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善德英文中學 Buddhist Sin Tak Collegessp2019.chsc.hk/pdf/district_15.pdf ·...

62
佛教善德英文中學 Buddhist Sin Tak College 新界葵涌興盛路5號 24212580 24940104 info@eclass.bstc.edu.hk http://www.bstc.edu.hk 校訓 明智顯悲、至善達德 創校年份 以佛化教育營造關愛及相互支持的學習團體。為學生提供足夠學習經驗,讓他們全面發展,追求卓越,成為具誠信、能力 的未來領袖,並能承擔不同責任,回饋社會。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52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碩士、博士 或以上 特殊教育 培訓 學士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何滿添先生(文學士、文學碩士、教育碩士(教育及行政管理)) 永遠榮譽校監:覺光法師;校監:果德法師 校長 (附學歷/資歷) 宗教 辦學團體 資助 男女 佛教 1973 約8000平方米 法團校董會 已成立 家長教師會 學生會 舊生會/校友會 16% 11% 73% 56 96% 59% 98% 32%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學校佔地面積 香港佛教聯合會 學校類別 教學人員(包括校長) 辦學宗旨 2020/2021 學年擬開設科目 以中文為 教學語言 以英文為 教學語言 按班別 / 組別訂定 教學語言/ 校本課程 佛學、佛化德育及價值教育、中國語文、中史、生活與社會(中一及中 二)、普通話、視覺藝術、體育、生涯規劃 (中二)、通識教育 (中三) 佛學、佛化德育及價值教育、中國語文、中史、生活與社會(中一及中 二)、普通話、視覺藝術、體育、生涯規劃(中二)、通識教育 (中三) 英國語文、數學、科學 (中一及中二)、地理 (中二及中三)、歷史 (中 一及中三)、普通電腦 (中一及中二)、物理 (中三)、化學 (中三)、 生物 (中三)、(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中二)、家政 (中一 及中二)、音樂 英國語文、數學、科學 (中一及中二)、地理 (中二及中三)、歷史 (中一 及中三)、物理 (中三)、化學 (中三)、生物 (中三)、(科學、科技、 工程及數學教育)(中二) 、普通電腦 (中一及中二)、家政 (中一及中 二)、音樂 - - 以中文為 教學語言 以英文為 教學語言 按班別 / 組別訂定 教學語言/ 校本課程 中國語文、通識教育、中國歷史、中國文學、視覺藝術、體育、倫理及宗 教、佛學、旅遊與款待 英國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 概論、數學延伸部分(單元1及2) - 中國語文、通識教育、中國歷史、中國文學、視覺藝術、體育、倫理及宗 教、佛學、旅遊與款待 英國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 概論、資訊科技及電腦、數學延伸部分(單元1及2) - 2019/2020 學年開設科目 2019/2020 班級結構及全年收費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 收費 家長教師會會費 堂費 學費 班數 其他收費/費用 中一 備註 - 中二 中三 中四 中五 中六 4 4 4 4 4 4 - - - - - - - - - $320 $320 $320 $250 主要用於印刷教學材料費用、資訊科技器材保養及更新 $30 學生會會費 $10 -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0年9月升讀中一)。 收生準則 : 1. 面試表現 35%; 2. 學業成績 55%; 3. 課外活動表現、參予發展個人才能活動 10%。 7月中舉辦科目為本的「中學生活適應課程」。這校本課程著重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及有序的學習生活,內容涵蓋打破用英語學習的障礙的竅門、學習技巧及 解決問題的方法等,中一新生必須參加。而於八月尾舉辦的新生輔導日,中一新生接受有關該課程的成績評估,家長亦可同時了解子女的學校生活,加強家校 合作。本校的健康校園政策,目的是營造關愛健康和安全的校園,協助學生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正面的價值觀、獨立的思辨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及生理的 社交狀態。健康校園政策內容,包括:1. 推行禁毒及防止濫藥教育;2. 推行健康飲食習慣;3. 推行健康生活;4. 推行性教育—正確的性態度和觀念;5. 安全 校園;6. 環保校園。 迎新活動及 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資料由學校提供及核實,如欲進一步了解學校的發展,可直接向有關學校查詢。 最後更新日期:2019125

Transcript of 佛教善德英文中學 Buddhist Sin Tak Collegessp2019.chsc.hk/pdf/district_15.pdf ·...

  • 佛教善德英文中學Buddhist Sin Tak College

    新界葵涌興盛路5號

    2421258024940104

    [email protected]://www.bstc.edu.hk

    校訓 明智顯悲、至善達德

    創校年份 有

    以佛化教育營造關愛及相互支持的學習團體。為學生提供足夠學習經驗,讓他們全面發展,追求卓越,成為具誠信、能力的未來領袖,並能承擔不同責任,回饋社會。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52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碩士、博士或以上

    特殊教育培訓

    學士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學校資料校監 / 校管會主席

    何滿添先生(文學士、文學碩士、教育碩士(教育及行政管理))

    永遠榮譽校監:覺光法師;校監:果德法師

    校長(附學歷/資歷)

    宗教

    辦學團體

    資助 男女

    佛教

    1973

    約8000平方米 法團校董會 已成立

    家長教師會 有 學生會 有 舊生會/校友會

    16% 11% 73%

    56

    96%

    59%

    98%

    32%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學校佔地面積

    香港佛教聯合會

    學校類別

    教學人員(包括校長) 辦學宗旨

    2020/2021 學年擬開設科目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按班別 /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佛學、佛化德育及價值教育、中國語文、中史、生活與社會(中一及中二)、普通話、視覺藝術、體育、生涯規劃 (中二)、通識教育 (中三)

    中一至中三

    佛學、佛化德育及價值教育、中國語文、中史、生活與社會(中一及中二)、普通話、視覺藝術、體育、生涯規劃(中二)、通識教育 (中三)

    英國語文、數學、科學 (中一及中二)、地理 (中二及中三)、歷史 (中一及中三)、普通電腦 (中一及中二)、物理 (中三)、化學 (中三)、生物 (中三)、(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中二)、家政 (中一及中二)、音樂

    英國語文、數學、科學 (中一及中二)、地理 (中二及中三)、歷史 (中一及中三)、物理 (中三)、化學 (中三)、生物 (中三)、(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中二) 、普通電腦 (中一及中二)、家政 (中一及中二)、音樂

    -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按班別 /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中四至中六

    中國語文、通識教育、中國歷史、中國文學、視覺藝術、體育、倫理及宗教、佛學、旅遊與款待

    英國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數學延伸部分(單元1及2)

    -

    中國語文、通識教育、中國歷史、中國文學、視覺藝術、體育、倫理及宗教、佛學、旅遊與款待

    英國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資訊科技及電腦、數學延伸部分(單元1及2)

    -

    2019/2020 學年開設科目

    2019/2020 班級結構及全年收費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家長教師會會費

    堂費

    學費

    班數

    其他收費/費用

    中一 備註

    -

    中二 中三 中四 中五 中六

    4 4 4 4 4 4

    - - - - - -

    - - - $320 $320 $320

    $250 主要用於印刷教學材料費用、資訊科技器材保養及更新

    $30 學生會會費 $10

    -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0年9月升讀中一)。 收生準則 : 1. 面試表現 35%; 2. 學業成績 55%; 3. 課外活動表現、參予發展個人才能活動 10%。

    7月中舉辦科目為本的「中學生活適應課程」。這校本課程著重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及有序的學習生活,內容涵蓋打破用英語學習的障礙的竅門、學習技巧及解決問題的方法等,中一新生必須參加。而於八月尾舉辦的新生輔導日,中一新生接受有關該課程的成績評估,家長亦可同時了解子女的學校生活,加強家校合作。本校的健康校園政策,目的是營造關愛健康和安全的校園,協助學生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正面的價值觀、獨立的思辨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及生理的社交狀態。健康校園政策內容,包括:1. 推行禁毒及防止濫藥教育;2. 推行健康飲食習慣;3. 推行健康生活;4. 推行性教育—正確的性態度和觀念;5. 安全校園;6. 環保校園。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資料由學校提供及核實,如欲進一步了解學校的發展,可直接向有關學校查詢。 最後更新日期:2019年12月5日

  • 家校合作:學校今年有1次全校家長日及6次家長晚會,其中中一級兩次,分別於八月尾及十月初舉行,中三、中四、中五及中六級各一次。班主任每年最少會接見個別家長一次,並於學年初致電家長了解同學適應情况。家長教師會是學校與家長的溝通橋樑,亦有助加強家校合作。去年本校家長教師會曾主辦一系列活動,包括親子旅行、新春茶聚、義工服務及家長教育工作坊等。此外,家長教師會亦負責開辦全校的樂器班及參與監察本校小食部的營運和午膳飯盒的水準。法團校董會亦有家長校董出席及提供意見。

    家校合作及校風

    校風:校風淳樸,學習氣氛濃厚。設有大量獎學金如學業獎、操行獎、服務獎、進步獎、課外活動獎等,獎勵品學、才藝、服務各方面有出色表現的學生。未來發展學校發展計劃:1. 在急驟的教育改革及課程改革的期間,讓學校繼續成為學習型組織,為學生在知識、態度和技能作好準備,應付將來挑戰。2. 透過建構專業的教師團隊,提供優質課堂學習經歷及在學生成長提供全面支援,以協助學生在不同範疇發展潛質,追求卓越,成為才德兼備的明日社會領袖。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教師發展及專業培訓旨在協助教師面對新高中課程及學校發展而帶來的轉變及為學校未來發展培育人材。每年按學校發展需要及重點關注事項提供校內培訓如研討會、工作坊等,讓老師及早裝備自己以配合工作上的需要。

    為使學生能為應付未來社會生活早作充份準備,並平衡學生在學習階段的身心發展,本校提供29個學會供學生自由選擇參加,並由學生推動各種學術、興趣、技能、服務等活動,老師則從旁指導及協助。學生會每年均舉辦多項校內及校外聯校活動供同學參加。學校已成立三個制服隊伍,包括紅十字會、男童軍和女童軍。此外,本校更成立了甚具規模的中、西樂團、歌詠團與舞蹈團,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本校亦設立多種球類活動的校隊,有專業教練和定期練習,提供機會給有體育潛質的學生發展所長。本校亦為新高中334學制學生提供全面多元之其他學習經歷如藝術音樂欣賞、參與義工服務等,令學生能全面發展。每年暑假,學校都有舉辦境外英語學習團,並設有獎學金資助參加該學習團而又學業成績優異的同學,每個2000元,共有10個名額。

    全方位學習活動(包括五種基要學習、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

    學校設施學校設施:電腦室1間、多媒體教室、學生活動中心及英語天地各1間。另教學實驗室1間,用以促進教師同儕啟導文化及教學反思。實驗室、特別室及全校課室均裝有固定的資訊科技設備。中一課室內設有學生儲物櫃。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心靈教育:本校以宏揚明智顯悲的佛教理想為教育宗旨,培養學生明因果、辨是非的判斷能力。同時,我們透過佛教青少年團的多元化活動,鼓勵學生學習及實踐自利利他的慈悲精神,享受正覺人生的快樂,建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另外何善衡慈善基金會特為本校畢業而成功升讀中文大學善衡書院及恒生大學的學生成立獎學金,獲獎學生無論就讀任何學系均可獲豁免全期學費。

    其他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地鐵(葵興站C出口步行約5分鐘); 多線巴士、專線小巴。

    學校關注事項學校特色

    1. 加強初中學生的學習動機及追求卓越的動力。2. 提升學生的抗逆力。學校管理學校管理架構:一位副校長負責教務工作,另一位副校長負責學生全人發展。此外另有四位助理校長協助處理學校行政工作(兩位負責學生全人發展;兩位負責教務工作)。學校發展小組制定學校政策及學校發展目標。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http://www.bstc.edu.hk/環保政策:鼓勵教職員及學生善用紙張,兩面影印。在每一樓層放置廢紙回收盒。設置三套垃圾分類回收筒。使用耗電量較低的照明設施。

    全校語文政策:以培育中、英雙語兼擅人材為目標,致力於提供學習語文的環境和鍛鍊的機會。除指定課堂用英語授課外,每天早會、禮堂集會、運動會、學生會選舉、畢業典禮及公開場合學生皆可聆聽及使用英語。另課堂外舉辦不同的英語相關活動,增強英語沉浸環境。此外,透過交換生計劃及外籍老師計劃,學生與外籍人士用英語交談的機會大大提高了。

    教學規劃

    學習和教學策略:著重中、英語文訓練,協助中一學生鞏固語文根基。課程設計以學生的學習需要為本,配合教育局要求、本校的教學特色、老師專長等因素為發展方向。教學策略著重提供機會讓學生建立思考技能,並運用合作學習技巧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及促進學習。校本課程:1. 選修科目:2X及3X。提供14科選修科目,學生可按個別情況選讀2或3科選修科。2. 課程重點:提供一個均勻的新高中課程,兼顧學生學科學習和適切的其他學習經歷。關鍵項目的發展:閱讀,資訊教育及專題研習三個關鍵項目的推行與課程內容緊密結合。學校採用校本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以幫助學生在: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及國民身分認同等方面,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逢星期二、三及五設晨讀時段,旨在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及提供機會讓同學分享中、英讀物的閱讀心得。生涯規劃:1. 協助學生認識自己的能力、志向及興趣。2. 協助高年級學生(中三至中六)瞭解現今大學及社會對年青人的期望。3. 協助學生更好準備升學及將來就業的需要。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中一的中、英文科採小班分組教學。每逢週末安排中一、中二及中三級「週六輔導班」,旨在提升部分用英語學習有困難的同學的學習能力,改善其學習方法,使其能適應人文科、科學及數學學習。中一及中二設有放學後功課班,由當值老師督導完成功課。對數學有興趣及天份的同學可獲推薦參加奧林匹克數學小組及參加數學比賽,及參與由大學及國際學校主辦的資優數學課程。於科學、人文學科、數學及領袖才能各領域有突出表現的同學會獲推薦參加香港資優教育學院。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本校學生支援小組由副校長、訓導主任、輔導主任、社工以及資深老師組成,連同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等專業人士共同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針對學生需要,本校學與教方面著重照顧學生學習差異,例如:通過課程設計及多元教學政策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並為個別特殊學習需要學生調適課業及測考。本校亦會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外購讀寫訓練、社交技巧訓練、職業治療等服務,務求針對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全面支援﹔同時校內輔導組、課外活動組亦會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舉辦不同活動,讓他們能夠在非學術範疇外提升自信,更投入校園生活。教師培訓方面,本校每年均會安排教職員參與教育局「照顧不同學習需要」培訓課程,並按需要於教師培訓日或教職員會議舉辦專題講座或工作坊,提升他們在支援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生支援小組亦會定期與班主任、科任老師舉行級別會議,交流特殊學習需要學生在校學習和成長情況,並即時檢討支援措施。家校合作方面,本校支援小組會與有特殊教育需要家長建立恆常溝通機制,雙方同心協力扶助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成長。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除傳統總結性測考外,更加入課堂表現、學習態度、習作水平、專題研習等過程評估。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批判、創造、協作等共通能力,考卷均包括不少於百份之十的開放式題目。為有特別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考試額外時間。

    最後更新日期:2019年12月5日

  • 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Buddhist Yip Kei Nam Memorial College

    新界青衣長青邨

    2495336324339009

    [email protected]://www.byknmc.edu.hk

    校訓 明智顯悲

    創校年份 有

    本著佛化教育的精神,配合時代進展的需要,向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及均衡教育的機會。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60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碩士、博士或以上

    特殊教育培訓

    學士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學校資料校監 / 校管會主席

    蘇家樑先生(教育榮譽學士、理學碩士、文學碩士、專業文憑)

    釋衍空法師

    校長(附學歷/資歷)

    宗教

    辦學團體

    資助 男女

    佛教

    1978

    約8000平方米 法團校董會 已成立

    家長教師會 有 學生會 有 舊生會/校友會

    8% 16% 76%

    62

    98%

    53%

    100%

    24%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學校佔地面積

    香港佛教聯合會

    學校類別

    教學人員(包括校長) 辦學宗旨

    2020/2021 學年擬開設科目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按班別 /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中國語文、數學、佛學、中國歷史、普通電腦、普通話、藝術發展、體育、德育、生涯規劃;中一及中二:綜合科學、綜合人文、家政、設計與科技;中一:圖書館課、導修課;中三: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經濟及公共事務

    中一至中三

    中國語文、數學、佛學、中國歷史、普通電腦、普通話、藝術發展、體育、德育、生涯規劃;中一及中二:綜合科學、綜合人文、家政*、設計與科技;中一:圖書館課、導修課;中三: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經濟及公共事務

    英國語文 英國語文

    -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按班別 /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中四至中六

    中國語文、數學(必修部分)、通識教育、地理、經濟、中國歷史、歷史、旅遊與款待、倫理與宗教、中國文學、物理、化學、生物、資訊及通訊科技、「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視覺藝術、佛學、藝術發展、體育

    英國語文

    校本課程︰德育、生涯規劃

    中國語文、數學(必修部分)、通識教育、地理、經濟、中國歷史、歷史、旅遊與款待、倫理與宗教、中國文學、物理、化學、生物、資訊及通訊科技、「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視覺藝術、佛學、藝術發展、體育

    英國語文

    校本課程︰德育、生涯規劃

    2019/2020 學年開設科目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2019/2020 班級結構及全年收費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家長教師會會費

    堂費

    學費

    班數

    其他收費/費用

    中一 備註

    高中學生可申請應用學習課程。學校提供不同範疇的其他學習經歷。

    中二 中三 中四 中五 中六

    4 4 4 4 4 4

    - - - - - -

    - - - $300 $300 $300

    -

    $20 學生會會費 -

    特定用途收費包括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用以改善學校環境設施,提升教學質素 — 中一至中五:$200; 中六:$100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0年9月升讀中一)。 自行分配學位收生準則包括學業成績(30%)、操行和品德(30%)、課外活動(20%)及面試表現(20%)。

    中一級迎新活動及升中適應挑戰營協助同學適應新的學習環境,順利融入校園生活,暑期銜接課程則有助同學適應課程上的轉變。注重學生個人成長、健康飲食並透過早會宣傳及海報等向同學灌輸注重個人衞生的重要性,邁向「健康校園」這個目標。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資料由學校提供及核實,如欲進一步了解學校的發展,可直接向有關學校查詢。 最後更新日期:2019年12月5日

  • 家校合作:本校家長教師會透過舉辦多元化活動,加強家長與學校之聯繫。活動包括:家長也敬師、親子日營、家長教育講座、家長興趣班及新春敬老活動等。

    家校合作及校風

    校風:本校校風純樸,倡導積極參與、互助互愛精神,並以「活出精彩人生,成就理想;締造和諧世界,自律自重」為主題口號,透過多元化的活動,例如:升中適應挑戰營、校園趣味角、校園小電台、社交技巧小組、「朋輩調解服務」、「大哥哥大姐姐計劃」、「火柴人計劃」、「好學生獎勵計劃」及「夢想成真計劃」等推動學生積極參與校園生活,以及服務社群。未來發展學校發展計劃:三年學校發展計劃包括「加強學與教的成效」和「培養正向價值觀」。本年度相應的關注事項分別是 「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提升學與教的效能」和「培養學生正向價值,建立健康快樂的校園文化」兩項。口號為「活出精彩人生,成就理想;締造和諧世界,自律自重」。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本校設有「教師專業發展組」,統籌校內及校外教師專業發展活動,以配合學校各項發展工作,讓教師在專業上不斷成長,加強教師教學、照顧學生學習差異、輔導學生和自評的技巧。經常聯同其他會屬中學舉辦研討會,提升教學技巧。本校亦鼓勵各科老師同儕觀課、集體備課,以便增進彼此交流機會。

    本校課外活動包括學術、興趣、體藝及服務四大類別。本校學生每年均積極參與學術、校際朗誦、音樂、舞蹈、體育、藝術比賽等,並屢獲殊榮。學生又積極參與社區服務,培養對社會的歸屬感,回饋社區。本校設立中一級「一人一服務」計劃,讓每位學生有機會參與服務,從中培養他們責任感及對學校的歸屬感。四社經常舉辦不同類型的比賽。「精彩人生,夢想成真」計劃協助同學實現夢想。

    全方位學習活動(包括五種基要學習、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

    學校設施學校設施:校舍新、舊翼共擁有禮堂1座、標準課室28間、特別室27間,包括圖書館、各科特別室、實驗室、宗教室、電腦室、語言室、教學室、健身室、多用途室、學生活動中心、教師資源中心、學生會活動中心和英語角等。設有傷健人士專用設施。全校課室及特別室均裝有空調,並設有電腦及投影機。全校鋪設光纖及無線網絡,師生能透過高速網絡加強推動電子學習,有助提升教學效能。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及視像警報系統。

    (一)獎學金︰校內設不同類別的獎學金,以獎勵學生在不同範疇的卓越表現。本校學生屢獲校外獎學金,如尤德爵士紀念基金獎學金、荃葵青區傑出學生獎學金、張妙願居士獎學金、沈香林基金學行獎學金、香港佛教聯合會佛學獎獎學金、智林法師獎學金、何德心飛躍進步獎學金及慈祥法師獎學金等。(二)校外獎項︰本校學生在公開及校際比賽中屢獲獎項,包括(1)學術獎項︰(a)科技獎項︰2019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無人機大賽三等獎、「綠色空間由我創造」綠色建築全港學生比賽優異獎(b)徵文獎項︰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香港賽區)高中組全國二等獎、香港中學生文藝散文即席揮毫大賽2019優異獎(c)數學獎項︰第三十六屆香港數學競賽優異獎、粵港澳城大優數盃銀獎、全港青少年數學挑戰賽2019銅獎(d)藝術獎項︰慈念慈善基金會第四屆青少年歌唱音樂禮最佳感動獎(e)體育獎項︰葵青區學界籃球比賽冠軍、葵青區清新三人籃球賽冠軍、葵青區校際越野錦標賽團體亞軍、葵青區中學校際手球比賽殿軍、2018-2019全港學界閃避球挑戰賽亞軍、與愛同跑 Love Run 2019亞軍(2)服務獎項︰全港優秀女童軍隊伍、香港總監榮譽女童軍獎章及紫燕榮譽女童軍獎章、公益少年團積極團隊獎及中學組團員獎勵計劃傑出團員獎和高級獎章、葵青區青少年社區服務計劃暨比賽優良服務獎和簡報會傑出創意獎。(三)交流計劃︰本校更將活動延伸至本港以外地區,包括不同主題的中國內地、台灣、馬來西亞和日本交流計劃及考察活動等,安排學生到當地大學交流,鼓勵同學走出香港、擴闊視野、裝備自己,為未來規劃。

    其他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近長青巴士總站;巴士路線:41、42、42A、42C、43、43A、43B、43C、43M、243M、249M、242X、A32;專線小巴路線︰88D、88M、405。

    學校關注事項學校特色

    活出精彩人生,成就理想;締造和諧世界,自律自重。重點關注事項是「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提升學與教的效能」和「培養學生正向價值,建立健康快樂的校園文化」兩項。學校管理學校管理架構:推行校本管理,由法團校董會監察校政,校內行政則由校長領導,副校長及助理校長協助,而全體教師分屬不同功能組別,共同籌劃、推動和評鑑各項校政工作。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法團校董會已成立,除辦學團體校董外,更包括教師校董、家長校董、校友校董和獨立校董。環保政策:本校環境教育小組積極透過不同校內及校外活動灌輸學生正確環保知識及培養價值觀。另外,為應對氣候變化,提倡節能,支持政府「節能約章2019」,承諾訂立節能目標及時間表,確保具透明度跟進成效。

    全校語文政策:本校主要以中文為教學語言,亦重視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英文科設增潤班,並實施小班教學,以照顧學生學習差異。推行廣泛閱讀計劃,以提升語文能力。另設英文課後增潤課程和課後英語會話課程。本校透過外籍英語教師、英語週、英語大使訓練、閱讀計劃、朗誦、早會演講、閱讀報告及專題研習匯報等,致力落實「兩文三語」政策。

    教學規劃

    學習和教學策略:學校鼓勵學生勤奮向學,亦著重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藉佛理的薰陶,使學生能有正確的人生觀,從而判別是非,利濟群生,成為社會的良好公民。學與教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共通能力,強調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風氣及自學能力,優化學生的其他學習經歷,積極推行四個關鍵項目,並透過多元化評估,促進學生學習和反思。學校加強照顧學生學習差異,因應學生的能力與興趣而設計課程,亦會隨著社會需求而開設實用的科目。中一級設有導修課,讓學提升學習效能。校本課程:1. 選修科目:2X。共十三個選修科及應用學習課程讓學生選修。2. 課程重點:課程調適及合作學習以照顧學生需要、興趣及能力的多樣性。其他包括資訊科技、共通能力及其他學習經歷等。關鍵項目的發展:1. 從閱讀中學習:早讀計劃、推行「中英廣泛閱讀計劃」、書展、作家講座、老師好書分享等,藉以協助學生培養閱讀習慣及擴闊知識領域。2.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全校課室已覆蓋無線網絡,以配合師生於課堂中使用電子教科書和電子學習資源。除了於在課程中強化STEM元素外,課外課動亦增設「STEM學會」,當中包括一系列航拍、機械人操控、3D 列印等工作坊。3. 專題研習:推行跨學科專題研習和舉辦全方位學習活動,初中專題研習採用「螺旋式遞進」的學習模式,以培養學生各項共通能力。4. 德育及公民教育:在各科課程中滲入「德育及公民教育」,並在週會及其他活動中推行品德教育以多元渠道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正面價值觀和積極態度,當中包括不同的多元學習課程、德育和各種的課外活動等。生涯規劃:目標是「循序漸進,慎選明思我前路」,讓學生及早認清目標,於日後無論在升學選科、尋找職業,或選擇生活方式上都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初中方面,為學生安排生涯規劃課,透過老師的指導,讓學生從中探索個人的性向、興趣、能力和社會需要,思考自己將來選擇繼續升學或就業,並從此過程中對自我、職業世界和外在環境有足夠的認識,並且建立抉擇及自我管理的能力。高中方面,為學生安排多元化的校內、校外活動,令他們對不同的升學途徑及職場增加認識。升學方面,舉辦多場的升學講座,指導同學如何挑選最切合自己的升學途徑。就業方面,與不同的機構合作,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如「成功技巧工作坊」、「工作影子計劃」,以及其他參觀活動,使學生對各種行業多加了解。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中一至中二設英文增潤班,加強照顧語文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生;中四開設課後英語會話課程。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方面,學校成立「學生支援小組」,成員包括特殊教育統籌主任、教育心理學家、專責輔導員、輔導教師及駐校社工,定期舉行會議,為有需要的學生設定合適的支援計劃。本校除了透過班級經營會議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外,初中更設立小組教學,引入不同形式的語文調適課程。此外,校方亦會定期舉辦專題講座,加強教師對融合教育的認識,並鼓勵教職員參與教育局「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培訓課程,提升他們的專業知識。學校採用多元化的支援模式,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外購專業支援服務包括讀寫障礙、言語治療及職業治療等。本校重視家校合作,定期舉辦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家長會,讓家長了解子女的學習情況,共同支援他們的學習和成長。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每年舉行三次統一學業評估,輔以全年進行的持續性評估,包括課堂評估、專題研習等,並採用多元化評估促進學習。

    最後更新日期:2019年12月5日

  • 明愛聖若瑟中學Caritas St. Joseph Secondary School

    新界青衣青衣邨楓樹窩路10號

    2433128224351349

    [email protected]://www.csjss.edu.hk

    校訓 忠誠勤樸、敬主愛人

    創校年份 有

    以學生為主體,配合專業及專上教育或就業的需要。為不同學習性向及能力的學生發展潛能的機會。肯定並鼓勵全人教育及均衡發展。引領學生認識並建立天主教價值觀,體驗及發揚明愛精神。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44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碩士、博士或以上

    特殊教育培訓

    學士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學校資料校監 / 校管會主席

    張美美女士(香港中文大學教育文憑、文學士及文學碩士、全球職涯規劃師 (GCDF))

    李敬志先生

    校長(附學歷/資歷)

    宗教

    辦學團體

    資助 男女

    天主教

    1971

    約4275平方米 法團校董會 已成立

    家長教師會 有 學生會 有 舊生會/校友會

    38% 8% 54%

    48

    94%

    40%

    56%

    28%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學校佔地面積

    香港明愛

    學校類別

    教學人員(包括校長) 辦學宗旨

    2020/2021 學年擬開設科目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按班別 /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中國語文、數學*、綜合科學*、通識教育*、普通電腦*、倫理與宗教*、設計與科技*、音樂*、時裝設計*、視覺藝術*、中國歷史*、媒體藝術*、體育、普通話。

    中一至中三

    中國語文、數學*、綜合科學*、通識教育*、普通電腦*、倫理與宗教*、設計與科技*、音樂*、時裝設計*、視覺藝術*、中國歷史*、媒體藝術*、體育、普通話。

    英國語文 英國語文

    (校本)非華語中國語文課程 (校本) 非華語中國語文課程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按班別 /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中四至中六

    中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通識教育、倫理與宗教、旅遊與款待、物理、生物、組合科學(化學+生物 / 物理+化學)、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設計與應用科技、資訊及通訊科技、視覺藝術、體育、應用學習課程、中國歷史、其他學習經歷校本課程。

    英國語文

    (校本課程)時裝形象設計(校本課程)家居設計與復修(校本課程)美容學基礎

    中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通識教育、倫理與宗教、旅遊與款待、物理、生物、組合科學( 化學+生物 / 物理+化學)、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資訊及通訊科技、視覺藝術、體育、應用學習課程、中國歷史、其他學習經歷校本課程。

    英國語文

    (校本課程)時裝形象設計(校本課程)家居設計與復修

    2019/2020 學年開設科目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2019/2020 班級結構及全年收費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家長教師會會費

    堂費

    學費

    班數

    其他收費/費用

    中一 備註

    -

    中二 中三 中四 中五 中六

    3 3 3 3 3 3

    - - - - - -

    - - - $320 $320 $320

    課室添置互動電視及維修費用:$310

    $180 學生會會費 $20

    雜項 (學生證 + 簿費 + 雜費 + 學校自編教材) = 約$150 - $200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0年9月升讀中一)。 1. 面試表現(禮貌、儀容、態度及口語表達能力)40%; 2. 小學表現(操行、成績)25%; 3. 聯課活動、服務參與15%; 4. 學生親屬10%; 5. 居於本區/近區10%。

    每年7、8月中舉辦「中一新生學藝研習班」、「中一新生學科銜接班」、「中一迎新營」讓新生適應新環境;開課前安排家長晚會以加強與家長的溝通。注重學生均衡營養及健康體格。本校的「體育人生輔導計劃」協助學生建立正向、堅毅的精神文化,而體育科每年均舉行各類型的全校性、班際及社際比賽,以提倡「全校參與、齊做運動」的精神,其中「正向生活圈」更屬每年盛事,師生齊參與並邀請專業醫護、藝人、宗教團體到校宣傳健康生活訊息,更訂立深化「健康校園」的政策,促進師生身心靈健康。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資料由學校提供及核實,如欲進一步了解學校的發展,可直接向有關學校查詢。 最後更新日期:2019年12月5日

  • 家校合作:「自發參與」是本校家校合作的特色。家長協助帶領學生參加校外比賽及活動。綿密的家校合作和溝通幫助學生發展和成長。以下是一位家長義工的心聲:「小兒在中學的幾年,因為老師的諄諄善誘,使這棵幼苗得以扶助成長。在成績方面,他盡了努力;在品行方面,別人對他讚不絕口。多謝明愛聖若瑟中學的老師及全體職工。」

    家校合作及校風

    校風:本校透過全校參與,建立「嚴謹而愉快」的校風,學生被譽為「知禮守規」。初中設雙班主任制,以提供更全面的照顧。推行「班級經營」,確立友愛互助的班風;各級設級會制,老師定期開會,守望各級的發展及需要。中一級全體學生須留校用膳,而中一、中二級學生每星期三天課後須進行「課後延伸學習」;部份同學被挑選於每周六參與拔尖課程。另加強倫理及宗教教育,透過每天早會、倫宗科及班主任時段幫助學生建立天主教的價值觀及推動關愛校園氣氛,故本校得以連續八年獲「關愛校園」殊榮。未來發展學校發展計劃:1. 提升自學文化及照顧學習多樣性 2. 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積極建構生涯規劃3. 加強專業交流,強化中層領導能力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教師每年自我評估。藉集體備課、同儕觀課及課後集體檢討以推廣成功的教學法。

    本校共提供四十多項活動,包括學術、服務、體育、藝術及興趣等範疇。大部份活動小組由學校老師帶領,另有部份由校外專業導師負責。其中以街頭舞學會在公開比賽屢獲殊榮,多次被邀請到社區演出。此外,本校亦安排有系統的領袖培訓計劃,為學生會、四社、領袖生及班會舉辦領袖培訓營及實務工作坊,並安排受訓學生協助籌辦全校性活動。學校組織和推薦學生到境外學習,增廣見聞。又增設「全方位學習日」及「社區服務體驗日」,讓全校師生投入社群,胸懷更廣。

    全方位學習活動(包括五種基要學習、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

    學校設施學校設施:設祈禱室、專題研習室、創新科技室、黑盒劇場、時裝設計室、美容形象設計室、電腦室、電腦實驗室及資訊科技研習中心,全校鋪設無線網絡。全部課室設電腦、液晶體投影機及屏幕,以支援資訊科技教學;課室、實驗室及禮堂均設空調。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1. Project WeCan計劃於2018-19年度順利展開,包括將課室改建為小型的「正思空間」— 藝術室、休閒室和音樂室,讓學生能在有需要時安靜獨處。另外,此計劃亦贊助舉辦「柬埔寨義教及文化體驗之旅」,共有30名同學參與,目的在於加深學生對於發展中國家學童的生活及教育狀況的認識。在籌備、實踐義教的過程,學懂珍惜自身學習機會及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同時亦體驗「施比受更有福」的精神。2. 本校連續十一年榮獲基督教服務處主辦的「關愛校園獎勵計劃」之「榮譽關愛校園」獎項。獲獎主題為「模範CSJ人」。本校秉持明愛辦學的信念,「在愛德服務中帶來希望」,並以培育學生「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及「關愛他人」的人格特質為重點;透過參與義工活動,緊守學校規則、準時回校學習,鼓勵一群在校學生成為「模範CSJ人」。而獲選為模範CSJ人主要條件包括:懂得尊重自己作為CSJ學生的身份;能夠設身處地關顧他人的感受及尊重他人;對社羣投注愛心,熱心服務。期望學生能達致自學、懂溝通及有創意的年青人。3. 本校於初中推行多元智能學習計劃,透過多元、另類的課程,如歷奇訓練、技能訓練及紀律訓練等,灌輸正面健康的價值觀,讓學生重拾學習的興趣。上年度計劃延伸至高中,務求協助學生訂立人生目標,為未來作好準備。已舉辦的課程包括拯溺銅章證書、一級及二級山藝證書及籃球裁判訓練班。4. 在校外獎項方面,中四級梁雅晴於全港跳繩錦標賽2019中獲得多項殊榮、中四級陳家聰於葵青區學界游泳比賽2018中奪得多項冠軍、街舞組於ADSF亞洲體育舞蹈專項錦標賽中奪得亞軍、田徑隊亦於香港學界體育聯會中奪得多項冠、亞軍;中二級林思憶興及謝慧珊於2019環亞太杯國際數學邀請賽及全國數學奧林匹克邀請賽 2019中奪得晉級賽銀獎及銅獎;另外,於2019校際朗誦節本校獲得中文組優異獎狀。

    其他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巴士:41、41A、41M、42C、43B、44、49X、243M(步行約3分鐘);地鐵:青衣站(步行約5分鐘);專線小巴:88、401、409、409K(步行約1分鐘)。

    學校關注事項學校特色

    1. 提升自學文化及照顧學習多樣性。2. 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積極建構生涯規劃。3. 加強專業交流,強化中層領導能力。學校管理學校管理架構:實行校本管理,在校長領導下,副校長及助理校長統領教務、學生支援及行政支援工作,向法團校董會負責。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法團校董會由辦學團體成員、校長、教師、家長及校友代表組成,監督學校各項工作的推行。環保政策:積極建構綠色校園,於周會、早會、班主任節向學生解釋低碳生活的重要及灌輸不同環保意識。

    全校語文政策:本校語文政策是根據教育局於2010年實施之「微調中學教學語言政策」及學校實際情況而制定。本校深信,校本語文政策對學生學習的效益,影響深遠,而良好的中、英文水平是奠定終身學習的重要基礎。因此,本校制定語文政策時,主要根據四項原則:家長的期望;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生語文能力、水平、興趣及表現;學校人手及財政資源。本校重視提升學生運用兩文三語的能力及學習:中、英文科於不同級別設「課後輔導班」,以功課輔導形式上課,提升學與教效能。透過晨讀課推廣閱讀風氣,尤其於晨讀課加強學生閱讀中、英文課外書籍。中文科於初中各級舉辦「唐詩」及「宋詞」闖關等學習活動,提升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學的興趣。至於營造英語語境方面,由外籍英語老師主持午間及課後英語角活動,提升學生的聽、講能力。於試後活動舉行全校參與之English Variety Show,透過各項英語學習活動及表演項目,提升學生學習英文的興趣。此外,本校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包括初中以不多於總課時的百分之二十五進行英語延展教學活動,有關科目包括:數學、通識、音樂、倫宗、綜合科學、視覺藝術、設計與科技、普通電腦、時裝設計、媒體藝術及中國歷史。

    教學規劃

    學習和教學策略:本校為不同性向、能力的學生提供多元化課程:除常規課程外,於高中提供多樣化的「應用學習」課程,擴闊升學或就業出路。學生除依能力分流外,中、英、數於個別級別實行小組教學,以達到拔尖、補底、扶中的效果。積極引入校外專業支援,為老師提供到校專業培訓,提升教學策略及技巧。鼓勵教師作專業交流:集體備課、同儕觀課及逐步發展優質課業是本校的關注點。致力藉教師團隊的共同協作,提高教學水平。校本課程:1. 選修科目:2X。高中提供應用學習課程及10個選修科。2. 課程重點:本校為協助學生順利銜接高中核心及選修科目,於初中開設 「通識教育」、「中國歷史」及「時裝設計」科,以便學生能於升高中一時可銜接相應的科目。關鍵項目的發展:推動學生從閱讀中學習及網上學習:每週星期一至四早上設「晨讀」課;各科於設計課程時,引入廣泛閱讀元素。中、英語文科積極推行廣泛閱讀計劃,圖書館主任與各科配合,舉辦跨科主題閱讀。利用網上學習系統eClass及慧科新聞資訊網上資料庫支援學生自學;學生課後可在電腦室或圖書館進行研習。推廣專題研習,藉此培養學生自我建構知識、同儕協作及溝通能力。透過早會、周會、班主任時段的有機結合,為本校德育及公民教育奠立了堅實的基礎。我校相信「教育最重要的是與生活聯繫」,故整理教材,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從生活中養成良好習慣,發展天賦才能,培養健全品格;使其身心平衡、關愛他人,服務社羣的獨立個體。高中「其他學習經歷課」,內容多元化,切合學生的需要,進一步加強學生的生活和職業技能,拓展其視野,學校又為家庭經濟有困難的學生設助學金,免其落後於人。生涯規劃:本校已訂立為期三年的學校發展關注事項:發展學生的潛能,擴闊視野,規劃人生。推行全校性生涯規劃課程及活動,增進學生對升學及就業的知識和技能。我校亦和多間境外大學結盟,通過推薦計畫以獲取獎助學金,大大增加升學的機會。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本校有豐富經驗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設立學習支援組,成員包括曾接受特殊教育訓練的老師、社工及教育心理學家;又調撥資源,增聘助理及老師以闢出專用空間,加強照顧及處理學習差異等問題。此外,本校共有兩名註冊社工,為學生和家長提供適切的輔導與支援;增闢的「學習支援中心」,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升舒適的學習環境。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本校學習支援組主要成員包括輔導主任、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教務主任、中文科老師、英文科老師、通識科老師、社工及教育心理學家。學校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外購輔導服務、言語治療服務、個別學習計劃、職業治療服務及臨床心理服務,為學生提供適切支援,包括為特殊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讀寫訓練、為自閉症學生提供社交技巧訓練、為專注力不足學生提供專注力訓練、為有情緒問題學生提供輔導服務等。學校定期向全體教師發放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資訊,教師透過共同備課,調適課程內容、檢視學生的學習進度。學校提供合適的考試調適,例如加時、安排特別試場、使用讀屏器等。學校亦舉辦不同類型的共融活動,推廣校園共融文化,例如學生大使計劃、健康關愛校園文化週等,並更特意為中一新生舉辦「生活成長調適活動」。此外,學校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制訂「個別學習計劃」,並定期舉行會議,提供相關學習支援資訊及收集家長意見,促進家校溝通和合作。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本校根據非華語學生的中文水平設計一系列的中文剪裁課程,先以校內評估工具讓學生進行測試,把學生分為四組,分別是新來港適應組、基礎組、銜接本地中文組及增潤組。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全年設統一測驗及考試共三次。持續性評估佔學科成績15%-40%,以多元化項目評估學習表現。在測驗或考試中,會因應學生特殊需要而作出相應安排。

    最後更新日期:2019年12月5日

  • 迦密愛禮信中學Carmel Alison Lam Foundation Secondary School

    新界葵涌華景山道4號

    2744511727854153

    [email protected]://www.calfss.edu.hk

    校訓 明道律己 忠主善群

    創校年份 有

    本校為一所提供全人教育的基督教中學,我們不斷提高學術水平,幫助同學認識神,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慎思明辨、律己盡責、孝順父母、忠主善群。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56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碩士、博士或以上

    特殊教育培訓

    學士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學校資料校監 / 校管會主席

    何玉芬博士 (B. Sc., Dip. Ed., M. Ed (Ed. Psy., CUHK), D. Ed. (Ed. Admin & Policy, CUHK))

    徐奇榮先生

    校長(附學歷/資歷)

    宗教

    辦學團體

    資助 男女

    基督教

    1982

    約5700平方米 法團校董會 已成立

    家長教師會 有 學生會 有 舊生會/校友會

    4% 8% 88%

    62

    100%

    53%

    98%

    28%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學校佔地面積

    基督教興學會有限公司

    學校類別

    教學人員(包括校長) 辦學宗旨

    2020/2021 學年擬開設科目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按班別 /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中 國 語 文 、 綜 合 科 學 ( 中 一 及 中 二 ) * 、 物 理 ( 中 三 ) * 、 生 物 ( 中三)*、化學(中三)*、地理*、中史、世界歷史(中一)*、生活與社會*、電腦認知*、音樂*、體育*、家政*、設計與科技*、普通話、聖經及倫理*、通識教育*、基礎商業(中三)*、視覺藝術*

    中一至中三

    中國語文、綜合科學(中一及中二)*、物理(中三)*、生物(中三)*、化學(中三)*、地理*、中史、世界歷史(中一及中二)*、生活與社會*、電腦認知*、音樂*、 體育*、家政*、設計與科技*、普通話、聖經及倫理*、通識教育*、基礎商業(中三)*、視覺藝術*

    英國語文 英國語文

    數學(中一至中三)* 數學(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按班別 /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中四至中六

    中國語文、通識教育、企業會計與財務(管理)、企業會計與財務(會計)、資訊及通訊科技、中國歷史、地理、經濟、中國文學(中五及中六)、體育、聖經及倫理、音樂及美術(中四)

    英國語文

    數學、生物、物理、化學、數學延伸課程

    中國語文、通識教育、企業會計與財務(管理)、企業會計與財務(會計)、資訊及通訊科技、中國歷史、地理、經濟、中國文學、體育、聖經及倫理、美術及音樂(中四)

    英國語文

    數學、生物、物理、化學、數學延伸課程

    2019/2020 學年開設科目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2019/2020 班級結構及全年收費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家長教師會會費

    堂費

    學費

    班數

    其他收費/費用

    中一 備註

    -

    中二 中三 中四 中五 中六

    4 4 4 4 4 4

    - - - - - -

    - - - $340 $340 $340

    $319

    $30 學生會會費 $20

    社費$20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0年9月升讀中一)。 學業成績及面試表現60%,操行表現25%,課外活動及服務15%。

    為使中一新生盡快適應及投入中學生活,本校特設暑期升中銜接課程、中一學生迎新日營、中一家長迎新日、中一班主任陪月關顧計劃。學校亦關注同學對健康生活的認識,透過週會、早會、班主任課、全校特備活動等,讓同學從生理、心理及社交三方面建立健康的概念。認識全人健康的重要及培養良好習慣、掌握生活技能及溝通技巧,得以健康成長。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資料由學校提供及核實,如欲進一步了解學校的發展,可直接向有關學校查詢。 最後更新日期:2019年12月5日

  • 家校合作:學校與家庭對於成長中的青少年相當重要,兩者建立良好關係,能促進彼此的溝通合作,為學生創造美好環境,獲得適當的栽培,協助他們健康成長、積極面對人生,在學業、品德及活動上均有所得益。此外,家教會亦提供機會讓老師與家長在融洽氣氛下相聚,建立互信的關係,合力改善學生的褔利,提昇教育質素,讓學生在德、智、體、群、美、靈均有良好的發展。

    家校合作及校風

    校風:本校校風純樸,學生屢獲校外人士及社區讚賞。學生待人有禮,朋輩相處融洽,對學校有歸屬感,自律守規,尊敬師長,樂於承擔,表現盡責。學校亦因應學生需要推行成長計劃,例如︰中一突破成長路、中二、三多元智能躍進計劃。此外,本校設有輔導班、補習班、研習班、學生獎勵計劃及助學金等以推動全人發展,肯定學生成就。未來發展學校發展計劃:未來將藉投放資源、校本和跨校專業發展、與優質伙伴協作,推動以下工作:1. 提升學習動力,爭取1%的進步:(ⅰ)持續提升學與教策略,建立專業教學文化、提升專業能量,以「爭取1%的進步」為目標,提升學生公開試表現;(ⅱ)推動STEM/STEAM教育,在校園建立STEM空間,讓學生在一個充滿創意的環境中,運用數、理、工程及編程知識創新事物,造福社會;藉參加具創意及挑戰性的STEM 或 創客(Maker)活動;積極在相關課程中引入STEM 元素,培養學生掌握廿一世紀的技能。2. 提升英語學與教的能量:從英文科學與教策略的提升、跨學科及其他學習經歷中加入英語應用元素、跨校交流及協作、全校英語活動及優化學生在校園接觸英語的機會,促進學生學習和應用英語的動力和成果。3. 以關愛文化為主軸,回應學生個別需要,創造多元機會。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每年均有教師進修日、老師教學評估、同儕觀課及暑期教師退修營,參加各類型研討會。

    本年共舉辦超過50項課外及聯課活動,其中包括學術性、興趣性、體育性,社會服務性、宗教性和輔導性六個範疇。而中一同學必須參加其中一項活動。本校同學屢次在下列比賽中榮獲多個獎項,例如香港學校朗誦節及音樂節、全港多元智能競賽、全港統計習作比賽、校際戲劇比賽、校際機械人比賽、中國象棋比賽、圍棋賽、國際堆沙比賽、各區堆沙比賽、手球、游泳、田徑、籃球賽、排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跆拳道、花式跳繩、壁球賽及全港閱讀嘉年華設計比賽等。

    全方位學習活動(包括五種基要學習、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

    學校設施學校設施:STEM SPACE、學生輔導中心、電腦室2個、多媒體學習中心、電腦輔助設計室、英語閣、輔導室、燒烤場、學生活動中心、舞蹈室、健身室、管弦樂器室、學生領袖室、全校冷氣設備。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已受訓老師及學生輔導人員為特殊需要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及輔導。

    本校設有多項獎學金,嘉許在成績、非學術範疇及品行上表現優異的同學。其他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巴士:31B、32、35A、36B、38、42C; 小巴:47M、92M、93、93A、97A。

    學校關注事項學校特色

    1. 提升學習動力,爭取1%的進步;2. 全校參與建立英語學習環境;3. 關愛,機會。學校管理學校管理架構:在法團校董會領導底下,本校行政架構以學校行政會議為決策單位,成員包括校長、兩位副校長、十一位功能組別負責人及一位民選教師代表。由兩位副校長分別帶領學術發展及學生成長支援的策劃、推行及評估工作。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本校法團校董會於二零零八年九月成立,校董成員都是具備豐富學識和社會經驗的專業人士,他們對香港的教育有深切的認識,富有教育理想,對辦學充滿熱誠。環保政策:本校切實推行環保活動,每一班房設置廢紙收集箱,並於校內各層設置三色回收箱,分類回收廢物。每年均推行綠色旅行及綠色聖誕聯歡,珍惜資源日及綠色生活週,期望透過以上活動減少廢物產生,並增加同學對保護環境的意識。此外,在攝氐二十六度以上學校才開啟冷氣,校園四周種植不同類型的花卉樹木,又設有STEM Science校隊,當中的魚菜共生,大豆科研等均讓同學有機會接觸大自然,從水耕、土耕等活動學習,與大自然作伙伴,保護環境為地球保育出一分力。

    全校語文政策:中一至中三以母語教學為主,數學及綜合科學科增加英語教學元素,所有科目均有跨科目英語學習。中四至中六的選修科目中,數學、生物、物理及化學科設中、英文組,讓學生因應語文能力、升學目標,選擇合適組別。

    教學規劃

    學習和教學策略:2018年起推動「十個關鍵學習計劃」,促進學生發展自學能力。本校透過鼓勵學生與其他學習經歷Other Learning Experience(OLE)的活動,如社會服務、考察、參觀和學術交流等,擴闊學生視野,培育學生的社會責任及服務精神。學校亦特設初中閱讀堂、全校閱讀獎勵計劃,以培養同學的閱讀興趣及自學能力。低年級同學於放學後可參加學校安排的功課輔導班,透過老師及學兄學長的輔導來幫助同學解決學習和功課困難。在初中階段,跨學科領域學習為課程特色之一。中二級設跨人文學科的大型專題研習活動,給同學自主學習、整合於各科知識、又有機會向全校師生展示所學。中三級推動科技教育學科的課程協作,已成為所有中三級學生每年全情投入的學習活動,學生應用所學於商業計劃的設計、執行,是培養共通能力和企業精神的理想平台。本校分階段在初、高中個別科目推行電子學習計劃,2019年起,中一學生自攜裝置在學校進行電子學習,利用科技促進學與教的效能,增強趣味性及互動性,讓學習更具意義及挑戰性。本校着力推行STEM教育,透過參與各樣的STEM活動及訓練,藉課程內的STEM教育單元及「以賽促學」方式增強學生的解難和自學能力。自2016年起,本校學生參與不少全港公開比賽,並獲得驕人成績。本校在發展STEM教育中,得到不少伙伴的支持:大學學系、志願組織、友校及商業機構等,它們提供了不少全方位學習的機會,並且認識相關的進修途徑及職場機會。校本課程:1. 選修科目:2X。包括二十多個選修組合;學生亦可因應個人興趣、能力選讀應用學習課程及其他語言課程2. 課程重點:學校把課程調適,設計最適切的學與教及評估策略,利用多元化學習材料,將學、教、評估結合,為學生提供豐富學習經驗,體現全人發展和終身學習目標。初中各人文學科及通識教育課程以提高學生對身邊事物的觸覺;擴闊視野及批判性思考能力。並讓學生多探索,學習表達個人負責任及有理據的見解,培養學生自信心,尤其是幫助學生有自信地表達個人意見。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透過共同備課及同儕觀課及協作教學,建立互相學習、協作文化,建立和諧團隊,提高教學質素。關鍵項目的發展:透過正規課程、全方位學習活動、閱讀堂、閱讀獎勵、學生獎勵、電子學習檔案、課外活動和跨科目合作學習等發展四個關鍵項目,使學生按個人能力及興趣全面發展。生涯規劃:以下為生涯規劃教育未來發展重點:1. 提供全校性及以班為本的生涯規劃課程,以相互配合學生不同成長階段的發展需要。2. 透過多元化活動及工作體驗,拓闊同學視野。3. 連繫及提供升學機會與就業選擇的資訊,就學習、事業目標和其他生活範疇作出知情和負責的選擇。4. 提供學生個人規劃的輔導,並完善學生的學習概覽,以協助學生追求個人/事業目標及發揮個人潛能。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本校銳意提拔在不同學習領域中具優秀潛能的學生,藉校本課程及由各大專院校提供之課程,有系統地給予學生資優培訓。此外,本校更為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在學習、個人成長及發展、人際相處技巧上的專業培訓,並銳意建立共融關愛文化,讓學生能在彼此包容、互相接納的環境下成長。本校透過「愛禮信人X好心情@HK計劃(優質教育基金)」及「夢工場@愛禮信計劃」(兒童發展基金)計劃,培育學生正面思維,積極向上、樂觀面對困難及熱愛生命的態度,並透過向友師學習,發揮潛能,為未來升學及職業探索作好準備。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特殊教育需要支援組主要成員包括副校長、輔導主任、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社工、教育心理學家、資深語文科老師及學生發展助理等。因應學生在學習上有不同的需要,本校為學生提供中文、英文、數學、通識及功輔班等支援服務。測考調適方面,除獨立試場及加時外,也就個別學生的需要在測考範圍和評分上作調整,以提升其學習動機和成效。在個人成長發展及人際相處上,本校有言語治療、職業治療、喜伴同行、專注力訓練、執行功能訓練、多元藝術小組及桌遊小組等活動,讓學生透過培訓及同儕合作探索自我,促進個人成長。本校亦銳意建立共融關愛文化,透過《藝‧文青》、共融戲劇、共融遊樂日及義工服務等活動,讓學生學習包容,欣賞及接納他人。學校為教師提供支援SEN學生的資訊及培訓,藉此提升教師的支援能力。此外,學校額外聘請三位學生發展人員推行活動及進行輔導工作。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設專責老師,為非華語學生提供適切及多元化中文學習活動,以及課後學習支援,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建立關愛共融文化。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除每年兩次考試外,日常的功課、測驗、專題研習、實驗報告等,都會列作評估範疇,計算學生學習成績。此外,為配合高中課程需要,本校早於2006年開設學生電子學習檔案,幫助學生儲存學習資料及成果。

    最後更新日期:2019年12月5日

  • 中華基督教會全完中學CCC Chuen Yuen College

    新界葵涌上角街15號葵涌邨

    2420505024841431

    [email protected]://www.chuenyuen.edu.hk

    校訓 學以明道,完似天父

    創校年份 有

    本校秉承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透過學校,傳道服務」及「全人教育」的辦學精神,致力為學生提供一個愉快和諧的成長園地,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服務。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54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碩士、博士或以上

    特殊教育培訓

    學士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學校資料校監 / 校管會主席

    葉天祐先生(榮譽勳章)(香港大學社會科學榮譽學士,教育文憑,教育碩士(教育行政))

    黃成榮教授

    校長(附學歷/資歷)

    宗教

    辦學團體

    資助 男女

    基督教

    1969

    約5000平方米 法團校董會 已成立

    家長教師會 有 學生會 有 舊生會/校友會

    12% 9% 79%

    57

    97%

    62%

    100%

    26%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學校佔地面積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

    學校類別

    教學人員(包括校長) 辦學宗旨

    2020/2021 學年擬開設科目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按班別 /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中國語文、中史、音樂、宗教、通識教育、視覺藝術

    中一至中三

    中一至中三級: 中國語文、中史、音樂、宗教、通識教育、視覺藝術

    中一級至中二級:英國語文、數學、地理、體育、歷史、綜合科學、創意科技中三級:英國語文、數學、地理、體育、歷史、物理、化學、生物、創意科技

    中一級至中二級:英國語文、數學、地理、體育、歷史、綜合科學、創意科技中三級:英國語文、數學、地理、體育、歷史、物理、化學、生物、創意科技

    -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按班別 /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中四至中六

    中國語文、中國文學、中國歷史、視覺藝術、通識、宗教、體育

    英國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資訊及通訊科技、數學延伸單元一、數學延伸單元二

    -

    中國語文、中國文學、中國歷史、視覺藝術、通識、宗教、體育

    英國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資訊及通訊科技、數學延伸單元一,數學延伸單元二

    -

    2019/2020 學年開設科目

    2019/2020 班級結構及全年收費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家長教師會會費

    堂費

    學費

    班數

    其他收費/費用

    中一 備註

    學 校 會 為 學 生 提 供 多 種 不 同 的 「 其 他 學 習 經 歷 」 機會,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生涯規劃、藝術發展和體育發展(詳情請參閱本校網頁)。

    中二 中三 中四 中五 中六

    4 4 4 4 4 4

    - - - - - -

    - - - $340 $340 $340

    -

    $20 學生會會費 $30

    -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0年9月升讀中一)。申請日期由2020年1月2日至2020年1月16日。評選準則包括學業成績60%、操行10%、活動、服務及獎狀10%、面試表現15%及校外獎項5%。

    每年7月間舉行中一新生家長日及全完堂中一迎新日。暑假期間舉辦銜接課程。8月底舉行中一新生迎新活動。九月初有大哥哥大姐姐迎新活動、樂器演奏及推廣會。本校會於上學期舉辦健康午餐講座,讓學生了解選擇營養餐單的好處。另外,下學期亦會參加衞生署舉辦的開心果日,讓師生一起分享生果及明白多吃蔬果的好處。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資料由學校提供及核實,如欲進一步了解學校的發展,可直接向有關學校查詢。 最後更新日期:2019年12月5日

  • 家校合作:本校家長教師會成立於1994年,其宗旨在於加強家長與學校之間聯繫及合作,支援學校推展教育學生的目標,提高學生福利的質量及協助貫徹推行學校政策,使家長及老師成為培育青少年的好夥伴。

    家校合作及校風

    校風:校風純樸,注重紀律,也重視關愛。中一設雙班主任制,加強照顧中一新生及家長。並透過「大哥哥大姐姐」計劃照顧中一新生,讓同學們能盡快適應中學生活。校友會及家長教師會設有50多項獎學金,鼓勵同學多方面發展。未來發展學校發展計劃:1. 優質學習經歷2. 實踐目標努力不懈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每年舉行3天全校性教師發展日及工作坊,如認識及處理欺凌行為講座、品德教育講座、校外考察等,所有老師均參與有關培訓。此外,本校亦鼓勵老師積極參與由教育局或外間教育團體/有關機構舉辦的講座/培訓/課程。

    全校共有29個學會;學會活動全年超過120項,當中包括舞蹈比賽、樂器比賽、朗誦比賽、問答比賽、博聞盃等。本校亦有各類不同之運動校隊,如籃球隊、游泳隊、網球隊、足球隊、排球隊等。本校學生更於校外活動屢獲殊榮,如6D蔡晓琳獲頒「荃葵青優秀學生選舉2018高中組優異奬」及「2018至2019年度尤德爵士紀念基金高中學生奬」、5D沈卓鋒獲頒「『卓越今天,成就將來』青少年領袖奬勵計劃2018傑出學生奬」及「2018至2019中華基督教會模範生」、6D徐文琳獲頒「2018至2019年度尤德爵士紀念基金高中學生奬」等。

    全方位學習活動(包括五種基要學習、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

    學校設施學校設施:電腦室2間、多媒體學習中心、學生活動中心、學生會辦事處、語文角、圖書館、校牧室、健身室、升學及擇業輔導室及禮堂等。全校均已安裝空調系統。所有課室均安裝完善多媒體設備,包括互聯網及內聯網系統、電腦、DVD放映機、實物投影機,液晶體投影機及屏幕。此外,新制式的無線網絡已經覆蓋整個校園,配合平板電腦的使用和學習管理系統,教師可以設計合適教案讓學生進行有效的電子學習。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斜道及暢通易達升降機。

    由本校校友會捐出的獎學金總數共有50多項,以獎勵同學在不同方面的傑出表現。至於校外比賽,如校際舞蹈節、音樂節、朗誦節、學界體育協會田徑及游泳比賽、數學比賽、問答比賽、環保比賽、繪畫比賽、短片製作比賽等,本校學生都踴躍參加,並屢次獲獎。

    其他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巴士:33A、43、34、930、40X、44M; 地鐵:葵興或大窩口站; 小巴:89、89A、89B、313。

    學校關注事項學校特色

    1. 優質學習經歷。 2. 實踐目標努力不懈。學校管理學校管理架構:本校已於2011至2012年度成立法團校董會。日常校務運作,則推行小組制,如行政組、學務組、訓導組、輔導組等,著重諮詢與參與。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法團校董會負責根據學校的願景、使命和核心價值,制定教育政策;落實推行學校的使命;管理和開發學校的財政和人力資源;促進優質的教育;批准計劃和制訂自我提升的標準。環保政策:成立節能關注組,其目的如下:1. 以不影響教學效能的情況下,減少耗電、水費及紙張的費用。2. 提升「可持續發展」的意識。3. 鼓勵全校師生參與節約能源及環保政策。

    全校語文政策:本校以培養學生能掌握兩文三語,達至中英兼擅的水平為目標。全校主要學科科目均採用英語授課及學習。本校為優化學生學習英語的環境,故積極推行以下措施,包括英文科採用小班學習、聘請外籍英語教師推動學生英語學習和語文角活動。本校亦在正規課程以外推行英文閱讀及寫作班、英語故事角色扮演、英語早會演講、話劇欣賞、參加朗誦節、英語營、英語辯論隊、英語大使訓練班、英語校外考察、文憑試英語說話、閱讀及寫作班等。中文科亦有廣泛閱讀計劃、寫作班及早會演講等。

    教學規劃

    學習和教學策略:本校提供多元化課程配合學生興趣及需要。在新學制下,除必修科外,本校共開設11科給學生選擇。在課堂學習上,本校老師會因應學生能力差異,採用不同及合適的教學方法,如小組教學、分組討論、電子教學等以讓同學能得到優質學習經歷。校本課程:1. 選修科目:2X及3X。必修科目包括中、英、數、通識、宗教及體育,另外有11科不同學科供學生選修其中兩至三科。2. 課程重點:教學方面,本校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老師們積極為同學建構個人的學習規律,並設計以學生為本的課堂學習模式及備課政策,以培養學生學會學習,並為學習負責,藉此提升他們的自學能力。其他學習經歷方面,本校為學生提供多種不同學習經歷的機會,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與工作有關的經驗、藝術發展和體育發展,讓同學於課堂內外,培養出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本校價值教育由德育及公民教育組統籌,並與輔導組、訓導組、升學及擇業輔導組和宗教科共同建構課程,內容包括個人成長、家庭、社交、學校、社會及國家和工作六個範疇。通過不同課題和形式如:義工服務、全完論壇、講座、互動劇場和生涯規劃,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希望通過多元化的活動,培養學生的誠信、責任感與關愛社群的品德。關鍵項目的發展:「從閱讀中學習」:早上設有晨讀時間,每級於不同月份安排特定閱讀主題,以全校參與的方式推動同學閱讀風氣。中英文科更設有「閱讀計劃」、「英語朋輩共閱計劃」等,有系統地擴濶學生閱讀領域及推廣其閱讀風氣。「德育及公民教育」:本校十分重視學生品德及公民意識的培養,各級每週除安排德公課外,更有「服務學習」活動,如探訪長者、智障學童及舉辦長者學苑等,每年更舉辦境外交流活動,以增廣學生見聞及加深對祖國認識。 「專題研習」:中二級每年均會進行專題研習學習,以分組形式由老師從旁指導學生掌握研習技巧及進行探究式學習。「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本校已於中一級至中三級積極推行電子學習計劃,同學會利用平板電腦進行學習,以增加課堂互動性。同時,本校所有班房均設有已接上互聯網的電腦、影音器材設備、實物投映機及固定懸掛式液晶體投映機,以滿足實際教學需要。此外,本校亦獲選為教育局 WiFi900 計劃第一階段學校之一,新制式的無線網絡已經覆蓋整個校園,配合校方購置的平板電腦和學習管理系統,教師可以設計合適教案讓學生進行有效的電子學習。STEM: 本校主要透過跨學科的專題研習、課堂上的學習活動及STEM學會舉辦的課外活動推動STEM教育,目的主要是強化學生綜合和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從而培養出他們的創造力、協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生涯規劃:本校升學及擇業輔導組亦積極為同學籌劃職業及生活教育課程,以協助同學更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志趣,盡早為將來升學或就業作出部署。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本校「大哥哥大姐姐」計劃協助初中同學適應中學生活。於2009年度開始,更成立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小組,協助辨識及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老師透過不同教學技巧如課堂研究及元認知學與教技巧,幫助學生培養自主學習技能,有效地照顧學習差異。2017年度開始,本校與全完堂成立校牧事工計劃,加強教會與學校聯繫,培養學生的屬靈生命。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學生支援小組除設有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外,還包括科任老師及班主任,並在副校長(學生事務)的督導下,與學務組、訓導組、輔導組及考試組等相關組別,提供跨組別支援工作,如有需要,學校社工、教育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師等專業人員,亦會提供支援及協助。本學年起,增設校本言語治療師,加強言語治療服務及對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支援。學校根據同學的學習需要及專業人員的意見,運用不同資源如學習支援津貼,在得到家長同意下,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不同的支援,例如社交訓練、言語治療、讀寫訓練、共融活動及測考評估調適等,亦為個別學生訂定個別學習計劃,及舉行不同的講座及工作坊予家長及教師,支援同學學習需要。學生支援小組組員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繫,了解需要,亦會邀請家長、老師與專業人員出席會議及面談,商討學生進展情況及聽取意見,如有需要,會將有關意見轉交相關組別跟進。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本校致力鼓勵及支援非華語學生盡早融入社會,包括幫助他們適應本地教育體系和學習中文;按非華語學生需要,安排應考認可的中文考試。本校亦已申請教育局支援非華語學生課後中文學習撥款,購買教學資源及以課後支援形式舉辦推廣多元文化共融的活動。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每年考試兩次,上、下學期各1次。考試佔學期評估總分70 %。學期中段測驗(上、下學期各2次)及持續性評估共佔學期總分30%。

    最後更新日期:2019年12月5日

  • 中華基督教會燕京書院CCC Yenching College

    新界青衣牙鷹洲街12號

    2387998823868814

    [email protected]://www.yenching.edu.hk

    校訓 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務

    創校年份 有

    本校以基督愛心為動力,以人為本作信念,用積極進取的態度,提供優質教育,啟發學生潛能,分享整全福音及豐盛生命;培育學生成為良好的公民,回饋社會,貢獻國家。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60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碩士、博士或以上

    特殊教育培訓

    學士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學校資料校監 / 校管會主席

    夏麗珠博士(文學士、教育文憑、碩士、教育博士)

    蒲錦昌牧師

    校長(附學歷/資歷)

    宗教

    辦學團體

    資助 男女

    基督教

    1977

    約5580平方米 法團校董會 已成立

    家長教師會 有 學生會 有 舊生會/校友會

    5% 13% 82%

    63

    100%

    57%

    100%

    28%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學校佔地面積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

    學校類別

    教學人員(包括校長) 辦學宗旨

    2020/2021 學年擬開設科目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按班別 /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中一至中三: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數學*、綜合科學*、電腦*、生活與社會*、歷史*、地理*、音樂*、視覺藝術*、宗教教育、體育*中一至中二:家政*、普通話

    中一至中三

    中一至中三: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數學*、綜合科學*、電腦*、生活與社會*、歷史*、地理*、音樂*、視覺藝術*、宗教教育、體育*中一至中二:家政*、普通話

    英國語文 英國語文

    - -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按班別 /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中四至中六

    中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通識教育、物理、生物、化學、資訊及通訊科技、中國歷史、地理、歷史、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會計)、旅遊與款待、視覺藝術、宗教教育、體育

    英國語文

    -

    中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通識教育、物理、生物、化學、資訊及通訊科技、中國歷史、地理、歷史、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會計)、旅遊與款待、視覺藝術、宗教教育

    英國語文

    -

    2019/2020 學年開設科目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2019/2020 班級結構及全年收費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家長教師會會費

    堂費

    學費

    班數

    其他收費/費用

    中一 備註

    我們透過正面價值取向,以正面思維和關愛為核心元素的校本生命教育課課程,與教育局課程發展處合作推動價值教育。透過專業交流,更豐富的課堂內容,學生更有效地吸收正確的價值觀。本校亦會按不同需要,以級和小組活動推動價值總綱及建立不同價值特質,最終學生透過服務學習活動彰顯美好的特質。

    為提升學生的公民意識,公民責任及義務,從而關心社會及祖國。我們定期舉辦公民/國民教育活動,並持續推行德育及公民大使計劃。

    中二 中三 中四 中五 中六

    4 4 4 4 4 4

    - - - - - -

    - - - $320 $320 $320

    $200 提升教學設施收費

    $50 學生會會費 $35

    學校參考教育局指引收取各項費用。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0年9月升讀中一)。 學業成績 60%;學行、活動表現及獎項 20% ;面試 20%。

    為使中一同學適應新的學習模式,本校於暑假設有中一適應課程,讓中一新生能順利融入中學生活。本校中一至中四的學生均留校午膳,由飯盒供應商提供健康的餐單。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資料由學校提供及核實,如欲進一步了解學校的發展,可直接向有關學校查詢。 最後更新日期:2019年12月5日

  • 家校合作:本校家長教師會著力加強家長與學校之間的溝通,建立良好的伙伴關係。家教會協助選舉校董會的家長校董、支援家長聯繫工作、收集家長意見。又舉辦家長大學,及各類親子活動和課程,加強親子溝通,達致和諧校園生活,家長與師生共建燕京一家親。

    家校合作及校風

    校風:1. 校風純樸:本校透過生命教育課程、宗教、聯課及訓輔活動,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品德教育,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及培養良好的品格。2. 愛心培育:本校師生關係融洽,老師透過面談、陽光電話等密切聯繫學生及家長,對班內學生關懷備至。3. 紀律嚴明:本校對學生的服飾、儀容、行為有明確而嚴格的要求,務求學生養成律己的精神。未來發展學校發展計劃:請到本校網站查閱學校發展計劃 https://www.yenching.edu.hk/website/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除校本培訓外,各教師亦積極參與各類校外進修課程及講座,教師透過持續學習,提升個人的專業素養,促進本校的發展和學生的學習。

    本校聯課活動有多元類別:服務團體、制服團體、體育校隊、藝術小組、興趣小組及學科學會等共40個。所有初中學生必須參加最少一項活動,以培養學生志趣、技能、人際技巧和領導才能,並享受多采多姿的校園生活。中一學生更須參與一項制服團體,以培養學生的責任感、紀律及服務精神。本校開辦的制服團體包括童軍、聖約翰救傷隊、民安隊少年團及交通安全隊。本校學生會設有幹事會和代表會,另全體學生分屬四社組織,分別或聯合舉辦多項活動,培養學生民主、獨立和辦事能力。

    全方位學習活動(包括五種基要學習、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

    學校設施學校設施:本校為千禧校舍,所有課室及禮堂均有空調設備;每間課室亦備有資訊科技教學設施,還有電腦室、中國語文室、英語語言室、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綜合科學實驗室、地理室、家政室、音樂室、視覺藝術室、宗教室、宗教教育資源中心、學生會室、輔導室、訓導室、家長資源中心、STEM工作室,並有大型學生活動中心、三個運動場、圖書館及充裕的活動空間。本校並設有演講室,可作大型學習活動、研討會、電影或音樂欣賞,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及效果。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觸覺引路帶及視像警報系統。

    香港學界體育聯會葛量洪學界傑出運動員獎: 十優運動員香港學界體育聯會葛量洪學界傑出運動員獎: 足球香港青少年科幻小說創作大賽 冠軍第七十屆香港學校朗誦節英語詩詞獨誦冠軍及季軍第七十屆香港學校朗誦節 粵語詩詞獨誦季軍二零一九年聯校柔道邀請賽 F02 及G04冠軍、G07及G09 亞軍、G03 G06 F01 F04F05 季軍ASTC三項鐵人亞洲杯暨ASTC水陸亞洲錦標賽2018 季軍香港國際傳誦交流大賽 高級組亞軍「華夏盃」全國數學奧林匹克邀請賽2019(香港賽區)初賽 一等獎香港交通安全隊(學校隊伍) 2018-19年度總監特別嘉許獎狀(附加笛繩)2018-19 全港中學校際女子足球比賽 冠軍2018-19 足動全城女子七人賽 中學組 盃賽 冠軍香港學界體育聯會 葵青區男子乒乓球乙組團體賽冠軍 香港學界體育聯會 葵青區中學分會 中學校際排球比賽 女子高級二組 冠軍 2018-19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 外展訓練計劃 5人足球比賽 (上學期) 及 (下學期) 女子中學組 冠軍2018-19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 外展訓練計劃 5人足球比賽 (上學期) 男子中學組 冠軍 香港聖約翰救傷隊 新界少青團 2018年 隊際比賽 制服檢閱比賽 A組冠軍樂Teen滿Fun:《青年X社區--創意服務獎勵計劃》高級組優異獎二零一九年聯校柔道邀請賽 女子隊際賽 亞軍

    其他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本校交通十分方便,由青衣港鐵站步行5-7分鐘即抵達本校;毗鄰長安邨巴士站的巴士路線:41、41A、41M、42C、42M、43B、44、44M、49X、68A、243M、248M、249M、249X、68E、279X、E31及E32;專線小巴路線:88A、88E、140M、308A、308M、310M、312、401、409及409K。

    學校關注事項學校特色

    愛。正向思維學校管理學校管理架構:法團校董會是學校最高決策組織,學校內部管理則由校長主持的校務行政會議制定策略。本校行政分由學務部、生涯規劃部、資訊科技部、校務部、生命教育部、學生支援部、訓輔部、聯課活動部和社區聯繫部,九個部門負責推行各項教育事工,由兩位副校長、兩位助理校長協助監察和提高事工效能。 各學科科主任由具豐富教學及行政經驗的老師擔任,學校已實行校本考績制度。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本校在2005年成立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不同的專業人士和持分者,各展所長,同心協力幫助學校發展。環保政策:本校已有環保政策及節約能源措施。此外,為使學生能明瞭環境保護和持續發展的重要,學校亦透過展覽、生命教育課、綠化校園,園藝學會及校園環保大使,有系統地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全校語文政策:本校重視學科教學和全方位學習,雙線並進,以提升學生的共通能力為教學目標,並提高學生語文能力作為裝備。初中多個科目會利用不多於25%課時推行英語延展教學活動,透過有系統的校本課程,令初中學生建立豐富的英語詞彙;掌握常用英文語句,並配合英文學習材料,增加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在試卷設計方面,學生亦必須運用所學,回答各科考試卷的英語問題。整個課程設計務求令學生建立堅實的英文基礎,迎接新高中的學習需要。本校又實施中、英語文科小班教學,以照顧學習差異。此外,老師們亦透過閱讀計劃、校際朗誦比賽等,著力營造適合的英語學習環境,並建構兩年之校本普通話課程,落實「兩文三語」的教育政策。

    教學規劃

    學習和教學策略:本校重視幫助學生提高學習動機,建立自主學習的態度和能力,同時教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技巧,使他們能有效學習。在正規課程方面,教師採用不同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非正規課程方面,學生有機會參與不同的學習活動,例如參觀、考察、走出課室活動、社區服務、學生組織,以提升他們的組織、協作和溝通等技能。本校積極推動同儕觀課文化,讓教師互相學習,提升教學水平;教師亦不斷進修,務求在教育專業發展的道路上與時並進。校本課程:1. 選修科目:2X。本校設有生命教育課及宗教課,培養學生正面價值觀,完善個人的品格。2. 課程重點:請參閱本校網址 http://www.yenching.edu.hk關鍵項目的發展:德育:本校的生命教育部透過校本生命教育課課程,以正向思維訂定本校價值教育的理念和架構。閱讀:每天均設午讀堂建立學生閱讀習慣。除語文科的廣泛閱讀計劃外,其他科目亦配合閱讀推廣委員會推行跨學科閱讀計劃。資訊科技: 除在課堂使用電子/資訊科技輔助學與教外,不同學科亦有推動網上教室及電子學習平台的使用。探索技能/專題研習: 相關技能在人文及科學範疇的學科有系統地教授,不同級別進行走出課室活動有助學生在真實場景學習。生涯規劃:本校生涯規劃部計劃及實行校本的生涯規劃,初中會透過生命教育課《尋找生命的色彩》讓學生能從中建立正面的工作及學習態度,而高中則會舉辦不同的工作坊及參觀,例如中六模擬放榜、大學體驗計劃等。為了讓學生能適應從校園生活到踏入工作生活,學校會舉辦工作影子計劃、與工作經驗有關的學習經歷、商校合作計劃及參觀職場。生涯規劃導部的老師為同學提供定期的生涯規劃輔導,讓他們能掌握升學、工作方面的資訊和為自己作出負責任的決擇,建立事業目標及人生目標。為了協助同學發展他們的專長,本校與其他機構合辦了應用學習課程包括模式一及模式二,例如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