緩慢,像在催眠,怎麼不昏

沉? 至於全身掃描的放鬆,怎麼讓頭皮、眼球放鬆? 就因為事事「無常」,每ㄧ次都不ㄧ

樣, 這些方法可以讓我一直不斷的練習,不斷的體驗。誠如師父的開示,「收心、攝心」

慢慢地變成「細心、專心」, 而有些變化,變得自然、舒服、自在。

雖然這次禪七人數較少, 但ㄧ切作息皆如禪堂的運作。內護義工打板、搖鈴、照明、播放錄影帶、為法師開示做準備等等。隨時照顧著禪眾,讓我們沒有後顧之憂。還有,最

重要的是安撫五臟廟的香積菩薩們。除了三餐,在天冷時,還適時提供讓大眾好安眠又沒

副作用的熱薑茶。

還有貼心的總護常源法師,特意的把解七的分享移到齋堂,聚集了禪眾及義工團隊共

同分享茶水、點心及大家的心得感言,非常窩心。感謝所有內外護義工團隊,讓我們圓滿

禪七。真的是法喜滿滿,禪悅為「實」。阿彌陀佛!

Page 13: 【聖 嚴 師 父 開 示】 Journal.pdf · 國唯一針對華人社區提供安寧關懷服務的「美華慈心關懷聯盟」接受培訓,她向大家分享 於美國擔任臨終關懷義工十餘年的心得經驗。她認為安寧照顧最重要的,是使臨終者面對

13

「初級禪訓班」心得 Kevin Huang

I have attended one session of 7 day meditation when I was 10 years old. It completely changed me despite my young age at the time. Now that I’m a working individual, I was glad to learn DDM is offering an introduction course for Meditation in both English & Mandarin. I was eager to be with a group to find my Chan once more.

Finding inner peace isn’t easy, neither is sitting still. Through the course I learned many

methods to set my mind on the right track, to be able to physically meditate with serenity. I felt energized and refreshed after each session, but the most rewarding part was to feel myself progressing in this game of self-management. The program offered solid guidance and coaching, and it was interesting to absorb feedback from the fellow peers.

Feeling happy is good, choosing to be happy is better. I look forward to expanding my mind,

as well as spreading peace to the people around me.

11-12月活動預告 請先上網 www.ddmbala.org 報名 英文都市禪三 11/9、10、11 (五~日) 請先上網報名

水陸法會 11/26~12/3 (一~一) 時間請另參照作息表 請先上網報名

中文初級禪訓班 12/16 (日) 9:30am~4:30 pm 12/23、12/30 (日) 9:30am~12:00 pm

請先上網報名

週日講經《華嚴經》 11/4、18 ;12/9 (日) 10:00am~12:00pm 果見法師主講

免報名,歡迎隨時到場聆聽

Page 14: 【聖 嚴 師 父 開 示】 Journal.pdf · 國唯一針對華人社區提供安寧關懷服務的「美華慈心關懷聯盟」接受培訓,她向大家分享 於美國擔任臨終關懷義工十餘年的心得經驗。她認為安寧照顧最重要的,是使臨終者面對

14

平日共修活動

禪坐共修 週四 晚 7-9:30 共修內容有八式動禪, 禪坐, 觀看師父開示 影片及法師關懷 (請查閱當月行事曆)

八式動禪 週二、四 早 8-8:30 Live Oaks Park (Temple City ) 籃球場邊 八角亭

週二 早 10-12 念佛共修

週日

午 2-4:30

念佛共修內容有念佛、繞佛、坐念、拜佛/拜懺、法師開示等

週日念佛共修日期 請查閱當月行事曆 法會期間可為新近 往生親友迴向

週日

午 2-4:30 大悲懺

請查閱當月行事曆

法會

週日

午 2-5:30 菩薩戒誦戒會 請查閱當月行事曆

週三 早 9:30-11:45 《禪的生活》 讀書會

隔週六

午 1:30-4:30 《禪的生活》

以書相會, 共同閱讀 師父著作, ㄧ起分享書中樂趣 (詳情查 行事曆)

橙縣 心靈環保讀書會 (今年共修自 4/4開始)

第一週的 週三

晚 7-9:30

《禪的生活》 地點: 爾灣(Irvine)中文學校詳情詢問, 請 email: [email protected]

橙縣 禪坐共修 (今年共修自 3/14開始)

第二週,第三週及第四週的週三

晚 7-9:30 地點: 爾灣(Irvine)中文學校 詳情詢問, 請 email: [email protected]

法鼓山美國洛杉磯道場 Dharma Drum Mountain Los Angeles Center 4530 N. Peck Road, El Monte, CA 91732 Tel : 626-350-4388, Fax : 626-350-1378, [email protected], 網址: www.ddmbala.org 如蒙捐款, 支票抬頭請寫 DDMBA LA Foundation 道場開放時間: 除禪期、菩薩戒籌備、戒期正授外,星期一至星期五 10:00 AM - 4:00 PM, 星期六、星期日: 依活動時間開放。 歡迎您於道場開放期間來訪,或請購法鼓文化出版的圖書 (每個月都有新書) 。 歡迎踴躍投稿 ! 分享生活或修行體驗,或學佛心得。 文稿請 email 至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