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红星最闪亮 -...

Post on 18-Jul-2020

26 views 0 download

Transcript of 大山深处的红星最闪亮 -...

作家看湘西扶贫开发———中国梦·文学梦·湖南篇章

省委外宣办 自治州委 省作家协会 主办

湘 江2015年4月27日 星期一11

1"#$!!"#$%&'()*+,-./0123

&456789:;6<=>;?@A.BC;?DEFG !"#$HI'JK;LBM;?)N:OPQR/S

%"&'()*!T&9:;+"&',-!BUVWDE."&'/0!!%&' H ' X !& YZ[\]^

_` ()%%* * * * 1"&'23!abBcdeKfgZabhijklmno7p #!+q^

4"56&'78Zr^st !%#' H $ X ,% Y #-)%% uvw

xny'z{|}~�j)*+,{�w���&��'J��)z���>�?L ���������?�'J� ��z��c~����?����@L

Z7^�&9:��:���}~�� LZ=^�&¡¢�£¤¥¦§¨©� L9"&':;Zr^ª?:O#. «"#¬%&'()*+, !%#$ HI

9:�­®¯°!. «"#¬%&'()*+, !%#$ HI

�:;­®¯°,. «"#¬%&'()*+, !%#$ HI

±²@³¯°$. «"#¬%&'()*+, !%#$ HI

´µ¶·D¸'. «"#¬%&'()*+, !%#' HI

±²¹³¯°/. Nº»¼«"#¬%&'()*+,6

789:�9:�?¸-. Nº½¾«"#¬%&'()*+,¿

À�?Á+. Nº½¾!"#¬%&'()*+,'

JK;?:ÂÃ�?Á(.Nº½¾!"#¬%&'()*+,9

:;?:ÂÃ�?Á

#%. Nº½¾!"#¬%&'()*+,�:;?:ÂÃ�?Á

##. Nº½¾!"#¬%&'()*+,'JK;Ä9:;�z�?Á

Z7^̄ °:O#. !"#¬%&'()*+, !%#$ HI

9:ÅÆÇȯ°!. «"#¬%&'()*+, !%#$ HI

�:ÅÆÇȯ°,. «"#¬%&'()*+, !%#$ HI

NÉÊËÌͯ°$.NºÎ¼ÏÐÑ«"#$%&'()*

+,Æ­Ò:�ÌÍPÓ<"&'=>?@Zr^{�ÔÕS�>'JK��?PQ+

°ÖY×vt !%#'H 'X #'Y #-)%%uZ7^{�ØÙS�&9:�Ú+Û

Z=^{�DES#.Ü�'JSÜAc�����?�vÝÊ

Ü�Þßàáâãäåæ� ��)çè(¤éäåé�ÜAc��è(¤êë��& !%#$ HI'JK���ìâÚ~{�í ��c~����?�vîïÝÊëð�z��ë�c~�)çè(¤éäåé§ñòÚ~{�L _óñòïôõÞß+¿L

!.�ö�'JS�����v÷)��)çè(¤éäåé��& !%#$ HI'JK���ìâÚ~{�í��c~����?�vîïÝÊ���� c~��)çè(¤éäåéøëð�z��ëÚ~{�L

�& !%#$HI'JK���ìâ��z��ë� ÜAc��è(¤êë§ùNñò�{ú�&ûDüýZ000.12345678.9:;.97̂ þÿ!"L ���?Ôv#Ú~{����'Jc�

ï�$T�)çè(¤é%&��LR'J'wTPQÂA�{�ÔÕ(Ú~

���?{�v )*+,�ôT>'JK��z´L

A"BCDE-r^T& !%&$ HI'JK��?ñò.

/wT&9:�Ú+Ûv 012ß'Jþÿ3"L

-7^'JK�¹\4iv5�� 67ÊP8�9:ø¨©8"�~L

;=^�?<=SF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B %-,&<+(+!++$'* * * * * * * * * * * * * * * * * *&+(-,&+++$'* * * * HIJK!%-,&<+(+!++$'* * * * JLMN!=67>?@7>A916;9.9:;.97* * * * O P! abhlmnorp +!+ qCDEF !+&!Û MQRS!$&%%%$* * * *! ! ! !TUVWXYZ[\]^_`D&

!%&'H $X!-Y

!"#$%&'()*+,-./0 !"#$ 12'345678

□聂茂

浓眉,大眼,面似润璞,声若洪钟。静则如松,动则如风。治学,他严谨细腻。作文,他文采飞扬。授业,他呕心沥血。做人,他从容淡定。湖北汉子,祖籍宝庆。鄂风楚雨,根深叶茂。身为名师,却好学不倦,谦逊有加。

我与他相识于16年前。其时,我在湖南日报文化部工作,慕名求稿,他欣然以赐。后因生活有变,我远离故土,求学他国。他则踏踏实实,像执着的老农,将一口井挖得泉水四涌, 声名远播。10年前,我从国外归来,重操旧业,在由他主持的全国网络文学研讨会上,我去采访,才头一回与他谋面。寥寥数语,一见如故。我敬慕于他的人格,感佩于他的学识。未几,我归附于他的召唤,教书育人,渐入佳境。

近了,我才深深地了解到:这是一片多么葳蕤和生动的风景!作为一院之长, 他将文学院大旗舞得猎猎飞舞,影响日隆一日。 他有着大海般的心胸,火一般的激情。 他为青年老师铺路搭桥,为学院发展鞠躬尽瘁。为了学院的博士点申报,他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奔波于学术重镇之地,挨家挨户登门,谦卑以求,虚心请教,其间的艰辛、苦涩甚至委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

他每天风风火火, 像一台发动机,很少有停下来的时候。作为一个新兴学院的“掌门人”,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

他肩上的担子都很重。他培养了全国第一个文化产业博士,先后成立了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全国网络文学研究会、湖南作家研究中心,连续7年推出中国文化产业品牌年度报告。从改系建

院到博士点的突破,他是见证者,更是拓荒者。

“低调做人,勤勉做事。”女儿去武汉大学读研时,他挥笔写下了质朴的赠言。这何尝不是他自我写照和成功秘诀呢?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凡是认识他的人,都为他的诚恳他的勤奋他的执着所感动。 他获得过许多重大奖项,例如鲁迅文学奖。 他本是博士生导师,却还要去攻读博士学位,而且是认认真真地听课、做笔记,虚心向老师讨教。身为院长, 他从没把自己当成一个领导者;已是名人,却从不以名人自居。他的人格魅力来自他的亲和力和无处不在的精神磁场。他真实,随意,率真,从不故作高深,更不盛气凌人。若饮,必豪情万丈;若歌,定气贯长虹;若舞,更是潇洒自如。他在工作中享受生活,他在生活中燃烧激情。

尤其令人称道的是:多年来,无论刮风下雨,无论春夏秋冬,除了出差和不可抗拒的原因外,他每天都去湘江游泳。中流击水,极目楚天舒。在暗潮汹涌的水中,他卸下一切重负,还原成本真的我,做清清爽爽的“浪里白条”,充分体味“活着”的快乐和意义。

他复姓欧阳,大名友权,可常有人想当然地写成“有权”。 他便善意地调侃:“本人喜友,无权,故名友权,意谓重友轻权”。做他的朋友,是一种福气;做他的同事,是一种幸运。我两者兼之,便时刻记着两个字:珍惜!

责任编辑 杨丹 投稿邮箱 yd9333@sina.com� � �版式编辑 张杨

□张文雄

清明时节雨纷纷。 这是一种思念,也是一种乡愁。

每年清明节,我都要回到老家,祭奠曾祖父张正华烈士。莽莽大山,绿树成荫,衬托出墓前的那颗“红五星”格外鲜艳,格外明亮。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内有些同志一度对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产生了悲观失望情绪。为了克服这种错误思想,坚定全党的信心,1930年1月5日,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光辉篇章。也就是在这年的4月,曾祖父毅然参加革命,同年10月在当时的白区杨林乡划眉冲做地下工作时,被国民党杀害。曾祖父只是无数革命烈士中的普通一员,普通得只在烈士陵园和地方党史中留下一个名字,不普通的是在强大的敌人面前,面对严刑拷打,他骨头硬、腰杆直、嘴巴紧,没有背叛组织、出卖同志、苟且偷生,而是宁死不屈,身首异地,死得壮烈。以七个月的革命生涯和满腔热血铸就了一生的辉煌。

曾祖父的鲜血不仅染红了大地,也染红了我们全家。受他的影响,我的祖父和叔祖父前仆后继走上革命道路,一个参加工农红军在江西修水马坳作战牺牲,一个参加湘北特委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曾祖父安葬在岳阳县张谷英镇沙桥村,同平江、修水等县交界,是较早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地方之一。这里原名渭洞乡、柘港洞、老鹞洞,山山相连,洞中有洞,就意味着曾祖父安葬在洞的深处、山的顶端。

4月6日, 我们带上早已准备好的雨具、胶鞋,和几个青壮年亲友踏上了祭祖的山路。说来也巧,清明遭遇倒春寒,天下着毛毛细雨,路上一片泥泞,似乎要考验我们祭祖的诚意。上山的路不到4公里,说是路,其实找不到路的踪迹,就是沿着一条小溪往上攀爬,遇水涉水,见崖攀崖。我真怀疑,这条若隐若现的山路,或许自从祖父他们走过以后就很少有人来过,更没有人修理过。 行进在这条爬三步退两步、步步惊心的羊肠小道上,脚跟稍有不稳就会翻跟斗,这同中国革命的道路又是何等相似?可以告慰英灵的是,屈指数来,我们

家五代人都走上了革命道路, 所不同的是,我们流的只是汗水,而革命先烈们流的却是鲜血。一路上,我都在想,曾祖父一家住在这样的山旮旯里,当时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情形?在白色恐怖环境下,作为一个没有文化的山里农民又是如何接受共产主义理想、选择参加革命的呢?

攀爬了一个多小时,来到曾祖父的墓地。这里群山环抱,树木葱茏,杜鹃花开,雨后春笋,一派生机。远远望去,万绿丛中一点红,那是多么美丽的景象,又是多么崇高的境界!随行的亲友告诉我,这块镶有“红五星”的“革命烈士墓碑”是八个青壮年劳力花了整整半天时间才抬上来的。

伫立在曾祖父墓前,这颗耀眼的红星向我们诠释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山沟沟里出马克思主义”!是的,山沟沟里的老百姓饥寒交迫、苦大仇深,“穷则思变”,革命的火种撒到干柴上,容易燃成熊熊大火;处于幼年的革命队伍,深山老林就是最好的“襁褓”。

闪闪红星映青山,那颗红星在我心里最闪亮!

� � 想说说湘西的田爱民和谢慧,也就是努力嘎巴和凤凰慧子。

先说田爱民, 努力嘎巴是他的笔名。我们有过一年的交往史。那时他在《芙蓉》做编辑。我们吃酒,品茶,聊文学,整整一年,几乎每月都有聚会。那时的他留长发,长相酷似齐秦。在来长沙之前,他混迹于北京后海、三里屯酒吧,打了十年架子鼓。跟我们混在一起时,他除了做编辑,还写小说。他的小说写得很先锋,堪称天才。但在中国,先锋小说是没有市场的, 他干脆编辑也不做了,小说也不写了,跑回湘西拍电影去了。自编自导,自筹资金。电影拍出来了,却没公演,我看过,一般。但处女作拍成这样,也算不易了。可如果不能一炮而红,谁还肯再给他投资呢?

或许是为了击溃电影失败后的清贫,他走上了实业之路,在凤凰东门开了一家酒吧,酒吧名很另类:“摩西,把房梁抬高”。大概是《圣经》里的某个句子吧。略有盈余后,他开始在沱江上游的乌鸦河谋划生态农庄。 在河滩风景最美的地方,圈租一大片地,建旅社,种庄稼,养马养鸡。“哥们,到时你们来玩吧。”他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图景,“你们在这里住上一两个月, 写惊世之作。写累了,自己杀鸡吃。打马飙过河滩。最好夏天来,赤条条在乌鸦河里摸鱼。也可以自耕自种一小块地,看看庄稼发芽拔节开花的模样。 晚上读书,厌了就到河边看星星,或者搞篝火晚会。什么都是原生态的。”他嘴里的那种生活, 可谓是都市里很多年轻人向往的。他应该抓住了商机。

谢慧,网名凤凰慧子。我新书《与子书》的出版方,想在湖南图书城的“悦读花园”搞个发布会。我一听,凤凰慧子不就是在那里搞主持吗?一打电话,才知她离开那里有一年多了。

显然, 与凤凰慧子不是那么熟。 那是一个美丽、温润、知性的女子,与她相识于一个饭局。席间,有朋友说她好像也是多年飘泊在外,现如今在长沙做一些图书策划什么的。

过一年, 慧子电话里说在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推广的节目,邀我去做嘉宾。那一期是关于永州女书的。她做得挺有自己的特色。慧子对写作有一种轻度眷恋,也曾做过文学梦。

然后又一年多, 我打她电话想说说我新书推广的事。她已回湘西自己做了老板,成立心手合一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重点推广湘西的茶文化和其他带有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特色的产品。 她的目标大概就是想将湘西一切精神的东西都变作物质产品, 又在湘西某些物质产品里浇铸一种精神力量。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就入围了自治州第一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前十强。 她的微信签名是:“我要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她也许经历了很多,包括挫折和苦难,可即便这样,她这种一步一步向上向前、妖娆而丰富的生活姿态,真的很鼓舞人心呢。

爱民和慧子的生活有交集吗?我搜微信,发现去年秋天,慧子曾主持过湘西作家田耳的新书《天体悬浮》的发布会。地点就在田爱民的酒吧。但今天我之所以要把他俩放在一起说, 不是因为他俩的生活有交集,而是觉得他俩都太能“折腾”了,似乎给广大文艺青年提供了一个模范式的生活图景?

从抒情到写实, 从浪漫到现实, 从虚无到真实,从耽于幻想到经世致用,他俩在一步一步将不靠谱的生活越来越朝着靠谱的方向发展。 而大多数文艺男女,一辈子都在抒情、浪漫、虚无的泥潭里拔不出足来。

爱民说, 他洋气的笔名努力嘎巴没有更深的含义,就是“努力干吧”的谐音,他在时时提醒自己,努力干吧!凤凰慧子则希望自己有凤凰涅槃的那一天。

“一个战士,不是战死他乡,便是回到故乡。”这是湘西黄永玉给同乡沈从文题写的墓志铭。斯言诚是, 很多我认识的湘西人都在他乡像战士一样奋斗拼搏,而爱民和慧子则是回到故乡的战士。从某种意义上说,湘西人都具有战士精神。

现在,湘西正在搞扶贫大开发,我在想,在外飘泊累了倦了的湘西游子, 是不是可以像我的朋友爱民和慧子一样,抓住机遇,回来大干一番呢?毕竟,月是故乡明。

日子就像鸽子□肖念涛

日子像只鸽子站在阳台上转过头用喙梳理翅膀风把太阳的光点抹到鸽子的羽尖上

日子像只鸽子裁剪着天空天空发出帛裂的脆响像是牧童用草叶吹着唿哨

日子像只鸽子吹奏着湖水涟漪荡漾着扩散成果实摇曳般的年轮

日子像只鸽子牵引着群山两鬓斑白的青山奔腾着驰骋着逶迤着喧嚣的沉默

日子像只鸽子亲吻着田野犁耙寂寞着对牛的思念锈迹斑斑稻穗沉思的头颅含情脉脉

日子像只鸽子啄吻暮色翅膀呼吸夜晚像一片白昼退潮的浅滩

大山深处的红星最闪亮两个文艺青年的打道回府

湖南作家写作家投稿邮箱:539876330@qq.com

激情与魅力———欧阳友权侧记

欧阳友权湖北十堰人,教授,中南大学

文学院原院长、 湖南省作协副主席。 出版理论专著18种,主编大学教材12部 ,出版译著2部 ,主编学术理论丛书4套。 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一等奖和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教育部人文科学优秀成果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全国模范教师,被授予“湖南省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

汉诗新韵

谢宗玉

图/张杨

□陈惠芳

4月26日凌晨 , 汪国真去世。“汪国真” 迅疾成为一大热点。以微博、微信平台为主的新媒体,成了传播的主力军。这不禁让人联想起上个世纪90年代轰动一时的“汪国真现象”。

一位诗人去世, 为何引起这么大的关注? 这绝不是偶然的。 汪国真只有59岁, 人还不老。他的诗集《年轻的潮》,更未老去。此时此刻,更多的人谈论的不是他的诗歌是不是真正的诗歌,是不是警句格言,而是他的诗歌所传递的正能量。

经历过那场“汪国真热”的粉丝, 由此唤起了对汪国真诗歌以及对那个激情燃烧岁月的追忆 。那个时代,喜爱汪国真诗歌的少男少女,几乎是人手一册 。课堂上看 ,散步时看 ,等车时看,坐在公园里也看。汪国真成了年轻人的偶像。

其实,汪国真跟湖南有缘。1984年,汪国真在湖南知名的《年轻人》杂志第10期发表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被 《青年博览》、《青年文摘 》等转载 ,成为 “汪诗 ”的早期代表作。其后 ,汪国真作为嘉宾 ,先后出现在“电视湘军 ”的品牌栏目 “越策越开心”、“天天向上 ”中,与广大受众分享诗歌之美。

正是对诗歌的坚守,对诗歌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讴歌,使汪国真进入了“被怀念”、“被赞扬 ”的行列 。汪国真的诗歌朗朗上口,传播面大,拥有那个时代令人心跳眼热的千万粉丝。是纯净、高雅的诗歌造就了他的名声。“名声在外” 的汪国真生前谦和、低调 ,待人真诚 。这正印证了“人品如诗品”这句话。

诗人走了,诗歌替代诗人活着。汪国真其人其诗, 留下了有益的启

迪。诗歌唯有贴近生活 ,贴近时代 ,深入人心,有根有底 ,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诗人要被认可, 首先要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然后才能努力做一个优秀的诗人。

诗歌替代诗人活着

文艺评论