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WATERTRANSPORT 智慧港口如何开启“加速跑”?

Post on 17-Nov-2021

3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CHINAWATERTRANSPORT 智慧港口如何开启“加速跑”?

7港 口CHINA WATER TRANSPORT

2020年 10月 16日 星期五

责编 美编 陆民敏

那么,除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整个“十四五”期间,智慧港口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又应该依托什么?

林榕表示,智慧港口的建设首先需要的就是政府部门强有力的指导和政策支持,包括提供政策与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促进港口监管与口岸通关、港口物流信息共享、物流便利化,为智慧港口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其次,智慧港口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在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的形势下,智慧港口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积极开展港口间协同合作,取长补短,联合技术攻关,促进降本增效,解决智慧港口面临的实际问题。

此外,智慧港口的发展需要依托港口企业加大新技术的应用,持续创新服务模式。林榕认为,在后疫情时代,各港口企

业应积极应对,主动转型,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点,以北斗、区块链、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控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口运输业务深度融合为核心,以港口运输组织服务创新为重点,持续创新经营模式和服务模式。

最后,智慧港口的发展需要智力支持。智慧港口的建设离不开人才和科技创新的支持,一方面各港口要全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智慧港口人才队伍,形成智慧港口的内生推动力。另一方面行业内外智慧港口的生态,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巨头公司也要持续输出科技创新技术,提供优质高效绿色的解决方案,形成智慧港口的外生推动

力,共同促进智慧港口的建设和发展。而李克武则认为,智慧港口建设未来

很重要的切入点,是除了港区内的智能化之外,要建设数字世界的云港口。“港口整合了之后,不管原来是由多少港口或港区组成,在数字世界就是一个港口。它的数据是自由流动的,在基础设施、业务规则、业务流程、业务单元全面数字化的基础上,要实现整个港口集团数字世界的全面连接融合,实现一体化的运营安全、服务管控和 IT 体系,这是智慧港口建设必须要考虑的事情。”李克武说。

对于我国智慧港口建设来说,“十三五”是个开端,真正的大幕,将在“十四五”期间正式拉开。

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建设升级

10 月 12 日至 13 日,在广东深中通道项目现场召开的“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推进现场会上,盐田港代表中国港口建设品质,讲述中国方案。

从 1987 年承担起盐田港一期工程建设重任至今,中交四航局(简称“四航局”)共承建了盐田港 22 个泊位,建设总长达 6465 米。截至目前,盐田港工程获鲁班奖 2个、詹天佑奖 2 个,成为中国港口建设品质工程的代表。四航人扎根深圳特区,用金质服务将盐田港建成“五星级”港口。

二期工程获鲁班奖

1987 年,四航局参建盐田港起步工程。盐田港官方网站定格了 1988 年项目开工建设的历史瞬间:“6 月 15 日,盐田港起步工程开工,由四航局打下第一根桩。”该工程于1989年 11月建成。随后,四航局还建设了盐田港一期万吨级码头、盐田 2.5 万吨码头,为后续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1997 年,四航局参建了东南亚当时最大的集装箱码头——盐田港区二期工程,新建三个五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及配套设施,年设计吞吐能力为 120万标箱。

从建设伊始,业主香港和记黄埔港口控股公司就提出了“五十年不大修”的理念,工程建设要按照国际通用的 FIDIC 条款管理,也要严格遵循合同规定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也就是说要同时符合“英标”和“国标”。

“拼桩头板差了 3 毫米,就坚决不让过,一定要返工。”二十年前,四航局员工高其彬与业主所执行的“英标”有了第一次碰撞,回忆起来,他感慨万千,“实在是艰难!”但“标准就在那里,为了争口气也要做好。”一个小小的桩头板,他反反复复地去做,抠得自己做到达到标准为止。他的辛苦没有白费,来自香港的业主忍不住地夸奖:“四航人做出来的模板,我们放心。”

1999 年 10 月 28 日,该项目顺利竣工,3个泊位较合同工期分别提前 11 天、8 天、81

天完成,工程质量经验收均被评为优良,受到业主高度赞扬。在授予四航局“重质量、保进度”牌匾的授匾仪式上,业主工程技术总监 Mark Jack 称赞说:“自 1986 年担任工程技术总监以来,接触过不少英、德、美等欧美国家的建筑单位,但和记黄埔港口控股公司从未试过像今天这样给一个建筑单位专门授匾。”

2000 年,盐田港二期工程荣获交通部优质工程奖。2001 年,该工程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这是中国华南地区水工工程首次获得国家工程质量最高奖项,标志着四航局在港口码头建设中创立了新的里程碑。

三期工程工期压缩一半

建设盐田港三十载,四航人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现代鲁班”,精心打造了盐田港区系列品牌工程,为业主提供了优质服务。盐田国际总经理谢锦添曾对此高度评价:“盐田港区的建设,离不开四航人的辛勤劳动,我们非常乐意和四航人进行更多、更广的合作!”

2002 年,四航局参建盐田港三期码头工程,建设 4 个 10 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泊位。根据业主对工期的要求,四航人优化了施工方案,加大船机设备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并首次在码头工程应用钢轨铝热无缝焊接技术以及钢筋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技术,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中国水运工程专家、原交通部水运司司长李梧洲在盐田港三期工程 9号泊位竣工验收会议上称赞:“四航局在盐田港三期工程建设中管理规范、勇于创新,工程质量与获得鲁班奖的二期相比有提高。项目部能优

质、高效、安全地将 4 年工期压缩到 2 年,创造了建港史上的奇迹。”

2007 年,盐田港三期工程同时荣获鲁班奖和詹天佑奖,成为“双料大奖”工程,并被评为首届“中交品牌工程”,在中国水运工程的建设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鉴于四航局在过往工程中的出色表现,2005 年 3 月 24 日,盐田国际将盐田港三期扩建工程又交给了四航局。该工程工程量相当于盐田港区一期、二期和三期之和,共有 7个 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亟待建设,码头岸线总长 2726 米 ,是当时四航局所承接的最大项目。

四航局建设者们大力发扬盐田精神,精心施工,仅用三年半时间,四航建设者就再造了一个盐田港区。2016 年,继盐田港区三期之后,盐田港区三期扩建工程再一次荣获詹天佑奖。

打造更多精品工程

作为筑港先锋的四航人,用匠心浇筑精品工程,在深圳港大铲湾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建设中发扬工匠精神,该工程相继荣获鲁班奖、詹天佑奖,是一个“双料大奖”工程。

深圳港大铲湾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

包括新建 3 个 10 万吨级和 2 个 7 万吨级的集装箱泊位、603 米深水岸壁以及相应配套工程,码头水工结构按靠泊 15万吨集装箱船舶设计,设计年吞吐能力 250万标准箱,岸线总长 1830米。

在施工建设中,四航局大铲湾港区项目部建立了一整套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明确的创优目标,根据“谁施工谁负责质量,谁操作谁保证质量”的原则,明确各岗位的质量职责,严格执行工程材料的“检验”、质量的“三检”等管理制度,有效控制了工序质量,从根本上防止了不合格产品的出现。

借助科技和新工艺来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也在工程建设中得以显现,面对 2340 吨的巨型沉箱,项目部在陆上采用高压气囊搬运,下水和拖运采用半潜驳;在基槽开挖过程中,采用预留薄层、结合清淤二次开挖的工艺,较好解决了槽底岩土遇水软化和避免基槽回淤;面对重力式码头过大的沉降位移质量通病问题,大胆采用创新施工综合技术,不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项目党支部书记张伟君说: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我们将传承四航前辈建设盐田的匠心,以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更多精品工程。”

在盐田,四航人成功挑战“世界级严苛”的检验,在完成特区建设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时,更为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增强广州、深圳国际航运综合功能,推进珠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全力构建内通外联、高效便捷的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及支撑

“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现代化广东交通体系,贡献了一份坚实的力量。

如今,梧桐山下岸吊林立,集装箱巨轮如织。高耸的梧桐山见证着山脚下盐田港的茁壮成长,也见证着四航人匠心的传承。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四航人将继续传承盐田匠魂,以匠心智造,做“中国方案”的践行者,以“交融天下、建者无疆”的精神砥砺前行。

——中交四航局金质服务建“五星级”盐田大港

扎根特区 匠心雕琢

智慧港口如何开启智慧港口如何开启““加速跑加速跑””??□ 张学刚张学刚

近日,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印发《河北省智慧港口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2 年)》,根据计划,到 2022 年,河北港口重要区域、重点位置视频动态监管实现 100%全覆盖,推进秦皇岛港打造大宗货物智慧物流示范港、唐山港打造危险货物智能监管示范港、集装箱港车协同示范港和黄骅港打造无人化智能码头示范港。

目前,以自动化码头为代表的智慧港口建

设已经成为我国港口业发展的标志性成就之一。整个“十三五”期间,多个全自动化码头落成,中国港口硬件设施已步入全球领先的地位。与此同时,相关数字化单证建设也推进迅速,已有多个港口形成全程电子单证。

当前,“十四五”规划编制已经启动,作为港口发展的重要趋势和重点,我国智慧港口建设必然迎来新高潮。

对于“十三五”期间我国智慧港口建设取得的成就,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副主任林榕表示:“全自动化码头的建设引领了码头作业全程无人化、智能化的新局面。”

从我国首个自动化码头——厦门远海码头投入运营开始,智慧港口建设就不断开创新局面。上海港和山东港口青岛港建成全自动化码头并投入运营后,成为港口发展的亮点工程。目前,天津港也正在建设全新的智能化码头。

当然,智慧港口建设不只是自动化码头,更多的是围绕自动化码头对全流程进行的系统性改造。

在港口陆运业务协同方面,不少港口提高了码头和集卡车队的作业效率。比如天津港和厦门港采取了集卡车辆预约制,有效提高了集卡车队运输效率和码头作业效率。青岛港通过验证身份实现闸口自动放行,提升了港口集疏运的安全性和效率。

在信息互联共享方面,港口企业开始大力推动港口统一云数据中心平台和业务单证电子化建设,规范内外部、上下游数据流转。比如上海港实现的设备交接单(EIR)和提货单(EDO)电子化,大幅提升了单证流转效率;天

津港也实现了 18 种主要业务单证的电子化;山东港口青岛港完成了 20 类港口作业主要业务单证电子化。

在港口物流链方面,创新港口物流运营模式,推动物流链信息共享。其中,上海港建设的江海联运业务协同平台,实现江海联运装卸作业协同与通关业务协同。大连港整合多式联运业务信息资源,构筑内陆综合集疏运体系。

新技术应用方面,多个港口积极推进大数据、北斗、区块链和 5G 等新技术的应用。林榕介绍:“目前,各港口基本上都建立了大数据的云计算中心,为智慧港口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在北斗应用方面,山东港口青岛港实现了车辆和作业机械设备的定时定位与监控管理。区块链应用方面,上海港等港口利用区块链技术推动进口提货数字化。5G应用方面,天津港、上海港、厦门港、宁波舟山港均在 5G+自动驾驶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巡视员罗德麟也认为,“十三五”期间,各港口在智慧港口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特征,是新技术在港口行业的运用。他表示,新技术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提升了行政管理部门和港口企业的管理效率。

全自动化码头引领新局面

尽管我国智慧港口建设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整个港航物流业的运转效率,但依然面临着很大的外部挑战和自身困境。

招商局港口副总经理、首席数字官李玉彬就认为:“智慧港口现在处于非常好的战略机遇期,但是港口行业特别是传统港口行业除了新冠肺炎疫情之外,中美贸易战、经济下行、成本上升、安全、环保等一系列问题都给智慧港口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而智慧港口发展自身,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林榕认为主要来自市场环境、区域港口整合和智慧港口建设方面。

他表示,在市场环境方面,新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已经逐渐形成,对此,国家确定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方向,这就需要港口积极适应新形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练好内功,持续推动智慧港口建设,为疫情过后经济的双循环提供动能。

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的同时,区域港口集团资源整合效果也面临着挑战。林榕表示,“十四五”期间,各区域港口能否发挥资源整合优势,理顺港口集团的内部关系,实现真正的业务协同,形成区域的合力,充分发挥港口在产业物流链的支撑作用,对于下一步智慧港口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

华为港口数字化转型首席专家李克武也表示:“一群港口不等于港口群,只是把大家列在了一起,还不能称之为港口群,因此 要实现数字化的港口群协同。”

此外,尽管我国智慧港口建设已经有了足够的案例和经验,但依然存在业务协调、管理和技术融合等建设发展不平衡的挑战,信息不共享、标准不统一、协同不顺畅等问题突出。

智慧港口的基础是自动化码头改造,但是因其改造成本较高,因此推广有难度,不少港口存在畏难不前。港口集疏运方面,因为信息共享不充分,尤其是在供应链与集疏运的公路、铁路信息共享方面还存在着比较大的障碍,影响港口市场作业组织效力。而且,受港口内部系统繁杂、相互协同和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等因素的影响,港口较少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客户服务体验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港口物流链业务协同能力也不高,未形成更大范围地跨业务、跨组织、跨部门、跨系统的在线协同。全程物流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还比较困难,特别是客户门到门、端到端的全程可视化信息服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显然,这也是“十四五”时期智慧港口建设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行业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

厦门远海码头。 本文图片由本报资料室提供

□ 全媒记者 龙巍 通讯员 王森林 张伟君 刘嘉璇 文/图

俯瞰盐田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