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CHAPTER 02 ·...

17

Transcript of 01 CHAPTER 02 ·...

Page 1: 01 CHAPTER 02 · 謀先生除工作與機場有關外,工餘後亦離不開航空與飛機,以業餘研究者身 份編著多本航空歷史書籍。今次他再下一城,新著《回到啓德──從收藏品看
Page 2: 01 CHAPTER 02 · 謀先生除工作與機場有關外,工餘後亦離不開航空與飛機,以業餘研究者身 份編著多本航空歷史書籍。今次他再下一城,新著《回到啓德──從收藏品看

序一 湯遠敬 005 序二 鄭寶鴻 006序三 蔡新榮 007 序四 黃家和 008序五 黃文豪 009 自序 010

目 錄

腦海中的香港舊機場 014

01CHAPTER 啓德傳奇

民用航空服務的開端 124國泰航空──外國人在香港辦航空 127經典的PanAm旅行袋及航空帝國 142BOAC和藍藍的旅行袋 158昌興航空=CanadianPaci f icAir l ines ?166

03CHAPTER 航空公司與旅行袋潮流

亦船亦飛機的「飛剪」 042首架扺港的民航機 054空中霸王──DC-4 066家喻戶曉的波音7n7客機 078空中女皇──波音747 090天空上的巨無霸──Airbus 107

02CHAPTER 到訪啓德的鐵鳥

在國泰「打工」時的葉麗儀 178TheBeat les 首訪香江 188進出啓德機場百多次的林黛 206扮演空中服務員的陳寶珠 216

04CHAPTER 啓德星蹤

Page 3: 01 CHAPTER 02 · 謀先生除工作與機場有關外,工餘後亦離不開航空與飛機,以業餘研究者身 份編著多本航空歷史書籍。今次他再下一城,新著《回到啓德──從收藏品看

005004

回到啓德:從收藏品看香港航空史

Page 4: 01 CHAPTER 02 · 謀先生除工作與機場有關外,工餘後亦離不開航空與飛機,以業餘研究者身 份編著多本航空歷史書籍。今次他再下一城,新著《回到啓德──從收藏品看

005

從詹士兄出版第一本著作《從啓德出發》,到這本《回到啓德》,已有整

整十年的時間,期間還有三本航空歷史系列出版,實在佩服詹士兄對航空歷

史及收藏的熱誠。

這次詹士兄將其有關航空發展的收藏品重新整理,好讓讀者能有如置身

於時光機器,返回數十年前的啓德機場。航空事業由軍用轉為民航,只短短

幾十年,飛機及機場的發展亦經歷多次革命性的改變。機票的價格從以前極

昂貴的費用(動輒幾年的工資),到今天因廉航的加入,機票的價格可以低於

普通工人一天的工資。機場的發展亦由全功能性轉為多元化,引入更多相關

設施及管理,如零售、餐飲、網上登機等,以提升旅客使用機場的體驗。

2017年是對香港國際機場非常重要的一年,從三跑道系統建設開展,總

值超過一千四百多億港元的工程將於未來幾年陸續上馬,數十隻躉船已在北

跑道對開海面進行如火如荼的填海工程。另外,去年香港國際機場亦訂立了

打造智慧型機場的路線圖,各種高科技的應用將會在機場出現,未來幾年香

港國際機場又會有革命性的改變,使旅客更便捷地使用航空服務。

未來的航空發展週期將會不斷地縮短,設施亦不斷加快更新。至此,能

完整地保留以往及未來的航空發展歷史顯得更為珍貴,希望詹士兄能繼續努

力,好讓航空發展的歷史資料能承傳下去。

湯遠敬香港機場管理局工程及維修總經理

二○一七年六月十二日

序 1

Page 5: 01 CHAPTER 02 · 謀先生除工作與機場有關外,工餘後亦離不開航空與飛機,以業餘研究者身 份編著多本航空歷史書籍。今次他再下一城,新著《回到啓德──從收藏品看

007006

回到啓德:從收藏品看香港航空史

「中咗馬票,去搵鄧超」這句說話,來自戰後約1950年代,一段

十分觸目的報章分類小廣告。「主角」鄧超是一間旅行社的負責人,廣

告呼籲百多名「中咗馬票」的大小富翁(彩金由一萬元到頭獎的七十多

萬元不等),去該旅行社報名,出國遊埠「嘆世界」。

迄至1970年代中,「出國旅行」是十分「大陣仗」的事,為免因交

通阻滯而錯過登機時間,有部分「遊埠客」甚至會在鄰近啓德機場的太

子酒店(現在家歡樓的所有地)度宿一宵。大批(有多至一百人者)「姨

媽姑姐」、親朋、下屬,以及業務行家等,會於遊埠客起程及回程時,

前往「迎送」,好不熱鬧。他們還例必拉起橫額,拍照留念,以示「威

水」。作為「啦啦隊」的送機或接機者,亦充滿「沾光」和「與有榮焉」

的自豪感。

一般普羅市民,對於「坐飛機遊埠」是不敢望,亦「不可即」的,

但卻喜歡用航空公司的旅行袋,作公事包、書包以至菜籃,除了「慰

情聊勝於無」之外,亦有「高人一等」(充遊埠客)的感覺。

1960年代初,最熱門的旅行袋是汎美世界航空公司(汎美)、西北

航空公司(西北)、英國海外航空公司(BOAC)者,皆為藍底白字,均

可在各航空公司的門市購買機票時得到。最引人注目的,還有不同時代

的航空公司宣傳品、紀念品等。在下亦喜歡收藏有關的物品,包括明信

片、首航封以及登機證等,但只屬「皮毛」階段,連入門也稱不上。

近年,得以拜讀吳邦謀兄的多本大作,對香港航空歷史,加深了

認識,又在多次展覽中得睹吳兄的航空物品珍藏,眼界大開。更樂聞

的是邦謀兄會將其珍藏,與及更多未嘗公開的舊照片、刊物、旅行袋

等,彙編成這本新傑作《回到啓德──從收藏品看香港航空史》,讓在

下可以一面欣賞和細味吳兄的精品,一面學習,實為賞心樂事,相信

各位讀者,亦有同感。

鄭寶鴻香港歷史博物館名譽顧問、香港收藏家協會名譽顧問

二○一七年初夏

序 2

Page 6: 01 CHAPTER 02 · 謀先生除工作與機場有關外,工餘後亦離不開航空與飛機,以業餘研究者身 份編著多本航空歷史書籍。今次他再下一城,新著《回到啓德──從收藏品看

007

認識本書作者吳邦謀先生,事源本人加入了機場管理局工作,從同事口

中得悉他服務於技術部門,對香港航空發展有特別濃厚的興趣。及後有機會

拜讀其有關著作,加上大家工作上的接觸,發覺他確實對航空方面有深入認

識及研究,更醉心於搜集有關航空發展的資訊、資料,珍藏甚豐。

香港的航空發展史,從上世紀中葉啓德機場不斷擴建,至回歸後遷址

赤臘角後,不久已出現飽和及需要進一步拓展,對香港整體社會、經濟,甚

至政治,都帶來關鍵性的影響。難得本書作者分享他豐富的資料、珍貴的收

藏,並持着嚴謹的寫作態度,以流暢幽默的文筆,將很多細節娓娓道出。讀

者除能從閱讀中認識香港航空發展歷史,更可從書中珍罕的收藏品圖片,深

入了解當時的實況,猶如親歴其境,趣味泱然。

本人誠意推薦吳君的新作《回到啓德──從收藏品看香港航空史》,冀本

書再次為讀者帶來驚喜。謹此祝賀。

蔡新榮前香港機場管理局工程及科技執行總監

二○一七年三月十一日

序 3

Page 7: 01 CHAPTER 02 · 謀先生除工作與機場有關外,工餘後亦離不開航空與飛機,以業餘研究者身 份編著多本航空歷史書籍。今次他再下一城,新著《回到啓德──從收藏品看

009008

回到啓德:從收藏品看香港航空史

早在今年年初出席一次機場導航燈電力設備獲取專利的儀式時,吳

邦謀先生以簡報形式,介紹導航燈的典故及分享該設備獲取專利的要求

及過程,其中看到他展示一幀註明攝於1959年的舊照片,至今難忘!

從該張黑白照片看到一座巨型、足有三層樓高的鐵塔,建在九龍

城衙前圍道一間專賣糧油白米的商舖前,塔頂上還裝置有一排九支引

導飛機進場的「進場燈」(Approach Lights)。當時,真的不敢相信

自已的眼睛,亦未曾想過在超過半過世紀前,一座導航燈的燈塔搭建

在人煙稠密的九龍城街道上,還會阻礙行人使用街道及影響店舖經營

生意。

看看今天香港國際機場的導航燈系統,已由啓德機場舊式的系統

轉為更先進更嚴格並符合國際民航組織的要求。進場燈塔已由往日啓

德笨重的鐵塔改為輕巧並能抵禦颶風威力的強力支架。兩條南、北跑

道設有屬第二類儀表著陸系統,北跑道25R方向更配以較高級別的第

三類甲儀表着陸系統,即使能見度只有二百米,飛機仍可安全降落。

今天香港國際機場應用各種創新科技發展為智能機場,將自動化

技術應用於不同運作範疇,以簡化旅客在機場的手續及能夠提高設備

的可靠性及維修質量,並能提升機場客貨運的效率、效能及安全。

今次吳邦謀先生完成他第五本著作《回到啓德──從收藏品看香

港航空史》,我祝願此書能夠出版成功及一紙風行,並誠意推薦給每位

朋友。

黃家和香港機場管理局工程及維修副總經理

二○一七年六月十五日

序 4

Page 8: 01 CHAPTER 02 · 謀先生除工作與機場有關外,工餘後亦離不開航空與飛機,以業餘研究者身 份編著多本航空歷史書籍。今次他再下一城,新著《回到啓德──從收藏品看

009

香港國際機場的客運量,在過去一年創出7,100萬的新記錄,貨運量更

超越470萬公噸,而飛機起降量則超過412,000架次。若與啓德機場在1998

年 7月 6日搬遷前的數字作比較,今天的全年客運、貨運及飛機起降量,比

較當年的啓德已經超過兩倍多。從這些數字可知,若今天沒有赤鱲角機場,

啓德搬遷前已接近飽和的營運能力,絕不可能應付現時的需求。今天的三跑

道系統的興建,亦是應付未來客貨運的增長及需要,並維持香港國際機場作

為航空樞杻的重要角色。

與吳邦謀先生共事已十數年了,他日常在我們的香港國際機場工作,除

了維持導航燈系統及飛行區機電設施的正常運作外,還運用創新科技來改善

日常操作及維修的效率。最近,他與香港一間科技公司研究利用高速掃描的

技術,嘗試用作檢查跑道上的導航燈作業狀況及完整性,最後得出非常正面

及有鼓勵性的結果,並曾以這創新科技獲得「2017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

中最佳智慧香港獎(開放數據/大數據應用)銅獎,及香港工程師學會電子分

部主辦的「香港電子項目比賽2017」中奪得冠軍。現時更準備引入這創新自

動掃描及檢查導航燈技術,在香港國際機場作全面應用。

記得小時侯,無論讀書、居住都在啓德機場附近,每天看見大大小小的

飛機從頭上飛過,和大部分香港人一樣,機場已成為我們的集體回憶。吳邦

謀先生除工作與機場有關外,工餘後亦離不開航空與飛機,以業餘研究者身

份編著多本航空歷史書籍。今次他再下一城,新著《回到啓德──從收藏品看

香港航空史》登場,可帶廣大讀者重回舊機場,再次感受啓德情懷,你們一

定不要錯過!

黃文豪香港機場管理局工程及維修高級經理

二○一七年六月廿一日

序 5

Page 9: 01 CHAPTER 02 · 謀先生除工作與機場有關外,工餘後亦離不開航空與飛機,以業餘研究者身 份編著多本航空歷史書籍。今次他再下一城,新著《回到啓德──從收藏品看

011010

回到啓德:從收藏品看香港航空史

歷史蘊藏着豐富的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及寶貴的經驗。今天我

們面對的難題,都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其影子,而歷史上曾發生過的事

情,都可以作為我們今天的借鏡。無論太平盛世之年代,或是烽烟四

起的歲月,歷史都可為我們提供彌足珍貴的借鑑價值。歷史無形,文

物有形。我們可細琢文物,挖掘歷史──透過研究、觀摩、鑒賞一些

收藏品,傳承前人的經驗,並發揚光大。

香港的航空歷史超過125年,現在拿起其中一件早期的航空收藏

品,它的歷史比我們的生命還長;它經過戰火的洗禮,經歷過無數時

代的變遷,流經過無數擁有者的家,有緣才能去到你手上。比如一張

過百年歷史的黑白照片,當中藏着說不盡的情節,百解不開的情結。

由與收藏品有緣的人/擁有者去延續其故事,是最完美的。

「收藏愛惜待佳客,不敢包裹鑽權幸。」這七言佳句,出自唐宋八

大家之一蘇軾所寫的《和錢安道寄惠建茶》。他自喻喜愛收藏茗茶,以

招待友好,而不是為了投機鑽營。這正正說明了「收藏」的基本意義,

是收集、保藏,應對藏品愛而惜之,與眾同享,不應作圖利之用。

其實,每一個人在人生當中都不斷收藏,對象可以是有形或無形

的,可以是平面或立體的,黑白或彩色的。記憶、情感等便是無形的

例子。我自小已喜歡收藏,曾經玩過的飛機模型、看過的電影戲票、

聽過的黑膠唱片、沖曬過的生活照片、使用過的飛機機票等,都變成

我現在最愛的收藏品。現在每隔數年,若有機會,都會安排在展覽會

上與大眾分享自己的收藏之樂,確是賞心樂事。

在我的「收藏人生」中,最欣賞孔子在《論語‧述而》提及的好古

敏求學習思想。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這

說明孔子不是生來就通曉萬物的,他的智慧是從歷史中汲取經驗,勤

奮求來的。

自 序

自序

Page 10: 01 CHAPTER 02 · 謀先生除工作與機場有關外,工餘後亦離不開航空與飛機,以業餘研究者身 份編著多本航空歷史書籍。今次他再下一城,新著《回到啓德──從收藏品看

011

從十年前寫了第一本拙作《從啓德出發》開始,一本接一本寫下《再看啟

德──從日佔時期說起》、《說航空‧論飛機》及《香港航空125年》。2015

年,在被譽為「香港出版界的奧斯卡」的香港金閱獎頒獎典禮上,《香港航空

125年》喜獲圖文書類「最佳書籍獎」這殊榮。那次獲獎對我是很大的鼓舞,

是對我多年的航空歷史研究給予肯定。

今次新書《回到啓德──從收藏品看香港航空史》的模式跟以往有些不

同,主角為超過一百件稀罕的航空收藏品,我配以輕鬆的寫作手法,來介

紹藏品的背景、收藏的經過、背後的故事及價值的所在,部分文字取自本

人Facebook上創作的文章。今次航空收藏品超過十多種,包括有航空公司

旅行袋、老照片、明星相、飛行表演程序表、航空廣告單張、航班表、幻燈

片、舊書籍、拼圖、地圖、股票、煙仔咭、月曆、黑膠唱片等。

《回到啓德──從收藏品看香港航空史》能夠順利出版,有賴中華書局

助理總編輯黎耀强先生及執行編輯Cindy Chan的協助及幫忙,謹此衷心致

謝。另外感謝前香港機場管理局工程及科技執行總監蔡新榮先生、工程及維

修總經理湯遠敬先生、副總經理黃家和先生和高級經理黃文豪先生為這新書

撰序,並給我很多支持及鼓勵的說話。還有香港歷史博物館及香港收藏家協

會名譽顧問鄭寶鴻先生為這本書寫的一篇精彩序言,我衷心感謝。

承蒙各位讀者、朋友、學生、機場及航空界友好的厚愛、鼓勵及支持,

令本人多年來仍可持着那份堅持及毅力,不斷研究香港航空的歷史及發展。

由於新書篇幅有限,收藏品未能全部一一介紹,期望有機會在下一本作品能

與大家再次見面,分享香港航空的傳奇故事,並蒙大家賜教。謝謝。

吳邦謀謹識二○一七年六月十一日

Page 11: 01 CHAPTER 02 · 謀先生除工作與機場有關外,工餘後亦離不開航空與飛機,以業餘研究者身 份編著多本航空歷史書籍。今次他再下一城,新著《回到啓德──從收藏品看

013012

CHAPTER

4

回到啓德:從收藏品看香港航空史

Page 12: 01 CHAPTER 02 · 謀先生除工作與機場有關外,工餘後亦離不開航空與飛機,以業餘研究者身 份編著多本航空歷史書籍。今次他再下一城,新著《回到啓德──從收藏品看

013

啓德傳奇

01CHAPTER

Page 13: 01 CHAPTER 02 · 謀先生除工作與機場有關外,工餘後亦離不開航空與飛機,以業餘研究者身 份編著多本航空歷史書籍。今次他再下一城,新著《回到啓德──從收藏品看

015014

CHAPTER

啓德傳奇

01

回到啓德:從收藏品看香港航空史

1998年7月 6日 凌 晨1時 17分, 前 民 航

署署長施高理(RichardSiegel)與

眾政府官員在啓德機場控制塔內,懷着依依不捨的心

情主持機場告別儀式。在舉世馳名的啓德跑道關燈一

刻,啓德機場便結束了七十多年的任務,功成身退,

走進歷史,由位於赤鱲角的香港國際機場承接其神聖

任務。兩代機場,一脈相承,讓香港在世界航空史上

繼續留下不滅的光芒。

啓 德 回 憶

曾拜訪啓德機場的你,不管是離境、入境、過

境,或是送機、接機、轉機,都一定不會忘記啓德的

客運大樓、航空交通控制塔、飛機停機坪及13/31跑

道等。還有令旅客、接送機的朋友最印象深刻的黃邊

黑底自動翻牌式的「航班指示牌」,筆者至今仍會記起

它轉牌時發出「噠嘞、噠嘞」的獨特聲音。

離境及入境大堂經常上演的一幕幕悲歡離合、久

香 港 舊 機 場腦 海 中 的

Page 14: 01 CHAPTER 02 · 謀先生除工作與機場有關外,工餘後亦離不開航空與飛機,以業餘研究者身 份編著多本航空歷史書籍。今次他再下一城,新著《回到啓德──從收藏品看

015

別重逢的感人片段,至今仍像電影搜畫,在我們腦海中不斷重播。還有日夜

與飛機為伴的航空交通控制塔及貨運站,不斷為航機的升降量及貨運量再創

高峯而努力,為香港創造一個接一個的新紀錄及「飛」凡故事。

「 啓 」和「 德 」非 創 辦 人

「啓德」是我們熟悉的一個名字,是九龍城區一個著名地標,亦代表舊機

場的所在地。這獨特的名字自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出現,至今仍深刻印在我們

腦海之中,不會隨時間過去而忘記。在數十年歲月裏,啓德就像一隻不會倒

下的鳳凰。今天她不再服務空中霸王,轉而招待海上皇后,延續其傳奇。

自幼我們在學校聽老師說起啓德機場的命名,很自然會提起兩位「創辦

人」—何啓及區德。

其實大家對啓德機場名字的由來,都存在很多美麗的誤會,真相是至今

並沒有任何一份政府官方文件及文獻證明機場的命名是記念何啓及區德的。

1914年 7月 21日,香港首位華人爵士何啓在家中因心臟病發猝死,英

年早逝,終年只有五十五歲。1916年中,區德承繼何啓遺願,創辦了「啓德

營業有限公司」(The Kai Tack Land Investment Co., Ltd.),該公司於

九龍灣進行大規模的填海建屋計劃。1920年,第一期九龍灣填海工程完成,

呈三角形的「啓德濱」(KaiTackBund)新地域誕生,啓德公司隨即在該處

興建高尚花園洋房。

啓德濱高尚住宅初建成時,香港發生了多宗反英浪潮及大型罷工事件,

1925年更發生「省港大罷工」,令不少公司倒閉,工人失業,嚴重打擊香港

經濟。在這情況下,啓德濱高尚住宅的銷售量自然下滑,啓德公司最後亦因

周轉不靈而結束。

Page 15: 01 CHAPTER 02 · 謀先生除工作與機場有關外,工餘後亦離不開航空與飛機,以業餘研究者身 份編著多本航空歷史書籍。今次他再下一城,新著《回到啓德──從收藏品看

017016

CHAPTER

啓德傳奇

01

回到啓德:從收藏品看香港航空史

由於當時有一連串反英浪潮事件發生,英國政府要加強在香港的防衛能

力,而一塊臨海又平坦的啓德濱用地,正合乎空軍機場的需要,於是啓德機

場就從這個時候開始孕育了。

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官方文件最初以「在啓德的機場」(Aerodrome in

Kai Tack)來稱呼這個機場,往後曾在不同時期改名為「啓德機場」、「香港

啓德國際機場」等,最後在八十年代中,香港政府以「香港國際機場」(Hong

KongInternat ional Airport)為正式官方名稱。

「 」還 是「 啓 」 ?

還在求學階段時,筆者並不清楚那兩位所謂與機場「有關」的先生的背

景,在考試時只有死記硬背他們的名字。這兩個名字中,「何啓」令筆者比較

難忘,因為當遇到「傳統」的老師,沒有說過明白便規定啓字的口字部分,一

定要寫在戶和 的最下方。結果若將口字寫在戶的一邊下方(即寫成「啟」),

有這個字的篇章便全軍覆沒,所以筆者童年時便立志,一定要將這兩個同音

但不同寫法的字弄個清楚明白。

在不同的中、英文教科書中,何啓及區德的名字,有以下寫法:何啟、

何啓;歐德、區德;HoKia、HoKai;AuTak、AuTack。

筆者翻查過《康熙字典》、《說文解字》、《辭源》、《辭海》及象形文字研

究等工具書籍,概括來說,「啓」字左上的「戶」是一扇門,「 」是敲門的動

作,底下的「口」是門口的基台,意思是「站立在門前的人,正敲着門,以喚

醒屋內人來開門」。啓,有「開啓」的意思。由於敲門者必須站立在門外的地

台上,所以「 」應放在「口」字之上。因此筆者認為「啓」這字體結構是最原

始及正式的,但由於中國文字的演變、電腦輸入法方式及現代人類講求便捷

等原因,一些俗寫或異體字(讀音、意義相同但字形不同)便應運而生,「啟」

便是從「啓」演變出來的。筆者從文獻得知,啓德機場的名稱自1927年開始便

取「啓」字的寫法。

Page 16: 01 CHAPTER 02 · 謀先生除工作與機場有關外,工餘後亦離不開航空與飛機,以業餘研究者身 份編著多本航空歷史書籍。今次他再下一城,新著《回到啓德──從收藏品看

017

美 國 史 丁 遜( S t i n s o n) 飛機 公 司 設 計 及 製 造 的「底特 律 之 光 」( P r i d e o f D e t r o i t) 雙 翼 飛 機, 從 美國出發作環球飛行試驗,最後 於 1 9 2 7 年 9 月 9 日 首 次降落在啓德濱半沙半草的空地上。這張照片記錄了當時的情況。

1927 年 9月9日

Page 17: 01 CHAPTER 02 · 謀先生除工作與機場有關外,工餘後亦離不開航空與飛機,以業餘研究者身 份編著多本航空歷史書籍。今次他再下一城,新著《回到啓德──從收藏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