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 導入事務所困境與展望 - architw.org.t ·...

5
概述 BIM」進來在建築學界已然成為最熾手可熱的名詞,然而在建 築業界卻是雷聲大雨點小,真正成功導入的建築事務所寥寥可數。這 主要是因為除了軟硬體成本是個不小的負擔外,還得同時面對導入陣 痛期與專案時程壓力,讓不少事務所多保持觀望。站在建築師普遍的 立場來看,BIM如何在設計階段進行整合作業、提高工作效率,進而 增加設計時間、縮短虛耗工時,而非增加額外的工作量,才是事務所 關心的。在此,我們想透過分享本事務所以Revit為主要的BIM工具導 入時所遭遇到的問題,希望可以提供給同業參考,激發更多相關的討 論,彼此努力將建築大環境變得更美好。 事務所管理架構改變 BIM其實不是指單一套軟體,或者只是一個模型而已。BIM是包 含各種參數在內的建築管理流程,也因為如此,除了技術的導入之 外,BIM也是對事務所管理的一大變革。整個專案進行的流程會有一 定程度的改變,例如規劃設計前期模組製作的時間將會增長,但這也 將大量減少日後虛耗的工時,同時因為新的圖面整合系統可降低平立 面套圖來回的修正時間,在設計規劃上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琢磨。 不同於十幾年前由手繪轉變成電腦製圖時的環境,如今建築設計 面臨高技術、高效能、工業化等相對複雜的議題。面對一些複合式的 大型開發案,不再只是建築師一人就能扛起所有的圖面整合工作,因 此在人力的安排上,除了必須針對每個單兵的作戰能力、擅長領域去 作調整外,團隊成員之間的協調與配合也是學習的重點之一。有別於 以往傳統的師徒制,我們希望藉由資訊模型中已建立大量參數資料, BIM 導入事務所困境與展望 邵棟綱 邵棟綱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潘仁霖 邵棟綱建築師事務所副總經理 張子浩 邵棟綱建築師事務所專案建築師 林崇澤 邵棟綱建築師事務所專案設計師 文/邵棟綱.潘仁霖.張子浩.林崇澤 28 臺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 201601 Taiwan BIM Future

Transcript of BIM 導入事務所困境與展望 - architw.org.t ·...

概述

「BIM」進來在建築學界已然成為最熾手可熱的名詞,然而在建

築業界卻是雷聲大雨點小,真正成功導入的建築事務所寥寥可數。這

主要是因為除了軟硬體成本是個不小的負擔外,還得同時面對導入陣

痛期與專案時程壓力,讓不少事務所多保持觀望。站在建築師普遍的

立場來看,BIM如何在設計階段進行整合作業、提高工作效率,進而

增加設計時間、縮短虛耗工時,而非增加額外的工作量,才是事務所

關心的。在此,我們想透過分享本事務所以Revit為主要的BIM工具導

入時所遭遇到的問題,希望可以提供給同業參考,激發更多相關的討

論,彼此努力將建築大環境變得更美好。

事務所管理架構改變

BIM其實不是指單一套軟體,或者只是一個模型而已。BIM是包

含各種參數在內的建築管理流程,也因為如此,除了技術的導入之

外,BIM也是對事務所管理的一大變革。整個專案進行的流程會有一

定程度的改變,例如規劃設計前期模組製作的時間將會增長,但這也

將大量減少日後虛耗的工時,同時因為新的圖面整合系統可降低平立

面套圖來回的修正時間,在設計規劃上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琢磨。

不同於十幾年前由手繪轉變成電腦製圖時的環境,如今建築設計

面臨高技術、高效能、工業化等相對複雜的議題。面對一些複合式的

大型開發案,不再只是建築師一人就能扛起所有的圖面整合工作,因

此在人力的安排上,除了必須針對每個單兵的作戰能力、擅長領域去

作調整外,團隊成員之間的協調與配合也是學習的重點之一。有別於

以往傳統的師徒制,我們希望藉由資訊模型中已建立大量參數資料,

BIM 導入事務所困境與展望

邵棟綱邵棟綱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潘仁霖邵棟綱建築師事務所副總經理

張子浩邵棟綱建築師事務所專案建築師

林崇澤邵棟綱建築師事務所專案設計師

文/邵棟綱.潘仁霖.張子浩.林崇澤

28 臺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 201601

Taiwan BIM Future

P002-067-15TA164.indd 28 2016/1/26 下午11:50

讓每個成員可以自行讀取所需的資訊,如此即便

是新加入的成員也可以在短時間內進入狀況。

而透過雲端化技術,我們也開始構思由數個

小型事務所一起合作的技術、以及元件交換作業

平台的可行性。事務所可以提供自行研製的元件

模型,而設備供應商也可以提供他們的元件來供

事務所在設計時用作參考,如此便能提高專案前

期的空間預留準確度,讓事務所能更快地掌握設

計的標準,利於協同作業的溝通以及發展。除了

對外的合作戰略,對內我們也透過雲端課程、遠

端桌面教學等方式來進行教育訓練,且逐步策劃

雲端協同工作平台,讓團隊在世界各地都能透過

平台進行溝通協調,即時地傳達基地或設計的問

題並解決。

在此一模式下運作,資料庫將會變成事務

所很重要的資產,不管是資訊模型元件、配置參

數、各類型建築模式的資料都整併至事務所的資

料庫中,因此其資訊內容的進出管理就變成一項

課題。如何在一個新專案建立時能準確地從資料

庫中提取出符合專案特質的參數來應變,並當作

設計的材料與條件,這除了考驗電腦判斷能力,

也考驗資料庫的完整性及支援性。

軟硬體採購

軟體、硬體為實施BIM作業的基礎工具,事

務所為實施BIM進行軟硬體採購時,需要評估的因

素是多面向的。首先應就BIM實施的成本效益(財

務負擔容許的成本預算、預期的實施效益)、實施

的組織型態(全員實施、或設置BIM小組)、導入的

進程(實施的深度與廣度、既有作業流程的調整因

應、是否分期分階段導入)、教育訓練的需求程度

等事項,確認一個整體框架與共識。

接下來的第一個問題,要採購那一套軟體?

現階段必須有所體認的是,就BIM的發展及其應用

領域來看,已經無法依靠單一軟體來解決所有問

題。因而需就BIM的整體流程中確認事務所的定位

為何?進一步來說,事務所由上游(可能是專案的

業主)接收何種資訊?要創作何種資訊?要向下游

(可能是機電、結構等副委託單位或施工廠商)交付

何種資訊?是否要執行模型的檢查(模型完整性、

碰撞檢查等)?基本上,BIM建模類軟體可視為事

務所必備之軟體,幾何造型類軟體、模型視覺化

展現類軟體、綠建築分析類軟體等,則可視專案

的特性、事務所的定位與業務範疇、成本預算等

因素予以搭配採購。

第二個問題,軟體需要採購多少數量?採購

BIM對於事務所管理的架構性思考

29 ARCHITECTURAL INSTITUTE OF TAIWAN MAGAZINE

P002-067-15TA164.indd 29 2016/1/26 下午11:50

單機版或網路版?如果BIM實施的組織型態確認,

這個問題的答案相對單純。但仍有一些需要注意

的事項,是否配合導入進程分階段採購?分階段

導入時軟體的版本如何搭配?既有軟體更新版本

的時機點及成本如何?

硬體方面,個人操作之單機與公司之伺服器

均需兼顧,專案的量體規模為重要的影響因素。

單機部分,除了基本的CPU、RAM等,儲存裝置

的量與存取速度亦需考量,顯示卡則依視覺化展

現的需求而定。伺服器部分,重點在於整體儲存

空間的量,需配合導入的進程與整體的案量來考

慮;擴充儲存空間的同時,亦需注意備份裝置的

同步調整也是成本的環節之一。

最後,可能會面對的狀況是,依據BIM作業需

求訂定的軟體硬體規格,通常需要配合進行作業

系統的升級,進而衍生其他軟體因版本相容性問

題而需考慮更新。如果BIM作業型態為單機、BIM

小組,這個狀況會相對單純;如果是全員實施、

或是Team Work的狀況,就需要將其衍生之教育訓

練需求、成本等因素納入整體評估。

新與舊整合

在最理想化的狀況下,當然是所有的專案都

能導入BIM。但現階段不管是軟體成熟度或是人員

熟練度都還在磨合,專案的選擇以及導入的深度

會是每個BIM專案開始前的評估重點。截至目前為

止,我們導入BIM的專案中,有初期設計結合環

境模擬分析開始操作,有從都審報告書、建照、

甚至施工圖才進場的。另外也有只針對單一項目

進行導入檢討的,這種情況主因是必須配合既有

的專案時程壓力跟人員軟體技術上手程度,來評

皮骨肉示意圖

設計輔助檢討

30 臺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 201601

Taiwan BIM Future

P002-067-15TA164.indd 30 2016/1/26 下午11:50

估每一個專案導入的角色、細節跟項目,雖然這

種導入單一項目的做法無法在第一時間發揮BIM最

大的效益,但卻可以使人員的熟悉度及好感度增

加,提高對於導入BIM的意願。我們把BIM視為一

個管理的流程,也因此不侷限於單純地操作BIM軟

體,而是盡可能把以往在繪圖時運用的軟體工具

都納入這套系統中。例如一些法規檢討的排版工

作,我們還是在傳統2D製圖工具上完成後再連結

回Revit上,以保持二者的同步性;但在一些需要

隨著設計而更動的數值,例如停車數量、開挖面

基等則是反過來從Revit中去抓取數值進行同步,

讓法規的數值可以隨著設計的演變而連動。

在整個BIM的工作流程中,協同作業變得相當

重要,除了同一專案的Revit操作者能同步進行作

業,我們也把事務所原本就在使用的繪圖工具:

Sketchup與AutoCAD一併納入整個流程中,讓不同

的繪圖工具在同一個作業平台上運作。最初我們

針對一個特定專案進行BIM的導入實驗,並且選

定該專案的都審階段來進行這項嘗試,這是由於

在都審階段整個專案的設計變化性還是很大,主

管機關承辦以及業主的意見都可能讓我們的設計

產生變動,因此無法在此階段就完全以Revit來建

置精確的建築模型。另外為了要能有效運用現有

人力,我們也還是不能完全捨棄原先事務所採用

的工具軟體。於是我們決定讓設計靈活性較大的

Sketchup及AutoCAD加入製圖的作業,Sketchup做

為規劃設計階段的設計操作軟體是綽綽有餘,而

AutoCAD用來製作法規檢討以及室內配置等圖說

也是恰到好處,此時Revit處於專案的核心地位則

負責結構、內部牆體及資訊、參數控管的底圖工

具。如此一來,雖然離即時同步尚有一段落差,

但透過底圖的控制讓平面或是立面操作者在修改

運用BIM進行磁磚設計檢討

31 ARCHITECTURAL INSTITUTE OF TAIWAN MAGAZINE

P002-067-15TA164.indd 31 2016/1/26 下午11:50

時如遇到大幅修正時能及時的回饋並且修正,事

後檢討圖面的整合率及錯誤率不比單純使用Revit

來得差。更重要的是,在專案配合行政流程進行

的同時,團隊成員可以一邊用自己原本熟悉的軟

體進行作業,另一方面也有機會了解BIM在實務上

會遭遇到的問題與提升Revit的操作熟練度,簡單

的說就是一個以戰養戰的策略。

協同作業另一項關鍵:專案權限管理,除了

制定作業流程、區分操作範圍來規範每個人的控

制權限避免影響底圖,也利用Revit本身的功能搭

配Excel,使專案進度及修正資訊都整合在模型

裡,方便人員隨時回頭檢視,這讓半途才加入專

案的人員得以在第一時間充分了解專案狀況並加

入團隊的討論。

我們也持續地尋求更方便、更有效率的工具

來解決專案中碰到的問題。物件導向程式設計工

具Dynamo的出現加強了我們流程的不足,除了參

數化的設計選項可以讓前期設計時有更多的選擇

以及跟環境有更好的互動外,我們也研發了小程

式讓電腦能幫忙處理更多瑣碎的事情,例如用於

跟業主溝通在平面圖上顯示所需不同單位(坪、

金額等)或是自動編制停車格及編號,這使我們

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花在設計的思考上。

另外我們也努力嘗試尋求更多在導入BIM方面

的合作廠商、複委託或外部設計單位,雖然現階

段還是有很多不同的項目跟作業習慣待整合,但

資訊及參數已隨時間慢慢增加,如廠商的設備元

件資訊、施工預留空間參數等。這些元件及參數

可以讓我們在設計初期時就預留足夠的空間來預

防後期的大幅度調整。

教育訓練

事務所面對一個新的陌生技術,將人員整批

送出去上課是最直接也最快的方法。但實務上會

發現如果剛學到的技術無法應用在實務上,那終

究會因為業務繁忙等因素而逐漸疏離,等到真正

需要實際操作時就都已忘得差不多了。因此能讓

人員在做完基本的教育訓練回公司後,能持續的

在實務專案上延續所學,才能確實將BIM落實。有

鑑於此,我們針對各專案不同的特性分割特定部

分進行導入計畫及訓練,除了更熟悉軟體操作技

術外,在進行的流程中也漸漸熟悉整個BIM的作業

流程,讓BIM的觀念深入基本的操作中,減少未來

進入BIM專案中的陣痛跟磨合期。

從整體的觀念架構開始著手,先了解系統,

在模型製作等技術面時才能去思考與整個BIM的

關聯性在哪。我們規劃了一個從行政流程開始著

手的教育訓練計畫,藉由報告書、執照的製作,

在製作的過程中來加強對於模組、參數設計、應

用、介面熟悉與協同作業模式等觀念與熟悉度。

有了完整的BIM觀念及架構,在製作模型的時候會

去考量何種建法較能符合BIM的流程,不會淪為一

般的3D模型,對於未來的應用也有比較清楚的認

識。而最後推入到建置模型的階段時,可以確保

不是用以往三維模型的建置方法,而是考量到模

組、參數、資訊等BIM的各個面向而完整的模型。

除了一般教育課程、實務操作練習外,我們

也開始導入台灣大學BIM中心在Coursera網站上所

開設的一系列BIM課程,讓團隊有另一個管道可以

隨時學習跟複習,尤其是對於整個BIM的觀念跟理

論上,可以補足在實務上遺漏的部分。

總結

很多的因素讓導入BIM的過程中無法一步到

位,舊有的模式牽一髮而動全身,就如同更改一

個習慣般,我們設定了一個大的方向,但還是需

要一步一步的調整方向,雖然過程看似冗長且痛

苦,但就目前已導入的成果跟團隊的回饋來說,

整體的態勢是正面且可期待的。

32 臺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 201601

Taiwan BIM Future

P002-067-15TA164.indd 32 2016/1/26 下午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