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悦读 - paper.cnyixing.cnpaper.cnyixing.cn/resfile/2020-09-18/04/yxrb2020091804.pdf ·...

1
4 2020 2020 9 9 18 18 星期五 星期五 值班编委 值班编委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王凌珏 王凌珏 组版 组版视觉 视觉校对 校对陈黎云 陈黎云 电话 电话:( :( 0510 0510 81729701 81729701 Email:[email protected] Email:[email protected] 悦读 悦读 悦读 悦读 味的人 味的人 洞悉 洞悉 人生三味 人生三味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窗外细雨未眠。 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带领我 的思绪走上一条没有尽头的道路。 “如同那湖,我内心的安静起了波涛, 却没有起伏动荡。”从一八四五年的春天 开始,梭罗在瓦尔登湖边度过了两年时 光。他在湖边搭起茅屋,独居,鲜有人 来。所有的声音都来于自然,他阅读思 考,种豆怡情,冬日里为房子取暖,春日里 静默垂钓一江春水。他的小屋也会有访 客到来,也许他不在屋内,来人会留下几 株野花,几支野草编织成的戒指,也许还 有淡淡的烟草的香味。聪明的梭罗根 据门前的脚印,猜想他们的来往。从来 不需要验证的思考,除了愉悦了自己的 大脑,似乎没有什么作用。每一次生活 点滴中的思考,都会让内心泛起微波, 久而久之,这样宁静的喧腾会造就一颗 波澜不惊的心。 最简单也最高境界的隐居,就是隐于 自己的心。梭罗笔下的作家是宁静的,不 似演说家那样激昂,因而思维缜密,适合 宁静生活。一个人想靠近世界,可以通过 阅读;一个人想远离世界,也可以通过阅 读。没有什么比静下来读一本书更奢侈 了。读一本书的前提有许多,时间与好 书,合适的地点与良好的心境,这些都是 物质世界的奢侈品。社会大潮向着金钱 与权势奔涌而去,梭罗却呼唤最原始的质 朴的自然生活。梭罗为少有的一些人留 下精神的净土,如同一场梦境一般,翻起 《瓦尔登湖》便不忍离去,物我两忘,如逢 故交。 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我们到底想要 什么样的生活?梭罗在《瓦尔登湖》里作 了诠释。“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 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简单的生 活,沉浸在自然里,与绿色一起生长。每 一天都过得轻松愉悦,远离尘嚣又关注 世界。并非进亦忧,退亦忧,而是与自然 相守,又扎根生活,顺其自然,达到天人 合一的境界。 回想曾经早起浇花,当第一缕阳光照 射在园子里的时候,外婆开始除草,枝头 的各类鸟儿的啼鸣,所有声音都是自然的 心声,似乎能听到露水滴落的声音。宁静 平和的生活没有时间的概念,没有清晨与 黑夜之分。如同瓦尔登湖畔的梭罗,早起 看日出,坐在门槛边看湖面上的鸟儿,树 荫下的幼虫,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太阳升 起来,这才知道一上午的时光都在遐想中 度过……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 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也许当一个 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从黎明到 日落时分,倦鸟归巢;从春日到大雪封湖, 万籁俱寂。有的美景无法带走,只有眼睛 能够领略,思想为之停留。真正的孤独是 一个崇高的境界,是一种无法描绘的生活 态度,向来都不被人理解。 自然总是在用她最温柔的方式为人 类寻找回归的路。那么多骄傲的灵魂, 都会因为一朵小花,一片落叶而低头。 就像梭罗一生的渴望,不过是触碰自 然,融入自然,回归自然。原以为来路 凶险,往前走的每一步都实属不易,这 样想来最艰难的事情,竟然是回归。人 一生匆匆经历了太多的风景,真正能值 得回归的地方,不过是心灵的归宿,可 遇不可求。终于,我们的先贤智者,如 梭罗,如陶潜,都选择同样一种方式,在 自然中返璞归真,种豆南山下,与露水 月色相拥而眠。 寻一份自然的静谧,或许这才是真的 生活。 (雅 鱼) 【悦读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 寻一份自然的静谧 寻一份自然的静谧 【书摘】文字是最珍贵的文物。它既是一种和我们更亲密无间的东西,同时也是比其他任 何艺术品更具普遍性。它是最接近生活本身的艺术品。她可以被译为任何一种语言,不但可 以阅读,而且的确可以从人们口中吟诵出来—不只是描绘在油画布上或刻在大理石上,而 且是用生命本身的气息雕刻成的。一个古代人的思想象征,变成一个现代人的口头语。 余嘉是苏州青年文史学者和作家,中 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今日话苏州》的 主讲者。《烟火间》是她的第一本散文集, 书中收录的绝大部分文章是她近几年发 表的散文随笔,全书共分五个章节。 余嘉的写作风格清新耐读,含蓄隽 永,富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散发着浓浓 的江南大地的乡土气息。尤其是封面上 “烟火间”这三个字如一缕清风扑面,给人 许多的联想。 “我不知道我的身体里到底是我的腰 还是外婆的腰,外婆离世后,每到梅雨季 节,这个腰就像要炸开来似的疼。我知 道,它在用它的呼喊,让我铭记外婆对我 的疼爱和维护,点点滴滴,永远不忘。”《喊 腰》这篇文仅有一千多字,但在阅读过程中 却让人内心波澜起伏,可以触到生命的温 度,这种温情有种自然融入的妥帖,不做 作,不矫情,透着亲和与朴实,拉近了与读 者的距离。原来啊,外婆竭尽余力,努力地 爱我们,让我们继续留在温暖的童年。 人生不会都是顺境,难免偶尔孤寂。 回望岁月,余嘉在《妹妹花开》中写道:当 许多同龄人已经像糟糠一样不注重外表 时,她仍然每天以最好的状态示人,妆容 得体,衣着合宜,并未扮嫩,却毫无老态, 走在街上,一定会第一时间与路人区分开 来。无论顺境,逆境,娘娘都不失其洁,不 易其志,始终保持纯粹的心。 “我至今也不知道鲍教授的全名,在 他去世后的二十多年里,他的音容笑貌时 时浮现在眼前。后来我养成了凡事探究 一层再开口的习惯,这是他给我的教导, 更让我有潜心读书的动力和勇气。”有些 人,有些事,从来不需要想起,因为永远也 不会忘记。《拙政园里的鲍教授》中,这些 精炼而准确的客观呈现,所迸发的力量摄 人心魄,读来让人唏嘘生存之悲凉沧桑, 感叹平静生活的来之不易。 《听一碗乌米饭的幸福》和《小芋头的 大历史观》两篇文,告诉读者,美食的精髓 不在于制作的繁琐,而在于细致用心,朴 实无华和天然的原生态,这一切构成了好 吃又养生的至美情味,既是佳肴,也是家 肴,更是让人念念不忘的家的味道。 很多老人都坚信人间有真情,而更多 的年轻人则认为人性本自私,《左岸兔》, 就让阿婆阿爹有了个重量级的论辩证 据。谁说都市森林中,邻里关系就是冷漠 如冰呢,克己谦让,与人为善,这优良传 统,依然在邻里之间荡漾弥漫。而你要做 的就是打开门迈出去。无论经历人生怎 样的际遇,都始终坚信人性美好,才有资 格去评价这个世界。 是的,在《左岸兔》中,你只是一个普 通人,你身边的人大多也都艰难辛苦。你 得记着别人和你一样脆弱,这样你就不吝 惜脸面随时都可献出一个安慰的拥抱。 你也得记得你和别人一样坚强,没困住别 人的泥沼深渊同样也困不住你。 他们是《行走的瓦》。故乡的瓦下有雏 鸟,苏州的瓦下有诗意,我们永远无法真正 到达故乡,也永远无法离开故乡,我们终生 都在行走,我们是自己的瓦,瓦,也会一直 在路上陪伴着我们。人间这一趟,你不应 该为任何人而活,忠于自己才是终生浪漫 的开始,愿你活得尽兴,而不是过得庆幸。 纵观此书,每篇文章都透着种不温不 火的淡定,哪怕言及生死,也不那么风风 火火地急躁狂妄。生命的有缘之遇,像个 不老的传说,每个人都会被宿命牵引着遇 到属于自己的缘。 所以,无论多么不平凡的生命,最终 都要归于平淡的柴米油盐,无论生命中有 多少波澜壮阔,我们最迷恋的,始终还是 包裹在烟火人世里,平凡琐碎的温暖和感 动。 (阿 枫) 悦读 悦读 烟火间 烟火间 人间 人间不过是一碗烟火 不过是一碗烟火 【书摘】刚出锅的乌米饭晶莹如黑珍珠,有乌树叶独特的清香,但如果你迫不及待夹上 一筷子就吃,那你就真“吃苦”了,老板娘也会站在一边嘻嘻地笑话你。乌树草头“性平”“味 苦”,所以蒸出来的乌米饭也有微微涩苦,通常的吃法是要蘸些白糖一起吃,这样一口下去, 口感软糯爽滑,味道苦中有甘,细嚼来又觉甘中含苦,无数层次的回味,如同它的故事中所包 蕴的人生况味。 悦读 悦读 野拾零 野拾零 》】 》】 【书摘】低低的沙丘,从莫诺莫伊海岸,一路迤逦起伏,直入内陆;开阔的大西洋,蓝色、绿 色和紫色的粼光,也从莫诺莫伊连绵延伸到欧洲。那里,潋滟的水花和泡沫拥上海滩闪亮的 斜坡;三趾滨鹬随着莫诺莫伊的每一阵海浪,仓皇上下进退。就在那里,在八月的阳光下,在 稀疏的滨草和海边秋麒麟草的草丛中,在整个大陆最东边的鳕角潮线上,我们开始了秋季漫 长的探险。 《秋野拾零》,美国博物学家、自然主 义作家艾温·威·蒂尔“美国山川风物四 记”之第三部。 在这部书中,艾温·威·蒂尔跨越美国 北部二十六州,开启了两万英里的西行探 险:穿过候鸟群徙的飞行大道,潜下水母 云集的海底世界,遁入穴鸟散居的月下高 原,饱览静谧缤纷的画里森林……为我们 描绘了美国北部缤纷多姿、气象万千的自 然景象,展示大自然的瑰丽之美,变化之 美和神性之美。 作为博物学家和自然主义作家,艾 温·威·蒂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抓住 季节特征。抵达某一个地方,他总是选择 最具有“季候特征”的物象,进行记述、描 写。如,莫诺莫伊的“大叶藻”、开普梅的 “燕群云集”、德尔弗斯的“秋空的星辰”、 奥赛布尔河流域的“柯特兰鹰”、密苏里河 群鸟大迁徙等等。 如果要我们从他的表达和描写中选 择两个关键词的话,那就是“迁徙”和“衰 变”。 他写“迁徙”,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既 有鹰鸟群飞群集的气势磅礴,又有虫类 “蠕蠕”而动的微观展示,目的,就是尽可 能全方位地展示秋季到来,自然界生灵, 是如何“应时而动、物候而变”的。 我们不妨来看他写乌鸦迁徙的一段 描写:“我们遇到大群乌鸦,它们在大集会 中,像大片乌云飞越辽阔的土地。时而四 散,时而聚集,相离又相聚,哑声叫喊,震 耳欲聋,叫声一沉一扬……它们像失去了 蜂后的蜂群,忽而一飞冲天,忽而低飞掠 过地面,忽而联群结队,忽而惊飞四散,后 来终于全部高飞,惶惶然朝南飞去。” 写规模之大,写聚散离合,写嘶哑的 叫声,写一飞冲天,写惶惶然的情态,真是 充分写出了群鸟南迁的气势、神韵,给人 一种气象之美,一种动感之美,一种神态 之美。 艾温·威·蒂尔说:“每一个季节,总有 许多小变化,许多不同的风貌。”秋季,“变 化”的最充分体现,就是“衰变”,而“衰变” 的直观表现,则是“色彩”。书中,每到一 地,艾温·威·蒂尔首先观察到的,就是山 峦、树木、花草等的衰变色彩变化。这样 的景物,这样的描写,书中比比皆是,难以 尽述。艾温·威·蒂尔的高明之处,在于从 陆地走向海洋,他不仅写出了陆地景象的 “衰变”,而且写出了一些海洋植物的秋季 “变化”。例如:有“海底森林”之称的“大 叶藻”等。 在展现自然美的同时,艾温·威·蒂尔 也很注重表现方式,注重表达的文学性, 注重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当然,让人 更感兴趣的是书中比比皆是的“趣味性”。 艾温·威·蒂尔喜欢讲述走访途中,接 触到的各种各样的人,以及一些有趣的故 事、情景,甚至历史联想等。如游览至密 苏里河时,他就想到了曾到此探险的刘易 斯和克拉克探险队,想到了在此与印第安 人共同生活八年,为印第安人画像的先驱 乔治·卡特林等。丰富的联想,增加了所 描写地方的人文内涵,也增强了文章的可 读性。他还喜欢插入文学作品中对某一 地方或者动植物、风景的书写,如英国桂 冠诗人约翰·梅斯菲尔德的诗集、奥杜邦 的《密苏里河杂记》、马克西米利安的《北 美内陆游记》等。此外,还有历史性的考 察,民俗文化的考证等。 这种“趣味性”,实则也是艾温·威·蒂 尔作为作家,在作品中的“文学表达”的一 种方式,是他文学表达能力的一种体现。 因此,阅读《秋野拾零》是“一场心悦 神怡的沐秋漫游”,不仅仅是自然的,也是 文学的,文化的。 (路来森) 【书摘】当然,你不能止步于发现自 己的缺失,并认账感恩便足矣。人在获 得情趣后,还需要在维持有限性的感恩 中去滋养情趣。情趣,仍然需要成长, 前进。我们要让情趣生长繁茂,斑斓绽 放。未来社会,将是在承认有限性的态 度中谋求发展,而不是疯狂的欲望喷 射,耗尽本钱,耗尽我们所处的环境中 的资源。杀鸡取卵的时代过去了,快乐 且长久快乐的价值观,才是理想的追 求。美、味,不是灵魂和肉体脱节的对 立,是基于生命具体质料的实在存在。 美,是要通过物质呈现的。味,也需要 通过人的生命作为载体来承接。 儿时沉迷口腹之欲,桃的甜,杏的 酸,肉的香味和满足感,塞满了童年时 光;初成人时,流连多种能激发好胜心 的事物,滑板、电玩、棋牌……难以取舍 的爱好以至“业荒于嬉”;而等到有了事 业,有了家庭,整日浸润于酸甜苦辣咸之 间,浮躁渐归平淡,方才体悟到生命本真, 拼齐了“人生三味”。作家邱伟杰在《味的 人》一书中说, “滋味、趣味、体味,构成了 味的三个层次。”这部旨在对传统美学延 伸和扩充的作品,由“味”而“品”,深入 论述了生命与生活的全息面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从起 初的衣食温饱成功观进深到名利地位成 功观,如今迎来一个快乐的成功新阶段。” 邱伟杰先生说, “味是一个来自于味觉的 词,但它包含了滋味、趣味和体味,是人生 丰富的全息镜像。只有将人生活出味的 人,才真正享受到全方位的成功。而味 这个词的最直接解读,就是快乐。” 《味的人》既是一本诠释人生美学的 通俗读物,又是一本笔调悠然的随笔集。 该书阐述了“味”的三个层面:纯粹的味 道,一境;趣味的审美倾向,二境;生命的 动态体验,三境。邱伟杰说,在他浙江老 家的方言中, “味”被读作四声的“Fi”,意思 是快乐的、舒服的,“味否”即“是否快 乐”。美,需要通过物质来呈现;味,也必 须以人生为载体才可以淋漓尽致。而人 生愉悦的养成,既非一朝一夕所能促使, 又非千人一面,每一个人只有历经属于自 己的独特体验,方能到达快乐的彼岸。 《味的人》由“刻面的宝石”“人生艺 术”“情趣探源”“欲望的回归”“走出困 境”“体味,不断地体味”等六个章节组 成,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展现出在对美 的追寻和探索过程中,不断迸发出的对 人生的感悟和感动。以艺术家的姿态 生活,是邱伟杰给出的忠告之一。他在 书中写道:当你以人生艺术的思维角 度,重新观察一遍自己的过去、现在,实 际上就获得了一次重新梳理人生价值 的绝妙机会。也许正是曾经的某样失 去,成就了你今天耀眼的得到;而往昔 那短暂的得到,却带来了人生永远的错 失。当你把自己切换成艺术家的角色, 并用完成艺术作品的方式来面对人生 时,你一定会找到许多曾经错过的美。 叔本华说,人的欲望是一切痛苦的 根源。对此,邱伟杰提出要让“欲望回 归”。他说:“当你关注到不满的欲望, 试图战胜自身的羞怯、无能、烦恼时,你 放大了欲望的无限性,忽视了自己天性 的不足。人人都是英雄了,英雄还怎会 值得歌颂?只有当我们的天性本能,被 外部社会阻碍时,才需要抗争。人的战 争是由内抗外,抗社会绑架,抗‘非我’ 的。”欲望一旦被摧毁,生活动力也会由 之而殆尽,一味地去扭曲、压制欲望,摧 毁的可能恰恰是非凡之美。 街角的一碗芹菜馅馄饨,周末与三 五好友的一场聚会,在某个午后回顾往 事时的莞尔一笑,这些零落的点滴快 乐,汇成人生的小美好。正如洞悉了 “人生三味”的《味的人》里写道:人生在 世,不长不短,日子时而快,有时却又 慢。人的悲欢不一样,体验也有万万 种,但它们终归都是有限的,是暂时 的。 (任蓉华)

Transcript of 4 悦读 - paper.cnyixing.cnpaper.cnyixing.cn/resfile/2020-09-18/04/yxrb2020091804.pdf ·...

Page 1: 4 悦读 - paper.cnyixing.cnpaper.cnyixing.cn/resfile/2020-09-18/04/yxrb2020091804.pdf · 遇不可求。终于,我们的先贤智者,如 梭罗,如陶潜,都选择同样一种方式,在

4版20202020年年99月月1818日日

星期五星期五

值班编委值班编委::徐徐 达达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王凌珏王凌珏 组版组版::郑郑 钊钊 视觉视觉::郑郑 钊钊 校对校对::陈黎云陈黎云 电话电话:(:(05100510))8172970181729701 Email:[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悦读悦读

【【悦读悦读《《味的人味的人》》】】

洞悉洞悉““人生三味人生三味””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窗外细雨未眠。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带领我

的思绪走上一条没有尽头的道路。“如同那湖,我内心的安静起了波涛,

却没有起伏动荡。”从一八四五年的春天开始,梭罗在瓦尔登湖边度过了两年时光。他在湖边搭起茅屋,独居,鲜有人来。所有的声音都来于自然,他阅读思考,种豆怡情,冬日里为房子取暖,春日里

静默垂钓一江春水。他的小屋也会有访客到来,也许他不在屋内,来人会留下几株野花,几支野草编织成的戒指,也许还有淡淡的烟草的香味。聪明的梭罗根据门前的脚印,猜想他们的来往。从来不需要验证的思考,除了愉悦了自己的大脑,似乎没有什么作用。每一次生活点滴中的思考,都会让内心泛起微波,久而久之,这样宁静的喧腾会造就一颗波澜不惊的心。

最简单也最高境界的隐居,就是隐于自己的心。梭罗笔下的作家是宁静的,不似演说家那样激昂,因而思维缜密,适合宁静生活。一个人想靠近世界,可以通过阅读;一个人想远离世界,也可以通过阅读。没有什么比静下来读一本书更奢侈了。读一本书的前提有许多,时间与好书,合适的地点与良好的心境,这些都是物质世界的奢侈品。社会大潮向着金钱与权势奔涌而去,梭罗却呼唤最原始的质朴的自然生活。梭罗为少有的一些人留下精神的净土,如同一场梦境一般,翻起

《瓦尔登湖》便不忍离去,物我两忘,如逢故交。

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梭罗在《瓦尔登湖》里作了诠释。“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简单的生活,沉浸在自然里,与绿色一起生长。每一天都过得轻松愉悦,远离尘嚣又关注世界。并非进亦忧,退亦忧,而是与自然相守,又扎根生活,顺其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回想曾经早起浇花,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园子里的时候,外婆开始除草,枝头的各类鸟儿的啼鸣,所有声音都是自然的心声,似乎能听到露水滴落的声音。宁静平和的生活没有时间的概念,没有清晨与黑夜之分。如同瓦尔登湖畔的梭罗,早起看日出,坐在门槛边看湖面上的鸟儿,树荫下的幼虫,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太阳升起来,这才知道一上午的时光都在遐想中度过……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

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也许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从黎明到日落时分,倦鸟归巢;从春日到大雪封湖,万籁俱寂。有的美景无法带走,只有眼睛能够领略,思想为之停留。真正的孤独是一个崇高的境界,是一种无法描绘的生活态度,向来都不被人理解。

自然总是在用她最温柔的方式为人类寻找回归的路。那么多骄傲的灵魂,都会因为一朵小花,一片落叶而低头。就像梭罗一生的渴望,不过是触碰自然,融入自然,回归自然。原以为来路凶险,往前走的每一步都实属不易,这样想来最艰难的事情,竟然是回归。人一生匆匆经历了太多的风景,真正能值得回归的地方,不过是心灵的归宿,可遇不可求。终于,我们的先贤智者,如梭罗,如陶潜,都选择同样一种方式,在自然中返璞归真,种豆南山下,与露水月色相拥而眠。

寻一份自然的静谧,或许这才是真的生活。 (雅 鱼)

【悦读《《瓦尔登湖瓦尔登湖》》】

寻一份自然的静谧寻一份自然的静谧【书摘】文字是最珍贵的文物。它既是一种和我们更亲密无间的东西,同时也是比其他任

何艺术品更具普遍性。它是最接近生活本身的艺术品。她可以被译为任何一种语言,不但可以阅读,而且的确可以从人们口中吟诵出来——不只是描绘在油画布上或刻在大理石上,而且是用生命本身的气息雕刻成的。一个古代人的思想象征,变成一个现代人的口头语。

余嘉是苏州青年文史学者和作家,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今日话苏州》的主讲者。《烟火间》是她的第一本散文集,书中收录的绝大部分文章是她近几年发表的散文随笔,全书共分五个章节。

余嘉的写作风格清新耐读,含蓄隽永,富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散发着浓浓的江南大地的乡土气息。尤其是封面上

“烟火间”这三个字如一缕清风扑面,给人许多的联想。

“我不知道我的身体里到底是我的腰

还是外婆的腰,外婆离世后,每到梅雨季节,这个腰就像要炸开来似的疼。我知道,它在用它的呼喊,让我铭记外婆对我的疼爱和维护,点点滴滴,永远不忘。”《喊腰》这篇文仅有一千多字,但在阅读过程中却让人内心波澜起伏,可以触到生命的温度,这种温情有种自然融入的妥帖,不做作,不矫情,透着亲和与朴实,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原来啊,外婆竭尽余力,努力地爱我们,让我们继续留在温暖的童年。

人生不会都是顺境,难免偶尔孤寂。回望岁月,余嘉在《妹妹花开》中写道:当许多同龄人已经像糟糠一样不注重外表时,她仍然每天以最好的状态示人,妆容得体,衣着合宜,并未扮嫩,却毫无老态,走在街上,一定会第一时间与路人区分开来。无论顺境,逆境,娘娘都不失其洁,不易其志,始终保持纯粹的心。

“我至今也不知道鲍教授的全名,在他去世后的二十多年里,他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眼前。后来我养成了凡事探究一层再开口的习惯,这是他给我的教导,

更让我有潜心读书的动力和勇气。”有些人,有些事,从来不需要想起,因为永远也不会忘记。《拙政园里的鲍教授》中,这些精炼而准确的客观呈现,所迸发的力量摄人心魄,读来让人唏嘘生存之悲凉沧桑,感叹平静生活的来之不易。

《听一碗乌米饭的幸福》和《小芋头的大历史观》两篇文,告诉读者,美食的精髓不在于制作的繁琐,而在于细致用心,朴实无华和天然的原生态,这一切构成了好吃又养生的至美情味,既是佳肴,也是家肴,更是让人念念不忘的家的味道。

很多老人都坚信人间有真情,而更多的年轻人则认为人性本自私,《左岸兔》,就让阿婆阿爹有了个重量级的论辩证据。谁说都市森林中,邻里关系就是冷漠如冰呢,克己谦让,与人为善,这优良传统,依然在邻里之间荡漾弥漫。而你要做的就是打开门迈出去。无论经历人生怎样的际遇,都始终坚信人性美好,才有资格去评价这个世界。

是的,在《左岸兔》中,你只是一个普

通人,你身边的人大多也都艰难辛苦。你得记着别人和你一样脆弱,这样你就不吝惜脸面随时都可献出一个安慰的拥抱。你也得记得你和别人一样坚强,没困住别人的泥沼深渊同样也困不住你。

他们是《行走的瓦》。故乡的瓦下有雏鸟,苏州的瓦下有诗意,我们永远无法真正到达故乡,也永远无法离开故乡,我们终生都在行走,我们是自己的瓦,瓦,也会一直在路上陪伴着我们。人间这一趟,你不应该为任何人而活,忠于自己才是终生浪漫的开始,愿你活得尽兴,而不是过得庆幸。

纵观此书,每篇文章都透着种不温不火的淡定,哪怕言及生死,也不那么风风火火地急躁狂妄。生命的有缘之遇,像个不老的传说,每个人都会被宿命牵引着遇到属于自己的缘。

所以,无论多么不平凡的生命,最终都要归于平淡的柴米油盐,无论生命中有多少波澜壮阔,我们最迷恋的,始终还是包裹在烟火人世里,平凡琐碎的温暖和感动。 (阿 枫)

【【悦读悦读《《烟火间烟火间》》】】

人间人间,,不过是一碗烟火不过是一碗烟火【书摘】刚出锅的乌米饭晶莹如黑珍珠,有乌树叶独特的清香,但如果你迫不及待夹上

一筷子就吃,那你就真“吃苦”了,老板娘也会站在一边嘻嘻地笑话你。乌树草头“性平”“味苦”,所以蒸出来的乌米饭也有微微涩苦,通常的吃法是要蘸些白糖一起吃,这样一口下去,口感软糯爽滑,味道苦中有甘,细嚼来又觉甘中含苦,无数层次的回味,如同它的故事中所包蕴的人生况味。

【【悦读悦读《《秋秋野拾零野拾零》】》】

沐沐秋秋漫漫游游【书摘】低低的沙丘,从莫诺莫伊海岸,一路迤逦起伏,直入内陆;开阔的大西洋,蓝色、绿

色和紫色的粼光,也从莫诺莫伊连绵延伸到欧洲。那里,潋滟的水花和泡沫拥上海滩闪亮的斜坡;三趾滨鹬随着莫诺莫伊的每一阵海浪,仓皇上下进退。就在那里,在八月的阳光下,在稀疏的滨草和海边秋麒麟草的草丛中,在整个大陆最东边的鳕角潮线上,我们开始了秋季漫长的探险。

《秋野拾零》,美国博物学家、自然主义作家艾温·威·蒂尔“美国山川风物四记”之第三部。

在这部书中,艾温·威·蒂尔跨越美国北部二十六州,开启了两万英里的西行探险:穿过候鸟群徙的飞行大道,潜下水母云集的海底世界,遁入穴鸟散居的月下高原,饱览静谧缤纷的画里森林……为我们描绘了美国北部缤纷多姿、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象,展示大自然的瑰丽之美,变化之

美和神性之美。作为博物学家和自然主义作家,艾

温·威·蒂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抓住季节特征。抵达某一个地方,他总是选择最具有“季候特征”的物象,进行记述、描写。如,莫诺莫伊的“大叶藻”、开普梅的

“燕群云集”、德尔弗斯的“秋空的星辰”、奥赛布尔河流域的“柯特兰鹰”、密苏里河群鸟大迁徙等等。

如果要我们从他的表达和描写中选择两个关键词的话,那就是“迁徙”和“衰变”。

他写“迁徙”,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既有鹰鸟群飞群集的气势磅礴,又有虫类

“蠕蠕”而动的微观展示,目的,就是尽可能全方位地展示秋季到来,自然界生灵,是如何“应时而动、物候而变”的。

我们不妨来看他写乌鸦迁徙的一段描写:“我们遇到大群乌鸦,它们在大集会中,像大片乌云飞越辽阔的土地。时而四散,时而聚集,相离又相聚,哑声叫喊,震耳欲聋,叫声一沉一扬……它们像失去了

蜂后的蜂群,忽而一飞冲天,忽而低飞掠过地面,忽而联群结队,忽而惊飞四散,后来终于全部高飞,惶惶然朝南飞去。”

写规模之大,写聚散离合,写嘶哑的叫声,写一飞冲天,写惶惶然的情态,真是充分写出了群鸟南迁的气势、神韵,给人一种气象之美,一种动感之美,一种神态之美。

艾温·威·蒂尔说:“每一个季节,总有许多小变化,许多不同的风貌。”秋季,“变化”的最充分体现,就是“衰变”,而“衰变”的直观表现,则是“色彩”。书中,每到一地,艾温·威·蒂尔首先观察到的,就是山峦、树木、花草等的衰变色彩变化。这样的景物,这样的描写,书中比比皆是,难以尽述。艾温·威·蒂尔的高明之处,在于从陆地走向海洋,他不仅写出了陆地景象的

“衰变”,而且写出了一些海洋植物的秋季“变化”。例如:有“海底森林”之称的“大叶藻”等。

在展现自然美的同时,艾温·威·蒂尔也很注重表现方式,注重表达的文学性,

注重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当然,让人更感兴趣的是书中比比皆是的“趣味性”。

艾温·威·蒂尔喜欢讲述走访途中,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人,以及一些有趣的故事、情景,甚至历史联想等。如游览至密苏里河时,他就想到了曾到此探险的刘易斯和克拉克探险队,想到了在此与印第安人共同生活八年,为印第安人画像的先驱乔治·卡特林等。丰富的联想,增加了所描写地方的人文内涵,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他还喜欢插入文学作品中对某一地方或者动植物、风景的书写,如英国桂冠诗人约翰·梅斯菲尔德的诗集、奥杜邦的《密苏里河杂记》、马克西米利安的《北美内陆游记》等。此外,还有历史性的考察,民俗文化的考证等。

这种“趣味性”,实则也是艾温·威·蒂尔作为作家,在作品中的“文学表达”的一种方式,是他文学表达能力的一种体现。

因此,阅读《秋野拾零》是“一场心悦神怡的沐秋漫游”,不仅仅是自然的,也是文学的,文化的。 (路来森)

【书摘】当然,你不能止步于发现自己的缺失,并认账感恩便足矣。人在获得情趣后,还需要在维持有限性的感恩中去滋养情趣。情趣,仍然需要成长,前进。我们要让情趣生长繁茂,斑斓绽放。未来社会,将是在承认有限性的态度中谋求发展,而不是疯狂的欲望喷射,耗尽本钱,耗尽我们所处的环境中的资源。杀鸡取卵的时代过去了,快乐且长久快乐的价值观,才是理想的追求。美、味,不是灵魂和肉体脱节的对立,是基于生命具体质料的实在存在。美,是要通过物质呈现的。味,也需要通过人的生命作为载体来承接。

儿时沉迷口腹之欲,桃的甜,杏的酸,肉的香味和满足感,塞满了童年时光;初成人时,流连多种能激发好胜心的事物,滑板、电玩、棋牌……难以取舍的爱好以至“业荒于嬉”;而等到有了事业,有了家庭,整日浸润于酸甜苦辣咸之间,浮躁渐归平淡,方才体悟到生命本真,拼齐了“人生三味”。作家邱伟杰在《味的人》一书中说,“滋味、趣味、体味,构成了味的三个层次。”这部旨在对传统美学延伸和扩充的作品,由“味”而“品”,深入论述了生命与生活的全息面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从起初的衣食温饱成功观进深到名利地位成功观,如今迎来一个快乐的成功新阶段。”邱伟杰先生说,“味是一个来自于味觉的词,但它包含了滋味、趣味和体味,是人生丰富的全息镜像。只有将人生活出味的人,才真正享受到全方位的成功。而味这个词的最直接解读,就是快乐。”

《味的人》既是一本诠释人生美学的通俗读物,又是一本笔调悠然的随笔集。该书阐述了“味”的三个层面:纯粹的味道,一境;趣味的审美倾向,二境;生命的动态体验,三境。邱伟杰说,在他浙江老家的方言中,“味”被读作四声的“Fi”,意思是快乐的、舒服的,“味否”即“是否快乐”。美,需要通过物质来呈现;味,也必须以人生为载体才可以淋漓尽致。而人生愉悦的养成,既非一朝一夕所能促使,又非千人一面,每一个人只有历经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方能到达快乐的彼岸。

《味的人》由“刻面的宝石”“人生艺术”“情趣探源”“欲望的回归”“走出困境”“体味,不断地体味”等六个章节组成,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展现出在对美的追寻和探索过程中,不断迸发出的对人生的感悟和感动。以艺术家的姿态生活,是邱伟杰给出的忠告之一。他在书中写道:当你以人生艺术的思维角度,重新观察一遍自己的过去、现在,实际上就获得了一次重新梳理人生价值的绝妙机会。也许正是曾经的某样失去,成就了你今天耀眼的得到;而往昔那短暂的得到,却带来了人生永远的错失。当你把自己切换成艺术家的角色,并用完成艺术作品的方式来面对人生时,你一定会找到许多曾经错过的美。

叔本华说,人的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对此,邱伟杰提出要让“欲望回归”。他说:“当你关注到不满的欲望,试图战胜自身的羞怯、无能、烦恼时,你放大了欲望的无限性,忽视了自己天性的不足。人人都是英雄了,英雄还怎会值得歌颂?只有当我们的天性本能,被外部社会阻碍时,才需要抗争。人的战争是由内抗外,抗社会绑架,抗‘非我’的。”欲望一旦被摧毁,生活动力也会由之而殆尽,一味地去扭曲、压制欲望,摧毁的可能恰恰是非凡之美。

街角的一碗芹菜馅馄饨,周末与三五好友的一场聚会,在某个午后回顾往事时的莞尔一笑,这些零落的点滴快乐,汇成人生的小美好。正如洞悉了

“人生三味”的《味的人》里写道:人生在世,不长不短,日子时而快,有时却又慢。人的悲欢不一样,体验也有万万种,但它们终归都是有限的,是暂时的。 (任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