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contents 4.4 總覺得身體有病 /102 4.5 不把壞情緒帶進家 /104 4.6...

14
Chapter 01 怎樣與上司溝通才有效 001 1.1 大老闆怎麼還那麼拚命掙錢 /002 1.2 親近他人可是門技巧 /004 1.3 看都不看我一眼分明是不尊重我 /006 1.4 他都沒有我聰明 /008 1.5 如何對上司提建議 /010 1.6 上司對女同事很好 /012 1.7 本來就是他的錯 /014 1.8 主管願意招差勁的人,奇怪吧 /016 1.9 偏心眼的上司 /018 1.10 喜歡發號施令的上司 /020 1.11 我批評得越多,他們錯得越多,成心跟我過不去 /022 1.12 如何給員工定目標 /024 1.13 與下屬可以成為「老友」嗎 /026 1.14 如何給下屬授權 /028 1.15 我最怕不說話的員工了 /030 1.16 換位思考 /032 1.17 有權力,沒魅力 /034 Chapter 02 輕鬆避開職場暗礁 037 2.1 性騷擾 /038 2.2 為什麼要撐場面 /040 2.3 人越多,就越傻 /042 2.4 餐桌上的玩笑話 /044 2.5 謠言:只有更離譜,沒有最離譜 /046 2.6 讓人退卻的「完美」 /048 目錄 contents

Transcript of contents · contents 4.4 總覺得身體有病 /102 4.5 不把壞情緒帶進家 /104 4.6...

Page 1: contents · contents 4.4 總覺得身體有病 /102 4.5 不把壞情緒帶進家 /104 4.6 近來上班時總是沒精神 /106 4.7 不喜歡這種安逸我就是個勞碌命 /108 4.8

Chapter 01 怎樣與上司溝通才有效 —001

1.1 大老闆怎麼還那麼拚命掙錢 /002

1.2 親近他人可是門技巧 /004

1.3 看都不看我一眼分明是不尊重我 /006

1.4 他都沒有我聰明 /008

1.5 如何對上司提建議 /010

1.6 上司對女同事很好 /012

1.7 本來就是他的錯 /014

1.8 主管願意招差勁的人,奇怪吧 /016

1.9 偏心眼的上司 /018

1.10 喜歡發號施令的上司 /020

1.11 我批評得越多,他們錯得越多,成心跟我過不去 /022

1.12 如何給員工定目標 /024

1.13 與下屬可以成為「老友」嗎 /026

1.14 如何給下屬授權 /028

1.15 我最怕不說話的員工了 /030

1.16 換位思考 /032

1.17 有權力,沒魅力 /034

Chapter 02 輕鬆避開職場暗礁 —037

2.1 性騷擾 /038

2.2 為什麼要撐場面 /040

2.3 人越多,就越傻 /042

2.4 餐桌上的玩笑話 /044

2.5 謠言:只有更離譜,沒有最離譜 /046

2.6 讓人退卻的「完美」 /048

目錄

contents

Page 2: contents · contents 4.4 總覺得身體有病 /102 4.5 不把壞情緒帶進家 /104 4.6 近來上班時總是沒精神 /106 4.7 不喜歡這種安逸我就是個勞碌命 /108 4.8

2.7 他就是我們的眼中釘、肉中刺 /050

2.8 不知恥的人 /052

2.9 有個同事是「自來熟」 /054

2.10 同事的業績肯定比我好 /056

2.11 製造麻煩的人想說愛你,好難! /058

2.12 就是不想讓他得逞 /060

2.13 就是不喜歡她 /062

2.14 等着「好事自然來」 /064

Chapter 03 職場中的生存智慧 —067

3.1 升職有祕籍 /068

3.2 銷售的祕招 /070

3.3 怎樣引起客戶的注意 /072

3.4 我到底應該聽誰的 /074

3.5 談判桌上的勾心鬥角 /076

3.6 我希望老闆關注我 /078

3.7 面試還是有門道的 /080

3.8 有點害怕心理測試 /082

3.9 跳槽也沒用 /084

3.10 我第一個去面試,真倒霉 /086

3.11 坐近點,怎麼爭吵更多了 /088

3.12 只能與陌生人做朋友 /090

3.13 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092

Chapter 04 如何管理健康與情緒 —095

4.1 起床很艱難 /096

4.2 工作越做越多 /098

4.3 「壓力山大」 /100

Page 3: contents · contents 4.4 總覺得身體有病 /102 4.5 不把壞情緒帶進家 /104 4.6 近來上班時總是沒精神 /106 4.7 不喜歡這種安逸我就是個勞碌命 /108 4.8

contents

4.4 總覺得身體有病 /102

4.5 不把壞情緒帶進家 /104

4.6 近來上班時總是沒精神 /106

4.7 不喜歡這種安逸我就是個勞碌命 /108

4.8 傷不起的「老好人」 /110

4.9 我越想越覺得老闆對我有意思 /112

4.10 一個腦袋都兩個大了還想不出來 /114

4.11 真是「鬼上身」了 /116

4.12 幸福也是比出來的 /118

4.13 近來做事情不順利 /120

4.14 全世界都在跟我作對 /122

4.15 面部表情可靠嗎 /124

4.16 心情不好時,就盼着快點下班 /126

Chapter 05 用自己的腳,走自己的路 —129

5.1 大家都用蘋果手機,我也想有一部 /130

5.2 我想辭職去創業 /132

5.3 雞立鶴群 /134

5.4 想當總裁的小主管 /136

5.5 口誤、筆誤的提示 /138

5.6 風往哪個方向吹,哪裏更適合我 /140

5.7 我不喜歡自己 /142

5.8 我是誰,我分裂嗎 /144

5.9 「慢」就等於「差」嗎 /146

5.10 內向就是笨嗎 /148

5.11 我怕冒險,我只想能畫畫 /150

5.12 自己要求都不高,怎麼好意思說別人 /152

5.13 就是不敢承認 /154

Page 4: contents · contents 4.4 總覺得身體有病 /102 4.5 不把壞情緒帶進家 /104 4.6 近來上班時總是沒精神 /106 4.7 不喜歡這種安逸我就是個勞碌命 /108 4.8

5.14 我被辭退了 /156

5.15 我挺好面子的 /158

5.16 是我自尊心太強嗎 /160

Chapter 06 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的菩薩 —163

6.1 我生待明日,然後我就廢了 /164

6.2 我變態,我喜歡打探別人的工資 /166

6.3 總是受挫 /168

6.4 我的普通話不標準,真受傷 /170

6.5 我是拖延症患者 /172

6.6 總是會為小事抓狂 /174

6.7 好像有神靈相助似的,現在心想事即成 /176

6.8 我算今年的職業運勢了,還挺準 /178

6.9 燒香拜佛 /180

6.10 老當益壯,我比年輕時看開點了 /182

6.11 我要發洩我的憤怒 /184

6.12 情緒污染 /186

6.13 恨之切 /188

6.14 別人對我發怒了 /190

6.15 「不生氣」是工作要求 /192

6.16 把我們當垃圾桶了 /194

Chapter 07 用心理學解讀「怪異」 —197

7.1 我害怕聚會 /198

7.2 真有病 /200

7.3 幸災樂禍,我怕遭雷劈 /202

7.4 我是個「人來瘋」 /204

7.5 我沒病,我不想升職 /206

Page 5: contents · contents 4.4 總覺得身體有病 /102 4.5 不把壞情緒帶進家 /104 4.6 近來上班時總是沒精神 /106 4.7 不喜歡這種安逸我就是個勞碌命 /108 4.8

contents

7.6 越在乎,越容易出錯 /208

7.7 關鍵時刻就丟人 /210

7.8 樂極生悲,笑得我頭痛 /212

7.9 我們會喜歡什麼樣的人 /214

7.10 溝通不了,我遇到「火星人」了嗎 /216

7.11 我以為別人也這樣 /218

7.12 他們排斥我,我招誰惹誰了 /220

7.13 討厭卑躬屈膝 /222

Chapter 08 過來人告訴你:職業選擇與工作心態 —225

8.1 我適合哪份工作 /226

8.2 不知道選什麼工作 /228

8.3 渾渾噩噩地過日子 /230

8.4 味如雞肋,我啃還是不啃 /232

8.5 工作本身就是最大的回報 /234

8.6 「磨洋工」 /236

8.7 傻人有傻福 /238

8.8 這是我最後的機會了 /240

8.9 現在就是想做點喜歡的事 /242

8.10 老闆高興了,但老婆怒了 /244

8.11 誰可與我分憂 /246

8.12 不發獎金就沒工作熱情 /248

8.13 「女強人」的痛苦 /250

Page 6: contents · contents 4.4 總覺得身體有病 /102 4.5 不把壞情緒帶進家 /104 4.6 近來上班時總是沒精神 /106 4.7 不喜歡這種安逸我就是個勞碌命 /108 4.8
Page 7: contents · contents 4.4 總覺得身體有病 /102 4.5 不把壞情緒帶進家 /104 4.6 近來上班時總是沒精神 /106 4.7 不喜歡這種安逸我就是個勞碌命 /108 4.8

viii

小心理 大道理

小 心 理

職業心理學的奧祕1

Page 8: contents · contents 4.4 總覺得身體有病 /102 4.5 不把壞情緒帶進家 /104 4.6 近來上班時總是沒精神 /106 4.7 不喜歡這種安逸我就是個勞碌命 /108 4.8

怎樣與上司溝通才有效

Chapter 01001

大 道 理

怎樣與上司溝通

才有效

Chapter

上司們都在想什麼?

與上司溝通得好工作得心應手!

老闆們會有什麼苦衷?

其實他們很想說:理解萬歲!

01

Page 9: contents · contents 4.4 總覺得身體有病 /102 4.5 不把壞情緒帶進家 /104 4.6 近來上班時總是沒精神 /106 4.7 不喜歡這種安逸我就是個勞碌命 /108 4.8

002

小心理 大道理

小 心 理

職業心理學的奧祕

1.1 大老闆怎麼還那麼拚命掙錢

我們公司的老闆是 20 世紀 90 年代時開始經商的,他白手起

家,現在公司都上市了。按理說,這些年掙得夠多的了,但他好像

還是覺得不夠。他每天8點準時到公司,5點下班回家,一年休假

一次,中午也只是在公司吃個盒飯。要是你在大街上碰到他,根本

就不會覺得他是個大老闆的,因為他看起來普普通通的。我很好

奇,他為什麼還那麼拚命地掙錢。如果我是他,早就周遊世界去了。

大 道 理

這個老闆還真是很勤快。從表面上看來,如果僅就錢而言,好像

他掙到的已經夠多了,沒有必要再為掙錢而那麼辛苦地工作。但工作不

一定是為了掙錢,工作更是一種對於成功的追求。

麥克雷蘭是美國的心理學家,他認為,人有着三種高層次的需要:成

就需求、權力需求和親密需求。當人滿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後,就會追求

成就、權力、親密關係。錢並不可以衡量或是代替這些高層次的追求。

Page 10: contents · contents 4.4 總覺得身體有病 /102 4.5 不把壞情緒帶進家 /104 4.6 近來上班時總是沒精神 /106 4.7 不喜歡這種安逸我就是個勞碌命 /108 4.8

怎樣與上司溝通才有效

Chapter 01003

在有足夠堅實的經濟基礎,可以隨心所欲選擇喜歡的物質生活後,錢只

是個符號、概念。這個時候,人們更想追求一種成就感,做成某件大事;更

想對他人有着非常大的影響力;更想擁有親密的關係,體驗人與人之間真摯

的感情。

我們會發現,無論是身邊的還是遙遠的那些富豪,在得到足以令人驚歎

不已的財產後,他們仍然繼續辛勤地工作着。難道他們真的還只是為了掙錢

嗎?他們的眼光已經從「錢」上轉移到別的地方去了。這就是有的老闆沒有

選擇去周遊世界,而是天天準時上下班的原因。

其實不只是大老闆才有成就、權力、親密關係的需要,人人都有這種需

要。高的成就動機能促使人更加努力地去追求成功,錢只是這個過程中的一

個副產品。激發出自己的成就動機,就等於給自己的事業裝上個高速馬達。

比 我 還 要 準時 …… 你就不能遲一些﹖

掙那麼多錢,每天就還是吃個盒飯,也太節省了吧……

Page 11: contents · contents 4.4 總覺得身體有病 /102 4.5 不把壞情緒帶進家 /104 4.6 近來上班時總是沒精神 /106 4.7 不喜歡這種安逸我就是個勞碌命 /108 4.8

004

小心理 大道理

小 心 理

職業心理學的奧祕

1.2 親近他人可是門技巧

公司裏在招聘一批新員工,我是主面試官。在面試的過程中,

有個小夥子特別有意思。他好像面試前對我做了調查似的,知道我

工作上的很多事情,還知道我畢業的學校、所學的專業。然後他一

個勁兒地說自己也像我當年一樣,本科是學什麼專業的,在選擇職

業時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我們兩個人在性格上有什麼相似之

處。我知道他是在討好我,親近我,但聽起來確實覺得有親近感,

最後還是讓他通過面試了。

大 道 理

這位面試者確實很有辦法。他討人喜歡的這套策略充分利用了人

際吸引相似性法則中的「名片效應」。這個效應意指,通過說明雙方

在性格、經歷上有怎樣的相似,以增進雙方的心理距離,獲得對方的

好感。

Page 12: contents · contents 4.4 總覺得身體有病 /102 4.5 不把壞情緒帶進家 /104 4.6 近來上班時總是沒精神 /106 4.7 不喜歡這種安逸我就是個勞碌命 /108 4.8

怎樣與上司溝通才有效

Chapter 01005

一般來說,人們不會對與自己性格、經歷相似的人持否定的態度。這也

是自我肯定的一種方式。如果對與自己相似的人持否定的態度,那就是在間

接地否定自己。人們通常都有自我保護、自我肯定的傾向,所以不會對與自

己相似的人持抵觸的態度。

你即使知道了這個面試的小夥是在討好你,也不對他產生反感,就是因

為你確實也覺得你們之間有相似之處,在心理上,會有一種親近感。

「名片效應」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地進行印象管理。在初次與人相識時,

盡可能地展現自己與對方的相似之處,即使不能得到對方的好感,也不會招

致對方的反感。相反,如果初次與人相識便標榜自己與眾不同的個性,雖然

也有可能會得到別人的認可,但有着比較高的風險。

Page 13: contents · contents 4.4 總覺得身體有病 /102 4.5 不把壞情緒帶進家 /104 4.6 近來上班時總是沒精神 /106 4.7 不喜歡這種安逸我就是個勞碌命 /108 4.8

006

小心理 大道理

小 心 理

職業心理學的奧祕

1.3 看都不看我一眼,分明是不尊重我

我們公司要把人力資源的一部分工作外判出去,有幾家公司都

想來接這項業務。在聽過他們的介紹之後,我最後決定在兩家公司

之間選擇一家來接這項業務。

我讓這兩家公司的代表都再做一次具體點的業務介紹。在進行

介紹時,我發現其中一家公司的介紹人幾乎都是在自說自話,沒有

看我,甚至在結束時,都沒有正眼看我。其實,剛開始,我是可能

會優先考慮這家公司的,但沒有想到他們的介紹人竟然連看都不看

我一眼,令我有一種沒有得到尊重的感覺。最終,我選擇了另一家

公司。

大 道 理

人們面對面的交流活動可以分為兩部分:語言交流與非語言交

流。目光接觸是我們與人進行交流時非常重要的非語言表達方式。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的變化最能反映出細微的情感變化。

Page 14: contents · contents 4.4 總覺得身體有病 /102 4.5 不把壞情緒帶進家 /104 4.6 近來上班時總是沒精神 /106 4.7 不喜歡這種安逸我就是個勞碌命 /108 4.8

怎樣與上司溝通才有效

Chapter 01007

眼睛也是五官當中最具有動感的器官。所以,在與人交流時,目光的交流非

常重要。在精神症狀的臨床診斷中,目光接觸也是醫生進行診斷的一項觀察

內容。

目光的接觸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含義。例如,在非洲的某些部落

裏,與尊敬的人見面時,不可以用眼睛看對方;在我們的文化中,與尊敬的

人見面時,要看着對方,才是表示尊重。目光接觸過程也分幾種情況,「直

勾勾」地盯着人看,會被認為是一種不禮貌的表現;用目光上下打量、掃瞄

別人,也是一種不禮貌的表現;與異性交流時,盯着某些部位看,也是不雅

的做法。

一般認為,在單獨與人交流時,眼睛溫和地看着對方的眼睛與鼻子之間

的三角區域是比較得體的做法。也不要一直看着對方的眼睛,否則容易引起

對方的不舒服感。與很多人交流,如演講時,目光要進行移動,儘量顧及所

有的人,不要只盯着某一部分人看。

看都不看我一眼,這什麼態度。哼!休想拿到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